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商标专利合同 婚礼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人类的出路》读后感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深巷幽兰 时间:2024-07-28 09:48:2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类的出路》读后感

    走出人类发展的困局 ——读《人类的出路》

    作者/ 华文

    2024年12月21日,在玛雅历法中被称为“世界末日”,可这一天地球总算平安无事,很多人不禁松了一口气。“世界末日”的魔咒虽然沦为泡影,但是人类依然面对不少的麻烦,如气候变暖、能源短缺、人口激增直接威胁到人类与地球的生存。加拿大资深记者、作家马克·德·维利耶在《人类的出路》一书中,以理性的忧患意识,勾画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所面对的危机,并且对人类破解发展中的困局提出了对策。

    作者本书中文版序言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取得惊人的成就,也是地球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其实是在提示中国,环境污染不仅威胁人们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焦点。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输出大量的日用品。中国这几十年为发展经济而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到底是不是全归中国买单?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工业生产中产生出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伴随着生产力的迅猛提升,人口也开始剧增。目前,从联合国统计的数字来看,地球上的人类已经接近60亿,预计到2024年,全球人口数量将超过70亿!并且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人口大爆炸给地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圈,目前人类还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自然资源的获取也只能来自地球自身。虽然人类正在向太空进军,但是最后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聪明的人类自以为足够强大,但是在干旱、洪水、飓风、海啸、地震、暴雪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和不堪一击。电影《2024》假想了地球遭遇灭顶之灾的情景,其传递的生态信号值得人类警醒。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立场、领土疆域、宗教信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各种分歧,有时还会发生武装冲突,但是在全球生态立场方面,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年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也是最后一个能让持不同政见者协商对话的平台。很多人认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唯一“元凶”,其实不然。作者在书中认为,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甲烷和氧化亚氮也同样值得关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都是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争执的焦点。越是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多。美国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可是美国在气候变化大会上总避重就轻,对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指指点点。

    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既然人类已经十分清楚,但是也经常会麻痹和松懈。《人类的出路》一书中,作者提供生态恶化的一组数据令人忧心:200年来,全世界一半的森林消失了,并且森林正在以每秒一公顷的速度消失;一半的湿地和三分之一的红树林消失了;全世界90%的掠食鱼类灭绝了;75%的海水渔场在减产;物种消失的速度比正常速度快了1000倍!这些数字并且在继续增长。地球生病了,这是事实。地球在超负荷地运转,这更是看得见的疼痛。

    环境治理虽然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种组织的高度重视,诸多国家在环境治理中也采取了铁腕政策。可惜的是,贪婪的特殊利益集团,经常编织花言巧语,以善的理由,继续在自然界大肆掠夺,以此获得更多的利润。这种畸形的发展局面至今也没有改变,这也许是将来环境治理当中最大的阻力。大力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福利,听起来可能是不错的借口,但是这样的福利,可能会祸害人类自身。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类到底有没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目前作为化石能源的石油,其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据地质学家提供的数据,按照目前石油使用的速度,全球石油最多只能使用70年。尽管石油深部探测技术不断创新,可是石油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不仅石油在枯竭,煤炭等矿石资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积极行动起来。氢能、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并且取之不尽。但是这些新能源技术研发还处于实验阶段,其“威力”还不能和传统资源相抗衡,加大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大事。

    其次是扼制人类的贪婪和消费欲望,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力度。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很多人以为这是政府的行为。其实环境保护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贪婪是人类的本性,对欲望的节制是环境保护当中最为隐性、又尤为关键的问题。人类为了过上便捷、高品质的生活,大力使用煤、电、水。倡导资源节约意识,树立资源节约的理念,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前提。就个人而言,夏天空调的温度调高一度、水少用一勺,冬天暖气调低一点,在重大节日时,少放一点烟花,少一点铺张浪费,都是为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

    《人类的出路》这本书中,对全球大型跨国公司企业中资源扩张、产能过剩、污染治理等现状进行了批判,也对政治势力与商业资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生态学层面的分析。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决定着地球的寿命,也决定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善待地球、爱护环境、尊重自然是人类自救的灵丹妙药。

    第二篇:人类简史读后感

    一本激荡脑力、引人思索的好书

    ——读《人类简史》有感

    书籍:《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人类从起源、生存与衍化、直至发展到现今社会的历史书,也是一篇运用逻辑推演,集成生物学、社会学、基因学、生态学专业知识的研究论文,更是一部鉴史喻今,引发思考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哲学书。

    “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可却又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以色列学者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一书就是通过演绎人类发展简史试图构建自己对这一哲学命题的理论框架。

    人类的起源从十万年前智人的产生开始,这是在非洲角落的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当时与智人同步发展的猿人至少有六种,智人与其他种类相比既不是最强壮,也算不上最聪明,他们在地球上甚至不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和一般动物差不了多少。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突变因素,使得智人最终成为现在的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作者为我们选取了几个重要的视角和关键节点,一个是人类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这是思维的前提与翅膀,帮助人类建立了认知的能力,这是人与一般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另一个是农业革命,人类自主的生产食物,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促进了人类的快速繁衍,并形成定居群聚生活,组成了人类社会的雏形,产生了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发明了货币,形成了社会等级和社会结构,民族和国家、文化与宗教。

    第三个转折点是五百年前发生的科学革命,一直到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登场,从此世界开始全速前进。在科学革命之前,人类知识结构与体系相对封闭与停滞,即使社会发展了几百年,前后对比变化不会有太明确差别。直到科学革命以后,社会发展才日新月异,科学让人类认识到还有许多未知的事物,需要不断地探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真正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动物们被赶尽杀绝,植物们生长的区域来越来越小,但这样的肆意妄为,破坏了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全球变暖、环境污染使得地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居住。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长,社会秩序完全改变。但这一切的改变是不是带给人类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人们通过消费带来快乐,是不是真正的快乐?还是获得暂时的满足后,欲望的膨胀会带来更大的空虚?作者在人类发展历史描述临近结尾时,突然把话题转到了“幸福”这一感性的,无法定量的,很难达成统一意见的,甚至本身就不“科学”的探究上,超出了作为历史书所应承担的涵义,别有深意。作者将历史的阐述落到了哲学上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书籍最后,展望人类的未来,但却并不美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通过接入机械和其他有机生物来追求所谓的生命质量,人类可能会演变成另外一个物种,当人们肆意去改变一个物种的形态时,其实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上帝。人类的命运终将如何,作者已经出版了续著《未来简史》,我们将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与作者一起走进未来,并不断地告诫自己,人类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我们的后代创造可以持续的光明未来。

    第三篇:《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4级3班谢雅婧

    由于这本书是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且最开始看书名以为是枯燥无味的普通历史类书籍,于是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开始看了。结果一看便被深深吸引。如此宏观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巧合与必然。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或任务就可以改变人类历史的走向。因此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当你的角色非同一般的时候,你就是历史的缔造者之一。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几次革命模块: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中间部分还详细叙述了人类融合统一的过程,依靠经济、政治、宗教组成的铁三角,维系着从古至今的社会和人类的统一。

    一、认知革命

    认知革命可是说是智人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最终统治地球的起点,也是历史从生物学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与其他大部分动物不同,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这样空闲的双手就自然而然的发挥了其他作用,为了更好的生存,智人开始发明了各种工具。而发明工具的前提,也在于智人有思考能力,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抽象出来,通过工具来改变这其中很多过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可以复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智人学会了运用火,从而在食物链中从中层突跃到了顶层。这段时期,与智人同时代还有其他“人类”,如尼安德特人等,但最终智人能够统治地球,靠的就是“语言”,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也改变了思考的方式。通过虚构故事,如传说、神话、宗教等,提升凝聚力而使组织规模迅速扩大。如此这样以“虚构故事”为凝聚基础的方法沿用至今,法律、规则等“共同信念”都是靠“讲故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让智人拥有了巨大的力量,也让智人统治了世界从相对无序进入了相对有序的时代。不过智人统治世界的过程,也是其他生物、“人种”逐渐从地球灭亡的过程,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残酷历史。

    二、农业革命

    农业时代,人类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小,但是时间却拉长了,“未来”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史上新高。随着人类规模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更强大的秩序来控制,因此世界各处以想象为基础的秩序被建立了起来,如《汉谟拉比法典》等,这些秩序的背后都靠的是虚构的故事,而且必须有人完全相信,而不是察觉这一切都靠的是想象,到了现在,这种秩序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已经完完全全融合在一起了,许多概念,如法律、进球、神、国家,无一不靠的是想象。随着需要记忆和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人类的大脑无法支持这么大的量,因此“文字”应运而生,文字的书写、复制、检索,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过去的整体思考,变为只需分割思考。文字也是可考历史的起源,直到今天的计算机语言,人类的历史就是依靠文字记录并传递的。不过以想象为基础构建的秩序,从来都没有正义,它只是用来维系人类的合作网络,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比如男女不平等,似乎是以生物学观点出发的,但实质都是虚构的故事决定的。

    三、人类的统一融合 经济最初是金钱的发明,使人类之间的交易便利起来,也一步步增大了交易的规模,直至今天以国际金融体系支撑的国际贸易。政治方面,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小至几个人的团体、几百人的村落,大至城市、国家,虽然政治常常伴随斗争,但仍然是人类统一的根基,如今的世界版图就是以政治为边界构建的国家分布。而宗教则更是源远流长,从泛神论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也就是今天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人类宗教的发展也是人类虚构故事中关于善恶的演变。但佛教与基督、伊斯兰教不同,这是一个崇尚自然法则的宗教,倡导无欲则无苦。宗教的概念还包括很多人文主义宗教,如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演化人文主义。从人类这整个统一融合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历史其实是二级混沌系统”,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未来世界也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样貌。但纵观人类历史,“提升人类福祉”绝对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革命

    科学与帝国主义的结合,造就了欧洲各大帝国的纷纷崛起,建立起来军-工-学的复合结构,如飞轮一般循环强化推进帝国的前进。科学也能够从思想上使帝国合理化。科学与资本主义结合,造就了如今这个资本主义盛行的世界,形成了现代经济的基础,让“信用”可以支撑起整个经济世界的有序运行,科学生产产出的利润被一次次再用于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但资本主义社会下无法保证利润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分配,为资本主义危机埋下了隐患。工业社会的来临也改变了人们很多观念,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工业产出的大量物质得以消费,反过来又再次促进了生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永久的变化,国家、市场取代了之前的家庭、社群,而却形成了很多想象的“社群”,比如民族、消费大众等,渐渐的以消费定义社群,如粉丝、xx主义者。过去两百年,和平取代了战争,国家取代了帝国,和平带来了特殊的红利,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投资也屡见不鲜,都带动了整个世界各个领域的高速发展。但历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某一时间的人们是否快乐,历史学家仅仅给出了其他的情形,如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却从无给出快乐该如何计算。快乐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等,但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别人的物质条件下,产生了很大的误区。也有人从生理机制研究快乐,从人体的内关于快乐的化学成分入手研究,但这只是一种补充。现代社会宗教“自由主义”认为,快乐是由主管感受决定的,但其他宗教则认为快乐有其客观的标准,如佛教认为快乐是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去了解并真正认知自我的过程。

    最后,作者为智人的未来作了预测,在如今智能设计的时代,人类对生命进行着很多改造,主要有:生物工程,仿生工程,无机生命工程。而被“造”出来的生物或许已经不再是人类,甚至不再属于有机生命,真正的科技潜力将会改变智人本身,甚至是情感、欲望等方面。我们也即将面临下一个奇异点—变为“神”,目前所有的意识形态也将会消失。目前,人类对未来的目标仍感觉迷茫,也总感觉不满,引用作者文中最后的一句话,“拥有神的能力,但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我在想,如今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人们好像忽略了科技所带来的很多道德伦理问题,科学家领头的科研队伍向前猛冲,但停下来思考的人却很少,科技带来的不止是社会生产、运作效率的提升,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很多之前没有的道德伦理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宗旨的问题。在这个时代,或许就如作者所说那样,一点点轨迹的改变,或许人类的最终方向也会改变,毁灭或永生,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某一点决定的,而即使永生,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天堂的降临?

    第四篇:《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n150401310 刘治廷 木材科学与工程(装备加工)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是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类简史》这本书除了能提供圆圈外的未知,还给读者讲诉了已知的圆圈内的新知,刷新了读者的人类史观,这就是一本历史书能掀起这么大波澜的原因,年轻的以色列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凭借这本书声名鹊起。如果说《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是人类发展自然史,《人类简史》讲述的则是人类发展人文史,将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观历史进程读本,也是一本处处深刻的思辨哲学佳作。

    但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已经耳熟能详,是什么原因让与多数动物一样从事狩猎采集的智人经过短短的时间就统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没错!但是,与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为什么仍然在非洲的热带雨林过着小规模的群居生活,采摘果实、树叶和挖点草根树根果腹呢?它们也并不是愚蠢得一塌糊涂啊!是智力的哪个部分让智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够用语言告诉大家:“小心,有狮子!”但只有智人能够说出:“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认知革命之后,区别于其他动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传说、神话、神和宗教应运而生。作者也在ted大会上做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演讲,说明为什么接受虚无的能力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农业革命生产的剩余产品需要记录,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记录,人类语言文字也就从结绳语逐渐发展到如今计算机语言的0和1。农业革命除了动物做出了巨大牺牲外,人类也牺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穷人劳动的剩余价值。“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为什么女性地位低于男性,而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一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研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对于全球的共性问题??贫穷,基督教要求穷人去教堂祷告,佛教则告诉信众钱乃身外之物,伊斯兰教说贫穷是安拉赐予的,难道我们要相信它们安守贫穷?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而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参见《西方将主宰多久》)。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汽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参见《文明的度量》)。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上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真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卡尼曼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男女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发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然而作者并没有盲目乐观的下结论说人类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人类从动物变成上帝后,还有可能迎来智人末日。“因为即使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一本好书,不是当你合上书本恍然大悟:“哦„原来说了这么件事”,而是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读完仍意犹未尽。为什么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弃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吗,人类现在过的生活比以前快乐吗,是否也像鸡、牛一样为了dna数量的增加牺牲了自由和快乐?人类社会会怎样发展,地球能实现人文意义上的地球村吗,民族和人种的区别会变得不重要吗,人类意识真的已经变成文字的奴仆了吗,语言文字会实现大融合吗?科学革命将何去何从,可以随意创造生物的时代会来临吗,浩渺的宇宙难道没有外星人吗,可以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一样进入更高的维度吗,可以进入平行宇宙逃离必定湮灭的这个宇宙吗?

    第五篇:人类动物园读后感

    人类动物园读后感

    从第一章讲述人类从原始部落到超级部落的演变过程。作者首先让读者想象两种部落的画面,原始部落人口少,人文简单,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自给自足,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个性化强,社会问题少;超级部落人口繁多,人文复杂交错,不再需要外出狩猎为生,大部分人都是陌生人,个性化小,社会问题多。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期。因为有了剩余产品,人们不再整天为填饱肚皮出去守猎,开始有时间去思考和改变生活方式。人类的“猎人本性”,促使他们不停的创造和走向文明世界,人口膨胀,并延伸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而在人类文明进程里,从帝国的产生至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的发展等等,任何一种人类形态,都只是为了这个平衡人类为了适应文明社会而产生的问题。但是本质而言,人类的生理学上,仍然未进化出和原始部落人类更大的区别。人本身仍然倾向于一个小部落,人与人之前并没有更多的合作性,甚至更为陌生。

    当今世界的超级部落,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大都市,就像一个巨大的铁茏将庞大的无个性群体圈养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型的人类动物园,动物园里分成各种等级种类的动物。比真正的动物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选择走进这个动物园被驯化,也可以选择走出这个动物园去郊外呼吸一下空气,而人类的“狩猎本性”促使他们回到超级部落继续“文明”的发展。本章让我体会到,所谓“文明”只是将人类驯化了,并没有真正使人类更加安宁的生活,文明与安宁是猎人的战争,人类不得不在这种博弈里生存下去,而从人类生物学而言,人类并没有进化,原始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已经相同,如果有时光机,将原始人的婴儿带到现代来抚养,并不会看出有所差别。

    第二章作者讲述当前世界上的人类以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形态,人类追求超级社会地位的本性和人类惊人的各种社会地位的适应能力。

    作为超级社会地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例如:国家领导、富人、中产阶级、穷人等)通过不同的仪式、佩戴、住所、财产展示标识自己的所处社会地位,低级社会地位的人努力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更高一级的社会地位。这是人类从原始部落发展至超级部落人的源力也是悲哀。“如果他们爬不到顶端,他们就幻想比自己的实际处境略好的处境。”特别是男性中的地位追求者,因过份迷恋高位模仿,而忽略了家人。但结果往往是,失去了自己当前的地位,又失去了家人。作者以人类生物学的视角,对人类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进而赤裸的揭示人类惊人的随波逐流能力,而非真正完成生物学上的进化。再一次证明,所谓的人类文明只是人类为了适应“文明”社会而相应做出的反应,而非生物学、大脑发展的进步。这让我想起前一本书,不管一个人当前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地位,思想上都给自己幻想一个更高一层的处境。他们因此而做出各种行为展示。进而忽略了自己的实际处境和身边的人。用和平勇士苏格拉底的话说,有的人活着,但他并不是真正的活着。

    动物的本性能力包括了性行为,作者称当前社会的性行为称为超级性行为,叙述了性行为的十种功能。即:生育、结偶、维护、生理、探索、自偿、解闷、镇静、商业功能。就像品偿美食一样,性作为人类生理感觉的一类,只是这类感觉被人类社会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其其实如同人需要吃饭一样,过多不好过少不好且营养要均衡。适当适量、营养均衡的性,给于人类结偶、维护、生理进而生育的回赠,而超级部落的人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寻求性生理上的刺激,用于探索性知、排解无聊、愤恨甚至转化为商业性行为。这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灾难。就动物生物学而言,人类从原始部落进入超级部落后,性行为也随之进入了超级性行为,但性本身并未曾改变,只是因此而产生各种利用性行为而衍生的社会现象,包括商业和犯罪。

    不管几万年的时光如何飞逝,人类的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动物性的本能一直被延续下来。超级部落首领运用这一人类的动物性本能,制造出各种人类种族和战争。从个人直系亲属家庭、其他亲属、朋友、社区、宗教、国家层层包围成各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当某一层群体内与某一层群体外发生冲突,都是为了维护群体的利益,人类的自我维护和猎人性,使战争无可避免的发生。

    动物性印记,使动物各行其为。当你把一个初生的婴儿放到其他动物堆去喂养成人时,他成长的错误印记会影响其一生,甚至不可能再适应人类社会。反之把一种动物放在人类堆里喂养长大后,其也会失去其原本最根源的动物性,再把它放回他所属的动物类里,它甚至都无法生存。深刻的印记会使人体受伤,当发生的事件造成了精神与肉体创伤,人体就会制造维护自身的种种行为。例举了同性恋的产生和各种恋物情结。

    对刺激的追求是人类动物的本性,刺激过度造成人类的不安与混乱,过少刺激使人无聊、颓废。有些人群需要刺激有些人群需要平淡,缺少刺激的社会也许会平静但却发展缓慢,正确看待和控制刺激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法则。超常刺激成为了人类商业产业,超级城市部落的人类在刺激过度的工作生活中度过,控制刺激的方式是在家里休息或者到乡间野外放松,后又回到城市。而农村的人刺激事物较少,就希望到城市里寻求刺激。这就是为什么乡下人想进城,城里人想去乡下。终归而言,人类一直在刺激与平淡中摇摆平衡,而如何在人类这一本能的平衡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又使之有效转化,才是生活的智者。

    永不泯灭的童心使创造力得以发挥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发有用的贡献。作者把“永不泯灭的童心”做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意义深远。提示人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成长中的儿童,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新的发明。”这点和我自己的教育心得相吻合。孩子的每一种发现都是属于他自己的科学,我们并不需要急于用语言告诉他答案,在人身安全范围内,他的一切行为都应该得到允许,成人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在与他生活的任一个情节内做好自己。因为,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成人就是他潜意识里遵循的印记。

    本书通过各种人类动物园的自然现象,分析人类行为的本性。通过看清人类在人类动物园的各种现象,使身在其中的人类动物更加平和与明白自身的各种行为变化,从而从容的面对自己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更加智慧的生活。



    推荐阅读:
    《人类的出路》读后感
    网易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浅论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科员工作总结
    2024 第一季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