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辞职报告 哲学论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内涵发展 教师为先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唱梦痕 时间:2024-06-09 10:23: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内涵发展 教师为先

    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培养为先

    黄龙县中学 高占武

    众所周知,学校发展靠质量,教育质量靠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各地各校为招聘优秀教师费尽心机、招数使尽,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涌入规格高、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的省、市名校。而我校目前的现状是:办学条件差、经费拮据、教师福利待遇差,青年教师人心不稳、大多数教师缺乏高层次培训,教学水平偏低,骨干教师偏少,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19人。而这正是影响和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受县域经济制约,就目前的状况,我校办学条件近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学校要“旧貌换新颜”很不现实。从外校招聘名师也没有经济实力,所以,我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选就是不断加强本校教师的培养。本文从研究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做法和体会出发,略谈一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以人为本,着力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我们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把以教师为本的精神贯穿在工作中,注重了三方面工作。

    1、深入了解教师,善于发现教师,真情关爱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领导经常深入教师,与教师交流、讨论了解教师思想、工作、生活,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管理中寻找发现教师中的个体优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教职工创造机会来满足其发展特长、爱好和事业。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以最大能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以心换心,心情动情,让教师感受到温暖,激发工作热情。

    2、相信教师,激励教师。在管理中,充分做到相信教师,依靠教师。以尊重的态度、鼓励的语言、交心的方式,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给予疏导、指导和帮助,及时化解他们心中的积怨、不满、委曲等。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舒畅,从而调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每学期至少征求一次意见,让教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发挥教师的综合智慧,满足教工心理需求,增强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教师自我激励,产生内驱力。实现教师自我发现,自我批评,自

    我发展,增强教师责任感。

    二、教师培养,首先提升专业思想水平

    我们对教师的成长,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目标:培养爱岗敬业意识。教师先要把教育当作一项职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追求有效,这是对教师的基本期望和低线要求;第二层次目标: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既要好好干,又要会干,巧干,干好。要用心、用脑,不断积累,追求高效,追求卓越;第三层次目标:要求教师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通过潜心钻研、探索,达到解人而不知,育人而不觉,博采众长,信手拈来,学生无学习之苦,教师有成功之甜的境界。

    我们为实现这三层目标,首先解决教师专业思想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

    1、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法规、工作纪律、师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政治思想上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在行动上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2、开展以“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树行业新风”为主题,以讨论、辩论、演讲、专题讲座等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当代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在教师中开展评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活动。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努力学习,刻苦自勉,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人。也引导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主动接受社会、学校和他人的监督和批评。在个人独自活动,别人无法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不做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教师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改进,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

    4、发挥制度的约束机制。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就要认识到人性中的负面。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职业认同感,正确的价值取向尚未形成时,还必须要有制度与规则进行规范和约束。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凡事任何活动都有其活动规则。制度的制订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我们在学校管理中,所有制度都是经教师讨论通过后予以执行的。在执行中,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也得到了教师的认同与支持。

    三、注重专业发展,提高业务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不仅是承接课程与学生的中介,而且已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活动的组织者、策略的设计者、方法的选择者,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决定因素。

    人的思维与行为都有一定的惯性,我们的教师在当学生期间所接受的教学模式就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面对新教材新课程,依然会按照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授课。所以教师不仅要树立新的教师观,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师中提出“让学习成为习惯,让研讨成为风气”。

    1、扎实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一是强化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和教学设计。以备课组为攻关小组,集中学习新课标,在对新旧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回头评价,使教师吃透课程标准和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教中研,在研中学,备课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开展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教学比赛、教案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人人都上教研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名家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抓好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赛教活动。聘请专家来校上课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加强课后反思总结。教师个人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及时记录上课过程中的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校内课堂教学案例交流,剖析课堂教学问题,不断改进,共同提高。

    2、关注课堂教学,切实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规范课堂教学过程,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正确认识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要未雨绸缪,要有随机应变的准备,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堂教学达标。

    首先是做好角色转换,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变讲为导,围绕“引导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路,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上讲台,当演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商量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个性特长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如:语文老师教了《孔雀东南飞》一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主观发挥题:“有人认为,刘兰芝和焦仲卿完全没有必要双双徇情,他们可以私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学生觉得能独抒己见,且有话可说、有言可表、有内容可写。有的推崇追求自由爱情,有的结合作品时代背景作了理性剖析,有的还写出了颇有深度能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其次是优化分层练习,教师把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教师适时引导、鞭策和鼓励。

    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教师在每堂课的实施过程中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课堂的空间管理。针对每堂课的需要,设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二是课堂的时间管理。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控制教师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交流、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三是课堂的行为管理。即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总结,又及时纠正“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课堂现象。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体系。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形成多元的、客观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强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1、建立了校本教科研制度,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研究和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组织教职工讨论,制订了学校 “十一五” “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明确了学校教科研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2、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健全了学校教研网络,落实了教研教改任务,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教研组每周一次学习例会,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彻底“洗脑”。每周一次合作研练活动,实现了教研活动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月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研总结或一篇教研论文;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主题评比活动,汇编一本论文集,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给教师搭建研究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制定了学校课题管理细则。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把教学问题课题化,把课堂问题课题化,使每个教研组都有课题,每位教师有子课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更突出的是我校承担的国家、省级、市级教科研课题的顺利结题,使得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论文质量和获奖、发表数量越来越多,等第也越来越高。

    4、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当代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学者。因此,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参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申报、制定计划、研究过程及报告和评价进行全程服务。还要参加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如:语文教师指导校刊《春芽》,政治教师指导《时政苑》,其他教研组教师也分别指导学生学科兴趣活动小组和“手抄报”、智力竞赛、树叶拼贴画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更加融洽了师生的关系,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多年来,我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创建一流名校、品牌学校还有很大差距。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一项长期坚持、持续不断的工作任务,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积极探索,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努力,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教育发展,改革为先

    教育发展,改革为先

    三十又四,教师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四十春秋,改革已然不惑,奋而向前。今年既有了中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又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周年,国之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发展离不开改革,通过对全国教育大会的学习,我对高等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改革之风已如此盛行的今天,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也是一个相当的挑战。

    其实回首望去,我们已取得的成就太多。四十年前,很多高校连教材都不齐,四十年后,我们已在书本费免费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步又一步;四十年前,老师稀缺,水平不足,四十年后,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化以及职业操守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四十年前,上学难,上学贵,四十年后,学杂费减免,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山村里一条条供学生上学的道路不断修建。种种措施,都在彰显着我们国家对教育方面的无比重视以及极高投入,那么此种情形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视教育,去大量投入我们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领域?

    习总书记有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那么我们教育事业的初心是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为什么还在不断重视教育,投入教育的原因。尽管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没得到解决,我们的高校在培养人才还与国外的高校有着不可忽视的差距,我们的学校体制还不健全,学习条件还不完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深化改革,在加大物质投入的同时,让改革先行一步。

    要改革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只有革新教育理念,中国教育才能有着不灭的指路灯,才能有不断的新发展。

    要改革教育制度。咱们中国的教育,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深化了教育制度改革,才能更好的将制度作为提升教育水平的工具。

    要改革教育环境与教学理念。巍巍中华,千年文化,我们应有着尊师重道的心性,应让整个社会都能意识到教师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理念乃教育根本,教育环境为重中之重,两者皆握,则教育成功指日可待。

    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后,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所受的教育,虽然我得到了良好的环境,但我能做的还有更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健康生活,去团结同学以及老师,去热爱并去帮助身边的人,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改革的洪流已过了四十年,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展开新篇,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有一群人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为了教育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或许他们有人失败,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做的更好。

    第三篇: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和举世瞩目的焦点。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瓶颈。文章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职业与专业并不等同,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教师是否应该专业化,许多教育家及教育机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和探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它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中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维持。这次会议对于教师专业地位的确定具有重大意义。

    古人曾对教师这样下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这样认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研究的统一体。这一要求的实现更加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教师专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目前教师的自我迷失,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在教师中的体现,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教师同其它专业人员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人。为适应新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为适应知识信息的淘汰与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适应伴随着新时代而产生的学生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教师是学习者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按指数快速增长,而知识淘汰与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这给传授知识的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成为当代教师唯一的出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化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教学同其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专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自终都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此看来,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永葆教育的青春和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记得中国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告诫我们,教师应该走、也必须走终身学习的道路。学会学习,提高自我是每个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原动力,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是否能够生存的最基本能力。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1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建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习促发展。教师学习不仅仅是寻求教育思想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四、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具有高度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形式,应当成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通过研究完善教育工作、完善自我,在不断创造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教育改革,正如奥尔森所言:“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方法,是教育改革最好的道路。”要想很好地实施教育改革,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因此,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而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目前,全国也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较大变革。这不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的最好推动者就是教师。教师只有主动积极地加入研究新课程的队伍中,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是反思者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单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古希腊的先哲们也提过“认识你自己”就是说人应该学会反思。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学会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反思会使人养成对日常工作与学习的一种敏感和探索习惯,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盏指航灯,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也有人这样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新的课程改革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它希望教师能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它希望教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从而化作不灭的星星火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第四篇:坚持内涵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

    提升学校品质

    新安中学 朱思平

    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新安中学教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牢牢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想方设法挖掘潜力,通过科学管理,提升学校品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高考再创佳绩,为我区高中教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2024-2024我校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反映和外在表现。狠抓教学常规不懈怠,意味着学校工作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从而有效克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随意性。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高效备课,共同研讨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教师自主备课的局限性,学校于2024年秋学期推行在教师自主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同一年级的同科教师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转识成智,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其他教师专业发展。为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学校出台了《新安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新安中学集体备课活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集体备课期间,值日领导亲自指导并参与其中,实行签到签退,严格考勤,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2、强化管理,促进教改

    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理念,强化课堂管理,以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学生学习由“供应式”向“超市式”转变,适当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克服“满堂灌”问题,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三是教学内容由“知识型”向“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转变,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三复习课教学着力打造“精讲、精练和精评”的“三精”高效课堂,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华丽转身,为新高考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积累教学经验。

    3、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高考是国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高考成绩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科学训练学生思维,学校在毕业班建立了课堂作业、周训练与阶段性考试三级训练体系。学校要求所有的训练都要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训练需要,让他们在训练中都能够进行力所能及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阶段性考试要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反馈功能。教师要根据训练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复习进度、深浅度和难易度,使复习课教学和训练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

    4、教学监控,反思改进

    教学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已建立形式监控与实质监控相配合的监控体系。形式监控包括监控室的全程电子监控、每月定期进行的严格的教学检查、学校领导的教室外的巡视、每期两次的模糊测评与学生代表座谈会,以及为便于学生对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而设立的绿色通道等。内在监控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职业良知以及体现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考试成绩等。学校通过对学科月考成绩的纵向与横向比较,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以及外在监控所掌握的情况,全面动态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在尊重和保护教师尊严的前提下,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促进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

    狠抓教学常规落实,通过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过程管理,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而且较为充分地挖掘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正因如此,才有了2024届高考本科达线数1019人,本科达线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重点本科提高4个百分点,文科比上届提高15.4%的优异成绩。

    二、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素质

    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学校问题,学校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团队的问题。教师团队的问题主要是干部和教师的问题,干部和教师的问题又主要是文化问题。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发展。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和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学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方面,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动力方面。教育一旦失去了文化,所剩下的就只能是虚空的外壳,学校教育也因此失去了本真和应有之意。

    1、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职工凝聚力

    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教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最高层次的文化建设,能为学校永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持。学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开展读书与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籍和文化艺术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读书和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掀起全校师生读书和展示才艺的新热潮,让书香在校园流淌,建设书香校园和书香学校,让师生浸润在书墨的香气中。

    开展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学校围绕新形势下教职工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召开主题报告会,邀请科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专题报告,进行现身说法。学校在组织教职工围绕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讨论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演讲比赛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开展系列文化讲坛活动。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拓宽学生知识面,配合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在调研基础上于2024年秋学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系列文化讲坛活动。学校在三个年级分别设置了新苑文学社、数星阁、英语沙龙、格知社和奇幻化学等25个文化社团,同时还组织了音乐、美术和棋类等10多个校级兴趣组。学校安排学科名师或聘请校外专家级教师给予指导。学校借助于文化活动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净化他们的心灵,纯化学习风气,陶冶他们的情操,并为学习增添动力。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将学校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向纵深方向发展,实现由认知到行为的转化,学校开展诸如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文明家庭、评选和睦夫妻、评选文明教师、评选先进党支部、先进教研组、评选先进年级组、评选先进备课组、评读书积极分子等一系列评优活动。不仅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而且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潜力挖掘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仅以高三班级文化建设为例予以说明。

    学校根据高三年级的特殊性,要求各班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要形成鲜明的特色。政教处为高三年级主题班会拟定方案,提供参考使用的主题,如9月份开展“规划高三”和“名校探知”,10月份开展“生崖设计与理想教育”,11月份开展“榜样激

    励”,12月份“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一直至4月份“意志教育”和5月份的“考前教育”等系列主题班会。各班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题班会是班级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主题班会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教室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各班挂有具有鲜明个性的横幅标语,张贴具有启发性、教育性、审美性和励志性字画。学生座位右上角统一贴有自己最喜爱是名人名言,作为座佑铭,以鞭策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积极努力。各班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名言名句和古诗文。每天上下午班级学生齐声朗诵班级誓言和班级誓词等。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氛围的营造,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文化素养,增添了备战高考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促进学生潜力挖掘和成绩的提高。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推动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学校明确提出:“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方针。学校制定了教研兴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研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此学校主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及其结果。为进一步转变教师重教轻研的观念,增强教师教研意识,大兴教研之风。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专家引领对教研的促进作用。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教研员来校讲学,开设教研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学校搭建校内专家教师引领平台,提供各种机会让其他教师拥有更多的接触、选择、跟随专家开展实践性教育教学研究。为推动教研工作上台阶,学校于2024秋开始筹建科学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两个工作室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另一方面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走出去。为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全国各地举办的教究活动。目前许秉红、张承勇等十多位教师加入全国多个民间学术团体,并成为骨干成员。同时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在省内外举行的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仅2024年~2024年学校选派教师达五十人多次。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近距离接触教研、感受教研、享受教研的乐趣,增强了教师教研意识,激发教师教研积极性。

    2、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教研体系

    为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新安中学教科研工作领导组。”学校从实际出发,构建了四级教研体系:教科室主要负责观摩课和赛课的组织安排,负责市、省和国级三级课题的申报、组织和课题研究的统筹协调工作。教研组负责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备课组负责学科课程与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个人自主研究是指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专业特长自主选题,自行研究,从而构建出网络式、全覆盖、立体式的四级教研体系。较为完善的教研体系更有利于催生教研成果的出现。

    2024年-2024年我校教研成绩主要表现在:优质课大赛,我校梅先敏等20多位教师在区市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潘燕和袁家竹老师分别获得六安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教学课高中组一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研究有四个市级课题《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高中语文班本课程开发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班级有效管理》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目前已进入实践探索和研究阶段,取得了初步成果,有课题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英语组吴正老师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阅读策略在提升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研究价值》。课题于2024年7月结题。论文发表2024-2024共有7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区获奖或CN刊物上发表,其中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有40多篇。教务处副主任张前龙近30万字的个人专著《中小学有效教学研究》将在12月份由黄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他的另一本专著《高三复习策略与情商专题讲座》已整理完毕,有望在明年秋天出版发行。

    2024-2024学我校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和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新中人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不负众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中教育。

    第五篇:内涵发展工作报告

    着力内涵发展 建设精品初中

    ——上桥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

    (2024年5月22日)

    2024年学校完成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后,被区教委确定为内涵式均衡发展试点校。两年多来,学校班子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全校师生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预期目标,完成了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全员参与,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学校实力

    我校地处沙区东部主城西南角,占地29亩,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是一所农民工子女定点接受学校,在职教职员工69人,在校学生736人,农民工子女占52.7%。

    规划实施过程中,教委领导到校调研共9次,专家组到校指导6次,进修学院到校指导13次,领导的指导和专家的引领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工作。

    三年间,学校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遵从教育规律,尊重学校实际,竭力优化内涵发展四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课堂”,先后召开行政会专题研究内涵发展9次,组织内涵发展教师专题研讨会8次,举办“我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征文和演讲各1次,邀请专家讲座5次,组织校级观摩课、公开课等共169节;外出学习考察学校10所,接待区内外兄弟学校到校交流11所;安排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地学习30余人次;教

    师在区内献课和赛课、区教研活动教学经验交流发言24人次;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19人次,论文发表33篇,参加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占87%。

    三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平安校园、沙区学校内涵发展突出贡献奖、沙区特色学校、沙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沙区家长学校示范校,被重庆日报评为“我身边的好学校”、中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和重庆时报社评为“重庆教育典范学校”,与《中国教师报》合作并加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被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办学业绩先后被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年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喜好度和认可度大幅提高,教师归宿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形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二、四管齐下,着力内涵,推动规划全面实施

    为全面落实好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我们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不懈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品牌发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内聚力

    内涵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学校每位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就要求必须统一思想,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同心同向同行的“动车组”。

    1.以办学愿景提振精气神

    学校在2024年就确立“潜心内涵发展,打造精品初中”的发展目标,描绘了建“沙区一流、市内有影响的精品初中”的办

    学愿景。通过几年探索实践,形成了“精品初中12567内涵发展思路”即:追求一个愿景:精品初中;培育二字文化:“爱”的情感态度与“精”的价值取向;倡导五种状态:人要有精神,学习要精深,工作要精细,为人要精诚,生活要精彩;做强六大支撑:文化引领,精品讲坛,精品学科,精品课堂,精品科研,精品活动;优化七大要素:精致的理念,精锐的队伍,精良的装备,精美的环境,精细的管理,高精的质量,精湛的特色。

    为让全校师生认同“精品初中”的发展愿景,学校先后多次给师生做专题宣讲,并在师生中开展以“我为精品初中建设建言献策”、“我为内涵发展做贡献”、“我心中的理想学校”等为主题的征文和演讲比赛。

    2.以目标责任制激励干劲

    学校紧紧抓住内涵发展试点校这一契机,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确保三年规划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施行“项目负责制”,把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做到“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人人落实”,校长整体谋划、总揽全局,书记保驾护航、协调各方,副校长协助校长、独当一面,中干全权负责部门工作,各组组长恪尽职守,班主任统领班级建设。每个层级都清楚三年规划的具体目标,都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并把各项目标完成与绩效工资和评优评选挂钩。

    3.以“三名”工程引领前行

    为统一行动,学校实施“三名”工程:塑造一批名师以感召教师群体,打造一批名班以示范班级建设,培养一批名生以激励

    学生群体,从而形成学校“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让大家把思想言行自觉统一到学校内涵发展上来。三年来,我们培养了并命名5位名师,每月评选表彰一批“五星班级”,每学月评选表彰一批“明星学习小组长”,每学在学生中评选表彰“校园之星”。

    (二)狠抓校本研修,人人成内行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三年来,学校狠抓校本研修,力争让教师人人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1.督促教师落实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2024年,学校立足对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要求每位教师按照学校三年规划对教师队伍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有一定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他们把“提升教师职业修养、提升教育理论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作为目标任务,将“读专著、听讲座、听评课、写反思、善展示”等作为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主要途径。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学校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做到“面上要求与个别关照相结合、物化呈现与实作展示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相结合”,既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又关注教师思想、身心的发展情况。在教师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每年召开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表彰会,以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督促大家共同提高。通过自查,有31位教师全部完成既定目标,占全体教师的45%。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三年来,学校创设条件和搭建平台,以促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读书工程”,为每位教师购买了10多本各类书籍,并提出明确的阅读学习要求,组织召开“读书交流会”,评选并表彰“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实施“青蓝工程”,“学校、师傅、徒弟”三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定期进行交流检查,召开专题总结表彰,协议期满进行考核验收;举办一年一度的“活力课堂教学大比武”、一年两次的“教师精品讲坛”,让老师们在互相观摩研讨中提升,在聆听校级名师的专题讲座中分享智慧,互相激励;将校级名师的录像课、优质导学案、优秀教育案例等资源收集整理,建立起教师校本培训资源库;给青年教师“结对子、压担子、搭梯子、引路子”,帮助中老年教师梳理成长历程以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风格。如今,以官佳媛、崔黎明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各类活动中崭露头角;以钱渝屏、姜乐萍、张洁为代表的一批中年教师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个性,在学科组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以刘思

    七、刘涛、牟艳、黄萍为代表的一批校级名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追捧,在教师群体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实施课堂改革,求变于内生

    不同的校情决定了课改的不可复制性,先进的课改理论须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内生而成。

    1.明确课改思路

    在试点校指导专家、区进修学院中教部、科研部的指导下,我校立足校情制定了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1234567”思路。即:探索建立一个校本化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对老师不行政高压、暂不量化考核的“两不”原则;三年一个轮回;突出“学校总揽、年级包干、教师自主、学科多元”四大特点;抓好先参观培训后身体力行、先班级试点后年级推开、先学校领衔后年级承包、先全面入轨后规范提升、先自由探索后总结凝炼的“五个先后”策略:保证舆论跟上、制度跟上、培训跟上、管理跟上、科研跟上、保障跟上等“六个跟上”措施;细化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组长培训、班级文化建设、师生评价、学月分析、经验凝冻与推广等七个环节。清晰的思路为课改工作有序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抓实培训。为让师生明确“改什么、为何改、怎样改”三个问题,认清各自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和任务,先后开展“课改的实施路径”、“导学案的编写”、“学习小组的建设”、“探寻杜郎口中学”、“解读綦江课改模式”、“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等11个专题培训,让绝大部分师生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教师间、师生间、生生间围绕“课改”进行的互动交流、观摩学习是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课改培训彰显了“内外结合、思行结合”的特质,收到喜人的效果。二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课改的重要环节,学校提出集体备课必须有“亮点展示、反思共享、新课展望、智慧固化”四项内容,尤其是导学案的编写须经历“主备—研讨——定案——再备”几个环节,确保导学案的

    高质量。在组长的努力下,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得以空前强化,基本形成了“团队作战”的局面。三是班级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班级文化,即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班干部、科代表、组长、学生个体的角色有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并提倡班主任在班级规范的基础上当“翘脚老板”,放手学生。通过小组和班级的日小结、周总结,继而进行月评比,让学生、小组随时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以便互相提醒督促,共同进步。通过三年多建设,每班有班训、班徽、班歌,有明星小组评比栏,还有班级风采展示台。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鲜明,百花齐放。四是适时调适。课改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要适时调适,以便“不折腾、不冒进、不蛮干、少走弯路”。课改工作小组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师生进行书面或口头调查,坚持有计划地听评议课,把一些备课组、教师、班主任、学生、学习组长等各个方面的好做法及时进行交流推广,真正起到组与组、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那里收集意见和建议,要适合学生发展,不能“削足适履”。

    3.构建校本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唯模式,但要模式,尤其是刚进入课改轨道的学校和教师,否则会无从做起,陷入“忙、茫、盲”的尴尬境地。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帮助下,我们逐步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双主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旨在构建“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共建共享生命活力的课堂”。本课堂以新课程所要求 的多维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师生生命的幸福生长。其基本教学流程是: 学——展——点——测——评。在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流程,不可僵化套用。

    4.建立课改评价体系

    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由评教师个体的教案变为评备课组编制的学案;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由评个别学生的表现为主变为评小组表现为主的转变。让教师和学生知晓评价指向,极大地优化了师生的教学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课改激活了上桥中学各个板块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的教学生活,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形成了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教师群体形成了“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的人多了、互相听评课的人多了、写反思的人多了、亲近学生的人多了、主动参与课改活动的人多了”等“五多局面”;学生群体的变化则更为明显,呈现出“课前预习的质量明显提高、综合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融洽度明显提高、思考探究

    大胆展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课堂的喜好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等“五个提高”特点”。

    (四)丰富德育活动,扩张学校内存

    学校的教育容量和实效是需要活动来体现和达成的。学校德育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彰显着学校文化内存的大小,也反映着内涵发展的品质。三年来,学校有序推进以“关爱教育”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并在此背景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使德育活动和仪式序列化和校本化。

    1.坚持常规活动和仪式

    每天20分钟的午间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集体宣誓)、每学月的年级学生大会、每学期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和表彰大会、每学期最后一天的散学典礼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每学初的新生入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周(第一周)、毕业典礼、每学末的校园之星评选及表彰活动、节日及纪念日活动及相关教育(元旦、春节、清明、五四、六

    一、端午、七

    一、教师节、中秋节、国庆等)、学生入团退队仪式、每年1-2次的文体艺术节、每年一次的“爱心互助”活动。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月与9月为“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月、3月为“爱他人学雷锋活动月”、4月为“爱学习活动月”、5月“爱体艺活动月”、6月“爱传统活动月”、1月7月8月“爱社会活动月”、10月“爱祖国活动月”、11月“爱读书活动月”、12月

    3.丰富学科及社团活动

    我校学科活动分为学科知识类(学科兴趣小组)、应用技术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编织、插花等)、文化艺体类(影视欣赏、健美、国画、体育、合唱等)三大类;由于学生年龄限制,我校社团活动开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成立有“百舸文学社”、“少年先锋报小记者站”“青橄榄广播站”等社团。

    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作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校园内感受到的是文明阳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

    三、深刻反思,查找问题,提升内涵发展质量

    内涵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以及连年多的试点工作,使我们深切感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一切从内部实际出发,凝聚内力、练好内功、扩张内存,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内涵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内涵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内涵发展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实效的教育科研是内涵发展发展的“加速器”。

    与此同时,通过工作回顾和反思,学校工作还有五个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提高较慢。尤其是校长在工作岗位上待得太久,工作激情不够,深入课堂和教师群体不够;中层干部的能力水平参差,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让老师满意,接受任务居多,创新工作不足。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不够明显。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迅速蔓延,积极性日渐衰减

    已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致命隐患。我校在实践做了一些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探索,但效果均不明显。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品位不够高,校园文化应有的魅力不够。四是对家长的引导不够有力。没有很好地解决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孩子教育几乎是学校一包到底。五是教学质量提升不够明显。还没有解决好“课堂上师生感觉良好,而学生考试成绩上升不大”这一问题。

    先哲有言:理想是彼岸,现实是此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内涵发展就是学校的高效行动,就是构建理想学校、实现教育理想的桥梁。选择试点就注定远离平庸懈怠,就注定要凝神静气潜心抓好教育的每个细节。坚信在教委领导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下,试点之路将会成为上桥中学发展的康庄大道。学校一定按照“三个转型”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区的新任务、办精品初中的不变追求,认真编制新的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增添切实有效措施,为区域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再做新的实践与探索。



    推荐阅读:
    内涵发展 教师为先
    中国烹饪大师涂序凤先生莅临广州新东方讲学
    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讲话稿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