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其它范文 婚礼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最终五篇)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叶飘零 时间:2024-07-25 15:57: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王学军

    邮编:260502

    通讯地址:青州市王坟初中

    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实验,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最终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关键词:实验教学

    资源利用

    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特别是在实验器材相对不足的农村中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材资源的深加工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边学边做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但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做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又发现,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做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做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做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是让学生这样来做的:

    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 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 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

    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然后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成为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对自然资源也应该认真加以开发和利用。如:利用太阳光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等现象;讲解树荫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自然景观。利用水可以研究运动,研究浮力;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研究人的功率。利用大山讲解声音的回声现象等。农村中学可以为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场所,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尽管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城市中学的课程资源相比,但我们农村中学有着城市中学无法比拟的实验条件—无污染的、广阔的大自然。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晚霞和日出东方时的壮丽景象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难以描绘的。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我们目睹的大部分颜色是污染造成的。城市的落日和空气清新的乡村落日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可以以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为课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生活中的物理资源

    1、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经历讲解物理实验知识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很早就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这样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应注意当雨水过多时适时揭膜的目的。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 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巧用身边材料、器具,开展物理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利用日常器具不但具有取材简便,现象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人人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大都对物理实验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将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生活中的日用品,可以有选择地收集起来,巧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器具,开展物理实验。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双掌合十然后对拉,让学生从掌心来体验摩擦力的方向,然后用黑板擦或鞋刷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动,让学生从黑板擦或鞋刷的毛方向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用收集的废钢锯条演示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3、有效利用资源弥补农村实验教学的不足(1)自制教具,扩展创新

    自制教学仪器(包括教具和学具)不仅是当前解决许多农村中学缺少仪器的矛盾和急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它对于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如:牙膏皮可以做有关的浮力实验;大墨汁瓶和细玻璃管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取一只空塑料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让一名学生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演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等等。(2)重视课外小实验的开展

    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它们加深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少农村中学都不能开齐和开足新教材中规定的物理实验,很多时候是老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甚至是老师说实验学生听实验,这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是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一个丰富的小实验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所以,物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物理教学中的课外小实验。如:用木版、图钉、薄铁片、细铜丝、小木夹可以做成一个电池夹和一只小灯泡座,然后将铅笔心剖制两半,留下附有铅笔心那一半,在铅笔心的一端接一根导线(用细线绑紧或用胶布粘住),用铜线在铅笔上绕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笔心又能在铅笔心上滑动的铜环,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滑动变阻器,用导体把电池、灯炮和这个滑动变阻器连接起来,就可以观察铜环在铅笔心上滑动时小灯泡亮度变化。

    对物理实验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创设物理课程的情境,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有利于物理教师的物理教学及物理实验教学。这样可以给物理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始于欢乐,终于智慧。丰富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让物理走向生活。

    第二篇:挖掘学生身边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资源,让问题成为搭建资源与教材的桥梁

    杨柳青一中:尹福珍

    教师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生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目的,从而习得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政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必须从学生身边挖掘比较感兴趣并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并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以问题为引领,使学生在挖掘资源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能够很好地解决政治课枯燥、空洞、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模式呆板陈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丰富的资源的激发下,在问题的引领下,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因此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策划情景导入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导入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熟悉教学目标,要适合当地政治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事信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设计,在问题的引领下,使学生成为情景导入的主体。如高一《经济生活》货币是如何产生这个知识点,请同学观看喜剧电影《购物狂》,或可以根据货币的职能这一知识点,设计购物狂情景剧。还可以根据漫语文课本《欧也妮格朗台》设计情景剧等等,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征集情景剧策划方案,从中挑选合适的情景剧剧目,并学生以演员的身份投入情景中,展开教学内容探讨。探究的问题如:购物狂是怎样看待金钱的?购物能换来人生的快乐吗?你是如何看待当今金钱观?亲情与金钱的关系,怎样才能赚到钱?金钱的本质是什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的引领是引领学生走人知识殿堂的一把钥匙,它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因此导入环节输送给学生的信息必须感性材料,如视频、图画等,也可以学生亲身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入情。在情的引领下展开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资源的开发中,问题引领必须做到情与理的统一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政治课教学中,不仅动之以情,而重要的晓之以理,铺设情境,在动情的前提下对学生晓之以理,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开拓思维空间,挖掘生活中的美感,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统一。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仅从吸引学生兴趣出发即注重情,而忽视了资源开发的理,可能会导致课堂活跃但缺乏理性思考,使课堂庸俗化,没有深入学生心里,打不到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讲述高一《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组织一部分学生对本学校学生的生日、着装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对学生家庭收入、家长个人消费情况调查,并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以表格对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问题:

    1、学生和家长的消费结果有什么不同?

    2、看到父母自身的消费状况有何感悟?

    3、消费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今后你将怎样消费?当学生看到自己消费高于父母消费的3倍时,有的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父母有了深深的愧意。通过对学生身边资源的开发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使他们懂得消费包含着亲情,消费有科学非科学、理性非理性之分,因而在动之以情的前提下,展开消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动情,从而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本环节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关键的环节,问题的设置引领尤为重要,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才能到理性的飞跃。

    三、在挖掘学生身边资源中,在问题引领下要做到温故知新 90后的高中生,视野宽阔、自信、直率有很强的表现欲;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影响,与他们的性格产生了突出矛盾,分数压力、升学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使他们压力重重,学习的动力欠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注重挖掘学生身边资源,注重资源深度和广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统一。教材内容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而开发的资源则是形式,问题是教材与资源统一的桥梁,在问题的引领下,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从挖掘的资源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先有的兴趣出发到新兴趣即教材内容的转移,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大部分学生喜欢唱歌,对喜欢的歌曲歌词记忆犹新,而对政治的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哲学生活》模块讲授时,请学生搜集富有哲理的经典歌曲,利用歌词内容作为哲学原理的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歌词:“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根据歌词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请用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歌词内容,其中哪些歌词表现的对立?哪些歌词表现的统一?用矛盾观点表达感情有怎样的优势?归纳概括:歌曲体现了哲学哪些道理?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哲理的含义,从而由歌曲的兴趣转移到政治学习的兴趣。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转变,设置问题的转换尤为重要。在选择资格的过程中,即注重资源的时政性、趣味性,又要注重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找准切入点,并以不同问题的引领为转折点,从而达到学习教材内容的目的。

    四、在挖掘资源过程中,在问题引领下,拓展实践

    在情境资源中,在不同层次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飞跃,学生由形成的理性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飞跃的表现,是锻炼学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

    如:《文化生活》模块中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在在参观了了杨柳青年画博物馆、民俗馆之后,在搜集杨柳青传统文化信息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四个子课题,四个子课题是围绕着情景教学的四个环节精心设计的,第一子课题:探讨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触景生情),第二子课题:通过展示杨柳青传统文化,你对魅力名镇有何感受(动之以情);第三个子课题:通过亲身感悟杨柳青年画,你将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移情别恋)第四个子课题:请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设计杨柳青魅力名镇的旅游产品(情不自禁)。学生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分析,学生在热爱家乡的真情的感染下,主动地、情不自禁参用所学的传统文化相关理论知识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并设计方案提送有关政府部门。学生在情景四个教学环境中,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锻炼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资源要经过精心筛选,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资源要以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或运用艺术表现方式如小品、歌曲等形式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注重挖掘触景生情的相关素材,寻找素材与学生的情趣、经验、知识的切合点,寻找学生的情趣与书本知识的契合点,引起学生共鸣,在动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完成情感的转移,知识的迁移,从而到学生在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利用书本知识解决资源开发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24.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24年-2024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4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也就是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参观者、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活动的集合。我市各类文化遗产资源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这些文化遗产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是我市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开发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玉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扎实组织开展好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加大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开发力度,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采取重点保护等措施,并充分利用优秀民间文化优势,在全市旅游景点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是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大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比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断推出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精品展览;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文物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工艺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组织开展对文物古迹、民间艺术和历史名人等地方文化资源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的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因此,在对我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找准特色和优势,强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一是加快推进“一区四园”(即铁人文化产业传承示范区,石油红色文化产业园、新能源风光文化产业园、赤金峡生态文化产业园、火烧沟历史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50个,实现文化旅游总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通过对包括文化旅游业、娱乐传媒业、健身休闲业、文化服务、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以项目集聚资本、整合资源,着力培育地方骨干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促进玉门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二是围绕以赤金峡旅游景区和玉门国家公园为核心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为核心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核心景区的内涵,加快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品牌培育,借助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项目建设,按照“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突出“科学规划指导、重点项目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三个重点,做好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将玉门国家公园、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青山水库万亩胡杨林、玉门“铁人”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成为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复合型精品旅游景区。

    (二)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86433”工程

    充分挖掘全市旅游资源,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玉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玉门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游客组织和目的地构建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与潜力、生态环境等条件,并通盘考虑与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融合与合作,实施玉门文化旅游业发展“86433”工程,即:

    1.建成8大知名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激情金峡”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石油摇篮”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神韵丹霞”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梵音禅韵”莲花山旅游景区、“大漠春晖”玉门文化博览园、“碧水金沙”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风舞玉门”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埙声羌情”火烧沟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八大精品旅游景区。

    2.打造6条精品旅游线路:由赤金峡生态旅游景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故居纪念馆、火烧沟文化遗址、吾艾斯拱北、骟马城遗址、嘉峪关等组成的东线旅游精品线路;由敦煌、风光新能源旅游景区、玉门国家公园、赤金红山寺、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青山胡杨沙漠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汉长城烽燧等组成的北线精品旅游线路;由玉门国家公园、莲花山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空中旅游精品线路;由清泉玫瑰沟、汉代长城烽燧、风电新能源旅游景区等组成的户外旅游精品线路;由玉门文化博览园、“玉门”、玉泉湖、玉泽湖公园、玉门市博物馆、玉兴湖等组成的城市旅游精品线路。

    3.办好4个系列旅游节会:利用赤金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利用火烧沟文化遗址和玉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办好火烧沟文化节;利用黑沙窝沙浴民俗活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花海、清泉、赤金等地特色农产品及特色美食,办好玉门民俗文化节;利用玉门国家公园奇特的丹霞地貌、硅化木等自然景观,办好丹霞文化旅游节。

    4.建设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清泉人参果、清泉羊、玉门敬酒、玉门甘草、花海蜜瓜、花海“四宝”(红花油、食葵、枸杞、辣椒面)、奇石古玩、独山子和小金湾刺绣为代表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商品,研发以抽油机、风电机模型、铁人雕像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商品,研发以火烧沟彩陶、青铜器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商品,建成清泉饮食文化市场、赤金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商品市场和新城区旅游商品市场等3大系列旅游商品市场。

    5.建设3大户外运动胜地:充分发挥玉门独有的戈壁、大漠、河流、冰川、雪山、空域等资源优势,举办由平原向山脉挺进,由戈壁向河流延伸,由陆地向天空拓展的“水陆空”立体化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以走、跑、飞、驾、攀、骑、漂、蹦为核心理念的八大系列户外运动赛事,形成以玉门国家公园中国•玉门户外运动胜地、丝路水世界•赤金峡的西北第一漂水上运动胜地、“飞越玉门”西部首个风动能体育旅游示范区和航空旅游体验之都的三大户外运动品牌竞相发展格局。

    (三)以赤金峡漂流文化节为切入点,打好节会经济牌 国内节会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产物,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节会活动方兴未艾,节会经济以其旺盛生机,正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赤金峡漂流文化旅游节,先后承接和举办了酒泉市职工篮球赛、甘肃省青少年乒乓球赛、“谁是球王”西北赛区足球大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了“激情盛浩·唱响玉门”明星演唱会,通过以上赛事旅游、会展旅游和户外运动,让更多的人关注玉门、走进玉门、宣传玉门。“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创新旅游节会模式,结合旅游景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节会活动,更好地发挥节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精心包装策划特色节会,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达到节会与旅游相融合、节会与产业相结合、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的目的。二是利用节会推动旅游发展,通过节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我市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我市抓住机遇,领风气之先,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在开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应将此项工作置于更宽的评价视域、更高的标准平台上来考量,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认真思考相关问题,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特色品牌。

    (一)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夯实根基

    文物保护工作是挖掘与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条件,离开有效的文物保护,空谈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无异于缘木求鱼。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濒临破坏的古遗址和亟待维修的古建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数量的古建筑、古遗址在城市改造、大型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中毁于一旦。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研究、探索文物合理利用的最佳途径,抓好现有法律法规落实的同时,做好地方文物法规的完善配套工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根据市场需求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改造、重组和深度开发。

    (二)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强、产业关联度高、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颁布了《旅游法》、《全民旅游休闲纲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宏观政策基础。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市在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跃”战略的同时,将牢固树立“彰显大气魄、构建大旅游、建设大景区、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目标,提升旅游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

    (三)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就是要充分展现玉门文化的独特风姿,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此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并体现玉门人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腾飞的信心和决心。无论是各类节会活动,还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都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从内容到形式上防止雷同化。要加强同省内外各兄弟城市的联系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大胆改革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怎样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就怎样改革体制机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增强活力,大力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第四篇:挖掘人文资源

    挖掘人文资源,彰显美丽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之我见

    关键词:新课程 人文性 情感因素 课堂氛围 语言训练平等对话

    课改的今天,语文到底是什么?放眼世界,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让你觉得心胸开阔,这就是语文;无边的大海烟波浩淼,让你觉得激情澎湃,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让你觉得生机勃发,这也是语文;语文是滚滚黄河,是那令人惊叹不已的埃及金字塔;语文是巍巍长城,是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月球……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涵养学生的人格十分重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使人成为人,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播撒人文教育的 “种子”。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现有的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船长》、《海伦.凯勒》等课文都以鲜活生动的事例来赞颂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中领悟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学生或体会到伟人宽广的胸襟,或体会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体会到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思想境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德育目标又能在这时很好地实现。他们感知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和语言美,进而就能去表现美、创造美。语文教学活动就是这样,可以从不同教材特点出发陶冶学生的情趣,在学生心中播撒人文教育的种子,升华学生的灵魂。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育人文教育的“土壤”。情感熏陶目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和伙伴关系,使学生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训练智能,完善人格。在课堂上,教师不是机器人,虽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教学中要学生动情,教师要先进入课文,进入角色,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以准确的情感,采用各种手段激情入境,如对教材的精细加工处理,教师巧妙的提问,富有心智的点拨,用图画、录音、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的情境渲染,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方法进行的情境再现等。在教学课文《飞向月球》时,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知识较疏浅,教师在课前充分收集图片、视频资料,课堂上用媒体向学生一一再现了三名美国宇航员飞上月球,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舷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脚印,以及宇航员所接受的失重训练,杨利伟

    乘“神舟五号”成功飞天的动人情景。这些情境的生动再现,让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也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妙评也为课堂增添了情趣。如教学中,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时,“啊!谢谢你把我们带入树木葱茏的林场”;当学生说出富有个性的答案时,“你真有主见”,当学生的回答绘声绘色、妙语连珠时,“你真是才辩无双呀”……正是这些富有人文性的语言,使学生们真实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以情感的课堂,动情的教师来牵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其实也就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有了这样的前提,进行深层次的人文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三、运用独特的语言训练,“催化”学生人格的养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育是血肉与灵魂的关系,是语文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语言文字工具训练与人文精神陶冶的综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首先,要求教师在常规的听读训练中锐意革新,要将学生从有限的所谓“重点”篇章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不断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髓,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一切都应该在听、说、读、写中去落实。以《夹竹桃》为例,当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有了充分的感悟后,教师通过“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很多……”这一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学生们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心灵的交流。有的想起了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大街小巷的徐虎;有的想起了每日迎着朝阳美化世界的清洁工;有的想起了战斗在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也有人说起了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以及心灵的洗涤。

    再如教学雨果的短篇小说《船长》。课前教师向学生推荐雨果的长篇小说《海上劳工》,课上教师引领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毅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而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境界后,随即出示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沉入大海的画面,满怀深情地说:“此刻,假如哈尔威船长就在你的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哈尔威船长,您真伟大,您永远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您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行为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此时此刻,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以《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学生有的谈思想上的收获,有的联系实际谈感受,写出了一篇篇有血有肉的小议论文。这样,学生便在说写训练中自觉地完成了一次情感的升华与人格的塑造。其次, 让学生在人文课堂中享受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人文渗透为手段,实现人性的拓展。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注学习需要、激发内心情感、培育语文素养、弘扬创新精神、创造诗意课堂、满足发展需要。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二册《春风吹》这篇课文:在教学“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吹,春风吹,吹得小雨沙沙下,大家快来种葵花。” 师:这篇课文写得多美呀,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里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春风给“柳树、桃花、燕子、青蛙”带来哪些变化。(出示句子:春风吹呀吹,吹到柳树前,她轻轻地说:“柳树弟弟,醒醒啊,春天来了!”柳树睁开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它露出嫩芽。)(请生把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轻声变换内容说一说。)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春风吹呀吹,吹到桃树前,她轻轻地说:“桃花啊桃花,醒醒啊,春天来了!”桃树睁眼一看:“啊!春天来

    了!”于是,她捧出火红的桃花。生:春风吹啊吹,吹到小燕子身旁,她轻轻地说:“小燕子,快醒醒吧,春天来了!”燕子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飞回了北方。生:春风吹呀吹,吹到池塘边,她轻轻地说:“青蛙啊青蛙,醒醒啊,春天来了!”青蛙睁眼一看:“啊,春天来了!”于是,他放声歌唱。…… 师:真棒!春风听见小朋友说得这么好,吹得更欢了,大家想象一下,除了柳树、桃花、燕子、青蛙以外,春风还会唤醒什么?生:春风吹到花园,鲜花绽开了笑脸。(师鼓励、评论、启发)生:春风吹到了校园,操场上长出了绿绿的小草,我们在草地上玩耍、做游戏,多么开心!生:春风吹得小雨下,小雨飘落在沙漠,沙漠变成了绿洲,就不会再起沙尘暴了!生:春风吹来了游客,他们参观了溪口的各个景点,情不自禁地赞叹:“这里真美呀!” …… 师:是呀,春风给大地带来了美,愿意把这份美表达出来吗?你可以加进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春风和其他东西的对话表演出来,也可以带着感情读读课文,或者可以画一画,用你喜欢的方式都可以。学生自己选择方式表达春天的美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此案例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简单理解课文内容,而是通过教材,编写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例句,让学生从例句入手,感悟语言形式,再变换对象,想象春风、柳树、桃花、青蛙、燕子的对话以及快乐的心情和表现,给予了自然的生命意义,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话般的意境,使学生更加亲近自然,表达了对春天的无比热爱,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把语言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了,学生也在人文教育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四、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只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通过“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过程。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分明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我已经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你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与赞美,如果你读得再流畅一些就更好了!”其次,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这种对话是一种双向交流,双方是互相促进的。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充满期待与耐心。还要学会应对,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人文教育是精神的,智慧的。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人文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课堂才能由此焕发生命活力,也才能彰显语文教学这门美丽的艺术。新课程改革虽距“山花烂漫时”还路漫漫兮,但蓦然回首,“她”俨然“在丛中”笑意盎然。

    第五篇:深入挖掘文本,优化教学设计

    深入挖掘文本,优化教学设计------以《伯牙绝弦》为例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周军军

    ***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二人因琴相识结为至交,俞伯牙善演奏,钟子期会欣赏.后因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这个故事道出了“知音难觅”的感慨,更让我们懂得了“知音”的真正含义。本课教学我主要把侧重点放在“体会俞伯牙得知音之喜和失知音之痛,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上面,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大量资料,确立了三个问题为本课设计导向,即:让学生明白“知音”是什么?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我们当下应该要倡导什么样的价值取向?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关键词:伯牙绝弦 知音 价值取向

    一、高山流水遇知音。

    我们经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宫廷乐师和一个山野樵夫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唱的知音佳话呢?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懂一个问题:知音是什么?学习《伯牙绝弦》文本后我们知道,伯牙与子期只是因为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样的“偶遇”后才相识的,而后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也只是短暂的心灵相犀,随后一别也就成了诀别。他们第一次见面,就互为“知音”,这与我们对“知音”的理解是有出入的。一般看来,“知音”往往是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心灵相通、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之间会有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而伯牙与钟子期只是见了一面,何以成为知音?这就需要从了解这两个人物开始。

    首先一个问题是: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伯牙是一位宫廷琴师,学琴道路却是颇不寻常。古书《乐府解题》中记载伯牙学琴的故事,说他师从著名琴家成连,成连善教“移情之法”,伯牙深得齐妙。这里所谓的“移情”,只不过是把抽象的事物寄托与某一物之上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以及思绪罢了。我们知道,音乐艺术是一种高度的抽象艺术,不可能直接把形象呈现出来,而是以独有的语言来表达,而伯牙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主观情绪的人,他要用琴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表达自我的志趣。

    所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伯牙具有高超的琴艺,他想用自己的琴声来表达内心之志。那么,用什么样的事物来表达心志呢?古人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因为“山”“水”最能代表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因此,当伯牙用“移情”之法表现这两个事物的时候,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趣、高尚的人生理想。之前,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教师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把花、鸟、雨、雪等事物来代替文中的“高山流水”,说些“绵绵兮若春雨”之类的话。作为一种语言训练,也未尝不可。但倘若从文化的角度看,用这些事物只能贬低伯牙的理想。所以,在练习说话环节,我没有采用这样的语言句式训练,而是以小练笔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你是伯牙,你的心情如何?(体现得知音之喜)写出对子期说的话“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后句让学生补充)”。这一设计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有学生竟仿照文言文句式,写出了“善哉!善哉!吾有子期,此生无憾矣!”这样的句子,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怎样去取舍,才能不偏离文本,是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话题。

    由此可见,伯牙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他那高山巍峨般的人生理想,要在现实中找到“知音”,尤其是要在宫廷中找到“知音”,真是难上加难。无怪乎要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了。那另一方面,子期又是何许人也?他是一名樵夫,以砍柴为生。当身处宫廷的伯牙与渔樵耕读的子期相遇,那该是别样的一种情景吧。子期也许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整日与山水作伴,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迎面扑来的质朴感,以及他那淡然自若般的生活态度。笔者想,这样的人物,对于伯牙而言,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在他的身上,伯牙可以获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的释放的感觉。更何况,钟子期深得伯牙“移情”之法。伯牙之志,钟子期心里很清楚,即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此刻的伯牙,心情是激动的,心中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这就是他苦苦要寻求的那个知音。所以,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心灵相犀就够了。什么第一次“偶遇”不值得互诉衷肠,他伯牙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懂自己的人。知音是什么?是理解,是对理想的共同认同与守护,是对“彼岸”的共同向往与追求。伯牙与钟子期,他们最配这“知音”二字。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伯牙得遇知音之喜”为教学重点,意在突出知音可遇而不可得,通过多角度分析文化背景,多引导学生诵读,来加深他们对知音文化的理解。

    二、破琴绝弦为哪般

    子期死后,伯牙为何非得“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这里,还得谈谈古琴特有的知音情结。首先,古琴是一门严肃的音乐艺术,寄托着古人天人合一、征道崇圣的神圣信仰。“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桓谭《新论·琴道》)古琴同样还蕴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人视古琴为高尚人格的表征,将之作为超越世俗、寄托志向的首选乐器。再次,古琴作为一门高深的听觉艺术,对听者要求是很高的,遇到一个好的知音很难。此时伯牙借琴言志,而钟子期作为一名善听者,恰巧就出现在了伯牙的生命里,听出了伯牙琴声中的“高山流水之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句把两位知音的相遇写的如此精妙,让人拍手称快。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伯牙那激动的神情,以及那无以言表的内心喜悦。这样的场景,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有关的文史类文章还记载过这样一个细节:“伯牙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却鼓掌大笑、钟父模糊不懂,这一幕恰巧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就会明白知音的难寻难得、情志的相得相投使得伯牙在痛失子期这个知音后,表现的如此决绝。“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古琴“知音情结”背后蕴含的丰富复杂的琴文化,以及知音可遇不可求的社会现实,那么我们对伯牙摔琴绝弦谢知音的决绝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有些课堂之上,教师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写话。“面对伯牙的痛苦和绝望,你想如何安慰他?将你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安排在我看来实在是多此一举,因为此时的伯牙痛失知音,他只想找到一种可以宣泄自己内心悲痛的方式。我们应该是尊重伯牙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不是迎上去做所谓的心灵抚慰,否则,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是对千古绝唱的无端解构,对高尚知音的庸俗臆测。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尤其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伯牙的这种举动时,要做的细致,到位。

    三、伯牙绝弦复何言

    小学语文教材之所以选编《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习得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二是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此文不足百字,故事最后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作结。此前,我们对于这节课的处理,只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音文化就完美了,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吟诵与言语感受上。但如果要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考虑,来反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做法,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问题:课堂上到底要坚持怎样的价值引领?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如果只是一味地对伯牙“终身不复鼓”的行为大加赞赏,这样的价值引领、“人生示范”对于今天的孩子是否合适?在这里我们要划上一个问号。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站在伯牙的立场上来说话的。站在伯牙这边,他为知音的离去而选择“破琴绝弦”我们理解。问题是,站在当下儿童的立场上来看待伯牙的行为,采用作为一种“学习取向”式的阅读,那么我们今后该如何面对知音?是不是也像伯牙一样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甚至于结束自己的“自然生命”?所以本课的价值引领的复杂性在于,在“知音观”的冲突背后实质上是“音乐本质观”的冲突。在当下的社会里,就科学条件而言,音乐已经可以跨越时空而存在,“知音”的寻觅也已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知音寻觅的难度与成本迅速变小了。因此,在当下的语境中,音乐接受、艺术接受正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在本课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是要引导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伯牙的这个行为”,缺失了这个讨论,我们便失却了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引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反思。何去何从,怎样取舍,用心去设计,用心去思考,对于文本,对于学生,都将不是坏事。



    推荐阅读:
    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最终五篇)
    200x年度档案工作总结(xx镇
    红湖小学迎检工作报告(范文大全)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2024年度招生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