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应用文书 委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琴心剑胆 时间:2024-09-06 06:57:5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李伏红 好范文原创投稿

    武乡县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按照市农委分组安排,武乡县调研组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开展驻村帮建“六个一”活动,掌握了示范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示范村搞规划、引项目、提建议,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一、工作概况

    通过深入丰州镇下关村、监漳镇下北漳村、故城镇邵渠村、故县乡连元村、故城镇山交村、故城镇山交沟村、石北乡型庄村、大有乡江岭村、上司乡蒋家庄村、涌泉乡庄头村走访调研,召开解放思想、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座谈会计38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4期,共计培训人员达到1992人,走访农户374户,刷写“一村一品”宣传标语56条,平均每人驻村时间超过5天,共撰写民情日记48篇,组建或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帮建基层党组织完成率达到100%。调研组坚持做到廉洁自律,决不扰民,而是亲民、爱民、为民办事原则,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加大上下沟通协调配合,积极推进示范村各项工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二、取得实效

    一是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完善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7个,平均完成率达到72%。为各个示范村进一步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促进了村级事业发展。调研组共提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32条,其中被采纳20条,采纳率62.5%,促进了村级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23个。适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1992人。其中食用菌栽培、农药、化肥等农资合理使用、种子识假辨假、设施蔬菜管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防控要点等专题培训场场爆满,为农民解决了实际技术难题。

    另外,帮助村民与金融部门对接,落实贷款,完善了示范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班子队伍创新能力不足,活力不够、创新性、技术性管理人才缺乏、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向明显,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亟待提高、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流转等政策死结等问题。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定好盘子。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宣传发动不到位等问题,继续进一步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选好班子。规划制定好以后,必须有一套年富力强、敢干敢为、勇于创新的农村基层队伍来落实。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从邓小平同志1982年提出到现在将近30年。这一方针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回来的,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我县10个示范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存在年轻干部配备少,整套班子老成有余而创新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年轻人中逐步培养后备力量。

    三是划好圈子。制定好规划,选好执行的基层班子队伍,就需要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多予少取放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大发展,促进农业大跨越,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让产业发展有利可图,逐步实现人才集聚、产业集聚。

    四是抓好落实。规划有了,人有了,政策有了,就成了落实问题。相关部门要强化职能,提供便利,做好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管理指导、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一村一品”龙子村推荐材料

    “一村一品”典型村龙子村推荐材料

    依靠科技推广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基本情况

    邢家社乡龙子村地处大川中段,水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53户,286人,有耕地510亩,以蔬菜生产为主,专业菜田485亩,日光节能温室2024间,年产鲜菜250万公斤,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9800元,占人均收入10500元的95.47%,是古交远近闻名的蔬菜村。

    农民增收后,围绕“三清,四化,四改,五通”和“五个一”工程,一是改变村容村貌。完成硬化街巷5280平米,实现硬化户户通,彻底改变干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二是改善居住环境。清理煤堆、粪堆、垃圾堆850余方,粉刷墙壁7300平米,新建垃圾池5个。三是建设宜居村庄。种植油松塔桧914株,建花池280平米,种植草坪2280平米。动员指导村民完善院落、围墙1800米,新建沼气池23户,改厨、改厕、改圈11户。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旧村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新村增设变压器一台。完善电教中心、计生卫生所、图书阅览室、科技星火学校,老年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24年为配套“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建450平米文体休闲广场,科技文化活动室120平米,并配套图书3000余册,电脑3台,电视、投影仪、信息查询机各一台。新建120平米洗浴室,并投资20余万元配备太阳能热水设备。龙子村“五个一工程”全面完工,受益农户100%。该村先后被评为太原市 “菜篮子工程先进村”,太原市“文明和谐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先进单位”。

    二、主导产业:

    蔬菜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53户,有50户从事蔬菜生产,专业菜田485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2024间,村民收入95%来自蔬菜生产,所以增加村民收入的前提是增加蔬菜产值,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该村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制定了古交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组织实施,同时推进古交市蔬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打井3眼,安装输水管道600余米,每间温室补助300元,修缮840间日光温室,示范移动大棚39亩,水泥硬化田间路1500米。

    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技术攻关。“紫球葱头高产栽培”创古交高产记录。保护地“黄瓜冬春茬生产”技术进一步完善,通过增施有机肥和改变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与漫延等措施,保护地亩产值达到3.8万元以上,在古交地区处于领

    先水平。龙子村依靠标准化发展蔬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仅蔬菜一项人均收入达到9800元,成为贫困山区的富裕村。

    蔬菜生产以来相继成立了“古交市成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古交市锦全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古交市德意园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古交市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8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德盛全专业合作社集资兴建冷藏库560立方,贮藏、加工、包装、销售蔬菜,对内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统一注册“净范”商标,统一进行了葱头、西红柿、南瓜、西芹的无公害认证,年产鲜菜达到250万斤,成为龙子村蔬菜生产的示范企业,并被评为太原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社,获得“山西省模范集体”称号。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龙子村之所以形成“一村一品”典型村主要有以下几条 做法:

    首先是依靠农业科技推广增加蔬菜生产效益。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蔬菜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几年来该村与省农科院蔬菜所、太原市生态工程学校、太原市科技星火中心、古交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农科技术协作关系,围绕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进行蔬菜科技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使菜农基本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常识。以2024年为例,组织培训12期

    受训590人次,引进博杰一号黄瓜、晋番茄四号西红柿等9个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生物农药、合理轮作等新技术6项。科技推广促进了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保护地亩产值达到了3.8万元创古交蔬菜高收纪录。

    其次是改变经营体制适应市场经济。以家庭承包形式为主的土地经营体制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需求,针对大市场小生产的矛盾,龙子村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单家独户想办而无法办到,村委会想管而管不好的事。以“德盛全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社员分布龙子、郭家社、邢家社三个村124户,成立以来注册“净苑”商标;无公害认证西芹、葱头、西红柿等9个品种;统一购进草帘、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社员享受批发价;联合聘请农民技术员驻村指导;消费高峰统一组合包装销售,参与市场竞争。该村相继成立“锦全程种植专业合作社”、“成昌盛养殖专业合作社”。

    四、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打算:

    2024年围绕古交设施蔬菜这一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实施500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示范基地,核心技术推广示范应用500亩,建设40万公斤气调贮藏库,完善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中开展技术创新综合应用。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古交市无公害设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提高蔬菜的生产

    性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

    “十二五”期间重点完成:(1)建立无公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500亩。(2)加强病虫害监测,安装设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监控系统,适时进行农业与生物防治,杜绝农药含量超标。(3)引进推广博杰一号黄瓜、晋番茄四号西红柿等省农科院认定的蔬菜优良品种,推广新品种13个,稀特蔬菜的新品种示范6个;推广节水灌溉、生物菌肥、地膜覆盖、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4)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包装销售,打造山西省著名品牌。(5)建设800平米蔬菜气调专用库,配套净菜加工厂1座,延长上市时间,进行去污、分级、包装上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6)“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培训13期,共培训1500人次;聘请2名技术员驻村指导。

    以主推五项生产技术,去污、分级、包装、贮藏延伸产业链为主线,集成关键技术,形成技术模式与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方式,提高无公害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实行“五个结合”,即行政和推广结合、良种和良法结合、集成和推广结合、宣传和培训结合、技术和产品结合。通过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以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加速实现无公害设施蔬菜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通过延长产业链提

    高附加值为途径,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我市蔬菜的生产性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日

    第三篇: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Xx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2024——2024)

    发展支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农民致富、农业振兴、农村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各部门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订我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阳高乡河南滩村花椒芽菜基地喷灌项目区位于平顺县东北部河谷内, 依山傍水,地理位臵为东径113°31′56.20″,北纬36°21′32.68″,距县城50公里,河潞线自西向东绕村而过,环村水泥路可通达大部分花椒芽菜耕地,交通方便。全村55户,186口人,劳动力110余人,国土面积3300余亩,耕地面积160余亩,水浇地面积130余亩,灌溉渠总长6千米。2024年人均纯收入2385元。全年年平均气温为10.15—12.30‴,年降水量为521.0—893.0mm,年日照时数为1877.0—2604.0小时,总体气候温和,交通、水电等自然优势,又是是优质花椒的主产区,农户勤劳朴实,种植经验丰 1 富十分适合花椒芽菜规模化发展。

    2024年,我村在县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县“大红袍”公司共同合作开发“花椒芽菜种植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直接经济效益,花椒芽菜由原来的29.5亩发展到现有的130余亩,涉及50余户,150余口人,改变了该村传统的农业结构。同时采取“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销售模式,三者之间分别签订生产购销合同,保证质量产量,保障农户权益。

    通过近几年我村严谨种植、推广种植新技术等多项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亩产由第一年的300—500斤提到到现在的800—1100斤,种植户由原来年收入2700—4500元增加到现在的7200—9900元,并且带动了周边村和其它乡镇现已发展花椒芽菜2024余亩。特别是在今年,提高品牌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建设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通过架设防虫网、合理种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尽量做到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为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品牌基础。

    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学生在外读书带来的劳动力流失现象越来越突现,严重制约着我村的花椒芽菜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发展壮大花椒芽菜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是切实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本土化、实际化。注重在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做成明星产业、品牌产业。

    具体目标: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发展温室种植50亩;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将那些条件较好、适宜种植却由于人力有限无法种植花椒芽菜的耕地进一步整合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开发滩涂地、废弃地,采用集体经营或对外承包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

    (二)、组建能切实为种植户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架起连接龙头公司和农户的桥梁,对种植有困难的农户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

    (三)、不满足于已有设施,建设温室大棚是经济效益、品牌影响、集中管理的最佳方案,且耕地集中连片、平整开阔,便于修建大棚。考虑到我村经济基础薄弱,在争取上级扶持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宜分批分次的少量建设阳光温室大棚;

    (四)、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水方法,可以减少深层渗漏和田面无效蒸发,比常规灌溉节水40%-50%,而且又有灌水均匀,不产生地面径流、保肥、省工省地等优点。河南滩村紧邻浊漳河,水质水量足以满足灌溉需要;

    (五)、培养种植能手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是实现丰产丰收的根本保证,要借助上级农业部门常年举办的培训,与农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帮助农户合理种植、科学管理;

    (六)、河南滩村是平顺县第一家将花椒芽菜从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的拓荒者,随着该产业效益的日渐凸显,周边村种植农户渐渐多了起来,但整体规模依旧处于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离真正的产业化、规模化还相距甚远。要做到有影响、有品牌必须把发展思路统一起来,劲往一起使。

    (七)、建设包括储存、保鲜、成品制作、包装、运输 一体的基础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逐步向产品上游发展,夺取成品话语权。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24年——2024年,整合土地资源,开发荒涂地,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亩;组建新型专业合作社;修建高位蓄水池喷灌设施。

    第二阶段:2024年——2024年,带动周边村种植花椒芽菜;培养种植能手、大户、科技辅导员;发展温室种植50亩。

    第三阶段:建设花椒芽菜基础加工厂房。

    五、保障措施

    (一)、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 组 长:任广勤 成 员:任民显

    柳树发 王凤明 申松崎

    联 络 员:柳文庆 技术指导员:柳树发

    任俊虎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申小雨

    (二)、宣传培训 成立宣传和教育小组 组 长:任国平副组长:任广勤 成 员:王凤明

    柳树发 申小雨

    (三)、长效机制

    领导组成员负责起草相关的规划、制度、项目建设,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相关具体负责任要严格按要求执行,不得变相、曲解、违规执行,更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将花椒种植发展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同村组干部的误工补助挂钩。做到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为花椒种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宣传,大造声势

    召开党员会、支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宣传花椒芽菜种植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到花椒芽菜种植发展中来。同时利用广播、标语、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强化宣传,为打造成我村的支柱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以村委办公室、农民夜校为阵地,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进行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知识培训,定期请县、乡农业技术员到村上讲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村民花椒芽菜种植的技术水平。

    3、强化示范,典型引路

    组织种植户代表到先机地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改良技术。全村每个组至少发展5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的花椒芽菜科学种植。

    4、完善考核机制,推进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村干部考核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对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效果不明显、经济效益低、达不到标准的在下一予以调整。

    5、建立花椒芽菜种植协会,发挥服务作用。抓好村花椒芽菜种植协会的建设工作,发挥协会在花椒种植发展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6、强化落实。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组户,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落实任务,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的办法,全面发展花椒芽菜种植业。

    六、规划成果(见附表)

    第四篇:“一村一品”调研报告

    发展“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龙门镇观山村发

    展茭白产业的调研报告

    2024年5月12日 为了更好的了解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关注感受一村一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特此利用假期时间,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通过走访部分农户,对本人所在的龙门镇观山村一村一品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现将汇报如下:

    一、一村一品的定义及发展背景

    所谓的一村一品就是结合本地区的资源和优势,集中力量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手段。上世纪70年代,日本大分县率先推行一村一品运动,振兴了农村经济,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成功典范。陕西是全国一村一品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2024年省政府更是提出了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即在陕西省选择1000个村进行示范,辐射带动10000个村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二、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1、地理位置: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7公里处,海拔115米。古称下园和观兰山。村委会设在观山,辖5个自然村:观兰山、溪州尾、后井、土楼角、福地厝。观山村东至龙门,西至湖山,南至翠坑,北到金狮。

    2、人口与土地面积:观山村共分11个小组,共有人口3165人,面积5平方公里,农田760亩,森林1640亩。

    3、近年情况: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与时俱进,争先发展,乡村村组水泥路全部铺通,田间道路宽广畅通,降低了村民劳动强度,提高了村民劳动效率。人畜饮水基本解决,电话、电器基本普及,医疗卫生设施齐备,医保、农保平均达到90%以上,村委办工条件趋于现代化,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种植也主要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约为700亩,亩产750斤左右。多年以来村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2024元左右。从2024年开始全村采用“统一规划、分户种殖”的模式,大力发展茭白种植产业,截止2024年,现有120户500余人从事茭白种植,村农民人均收入也达到了3500元左右。

    三、主要经验

    1、必须选准一个切合实际的产业。观山村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从2024元增长到3500元,关键在于寻找到了一个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茭白种殖产业。

    2、必须有一个团结战斗的班子。该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在茭白产业的发展上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茭白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总抓手。

    3、互帮互助,良性发展。俗话说,同行使对手。然而观山村的广大农户亲如一家,自发成立“茭白种植协会”共同交流切磋,氛围融洽,相互帮扶,增进了感情。大家抱成一团,资源共

    享,共同致富。全村茭白种植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

    三、一村一品发展存在问题

    1、是市场信息不灵,盲目生产多,产业效率低而不稳。

    2、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资金严重不足。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投入很少,只能用作工作奖励,不能保障产业发展。

    3、是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从目前的一村一品项目上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4、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发展,信用贷款难度大,对一些很好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

    5、合作组织未发挥作用。限于政策、人才、组织化等方面的原因,该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业化组织在产销连接、信息服务、利益协调中的主体作用还不明显。

    四、一村一品发展建议

    1、积极加强调控。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利益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得到的收益,而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有限,必须加强政府的调控,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健全市场体系。

    2、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继续把发展茭白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深化认识,完

    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将茭白产业持之以恒的抓下去。

    3、打造强势品牌,提升竞争能力。要立足资源优势,开展品牌创建,尽快注册自已的品牌,努力打造名优产品。同时,要向农民宣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标准化技术规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水平。

    4、健全服务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一要强化科技支撑。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大科技推广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茭白产业的技术服务需求。二要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发展茭白产业的能力和水平。三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第五篇:进村入户调研报告

    双坪镇松林村

    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的统一安排,松林村“三委”在镇联村工作队的配合支持下,以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结合本村实际,深入开展“七一”讲话精神宣讲、农村生产生活调查、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计划生育摸底、矛盾纠纷排查、防汛防滑等“大走访”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松林村位于双坪镇西北5公里处,东与肖家坝村接壤,南与双坪村接壤,西北与汉阳镇接壤,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9户,人口1012人。全村总户数中户口空挂户13户,举家外出的19户,独人独户7户;全村人口中初中文化以下514人(含学前儿童),高中文化以下413人,高中文化以上94人;劳动力470人,常年外出务工约 231人;“留守人员”共有69名,其中:留守老人24名,留守妇女32名,留守儿童13名。

    2、基层组织

    松林村现有党员19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其中外出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30岁以下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60 岁以上党员4人,占党员总数的22%,初中文化程度以下3人,占党员总数的1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占党员总数的27%,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11%。村三委班子3人,支委4人(兼职)。

    3、经济状况

    松林村现有耕地1071亩,其中水田450亩,旱地621亩,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种植、外出务工和养殖,少数农户发展有商业或加工业,全村人年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90户,1000—000元的101户,2024——5000元的56户,5000元以上的2户。全村55户在近两年新修了砖混结构房屋(一般在公路沿线),191户仍然居住在早年修建的土坯户中(多是高山穷组零散住户,其中危房户37户),无房户3户;农用机械较少;电视机已成为较普遍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全村共有摩托车59辆,面包3车,农用车7辆。无村办企业,村集体无积累,且负债较大。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村三委积极配合镇及县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成通村公路 3.5 公里,率先完成通村道路硬化,全村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长期以来,村三委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的同时,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培育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户,带动群众致富。并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得到逐年提高。

    3、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全员参加了新农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中央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和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隐患。

    二、“进村入户”活动开展情况

    镇党委、镇政府“百名干部”进农户活动动员会后,村三委、镇

    联村单位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村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进村入户”活动工作小组,正式拉开了以“了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4个工作组队员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顶风冒雨,跋山涉水,扑下身子,深入农户,把脚印“印”到每一个农户家的堂屋,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做到身入心入访民情,同心协力促发展。经过5天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我村 249 户的民情走访工作,填写调查表 249份,掌握了民情民意 100 余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 100%。

    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中央、省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类问题:

    (一)现实性问题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条件落后,村务公开力度欠缺。本村地形狭长,农户居住分散,村办公室在狭长地带的中部,两头居住的农户离村办公室路途较远,村务公开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在调查中发现,广大农户对于中央政策普遍感到满意,但由于村务公开力度的欠缺,部分农户对政策理解不透、落实情况不清,有的甚至对政策的执行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二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家庭教育负担没有真正减少。本村村级小学撤销后,农户小孩只能到中心学校就读。不少农户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尽管教学质量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农户家庭实际教育支出并不比实行“两免一补”前低多少。

    三是没有农村文化阵地,农民文化生活单一。长期的闭塞,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滞后,农户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除了看电视,不少农户靠打麻将等娱乐性赌博打发空闲时间,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

    四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留守学生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权等方面的缺失,对身心健康发展和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不利影响,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二)村干部对当前农村工作反映的问题

    (1)当前村干部职数不够,支书村长“一肩挑”,工作任务繁重,村干部补助较低,常年扑在村上工作中,家庭经济受到明显影响。村民组长待遇低,无人愿意干,影响村组干部队伍稳定。建议乡镇认真研究解决。

    (2)村级计生工作,上级工作力度大,但村级对违反计生政策人缺少强制措施,工作难度大,没有抓手,有的群众不配合也没有好的办法,罚款也较少,群众不在乎。建议镇计生办能拿出新的制度,加大计生专职干部工作力度,保障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根据群众反映,镇、村应解决的问题

    (1)全村特困户较多,有的重度残疾、耳聋、重病,年龄过大,债务过高,儿媳嫌弃家贫,离家出走,无人照顾等。请求加大低保、五保覆盖面,解决养老问题。

    (2)三组(窑坎上)乔家几户人反映,自家附近村级公路没有挡坎,下雨淤泥四处流溢,长期下去对房屋有影响,又对公路通行影响较大,请求尽快解决。

    (3)三组(窑坎上)乔家(8户,34人)群众反映饮水困难,请求解决安全饮水项目。

    (4)二、四、五组自然条件差,想搬迁到公路附近有67户,但大多都缺乏资金。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5)二、三、六组的三个滑坡点区域共有6户群众居住,目前已搬走1户,择址迁建1户,其余几户亟待迁建,请求予以项目、政策、资金支持。

    四、调研建议

    1、调整种植业结构,着力解决好农民的增收问题

    松林村作为一个纯农业种植收入的村,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主要应在有限土地上做文章下功夫。一是要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引导农民要科学种田,选用优质良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保证增产增收。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适时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要紧密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合本地能种植且效益高的粮作物品种。三是修建水利设施,保证土地旱涝丰收。

    2、政府出面,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积极向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及技术。在即将进入农闲之季,向农民提供招工信息,架起用工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桥梁。对于有致富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农民,政府可以出面帮忙解决贷款问题,消除农民的资金难题。建立产业项目示范点,出台奖扶政策,以点带面扶持农村经济。

    3、培育新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提高农民素质

    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就要从改变落后的观念做起。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标准,以县、乡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村内远程教育网络为培训平台,通过集中分散培训,加强对农民在自身素质,科技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内容,围绕产业需要,用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来武装农民的头脑,提高农民的素质。要让农民朋友们意识到,不能总是等着政府发放扶贫款,摆脱贫困不能依赖政府救济,要想挣钱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腰包鼓起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在致富的道路上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五、经验感受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镇村干部都能克服酷暑暴雨天气,开展走访和调研,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了真实情况,增进了感情,意义非常重大,对于我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有很大的益处,即增长了阅历,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是一次有效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调查工作结束了,但是松林村致富的道路还永无止境。我们松林村虽然基础条件差,但我们的素质不能差,基础虽弱,但我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能弱。我们将进一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紧紧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通过方方面面努力,上下一心把松林村建设好。

    松林村支部

    松林村委会

    二○一一年八月六日



    推荐阅读:
    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党政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总结
    华为集团产权结构
    在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国税局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