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征文 -《国说》(精选合集)
第一篇:建国70周年征文 -《国说》
建国70周年征文-《国说》
余出世纪末也,躬逢时变,万事俱兴.龆年,路无坦途,行无四驾,食不果腹,舍小而屋危,栗穷而家贫.家父耕于贫瘠,是逢大旱,裂土千里,树无甘果,日夜兴叹,穷困潦倒之至.时人皆闭门谢客,恐假借银两.闻家祖幼时,衣不蔽体,采薇而食,又闻天灾,伏尸百万,行者多恶穷.言之多愁叹,语重而心长.待时局变,耕于田,织于舍,商于市,而存于世也.时过三载,世渐繁荣.余常闻父叹息,一次,问其何故?父叹曰:今衣食无愁,然无富贵,若逢天灾人祸,如之奈何?是年,祖母病危,二年,殂于家中,同年,父离乡远行,至今已十余年矣。余舞象之年,学于县,六载未归,其间城扩百丈,楼高百尺,行者驱车走,食者鼓腹肥,世皆出口成章,谦卑仁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修身自律,竭忠尽节,义方之道,阔谈天下事,广交四海友,鼓乐欢腾,人声鼎沸。盖世之兴也。
愚求教家祖:何为国?家祖曰:主席可称国。又问何解,祖曰:吾之家祖,身小而言微,受雇于富家翁,观其颜色,但有误,轻者言语责骂,重者武力相逼。身命多厄穷,仅一茅草房矣。然四九主席城楼高呼,国遂之立也,废地主,立人权,世人皆颂主席,乃千古伟人也。
复求教家父,父曰:家可称国。愚问之何解,曰:吾之一生,去者半矣,年少家贫,背井离乡,已十余年矣,今内外安定,国富而民强。吾以为,民强国富,二者交相辉映,无民强则无国富,反之亦然。家富则国兴,家贫则国弱,家可称国。今不惑之年,心无大志,唯念家兴而已。
弱冠之年,谋生计于杭州,柳永词“望海潮”,极言杭城之盛。今互联网通达天下,京东淘宝遍及南北,前有微信,后有支付宝,飞机高铁,日行千里,公交地铁,昼夜不息.时人皆啧啧称赞.忆往昔,甲午之痛,侵华之殇,吾常叹息华夏,痛恨列强.然朝鲜之战,将士浴血,杀敌于战场,擒将于敌营,拒敌于三八线.此忠勇之气,乃民族之气节也.今内外安定,疆土万里,雄兵百万, 航母下海,歼十冲天,威震四海.将士报国,翻山越岭,跨海渡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忠勇坚毅,雄姿英发.立国之初,欧美诸国,拒不相认,国之外交,困难艰险,然忠勇之士,夙兴夜寐, 立和平之本,行正义之事,慷慨激言,外争国权,内联国民,广交诸国,援非联越,和平共处,终立于世,身居五常.今中国之声,宏彻响亮,世皆友邻待之,行君子之礼.国之主权,隶属人民,人民代表,代行主权,此立国之本,宪法为核,此立法之本,公有为主,多种为辅,此经济之本.今兴修水利,南水北调,八纵八横,东西互助,统筹城乡,关爱自然.文武百官,爱人如子,开忠谏之路,行廉洁之事,仁物爱民,无偏无颇,廉洁奉公.此昌盛之道也.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唐诗宋词,诸子百家,文化之林,亘古长青.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名家辈出,巨匠迭现.前有国之脊梁鲁迅,今有文学巨匠莫言.此文化之兴也.愚竭才钝,作此文以记之,贺国之华诞.
第二篇:建国70周年征文投稿
【篇一】
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那是20世纪70年代,村里还没有电视机,村里人最盼望也最痴迷的,是观看一场露天电影。
放露天电影通常是在冬季,田里不需要劳作,耕种要等到来年开春儿。记忆中那时的冬天格外寒冷,也格外漫长。每天傍晚黑影儿一下来,大人小孩都早早钻进了被窝,一是为了对付寒冷,二是为了节省照明用的煤油。那时候已经有了电灯,但不知是否因为电不够用,每天晚上都会停电,有时半夜里才来电,来了一会儿又没了。在这种漫长而枯燥的生活中,来一场露天电影无异于是枯燥生活中最好的调剂品。
那时候,放电影的事儿得村里的大队部说了算。通常是在这天的晌午,大队部里就开始广播:“社员们注意啦,社员们注意啦,今天晚上在大队门口放电影。”这广播通过挂在电线杆上的一对大喇叭,传到全村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今天夜里看电影啦。”“太好啦,早点吃饭啊,咱搭伴去。”“好,早点去占地方。”那时也没有电话手机,也不知外村人是怎么得知消息的,别说是隔着三五里地的近村,就是隔着十几里地的远村,也都知道了我们村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那时自行车在村里还是稀罕物件,汽车更是没有,人们去哪儿全靠步行,傍晚时你就看吧,三五成群的人,抄近道的,踩麦田的,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
一块正方形的黑色宽边电影银幕,早早就挂好了。银幕的上四个角用绳子绑着,悬在大队部门前的半空中。孩子们在银幕下跑来跑去,大人们从家里搬来板凳、椅子、长条凳等各种能坐的,给自己和家人占地方。虽然明知道离得太近仰着脖子太累也看不清楚,很多人还是愿意占银幕下第一排的位置,仿佛离电影最近才看得最有味道。
夜色终于黑下来,放映员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架放映机了。电线是临时从电线杆上抻下来的,一只灯泡照得现场通亮。大人小孩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看他安装机器。大冬天的,放映员头上却冒出了汗,他一次次大声呼喊:“大家别挤,别把机器挤坏了。”安装好,要调试,一束刺眼的光束射向正前方,放映员调试镜头和焦距,把这束光正对着电影银幕。孩子们最喜欢这光束了,一蹿一蹿往上跳,他们小小的影子在银幕上此起彼伏。
电影开演了。大队部前的这条街上被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幼,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银幕反面也是人,从反面看到的字是反的,人全都是左撇子,影像也不如在正面看得清楚,但因为模糊和反常规,反而有了别样的意味。孩子们尤其喜欢在反面看电影,这才与众不同。
如果赶上有电,能正常放映,这是最幸运的。大多时候是停电,所有人都在黑咕隆咚的街上等着,在寒风中等着,在无尽的期盼中等着,谁也不肯回家去等,生怕来电了错过了电影开始的镜头。等啊等,腿都站麻了,脚都冻僵了,全身冻得像冰坨一般,不住地跺脚、搓手、哈气。孩子们开始数夜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大人们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谁也不知道这电几点能来,10点多、11点多、12点多……只要能来电,电影能放映,就算没有白等。最可悲的是有时等到凌晨1点多了,电还不来,大家只好又失望又不甘地在一片沮丧声中搬着家当离开。如果恰巧刚回到家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来电了,人们开心地呼喊着,呼啦啦又退回原地,敦促刚收了机器的放映员再把机器架起来。
赶上那种比较热门的电影,比如陈冲和刘晓庆主演的《小花》,在一个村子放完了,又挪到另一个村子放,那个村的人都在眼巴巴等着呢,在我们那儿这叫“跑片”。“跑片”的费用当然比放第一场费用要低,那时候只要能看上电影,人们多冷多晚都愿意等。有的人看上瘾了,在一个村子里看完,又追到第二个村子里再看一遍。
那时候放得最多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记得《地道战》中的那首歌:“……千里大平原,开展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电影里一唱,孩子们就跟着唱。当演到汤司令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高,实在是高!”时,下面一片哄笑声,别说孩子,连大人都开始模仿这句台词。
电影散场了,大家恋恋不舍地提上凳子,裹紧棉衣往回走。村子里的大小胡同,都响着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和讨论电影剧情的说话声,狗在院子里也跟着凑热闹,“汪汪汪”地吠叫着。外村来看电影的人,拱着肩,把头缩进棉大衣的领子里,踏着来路,穿过麦地,走回那个冷落了一夜的家去。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原野中走得匆促,陪伴他们的,是满天闪耀的星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子里渐渐有了电视机,先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后来又有了18寸的,22寸的。到了90年代,彩色电视机已经非常普及。我1998年结婚的时候,嫁妆是一台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在当时是非常气派的。2024年后,那台电视机由气派变得又笨重又土气,我们从商场里搬回了能够挂在墙上的平板液晶电视机。后来又从43英寸的换成55英寸的,电视机越换越大,音效也越来越好,已经有了家庭影院的感觉了。
再回想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不由得感叹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村子里早已经不放露天电影了,自从家庭里有了电视,人们对露天电影的狂热就在渐渐淡去,终至于它消失不见了。
上世纪90年代,我所在的县城里盖起了第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成了恋爱中年轻人的专利,一说谁进了影院,那一定是在说谁恋爱了,是和“对象”看电影了。那时的电影票也就两三块钱,但村里的人都舍不得花钱,农村人习惯节俭过日子,到电影院里看花钱的电影,人们打心底不能接受。
就在几年前,我们县城的旧电影院拆了,又选了新址,盖起了集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时代影城。影城里有十几个放映间,可以同时播放不同的影片。舒适的座椅,高档的音响,还可以来一杯奶茶、咖啡、冷饮,边喝边看。看电影不仅仅是休闲娱乐,也成了文化和品位的象征。观影者也不再局限于热恋中的年轻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走进影院,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露天电影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观影方式的发展,彰显着社会进步的轨迹。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那些蒙上了时间之尘的影像,见证着昨日,也印证着今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彩,绚丽与辉煌。
【篇二】
日历,是陪伴很多人生活的必备之物。从昨日到今日,再从今日到明日,小小日历中翻转的,是岁月的流逝,也记录着我曾经的记忆。
年幼时,它高高地挂在爷爷屋中那面墙上。
对日历最早的记忆,停留在爷爷老屋中的墙上,那时候它叫“挂历”。还记得每逢过年之际,伴随着新衣服、糖果棒,“辞旧迎新”的挂历也是众多“年货”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每过一天,爷爷便在挂历上划掉代表着当天的数字,每过一月,便“咔嚓”翻掉一页,当墙上的新历替换掉原来的旧历时,便意味着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旧时的挂历形式多样,印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着小小的我踩着小板凳上去细细观看。我被挂历中所展现的国画所吸引,也领略到年画的变幻之美,我被祖国大好风光所震撼,也常常垂涎于画中那未曾见过的美食。小小的我不懂时间的流逝,只是期待着爷爷能将挂历翻得快一点,我能看到的东西更多一点,那时候的我期盼着,长大后一定要挣好多好多钱去见识见识这个辽阔的世界。
少年时,爸爸的办公桌上常常出现它的身影。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日历的形式也在变化,待我再大些时,爸爸的办公桌上常常出现一种叫“台历”的东西。台历的样子不同于挂历,它厚厚实实,板板正正,不仅可以查阅日期,每页还有一片留白,用来记录琐事。爸爸的台历一点都不“干净”,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昨天给妈买了件新衣;
今天去开了女儿的家长会;
下周三是结婚纪念日,要给老婆准备礼物啦……”爸爸的台历中记录着我家大大小小的事情,每次需要回忆什么的时候,他便拿上他的“日记本”,借助于琐碎文字的提醒,让那些已被岁月暗淡了的陈年往事再次掀开来。爸爸桌上的台历虽然不如爷爷屋中的挂历一样色彩斑斓令我向往,却对我影响颇深,现如今我都保持着记录这个小小的习惯。平凡的笔触在纸上书写着我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见证着我们这个普通人家生活的变化,见证着我家如何逐渐走向舒适、安康。
青年时,它浓缩成一小块被我紧紧握在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挂历、台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日历”更多地出现在手机之中,而生活条件的逐渐向好也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日历”。如今的“日历”被我紧紧握在手中,陪伴我见识了曾经“挂历”中向往的世界,体验到了未曾体验过的美好,也担任了爸爸“台历”中记录的角色,让我在快节奏的世界中慢下来细嚼一下生活。或许是印证了时代的强大,现在“日历”功能的多样性,过往的都难以望其项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不仅能在“日历”中看到今日天气的变化,还能设置许多事件提醒,提醒我不要忘记爸妈的生日、朋友间的聚会等等。如今的“日历”虽小,却精,不断地改善着我的生活,让我感觉愈发方便,愈发舒适。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日历的翻转,记录着我的温馨“小家”的点滴变化;
日历的变化,也见证着也记录着我的祖国“大家”旧貌换新颜的历程。指尖上日历翻转,指缝中岁月流逝,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历史的长河不会因为70年岁月而停留,反而会愈发猛烈地奔涌向前,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也将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用日历记录出一部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篇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我一唱起这首歌,就心潮澎湃,一幕幕往事就在我的脑海里激荡!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地斗争,终于在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迎来了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一天: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清楚地记得:深圳,一个紧临香港的小渔村。一条街道,把这里分隔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边贫穷落后,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另一边却车水马龙,市井繁华,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改革开放,短短几年时间,深圳就高楼林立英姿勃发。继而浦东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神州大地遍地开花!“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纪造就,古老的山川今天到处披锦绣。”
我们惊喜地看到: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通江达海,织成一个硕大无比的中国结。大漠戈壁上空腾起的蘑菇云,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前无古人的青藏铁路,嫦娥探测卫星的顺利发射,以及中国宇航员成功登上太空,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名列前茅。所有这些无一不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是聪明的,中国共产党是照耀中国前进的太阳!
70年哪,新中国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天翻地覆。这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得益于全国各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得益于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正确决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能走向光明的前途!
2024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篇四】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70年艰辛创业,70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团结奋斗,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不会忘记几代领导人的鞠躬尽瘁,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不会忘记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英雄男儿的热血和汗水。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小段,但却是中国从“封建时代”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大段,可歌可泣的英雄男儿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中国;
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大旗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党员同志继续保持先进性;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今天,习近平同志带领大家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正准备迈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门槛,正准备把中国带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全国各族人民都急切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钱学森、华罗庚、袁隆平、邓稼先、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钱伟长、侯德榜、周培源、茅以升、于敏、王淦昌、屠呦呦等等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为新中国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们背后,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为中国的伟大复兴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各界优秀人士的共同努力,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的腾飞是迟早的事。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时刻与党保持一致,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的实现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正如新华社评论员所说的“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共和国70年的奋斗史诗凝聚着一往无前、高歌行进的强大力量。让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奏响新时代的奋斗旋律,勠力同心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时代就是实现梦想的时代。实现梦想,就需要每个人响应奋斗号召,珍惜当下一切的来之不易,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
【篇五】
“七十”二字,不过寥寥四笔,在数千年的时光长河中也只是其中不长的距离,但七十年的变迁不是用几句话可以讲明,亦不是用几千文字可以描述。七十年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复兴路,七十年我们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征程,七十年,时间在默默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最怀念的便是那时的胡同,悠闲时光玩着折纸皮筋,孩提时代是最无忧的年纪,坐在爬满青苔的院子里听爷爷讲述三国,讲述天文地理,讲述奇人异事……在那个网络不通、物资匮乏的年代,经由口耳相传满足孩子最大的好奇心,春天放风筝,夏天捕蝉,秋天烤红薯,冬天打雪仗,呼啦啦一群孩子,笑声洒在天地间,动听悦耳。
犹记得那时的高中,后来毕业后便很少回去,在那里遇见了珍视一生的挚友。那时的自己更多接受的是来自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传授,在无涯书海中汲取自己受益一生的技能。没有电子书,手机也只是寥寥几人在用,更多的是通过学校公用电话和家人取得联系。一段纯真的高中岁月,没有电子污染,没有外界传来的繁杂信息,一心向学,心无旁骛。
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高楼林立,没有大城市彻夜不熄的灯火,但在我看来他是可爱的,未沾染世俗,慢节奏的生活,规律的作息。但时光的车轮永不停歇,现代化的科技蔓延至每个角落,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人们接受信息更新的速率在加快,房价在慢慢攀升,孩子游走在各种补习班,太多的小大人走入人们视野……仅仅27年的时光岁月,我看见的是一个城市的蜕变,我们从不拒绝改变,却又在改变中怀念那些随风远去的故事。
时间的航船走到今日,我们看到的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于我而言,看见是时光变迁,是岁月不止,是我们在前行路上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帧又一帧的动画,向世人诉说着属于光阴的神奇魔力。
第三篇: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
周梦琳
九月三日上午,九点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今天,将在这里举行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活动,七十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敌军,获得了自由。
过了一会,就看见一队军人步伐整齐的走了过来,他们昂头挺胸,朝着升旗台走去。“现在开始升旗”,随着一声令下,庄严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在许多人的注目中缓缓升起。[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曾反映了多少抗战人民的心声,反映了他们不屈不挠,为国牺牲的精神。升完国旗,接下来习近平主席开始讲话,沉稳有力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天安门。
阅兵开始了,首先走过来的是陆军,他们沉稳有力的步伐,仿佛就代表了他们誓死效忠国家的决心;接下来是海军,他们常年漂流在海上,见到家人的次数极少,却从不抱怨;最后是空军,他们总在空中战斗,危险率极高,他们为了国家却总是冒着这种危险去战斗。战士们就是这样,总是冒着危险冲上前线,为了别人的家庭,而失去了自己的家,他们总是为了人民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却不要求回报。他们可以为了大爱,失去自己的小爱。
他们见一次自己的家人都是一种奢望,而我们却在浪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辛苦,不知道他们有多么疲倦,不知道他们为了国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在他们眼中,只知道为了人民默默地付出他们的一切,不知道要求人们回报。也许在有些人眼中,他们是铁血战士,心里没有一丝温度,只有冰冷的杀戮,但不知他们的内心也是温暖的,善良的。
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牺牲了一切,而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什么呢?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花朵,也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所以,为了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处处充满和平,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吧。也许我们在将来,在中国的某一个地方,会为自己祖国做出一些贡献,虽然有可能微不足道,但还是回报了我们的祖国。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
周毅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
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一手攥拳怅恨。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今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
李航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
“咚——咚—— 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 “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
曹少冉
2024年9月3日,这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从1937到1945,在这八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个个抛头颅撒热血,拼尽全力保卫我们的国家。
这天清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守在电视前,等待着阅兵式的开始。9点整时,阅兵式准时开始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一个个方阵,一个个士兵,精神抖擞;一台台导弹,一枚枚导弹,整整齐齐。还有来自各国的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捷克总统泽曼,韩国总统朴槿惠......还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们,他们胸前挂满了勋章,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泪痕。阅兵式是由党书记李克强主持。三军仪仗队庄严地走向巍巍耸立的旗杆,国旗手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挂上旗杆,用力一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齐唱国歌,目视着随风飘扬的红旗。升完国旗,由主席习近平上台致辞,在这段致辞中,“和平”二字一共出现了18次,主席并宣布中国将裁剪军队员额30万,这一句话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在致辞尾声,习近平主席着重强调了三个“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随后,习近平主席乘坐轿车,在长安街上,驶过一个个方阵,一遍遍用那平易近人的语气问候着战士们:“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也回应着:“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字字震撼人心,看那受阅的方阵,犹如坚固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接着13个徒步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接受检阅,那铿锵有力的步伐,踢出了中华人民的尊严;那整齐划一的动作,走出了中华人民的高昂斗志。不远处,又有30个装备方队缓缓驶来,铁甲锃亮,一枚枚导弹如宝剑出鞘,直指苍穹。12个空中梯队呼啸而来,空中的飞机不断变换形状,雄鹰展翅,遨游长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强大。阅兵式最后,天安门广场上,7万只白鸽一同向天空飞翔,这7万只白鸽既代表着胜利70周年,又代表着希望世界和平。紧随其后的7万个气球,既象征着仪式的结束,也象征着中华人民越走越远。
看完阅兵式,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新中国成立靠的是先辈们流血流汗,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换来的,而将来,是要靠祖国的花儿们,小鸟们,当我们能阻挡风雨的时候,当我们能展翅翱翔的时候。要成为祖国的栋梁,让东方的巨人的身躯昂然屹立,让东方雄狮的吼声震惊世界!!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
六二班
郜智慧
今天,我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佩之情,看完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刚开始的时候,所有军人齐唱国歌,他们用雄浑的歌声感染着每一个人。接着,习近平主席宣布阅兵式开始,如潮水般的掌声 整耳欲聋。忽然,会场上肃静了下来,所有人右手缓缓举过头顶,庄重的看着国旗,升旗的时候,有许多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颤 巍巍地敬着礼,眼睛里闪着泪光。阅兵正式开始了。一个个穿着不同颜色的军人迈着整齐稳健的步伐,向检阅台走去。他们都气宇轩 昂,当介绍员说到狼烟山五壮士模范连时,我想起了五壮士的壮举,不仅热泪盈眶。阅兵式上也有外国的军队,他们都是与中国并肩 作战过的国家。
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都纷纷前来观礼,与我们一起庆祝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步兵方队受阅完毕。接下来是战车方阵,不计其数的机车朝检阅方向而去,我们大饱眼福。接着,各种新型的导弹也紧随而来。随着介绍员的介绍,我越来越激动,我们中国已经有这么的武器了!导弹方队也受阅完毕,镜头对准了天空。八架飞机由一架大飞机 领着,在天安门上空盘旋,飞机飞过后在天空留下了好几条彩色的带子,就像彩虹。紧接着,大大的70在天空中呈现,那是由一家架 飞机组成的!
就在阅兵式将近结束时,七万之象征和平的鸽子飞向天空。给这次阅兵式添上了最后一笔。
阅兵式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回顾历史,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和无数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都是我们心中 的英雄。是他们用热血换来了和平,他们用行动证明了“我爱中国”这就话。
那些在战火中顽强生长的孩子,他们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折服了我。看看我,遇到一点难题就退缩,实在不是祖国接班 人该有的。我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精神,虽然现在不是战争时期,不用我们为国捐躯,但我们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祖**亲更美丽。
第四篇:建国70周年学生征文
建国70周年学生征文七篇
【篇一】
中国,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名字。这个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国家,一个如日中天的国家。
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长城是祖国的精髓。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海桑田,却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一种力量,一种中国的脊梁精神。青花瓷,那是祖国人民的智慧。那淳朴的色彩,沉淀了多少古今文化,却又如此冷艳。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跳跃着,永不枯竭。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奔腾着,川流不息。
如此铿锵的祖国,也有过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上,在南京大屠杀的尸体之上,在731部队的遗址上,在渣滓洞的监狱里,我看到祖国如此死气沉沉。但是,它并未就此沉没,在一代代,一批批革命斗士的引领下,祖国从黑夜里走向了光明。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邓小平爷爷,他们规划治国方案,打败外来侵略者,让饱经风霜的祖国,受伤多难的住过,从世纪风雨中神奇的走过。让耻辱和不幸成为了过去,中华民族迎来新的辉煌。我们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唱响在全世界。让无数华夏儿女为此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最近一次的进口博览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古老又生机勃勃的国家。我国自主研发的C911大客机首飞,全球为之赞叹,中国结束了不能建造航母的历史,我国一跃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几个能够独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国家,“复兴号”
高铁,每天驰骋,来往运输旅客。。这些成就,都是我国独有。
中国,你五千年的蕴含与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汇聚了当今世界最多,最大,最广的人气,不管风吹雨打,更似闲庭信步,你坦荡豁达,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
【篇二】
中国从古代走来,伴随着历史与文采,几经岁月的淘洗,成了一首不朽的文明之歌;他又从现在走去,发掘着文物与非遗,借助科技的力量,追溯着历史的起点。
而现在,我,要为中国点赞!我要呼吁大家点赞!
从一篇篇文言文,我们见识了古人的无穷智慧;从一架架飞机,我们目睹着中国的次次兴衰;从经济的进步,我们看到了未来的不朽之国!
不过,正因为革命先烈的生命付出,才引领着中国走向胜利!历史上,有郭建贵舍生炸碉堡,有狼牙山五壮士为国捐躯,有棺材仗,有杀奸团......传奇的战士与战斗不胜枚举。
比如说雁翎队。中国军队接到的情报有误,六十个在白洋淀战斗的雁翎队员发现。日伪军在白洋淀地区是越围越多,几架铁甲船也开了过来,机枪从左射到右,从近射到远,从白天突突到了黄昏。于是,日伪军断定,被围困在苇塘里的六十多个雁翎队员必死无疑。正准备收缴雁翎队员们的武器及尸体,但任凭他们摸啊摸,就是找不到一具尸体,疑惑的开着船走了。“怎么?难道这些队员会飞?”非也非也,他们当然不会飞。原来,日伪军的机枪刚开始扫射的时候,他们个个头顶荷花荷叶,凭借着良好的水性,潜进了水里。援军赶到时,日伪军早已走了。他们清点了雁翎队员的人数,嘿!一共六十个人,一个也没少!这场战斗嘛,看似输了的中国军队也没损失什么,看似赢了的日伪军什么也没得到。说的简单点,他们甚至连中国军队的影子都没看见。
而在抗日的艰苦岁月中,这样的战斗数不胜数。
无独有偶,有一次,一支中国军队要夺下一个日军碉堡堡垒四面墙壁极高,哨兵防御严密,四面还皆是平原。于是,他们想了个坏点子,他们组织村内打狗,没过多久,村内充满了狗的尸体的恶臭。他们动员所有士兵,把一只只死狗丢进了碉堡的防护沟,起先,日军丝毫不在意,但过了几天,臭狗阵的威力爆发了,那个味道把闷在碉堡里的日军熏得不行。门外吧,又是中国的神枪手,一探头准死。二十九天后,日军再也坚持不住了,俩字,开溜。碉堡不攻而破。
正是祖先的伟大智慧,奠定了中国强大的未来。
我为祖国点赞!
为共和国的英雄点赞!
【篇三】
“二十年前,上海是什么样子的呢?”走在黄浦江畔散步的我,看着江对岸灯火通明的景色,脑海里不禁冒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走到一处凉亭,我将我心中的问题提了出来。听到了这个问题,大家都不由得愣了一下,这时,外公打开了他的钱包,拿出了一张老旧的黑白照片,教我过来看。“小宝,你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啊?”外公笑眯眯地对我说。我凑上前去,仔细观察了一下:一块块农田,杂乱的小屋,看上去十分老旧的码头……我轻笑道,说:“这还不简单,上海的郊区呗,自从改革开放以来,20年前,这种景色只可能出现在郊区啊。”说完这话,我还十分自信地抬起了头。“错啦!”听到我的答案,外公连忙摆摆手,“这篇菜地啊,就是现在的滨江两岸啊。”“什么?这片破菜田?竟然是现在的滨江两岸!”听到这话,不由得愣了一下的我,随即惊呼起来。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滨江可是上海全市最繁华和热闹的地方,他的前身竟然是一座破工厂,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接着,外公又告诉我,刚刚上班时,滨江两岸的确十分落后,除了淮海路和南京东路两条街还算比较热闹,其余地方,不消说,特别落后。公路也坑坑洼洼的,车子开在上面,就像走上山路一样,摇摇晃晃。那时候,可连九号线都没有开通呢,你看看现在,交通多好啊,上海也在一步步飞速的成长……
听外公说了很多很多,我脑海里也想了许多许多。是啊,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倡议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以后,上海的飞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从原来只有零星几条线路,到现在四通八达星罗棋布的地铁,从坑坑洼洼的路面,到现在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公路。上海,正在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而上海的发展也推动了各区的成长,全市“创全”活动的推行,也造福了广大的上海市民。因为这一项一项活动的推出,使得上海的城市规划越来越现代化,效率也越来越高,成果也是十分显著。从当年不起眼的一个小渔村,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一线城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这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福利。所以在今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特殊时候,我希望全国所有人民千万不要忘记,忘记二十年前的落后,并且还要更加努力地去建设上海,努力地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促进祖国的发展。只有我们心在一条线上,我们的上海,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这样的上海,我身边的上海,这样的祖国,我身边的祖国,我要为你点赞。
【篇四】
峥嵘岁月,没能消磨您的意志,却使您脱离了贫穷,远离了落后,越发变得年轻有活力,如同少年般越来越茁壮。
科学技术的发展则决定了国家的强弱。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历经70年的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众多的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4年,“中国天眼”的开启,让世界强国对我们刮目相看。它的直径超过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如此巨大,如此灵敏的望远镜,令美国、欧洲、日本等科技大国羡慕不已。它如同在群山中的一颗明珠,异常“闪耀”,不仅能够倾听宇宙深处的声音,而且还能观测宇宙的奥秘。
2024年,我国自主研制的001A航母成功入海,更是自豪了国人,震惊了世界。其排水量则达到了惊人的6.5万吨,远超过被视为“法国海军的骄傲”的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其出色的攻击力更是让“法兰西的骄傲”望而却步。它可携带大约36驾歼-20、数驾武直-10/9、和2艘攻击型潜艇、一艘护卫级远洋护卫舰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补给舰之一——901级补给舰组成联合舰队。001A航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创造了中国三大海洋记录。
除了在宇宙探秘、海洋探索方面,在信息领域也取得了众多突破。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就是其中之一。它既让我国走在了世界通信的前沿,又推动了世界前进的步伐,意味着中国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港珠澳大桥,连接港珠澳三地,为全球已建最长跨海大桥。它的建成通车将充分发挥港澳优势,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便利。
“蛟龙入海,威龙冲天”,历经几代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中国的科技已迈入世界前列,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要做一个有志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
【篇五】
祖国,这是多么温馨的名字,世界的东方有一只雄狮,川教网,它就是我的祖国——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伟大领袖毛主席庄严的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全国上下一片欢呼。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的祖国地大物博,富饶辽阔!发展迅速,欣欣向荣!从古至今,中国有多少祖先留下的奇迹:宛如巨龙的万里长城,高耸挺立的东方明珠,蜿蜒起伏的京杭运河……还有多少美丽的风光:杭州的西湖、黄山的青松、台湾的蝴蝶谷、桂林的山水……
2024年8月8日,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举世瞩目的开幕式盛典,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我也不例外。开幕式上,当那幅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就仿佛把我带入了过去的时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一展现在我眼前。当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表演和动感灯光、字幕效果在我眼前闪现的时候,我想说——祖国,我为你骄傲!2024年9月25日,中国在航天历史上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神七成功飞天,中国第一次有自己的宇航员穿着自己研制的宇航服出舱活动。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见翟志刚叔叔漫步于太空,用手中的国旗向我们致意时候,我的心无比激动,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我想说——祖国,好样的!
时间快速的过去,一眨眼马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要迎来她70岁的生日了,在这70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身为新中国的小学生,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无比自豪,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立志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六】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每当歌声响起,总能想起无数的仁人志土探索救国之道,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赞歌。祖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当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辉煌都已随岁月流逝而消失,中国却以其独特的魅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年是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中国”这块印记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国人的脑海。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漫步于历史的街道上,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祖国的大地,在这十八年来,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目睹和感受到了祖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2024年申奥成功,圆了百年民族的梦想;2024年神州六号,使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更大成就;2024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前进;2024年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对中国的肯定。
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祖国进入了新时代,而我的也成了新时代的青年。习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刚国家强。”正值青春年少,我们不仅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今天的中国,走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量子计算机、量子通迅等捷报频传,“一带一路”的朋友同圈越来越大。在一路上,我们披荆斩棘,向前奔跑。
立鸿鹄志,圆中国梦
今年,是五四运动的一百周年。岁末年初青春快闪活动在高校传递。年轻学子们在校园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倾诉着对祖国的无限热忱与依恋。年轻学子们的意气风发,就是国家繁荣的最有力证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新时代亦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阶梯。在祖国富强的今天,我们更是应该志存高远,努力学习。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阳挡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步伐。为了建设美的中国,我们不断地努力使梦想成真。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大国必定会焕发出万丈光芒!
【篇七】
一提起家乡新农村建设,人们的话语就像打开闸门的水,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好事、喜事、幸福事;道不尽对党和政府的深情,那种眉飞色舞的气势,似乎全身的神经都兴奋起来了。
我今天既不谈我家从砖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也不说奶奶家从几平方米的小黑屋到两室一厅敞亮的平房安家,专门说说我们家乡的变化。
说起我家乡的从前,真是不堪回首。原来这里没有宽阔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户的都是凹凸不平的土路,雨天“和稀泥”、晴天“扬灰面”,自行车只能推着走,汽车进了村庄在这儿也常常“抛锚”。
短短几年,这里完全变了样,旧貌已无影无踪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真可以说是美不胜收呀!虽然这些街道长不过几百米,但已经全部铺成了水泥路,并且这里有饭馆、书店、网吧、超市、药店、照相馆等等,真可以说是样样俱全。
村子东南侧新盖起了敬老院,院内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许多老爷爷老奶奶们在这里生活,安度晚年。村庄正南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花果山酱醋厂,那里生产的花果山柿子醋远近闻名。对了,忘了告诉你,花果山可是我们这儿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每年到我们这儿来旅游的人不计其数,那可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居住的地方哟。村子的西边是刚建成的加油站和奶牛厂,为人们的出行、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我们的学校座落在村子西南方,两层半的教学楼,雪白的外墙,远远望去,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给这个小小的村庄增添了许多光彩。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运动场,数百名小学生在这里学习。每当夜深人静,那里总有几个窗户里的灯是亮的,准是辛勤的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呢!
村子北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一条由西往东流的洛河,边上还有几间破烂不堪的小茅屋,在诉说着过去的历史。而现在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平房、楼房。村子里房子高了,街道宽了,街道里常年人来人住,熙熙攘攘。连人们也变得爱打扮了。再说说村子西边的那条臭水沟吧,早已填平,栽上了高大挺拔的杨树,树下各种花草点缀其间,使得空气清新、芳香怡人。每到傍晚,那一排排高大的杨树下总会聚集许多人,有些老爷爷在谈心、下棋;小朋友们在这里嬉戏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跳皮筋,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虽说新农村建设使家乡的变化很大,但是家乡的人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要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我想,不仅是我的家乡在变,祖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变,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繁荣,我们要让世界了解我的家乡,也要让家乡走向世界。
第五篇:庆建国70周年征文
庆建国70周年征文七篇
【篇一】
偏僻的家乡也能通上高铁动车,是我的梦想、我的期盼。2024年12月28日,一个暖暖的冬日,在我的家乡,贵州西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岗乌镇盘江村头,清澈的北盘江边,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拄着拐杖,面对那座似同“天路”的沪昆高速铁路北盘江特大桥,看着动车飞快穿过,自言自语地说:“真不敢想啊,只记得年轻时候盼望去北京、上海看火车啊……”
我还记得,14岁那年如愿以偿考上县一中读初中,县城离我们村有上百里。家乡的小山寨和外界的联系只是一条乡村公路。路的一头连着我那贫瘠的家乡,一头连着通往县城的一条马车路。那时候,我心里渴望着:有一天沿着这条路走出去,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当时,这是一条没有通班车的简易土路,路两边长满了不知名的灌木丛和野草,全村的人,不管是大、小队干部到县城开会,还是村民到县城做买卖都是靠走路。我们这几个到县城读书的学生,生活都比较困难,每星期都要回一次家,来回要走漫长的山路。半年过去,同学们的脚起过血泡,老茧也磨平了,能坐一次车成了所有人的愿望。
一个周末的早晨,一名女同学高高兴兴地跑到家里告诉我,城里来了一辆拉龙须草的汽车,开车的是她家的亲戚,大家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坐这辆车回城。七八个同学马上飞奔着来到公社收购站等待着汽车装龙须草。龙须草装了整整一车,开车的师傅看了看大家说:“车装得太满,不能再坐人了。”大家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看到同学们进县城读书也不容易,师傅勉强同意让大家坐车进城。几个同学坐在装满龙须草的车上,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公路上一摇一摆地行驶着。刚驶出寨头,车轮子在一个低凹的土坑处摆动了一下,我被重重地甩了下来。汽车停了下来,同学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又爬上汽车后,大家不敢再说笑。一路上,我只觉得全身都软了。为了坐一回车,差点送了命,真是越想越害怕。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家乡关岭的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下,全县村村、组组都通了柏油路、水泥路,并有大小客车、微型面包车几万辆。手机、电话、互联网及各种家用电器遍及寻常百姓家,水泥平房、小楼比比皆是,发展变化可谓今非昔比。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相继通车。
铁路上火车穿梭,公路上车辆来往,昔日宁静的关岭县布依族、苗族山村,热闹起来了。飞快的动车从中国的大都市上海开到贵州的关岭县,晨曦中过坝陵河特大桥,缓缓地停在关岭县顶云街道关岭站,随后,又钻进11.82公里长的大独山隧道,从隧道里跑出来以后,再钻进13.187公里长的岗乌隧道,然后,披着一身霞光驶上横跨北盘江的那座沪昆高速铁路特大桥。动车带着一身朝雾,远远望去,像金色的巨龙在缓缓地舞动、升腾。当动车声从山那边响起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爬上高处,还没等乡亲们看仔细,动车便呼啸而过……
【篇二】
发明、制造和使用交通工具,是人类为延长自己双脚的行走距离,加快运动速度,扩大交际、交易范围而做的一种努力。交通工具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我今年六十七岁,亲眼目睹故乡交通工具的变化过程,见证新中国的巨大发展和快速进步。
1956年,四岁的我开始记事。那时,我们那儿最快的交通工具,是牛车。坐牛车出行是我那时觉着最美的一种享受。牛车是用木头做的,木厢、木轮、木轴,做车轮车轴的木头多是枣树的树干——枣木坚硬耐磨。车轴与车轮相接处,需要抹上用棉籽榨出的棉油。可即使有棉油的润滑,牛拉动这样的车行走时,车仍会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这种响声虽然凌乱不合任何韵律,可在当年的我听来,却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因为只要听到这声音,就表明自己坐在车上,既省力气,又舒服,还比自己步行快,心里实在快活。那时,村里家境好的人家有事用车,常使用两头牛拉的木轮车;家境稍差的,就使用一头牛拉的车;倘有谁家结婚娶亲,会非常威风地使用三头牛或四头牛拉的木轮车。
1958年前后,我们那儿开始出现橡胶轮的平板车。这种车因为轮子是胶皮的可以充气,摩擦系数小,拉起来非常轻快,既适合人拉,也适合驴拖和牛拖,所以很长时间,它成为我们南阳农村农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人们去地里干活,去镇上交粮,上医院看病,结婚娶亲,用的都是这种车。原先使用的木轮车,被逐渐冷落到一边。
1961年前后,我们那儿出现了拖拉机。先出现的是大橡胶轮子的拖拉机,用于拉肥料、种子和收获的粮食;后来又出现了链轨式的东方红牌拖拉机,主要用于犁地、耙地。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都以能坐一次拖拉机为荣。如果有谁哪一天坐了一次拖拉机去镇上赶集,其他的伙伴们会羡慕不已。我那时的最大愿望,是当一个拖拉机驾驶员,以便能天天坐上拖拉机。
后来,就听说在南阳通襄阳的大路上,跑起了一种烧油冒烟的汽车,跑得比拖拉机都快。村里好多人不信会有这种车,但邻村的人说是亲眼所见。为了证实这种传闻,我们一帮小学生,在一个星期日,结伴跑到南阳通襄阳的大路旁,要看个究竟。我们苦等几个小时,终于看到有一个拖个大箱子的家伙很快地跑了过来,又冒着烟跑走了。我们欢呼着鼓起掌来,天呀,真的是有汽车了。我们都想坐一回这样的车,可坐车得要钱,大人哪舍得让我们把钱花在这上边?所以很久很久,我们都没坐过这种汽车。不过从此,南襄大道上就不断有这样的汽车驶过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焦枝铁路开始修建。蒸汽车头牵拉的火车终于也在南阳的原野上开始奔驰了。乡亲们北上洛阳、郑州,南下襄阳、武汉,也开始去坐绿皮车厢的火车了。火车厢里的座位一开始是用木条做的,是真正的硬座,后来,才慢慢变成软软的人造革坐席。我当兵的前二十年,每次由山东回故乡时,都是在洛阳换乘焦枝线上的火车南行的。那时火车上的乘客特别多,逢了暑期,车厢的过道里、座椅下、厕所里,甚至行李架上,都站着、躺着人。那么多年,我往返多次,真正能买到坐票的时候很少很少,差不多都是站票。偶有一次能买到硬卧票,高兴得真如过年一样。
1990年的时候,机关配备的小轿车开始多了。在那之前,地方上一个县也就配备几辆帆布篷的北京吉普。1990年之后,我有时由南阳回邓州老家,偶尔会搭搭机关里的便车。那时若搭上一辆桑塔纳轿车,会觉得很高兴。车到村边时,好多孩子跑过来喊:来轿车了!听了这喊声自己竟很有些自豪。谁也没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后,轿车就在我的家乡普及了。如今,村里镇上,稍有点条件的人家,都已经买了轿车。现在再有谁坐轿车回家,没有人会感到稀奇。
1992年,南阳也终于有了可降落大型客机的飞机场。第一次看见波音客机吼叫着降落到南阳的地面上,人们奔走相告。
1996年,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在国外看见了高速公路。当时心想,我们老家啥时候也能建一条高速公路就好了。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高速公路就真的修到了南阳。如今,南阳境内的高速公路已经织成了网,由洛阳开车沿高速公路去南阳,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年,我由洛阳坐火车回南阳,路上得走六七个小时哩。
2024年初春,我第一次看到正在建设中的邓州东站高铁站房,其雄伟的身姿已显露出来;路轨已基本铺好;车站的各种设施正在安装。施工的工人告诉我们,通车后,由北京到邓州,只需四个多小时。我听了真是高兴异常,过去,由北京坐火车回邓州,得用十五六个小时,坐得人头昏脑涨。高铁通了之后,早饭在北京吃,午饭就可以在邓州老家吃了。这在过去,真是难以想象。
几十年间,故乡的交通工具一变再变。每一次变化,都缩短了人在路上的时间,这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使人在相同的生命长度内,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我有一个忘年交同乡朋友,他上世纪五十年代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去学校报到时,背着妈妈为他蒸的一袋子杂面馍,先步行到镇上;后找就便的牛车坐上赶到县里;再等机会坐就便的驴车去到南阳;又找人坐拉货的马车赶到许昌;再等拉货的汽车搭车到郑州;又进郑州货场,爬上时行时停的铁路上拉货的火车到石家庄;最后才坐上只有几节车厢的铁路客车赶到北京报了到。他说,今天的人与我那时相比,去北京一趟可以节约许多的时间,这可以干多少事情呀!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还会有更大的提升。
【篇三】
农耕时,每件沾有泥土的农具,都是乡亲们的好伙伴。大家与它们朝夕相伴,习惯于早出晚归,也习惯于把每一件农具都打磨得发亮。镰刀、锄头、镐头、锹、犁,每一件都比它们的名字更亮。在故乡,特别是在黑土地上,这些有百年甚至千年历史的农具,比一个个村庄的历史更长。与这些千年百年的农具相比,我们太渺小了,我们都只是小小的孩子。
当现代化的农具,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们,从梦想来到现实,传统的镰刀与犁铧便悄悄离场,仿佛是没有获得掌声的演员落寞而去。于是在故乡,夕阳西下的时候,在田野里看到的不再是遍地的乡亲,而是现代农机,它们仿佛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游人,在这里欣赏,在这里留恋。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每一个农机的辙印都是一枚螺钉,把历史和现实,把昨天与今天,把许多不相干的日子和故事装订在一起。
传统农具依旧被挂在农家的屋檐下。对于故乡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农具不只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从我身边吹过的风依旧清凉,不知是从小镰刀旁吹过来的,还是从大播种机边吹过来的。
细心的兄长,把原先家里的仓房,改造成一个小的“农具博物馆”。父亲使用过的,母亲使用过的,哥哥自己使用过的,家里没有丢弃的所有农具,一一陈列在小屋里。小屋是简陋的,甚至有一些破旧,在斑驳的砖墙上,哥哥钉上了一排钉子,把所有的农具都挂在这墙上。
跟了父亲20年的镰刀,不知道被父亲磨过多少次。我还常常想起小时候,父亲每一次在磨石上磨过镰刀,在清水里洗过之后,习惯用手指去感受刀刃的锋利。他凝视刀锋的目光是那样的慈祥,透出一股亲切,一股力量,仿佛是凝视一个伙伴,甚至一个孩子。用这把镰刀,父亲养育了我们,这也蕴含了他一生的希望。
跟了哥哥十几年的锄头,也已经细小了,那是哥哥回家务农之后使用的第一把锄头。初中毕业之后,看着病在家里的父亲,哥哥放弃了自己求学的梦想,选择回家务农。瘦小的他在村头的铁匠炉打制了一把比大人的小一些的锄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十几年的劳作,锄头已有些斑驳。
哥哥使用过的每一把镰刀,割草的,割柴的,甚至割水稻的,让哥哥单调的日子多了一些色彩。此刻,哥哥使用过的所有农具和他流逝的青春,都静静地凝固在这里,凝固着哥哥的希望与父亲的期待。哥哥习惯没有事情的时候坐在小屋中,跟这些农具静静地坐一会,追寻昔日的感觉:那些农具依旧在田野上行走,那些庄稼,依旧在他的肩头生长,鲜活的蓬勃的青春依旧没有离去。
在仓房的门口摆放着一个石碾,是上好的大青石打磨的。大青石是做石匠的姥爷从几十里外的山上,用几头牛拉的爬犁拉回来的。那年母亲才6岁。之后,尽管有人曾出高价买这块青石,姥爷却一直没有动心。后来,他把青石造成石碾,送给女儿做嫁妆。在父亲家破旧的三间草屋旁,人们精心地平整出一块地方,安置好这座石碾,这是小村的第一块石碾。石碾隆隆的滚动声,让这个小村有了活力。村里的人于是习惯在石碾上加工粮食……40年后,村里的电磨开始轰鸣,没有人再用石碾碾粮食。石碾留给了村里人吱吱呀呀的记忆。有一天,一个城里人想买走它,做什么用,城里人没有说。母亲犹豫了一夜,最终还是没有卖,她说,这东西留着就是一个念想。
【篇四】
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警察比作人民卫士,保卫一方平安;把医护人员比作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在我们的心里已经烙上深深的印记,而他们呢?就在我们身边的这群人,我们又拿什么来比喻他们,又用什么辞藻去形容他们,用什么形式去赞美他们呢?
可能是工作性质和平时喜欢有关,我与水暖站的工人们接触不多,无论是早上上班还是晚上下班总能看见那个写着“水暖”小半截子车在走街串户。起初我想他们不会那么忙,水暖站无非就是水和暖的事呗。我以前在别的农场工作,也接触过水暖站的人。记得那是家里面暖气漏水,地板都泡湿了,我给水暖站打电话,那边接电话的人冷漠的告诉我:住户家里跑水不是我们工作范围之内,请你们自行处理。咣当一下那头电话撂下了,我到市场找水暖工,等把水暖工带到家里时,水已经出门缝流到楼道里了。也是因为这件事我对水暖站的印象不是很好。可就在前几天,我才真正的了解他们,才知道浓江农场水暖站的工作是什么情况的。
近年来,浓江农场的场领导十分重视居民取暖问题,根据天气气温变化适当改变供暖时间,延长供暖时间。今年,还没有到十月,一股强冷空气让农场居民有些措手不及,农场根据降温幅度大的情况,采取提前试暖,家家户户都住上暖屋子,似乎冷空气对居民的生活没有影响。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个别楼房供热管道老化,供热情况存在差异,个别楼群出现漏水和暖气不热情况,而我家的住宅就恰恰在供热故障之中。我的父母居住在四楼,恰好整个住宅楼排气位置就在家里的卫生间里。自供暖之后,很多住户都到家里找,硬说父母在家不放气,影响他们供暖。父母也着急了,生怕因为个人的失误影响其他住户的供暖。他们让我跟水暖站沟通,我心里犯嘀咕,这事水暖站能管吗?这不是属于咱们个人家的事吗?不在人家的维修范围之内呀。但是一想家里冰冰凉的暖气,再看看已经感冒发烧的孩子,我给贾班长打了好个电话,电话那头一直都是占线。当时,我一看表都已经晚上八点多,就算贾班长接电话也不能来维修了,我就给他微信留言了,说明了情况。可就在十分钟之后,贾班长给我回消息了,他这样说:我现在正在二五八区维修,今天晚上就不能过去了,明天早上我一定带着工人先到你家里去看看。我看完消息很激动,立即给贾班长回复两个OK的手势。我躺在床上思前想后睡不着,心想同样是家里的水暖出现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农场的,但是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刚吃完早饭就听见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贾班长带着工人上门维修。我还没来得及跟贾班长打招呼,只看贾班长和工人们从兜里掏出鞋套准备往鞋上套。我立即阻止了他们,直接把他们拽进屋里。心想人家是给咱们免费维修来了,怎么还用带鞋套进屋呢,不用说室内干净与否,我是不用让他们带着鞋套进的。他们进屋之后直接走进卫生间查看放气阀门,经检查发现是南侧放气阀门失灵,必须更换,可现在管网内已经注满水,关闭阀门必须整个楼都得关。贾班长让工人关闭总阀门,他带领一个工人拆卸放气阀门。因为管道里面有水,拆卸阀门过程中水压过大,当阀门刚拆下来的时候,一股强水流喷射出来,瞬间整个卫生间成立水帘洞,贾班长和工人身上全是水,鞋子已经湿透。我看他们在站在水里还在安装排气阀门,想给他们找靴子和雨衣,可他们坚决拒绝了。大约20分钟的时间,排气阀门安装好了,经过注水调试,房间内所有暖气都有了温度。可贾班长和那位水暖工人的全身也几乎湿透了。我想把自己干净的衣服给他们换上,可他们收拾完工具就走了。我想留他们喝一杯热茶表示感谢,贾班长推辞的说:不用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现在还得去下一户,今天争取让兄弟们中午回家吃上热乎饭。我刚要问他热乎饭是怎么回事,可刚一张嘴,他们已经出门了。我看着他们下楼的身影心里不是滋味,看着他们在楼道里留下的两排清晰的脚印,我可以想象他们的脚是多么难受,那么冷的天,鞋子是湿的,衣服也是湿的,还要去维修,难道他们的身体不是人肉长的吗?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水暖站的一个大叔在一起聊天,就聊起“吃热乎饭”的事。据他回忆那次是祥瑞小区的有一栋楼供暖管道出现故障,那天恰好还下大雨,气温非常低,维修管道需要人工挖沟进行维修。贾班长将具体维修情况汇报水暖站领导,水暖站领导知道一栋楼的供暖不是小事,恰好那栋楼的居民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在这样的低温天气里,对居民身体健康有影响。水暖站领导带着维修工人齐上阵,顶着雨进行维修。因为雨天给维修增加难度,维修时间过长,工人们手冻得都不听使唤。眼看已经过了中午饭点,如果回家吃饭再来维修,第一影响维修进度,再者看天气下午的雨还要大。最后,水暖站所有维修工人替班吃饭,让快餐店送来盒饭,维修工人就蹲在楼道里吃完的盒饭,当水暖站的领导和贾班长拿到盒饭的时候,饭菜早已经凉了,可他们为了更好的完成维修,他们没有顾那么多,坐在楼梯上很快吃完饭,又投身到维修工作中。经过三个小时,整栋楼的供暖网畅通了,居民的屋子热了,维修工人的脸上也露出笑容了。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水暖站工人,他们深蓝的工作服上总是湿漉漉的,袖口上、衣领上和大襟上总能看到水锈的痕迹。他们总在忙碌,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我们每逢五一、十一的小长假都在筹划如何去消遣,而他们呢,都是忙碌着,都在水打交道,这就是他们,我们身边的“无名英雄”。
【篇五】
我是建三江,位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东北部,身为养育人类的土地,我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看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我的身躯上成长,看着他们一代代变得更好,我心中为他们而骄傲。
回想起来几千年的守候,心中默默的为近一百年来这群孩子的坚韧点个赞。在百年之前,我亲眼看着战争在这里肆虐,无数的百姓被杀害,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抵御着外来侵犯者,但是,我的心在滴血,我亲眼看着这群孩子的成长,看着他们童年经受的苦难,成年时为国家殉身的大义,这都是我养育的孩子们啊,他们为了保护我而战,我很骄傲,也特别心痛。我期待战争早日结束,让我的孩子们不再受苦。
时间无情的流逝,局面逐渐好转。终于有一天,我听到了他们的呐喊声、欢呼声,我知道,战争结束了,他们即将面临新的挑战。现在在他们面前的是千疮百孔的土地,这群孩子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开垦土地。
在某一天,我的身边突然热闹了起来,我不知道来了多少人。他们在我身边耕种,喊着号角“改造北大荒,建成大粮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粮食的产量一年年增加,这群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能体验到他们的幸福。后来,他们讲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说他在祖国的小渔村那画了个圈,从此,小渔村开始高速发展。说改革开放,发展科技。不得不说,这群孩子是极好、极聪明的。他们懂得借鉴别人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切,并且勤劳能干。他们开始运用科学的力量,来打造更美好的我。一台台拖拉机在耕种,卫星定位时刻观察着我的变化,一条条铁路、公路修建起来,我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
现在,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火车、汽车忙碌着,将一批批稻米运往全国各地。孩子们的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从原来的土坯房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泥泞小路到高速公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适宜的居住环境,我默默的守望着他们的成长。
经历了时光的风风雨雨,看过了那么多的历史变迁。新一代的孩子们啊,我在这里想要告诉你们,想要活得自由,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时光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也是最有情的事物,他会带给你想要的,前提是你要花费精力去争取。落后就要挨打,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不会站在原地等你们发展,你弱,他强,他们便会欺负你。孩子们,回头看看这一百年来的变化,看看你们前辈们的奋斗与汗水,他们为你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你们不要辜负他们的期望,奋斗吧,未来属于你们!
【篇六】
我属“80后”,先生也是,我们都是老师。我们的父辈都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家家境相当,父亲是老师,母亲是农民。这样的家庭在农村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精神食粮相比普通人要充裕得多,但经济收入常常令人难以启齿,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我与先生参加工作后,都是盈亏自负,没有“外援”。成家后,亦如此,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将之前各自的收入合并到一起,以期将这不多的工资高效利用起来。
那时,我们都在离县城较远的学校里上班,工资极低,每月只有几百元。成家生小孩后,微薄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刚开始,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蜗居在学校。所居之处是学校一个偏僻的角落,两间房,不足二十平方米。房屋外,伫立着一棵黄桷树,两三人合抱那么粗,有上百年的历史,枝繁叶茂地覆盖在我们居住的房屋上,让屋内终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我想拥有一套属于我们的房子,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
2024年,我们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缴存。市财政局规定,单位必须按时上交住房公积金,否则要追责。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因为单位交纳了住房公积金,我们就可以用住房公积金进行购房按揭了,利息比商贷低了许多,这在无形中给我们减轻了许多压力。于是,我与先生开始筹划在县城里买房。
2024年,根据国家出台的教师调资政策,我与先生的工资都涨了。我们凑够了首付,加上住房公积金贷款,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心中乐开了花。
接下来的日子是艰苦的,为了还贷款,我们省吃俭用。但是在此期间,国家又为老师上调了几次工资,我们的贷款压力越来越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后来,我调到了另一所学校,赶上国家再次加大力度提高老师的待遇,除了基本工资,还给老师发放绩效工资。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们的工资翻了一倍多。老师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受人们尊重。
我们工作的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为老师出资修建了学校住宿,环境优美怡人。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老师使用上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课余时间,我与同事在校园中的林间小道上散步谈心,在宽阔的运动场上纵横驰骋。
2024年,我来到先前工作的那所学校,差点认不出来。我曾经居住的偏僻角落早已不见踪迹,有的只是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和住宿楼。唯一不变的是校园中心那幢有近百年历史的挂着五角星的两层高的大楼,它依然矗立在那里,但已被翻新,白墙青瓦,古香古色,别有一番风致。我不得不感叹,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了。
想起父辈那一代的老师,生活极其窘迫,微薄的工资甚至难以交纳儿女的学费,为了生活,只能半工半农。至于居住环境,能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行,根本不敢有过多的要求。再看我们现在,工资呈几何级数增长,孩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也全免,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呢?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在无形中改写着我们这一代老师的命运。生逢其时,苦尽甘来,作为一名老师,我为自己能生活在一个日益重视教育的国度而自豪,也期望与祖国同成长,共进步!
【篇七】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回家过年,数以亿计的人几乎同时涌向车站、码头和机场。不畏饥寒,不怕劳累,只求能尽快赶到千里之外的故乡,与家人吃上除夕团圆饭。中国人过年——我们俗称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20世纪70年代,我从四川入伍来到云南怒江,80年代初在昆明工作,每年都要回老家内江过年,与父母、兄弟姐妹团圆。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在云南打工、工作、参军的四川人有百万之多,不难想象火车票的紧俏程度。买票是一件大事,每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就得着手设法购买车票,排长队、熬通宵、托关系、搭人情,使出浑身解数。大多数时候是买不到卧铺票的,得坐20多个小时的硬座,要是连硬座都没有,就得买站票上车。有时连站票都买不到,只好混进站台,从车窗翻进车厢,冬天寒冷,衣物臃肿,还背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返程时,从内江返回昆明,先得坐汽车从内江到成都,成渝公路常常堵车,近200公里的路要走一天。为啥不坐飞机?坐飞机一是贵,二是要有身份,部队要团以上干部才能批准。那些年月常叹言:回家团圆真好,回家的路真难!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如今,铁路有了成昆线、内昆线,公路变成了高速路,飞机成了日常交通工具。人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选择也越来越多。去年1月,渝贵高铁通车后,昆明、重庆、贵阳、成都的高铁连通了。为此,我选择了坐高铁回家过年。我在网上订了昆明到内江的高铁票,网络购票,轻轻一点,车站取票,随到随取,着实便捷。腊月二十七早上8点,我从昆明高铁南站出发,坐上时速近三百公里的“和谐号”,红日冉冉升起,光照大地,经过一个多小时列车便进入贵阳境内,黔地天阴寒凉,但我心情舒畅。四个多小时后,列车进入重庆,天放晴,下午两点准时到达内江高铁站。全程只要6个小时,一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完。
40多年来,从云南回家数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舒适、惬意、便捷。据了解,等渝昆高铁、蓉昆高铁建成开通后,昆明到成都将从现在的18小时缩短为4小时。家乡的朋友们告诉我,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四川、重庆人选择到昆明、西双版纳、大理度假,享受云南的暖冬和春城的阳光。他们认为,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与公认的旅游胜地三亚相比,自有特点:一是交通方便,飞机、汽车、高铁动车都可到达;二是气候更宜人,绿色资源更丰富;三是旅游景点多,住一个月都看不完风景如画的景点;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到东南亚快捷方便;五是吃得更便宜、更丰富。未来的云南将会是北方人、四川人选择养老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交通日益方便快捷,随之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每次回家过年,都要回祖籍资中扫墓。资中位于成渝中段,沱江中游,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每平方公里居住人数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由于人多地少,去外地打工、创业的中青年达70%以上。在我祖辈生长的郑家沟村,外出打工、创业的村民更达90%,由于子女在城市扎根,父辈也随子女迁居至城市。每当过年,游子回乡,上海、北京、成都、云南等地的车牌混行在10多平方公里的小县城,狭窄的乡村公路上奔跑着奔驰、宝马、路虎、奥迪、大众、丰田等各种名车。不少回家的大小老板、经理、董事长都要请邻里乡亲坐上几桌,有时甚至宴开几十桌、上百桌,亲戚朋友相聚畅谈一年来的生活变化、事业发展,吃得开心、喝得尽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专门承办酒席的专业公司应运而生,替回乡者张罗,敲锣打鼓,很是热闹。看到这番场景,我不由想起,改革开放前,小村庄没有电、没有车,大家提鸡蛋、面条、糖果走亲戚串朋友互相拜年的场景。
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返乡的人回到老家,为的是看望在老家的父辈、亲友,拜年、祭祖,男女老少都会拿上自己的大屏智能手机拍上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展示“故乡见闻”。我母亲94岁高龄,一说拍照,她会穿上儿孙们给买的新装,围上鲜红的围巾,手拄拐杖,喜滋滋地照上几张,脸上的笑容一如孩童。返城的路上,轿车后备厢里装满了大包小包的白菜、芹菜、南瓜、红薯、活鸡、活鸭,还有新鲜肉、老腊肉。难怪在社交网络上,“晒晒我家车的后备厢”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回家过年的方式在变,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变。在这“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高铁走进了我们的新生活,见证了我们的新生活,重塑了我们的新生活;我们每个个体,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祖国,都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推荐阅读:
建国70周年征文 -《国说》(精选合集)
幼儿园大班寒假寄语[本站推荐]
追梦日记
杜绝食堂饮食浪费倡议书[范文大全]
《帅狗杜明尼克》读后感
相关文章:
- [ 二号文库 ]建国70周年征文 -《国说》(精选合集)
- [ 二号文库 ]2024庆祝元旦最美诗词[优秀范文5篇]
- [ 二号文库 ]你让我成长作文700字(范文大全)
- [ 二号文库 ]乡镇统计工作总结(优质11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黑龙江省概况导游词(4篇)
- [ 二号文库 ]酒店前台领班第三季度工作计划(6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酒店前台工作思路和计划(12篇)
- [ 二号文库 ]最新评价员工的评语(6篇)
- [ 二号文库 ]如何写好公文?(合集)
- [ 二号文库 ]高考誓师大会励志讲话参考[精选五篇]
- [ 二号文库 ]「最新」国开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十年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珍藏版)
- [ 二号文库 ]保育员技能考核比赛方案
- [ 二号文库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优秀15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玉龙雪山的导游词(优质15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税务局公务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公务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通用14篇)
- [ 二号文库 ]假期小学生家长评语简短(9篇)
- [ 二号文库 ]2024年会计助理工作计划(12篇)
- [ 二号文库 ]漂亮的帽子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 [ 二号文库 ]清明节主题优秀作文素材[五篇材料]
- [ 二号文库 ]给孩子一封表扬信(全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