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问候语 加工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立论2)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平静如水 时间:2024-08-11 22:04:1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立论2)

    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和行为上相互影的过程。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真面目是指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我方认为,需要指的是一种价值取向,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方提倡真诚待人的价值观。我方认为: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理由如下:

    第一,从个人的角度分析,真面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深化自我认识。首先,真面目是对人际交往中尊重的最深入表露,而尊重又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石。真心实意,坦诚待人,不仅表现着个人的较好的政治思想修养,更是一种时刻对他人保持尊重的良好人际交往方式。其次,真面目是传送者和接受者对交往信息达到一致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现代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大,前所未有。面对这样的信息社会,只有真心实意,坦诚相待,才能将交往信息的真实度最大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非你莫属》中孙学明被全体波士团拒绝就切实证明了我方观点。另外,对于交往信息的分享与理解则需要个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信息交流使自己见识增长更有利于找准个人的社会位置。第二,从社会的角度分析,真面目能够改善人际交往中的冷漠现状并促进社会进程。首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下人们的关系日趋物质化的冷漠氛围要求我们需要真面目。根据《洛阳百姓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报告》,52.6%的被调查群众认为目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37.9%的人认为是“较冷漠”或“很冷漠”。而心理学家指出,冷漠正是人际交往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人与人的信任刻不容缓。而真面目恰恰是建立人与人信任的桥梁。在心理学中,信任是社会影响概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什么用以冰释陌生人之间的冷漠的抱抱团活动得到实施的原因。其次,真面目取之信任弃之冷漠,为社会提供真诚的氛围,更升华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的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首先,真面目提倡真心实意、坦诚待人,顺应社会主流价值观,更为社会的欢乐与幸福提供源泉。我方在上述两点中已经论述了真面目的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个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自我认知的作用,以及对于社会冷漠的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另外,人类除了睡觉外,70%的时间都是用在人际交往上。而心理学家指出:功利化的人际关系是短暂的。同时,人际交往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真面目的价值观为长久人际关系提供基础与社会大背景,为人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获取幸福与欢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

    第二篇:人际交往的需要教案

    初中① 第七讲 人际交往的需要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讲解,案例分析,使得家长明白交友是孩子的心理需要,懂得怎样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说明交友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家长帮助孩子交友的方法。【教学难点】

    家长帮助孩子交友的方法。【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系统讲授法 3.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要,特别是刚刚走进中学校园的初一的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全新的老师,全新的同学和全新的书本,他们除了要学好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结识一些朋友,使自己很快融入新的集体中。初一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青春初期,虽然还没步入那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但是在这个阶段,对人际关系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比如:不知如何对待师生关系?如何与同学交往?心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朋友为什么这么少?我怎样和异性同学交往等等。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怎样对待校园里的人际关系?

    一、与老师搞好关系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要

    上初中的孩子比上小学时独立性增强了,不用凡事都报告老师、依赖老师了,但是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孩子们还是非常在意老师对他们的印象和态度。所以说搞好和老师的关系对初中的孩子,特别是初一的孩子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小林是一个可爱的初一男孩,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叫他起来读句型,他努力地去读,可是有个单词发音不准,读出来像是在出怪声,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结果老师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委屈,就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从此,英语老师上课再也没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小林也渐渐地不喜欢上英语了。面对老师的不喜欢,小林难过极了,在小学,他一直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可现在,如果这样下去,初中三年可怎么过呀?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和老师搞好关系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果能够和老师处理好关系,那么孩子学习起来就会有劲头十足。而且能够跟老师处理好关系的孩子在心理上会有一种优越感,感觉自己在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这对孩子的心理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友好、亲密,就能使师生团结合作,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我认为:师生间最美好的关系就是在心理上能产生相容。

    一次数学测验,下课铃响了,小亮还在埋头答题,数学老师催了几次,他都跟没听见一样,仍在做题,老师发火了,走过去夺卷子,小亮用手一按,卷子撕破了,数学老师怒气冲冲的拿着卷子走了。小亮在当天的日记里写到:‚我恨死数学老师了,今后,我上课不听她的课了,在路上遇到她,我也不和她讲话!‛看到他的日记,语文老师笑了起来,提笔批到:‚真是孩子气,老师执行考试纪律有什么错啊?至于不慎撕破卷子,你自己也有责任啊,你说对吗?‛日记发下来后,小亮立刻写了札记:‚老师,您没有板起脸斥责我,真是出乎我的意外,可那‘孩子气’三个字却深深的打动了我,是我错了,我要去向数学老师道歉‛。果然,在数学老师的办公室里,小亮向数学老师道歉了,一场师生间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上边的例子中,因为师生间产生了心理相容,所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愿意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的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

    有些孩子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于是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日益恶化,孩子的学习成绩严重滑坡。家长知道了这种情况,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然而如何使孩子和老师亲近起来呢?我们先来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每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从没跟某个孩子交谈过。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己认为学习不好,老师肯定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3)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悦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4)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要解决孩子不喜欢老师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从分析中往往发现老师应承担一定责任,而我们家长又不便于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要求老师去改变他们的教育行为。因此这时,我们家长只能采取加强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首先,对孩子认真进行尊师教育。

    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的是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自己的孩子是非常难的。

    另外,如果家长能讲讲自己尊师的故事更好,比如: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看望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这就是很好的尊师教育。让孩子知道,尊重老师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

    其次,到学校跟老师交谈,请老师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孩子不喜欢哪位老师,家长先主动与这位老师沟通。家长这样做,会使老师自我反省。当老师态度平和之后,家长跟孩子一起请教老师,当面分析孩子的优点与不足,请求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下给孩子一定的表现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愉悦的心理感受,改善和增进师生间的关系。

    最后,指导孩子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教师节或元旦、春节,指导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纪念品赠给老师。上面写上孩子想对老师说的话。如:一位小同学在给英语老师的贺卡上写道:‚亲爱的老师:我的英语成绩不好,但我仍要感谢您的辛勤培育。在新的一年里,我打算把英语学好,请您继续关注我,帮我一把,好吗?‛我相信,任何一个老师看了这张贺卡,都会被孩子的上进心所打动的。

    还有,指导孩子给老师写书面材料。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的沟通心里发怵。这种情况,也可以指导孩子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让孩子把自己的思想、缺点、意愿如实写出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二、与同学搞好关系是孩子的一种很重要的心理需要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不仅需要老师的照顾和关爱,还需要和新的同学建立朋友关系,因为在新的环境中,孩子需要向一个知心朋友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这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很重要的一步。而孩子的交友需要不仅仅是要一个倾诉的对象那么简单,孩子要通过和同伴的交往来确定自己的位臵。

    1孩子要通过和同伴的交往确定自己在集体中的位臵。

    刚刚进入初中的新集体,孩子经常会觉得有一点不大安全,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位臵究竟是怎么样的,自己应该属于新集体中的哪一个群体,谁会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当孩子通过和朋友的交往来确定自己的位臵时,这种不安全感就消失了,所以说交友是孩子有一种在安全感上的需要。

    小强从农村小学上城里的初中上学,虽然说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好了很多,但是小强并不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小强从农村来,对城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的兴趣爱好跟现在的同学有很大差距,所以开学一段时间了,小强还没有交到好朋友,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独来独往的,在学校里几乎不说一句话。

    从小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交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位臵。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往往是一个新的开始,这种新的开始不仅仅给孩子带来了机会,也给孩子带来了新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通过交友确定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臵,那么他就会开开心心的学习、玩耍,如果孩子不能交到好友,就不能确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位臵,那么他就会像小强那样,感到孤单,感到自己不属于这个集体,从而一直找不到安全感。

    2孩子交友是因为在新的集体中需要有人和他交流感情,寄托自己的感情,找到感情支持。

    实际上,多数孩子交友只是考虑到了他想要一个伙伴,一个能跟他说话的人,就像前面提到的小强,如果有个同学和他打招呼,课下有同学和他聊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同学跟他一块走,我相信小强就会渐渐喜欢城里的学校,也就没有了孤独的感觉了。

    3孩子交友是成熟的标志。

    初一正是处在心理断乳期,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不再把家长当成最重要的诉说对象,他们的眼睛已经转向同龄人,孩子的同学、朋友才是他们无话不说的对象。孩子的交友标志着孩子正走向成熟,是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统一表现。

    三、家长对孩子交友需要的理解。

    孩子需要交朋友,家长需要孩子在友好的气氛中学习生活,这表面上好像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在孩子的交友方面都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认为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其实,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就是实践。

    误区二: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是本事。其实,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非智利因素方面的标准:抛开智力方面的因素,所谓的人才就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一个通文墨的人,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一个能即兴抒发和表达感情的人。

    误区三:认为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过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是适度的,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因为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得以共同提高。

    误区四:家长把自己的交友标准来强加给孩子。大多数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和品学兼优的孩子交朋友,认为近朱者赤。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当官的

    孩子、有钱的孩子做朋友,不要和普通的农民工人的孩子交朋友。殊不知,这是家长自己的心理在作怪,每一种家庭里的孩子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一般是找志趣相投的,说的上话来的同学当好朋友,这和朋友的家庭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因此提醒家长,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交友的自由和选择,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这对他们今后的待人接物,人际交往是个很好的锻炼。

    四、帮助孩子交友的方法

    1.帮助孩子,让孩子学会和朋友说话。

    首先要教育孩子对人要宽厚,宽厚是交得朋友的基础。其次要讲诚信,无诚则无信,无信则无友,这是朋友交得长久的关键。因此,宽厚、诚信被人们称誉为交友的美德。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可称为是交友好习惯的是:敢于和朋友说‚不‛,能够说‚不‛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平时与朋友交往,温顺随和是大家都喜欢的,也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但是和朋友说‚不‛却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

    佳佳在班里有很多好朋友,之所以大家都喜欢她,是因为她很真诚,乐于帮助别人,很少拒绝别人。可是,有一次,佳佳的生日快到了,她回家对妈妈说:‚过生日同学们让我请大家吃比萨饼,可我不想请。‛妈妈问:‚为什么?‛她说‚一是要花很多钱,二是吃完喝完就过去了,没什么意义。‛妈妈一听,感觉女儿长大了,懂得思考问题了,于是非常支持佳佳的想法,可是怎样才能使生日过得既不铺张浪费又有意义,最后,佳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说:‚我刚参加完全国小提琴比赛,我给大家来个汇报演出,让同学们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就算是生日party吧。‚真是个好主意!‛经过精心的准备,生日那天,她为大家做了汇报演出,同学们也表演了各自的才艺。那天同学们过得非常开心,班长当场提议:‚以后过生日别总是请客吃饭,策划点有意义的事情吧。‛从那以后,过生日请客吃饭的少了,大家都想利用这个机会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其实,不是吃吃喝喝、唯唯诺诺就可以交到好朋友,只有可以相互说‚不‛的朋友,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让孩子在交友时敢于说‚不‛,并教会他们怎样说‚不‛,这对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交到好朋友很重要。用佳佳的话说:‚对朋友说‘不’有时真的需要勇气,但每一次对朋友说‘不’,都有所收获。‛

    2.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在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又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人在社会上,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那么,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1)让孩子学会欣赏、悦纳别人。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了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多看并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诚心诚意的加以赞美,而不是采取一种‚不承认主义‛和‚嫉妒主义‛。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做孩子的表率。

    (2)教孩子学会分享。假如孩子什么事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那么他就很难和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进行有关的合作活动了。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慷慨大方,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里面是有技巧的。如:把喜欢的书借给其他同学看看,然后一起谈论这本书里的人物和故事;轮着欣赏MP3里的音乐等等,让孩子感到分享对他不是一种剥夺,而是一种增添更新更多的乐趣的机会。

    (3)让孩子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合作精神。

    3.帮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人的性格有很多种,内向就是其中的一种,怎样帮助内向的孩子去交友呢?

    具体的做法:(1)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他们自信。(2)多和他们嬉戏打闹,开一些善意的玩笑,避免刺激他们,以减少他们对外界的敏感。(3)为内向的孩子多创造一些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如:上邻居家借物;单独购物;向亲朋好友介绍或展示自己的才艺等等。(4)在交谈时鼓励他们多开口,并告诉他们谈话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技巧。

    4.教孩子怎样处理和他人的纠纷问题。

    由于孩子的学识及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时间有限,个性发展还不成熟,面对大千世界烦杂的世事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遇事难免感情用事,不知如何应对,常常因处理不当而与他人发生纠纷。我们当家长的应该指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处理矛盾,启发孩子学会多替他人着想,多反省自己,善于和他人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在处理孩子与他人的纠纷时,一是不能只看一个‚损‛字。认为孩子在精神上、身体上或物质上受了损失,就要以牙还牙,以大错对小错,这样必然导致矛盾激化,有的还酿成恶果。二是要去掉一个‚怒‛字。‚怒‛字当头,必然会导致分析问题时的片面;处理问题时的武断,使方法和目的相违背。三是要讲一个‚理‛字。分析事情的因和果、是与非,首先看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错误,即使完全有理也要教育孩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培养孩子的宽容、大度。四是要讲一个‚利‛字。首先要考虑怎样处理有利于团结,怎样处理省时省力,怎样处理有利于让孩子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也就是让孩子能吃一堑,长一智。五是要想到一个‚法‛字。可运用法律解决的问题,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决不能违法、犯法。

    5.教孩子怎样和异性同学相处。

    初一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他们开始悄悄的关注异性,讨论异性。家长不必惊慌,他们此时对异性的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比如女生会比较关注班里或校园里比较帅气、高大的男孩子,甚至大家会凑在一起去谈论某个男孩子,而他们对于这个男孩子的态度如果说是喜欢倒不如说是作为偶像来崇拜更合适。男孩子比较注意漂亮的女孩子,他们偶尔也会在一起谈论,但是一般不会说出自己喜欢谁。所以当您的孩子在家里提到了班里的某个异性同学,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的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开始胡思乱想,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不以为然。而是要耐心的让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轻描淡写的询问一下那个孩子的学习和为人情况。也可以对孩子说说自己当年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的事情,让孩子明白,在这个时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类事情是可以和家长讲的,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控制能力。其次,家长要指导孩子正确对待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在交往

    中要注意语言、动作,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女生要端庄、大方,男生要有风度,有修养。特别要强调男女同学交往,要坚持公开、不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坦然的、不失分寸的交往,才能获得异性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

    各位家长,我们的孩子已经步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们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发展友谊收获友情的最好时期,让我们祝福他们,在友好的氛围里学习,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业】 1问卷调查:

    (1)您的孩子朋友多吗?

    (2)您的孩子最喜欢上哪一个老师的课?为什么?最不喜欢上哪一个老师的课?您分析是什么原因?您打算怎么帮助孩子?

    (3)您经常去看自己的老师吗?

    (4)您知道您的孩子有心仪的异性同学吗?您怎么看这件事?(5)你对孩子讲自己上初中时和朋友的故事吗?(6)您喜欢您孩子的朋友吗?为什么? 【要求】

    家长把作业带回家,先全家一起讨论,然后和孩子共同完成这6道题,让孩子知道您对他交友的态度和方法,是一个不错的交流沟通的机会,由孩子把您的作业带到学校里来。

    第三篇: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立论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发掘人才是否需要考试”。开宗明义,我们先来看看辩题中各个关键词。首先,“发掘”,就是把潜藏的事物探求出来的过程,而“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满足需求者实际需要,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其次,何为“需要”,需要是指人缺少某种东西或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心理倾向。最后,“考试”,是检查知识水平或技能水平的一种鉴定方法,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显然,如今的考试并不拘泥于单纯的笔试,凡是结合实际的科学的考察一个人技能或者知识是否满足工作或者研究需要的方式都可以视为考试,比如考官设置一些情景模式来考察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足球教练通过一场足球赛来考察你的足球水平等等,均可视为考试。

    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尤其是在中国,各个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们需要大量人才。那么,如何让企业、学校快速发掘人才,为我所用?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解决人才发掘问题,是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因此我方认为“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基于今天的辩题,我们的辩论围绕着在发掘人才的过程中,寻求最优选择。下面我从发掘主体——发掘者和发掘对象——人才这两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从发掘者的角度,发掘者需要人才来为我所用,而考试,就能很好地满足发掘者的需求。首先,考试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在现阶段,考试无疑是普及率最广,最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方式,在这一点上,考试无可取代,无疑为发掘者提供了大量的发掘和选择基础。其次,考试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发掘者针对自己对人才特定能力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考试模式和标准,通过对应试者表现的评定和考察,层层筛选,高效快速地选择出优秀人才,从而避免了“大海捞针”的盲目。相比于其他形式,考试易操作,能运用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提高人才发掘的成功率,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方强烈认为“发掘者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从人才的角度,古时官场中任人唯亲的黑暗使多少人才郁郁不得志。而考试无疑给多数有能力而无背景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公平客观的平台。考试面向最广大的人民,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的争取机会,无数人才正是得益于考试,走进更广阔的世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例如狄仁杰、张九龄、文天祥等历史名臣都是通过科举及第而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而且,考试有一套相对严格公正的标准,客观地衡量一个人专业知识、专门技能和能力,有效降低了因主观臆断而造成的对人才资源的浪费。只要坚持积累知识技能,使自己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者的需要,人才就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同时,人才还能通过考试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省,了解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和升华,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因此,我方认为“人才被发掘需要考试”。综上所诉,诚然,在当今,考试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其客观的局限性并不能掩盖他优势的光辉。考试作为一种制度,正不断被充实和完善,我们要以理性的目光正确审视考试在发掘人才中所起的作用。并且,我方还须强调,我方所说的需要并非是只需要,我们并不否认其他形式,也不是说需要特定的哪一场考试,我方所要的是考试这样一种体制能更好地作用于人才发掘的过程。最后,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谢谢!

    第四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报告

    摘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成才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自身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及是否具有处理好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前言

    本次调查的是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的学生。采取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以新生和大二学生、男生和女生人群主体差异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影响其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也显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和交际理念。在学校发放调查表,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调查材料选自邓日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该量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4个方面能力的情况,每个方面都有7个陈述性问题组成,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作“是”或“非”回答。选择“是”记“1”分,选择“非”记“0”分,如果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好(42人);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36人);总分在15-28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18人)。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43.8%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37.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

    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但是仍有18.7%的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调查显示,5.4 %的学生不善于交谈,52.5%交谈能力一般,42.1%的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占38.5%。可以看出学生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存在一定困扰,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难以说出自己的苦恼。这些数据都体现着现代大学生在交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太过于以学习为重,忽视了学生的交际交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时,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还有55%的学生在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时,不能耐心听完,17.4%的学生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体现出学生在倾听方面缺乏技巧,不会倾听的人在交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困扰,也就不能更好地处理交际问题。从整体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交谈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2、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交际能力需要提高。

    交际与交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调查显示,4.7%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较大,36.5%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较被动,仅62.8%的学生行为困扰较少,为人真诚、热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良好。数据分析显示,54.1%的学生在和人交友时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36%的学生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还有37.9%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形象,这体现出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自信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自己的表现不好,不能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信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的交际心理也应该得到锻炼与提高。而且有26.3%的学生感到自己的烦

    恼无人可申述,反映出大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问题,自己没有可信赖的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而大多在交际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人都是无法向别人发泄自己的苦水,得不到正确的开导与安慰,积累而成。

    3、学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但从调查分析来看,8.5%的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存在较严重的困扰,24.5%的学生与异性交往行为困扰程度一般,66.7%的学生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33%的学生与异性交往太少,19.7%的学生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5.5%的学生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反映出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上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青春期想成熟过渡的大学生,和异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学生感觉和异性交往过少,体现出现在早期对学生的学习为重,不能早恋的教育思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把和异性交往看成是早恋趋向,因此也时常会避免和异性亲密交往,因此也就会缺乏和异性交往的经验。而且,有部分大学生,对异性感觉比较神秘与好奇,所以感觉和异性之间存在着隔阂,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来往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的良好交往意识,让学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也要主动锻炼自己交往的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敢于向别人证明自己。

    2、增强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评估中,对人际关系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学校应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树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从而显得坦荡自若,沉着镇定。

    3、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积极实践,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术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大学生若想具有稳定的、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术,即:第一,积极、主动交往。交往过程中,应克服交往中各种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怕羞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等,积极主动交往,优化人际关系。第二,注重社交礼节,正确把握交往语言,善于运用非语言技巧。在交往中,一方面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另一方面还应利用目光、体态、声调、距离技巧,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第三,注重个人仪表魅力。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会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将高尚的心灵与美好的外部形体结合起来,形成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使个人充满魅力。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具体策略是:第一,学会理智调节。当发生人际冲突时,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人欢迎和接纳。第二,合理疏泄。消极情绪堆积太多,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当我们因人际关系而产生伤心、愤怒、自责、内疚、郁闷、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时,就要采取合理疏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

    四、结论

    通过这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优点及不足,也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也认识到我们应对大学生交际问题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总体来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比较良好,且能较正确处理交际问题。综合分析可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人际交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应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对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给予重视。

    组员:

    第五篇: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内容摘要】: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以磅礴的气势加入了大众传播的行列,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网络很快得到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它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大学生群体及网络的特点,探讨网络吸引青少年的动因,并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双刃剑;影响

    【导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迅速进入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当前高校大学生更是能充分利用大学的便利条件,以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基础,畅游网络的海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90%以上又都是大学生。为什么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要探讨这个问题,既要从主体(当代大学生群体)出发,也要兼顾客体(网络)。正是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及网络交往方式相对于传统交往方式的特殊性,这两者叠合而共同造成了上述新现象。网络人际交往是对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的重要补充,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正像很多新科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际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人际交往活动产生了异化。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发挥其正面影响,规避其负面作用,使网络为我所用,在网络时代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等方面。其中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虽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相关研究散见于少量报刊、杂志,缺乏对此话题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二是原因的分析上不够全面,主要只从网络的特点考虑;三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分析较为大略,研究的内容欠深入;四是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提供的对策皆是泛泛而论,缺乏可操作的应对方法。本文在综合阅读多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主体的特点及网络客体的特点,分析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交往方式的原因;并根据以往文献分析,总结了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正负面双重影响。

    一、网络交往成为大学生主要人际交往方式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是他们选择网络交往的内部动因,网络交往本身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网络交往的外部诱因。

    (一)主体(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由不成熟到成熟,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逐渐定型的转折时期;思维活跃,头脑敏锐,接受新事物快。且暂时不面临现实的生活压力,属相对“有闲”的社会群体。再加上以下一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选择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方式:

    1、好奇与从众心理。网络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新天地,基于网络而出现并容易获取的各种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式都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当同学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进行交往时,他们自愿或被“裹挟”地融入网络交往中;

    2、大学生人际交往意愿强烈,渴望巩固和扩大人际交往圈;

    3、克服心理闭锁性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思想情感越成熟,自尊心越强,内心里

    有一些“秘密”,有很多情感交流、情绪宣泄的需要;

    4、弥合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大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容易超越现实条件而构想自己未来的美好前景,当他们感到达不到理想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迫切希望能有一种可以完成现实中不能完成的自我实现方式。

    (二)客体(网络)的特殊性

    网络交往不同于传统交往方式(面对面交流、书信、电话等),它本身具有的特点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而对大学生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具体来说,网络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交往范围的扩大化。它超出了物理时空的局限, 也远远超出了传统社会的人际交往圈子, 突破了地缘的限制, 极大地扩展了交往的空间范围。网络将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转变成网络上的共享资源,并且可以同时支持多用户访问,增强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往,使人际交往扩大化,大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

    2、网络交往的开放性与隐匿性。在网络交往里不仅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而且也没有现实世界那样严密复杂的管理机构和尊卑高低分明的阶层等级,只有一些作用有限的管理员。人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社区和聊天室里自由出入,可以随意和任何人交往。同时最重要的是人们处在隐匿状态,其年龄、性别、地位、身份、外貌等特征都被隐藏起来。在网络交往中,主体基本上处在无标志的状态,任何与之相关的特征全都缺失,唯一存在的是一个网名或一组数字。任何人只要更换了网名,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从何处来,去了何地,这样的情形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轻松;

    3、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借助电脑终端, 以互联网为平台, 在一个由电子空间构成的虚拟世界进行,它抽去了交往主体的社会性特征,使人际交往带有了虚拟性。网络上存在的虚拟性和身份的想象性必然带来主体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同时以多种身份出现,这与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不同。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的角色相对于特定的环境和对象而言,是较固定的。在虚拟现实里,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实现了多重自我的存在。因此,网络文化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崇尚自由的本性,非常符合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4、网络交往方式的综合性。网络交往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方式来传输丰富的信息,这种多媒体特性不但集中了传统沟通方式的优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它们的缺陷;不但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而且还使得沟通更加生动、鲜活、富有乐趣;

    5、网络交往的便捷性与实惠性。大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上冲浪的知识,有电,就能经常经营网上人际关系。网络能使人们以极少的经济代价自由维持超时空的人际交往,这对于经济实力薄弱的大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

    二、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在传统的交往方式下, 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局限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而网络的有效连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达到一种“人——机——人”的状态,网络交往打破了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 突破了国界和地域的局限, 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交往方式,这种超时空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

    2、有助于大学生消除交往中的隔阂。这里所说的“隔阂”,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文化的差异、自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交往不适以及价值观念相左等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较大程度依靠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和衣着装扮来表情达意。由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能使人们对事物的反应尽收眼底, 传播者之间如果存在文化上的隔阂, 其最

    初的反应必然影响交流的结果。而在网络交往中,人们不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只能依靠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来传播自己, 依靠想象来还原对方的思想感情。这种交往方式有一定的滞后性, 非直接的表达和理解允许人们有思考的空间, 而且一旦出现文化冲突可以利用文字、表情符号等多媒体形式来适时解释化解, 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导致的交流障碍;

    3、可以满足大学生发泄情感的需要,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大胆倾吐内心隐秘、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成为可能, 它能有效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害关系和顾虑, 实现倾诉、宣泄、被人理解的欲望。大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 这有助于他们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压抑和烦闷等消极心理状态, 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灵安慰, 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 增长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的虚拟化和隐蔽性为他们发泄情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网上聊天、发送 E-mail 等活动成为他们结交朋友的普遍方式,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交流, 寻求内心的平衡, 减轻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焦虑和不安, 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4、有助于大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扮演多重角色比那些仅有少量限定角色的个体会获得较多的益处, 角色的丰富性能增进交往人的生理健康和对生活的满意度。而网络创造的虚拟环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 从而理解角色的行为规范, 体会角色的需求和情感, 了解角色的冲突, 进而把握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尺度;

    5、提高了个体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作为开放的系统, 网络主体之间是平等关系, 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聚散离合, 使交往极具个性化。在交往行为的调控和评价方面, 大学生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

    6、有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在网络社会里, 个体已不仅仅是文化和信息的接受者, 而是选择者,有时甚至是创造者。网络信息开放式的教育空间, 个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性, 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二)负面影响

    1、网络交往挤占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时间,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得不到保障。热衷于网络交往使得部分大学生疏远了现实的人际交往,甚至出现同一宿舍的舍友,有事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用QQ、BBS、人人网来交流的情况,长期如此,这必定会对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2、通过网络交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比较脆弱。正如威尔曼所言,互联网提供的是弱纽带的人际联系。由于网络的虚拟化,交谈的双方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十分脆弱,所谓网友见光死就是这一道理。也就会导致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产生信任危机,从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丧失应有的交往规范。现实社会对人们之间的交往有一系列的礼仪要求,但当网上交往的自由随意成为习惯后,网下的交往也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由随意的烙印,会产生一系列的不符合礼仪要求的交往行为,导致交往的失范与失败;

    3、网络交往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具体表现为上网时间失控,沉湎虚拟世界,离开了网络以后,在心理上出现焦虑、忧郁等特征。现实生活中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出现角色混乱,反社会人格(攻击性人格,双重人格)等偏差,以及行为上的违规、破坏、犯罪等不良现象;

    作为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延伸,网络交往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人际交往状况;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人际交往暴露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既不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国, 也无法颠覆和毁灭人类社会, 它的善或恶是使用技术的主体选择、控制和导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

    该正确对待网络交往,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让网络为我们造福。

    参考文献:

    1.陈朝阳 网络对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 心理科学

    2024, 29(4): 1019-1021 2.张俊杰,姚本先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02)3.张亿全,胡井军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4年第6期

    4.贾淑芳 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Vol.54 No.2(General No.223)5.屈勇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 应用研究·社会心理科学 2024 年第5期

    6.黄少华 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第4期

    7.卜荣华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解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7月第四期

    8.张敏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二期

    9.刘龙洲,颜柯 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6卷第1期

    10.李萍 网络与青少年人际交往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年第16卷第二期

    11.姚静仪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中国青年研究 2024年第四期

    12.张菡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异化及对策[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04)13.卢桂桃,王莉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调适途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4(02)14.张亿全,胡井军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4(06)15.朱文科 浅析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J].法制与社会.2024(24)16.张静华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24年第21期 17.谢慧 浅谈当今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24(16)18.范昱娟,费洁 网络交往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研究[J].前沿.2024(13)19.向 欣 网络人际互动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和挑战[J].现代教育科学.2024(05)4



    推荐阅读:
    人际交往需要真面目对人(立论2)
    高薪专业大搜索
    2024年福建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电子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我区民营经济上半年工作总结及打算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