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口号 购房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2024年1-6月上海市青浦区商业运行情况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醉花间 时间:2024-06-25 06:53:0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年1-6月上海市青浦区商业运行情况

    2024年1-6月上海市青浦区商业运行情况 随着青浦区“一城两翼”战略发展实践,区商贸业顺应时机稳步增长。区内新兴商圈凸显,交易市场较为活跃,随着消费环境优化,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1亿元,同比增长13.7%,对全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一、主要特点

    初步分析,上半年青浦区消费品市场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上半年商贸业增幅放缓,增幅略低于年初计划。

    1-6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略低于年初制定的确保目标1.3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的48.8%,完成额比较低的三个乡镇:徐泾39.9%、金泽45.7%和练塘45.8%。

    (二)月度零售额有所增加,后续增幅不够给力。

    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亿元,各月分别完成37.9亿元、35.2亿元、37.6亿元、40.6亿元、42.2亿元和39.8亿元。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14.5%、13.7%、14.7%、14.0%、14.3%和13.7%,呈现阶梯式回落。初步分析,年初受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集中采购等因素影响1月完成总量较大;但2月采购风潮一过,前期商品需要消耗,购物热情明显减退,3、4、5月受季节更替、节假日接踵而至的影响,又迎来商品销售小高潮,各月都保持着较高的完成额,但因去年基数较大、外来人口数量管理严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必将呈现回落态势。

    根据图表:2024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社零增幅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累计增幅明显下降。与2024年增幅相比,每月累计增幅多为下降,最多1月份下降4.7个百分点,最少3月份下降3个百分点。受大环境及宏观调控等众多因素影响,估计下半年社零增幅攀升较为困难。

    (三)商业形态趋于稳定,限上连锁比重稍稍上升。

    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上半年共完成83.7亿元,占35.9%,同比增长19.8%。其中,国家标准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5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2.1%,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连锁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2亿元,占比为13.8%,提高1.1个百分点。

    上海标准企业完成销售19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2%,占比下滑

    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9.7%。法人企业完成销售44.7亿元,同比增长29.9%;个体户实现销售64.2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7.5%,同比增长1.6%;各类市场完成销售额14.3亿元;其他类企业完成销售7.5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3.2%,同比增长140%。

    (四)米格天地带动赵巷商务区销售增长,其它商业网点下跌趋势愈发凸显。

    我区赵巷商业商务区销售继续保持稳步增长,1~6月实现销售24.1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赵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实现销售14.6亿元,同比增长3.4%;吉盛伟邦实现销售6.4亿元,同比增长14.9%;米格天地实现销售2.6亿元,拉动赵巷商务区增长13.1个百分点,对赵巷商务区增长的贡献率为63.7%。1~6月青浦新城商业商务区实现销售11.1亿元,同比增长0.2%;徐泾永业购物中心,由于其商场内的德颐购(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徐泾店于去年3月关闭,1~6月其实现销售2.5亿元,继去年滑落态势下滑15.7个百分点;重固意邦国际建材品牌中心虽完成销售2.4亿元,同比增幅59.2%,比重只占几大商业商务区的6%,对于青浦商业商务集聚区的销售总额拉动作用不大,下跌之势已成定局。

    (五)汽车市场购销两旺,销售额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区的15家汽车销售企业仍然给力,1~6月15家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共完成销售10.9亿元,同比增长18%,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全区社零增长近0.5个百分点。全年预计实现销售20亿元。

    二、需关注问题

    全区消费品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一)社零增速低开低走。

    社零累计增幅从去年初增长19.2%到今年年初增长14.5%,下降了4.7个百分点;截止到今年6月,社零增幅低于14%,仅增长13.7%。增速下滑存在以下主要因素:一是整体经济疲软,消费市场不景气;二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直接影响社零增长;三是外来人口数量减少对社零增长拉动作用减弱,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外来人口增长开始明显放缓,2024年我区来沪人口数为70.3万人,2024年我区来沪人口数为73.5万人,而今年1-6月出现负增长,全区来户人口数为72.8万人。四是前几年社零总额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势头,基数较高,2024年全年社零增长19.6%,超额完成全年目标,2024年全年社零增长16.3%,其中1-6月增幅为16.8%,同样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给今年社零总额目标完成带来一定压力。

    综合上述因素,社零增速走低是必然且长期的趋势,事实证明今年上半年我区已结束自2024年以来长达10年的15%以上年度增幅,转入低速平稳增长周期。

    (二)新兴连锁超市拉动力作用不大。

    各类连锁超市直接反映着我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地区居民收入、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我区今年从大型商家超市到小型连锁专卖总体增长皆不乐观。1-6月我区农工商超市完成1.4亿元,同比下降7.2%;世纪联华完成2亿元,同比下降14.3%;苏宁电器1-6月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0.2%;都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兴的富绅商业中心家乐福,1-6月完成销售0.9亿元,今年以来整个青浦新城商业商务区完成销售11.1亿元,在包括新开家乐福的基础上,同比增幅仅0.5%。青浦新城商务区引领着整个青浦地区商业,从其增幅上我们不难看出全青浦地区商贸的不景气。

    (三)新建商圈未成气候,消费能级有待释放。

    朱家角尚都里,面对游客以提供茶座、咖啡和特色小商品为主,节假日销售比较火爆,平日一般,对整个青浦商贸业影响不大。青浦西面城区的吾悦广场刚开始实行店铺的租赁及销售,还未正式大面积营业,不能提供详细的商业数据。唯独赵巷商业商务区销售继续保持稳步增长,1~6月实现销售24.1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米格天地实现销售2.6亿元。另一新增长点是虹桥会展中心10月开展,在纳入统计后,将推动全区社零的增长。

    三、相关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也是直接影响社零增长的重要原因,1-6月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同比增长11.3%,1-6月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同比增长9.9%,均低于社零13.7%的增幅。城乡居民的收入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支撑,只有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强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有力地拉动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二)适当增加商业网点,合理商业布局。

    我区地处上海市郊,商贸业相对落后,社零增幅基本靠赵巷商贸集聚区拉动,城区内近两年大型的商业购物网点仅仅集中在城区或者较为发达的乡镇例如:赵巷、华新和朱家角,其他无明显变动,已有的商业网点已经满足当地消费群体,其他地区商贸依旧处于不发达阶段,且愈发不能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适当增加商业网点,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商业布局,方便居民出行购物,可刺激消费,促使商贸业的发展。

    (三)关注电子商务发展,提升产业层级。

    积极关注新进优质的电子商务企业,提升我区产业层级。电子商务产业已成为当前信息化时代商品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商贸发展的潮流。根据物流行业每年接单量成倍增长数据中反映出,电子商务正在迅猛发展,已明显影响传统销售模式,是未来商贸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区辖域内电子商务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规模不够大,更没有类似于嘉定区的京东电子商城这类大型企业,因此,电子商务的销售额比重仍然不大。引进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能有效拉动本区的商品销售额增速,改变我区增速放缓的状态,也是实现商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理性看待增速回落,着眼新建商圈。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市场呈现出繁荣健康的增长趋势,增速有缓有快,应理性分析、找对关键环节,采取正确措施。同时在积极有效的招商引资工作和城市化建设项目的推进下,我区商贸业将展现新的活力,销售额继续快速增长的后劲正在积蓄。但是,根据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幅各月均未达年度目标的情况,预计全年完成确保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第二篇: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24年,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的背景下,青浦区工业生产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全年完成产值1525.6亿元,比去年增长2.7%,基本呈现了“工业生产波动企稳,工业结构持续调整”的发展特征。但同时也存在着工业投资后劲不足,新兴产业扩张乏力,创新驱动遭遇瓶颈等问题。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总体走势

    工业生产“高开、波动、企稳”。2024年青浦工业的总体态势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高开”、“波动”和“企稳”。“高开”是指青浦区工业生产年初产值增幅达3.8%,为全年最高;“波动”是指从三月份开始至七月份青浦区产值增速在临界点徘徊;而“企稳”是指从八月份开始增长稳定,并逐渐提升,十二月份达到全年第二高的2.7%。(见下图)

    (二)运行特点

    1、从企业规模看,中小企业成为稳增长的绝对主力。2024年,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344.6亿元、551.7亿元、619.9亿元和9.3亿元,其中中、小型企业分别增长10.1%和1.9%,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6.8%,拉动全区规模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54.6%,是稳定全区工业增长的中流砥柱。而大型和微型企业分别下降4.9%和30.7%。

    2、从行业分类看,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首的前十大行业产值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2024年,全区工业共涉及32个行业大类,仅一半行业实现增长,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首的前十大行业完成产值1084.2亿元,比去年增长2.5%,占全区规模比重达71.1%。前十大行业的总量占比虽高,但其增幅却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占规模比重也比去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其中有六个行业产值下降,下降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造纸和纸制品业(-12.2%)、金属制品业(-11.4%)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9.8%)。(见下表)

    3、从亿元企业看,全区亿元企业拉动工业增长3.1个百分点。2024年,全区亿元以上企业有283户,比去年减少4户,完成产值1225.9亿元,比去年增长4.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达80.3%,拉动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33.9%。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有23户,产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尤妮佳生活用品(中国)有限公司(青浦工业园区)、高田(上海)汽配制造有限公司(青浦工业园区)和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华新镇)。

    二、工业经济发展积极因素

    1、从工业经济发展看,一园三区发展优势明显

    2024年,全区各工业园区(包括一园三区、西郊经济开发区、练塘工业园区和5个产业区块)完成产值1241.6亿元,比去年增长4.5%,占全区规模比重达81.4%,比去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工业向园区聚集效应明显。其中,一园三区871.3亿元,比去年增长6.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模比重达57.1%,比去年又提高了2.1个百分点。青浦工业园区、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和出口加工区齐头并进均快于全区规模工业平均增速,分别增长5.4%、7.8%和8.7%,是全区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2、从工业结构调整看,战略性产业数量占比均有提高 2024年,全区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96户,比去年增加23户,完成产值417.2亿元,占全区规模比重27.3%,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优化显现。其中尤以依托青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最为迅猛,全年完成产值34.5亿元,增长30%,占全市生物医药行业比重4.1%,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战略新兴产业扩张乏力,创新驱动能力有待加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青浦区工业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在2024年青浦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张乏力,对全区工业发展推动力有待加强。全年完成产值417.2亿元仅与去年持平。其中所涉及的六大行业中新能源与高端装备产值下降,减产量较大;新能源完成产值25.9亿元,下降15.6%,降幅快于全市新能源行业2.7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完成产值90.9亿元,下降10.4%,降幅快于全市高端装备行业达7.3个百分点,减产量高达10.5亿元。(见下表)

    2、工业投资后劲不足,外资企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

    工业投资作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重点之一,其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2024年,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比去年下降4.4%。从投资来源看,外资企业投资下降达27.5%,而外资企业占全区工业比重大,外资企业投资的减少,将会较大的影响青浦区今后工业的发展。从投资项目看,今年投资增加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建和扩建项目,分别增长15.9%和29.8%,尤以扩建厂房为主,但此类项目如无配套设备和生产线的跟进,短时间内对全区工业发展影响较小;而改建、技改和单纯购置设备两类项目分别下降33.7%和40.1%,可见企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节能降耗方面显得不够重视,这将会直接制约全区工业的生产发展和产能升级。

    3、用工短缺现象较重,企业用工压力增大 今年上海市又调整了月最低标准工资达1620元,为全国最高,这也使得青浦区企业的用工压力持续增加。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20.3万,比去年下降1.9%,但应付职工薪酬达125.5亿元,比去年增长10.7%,薪酬的大幅增长使得青浦区的人力成本优势进一步减弱。通过对全区正常生产的191家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景气状况调查发现,其中有157家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此问题中,勾选了“用工短缺”这一项,占比达82.2%,可见青浦区工业企业用工短缺现象之严重。

    四、与其他郊区县比较

    青浦区的工业生产发展在全市各郊区县中,完成规上工业产值排名第七位,产值增幅排名第三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排六位,增幅排第五位,战略产值占规模比重排第五位。(见下表)

    与产值最接近的奉贤区比较,青浦区工业经济有两个优势两个劣势。

    优势一:发展潜力优,全年规模产值增幅为2.7%,而奉贤则处于下降状态,负增长5.2%。

    优势二:企业质量优,青浦区全年规模工业企业852户,完成产值1525.6亿元,户均产值1.8亿元,而奉贤规模工业企业有1101,完成产值1568.4亿元,户均产值1.4亿元。

    劣势一:产值总量低,2024年青浦区规模工业企业产值总量比奉贤少42.8亿元。

    劣势二:产业结构差,2024年青浦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产值比重为27.3%,而奉贤有29.5%,青浦区与之相差2.2百分点。

    第三篇:2024年1-6月上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6月上海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上海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上半年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体经济增长保持平稳,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0952.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7.1%,增幅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041.07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6868.01亿元,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二季度增长7.2%。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7%,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为367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872.52亿元,增长7%,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182.77亿元,增长3%,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03.2亿元,由去年同期的下降2.8%转为增长10.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557.96亿元,增长12.5%,增幅回落1.8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为1384.84亿元,增长9%,增幅回落5.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为554.89亿元,增长1.2%,增幅回落13.3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上半年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56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69.31亿元,增长4.4%,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620.14亿元,下降0.3%,降幅同比缩小5.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0648.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4.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11.1%,精品钢材制造业增长7.1%,成套设备制造业增长5.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0.6%,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下降5%。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幅提高,上半年完成总产值3882.81亿元,增长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6%,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99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29.62亿元,增长7.9%,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

    三、流通市场稳定运行,无店铺零售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为35940.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84.52亿元,增长7.6%,增幅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74亿元,增长7.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14.78亿元,增长7.2%。分商品类别看,化妆品、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汽车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170.93亿元,增长26.2%;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97.55亿元,增长17.8%;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25.75亿元,增长15.8%;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39.51亿元,增长9.5%。

    无店铺零售继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为434.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4%。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370.22亿元,增长3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比重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重点行业投资加快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03.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增幅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

    从主要领域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98.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1338.01亿元,增长5.4%;工业投资475.42亿元,下降1.6%。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6亿元,下降14%;第二产业投资475.76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投资1925.31亿元,增长5.5%。从经济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754.92亿元,增长13.1%;非国有经济投资1648.6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五、对外贸易有所回暖,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为2237.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而去年同期为下降3.7%。其中,进口1236.41亿美元,增长12.2%,去年同期为下降3.2%;出口1000.92亿美元,增长3.7%,去年同期为下降4.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20.42亿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出口441.86亿美元,下降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出口142.5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66.72亿美元,增长4.1%;私营企业出口183.21亿美元,增长5%。按产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697.28亿美元,增长3.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09.67亿美元,下降0.6%;“两高一资”产品出口33.7亿美元,下降5.6%。上半年,本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为145.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8%;实际到位金额91.96亿美元,增长10.9%。其中,第二产业实际到位金额10.99亿美元,下降45.1%;第三产业实际到位金额80.96亿美元,增长28.6%。

    六、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涨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影响为1.4个百分点。从两大分类看,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4.7%,涨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1.6%,涨幅提高0.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别看,居住类价格上涨5.3%,食品类价格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烟酒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衣着类价格下降0.6%。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2%,降幅同比收窄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水平下降4.1%,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从今年走势看,两大生产价格指数从4月份起均已连续3个月收窄。

    七、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货币信贷运行平稳

    上半年本市地方财政收入为2731.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增幅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523.62亿元,增长15.4%;营业税586.4亿元,增长9.8%;企业所得税631.14亿元,增长18.7%。上半年地方财政支出2278.12亿元,增长13%,增幅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5.31亿元,增长2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1.37亿元,增长6%;教育、一般公共服务分别支出254.12亿元和107.53亿元,下降0.3%和2.3%。上半年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4264.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比年初增加4995.1亿元,同比多增1421亿元。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6891.88亿元,增长9.3%,比年初增加2400.3亿元,同比多增552.63亿元。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新增558.63亿元,同比多增141.01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1392.42亿元,同比多增402.52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318.58亿元,比年初增加485.95亿元,同比少增98.2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044.71亿元,比年初增加361.45亿元,同比少增7.35亿元;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371.87亿元,比年初增加93.61亿元,同比少增67.96亿元。

    八、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提高,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据抽样调查,上半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43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16092元,增长8.3%;经营净收入1104元,下降0.7%;财产性收入466元,增长12.5%;转移性收入6650元,增长13.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增长10.7%,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8401元,增长10.3%;经营净收入543元,增长1.1%;财产性收入1259元,增长13.9%;转移性收入2477元,增长12.8%。

    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4.56万个,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6.47万个。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3.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0.82万人。

    第四篇: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商业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上海市嘉定区商业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全区商业经济发展良好,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主要商业指标实现快速增长,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商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一、商业主要指标情况

    1.商品销售总额

    2024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802.3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属地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515.6亿元,比上年提高415.8亿元,同比增长37.8%;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总额1137.3亿元,同比增长61.4%,占商品销售总额的75.0%。

    2024年各月商品销售总额及增速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02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4.4亿元,比上年提高134.4亿元,同比增长31.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14.0亿元,同比增长6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39.9亿元,同比增长34.8%;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0亿元,同比下降18.5%。

    2024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增速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4年,全区主要商业指标完成情况理想。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完成度分别为125.3%和112.9%。全年,我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37.8%,增幅高于全市25.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1.3%,增幅高于全市22.7个百分点。两大经济指标明显好于全市水平。在沪郊区县中,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仅次于闵行区,排名第二,增幅位列郊区县首位。

    2024年郊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较

    三、商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电子商务驱动增长

    我区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2024年,全区电子商务行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30.4亿元,同比增长99.3%。限额以上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9.4亿元,同比增长78.7%,分别带动我区商品销售总额和零售额增长10.0和25.6个百分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零售业态的不断变革,具有多业态、休闲化等复合功能的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受青睐,一站式购物成为主流。商业综合体在我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嘉定新城建设的逐步完善、江桥万达以及嘉亭荟的发展成熟,将形成以老城、嘉定新城、江桥万达、嘉亭荟等多点覆盖的发展格局。已开业经营的商业综合体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同比增长52.1%。商业综合体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区商业能级,成为商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4.汽车贸易总量提升

    汽车作为我区的重点产业,其稳步发展推动着商业经济的进步。随着沃尔沃汽车销售公司的迁入,我区汽车贸易总量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区实现汽车批发2488.0亿元,比上年提高406.5亿元,同比增长19.5%。科世达(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国际汽车城,进一

    步巩固我区汽车零配件产业的优势地位。2024年,全区实现汽车零配件批发128.4亿元,同比增长16.8%。

    2024年,新车交易平稳回暖。全区累计实现汽车零售65.4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上升10.9个百分点。二手车市场受到车牌政策的影响,增长较去年有所放缓,但是二手车交易量依然稳步增加。全区累计实现旧车交易42.4亿元,同比增长9.6%。

    第五篇:2024年1-7月上海市嘉定区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7月上海市嘉定区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能,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二产增幅高于三产

    增加值保持在稳定增长区间。1-7月,全区实现增加值总量1341.1亿元,可比增长7.4%。其中,属地增加值893.2亿元,可比增长6.0%。从属地经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9.6亿元,可比增长7.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2.2亿元,可比增长4.7%。三次产业比为0.2:57.0:42.8。属地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3%和34.2%。

    2024年至今季度累计第二、三产业属地增加值情况

    财税收入持续增长。1-7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785.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属地财政总收入630.4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总收入759.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属地税收总收入604.4亿元,同比增长7.8%。属地税收中,二三产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232.8亿元和371.5亿元,同比增长4.5%和10.0%。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1-7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十一类”民生支出173.3亿元,同比增长30.9%,占支出总量的78.5%,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引进外资增长较快。1-7月,全区外商投资总额23.0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倍;累计批准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3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截止6月,全区到位资金4.5亿美元,同比增长5.1%。

    二、工业生产领域势头良好,新兴产业释放活力

    (一)汽车产业保持增势,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回升

    汽车产业产值冲高回落。1-7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05.3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属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45.5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汽车产业(制造业)实现产值2683.5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拉动工业产值增幅7.1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1223.7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较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拉动属地工业产值增幅2.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1.0亿元,同比增长10.7%,与产值增幅基本持平。其中汽车产业(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98.1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0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汽车零部件业实现利润总额96.1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24年至今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情况

    (二)新兴产业稳健增长,加快推动经济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良好。1-7月,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93.9亿元,可比增长13.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5%。其中,属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88.8亿元,可比增长14.0%。四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1-7月,全区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37.7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区属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1.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四大产业中,除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同比增长8.5%外,其他三个行业均保持25%-30%的增幅,其中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及物联网实现产值119.4亿元,同比增长30.0%。

    三、需求领域差异明显,行业发展有升有降

    (一)商品销售总额增长趋缓,零售业发展持续向好

    商品销售总额增幅趋缓。1-7月,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555.6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产业实现销售额2253.7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63.4%,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实现属地商品销售总额1821.5亿元,同比增长5.5%。

    社零额保持两位数增长。1-7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8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综合商业发展势头良好,1-7月,已开业经营的13个商业综合体和1条新型商业街区共实现销售额37.6亿元,同比增长24.9%。

    电子商务增长趋势向好。受龙头电商企业销售回暖的带动,今年以来,全区电子商务零售额快速回升。1-7月,全区实现电子商务零售额421.5亿元,同比增长22.4%,较去年同期提高21.9个百分点,占全区零售总额的61.8%,较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2024年至今季度累计商业经济增长情况

    (二)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房产市场低位徘徊

    投资总额降幅收窄。1-7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依旧呈同比下跌态势,完成投资额191.2亿元,同比下降5.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82.2%。第三产业投资145.0亿元,同比下降17.9%。民间投资意愿不强,1-7月共完成民间投资76.1亿元,同比下降20.5%,占投资总额的39.8%,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7.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跌态势。1-7月,全区实现房地产业投资额117.7亿元,同比下降25.7%。房屋施工面积96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4%。全区房屋开竣工面积有所回升,分别完成98.9万平方米和19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6%和8.5%。房地产销售持续下跌,1-7月,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0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2%,实现销售额218.8亿元,同比下降12.7%。房地产待售面积32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

    2024年至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变动情况

    (三)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对北美洲贸易同比下降

    1-6月,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722.9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增幅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4.9%;进口总额380.8亿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出口额增幅7.2个百分点。1-6月,全区对北美洲的进出口均呈现同比下降态势,分别下降4.4%和2.3%。



    推荐阅读:
    2024年1-6月上海市青浦区商业运行情况
    1114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
    浅谈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4年1-5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运行情况
    讲解词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