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企业文化 保险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范文模版]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莲雾凝露 时间:2024-07-20 12:06:5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范文模版]

    法制如同温暖的阳光,如同润物的春雨,如同炎夏的清风,有它才得以让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供大家参考。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1

    谈到法大家都不会觉得太陌生,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法的社会里,作为一名21世纪的公民,我们就要做到知法,学法,遵法,用法。

    法制有许多种,像我们这些小学生就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有着被家庭保护,学校的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权利;老师有《教师法》;社会公民有《公民法》;马路上的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然就会发生交通事故等。我们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才能快乐的生活。

    作为像我们这么大的公民,正在成长着,也是对人生、世界产生观念的时候,我们面对着生活上的喜怒哀乐,也面对着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像在生活中,我们见得最多的不良现象,无非就是打架、勒索、打劫、敲诈等。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16岁的青少年,因为被学校的”黑老大“所勒索,不敢跟学校家长说,终于恼羞成怒,用一把小刀刺死了一个人。就因为如此,他毁掉了自己的前途。如果他被勒索时会用法,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做到知法,学法,遵法,用法,当一个真正的好公民。因为法治护航,伴我成长。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2

    听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可谓是受益匪浅。

    一个个典型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实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故意杀人罪,当初如果平下心来仔细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这些事,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把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且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青少年犯罪,不仅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我们,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

    所以,我们要预防犯罪。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

    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

    不过我想,那些青少年罪犯或许是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如果身旁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给他找回自信。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3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法律,学习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不仅是学校、公安局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法律的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凭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我们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要慎重交友,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少年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这节课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它给了我们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们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们会一直受用!

    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又是脆弱的!我们要用法律来擦亮自己的眼睛,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好人生之船的舵。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4

    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毒品……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5

    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最大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

    第二篇:教师法制教育学习笔记

    兴隆中心小学教师法制学习心得体会

    侯干

    2024年10月25日,我校安排教师有幸聆听了兴隆乡派出所民警李涛同志关于教育法制的讲座。

    教育法制讲座一,教育法律视野下的教师行为分析

    一、为何将教师行为纳入到法律视野下进行分析

    (一)从宏观的角度说,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以后,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依法治理、管理本部门的口号,教育也不例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成为教育界近几年来,乃至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从中观的角度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1、受教育权的平等问题(教育公平问题)。

    2、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和侵权行为的界定与冲突问题。

    3、教师“间接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

    4、现行法律的滞后及立法缺失问题。

    (三)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教师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需求

    1、教师学习法律尤其是教育法律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1)法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离开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人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很多的麻烦。

    (2)学生及其监护人主要是父母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尤其是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开始逐步增强。

    (3)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制订、修订来看,教育管理者不懂法、不依法管理;教师不懂法、不依法执教将会越来越陷于被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与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少。)

    2、教师学习法律尤其是教育法律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1)从历史的角度说,教育领域还没有进入法律调整的视野,人治大于法治甚至没有法治,只是随着近代以来法治化的不断加强才进入法律调整的范畴。

    (2)从现实的角度说,教育领域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育实践中违法乱纪的行为还依然存在。

    二、如何对教师行为进行教育法律视野下的分析

    (一)作为与不作为

    1、作为,是指教师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教育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从表现形式上看,作为是积极的身体动作。

    2、不作为,是指教师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从表现形式上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身体动作。

    (二)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1、根据教师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否显性可分为:显性伤害行为和隐性伤害行为。

    2、根违法行为侵犯学生权利的不同可分为:

    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侵犯学生隐私权的行为;侵犯学生财产权的行为等。

    (三)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四要件

    1、教师行为违反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

    2、教师的行为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后果。

    3、教师的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教师违法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其主观上有过错。

    (四)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

    1、行政法律责任: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2、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返还财产等。

    3、刑事法律责任: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对教师行为进行教育法律视野下分析的启示或思考

    (一)牢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地、理直气壮地享有自己的权利、维护学生的权利;忠实地、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规范学生的言行。

    1、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研权;(3)指导评价权;

    (4)获得报酬权;(5)参与学校管理权;(6)培训进修权

    2、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4)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

    (6)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义务 ;

    3、学生的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作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自觉而又正确、恰当地维护法的根本价值取向(自由、正义、秩序)

    1、价值位阶原则 这是指在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

    2、个案平衡原则

    这是指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需求和利益,以使得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在个案中,有时并不以“公共利益”作为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标准来看待,而是结合具体情形来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3、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是指为保护某种较为优越的法价值须侵及一种法益时,不得逾越此目的所必要的程度。例如,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必要时可能会实行课堂管制,但应尽可能实现“最小损害”或“最小限制”,以保障学生的课堂自由与课堂正义。

    (三)全面而又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依法治教的内涵,真正做到依法治教

    1、依法治教到底是依什么法?这个法应该是广义的,有层次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校规校纪,重新审视现有的班规班约,审查其是否符合现有法律的规定或精神。

    2、从自我保护的角度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要做个有心人,做个有法律意识的人。

    (四)处理好制度与师德关系

    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两个不同的价值取向,现阶段是制度大于人品,最高阶段(终极阶段)是没有外显的制度,只有内隐的制度(即内隐于心的制度)。

    (五)处理好底限与上限的关系:教师工作的底限是合法,上限是崇高的师德!

    (1)应该提倡的——?己所欲,先施于人

    (——黄金时代:充满着和平与友爱)

    (2)必须做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银时代:可以和平与友爱)

    (3)允许存在的——?人施于己,也施于人

    (——青铜时代:战争与和平共存)

    (4)坚决反对的——?己所不欲,先施于人

    (——黑铁时代:充满着战争)

    (六)做一个有理性的教师,将依法执教与以德执教,将以法服人与以理服人、以情服人结合起来

    1、树立依法治教的信念,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定会越趋完善。

    2、认识到法律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既看到法律的积极性,又看到法律的局限性。

    (1)教育法只是众多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2)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变革的适应性是有限度的。(教育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具体性、变革性的矛盾)

    (3)教育法律所要确认的事实往往无法确定。

    (4)教育法的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如,涉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个人隐私、信仰等方面的事务时,教育法就很难发挥其作用。

    兴隆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

    第三篇:中学生学习笔记基本要求

    中学生学习笔记基本要求

    学习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基本内容之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笔记记录和整理的习惯,既是学科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更是学校对学习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笔记记录与整理习惯,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笔记的习惯,特制订学习笔记基本要求:

    一、学生的学习笔记的分类:根据所处的学习阶段,分为“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复习整理笔记”;根据笔记记录的位置,分为:课本上的笔记和笔记本上的笔记。学生的学习笔记还包括读书笔记和讲座笔记。

    二、课本上的学习笔记包括三种形式:

    (一)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和内容用划线、圈点等形式进行标注;

    (二)对课本上的疑难问题在该页的空白处进行说明或解答;

    (三)对课本上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或评注,概要地记录于课本的空白处。

    三、笔记本上的学习笔记,将笔记本的每一页分为左、右两侧,左边占四分之三,右边占四分之一,用一条竖线分隔。左边的四分之三预习或课堂上学习内容的记录,右边的四分之一用于课后或单元复习时的整理、补充或评论。

    四、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复习笔记可以用同一笔记本,也可以用不同的笔记本,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

    五、预习笔记,根据教师预习要求做好记录,或者记录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疑难的问题。

    六、课堂笔记,主要记录教师板书和讲课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应逐渐学会判断上课的重点所在。

    七、复习笔记,包括两种形式:

    (一)对记录笔记本上的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在笔记本的右侧四分之一进行复习整理;

    (二)在一个章节或单元学习结束之后,系统地复习整理。

    八、读书笔记,应记录一本书或其它阅读材料的主要观点、论据、结论和方法等,并可对这些内容进行述评。

    九、学生在听报告或讲座时,应带好笔记本,做好讲座笔记。学生记录讲座笔记在认真聆听内容的基础上,记录讲座过程中的主要观点、论据和方法等重点内容。

    华东模范中学教导处

    2024.10

    第四篇: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如何培养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

    长石中学: 吴馗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改善,这些都依赖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否,首先得看教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在教育的过程中,法制教育是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等有机结合起来。

    法律意识乃社会法制之根本,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行依赖于法律意识的完善。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性认识,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实际上支配人们法律活动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甚至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当前,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增多,除了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外,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体现在他们初步形成了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自觉反映。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对于培养学生法制意识,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道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更多的还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如果中学生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理想与情操,那么学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如主题班队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应当强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

    常行为方面依法办事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知法、爱法、守法、用法。强化日常行为的法律意识,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填补养成教育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盲点,使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法制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形式。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重要场所。中学法制教育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自律,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变化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理解事物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较弱。因此,中学法制教育主要是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使其了解法的作用和我国法制的原则,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使他们懂得公民应依法办事,违法必须受制裁,从而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上,要注意从公民与法律、道德与法制、民主与法制、国家政权制度与法制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以及个人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中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即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教师应注意把法律意识的培养有机融会到法律知识的传授中去,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头脑里牢固树立“法”的观念,将来才能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公民身份走向社会。

    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甚至对于中学生来讲晦涩难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水平,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可以用生活中人人知道的案例与书本的法律条例相结合、播放法律的录像、课前的法律案例演讲,或者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同时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坚持课堂主渠道教育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尽量多地搜集与法律条例相通的法律案例和时政大事,利用好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自编自演法制文艺节目,让学生亲自讲解法律故事,讲解最新法律法规,人人争当“小律师”,创办类似“演讲”“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法律的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受和体验法律的严肃性,切实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中不应单纯讲解法律知识,更应注意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增强中学生道德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公民是组成现代社会的细胞,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及尊严,不依附于任何人。在法律面前,公民独立地完全平等地承担着法定义务,同时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平等地接受法律监督,不允许有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种公民意识是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

    四、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形成孩子良好个性、遵纪守法观念和习惯的重要因素。法律教育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庭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中学生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要求父母及家庭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以正确的行为和言语使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不让学生打电脑游戏,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者上网QQ聊天。引导子女把课余时间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学习或者体育活动中去。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法制意识,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子女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认真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使家庭在树立孩子们的法律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公民,使中学生能够在法律意识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五、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中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将直接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社会各界应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洁净的氛围和空间。

    中学生应从我做起,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首先,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在点滴小事中注重自身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其次,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

    法犯罪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六、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中学生自我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自我法制教育是一种主动的以获取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为价值取向的用法教育。在现代法制教育中,着重强调以中学生为本体,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正好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社会相关部门、社区、学校、家长只是引导和监查,其作用是发现中学生在获知法律时出现偏差或发生违规时及时加以纠正。中学生在学习法律时,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认识到法律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在内容和学法上适时指导,并驱动他们自觉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法律知识和思想道德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从而尽快达到社会主义法制对当代中学生的要求。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决不是只靠学校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就能实现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完成。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将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对法律的认识这一项任务刻不容缓,需要我们认真而又努力的付出,更需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认识到“法”的重要。

    第五篇: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法制教育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二、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一、中学生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中学生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中学生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样、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推荐阅读:
    法制教育学习笔记中学生[范文模版]
    有关灿烂高一作文(合集5篇)
    我的拿手好戏优秀作文六年级(5篇范文)
    词语才干的常用近义词[推荐5篇]
    如何用成语漏网之鱼造句(5篇模版)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