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年终工作总结 买卖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常德人文旅游资源实践报告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前尘往事 时间:2024-06-14 10:08:5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常德人文旅游资源实践报告

    常德人文旅游资源实践报告

    题记:常德市位居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举世闻名的武陵源旅游区,长江三峡旅游区和南岳衡山旅游区之间。境内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涛振,名胜古迹众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常德市享有“风景之邦”的美誉,研究其开发利用对常德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任务:了解家乡旅游人文资源

    调查目的:对家乡旅游文化资源做初步统计与分析

    一:绪论

    1、地理位置

    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及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

    2、人口

    建市初期全县46万,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突破90万,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苗和壮族等等,不足300人,大多因工作调动入境。

    二:人文景观

    常德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2024余年悠久历史遗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全市列为重点保护的文物276处,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使常德享有“风景之国”的美誉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风景名胜有12处之多,其中四处被列为全国或全省重点保护对象 位于市区的铁经幢、德山宝塔、笔架城是省级重点文物。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和龙王洞是本市两大自然景观。前者生长着1000余种珍稀动植物,是我市一大自然博物馆,后者是一可与武陵源黄龙洞相比美的奇特群洞。建於唐前的古刹夹山寺,原为佛教圣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宋代圆悟禅师住持夹山时。著有《碧岩寺》。此书在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流传甚广,被视为佛家宝典。寺旁的奉天玉和尚墓据传为明未农民起义领袖李自城兵败禅隐以终的墓葬。位于澧县城关镇的澧洲古城,是历代郡、洲府治所。其中的澧洲的文庙巍峨壮观、金壁辉煌,城东花宛宝塔雄伟,城北余家牌楼结构稳重,是我国古建筑史上典范之作。桃花源位于桃源境内、距县城15公里处,是湖南省十大风景区之一,其始建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以此为原型作《桃花源记》,桃花源因此而德名,“世外桃源“多此闻名遐迩。桃花源以此缤纷卧艳丽的桃花和恬静优雅的田园风观吸引着古今游人。尽管桃花源历尽沧桑、屡毁屡建,则桃花源规模愈来愈大,目前以达8.2平方公里。桃花源完美的将人文景观与自然观容于一体,其中的亭台楼阁,庙于古刹,诗词碑刻都以《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为线索,这里山林水土亦充分体现《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种和平,优雅隔绝的风格。近年来,桃花源兴建了一大批景点,其中“秦人村”是集中

    古建筑,秦风秦俗一体的中心景观,修复后的“水府阁”使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重放光彩。92桃花源游园会是桃花源修复开发史是的一次盛会

    三:制约常德人文资源发展的因素分析

    1、以上所举出的各种人文景观,总体来说,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散列于全县各乡镇。

    2、各种人文景观资源的破坏严重,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和生活性破坏,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以及自然性破坏。

    3、人文景观的缺陷

    某些人文景观缺少独立开发的价值,与人文景观相衬托的经济环境发展滞后,森林风景文化破坏严重,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乱筏现象普遍存在,政府的保护仪式不强,如一个镇政府主管的一个公社林场,一次性砍伐后变成能够荒山野岭,政府对人文景观的宣传少,基础知识搦,不利于人文景观的开发。

    4、各种人文景观分布不均匀,散居全县,成点状和带状分布,资水沿岸稍好,水文化与人文景观互补。

    5、与全国旅游业存在的差距

    缺少长远的规划,科学策划,基础设施处于原始状态,既无开发状态,层次低,服务差,领导的保护意识不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满足不同旅客层面的三中类型,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和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人文景观是文化旅

    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人文景观的存在的种种缺陷是制约常德人文资源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常德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的优势

    1、常德森林风景文化十分丰富,必须充分保护好这类资源为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起到陪衬作用,形成资源互补。

    2、人文景观的涵盖面广,有人类的文化遗址,古陵墓,古寺庙,古

    代建筑等等古代人文景观及主题公园,社会风俗,饮食习惯等等现代人文旅游资源。

    五:对常德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的构想

    常德人文景观资源以历史古迹类为主,人文景观的开发基本上取于停滞状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尽限于自然风光,没有形成系列的旅游名牌产品,针对人文景观的开发状态,提出如下构想:

    1、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构筑旅游线,整合旅游资源,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资源予以充分开发,依据国内旅游市场动向和旅游者的需求趋向,创造性塑造旅游名牌,大力开发精品和绝品,走出一条依托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品,如资水沿岸的旅游风光带。常德景区目前开发的旅游线路仅有1条:二日游:冰渍岩——柘溪库区——龙泉洞——青龙洞——红岩洞天——宝塔山桔园。

    2、必须重视交通,不管是开发旅游还是发展经济,交通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一些旅游景点能和周围的县市乃至国内的发达地区的旅游景点连成线,进行资源的整合。如资水沿岸的旅游风光带可与桃江的竹林风景连成一线。

    3、各种人文景观,只有通过当地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才能表现,既人文景观与人居环境的互动性,应注意人居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关系,对人文景观进行开发,景观建设是必要的,但应避免景观建设的环境污染和景观的破坏,景观建设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打破折中平衡关系的景观建设是失败的。

    4、对常德供开发的,价值大的人文景观进行系统化包装,“好资源不一定好产品,”需要对众多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精心策划和包装,针对常德的人文景观,可分为几个大景区,资水沿岸的旅游风光带,东平景区,梅城景区,小淹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中心,建立具有常德特色的度假村。

    5、政府应重视,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文景观的开发。

    6、根据常德的人文景观分布的特点,可适应一某些人文景观为中心,依托森林风景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既发展和开发了人文景观,又增加农民的收入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了乡村的地方特色。

    7、常德文化为为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然独特的风俗,“常德人文景观的开发,可进行“捆绑”促销,建立优秀的旅游特产品,如“常德擂茶”常德独特的,及“常德松针”等等,一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地方经济。

    第二篇: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与旅游

    摘要

    民俗文化是一种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文化,这是长期以来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过滤、筛选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层文化。

    民俗文化在现代的旅游资源中占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关键词:民俗旅游现状开发保护

    正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1)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都带有浓厚的娱乐性质。在旅游活动中,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3)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该民族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我国目前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民俗文化变迁总的现状是:表层变化迅速,深层观念尽管变迁缓慢,但很多传统观念也都面临被打破的命运。传统民俗文化发生变迁或变革或消失,这是民俗发展的一种正常趋势,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变迁过程中,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现代化的魅力。但不管物质层面还是观念层面,民俗文化的变迁还有一些负面的效应。

    1.传统文化价值流失。

    在民俗文化的变迁中,有一个现象特别需要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它包括无形文化的流失和有形文化的流失这两个方面。在无形方面主要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西方的这些节日,但对我国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等越来越冷淡。在有形方面主要表现在我们民俗文化的传统活动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消失了。这些传统活动有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对这些活动缺少兴趣,更不会参与,这样就造成这些活动后继无人。

    2.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我们采用“人创民俗文化村、实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馆、节庆活动方式、民族生态博物馆、民俗专题旅游”等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使民俗旅游健康稳

    步发展。但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乐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在保护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无法可依”,没有培训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界,大部分保护措施都据有“滞后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坏后才采取保护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当成“摇钱树”。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业化的趋势。这种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于利,正如冯骥才所说“继续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后才看到”。

    三是民俗文化开发中伪造、破坏、同化严重。为了吸引广大了旅客,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有的地方不断模仿经典民俗文化创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遗毒未尽,把糟粕当精华,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动,损害地区民俗文化形象,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1.全面发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品位。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就是运用调查取证等方法,有步骤地对民俗旅游开发的各个景点或其组成部分进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于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从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动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娱乐性和参与性,突出民族特色,改变民族村单一歌舞表演的局面,从宗教、社会、经济、游艺竞技等方面对民俗进行合理、综合的开发,赋予民俗旅游产品更深的内涵以提高其品位。

    2.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和内涵。

    现有的游览方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如桂林的漓江民族风情园、刘三姐景观园都属于以静态游览为主的项目。这类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使游客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单纯观赏性的游览式已远远不能完全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因此动态的、参与性的游览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这一类型的游览方式可以使游客从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和熏陶,大大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注重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有机结合。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可移性。民俗活动除了在本地开展活动,吸引游客,还可以移到自然风情区和其他旅游城市进行表演、交流,从而实现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有机结合,可利用现开辟的民俗旅游线和建成的民俗文化村、民俗风情区、民俗博物馆、民俗娱乐城等形式带动民间绝技绝活、民间歌舞、民间小吃、民间蜡染、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的综合开发,将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引进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以及国内外旅游城市,作为固定或流动性项目,参与到观光旅游和文物古迹游中,使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高品位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防止“庸俗化”

    民俗旅游开发要保证具有魅力的民族文化能真正得以弘扬和保护,就必须杜绝肆意亵渎和歪曲旅游地民俗风情资源的现象。因此,高品位开发利用民俗资源是举棋之关键。高品位开发指旅游地在民俗资源开发上,要正确瞄准本地区的资源特色,结合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旅游环境,把独特的风情民俗展示出来,开发建设民俗旅游资源,就应当对当地民俗资源充分地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开发方向,确定文化定位,尽最大可能挖掘出当地民俗资源的潜力。

    综上言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蕴涵丰富的旅游价值,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实现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实现其旅游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报。《民族地区文化亮点:探索转承保护新路》

    [2]刁统菊,曲洪,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高俊成。《民俗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

    第三篇:厦门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厦门人文旅游资源介绍

    经济系

    会计电算化3班

    一 前言

    厦门地处闽南,闽南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民俗和多彩的文化闻名于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旅游的开发,如今的厦门,古典与近代的民俗风情交汇,浓郁地方特色的闽南风土人情与典雅的艺术魅力相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和平相处,博大精深的饮茶文化在民间盛传,各类民间节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

    厦门,一座风景优美的港口旅游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金门诸岛一水之隔。厦门素有“海上花园”、“最温馨的城市”之美誉,是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港口及海外游客首选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厦门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1摄氏度,现辖六个行政区,全市常住人口249万人。近年来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厦门地处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中心,面对台湾、南洋,厦门人的祖先多半是来自中原的南迁移民。因此厦门的风土人情既承继了古老的优秀的华夏文化传统,又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土特色。厦门是一座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在这里,游人不仅可以欣赏美丽迷人的海岛风光,感受现代化都市的无穷魅力,还可领略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厦门的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厦门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8个。全国首批5A级景区鼓浪屿是厦门城市名片,素有“音乐之岛”、“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是来厦游客必去的地方。厦门的4A级景区分别为奇绝秀丽的园林植物园、“炮王”所在地胡里山炮台、自然与人文同馨的嘉庚公园、水上大观园之园林博览苑、大氧吧之天竺山、园林式的日月谷温泉、气势非凡的海沧大桥游览区、仿古式的同安影视城,无处不展现出厦门的美丽和温馨。

    二、人文旅游资源定义

    《百度》定义: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三 厦门人文旅游资源(1)厦门民俗活动:

    闽南功夫茶

    厦门的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厦门人大多爱喝乌龙茶,尤以安溪铁观音最爱,铁观音号称茶中极品,有诗盛赞:珠泉隽味和胸臆,玉液新香沁齿牙,两腋清风瓯泛绿,一壶春雪笔生花。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厦门茶文化的精华是茶道,具有五境之美。

    端午节龙舟赛

    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人称为“五月节”。以往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家中进行清扫,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学村的龙舟池和市区筼筜湖是厦门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竞赛时这里金鼓齐鸣,人声鼎沸,健儿们驾着颀长的七彩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别有一番风情。

    中秋博饼

    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排解战士中秋佳节思乡之苦,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称中秋会饼。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取民间流传的赌具骰子6个,以一秀、二举、三红、四进、对堂、状元为不同等第,依次为序让参加者投掷玩耍。中秋会饼博状元的习俗流传至今,三百多年来在厦门代代相传,成为有趣的一种民俗活动。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时,人们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歌仔戏 歌仔戏是以流传于闽南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台湾岛,是我国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它流传于台湾、福建闽南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后来歌仔戏很快就传到厦门,并迅速传遍闽南和东南亚。

    (2)厦门建筑特色:

    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充满魅力,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红砖民居、“嘉庚风格”建筑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鼓浪屿的欧陆建筑和厦门的骑楼,则体现着异域建筑风格的光彩。欧陆建筑

    厦门的欧陆建筑主要集中在鼓浪屿上。上了鼓浪屿轮渡码头,沿鹿礁顶——福建路——鹿礁路——复兴路,折向漳州路,这是首选的线路;第二条是从晃岩路——笔架山顶,转入安海路——鼓新路。

    建于1844年和1870年的原英领馆、仿英式建筑的日本领事馆和东洋式建筑日本警察署、哥特式建筑天主堂、巴洛克韵味的南欧建筑、维多利亚风格的白色小别墅、有强烈的荷兰风格的观彩楼,鼓浪屿上集中了太多欧陆风情建筑。骑楼建筑

    骑楼,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城市里,随处可见,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一大特色。1920年,厦门市政会在规划建设厦门的新城区时,以骑楼作为街市的主要形式。

    中山路两边是骑楼建筑,地面连着店堂,这是我国南方城市街道的特色。它既可挡风避雨,使游人不受阳光风沙的影响,自由地在温馨的环境下购物和参观,且脚上不沾泥土和雨水,使店堂整洁卫生,这比没有骑楼的街店优越多了。这也算是厦门的一个特色吧!红砖民居

    红砖民居是中国最漂亮的民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

    新垵的红砖民居群落的规模,在省内是独一无二的,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美术十分深厚。走在小巷里,可以看到城市里绝对看不到的众多燕尾脊汇于蓝天下的美景,可以观赏匠人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砖砌工艺和出砖入石的巧妙组合,可以看到三合院、四合院、“目形院”与护厝间的日月井、龙虎井,尤其那百花齐放、吉祥延年、纳福避邪、千姿百态的悬鱼饰,以及精美绝伦、闪光耀眼的镏金、贴金、饰金的各类木雕、挂落、神龛、斗拱、雀替、梁枋、月板、罩,还有说不完的用手工细镌的石雕工艺,台荃、墙裙的柜台脚,托起了整座红砖民居。“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主要聚集在集美和厦门大学。

    “嘉庚风格”建筑,近看美,远看更美,越看越美。你不妨歇脚于龙舟池南岸,选择视觉宽广的角度,悠然坐在木麻黄下,遥看对岸的道南楼、南薰楼,宛如美女群里盛装的最美佳丽,在蓝天下熠熠生辉,池中倒影似入水芙蓉,随着白鹭点波漾起的涟漪,楼影若接若离,好像无数彩练在水中飞舞,美得无法形容,胜似瑶池仙境!纵观厦门、闽南、台湾的红砖厝,只有二个或四个燕尾,惟陈先生建造的楼宇有六个燕尾,双向腾飞,灵动美丽。从这点来说,它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财富,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建筑上的,都十分厚重。这在厦门独树一帜,至今无人跨越。

    (3)厦门文化旅游

    军事文化

    从历史看,厦门城的建立、郑成功的军事历程、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抗击外敌入侵,以及以“八·二三炮战”为标志的两岸军事对峙等构成了厦门丰富多彩的军事文化历史,而且这一段历史一直沿续到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将厦门古城、郑成功水操台、鸿山公园、胡里山炮台、陈化成史迹、厦门劫狱旧址、烈士陵园、“八·二三炮战”旧址、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云顶岩、鼓浪屿好八连以及其他可以开放的军事区域等,组成厦门的军事历史文化之旅。

    胡里山炮台在厦门大学附近的胡里山上。始建于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鸦片战争中被毁。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募得白银10万余两进行重建,历时5年建成。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炮台原装备着2门克虏伯主炮,及副炮2门,小炮10门,配炮兵140名。现存东炮台的主炮经专家认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克虏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称。

    侨乡文化

    展现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侨胞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爱国义举和独具特色的侨乡风情。

    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华侨博物院、海堤、鳌园、宝珠屿、华侨大厦、华侨亚热带引种场、竹坝华侨农场、海沧莲塘别墅等都可成为主要景点,可以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的修学旅游、竹坝华侨农场异国风情游纳入其中。

    (4)厦门主要宗教

    佛教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5)厦门特色美食:

    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鱼丸汤、虾面、薄饼、芋包、韭菜盒、土笋冻、沙茶面、油葱稞、炒稞条,甜食的花生汤、圆仔汤、贡糖夹饼、炸枣等最为长盛不衰。

    四 结语

    厦门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要根据不同的客源群体推出不同的人文旅游主题,或在不同的季节、年份开展不同的人文旅游主题活动,并随着旅游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断调整其内容。充分发挥一切优势。

    第四篇:常德

    常德(上海)招商推介会收获不菲签约项目26个 总投资42.6

    亿元

    2024-12-3更新 来源:市商务局网站 作者:市商务局 188

    项目签约现场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原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左焕

    琛讲话

    常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致辞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林湘发言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小明主持推介会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明主持招待宴会

    副市长朱晓平作常德市市情介绍及产业推介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作为客商代表发言

    11月28日至29日,市委书记卿渐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率团远赴上海,走访各路投资商,诚邀客商参加常德(上海)招商推介会。29日上午,上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气氛热烈,湖南常德投资环境推介暨企业家恳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200多名“长三角”地区的客商参加会议,我市“长三角”地区招商成效显著,当场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42.628亿元。其中包括投资13亿元的保水剂项目,投资6亿元的年产5000吨酱酒酿造、灌装项目。

    陈文浩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诚邀客商到常德实地考察指导、投资兴业,表示一定为每一位投资者创造优良的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让每一位投资者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副市长朱晓平介绍了常德作为湘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经济文化中心的交通区位优势、物产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优势,强力推荐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等优势产业的重点项目,为客商展示了投资空间十分广阔、投资前景十分看好的产业和项目,引起了客商强烈的兴趣。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投资常德的感受和打算,他说,常德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政府支持,使企业在常德发展得非常顺利,从而更加热爱常德,对投资常德充满信心。浙江欧文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峰则表示自己已被常德深深吸引,决定做个有心人,在常德投资创业。上海伟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谢东海,上海文峰国际集团总经理、上海常德商会会长陈星等客商代表上台发言。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林湘说,常德与上海资源互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并鼓励上海市企业家多到常德投资兴业。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原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左焕琛说,常德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个充满活力、创业的好地方,这次常德在上海举办招商会,对上海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是个好机会,希望上海的企业家们能到常德看看,寻找合作机会,共创两地经济繁荣发展。

    推介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小明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本之,市政协主席刘春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明,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陈伟俊,市委副巡视员、武陵区委书记王孝山,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沈习淼,香港汇同兴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傅艺,美国太阳集团CEO孙素之、韩国EDGEJORCE董事长沈容德、阿联酋T0KYO公司董事长邓先宜、台湾西亚斯投资集团上海公司杨文和等客商参加会议。

    第五篇:人文经典报告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学号:1401120331

    姓名:赵双双

    授课教师:张爱萍

    0 引言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学术思想、修养方法、音乐美术、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等。中国佛教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为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佛教对中国音乐、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塑、绘画、天文、医学、科技以及婚丧嫁娶、吉庆节日等民俗民风、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世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1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中国哲学史来看,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始终贯穿着佛教的哲学思想;而宋明理学,基本骨架也都是佛教思想;一直到近代,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也还是秉承了佛教的思想理念来推广社会改良。至于文学艺术领域,佛教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于 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渊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如烦恼、世界、因缘。而佛教的道德更对我们的人生 有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

    佛教的传入,首先引起了美术创作队伍的变化。此前的美术穿做基本上由工匠和画匠完成的,而此后则出现了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士大夫画家。孙吴的曹不兴,两晋的张墨、卫协、顾恺之、王广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他们对于佛画的创作在当时就令人瞩目晋明帝司马绍以帝王之尊绘制佛像,更是极大的推动了佛教美术的发展。其次,佛教的传入带给中国美术全新的内容,极大的丰富了人物群像的塑造,单就题材而言,就新添了变相画、经变画、供养人画等品种这种变相的创作至唐而臻于极致,出现了吴道子、张孝师、杨庭光、皇甫轸等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大师。再次,佛教美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流派,它促进了中国美术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后世所谓四家样,影响后世甚大。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美术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就图案制作而言,先秦两汉时期的装饰纹样变化不大,多是传统的云气纹、云山纹、龙纹及其他常见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则罕见,佛教传入后,图案样式大大丰富,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字纹等,尤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佛教对中国书法也有一定的影响,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由于印刷术尚未昌明,佛经的弘布流通只得靠纸墨抄缮,于是,在写经、抄经等需要下,佛教即与中国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对佛教弟子而言,书法抄经不但是自我修行之道,同时具有助扬佛教之功。佛教与书法的结合,自然丰富了书法创作的题材,当书者在写经、书碑、铭、题记的同时,佛教的思想也必无形中渗入书者八识田中 进而影响书法的意境,所以有书法家一动笔,就可从笔试造型的特征与笔记的律动关系中得知书者的心理人格。

    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2 佛教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佛教为政治服务的方式,是适应时代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自汉代董仲舒后,儒家成封建王权思想依凭,但佛教不断对其地位冲击,从而发展势力。历史上佛教发展消长,从不单取决于自身,也从不囿于西方宗教与政治的那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往往主要取决于对政权的服务效用如何。只在当时存在方式和发展势头,与政治需要不能同步。又如武则天朝,佛教政治襄助之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华严宗等重要宗派,尽得繁荣契机,这也就是佛教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佛教自汉初传入中土,历代对国家政治深具影响的僧众非常多。迄佛图澄时,影响不大,故王度、王波能发其言。佛图澄学问渊博,世事洞明,对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政治形势及后赵政权内部情况有透彻了解,又在社会军政各界有众多弟子信徒,信息渠道畅通,他身份极高,石虎下诏,让他“衣以绣锦,乘以雕辇”,命朝会之日,佛图澄升殿,太子诸公,扶辇而上,主者唱大和尚,众座皆起,以彰其尊,并命司空李农,旦夕问候,太子诸公,五日一觐,以表敬重。这样的身份地位极有利他对形势及时作出反应,一旦有变,又有正确判断和预言。

    唐朝玄奘大师,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还要随驾太宗左右接受谘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仰崇之深可见一斑。唐朝玄琬法师受朝廷礼请为太子太傅,以行慈、减杀、顺气、奉斋四事教导东宫太子未来掌政爱民之方。皇帝是政治上的国王,影响于一时;出家人是真理上的法王,影响于万世。

    具体而言,佛图澄使佛教适应时代,为政治服务的途径,使佛教与当时统治者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文化素质巧妙结合。有效地抑制了嗜杀成癖的统治者的滥杀行为,保护了各阶层许多人的生命,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在思想方面,为因受儒家正统习惯势力影响的统治者进行了维护,论证了政权的合理性,客观上也有利政治稳定和社会的稳定。3 佛教对中国社会民俗道德的影响

    除了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

    其中,尤以腊八节和盂兰盆会的影响为最。国人有很强的孝道观念,但这种孝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而佛教所提倡的孝亲则着重于报恩,可以说是更究竟的尽孝方式。

    此外,国人的很多道德观念也深受佛教影响,如因果报应的观念等等。维系社会安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法律,一是通过道德。在世界各民族中,宗教都是道德建立的基石,以此维系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在阿拉伯国家,依伊斯兰教建立其道德基础;欧美国家,依基督教建立其道德基础;亚洲国家,则依儒教、佛教建立其道德基础。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基督教的八戒,是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社会虽然在不断发展,人性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人类对外部世界展开了种种探索,并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对自身的生命依然无知。古人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一样存在。人性中的贪、嗔、痴烦恼,和两千多年前佛陀时代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觉得,人性的弱点在今天更为张扬。从整体来看,现代人的欲望或许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更大,也更贪婪。

    宗教的戒律,是针对人性弱点而建立的。古今中外的犯罪现象,无非是杀盗淫妄,不同的只是犯罪手段有所改变。以刀砍人和以武器伤人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只是后者杀伤力更大,但不能说明人性有什么变化。而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宗教戒律是根植于信仰之上,根植于对神的敬畏,对因果规律的敬畏。神是无所不在的,因果规律也是遍一切处的。有了这样的认知,持戒就是自觉行为,绝不会存有侥幸心理。而宗教信条就象一个无形的警察,随时都在我们心中站岗,监督着我们的起心动念,监督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佛教的因果观为三世论,即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现有的人生是过去生命的延续,而死亡也只是这一期色身的衰败,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唯物论者则是一世论,生命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这种“人死如灯灭”的观点,很容易使人无所畏惧。既然生命只是那么短短几十年,流芳千古与遗臭万年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对社会来说意义是不同的,流芳千古的是造福人类者,遗臭万年的是危害他人者。但这种不同对个体生命却没有意义,所以断灭论会使人们变得非常功利,并导致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泛滥。假如没有神祗或因果观念的约束,只要权利大到可以不受法律制裁,或狂妄地蔑视法律,必然会为所欲为。

    相比之下,佛教道德的可行性更强,因为它是结合利益对道德行为进行界定。衡量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就要看它是否对自他双方都真正有益。同时,它不仅能使我们获得眼前利益,更能使我们获得长远利益。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利益他人似乎必须以损失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佛教却认为,凡是有利于别人的行为,必然有利于自己。当然,可能需要暂时付出一些,但这一善行会给未来生命带来百千倍的回报。就象播下的一粒种子,会结出累累硕果。结果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来生或更久,因缘成熟时一定会得到回报。结束语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儒、道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与儒、道的交融互动中,最终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佛教。另外,佛教以其浩如烟海的宗教文献和其宇宙论及其精密的宗教仪规,大大地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中国的信仰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上更添一分色彩。



    推荐阅读:
    常德人文旅游资源实践报告
    《娜塔莎》教案(精选五篇)
    审议市政府报告发言提纲
    在2024年迎春酒会上的祝酒辞
    天津户口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