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闭幕词 日记
  •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心得体会

    唐菊兴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

    栏目:心得体会 来源:网络 作者:空谷幽兰 时间:2024-06-09 12:23:27 下载.docx文档

    唐菊兴院士28年来坚持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进行地质矿产勘查,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践行了“地质报国”的初心使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榜样8》唐菊兴事迹观后感篇1

    “西藏的每一座高山都让人心生敬畏。每当我想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下蕴藏的矿产资源,那才真叫人睡不着觉。”回想起当年三十出头的自己初入西藏时的感觉,唐菊兴难掩兴奋之情。1995年,当唐菊兴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时,估计也未曾想过会和这片神圣的高原大地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一结就是二十年。他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从三江源头到雅鲁藏布江冈底斯山脉再到阿里地区,到处都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要知道,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都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但他二十年来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从来都不低于100天,最长的一次竟连续在工作区待了200多天。这样的坚持和坚守带来的“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二十年间,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甲玛、雄村、尕尔穷等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探评价,探明并新增铜资源量超过900万吨,钼资源量69万吨,铅锌资源量105万吨,伴生金资源量超过350吨,伴生银资源量超过10000吨。其中,甲玛铜矿已于2024年7月投产,解决了数百名当地藏族同胞的就业问题,年创利税近3亿元;雄村铜(金)矿已经成功申请了采矿权,预计近两年将正式投产。

    唐菊兴及其研究团队还参与了西藏巨龙铜业、西藏矿业、西藏华钰矿业等大型矿业公司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和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参与或指导勘查评价的矿床累计探获铜资源量1000多万吨。

    近两年,在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新机制的指导之下,这支队伍又远赴西藏阿里地区,为多龙整装勘查区的找矿突破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指导和协助西藏地质五队勘查评价两个超大型铜(金)矿床。截至目前,仅仅过去一年半时间,该地区探获的铜资源量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为藏西阿里地区的民族经济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力剂,同时吹响了西藏最偏远、最落后地区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号角。

    这些找矿成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为我国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这些成绩都是团队全体成员艰辛付出的结晶。”唐菊兴总是会把功劳算在团队的身上,“对我自己来说,在甲玛工作的这几年最让我难忘,但也是遗憾最大的。”

    原来,唐菊兴从2024年起开始主持甲玛铜矿的勘探评价工作,在最关键的前两三年,任务重、压力大,某天早晨醒来,他在镜子里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满头的银发和花白的胡茬。“刚开始我还不服气,定期去染一染头发,后来想了想也懒得管了,这也算是种境界吧!”唐菊兴开玩笑说,不经意间还真以为自己达到了古人诗句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意境。

    而唐菊兴所说的遗憾,也许会成为他这一生中真正挥之不去的痛楚。2024年是甲玛找矿突破科技攻关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早日揭开甲玛的神秘面纱,唐菊兴不敢懈怠,当年3月份就去到矿区开展工作。忙碌的工作一直持续了大半年,直到11月底家里传来噩耗——卧床一年多的老父亲病逝了。由于未能来得及赶到病榻前与父亲做最后的诀别,一颗自责的种子由此深深地埋在了唐菊兴的心底。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也许是很多地质工作者都经历过的悲痛。我们远在千里之外,有时候连见亲人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唐菊兴说,父亲将白发、白胡子传承给了他,意味着他应该懂得如何更好地担当,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祖国的找矿事业,他惟有尽职尽责,才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榜样8》唐菊兴事迹观后感篇2

    “在西藏的一些偏远山区很麻烦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但我们真心实意地对待藏族同胞,他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因此也会用真诚来回馈我们。”当记者问起唐菊兴他是怎样跟藏族的同胞们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时,他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

    唐菊兴经常通过各种手段对生活困难的藏族同胞施以援助之手。有一次,他与同行的学生在爬山过程中,因为一名学生高原反应严重,导致大部队未能在天黑之前返回驻地。多亏路途中偶遇一家素不相识的藏族同胞相救,并用牦牛车把体力已经耗尽的几个人拖回了项目组驻地。临别时,唐菊兴倾其所有,把身上所有的现金全部赠给了藏族老乡,以示感谢,虽然钱不多,但寄托的是一份诚挚的谢意。唐菊兴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如果需要到沿途的藏族同胞家中休息或补充一些干粮,他都坚持付钱,尤其是遇到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藏族同胞,他几乎每次都会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赠予该家庭。他认为自己应该为当地的同胞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唐菊兴对于身边较熟悉的藏族同胞更会尽力提供帮助。十多年前,他率队在雄村金矿外围的谢通门县答那达乡开展野外工作。由于住宿不便,他们联系了当地一位名叫多吉的藏族同胞,项目组便暂时住进了多吉的家中。唐菊兴为了感谢多吉提供的帮助,主动邀请多吉来项目组帮忙;多吉也为了表达自己的热情和欢迎,专门把自己家中最好的房间和厨房腾出来给项目组成员使用,自己一家拥挤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唐菊兴与多吉建立起了深厚的个人感情,“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多吉不仅担任项目组的翻译和工人,同时也帮助项目组协调地方关系,保障了野外工作的顺利进行。平时,大家一起上山工作,回到家或着休息日里大家又会聚在一起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多吉每次都会把自酿青稞酒的第一道酒端给项目组的师生们品尝。十多年了,现在我自己往那边跑的机会少了,但一旦有人要路过那达乡,我就会拜托他给多吉一家捎些小礼物,从大人的毛衣、小孩的学习用品,到多吉喜欢的啤酒。其实也是捎过去一份感情。”唐菊兴说。

    《榜样8》唐菊兴事迹观后感篇3

    “在西藏地区开展工作,民族团结是一切的前提。”作为一名“老西藏”,唐菊兴深知,只有藏汉同胞团结合作、相互信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铺开,也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的找矿突破。

    他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依托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唐菊兴和他的队员们始终把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俗、关心同胞疾苦当成政治任务来抓,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地,他们都会与当地的藏族同胞融洽相处,甚至结成了兄弟之谊。除了在野外工作中长期聘用当地的藏族同胞担任项目组的司机、向导、翻译、工人等,唐菊兴自己也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和地方协调工作。

    2024年3月,进藏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唐菊兴和队员们不巧碰上了“3·14”打砸烧事件。当时,局势之紧张让正在甲玛矿区开展工作唐菊兴始料未及,一小部分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开始冲击项目组的驻地。为了避免自己的队伍受到暴力犯罪分子的伤害,唐菊兴一方面紧急安排项目组成员暂停野外工作,回到驻地确保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快与当地熟悉的村民朋友取得了联系。

    “得知我们的驻地受到了冲击,熟悉我们的当地老百姓第一时间出面来保护我们,并及时地把项目组成员转移到了他们的村子。”回想起当时的惊险经历,唐菊兴仍然是心有余悸。“在整个事件中项目组没有一个人受到伤害。这完全归功于平时与藏族兄弟们结成的战斗友谊。”唐菊兴说,虽然“3·14”事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进展速度,但正是因为有当地藏族同胞在非常时期的保护和支持,才保证了项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推荐阅读:
    唐菊兴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
    最新教师廉洁从教心得体会范文6篇
    教育培训的政府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初中生作文教师分享心得(汇总18篇)
    高处作业培训心得体会实用大全(13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