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技术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桃 丰 李 硕 培 育 果(范文大全)

    栏目:一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9-10 12:58: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桃 丰 李 硕 培 育 果

    桃 丰 李 硕 培 育 果

    通 达 生 自 修

    彭文生同志事迹材料

    小寺沟镇中学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导

    彭文生同志自1990年从教以来,一直工作在农村中学的第一线.十六年的青春,十六年的岁月,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他所钟爱和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在他的履历中留下了一行行攀登的足迹,凝聚着一串串的汗水,亦满载着一串串的喜悦。他从教十六年如一日,让岁月把青春和生命洗涤得更加绚丽。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中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曾经先后四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并于1993年记大功一次,德育论文《论望子成龙与恨铁不成钢的衔接》获市级奖励。

    彭文生同志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一个学生而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而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教育比教学更重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言行和无比纯洁的师爱之心以及辛勤的汗水关爱着、引导者、培育着每一个学生,并于细微之中的点滴小事熏陶着、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真正的实践着古人“身教重于言教”教育哲言。毕业之后他一直担负着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他于业余时间通览了《学生心理学》、《德育教程》、《师德修养》等大量的德育书籍,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1994年学校将当年纪律最次的初三交给他后,他二话没说担了下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妥当的方法,了解学生,分析学生,通过交往、交流、谈心、家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同时亦用自己的言行熏陶、引导学生。时间不长,学生与教师的抵触心理消除了,学习积极主动了,班风好了、学风浓了,并于95年的中考中物理取得了全县第五的优异成绩,帅红军、张向鹏同学被县一中提前录取。

    1995年9月,彭文生同志被任命为水泉中学教导主任,此时的他,没有丝毫的喜悦和懈怠,而是更清醒的想到肩上的担子更重,看的应该更远,作为一个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实、应使更多的教师明确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比教学更重要。他决定带出一只师德高尚,教学过硬,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于是他积极带领教师学习、探索、钻研、实践,组织教师观摩、研讨,并多次示范,虽付出很多,但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学校的校风得以很大改观,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先后于1997、1998、2024、2024年取得喜人的业绩。同时王秀娟、胡风兰、王海波、魏国丽、李建东等教师也成为年轻骨干,多次受到中心校的表扬和奖励。

    2024年9月,由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水泉中学并入小寺沟镇中学,合校前的镇中存在几大难题,那就是纪律乱的出名:上课时学生里一半、外一半进出随意,教师无法上课;打架出名:学生拉帮结派,都到教室、考场去打架,教师无法管理;校园周边混混多,无人敢管;此外早恋成风,骂人等更不在话下。除此之外,合校后还面临着几大实际问题:学生关系的相处与调解;住宿后的纪律、安全等等问题亟待解决。因彭文生同志于合校后续任教导主任,所以开学前他主动与袁振庭校长、主抓纪律的张建强主任、张满主任、祁志明主任等进行商讨,研究对策,制定能解决问题的方案。经研究,决定校内分工合作,抓源头校内纪律极差的学生由领导包人负责,实行全方位、全程的跟踪管理、将一切不良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校外与派出所取得联系,治理周边环境,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此外,面对现状,彭文生同志主动担负起全校的礼仪课教学工作,他主动研究学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生特点及年级特点分别从交往、纪律、安全礼仪等角度进行有针对新的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主抓业务之余,他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习、家庭、生活等,也经常于课余时间走入学生中间游戏、谈笑,话语之中处处体现关爱,当学生错了又不乏严厉。在细微之中,他又是一个率先垂范的榜样,脚下的一小片纸他会弯腰拾起;学生即使的给他一截粉笔他也会说声谢谢;学生的点滴进步他都会报以阳光似的微笑。为了更全面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先后组织了“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师生如何沟通与交流”等专题讲座,为校风的根本好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经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受到上级的表扬,得到社会的认可。

    2024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彭文生同志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对学生进行教育,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践诺导行 从我做起”“牢记荣辱观 常怀感恩心”等主题教育,分别举办了歌咏、征文、书法、演讲等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并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由于管理到位、方法的体、措施得当、效果明显,2024年秋季招生工作比较顺利,较往年有很大的进步。而入学不久的于海峰、孙雪松等几名在小学就因淘气出名的学生正以跨越的步伐迈入良性发展的跑道。可每当问及成绩取得的原因时,彭文生同志总是淡淡地说:“每个学生犹如待绽的花朵,渴望我们的哺育、浇灌与修剪,如此我们才能得到花香满园的喜悦和看见鲜花般的灿烂朝阳。” 的确,一个个的孩子犹如块块不同的宝石,看你怎么雕琢;又如条条涓涓细流,看你怎样将他引入大海。无非一句话,那就是“桃丰李硕培育果,导引通达生自修。”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李桃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学前班 李桃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席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的目的。

    2、因为是一首诗,所以我设定的课时为一个课时。

    3、课前预习卡,我会叫同学在父母亲的帮助下或者自己查资料查下安西、阳关两个地方及两者之间的距离,方便学生理解古代交通不便利可能一分开就是很多年都看不到对方,从而更能让学生理解诗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说教学过程

    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变课堂上教师教为学生自主的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双主体,我的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下面我就从知作者、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安排。【导入】就是“知作者”这一环节2分钟、【自我检测】“读古诗”这一环节2分 【自主探究】“解诗意”6分、【合作探究】“悟诗情、入诗境”两个环节22分钟、【当堂检测】和【自我提升】8分,若出现意外,在课堂随机应变调整时间。

    (一)知作者

    课间,采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送别》,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离别忧伤的氛围中,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从而导入曾经学过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维,然后点明今天学习送别诗,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可能谈到王维的诗集、书画、古诗。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

    (二)读古诗

    指读古诗,主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 舍 更 尽

    (三)解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所以我将这一环节设计成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对照注释,然后请5—6个同学来说出诗的意思。接着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我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想象他们分别时的语言、动作、神情,通过表演来体会依依惜别之情,继而全班交流展示成果,最后请2个同学说出谁表演的更加感人。《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为下面感悟送别情怀、表演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四)悟诗情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在悟诗情这个环节我们将解决该问题,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我想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

    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学生自读古诗后进行交流。可以从以下依据得到证实:

    (1)元二,这个名字叫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2)从“故人”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知己。(3)“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酒,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4)“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此时,我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这是一杯伤感的酒,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这是一杯无奈的酒,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这还是一杯„„的酒,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教师可以请学生再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1)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2)柳,如果没有学生提起,我会告诉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2、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当时阳关离渭城路途遥远,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那么安西离渭城到底有多远呢?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不仅如此,我会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我将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整个悟诗情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入诗境

    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我将配上古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六)拓诗篇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会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如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

    五、说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雨蒙蒙

    柳青青

    酒浓浓

    情绵绵

    第三篇:李梦桃

    李梦桃

    个人履历

    1964年6月毕业于上海杨家渡小学,1964年6月上山下乡参加新疆建设,被安置在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马桥农场(今前身)。由于工作积极,接受劳动锻炼三个月后,就被调场医院任护士。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但老同志的热心传、帮、带和自己努力下,他很快就掌握了一般的医疗护理技术。

    1970年10月,李梦桃被调到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工作。北塔山是阿尔泰山系的一条山脉,海拔3287米,绵延数百公里,山区面积达2713平方公里。山区气候十分恶劣,变化无常,全年无霜期仅有60多天,平均气温才2.4摄氏度,年降水量仅100多毫米。工作经历

    李梦桃,1964年支边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现任农六师奇台医院党委书记。

    李梦桃

    位于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牧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气温只有2.4度,居住着汉、哈萨克、蒙古、回、藏等5个民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李梦桃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坚持为牧民行医40多年。他开始学的是儿科,看到牧民高度分散,什么样的病人都可能遇到,就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在较短时间掌握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的一般医疗理论和技术,成长为全科医生。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他还自学了哈萨克语,治病救人的同时积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多年来,他靠着一匹马、一个药箱、一件羊皮大衣、一块毡子和一支枪,常年往返于几百个放牧点之间,为牧场的职工群众、牧民和边防战士送医送药。为了抢救群众的生命,不管白天黑夜[1],不论路途远近,接到病情立即出诊。行医过程中,他多次遇到恶劣天气,发生意外险情,始终无怨无悔。这些年,他走遍了牧场的每道山岭,累计行程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接生800多个婴儿,赢得了牧区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被誉为“哈萨克人民的好儿子”。生平事迹

    一、从医过程

    2024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的一家宾馆。兵团“做人民满意公仆”先进事迹报告团入住在这里。在一间窗明几净的客房里,一位身材瘦小、面孔黝黑的中年男子,两眼深情地眺望远方,不禁满腹心事:出来一个多月了,时间太长久了,牧民的羊群要产羔了,该派医疗队下去啦;开春人忙,病也多,我得赶快去看看啊„„这个人,就是报告团成员之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兵团优秀共

    李梦桃

    产党员、农六师北塔山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李梦桃[2]。从黄浦江边到北塔山下李梦桃是上海支边青年。1964年,初中刚毕业年仅16岁的李梦桃,响应党和国家支援祖国边疆、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毅然从黄浦江畔来到天山脚下,开始了他扎根边疆30多年的艰苦人生历程。起初,李梦桃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的马桥农场。他先是被安排在连队的大田班务农,由于工作出色,人又聪明伶俐,领导就把他抽到团部卫生队学医。几年后,李梦桃成了一名儿科医生。

    二、北塔山牧场之行

    1、原因

    1970年,由于北塔山牧场急需医务人员,师组织部门决定调李梦桃到那里去当卫生员。李梦桃也正想到更边远艰苦的地方去磨炼自己,于是二话没说,行李一背就上了汽车。经过几个昼夜的颠簸跋涉,李梦桃终于来到了北塔山牧场。一下车他就傻了眼,心也跟着凉了半截。北塔山是横亘中蒙边境、绵延数百里、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一条山脉,山体纵横交错、杂乱无章,山里光石秃岭、少有树木,山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酷。有人曾编过这样的顺口溜:“出门就是山,遍地没庄稼;风吹石头跑,张嘴沙打牙。”这不仅与李梦桃曾经十分熟悉的南国风光有天壤之别,也跟他来之前所想象的绿草茵茵花烂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相去甚远。北塔山牧场是农六师于50年代初在北塔山腹地组建的团场,也是该师最偏远的一个团场。牧场距师部和乌鲁木齐500多公里,离最近的奇台县城也有200多公里。场部当时连一个邮局、银行营业所、商店、饭馆都没有,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人们下一次山十分困难。当时,牧场哈萨克族占80%以上,其他为汉、蒙、回、藏等民族。

    2、结果

    场里有5个牧业队,分为150多个放牧点,散落在群山之中。李梦桃被分到牧业二队,队部在一个叫乌拉斯台的地方。李梦桃背着药箱带着行李到乌拉斯台报到,队上发给他一匹马、一件光板羊皮大衣、一双毡子和一支步枪,他便开始正式上班了。哈萨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北塔山的牧民大多数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业点面广、点多、流动性大,李梦桃只好随牧业点的迁徙而奔波,为牧工们送医送药。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夏季干旱少雨,大风能把毡房卷上天空;冬天大雪封山,雪深没膝、粮草断绝;突来的冰雹能把牛羊砸死打伤„„山里的牧工生活非常艰苦,一年到头都吃不上蔬菜,就是喝奶茶、吃酸奶疙瘩、啃玉米面馕。李梦桃一时难以适应这里的生活。吃饭食道被划破出血,嘴上起满了泡,几天解不下大便。由于长时间洗不上澡,身上长了很多虱子,只好把头发剃光,把衣服脱下来用石头砸。晚上,躺在四面透风的毡房里,听着呼啸的山风和野狼的嚎叫,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兄弟,眼泪溢出了李梦桃的眼眶„„ 相关事件

    一、事件一

    1、事件起因

    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的生命和健康

    在李梦桃情绪消沉、思想开始动摇的时候,有两件事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从而坚定了他扎根北塔山的决心。一件事平平常常。有一天,李梦桃骑着马出去巡诊,到最后一个牧业点时,药箱里的药品已所剩无几了。牧民们一见他,都像盼到了救星一样,兴奋地喊着:“多古都尔李(哈语:李医生)”、“乔(小)李子、乔李子!”围着他嘘寒问暖,并述说着自己的病情„„当后到的牧工看见他的药箱已经空了,便什么也不说,脸上带着理解的憨笑,拖着病体赶着羊群,又默默地离去了。这情景在李梦桃的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另一件事听来令人难以置信。1971年,李梦桃护送一位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到山外的奇台医院做手术。几天后病人便痊愈出院了,可他们却在山下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才搭上一辆上山送粮的卡车,回到了北塔山。牧场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牧工们朴实善良的品质,北塔山各族人民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李梦桃,使他感到了做一个北塔山人的光荣和自豪,促使他全身心地去为他们服务。

    2、事件发展

    在民族兄弟的帮助下,李梦桃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聪明灵活的头脑,很快学会了骑马和哈族常用语,并逐渐适应了哈萨克牧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医术也不断长进。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牧区的妇女大多在毡房里生孩子,常常造成母子死亡或落下其他疾病。遇上难产的孕妇,牧民们就用骆驼和马往场部或山下送,往往走到半道产妇就死了。一次,有个叫努尔哈依夏的年轻产妇在毡房生孩子时难产,这家人把李梦桃喊了去。当时产妇发癫痫等症状,生命垂危。由于医疗条件太简陋,加上没有经验,虽经全力抢救,小孩终于娩出,但产妇的命却没能保住。李梦桃难过得落下了眼泪,主人却劝慰他:“这不怪你,乔(小)李子,你已经尽力了。”这件事给李梦桃很大震动。从那以后,李梦桃钻研业务更刻苦了,工作热情更高涨了,对病人更加认真负责了。毡房里,油灯下,马背下,他如饥似渴苦读苦背苦练着;他用微薄的工资买来医疗书籍,订了医药刊物,汲取着医学知识的养分。在较短的时间里,他就掌握了内、外、妇产、五官科方面的一般诊疗理论和技术。

    3、事件影响

    在北塔山的广大牧区,流传着许多李梦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动人故事。1974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个牧民骑马来找李梦桃说,牧民开麦的妻子难产,孩子一天一夜都没生下来,产妇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李梦桃立刻背上药品和医疗器械,骑马奔波20多公里赶到了开麦家。在此之前,牧民们在产妇身旁鸣放猎枪,敲打马皮,想用惊吓的办法使孩子生出来,但都没有奏效。李梦桃立即对产妇进行检查,发现胎儿横位,他马上为产妇做了外倒转术,并守候在产妇身边一整夜,直到产妇安全分娩。开麦见妻子苏醒过来,又听见孩子哇哇的哭声,激动地拉住李梦桃的手,叫他给儿子起个名字。这时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升起,李梦桃便对开麦说:“就叫‘向阳’吧!”现在向阳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当上了汽车司机。离场部80多公里的赛里湾,有个女牧工叫白提曼,是个寡妇,一个人拉扯着未成年的孩子,放着一群羊。白提曼因患尿路感染,血流不止,病情严重。一天,她感到自己活不成了,就把孩子叫到跟前,含着眼泪嘱咐他们,要照顾好自己,放好羊„„李梦桃知道此事后,骑上马走了两天两夜赶到赛里湾。经过精心治疗护理,白提曼恢复了健康。她拉过孩子给李梦桃磕头,眼噙泪花道:“热合买提、热合买提(哈语:谢谢)!你真是我们全家的胡牧哈路其(哈语:救命恩人)啊!”

    4、事件结果

    李梦桃不仅全心全意地为北塔牧场的群众服务,还满腔热情地为周边一些县乡的农牧民治病疗伤。一年冬天,富蕴县有个牧工在北塔山牧场的一个牧业队附近放牧。他有个不满周岁的女儿得了心衰病,病情十分危急。李梦桃闻讯后,当即叫上另外一位同志,骑着马和骆驼上了山。路上遭遇了大风雪,马和骆驼不能行走。两人只好依偎着马和骆驼,在风雪中捱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雪停了,他们又忍着饥饿和寒冷,用手扒雪开路,继续向前赶路。到过那位牧民家后,他们顾不上喝口奶茶吃块馕,就投入了紧张的救治工作。经过7天的努力,终于使患病的小女孩转危为安。那个牧民感激地拉着李梦桃他们的手说:“是你们北塔山的医生救了我女儿的命,等她长大了,我一定叫她嫁到你们北塔山去。”后来这个女孩长大了,真的成了北塔山人的媳妇。几十年来,李梦桃走遍了北塔山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过冰滩,他从马背下掉下来摔伤过尾骨;爬山梁,他从几十米高的山坡上滚下来跌断过脊椎;他不止一次在黑夜里出诊,连人带马落入山泉;他不止一次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是哈萨克牧民把他救回毡房„„30年来,他用信念战胜了软弱,用坚毅攻克了困难,用顽强驱散了疲惫,用医术和爱心,从病魔和死神的手中解救了一个个患者。

    二、事件二

    1、事件起因

    做各族人民最忠实的儿子

    北塔山牧场的各族群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感情,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李梦桃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李梦桃经常跟人谈起几件往事。一件是他刚到北塔山不久,有一年开春接羔季节,他骑着马去山里巡诊,遇上大雪封山迷了路。正在冻饿交加、人困马乏的时候,一个哈萨克牧民出现了,他跳下马来,跑上前把李梦桃抱下了马,脱下自己的大衣把他紧紧裹起来,又从怀里掏出一块带着体温的馕来递给了他,然后把他带到了目的地。还有一件是在他巡诊回来的路上,胃溃疡的老毛病突然犯了,疼得他脸色煞白,冷汗直淌,趴在马背上不能动弹。识途的老马,将他驮到一座毡房门前。哈萨克老阿塔(哈语:大爷)把他抱进了毡房,布鲁根老阿帕(哈语:大妈)将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他的面前,而他们自己的子女却在啃着玉米面馕。晚上他们把家里惟一一条棉被盖在李梦桃身上,而他们自己却盖着毡片和光板羊皮大衣。

    2、事件发展

    每当说起这些事情,李梦桃都是满眼热泪,哽咽着说:“这么好的民族兄弟,这么好的人民群众,我要不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我的良心何在,责任心何在?”正是凭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务工作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李梦桃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丰富着自己,磨砺着自己,不仅自修完了中专和大专课程,还晋升为主治医师。1981年他被调到场部医院。1987年他被提拔为医院院长、院党支部书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牧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91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经过李梦桃的多方努力,一座崭新的医院在场部拔地而起,了却了李梦桃和牧场人几十年的心愿。医院的规模虽不算大,却担负着全场职工家属及驻地部队和友邻单位的医疗保健任务,对牧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和百姓安康起着重要作用。

    3、事件结果

    长期以来,由于北塔山地区环境差、生活苦,牧场很难留住人,医院需要的人才也是来了不久又走了。李梦桃上任时就下决心要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务人员,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他刚到北塔山时,医院还没有一名少数民族同志。在场里的支持下,经过李梦桃和他的同事们的多年努力,一批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医务人员成长起来。现在医院的30多名医务人员当中,哈族同志占了75%。北塔山牧场医院就像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同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和睦相处。每逢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汉族同志就主动到医院值班;每逢过春节,少数民族同志又主动值班。这已经成了牧场医院的惯例。30年来,李梦桃有许多机会可以离开北塔山,但他没有走,他舍不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舍不得这里的各民族兄弟,这里的牧民需要他。成就荣誉

    由于事迹突出,被誉为“北塔山之魂”、“牧人之子”的李梦桃连续多年被评为牧场和师优秀党员,1999年被新疆自治区授予“吴登云式先进医务工作者”称号,2024年又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医务工作者和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2024年7月,李梦桃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应邀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2024年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4年6月,李梦桃被任命为农六师奇台医院党委书记。

    202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疆石河子视察期间与兵团老军垦、老知青和戍边英模代表进行了座谈。在听完李梦桃的发言后,温总理饱含深情的对他说:“上海知识青年为开发建设边疆和保卫祖国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向你们表示感谢„„”最后一起合影留念。社会评论

    工会主席哈不拉哈提说,任何人有病都愿意找“乔李子”医生。虽然现在“乔李子”是北塔山牧场医院的院长,但他心里始终装着牧场的群众,几乎所有牧民家中的情况他都熟悉,脑子里有一本明白账。每到牧区最需要医生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他或他派来医生的身影。李梦桃是忠实实践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哈萨克牧民最信服和尊敬的人。

    第四篇:李桃保 完成稿

    浓墨淡彩写人生

    ——专访当代山水画家李桃保

    导视一他的画既浓厚纯朴,又富于气韵特色,他是一个多面手,既擅长山水写意,又兼工人物花鸟

    他的笔墨手法简单,却极具生活意味

    走近当代山水画家——李桃保

    【画面】李桃保山水画作品

    【解说】中国山水画是极富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载体。走进山水画家李桃保的山水世界,就如同畅游在祖国的壮美河山中。他用灵动的带有书法意味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变化多端的山川景物,而且也传递出对自然、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他创作思维、创作经验、造型能力、灵感意识的综合体现。

    【画面】绘画作品展示《郭亮桥》(IMG1348)

    【解说】眼前的这幅《郭亮桥》,是李桃保精心完成的作品,整幅作品画面开阖,构图精巧。作者用笔时而细腻,色彩丰富;时而写意,笔墨洒脱;自然而又超然,清丽不失浑厚,可谓情景入妙,笔境兼夺,有着闲适恬淡的自然趣味。

    【同期】

    李桃保【000551】我画画很早,我年轻的时候都爱画,十几岁吧,上小学都爱画,上小学都爱画这小人书,上课不好好听,都在那个抽斗里头,画那个小人书。

    【画面】作品展示

    【解说】李桃保善画山水,兼工花卉、鸟虫等。其画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技法方面不受前人成规束缚,敢于从实地观察出发,尊重自己的感受,写意时淋漓酣畅,自由挥洒,工笔时细致入微但又不刻板,构思大胆而不拘一格。他倡导独创,但又不完全抛弃传统,强调的是借古以开今,所以,他的画总是在极为简练的笔墨中,构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

    【画面】山水画作展示

    【解说】李桃保认为,绘画要讲究和谐,所谓阴阳协调,即笔力该柔弱时柔弱,该硬朗时要硬朗,因为在每幅画中,静得过火就是死,柔得过火就是软,而过硬就容易衰,李桃保深明此理,故而雄健和柔润的审美标注在他的画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譬如这幅山水作品,场面宏大,手法严谨,既沉郁又清逸,既奇峭又秀润,沉古浓厚而又饶于气韵特色,刚与柔并济,使得图画中各个部分可以有机结合。

    【同期】

    李桃保(001349)和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个中国画山水画也是这样,它有黑有白,有轻有重,有长有短,有大块儿有小块儿,它不亚于一部交响乐,它的音乐的音准在一个调上是和谐的,画也是这样。

    【画面】《山野农家》(IMG1375)《茶香情更浓》(IMG1376)等画展示

    【解说】细品李桃保的画,可知其画重神韵,重笔墨趣味,常常是将水墨随意涂抹,瞬息完成一幅作品,求气韵而不求形似。其作品《山野农家》以狂放泼辣的行笔和淋漓酣畅的水墨,画出山石嶙峋形状如云的外形,用隐约迷离的淡墨使画面苍茫飘逸,圆润秀媚。而这幅《茶香情更浓》以简约的笔墨成功地画出了山野松树下,一群隐士聚首品茗的情景,画面简约生动,令人回味。画中石峦上两棵苍翠青松,树荫下端坐三四隐人逸士,远处一排山峦,云雾苍茫,用的是淡墨染成云山的笔法,主要山峦用湿笔横点,层次增多,远处山坡用淡笔勾勒,用墨尤淡而润,深得传统的精髓。

    【同期】

    嘉宾【001423】李老师的画画得非常大气,作为山水画它讲究一个意境。李老师的画呢,可以说(他)很好的把这个意境展现出来了,不管是从层次感上,还是从着色、着墨上,都非常到位。

    【画面】《红崖大峡谷》(IMG1349)等

    【解说】李桃保的山水画,不论画幅大小,都喜欢从高处大处高远和新奇之处立意,在苍劲,老辣,雄浑中透着一种清新俊逸的诗意,无论画老松,山峦,野草,巨石,草屋,都具有一种浑朴倔强的性格和不可摧毁的生命力。比如这幅《红崖大峡谷》,其构图奇险,画面凌气袭人,或枯枝斜上,或丑石突起,或怪石嶙峋,傲然挺立。形象单纯,气氛萧条冷落,笔墨粗犷奔放,流放出一股不可遏止的气势。

    【同期】

    李桃保(000145)就像人的骨头架子一样,也像盖房子一样,(以前就像)檩条啊,现在就像钢筋啊,先立下架子,bei的骨,主要就是线条表现的,bei为骨,眉为肉,另外就是说,这个山水画呢,这个空白的地方,像云啊,水啊为气,**咧,就为血,就像人体的血气贯通,这样的画才好看。

    【画面】《走进太行》(IMG1353)

    【解说】李桃保之所以钟情于山水画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觉得山水画那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笔墨,给人一种清逸超脱的意境,一种爽朗淡雅的美感。比如这幅《走进太行》,整个画面看起来,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既有传统淡墨轻岚的水墨画法,也又现代的层层设色,在严格的法度中,靠长短疏密的对比和墨色的结合等来获得别致的风韵,画家的艺术风格在此画上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

    【画面】李桃保山水画展示

    【解说】总的来说,李桃保的山水画,以水墨写意夺人,他的用墨淋漓酣畅,奔放恣纵。众所周知,中国画对笔墨的运用,十分讲究,它要求画家在运笔时,既要考虑行笔的使转,又要注意下笔的轻重,以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多年的历练,让李桃保对笔墨的用法有了深刻认识,他笔下的线条,或如枯藤摇振,或似虬枝盘桓,刚柔并济,把笔墨的枯湿浓淡很好的糅合在了一起,这让他的画看起来脱繁简之迹,得神明之远,揭造化之秘。

    导视二他自幼就痴迷书画,虽然画途一度坎坷,但他坚持不懈他善于从别人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他师学前人,却能越过藩篱,开出另一片天地

    走近当代山水画家——李桃保

    【画面】齐白石等名家的画作展示+李桃保画作

    【解说】李桃保1944年出生,长期居住河南,自幼就痴迷书画,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以书籍作为载体,聆听着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等名家的教诲,尤其黄宾虹,对李桃保影响至深。李桃保也特别崇拜石涛、任伯年、吴昌硕等先贤,他善于从他们的艺术中汲取营养和精髓,然后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同期】

    李桃保【000428】现在只有往好处追求,往好处着想,这个也不好界定,反正就是取各家之长,包括古今名家,都要吸取,再一个就是去实地写生,对山水积累营养**,这都是研究的一种课题。【001111】你像那个黄宾虹啊齐白石啊张大千啊。【001123】我最推崇黄宾虹的画,还有李可染的。

    【画面】作品展示+旧照片等

    【解说】李桃保小时候,由于家里穷,常常买不起作画用的宣纸,李桃保就到镇上买一些便宜粗糙的纸张,裁成小张,然后一张张画,一遍遍练,经过长期的练习,画技进步神速,渐渐的形成了一定的个人风格。所以,读李桃保的山水画,可以感觉到“雄奇与秀美”的共存,特别是雄浑壮阔的北方大山大水和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精巧美境,在他的笔下,蜿蜒而来,不失法度而又直抒豪情。

    【同期】

    李桃保(000619)那时候比较穷,穷得很啊,那时候六几年,一张宣纸我都买不起,我才十五六岁,一张宣纸得一块多钱,一块五毛钱,那是相当贵的,那时老百姓挣两天的公分,三天的工分也不会买一张宣纸。

    【画面】作品展示

    【解说】经过学习和体会,李桃保在古代大师的画中,得到了比较大的领悟,学得他们不少的笔墨要义。但他同时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前人,形成自己的笔墨。从所师学的诸家中摆脱出来,这对一个画家来讲是何其很困难。因为笔墨结构和用笔习性一旦形成,就“恶习难改”了。比如黄宾虹的画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制约着李桃保。为了摆脱这种制约,李桃保刻苦钻研,努力挖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墨韵。

    【画面】作品展示

    【解说】既不拘泥于前人,又顺因时代潮流,是李桃保作画所遵循的一条准则。不重复前人的路子,所以他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另辟出一条蹊径,用不同方法进行着各种尝试,探索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技巧,比如他擅于在写意山水中运用书法的技巧,将书法行笔运刀的体势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道的画风。

    【同期】

    嘉宾【001507】他在画画上非常认真,吸取古人的东西,吸取现代的东西,虚心请教别人,取长补短。

    【画面】《太行山枯树》(IMG1354)等

    【解说】李桃保痴迷于描绘山水,但他的山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相反,他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在传统写意山水基础上向前发展。比如这幅《太行山枯树》,描绘坡上一棵高大苍劲的枯树,几乎占据了整幅,层叠的山峦依次排开,一条溪流从山间蜿蜒而下,水涧间一块块突兀的怪石迎光闪耀,画幅看起来爽爽朗朗如春风化雨一般,体现了画家一种具有自

    我创造的鲜明风格。

    【画面】《云台山风景》(IMG1363)

    【解说】与前一幅画相比,这幅《云台山风景》,一共分三个段落,千山万壑,烟岚萦绕,气势颇为雄伟。此图是画家根据写生草图完成,基本画法是以一种大广角的视角,展现了云台山辽远开阔的秀水山川,整幅画的最大特色是大面积的泼彩,泼彩使得这一幅画作产生了比李桃保其他作品更为雄浑的气魄。泼彩处无具体物形,然而这是有形之中的无形,因此观者一望而知那仍然是山,是山水相交所产生的茫茫一片翠色。

    【同期】

    李桃保【000458】我的画一般用水比较大,有的时候画的时候,有的山要用水,有的山要用线,有的山要用点,山水画用一句话就是说“点线面的结合”,“点”“线”“面”的结合,结合得好了,这幅画就好。

    【画面】《浅水深山图》(IMG1366)+作画场面

    【解说】观李桃保的画,可知他的画总是着意追求一种苍劲的阳刚之美。比如这幅《浅水深山图》,此图画出了从山麓到山顶的气势大局,画面展示了峰峦曲折盘桓,气势雄奇秀拔的景象;中景山势逶迤向上,山巅草庐数间,掩映在密林茂叶之下。而远景则是耸秀的山峰,云烟萦绕,给人一种山动云不动的感觉。全图结构繁复充盈,但密而不塞,实中有虚,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气势磅礴,意境幽远。

    【画面】作品展示

    【解说】生活是一切造型艺术创作的源泉。李桃保知道,绘画的技巧和方法,都是画家从现实生活中总结提炼的结果,所以创作必须深入生活,而画家是在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表现生活的,是以概括、准确、变化的笔墨对对象进行描绘的。然而中国画跟油画不同的是,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即传统绘画理论讲求的意境。

    【同期】

    李桃保(001325)你想这个山水画,有黑有白,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这都是相互对立的,整个自然界,包括宇宙,都是对立的,对立也就能达到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导视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见证着他的执着

    一幅幅精美作品,浸透着他辛勤的汗水

    年过六旬,他对绘画的热情仍丝毫未减

    走近当代山水画家——李桃保

    【画面】作品展示+获奖证书(?)等展示

    【解说】李桃保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院士,兼任河南省鸿儒书画院副院长等职,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的书画大赛中获得大奖,许多作品被国际友人和艺术机构收藏,获得了美术界专家的好评。然而,李桃保没有满足,他常说,自己是骨子里喜欢书画,因为中国画博大精深,愈学愈有劲,愈学愈知不足。

    【同期】

    嘉宾(001450)我们认识的时间都是很早了,李老师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喜欢(画画),我们

    周围的人都知道,李老师会画画,很会画,画得很好。

    【画面】作画场面+生活画面

    【解说】山水木石这些具象的东西只是绘画的一件外衣,文化才是它的灵魂,李桃保说,正如一个人穿着打扮,无需言辞就能传达其精神气质和文化品味,这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表露。因此绘画最重要的就是画出独到的思想境界,通过绘画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李桃保作画,强调主题积极而健康,他的画作总是雄健刚进的高山,清幽恬静的溪流,虽然题材是常见之物,却另有一番神韵。李桃保的绘画题材,绝不无中生有,而必是其所见之物,这是他追求艺术最朴素的表现,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画面】绘画作品+作画场面等

    【解说】李桃保每年都要多次外出写生,他对太行山等地区的山山水水和民俗民风一往情深,这也让他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他认为,感悟生活,才能感动自己,从而创作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他的山水画以写实为主,其间也糅合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故其画面看起来总是那么生动,那么情趣盎然,具有现代的形式美感和别样的感受,可谓吞吐着自然生机,锻铸着自我语言,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情呼唤。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欣赏他的山水画,不仅可以暂时忘却烦恼,还让人的精神得到难得的休息和愉悦。

    【同期】

    李桃保(000951)再一个就是去山区写生。你说那个宋代的郭熙,马远、夏圭啊,这些名家大家都是写实大家。过去没有书,都是真山真水画出来的,(001021)为啥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问题就是在那。

    【画面】李桃保作画+写生画面(有?)

    【解说】李桃保创作时,常以自然景物描摹入画,所以他的画常给人以形神入化、妙趣笔端的妙感。这种习惯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对现实物象的观察及熟悉,更重要的是,他有着扎实的写生基础。他常独自到田间野外,或深山老林里采风,大自然中的山泉小径,花草虫鱼,石桥草屋等,都可以成为他描摹的对象。

    【同期】

    嘉宾(001521)李老师这个人,(001524)没有那么多的闲话、虚话,他是实实在在的做事,实实在在的搞他的艺术,没有其他虚的东西。

    【画面】《太行山中发射塔 》(IMG1356)

    【解说】这幅《太行山中发射塔 》,主要描绘了太行山廖廓江山的壮美景色。画面茫茫苍苍,林峦深秀,松石傲然挺立,一抹淡绿依着山巅而行,让人感到一种沉古苍茫中独有的一点活泼气息。画家用斧劈皴擦出山石,以粗壮的笔法点墨成树。缥缈的山峰沿着山势一直蔓延到天际,远近山体用不同层次的淡墨,而山涧、山崖、铁塔虽不着一笔,那种笔势奔放、气势如虹的真境却几欲喷薄而出。

    【同期】

    李桃保【000233】作为艺术来说,艺无止境,艺术是无价的,这是搞艺术的人追求的,向往的,没有说高、高到啥程度,低、低到啥程度,(000845)因为自己年龄大了,都六十六了,主要是身体和脑子都不想那么多,一心一意的集中到绘画上,也是对脑子的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身体的锻炼。

    【画面】作品展示+作画+生活画面

    【解说】李桃保对山水画怀有很深的感情,对大自然的壮丽山河有着至深的热爱,而他就是把这种深情和热爱全泼洒进了墨色中,以求得艺术上一种富于娴雅、情趣的笔墨世界。他认为,一个画家通过笔墨诉说对山川自然的感悟,抒发对理想家园的畅想,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欢,则是一个画家最感幸福的事情。他为此努力着、探索着。

    第五篇:革命烈士——李硕勋

    革命烈士——李硕勋

    当我们看见庄严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听到激昂的国歌声骤然响起,当我们唱起雄伟的国歌时,有多少人回想起不堪回首的历史呢?

    曾经,我们中国分裂成两个党派——国民党和共产党,国民党的人一心想迫害中国人民,企图占领中国,而我们人民也创造了一个党派——共产党,来抵御国民党。国民党人用狠毒的手段迫害共产党员,但爱国人士们并不为此烦恼,宁愿自己牺牲也要保卫祖国。而李硕勋就是这些爱国人士中最杰出的一个。

    李硕勋,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县人,祖籍湖北麻城,早年在宜宾、成都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结识了吴玉章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7月,他在去琼州(今海南岛)检查指导工作途中,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但他十分坚强,并没有向敌人屈服。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消息。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尽管如此,但他却仍思恋自己的妻儿。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年仅28岁。

    听了李硕勋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所感悟吧。是啊,李硕勋为国捐躯,像他这样的爱国人士也十分多,如黄继光、邱少云、江姐等。这些爱国人士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就算受到敌人的严刑拷打,也丝毫不透露出一丁点信息。先烈们并没有白白牺牲,最终,在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8年的抗战,终于结束了。日本鬼子统统被赶了出去,人民也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可是,我们真的就没有顾虑了吗?不是的。这件事大家应该知道吧:日本强行说钓鱼岛是日本的,而不管在哪一个角度去分析,钓鱼岛都是属于我们中国的。可日本还是这么嚣张,威胁我国的渔船,不准他们进入钓鱼岛周边海域打渔。我国派保卫艇保护渔船,可日本派迫击来撞击我们的保卫艇,逼使我们撤退。并且,美军也支援日本,用上最好的高科技武器支援,气焰嚣张。日本只是一个由许多海岛组成的小岛国,与我们中国相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他们为什么还敢再来挑衅我们中国呢?答案就是——我们科技落后。为什么科技落后呢?就是因为曾经的中国堕落。怎么样使我们中华崛起呢?就像脍炙人口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这句话说的一样,要想使我们国家崛起,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要努力学习,努力奋斗,才能强大祖国,建设家乡。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才能保卫祖国,强大祖国!



    推荐阅读:
    桃 丰 李 硕 培 育 果(范文大全)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备考国防知识练习题(八)
    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讲解
    师德师风教育
    市场营销实训报告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