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六号文库 买卖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春风化雨 校舍面貌新工作总结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回唐朝 时间:2024-08-10 22:02:3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春风化雨 校舍面貌新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榕江支流上游,位于揭西县东部,东与东园、凤江镇接壤,西与灰寨镇毗邻,南与金和、凤江镇交界,北与京溪园镇相连,距县城32公理,面积29.125平方公里,人口4.75万,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这里是革命老区,较为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滞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民主要还是靠耕田谋生。全镇15所小学和2所初级中学的教室大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平房或百年祠堂、庙宇组合而成,由于建筑物年代久远,教室残破不堪,不少教室“日出鸡蛋影,雨来用钵仔”。学生、教师的安全毫无保证,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更新校舍成了全镇人民的共同呼声。15所小学有7所必须改造,占46.7%,实施校舍破旧改造工程任务极其繁重。对此,塔头镇委、镇政府达成共识,镇委书记侯远欢提出了“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们上好学”的响亮口号。就这样,通过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全镇的校舍改造,便拉开了序幕。我们抓住“改薄”契机,深挖潜力,从98年至2○○1年底,已投入650万元,完成了旧住小学、锦龙小学、潭溪小学、塔头二中的“改薄”迁建工作。2○○2年镇借破旧学校改造春风,紧靠上级的扶持,充分发挥合力,筹资140万元,征地26亩,完成了第一批破旧学校:顶埔小学、阔西小学的改、扩建工作。我们还抓住了第二批破旧学校改造契机,经努力,我镇又有新溪、阔园2所小学得到省老促会的确认,争取了可观的建设资金,奋力于2○○4年4月底前,投资240万元,完成新溪小学、阔园小学的改造工程。从此,我们看到的亮点是村村都崛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建筑——学校,强烈感受到的是现代化校园生活的美好气息。

    回顾过去,鞭策未来,为了做好今后破旧学校的改造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党政领导重视,落实政府行为。

    改造老区山区破旧学校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老区山区办学条件,缩小老区山区与先进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我镇的党政领导,从贯彻落实县八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办好学校,发展教育是乡镇政府、村委会应尽的责任。镇党政领导充分认识改造老区山区破旧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造破旧学校工作摆上乡镇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村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镇党政领导十分关切我镇教育的发展状况,积极牵头协调,制订学校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真正负起总责,强化建校的政府行为,落实“三个责任”,为教育发展尽责尽力,一丝不苟。镇党政领导结合下乡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并亲自解决破旧学校改造建设中的棘手问题。从学校的用地到图纸的设计,镇领导都亲力亲抓,从布局的安排到质量的把关,都做到责任到人,从资金的筹措到投入都做出具体的规定和监督。同时,镇的主要领导亲自挂钩四所改造学校,驻队干部协调有关筹备工作,使校舍建设工作做到“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一直落实到基层,从而保证老区山区“破旧学校改造”的实现。

    二、切实加强对“破旧改造”的领导和指导。

    省、市、县的“学校破旧改造”工作会议之后,我镇把更新校舍建设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们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成立塔头镇破旧学校改造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林擎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吴惠强任组长,成员:徐少宏、杨舜辉、吴乐伟、吴俏冬、刘炳林、吴尉军、陈培才、吴初亮、刘建新、林武才、吴浩平、吴顺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教育组负责有关日常事务工作。有关4个村委会所在学校,也相应成立以村委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村委同志和学校行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学校破旧改造”的领导和指导。同时,镇成立学校质量监督领导小组,落实县质监部门严格把关,各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逐日检查,使建校质量有保证,并严格控制价格关,使建校造价控制在每平方米390元以内,争取把每分钱都用在点子上,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从而为建校工作奠定了取信于民的坚实基础。

    三、大造声势,形成共识。

    自从2○○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破旧”学校改造后,我们凭借这股东风,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认真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学校摸底,做好上报、部署。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破旧”学校改造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有关破旧学校改造的政策、法规、计划、建校先进事迹、好人好事,宣传标语等,在全镇内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在应该实施改造的四所学校所在村民中,达成了只有教育发展,才有经济振兴的共识,广大干部群众决心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再掀学校改建新高潮,因而村民群情高涨,以“支教为荣”,大打“发展教育,功在千秋”的翻身仗。

    四、拓宽渠道,落实资金。

    根据我镇的实际,要花上三、四百万元的资金对四所校舍进行改造,在紧靠上级扶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开辟了“广大群众热烈集资、社会贤达慷慨斥资、港澳同胞热心捐资”的道路,为实现破旧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坚持多条腿走路,上求下筹,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点”,即“各级政府支持一点、村镇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通过“磨嘴皮、磨脚皮、磨脸皮”,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近二年来,全镇共投入破旧学校改造资金400多万元。

    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针对我镇的实际,我们根据“能扩则扩,能迁则迁,一步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学校改建任务。我们采取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办法来抓好学校改造工作。

    顶埔小学2○○2年在镇的牵头带动下,由村政领导、侨胞代表四处奔走,宣传发动,挨家过户动员,成效显著,村民捐资6万元,其中个体老板林瑞昌捐助建校所有用砖,折合人民币3万元,侨胞捐资2.5万元,县教育局争取老促会扶持30万元,县领导挂点扶持4万元,镇拔出专款8万元,县改薄专款7万元,共57万元投入学校改建工程,学校于2○○2年3月征地11亩,9月动工兴建教学楼1幢3层,建筑面积1140m2,以及厕所、校门、围墙等配套设施,县局领导多次陪同县、市领导到校指导建校工作,学校于2○○3年1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总投资70万元。

    阔西村委辖下村落多,村民主要靠冬瓜种植,村民对学校迁建意见不一。对此,镇委、镇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有关征地改建工作。最后经多方磋商论证,确定在原校址上重新扩建一幢新教学楼,2○○2年初完成征地15亩和赔偿作物及平整工作,同时发动村民捐资、村自筹、镇财政挤拔出专款,合共12万元,作为学校建设启动资金。与此同时,镇领导到处奔波呼告,终于感动了各级有关部门,先后在省教育基金会、广州市政府和揭阳市、县政府的多方扶持下,累计筹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1560m2的三层教学楼。

    新溪小学因残旧于2○○○年8月被停止上课,该校服务区域村落分散,村民对学校重新选址意见分歧较大。几年来,曾几次筹备建校,终因意见不一,资金匮乏而几度搁置。前几年,该村有一位外出乡亲有意出资建校,但由于校址争议激烈而搁浅。在协调好校址争议问题后,镇党委书记侯远欢不辞辛劳,多次上省城登门动员刘锡春先生回乡建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锡春深受镇领导的行为所感动,慷慨解囊60万元。此外,在镇政府、县局、省老促会及县领导的扶持下,总投资120万元,投入新溪小学改造工作。学校于2○○3年8月底竣工,建起了教学楼一幢三层,15间教室,教师宿舍2幢,保卫室2间,建筑面积2360m2,以及完成校门、围墙等设施的配套。

    阔园小学是革命老区,是县、镇重点扶贫村,学校至今仍在吴氏祖祠中办学,环境十分恶劣。对此,村、镇十分重视,县教育局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并把该校列为第二批“老区破旧小学”改造对象,得到省“老促会”专款30万元人民币资助,同时博得“香港钢具家私商会”专款30万元人民币的鼎力扶持,从而确保建校工作顺利进行。镇针对当地实际,于2○○3年9月在阔园村征地21亩,并完成平整工作,10月份动工兴建,工程建设委托揭西县建设局设计,县质监部门进行质量监理。首期建教学楼一幢三层,共12间教室,建筑面积2060m2,以及一批配套设施,工程计划投资100多万元,于2○○4年6月底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从而结束借用祖祠办学的历史。

    六、坚持标准,抓好重点。

    在破旧学校改造工作中,我们严格对照改造的标准要求,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拉动学校规范化建设步伐。坚持一手抓学校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做到“改造一所,配套一所,达标一所”,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小学、初中指标体系》的各项标准要求,配足各种常规仪器设备。镇教育组挤出专项资金20多万元,完善了四所改旧学校的教学设备配套。此外,我们还针对破旧学校的师资不足等问题,对学校校长和教师实施定期培训,通过“一帮一”等形式,提高破旧学校的综合水平,大力奠定了“改造”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夯实了基础。

    由于我镇经济发展滞后,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迎着“破旧改造”的春风,乘风破浪,扬长避短,在万里疆场上快马加鞭,奋勇驰骋,把我镇的教育事业的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塔头镇的教育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为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春风化雨 校舍面貌新

    我镇地处榕江支流上游,位于揭西县东部,东与东园、凤江镇接壤,西与灰寨镇毗邻,南与金和、凤江镇交界,北与京溪园镇相连,距县城32公理,面积29.125平方公里,人口4.75万,辖1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43个村民小组。这里是革命老区,较为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滞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民主要还是靠耕田谋生。全镇15所小学和2所初级中学的教室大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平房或百年祠堂、庙宇组合而成,由于建筑物年代久远,教室残破不堪,不少教室“日出鸡蛋影,雨来用钵仔”。学生、教师的安全毫无保证,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更新校舍成了全镇人民的共同呼声。15所小学有7所必须改造,占46.7%,实施校舍破旧改造工程任务极其繁重。对此,塔头镇委、镇政府达成共识,镇委书记侯远欢提出了“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们上好学”的响亮口号。就这样,通过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全镇的校舍改造,便拉开了序幕。我们抓住“改薄”契机,深挖潜力,从98年至2○○1年底,已投入650万元,完成了旧住小学、锦龙小学、潭溪小学、塔头二中的“改薄”迁建工作。2○○2年镇借破旧学校改造春风,紧靠上级的扶持,充分发挥合力,筹资140万元,征地26亩,完成了第一批破旧学校:顶埔小学、阔西小学的改、扩建工作。我们还抓住了第二批破旧学校改造契机,经努力,我镇又有新溪、阔园2所小学得到省老促会的确认,争取了可观的建设资金,奋力于2○○4年4月底前,投资240万元,完成新溪小学、阔园小学的改造工程。从此,我们看到的亮点是村村都崛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建筑——学校,强烈感受到的是现代化校园生活的美好气息。

    回顾过去,鞭策未来,为了做好今后破旧学校的改造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党政领导重视,落实政府行为。

    改造老区山区破旧学校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老区山区办学条件,缩小老区山区与先进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我镇的党政领导,从贯彻落实县八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办好学校,发展教育是乡镇政府、村委会应尽的责任。镇党政领导充分认识改造老区山区破旧学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改造破旧学校工作摆上乡镇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村委会的主要工作内容。镇党政领导十分关切我镇教育的发展状况,积极牵头协调,制订学校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真正负起总责,强化建校的政府行为,落实“三个责任”,为教育发展尽责尽力,一丝不苟。镇党政领导结合下乡进行检查督促工作,并亲自解决破旧学校改造建设中的棘手问题。从学校的用地到图纸的设计,镇领导都亲力亲抓,从布局的安排到质量的把关,都做到责任到人,从资金的筹措到投入都做出具体的规定和监督。同时,镇的主要领导亲自挂钩四所改造学校,驻队干部协调有关筹备工作,使校舍建设工作做到“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一直落实到基层,从而保证老区山区“破旧学校改造”的实现。

    二、切实加强对“破旧改造”的领导和指导。

    省、市、县的“学校破旧改造”工作会议之后,我镇把更新校舍建设作为发展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们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成立塔头镇破旧学校改造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林擎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吴惠强任组长,成员:徐少宏、杨舜辉、吴乐伟、吴俏冬、刘炳林、吴尉军、陈培才、吴初亮、刘建新、林武才、吴浩平、吴顺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教育组负责有关日常事务工作。有关4个村委会所在学校,也相应成立以村委书记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村委同志和学校行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学校破旧改造”的领导和指导。同时,镇成立学校质量监督领导小组,落实县质监部门严格把关,各村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逐日检查,使建校质量有保证,并严格控制价格关,使建校造价控制在每平方米390元以内,争取把每分钱都用在点子上,坚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从而为建校工作奠定了取信于民的坚实基础。

    三、大造声势,形成共识。

    自从2○○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破旧”学校改造后,我们凭借这股东风,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认真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学校摸底,做好上报、部署。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破旧”学校改造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有关破旧学校改造的政策、法规、计划、建校先进事迹、好人好事,宣传标语等,在全镇内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在应该实施改造的四所学校所在村民中,达成了只有教育发展,才有经济振兴的共识,广大干部群众决心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再掀学校改建新高潮,因而村民群情高涨,以“支教为荣”,大打“发展教育,功在千秋”的翻身仗。

    四、拓宽渠道,落实资金。

    根据我镇的实际,要花上三、四百万元的资金对四所校舍进行改造,在紧靠上级扶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开辟了“广大群众热烈集资、社会贤达慷慨斥资、港澳同胞热心捐资”的道路,为实现破旧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坚持多条腿走路,上求下筹,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点”,即“各级政府支持一点、村镇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通过“磨嘴皮、磨脚皮、磨脸皮”,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近二年来,全镇共投入破旧学校改造资金400多万元。

    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针对我镇的实际,我们根据“能扩则扩,能迁则迁,一步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学校改建任务。我们采取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办法来抓好学校改造工作。

    顶埔小学2○○2年在镇的牵头带动下,由村政领导、侨胞代表四处奔走,宣传发动,挨家过户动员,成效显著,村民捐资6万元,其中个体老板林瑞昌捐助建校所有用砖,折合人民币3万元,侨胞捐资2.5万元,县教育局争取老促会扶持30万元,县领导挂点扶持4万元,镇拔出专款8万元,县改薄专款7万元,共57万元投入学校改建工程,学校于2○○2年3月征地11亩,9月动工兴建教学楼1幢3层,建筑面积1140m2,以及厕所、校门、围墙等配套设施,县局领导多次陪同县、市领导到校指导建校工作,学校于2○○3年1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总投资70万元。

    阔西村委辖下村落多,村民主要靠冬瓜种植,村民对学校迁建意见不一。对此,镇委、镇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有关征地改建工作。最后经多方磋商论证,确定在原校址上重新扩建一幢新教学楼,2○○2年初完成征地15亩和赔偿作物及平整工作,同时发动村民捐资、村自筹、镇财政挤拔出专款,合共12万元,作为学校建设启动资金。与此同时,镇领导到处奔波呼告,终于感动了各级有关部门,先后在省教育基金会、广州市政府和揭阳市、县政府的多方扶持下,累计筹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1560m2的三层教学楼。

    新溪小学因残旧于2○○○年8月被停止上课,该校服务区域村落分散,村民对学校重新选址意见分歧较大。几年来,曾几次筹备建校,终因意见不一,资金匮乏而几度搁置。前几年,该村有一位外出乡亲有意出资建校,但由于校址争议激烈而搁浅。在协调好校址争议问题后,镇党委书记侯远欢不辞辛劳,多次上省城登门动员刘锡春先生回乡建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锡春深受镇领导的行为所感动,慷慨解囊60万元。此外,在镇政府、县局、省老促会及县领导的扶持下,总投资120万元,投入新溪小学改造工作。学校于2○○3年8月底竣工,建起了教学楼一幢三层,15间教室,教师宿舍2幢,保卫室2间,建筑面积2360m2,以及完成校门、围墙等设施的配套。

    阔园小学是革命老区,是县、镇重点扶贫村,学校至今仍在吴氏祖祠中办学,环境十分恶劣。对此,村、镇十分重视,县教育局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并把该校列为第二批“老区破旧小学”改造对象,得到省“老促会”专款30万元人民币资助,同时博得“香港钢具家私商会”专款30万元人民币的鼎力扶持,从而确保建校工作顺利进行。镇针对当地实际,于2○○3年9月在阔园村征地21亩,并完成平整工作,10月份动工兴建,工程建设委托揭西县建设局设计,县质监部门进行质量监理。首期建教学楼一幢三层,共12间教室,建筑面积2060m2,以及一批配套设施,工程计划投资100多万元,于2○○4年6月底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从而结束借用祖祠办学的历史。

    六、坚持标准,抓好重点。

    在破旧学校改造工作中,我们严格对照改造的标准要求,在抓好校舍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拉动学校规范化建设步伐。坚持一手抓学校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做到“改造一所,配套一所,达标一所”,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小学、初中指标体系》的各项标准要求,配足各种常规仪器设备。镇教育组挤出专项资金20多万元,完善了四所改旧学校的教学设备配套。此外,我们还针对破旧学校的师资不足等问题,对学校校长和教师实施定期培训,通过“一帮一”等形式,提高破旧学校的综合水平,大力奠定了“改造”基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夯实了基础。

    由于我镇经济发展滞后,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改造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迎着“破旧改造”的春风,乘风破浪,扬长避短,在万里疆场上快马加鞭,奋勇驰骋,把我镇的教育事业的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塔头镇的教育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为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塔头镇教育组

    春风化雨 校舍面貌新(第2页)一文由www.feisux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自育自学”课题实验中的个人经历和心得

    阜阳市七里河小学郭晓凡

    2024年8月,我校无比荣幸地被“自育自学”总课题组正式批准为该课题组的实验学校,由于当时我们许校长外出学习,没能到会,深表遗憾,特让我转告何主任自己的歉意。我和教导处张亚颍主任有幸参加黄山“自育自学”课题年会,聆听了何炳章教授的报告,收获非常之大,回来后,我们按照何主任的工作部署安排,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我校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我们全体教师在许巍校长的带领下,认真践行何主任“自育自学”的理论精髓,从原点出发,视生如子、关怀备至,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下面我将结合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状况及自己的工作经历作一粗浅叙述。

    1、从原点出发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吃、睡、炼”的安排计划及实施情况,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我校老师以亲情般的温暖和“留守儿童”沟通,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内有这样一位“留守儿童”,名叫金义雪。因为家里女

    孩多,在她出生时就被寄养在她姑奶奶家,她常年跟年迈的姑奶奶生活在一起,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金义雪同学性格孤僻,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见此情形,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瞅机会就跟她聊聊。每到课间我给她补课,她虽然不怎么跟我交流,学习总算慢慢在进步。节假日里我带她到我家小住几天,我们一起逛超市,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听音乐„„记得当时听盲人歌手杨光唱歌时,金义雪很触动的样子,她偎在我身边,像我自己的女儿一样亲热,她低低地说:“老师,我比杨光要好一点,因为,我身体的每个零件都完好无缺,虽然我没在父母身边,但我有您,老师——妈妈,„„”当时,看到她那幸福而有灵气的眼神,我心里暖暖的。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一向性格孤僻的金义雪同学竟以她出色的表现,赢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校长颁奖的那一刻,孩子哭了,我也哭了„„此情也感染了在座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这一切,怎一个“情”字了得?

    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以宣传栏、团队活动为载体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解决学生集体荣誉感弱、道德品行低、学习成绩差等问题。为了给“留守儿童”一个大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少先大队部特意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这个栏目,每周一至周五上午课间休息的时候,这群孩子可以在这里诵读诗文,讲讲故事,读读表扬稿„„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留守儿童”,老师总会先告诉她:“孩子,别怕,这里只有你

    和老师,先读给老师听„„”当他们读的时候,我悄悄地把他的“播音”录了下来,等节目结束的时候,再拿给他们听。“瞧,你表现得多棒啊!全校师生都听见你的声音了。”我亲切地说。这时孩子的那份兴奋之情早已溢于言表了。有了第一次的演练,孩子的胆量自然就会日益见长了。四是建立家校联系卡。整理好学生详细信息并建成家校联系卡,代理监护人和学校各持一份,定期电话联系和家访,把“留守学生”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反馈给代理监护人。这样,跟踪思想教育,共同管理好留守生。

    每学期的家访是我们每位班主任的必修课,尤其可贵的是校长亲自到留守儿童家里去看望他们,若是赶到节假日,校长总会自己掏腰包给孩子带点吃的,有一次,校长去了我们五一班的一名留守儿童张心怡家里,我也陪同去了,这孩子的父母离异了,爸爸不在身边,她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在麦地里找到了她的爷爷,七十多岁的老人,正弯着腰,汗流浃背地收麦呢,见此情景,我们一阵心酸,校长则一边主动帮他们收麦,一边和他们攀谈了起来,那亲切劲仿佛是多年的老朋友,作为老师,有这样的榜样,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呵护这些孩子呢?

    2、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

    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这学期,开学之初,一(1)班的老师找到了我,我班的魏泽浩同学,现在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上课没有好习惯„„第二天的下午,魏泽浩随张老师一起来到心理咨询室,一进门,我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孩子,他怯怯地躲在老师的后面,我拉着他的小手跟他玩了一个游戏,慢慢地他对我亲近了许多,我帮他擦好鼻涕,告诉他,要做一个讲卫生、注意听、好学习的好孩子,他郑重地点点头,我顺势抱起他说:“老师喜欢你这样的好孩子,当时孩子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不过从他那红红的眼圈中,我看出了他的感动,以后我又连续给他做了两次咨询,他真的慢慢改变了很多,每当我经过他教室的时候,他都会下意识地做好,看到这一切,我是多么欣慰啊!

    3、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厘定优势和不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看其是否偏离发展目标。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三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4、“自育自学”出成果,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在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轨道的坚实基础上,我校又开设了经典诵读、心理健康教育、绘

    画班、音乐班、乐器班、英语角„„丰富多彩的特长班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生。这不,绘画班的作品登报了,英语角的同学能排演出精彩的话剧《猴子捞乐》、《白雪公主》等,音乐班里的孩子们组成合唱团也唱出点名堂了:六一儿童节那天,在王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合唱团的孩子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个个英姿勃发,他们款款步入舞台的中央:一曲嘹亮的《红星歌》唱出敬党、爱党、颂党的心声,《鸟归林》歌声清新婉转、意韵悠长,专业而甜美的唱法赢得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经过激烈地角逐,我校在全市三区五县十六支代表队的高手林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最终以9、74分的最高分取得一等奖中第一名的好成绩。用市委宣传部耿玲部长的话说:“七里河小学的孩子们不简单!”

    总之,教育教学的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法关注的就是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水平,返璞归真,从原点出发,注重感染熏陶,追求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自育自学”课题实验中的个人经历和心得

    阜阳市七里河小学郭晓凡

    第四篇: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

    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可是新学期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Keating)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力。告诉学生们要“把握当下”(拉丁文:carpe diem,英文:seize the day),并以该原则行事。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的生命的真谛。[2]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的学生们甚至于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另译:古人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但不久后,学校发现这个小组,校方对基廷老师教育方法十分反对。[3]

    基廷的学生尼尔(Neil)热爱表演,并在一次演出上大获成功。但他父亲坚决反对,并将他带回家决定第二天让其转学。尼尔极度痛苦却无法倾诉,在当晚自杀了。小组成员之一卡梅隆(Cameron)出卖了他们。校方逼小组成员在声明上签字,将责任推卸与基廷身上,将他开除出学校。在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站立在桌上,并说著“哦,船长,我的船长!”,以表达老师传达给他们的信念会在他们心中一直存在着。

    “非主流”的好莱坞导演

    电影在情节的安排上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喜剧式的上半场和悲剧式的结局使得观众的心情也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跌宕起伏。在本片中,导演彼得·威尔更深入地涉及到成人与小孩的矛盾冲突,妥协服从与自我实现的无奈对抗,禁锢的思想与年轻生命的对立。

    影片从1988年11月14日开拍至1989年1月15日结束,历时两月整。故事虚构了一所位于佛蒙特州的威尔顿预备学院,而影片的实际拍摄地是位于特拉华州的圣安德鲁学校。电影剧本根据作者托马斯·舒曼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一所位于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男子预备学校)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影片中基廷老师的角色灵感来自于康涅狄格大学的英文教授萨缪尔,是作者托马斯·舒曼曾经在蒙哥马利·贝尔学院读书时的老师。电影的另一个灵感来自于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再见,基普先生》,该书至少4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8] 更改的结局

    原著中故事的结尾,佩里先生控告基廷毒害了内尔的心灵,要求学校赔偿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损失。托德和其他死亡诗社的成员联合起来为基廷老师进行辩护。此时身患白血病的基廷老师病情日益严重,孩子们也被留校察看,最终基廷老师死于白血病,但是却对孩子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导演更改了原著的结局,更加突出了孩子们的个人成长经历,但他同时表

    示他希望当时遵循了原著的意思。同时,该片成为北美高中英文课上的电影教材。为了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孩子们之间友谊的微妙发展,以及他们对基廷老师日益增长的敬佩之情,导演特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拍摄。[8]

    关于演员

    当年在选演员时,比尔·莫里和达斯汀·霍夫曼都是基廷老师的人选,但是杰夫·凯纽打算执导这部电影后,就让罗宾·威廉斯出演了该角色。事后达斯汀·霍夫曼对罗宾的试镜大为赞扬,认为他一定会比自己演的更加出色。

    罗宾·威廉斯饰演一位50年代的英文老师基廷,他热爱文学、爱好诗歌,鼓舞年轻人发挥个性的。他尽量收起一贯的搞笑伎俩,但他的即兴幽默已经深深融进基廷老师的教学风格当中,他出色的表演为本片增色不少。

    当年年仅18岁的伊桑·霍克饰演一个害羞、缺乏自信的好学生托德(Todd),并在片中大放异彩。在采访时他对导演彼得·威尔盛赞有嘉,认为导演对他的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对导演的第一印象是“他讲话很有意思”,尤其是当时伊桑还没怎么遇到过澳大利亚人,但是他很快明白了导演想要的效果,他也交出了自己完美的答卷。

    影片9分40秒的开场,由103个镜头组成,其中80%为特写或近景镜头。通过典礼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动作和表情,为观众营造出学校所特有的严肃呆板的气氛。典礼结束,人物开始走动,镜头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固定。通过人物和镜头的综合运动,剧情发展到宿舍内部阶段,镜头语言已经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精辟的对话,剧作的功力得以展现。[9]

    《死亡诗社》是一部人物众多的影片,且各有特色和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潮,例如安德森课堂吟诗,诺克斯追求到了心爱的女孩,死亡诗人俱乐部聚会的情景等等。尼尔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自杀的一段成为全片的高潮,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背负着父母的厚望,尼尔始终在抗争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在基丁的鼓励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可惜的是,尼尔在听到父亲要他转学的决定后,绝望的选择的自杀的道路。尼尔的死给影片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也为最后基丁的离校作出了铺垫。[6]

    影片结尾想表达的是一种为了自由而产生的抗争,这才是死亡诗人俱乐部的真谛,也是诗的真谛。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5]结尾在提到课本撕掉的那几页时,基丁笑了,这一笑本来可以作为全片的终结,但影片要表达的是抗争,所以一些学生必须站出来。影片用了近40个镜头表现这种抗争,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镜头分切如此之碎,是前面片子所未有的。影片最开始镜头也是很碎,分切很快,表现对典礼的准备,结尾这种快速分切的镜头正好和开头形成对照,在节奏上首尾呼应。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模式化的教育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影片所讲述的不仅仅是这样的现实,更多的是反映出学生们对自主学习的向往,影片的结尾,导演将镜头从基丁的裤下穿过,看见了学生们骄傲的站在课桌上,这才是精神的胜利。

    第五篇: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者:牛桂舟

    闻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和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能撑起一片天空。”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都是教师职业的精髓就是“贡献”和“爱心”。是呀,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千遍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中职生,他们大都是纪律、学习上的双差生,这就要求我们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而且这份特别的爱要一直漫延在学生的四周,永远都不消失。

    一、尊重与信任搭起爱的桥梁

    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同时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进步不了了;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挖苦,这个时候,后进生更需要的是老师的尊重的眼光,信任的目光。针对后进生这样的特点,我就抱着尊重与信任的态度去迎接他,让他去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小A同学平时常迟到、惹事生非不说,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但是我观察到他脑子还可以,尤其是语文方面,一些基础知识能够掌握好。一次叫他来重默时,我就私下对他说:“小A同学,虽说你对好多知识不能够都掌握,但老师发现你对基础知识有点偏爱,而且通过你的努力,这种偏爱会越来越明显,老师想看到你更多的偏爱!永远信任你,加油!”这句话或许让他感到了我的尊重和信任是对他进行教育转化的途径,所以小A每次默写这些知识前,都会精心作好准备,每次默写后,我都会写下:“你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再努力一点,相信你能行!”等词句进行沟通,让涓涓细流汇成一条无形的爱的纽带,架起一座爱的桥梁,而更多的是在口头上表扬他,适时地在全体学生面前亲口夸奖他,让他找到了学语文的自信。此时,小A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表情,这快乐的表情说明后进生已感受到由于老师的尊重与信任才使他做好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树立起了要进步的勇气。使我欣慰的是,通过他的全身心的努力,后来每次语文考试都能考到及格,这于他来说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了。

    教育就是尊重与信任,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我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这一点,善于捕捉到了小A身上的闪光点,也让他明白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对他没有偏见,用与其他学生同样的眼光去对待他,让他体会到了做后进生的尊严,尝到了后进生一样可以得到老师尊重与信任,一样可以赢得老师的鲜花和掌声,一样可以博

    得老师的关切和呵护,我也因此成为了他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理解与宽容点燃爱的火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些。”宽容能触及人的自尊心最敏感的地方,只要学生不是出于恶意,教师谅解他们一时存在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也会使他们深深悔恨,主动正视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错误。我教过一位学生小胡,成绩一向较差,平时专爱捉弄别人,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多次教育引导,效果不大理想。有一天中午,他用讲台的粉笔去掷人,我知道后,就罚他买回两盒粉笔,并写检讨书,当他将粉笔和检讨书交给我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不对头的自得神色。我看了检讨书,没新问题。最让我欣赏的一句:“我保证以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当我打开袋子看到那两盒粉笔,我火冒三尺,粉笔全被人全折断了,小胡竟笑出来,显得更自得了。我压住了怒火,我想以罚代教,不行,我要来个表扬的。我说:“你能买回两盒粉笔,并且保证以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我感到兴奋,不管你买的粉笔质量如何。我欣赏你能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举动。这时他没有笑了,脸红了,很尴尬的样子。第二天,我的桌子又多了两盒完整无缺的粉笔。

    三、严格与关心扩大爱的内涵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另类人群”,所以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温暖和热爱是一个教师的崇高的道德情感,对后进生严格要求则更能体现出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上课铃响了已有二三分钟,小A同学才慢吞吞地来到教室门口,之前已有迟到过的现象,这种不守纪的行为使我大为恼火,因为一方面影响了上课,更主要的是对后进生来说,在全体学生面前又多了一条“罪状”。依据这些情况,课余我先叫他写下迟到心得,签好姓名,写下日期,一式两份,我和他各存一份,彼此都记住这份心得,引起两人的警醒,然后跟他进行心与心的交谈,交谈时面前放着他写下的迟到心得,严肃批评,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同时注意了批评的措辞温和,态度诚恳,那次谈话后他能准时进教室一段时间。之后,又出现一次迟到,我再次叫他写下心得,找他谈话,面前依旧放着一份迟到心得,而这份迟到心得是他进步后的心得体会,交谈时我肯定他取得的点滴进步,再一次对他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还及时地告诉他最重要的是付出行动。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有了成功,直到现在,我去上语文课他没有迟到过,两份前后不同的迟到心得、终于换来了来之不易的三个字“不迟到”!这个不起眼的事例让我更充分相信了“严是爱,松是害”的重要性,对后进生的防微杜渐马虎不得!

    “爱之愈深,责之愈严”,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小A的事例中,我将严爱相济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如一缕缕春风滋润他干涸的心海。天越来越冷了,小A同学衣服穿得非常单薄,我关切地送上一句:“这几天天气很冷,要多加点衣服,注意身体!”看到小A桌上的书本、文具凌乱的样子,我和他一起收拾有序,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饭吃好啦”的问候,也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又增添了一分。多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当老师的严格要求被学生看作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时,他就会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和进步的。严而有格,爱而有度会使后进生转化得越好越彻底。

    四、耐心与等待收获爱的惊喜

    每个后进生不论是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学习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发展的结果,其形成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所以给予后进生鼓励和宽容是转化后进生关键的一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对小A同学在学习上所作的任何一点点努力,都给予极大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因为在我的眼中,每一个后进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进步。小A同学的转化过程中,鼓励起着支持鼓舞的作用,因为我知道对他的抱怨与惩罚往往只能起破坏性的作用。一次期中考试,小A又考了60多分,我找到他说:“前一阶段你的努力没白费,合格的成绩已能证明这一点,为你再次鼓掌,期待下次有更好的消息发给我!”期末成绩也出来了,小A果真带来了好消息,又一个合格的分数摆在我俩的面前。小A是学校有名的后进生,语文笔记、作业等几乎为零,很使我头疼。在这种情况下,我先从思想上稳定他,跟他有共同语言可谈,反复和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随之在知识的记忆方面,不要求他像其他学生那样将所有的知识都要去掌握,而是给他将所有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层次化,只需他记忆一些基础的、重点的就可以了,因为他要掌握这些知识,是和其他学生掌握所有知识付出的努力是相当的,有时甚至会比其他学生付出的努力还要多,要把这些知识吸收、消化、运用的难度可想而知,小A却能做得非常好,这就是宽容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产生的效应吧。事实告诉我:与其要求后进生难上加难地掌握他们所不能掌握的知识,不如退而以宽容的态度,量他们的力而行去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何乐而不为? 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转化小A同学,我常手持爱的灯盏,用我鼓励和宽容的美丽眼神为之引路,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为他点亮了一盏心灯,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给后进生

    一些鼓励,一些宽容吧,有了你的鼓励宽容,后进生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来。同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你的惊喜。“十年树人,百年树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小A同学在周记里这样写到:“我现在感觉到了自己原先是那样的不懂事,老师您一直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我觉得很愧疚,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我一定要努力出色地表现自己。老师,我想起你对我的尊重和信任、严格和爱护、鼓励和宽容,我就信心倍增,请你一定要相信我!”那一刻,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叫“春风化雨”。

    爱写出来是一个字,思考起来是一片海,奉献出来是一团火,“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是的,甘为人梯,吃也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却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清贫,我们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



    推荐阅读:
    春风化雨 校舍面貌新工作总结
    教师节感恩-感恩教师节黑板报(共5篇)
    市场部带新人流程
    申报“信息中心主任”述职报告(完成)
    课题研究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