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述职报告 运输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读《悲惨世界》有感[合集5篇]

    栏目:二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暖阳如梦 时间:2024-06-05 09:39:2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2篇1

    当我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强烈的感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冉阿让从一个苦役犯变成一位品格崇高的人,是一段多么艰辛的历程啊!

    书中主角--冉阿让,他从小就没有上过学,成年后当着园艺工人,帮着穷苦的姐姐抚养七个孩子,生活很艰辛。一年冬天,家里饥寒交迫,冉阿让又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挨饿,他去偷了一块面包。从此便开启了19年的苦役生涯。

    出狱后,冉阿让无依无靠,流浪街头。就在这时,卞福汝教主向陷入黑暗的冉阿让伸出了援手,他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阿让弃恶从善,开始新生活。

    冉阿让是平凡的,然而他用平凡铸就了伟大,毫无保留的展示了人性最美的一面。如果没有冉阿让,将有多少生命陷入困境?结果可想而知。

    冉阿让为什么会有这么伟大的蜕变呢?我想正是因为他懂得感恩,懂得用行动来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并且将这份恩情放入自己心灵的最深处,再用它来温暖世界。

    当我了解了他的一生,我感受到了他用爱和感恩带给整个世界的最美的祝福。我相信只要有一颗真挚而感恩的心,就会拥有永恒的爱和赞歌。

    读《悲惨世界》有感2篇2

    《悲惨世界》读后感

    01

    清晨坐上宽敞公交车,享受照进车里的依稀阳光。突然,一个女人的尖叫争吵声打破了车内原有的平静,众人目光一下投子在了这个女人的身上。只听那女人对着手机大声说:“你要上班?我一大早起来,你还在蒙头睡。娃儿那点事情,你就不可以做了?”

    电话那边,不知道说了什么,女的又愤怒了:“你不会,给娃儿换块尿布都不会,家头有哪样事情是你会的?给你说过,人家都说我的工作不如以前好了,还不就是家头事情拖的。你要上班,我还不是要上班。”说着哭起来……

    我看着这个当众恸哭的女子,看打扮,应该是个职场女性。作为现代职场女性,抚养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多方事情,付出的比男人更多,抱怨是不可避免的——在单位抱怨工作多、回到家抱怨家务多,总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男人们工作都如此不易,女人想要争取一席之地,可谓难上加难。如何兼顾好工作与家庭,是当代职业女性面临的诸多挑战。

    02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悲惨世界》里冉阿让的故事,它是强烈的,深到无底,它是沉默的,像无梦的睡眠。

    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从小就成了孤儿。长大后失业,25岁时为了抚养姐姐的7个孩子而偷窃面包,被判苦役,中途三次越狱失败,共判19年。冉阿让入狱的时候,青春年少;出来的时候,老气横秋。苦役生活使他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

    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地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十九年来冉阿让第一次流下眼泪。

    正是这样,那个囚犯冉阿让消失了,乐善好施的马德兰出现了。远走他乡后,经市民推选,他成了市长。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宽厚、惊人的慈爱让他受到了巨大的震动,成就了他的改变和坚持。他的形象,在这一刻成为了书中最为光辉的亮点。

    03

    在书中我认识到,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葆光明、善良、宽容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而他慈悲为怀的心,最终也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心中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当我用心来观察周围的人时,更加觉得应该赠与他们温情与安慰。

    04

    我想,人的生活中会很多烦恼,或工作不顺、或家庭不睦、或感到不公。这时候,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心态显得尤为关键。

    如同文章开头中提到那个在电话中吵架的女性,她的言谈中透露出巨大的压力。诚然,一个家庭需要女人,家庭中的女人心情是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准,但女人的辛苦不是理所当然的,女人在尽力维护一个家庭的同时,男人也应该共同承担责任,分担家庭中生活的琐碎。

    彼此多些理解、少些抱怨,要做到这句话其实不难。只要我们都对对方多些体谅、多些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我们小家就会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从自己做起,不抱怨、不埋怨,以理解的眼光看问题,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所有事,愿我们都生活在不抱怨的世界。

    第二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惨世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面包,导致他入狱,受了19年的牢狱之灾。出狱后,备受歧视,无人理会,至此,冉阿让绝望。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使冉阿让的后半生巨大的改变。雨果先生通过本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资本主义的黑暗。在雨果的笔下,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但当人们知道他之前是个苦役犯后,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凄惨的死去了,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愚昧,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刚接触这本著作是我对主角冉阿让我首先是对他同情。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让,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当他被释放出来时接受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歧视。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环境改变人的本质,在服刑期间他早就养成了恶习。开始他并没有被主教的仁慈所改变,并且偷了主教德银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谅了冉阿让,并且把他偷得银器作为礼物送给了冉阿让。终于冉阿让醒悟过来了,他带着主教给他的一点点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国的北部。他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尽心尽力,人们都被他感动了,最终他成为这个城市的市长。命运是折磨人的。冉阿让并没有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就这样的折磨他,让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让的一生是让人感慨的,也是让人深思的。一个人从一块面包彻底的变坏,从一幅银器和人们对他的改变变为一个彻底的好人,作为市长。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变化啊!人性的两种都在他身上体现

    出来了。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第三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

    一个人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不同的挑战和机遇。这些都会是一个人一生所要经历的,无论是挫折开心难过还是难以忘怀。无论生活在怎样恶劣的坏境中或多或少都会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变化。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书,书中主角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著却将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种种改变尽收眼底然,我不禁对雨果这位浪漫主义作家感到钦佩。

    这本书的主角——冉阿让,童年时没有上过学。成年之后,他成为了一个纯朴,热心的园艺工人,帮着他的穷苦姐姐抚养着7个可怜的孩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让找不到活儿干了。家里饥寒交迫,于是冉阿让便在一个面包店里偷走了一个面包,被人抓住,判处五年苦役。这个被社会逐斥并无可挽回的生灵。冉阿让在监狱里备受凄苦,终于,不堪忍受监狱艰苦的他,因为四次逃跑刑期被加到了19年。年复一年这颗心灵逐渐干涸,直到出狱,十九年他没有流一滴眼泪。到了出狱的时候,冉阿让耳边听到这样一句奇特的话:“你自由了”但是,一张黄纸通行证,究竟通向什么自由。冉阿让虽然释放了,但却因背负罪名,找不到住处。

    冉阿让变得仇视法律,他开始放弃了这个社会。就在冉阿绝望的时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晚他在主教家里留宿,然而当主教熟睡的时候,冉阿让竟然想要杀了他,为的是偷走他家的银器,后来主教宽恕了他,将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点点的感化了冉阿让,使冉安让开始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让生性沉静,但并不忧郁,也许,这是天生富于感情的人的特点。冉阿让在教主的感化下,开始恢复人性,后来还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诲,他开始热衷于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乐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滥判无辜,再度成为了阶下囚。但他仍然将教主的恩惠牢记于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赛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但社会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终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冉阿让曾经是一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但是他却被教主的博爱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让冉阿让弃恶投善,对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也许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这个社会的丑陋与压迫,使冉阿让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恶,并且时而为之感动。这不得不再一次的让我感叹巨匠雨果的文笔。光明磊落,宽厚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小人会永远遭到人类的唾弃。书中有许多角色也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比如店主德纳第,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高,也掩盖不了自己丑陋的内心。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

    第四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

    伴着悠扬的音乐,我翻开了雨果先生倾注30年心血著成的《悲惨世界》,翻着读着,感慨良多。《悲惨世界》主要以冉阿让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叙述,描写出拿破仑战争后的几十年里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

    作为一名刑满出狱的犯人,可能我们绝大多数人会对他产生鄙夷的情绪。就拿我们一般人来说,我们看见一个刚刚刑满出狱的犯人时,多多少少对他都会有所顾忌,甚至猜疑他、排斥他。可是当我们自私地不顾他人感受去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人时,我们有没有去进一步地了解过那个被我们所鄙夷的人呢?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并没有任何污点,即使他曾经犯过错,但是已经受到惩罚了、改过了,我们就没那个必要去掏空心思地去翻旧账,争论些无谓的八卦。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的人生轨迹虽然不由我们来涂画,却因我们而改变。主人公冉阿让原本是个诚实的工人可是却因为环境而入狱。我可以想象,他偷面包时内心的挣扎,如果当时有位好心人能给他一块面包,也许这个故事就不会那么悲惨了。冉阿让逃狱,我虽然不认同他的这种行为,当我一想到他是为了救孩子而入狱的时候,内心忍不住一番嘶吼。我不懂有什么法律是要判一个为救孩子而偷面包的人入狱的,我只知道就为了救人而入狱那么久,处处引来歧视实在是太过冤屈。出狱后的冉阿让应该是憎恨当时的社会的,处处受人排挤,处处遭人唾弃,这种非人的生活任谁也无法承受。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冉阿让那张已经不是了,白纸上他被迫涂画上一条条远离人群的曲线。

    万幸的是,他遇上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主教米里哀。笛涅的主教米里哀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时分,多年来穷困的习惯让他故态复萌,偷走了主教家的一只银烛台,不料半途被抓到,警方把他带到主教面前对质,令他惊讶的是主教非但没有揭发,反倒为他撒谎说是他赠送的。警方悻悻然走后,冉阿让跪求原谅,主教只要他宣誓将灵魂交付上帝,自此重新做人,并将另一只烛台也送给他。冉阿让感受到慈悲的力量,决心再创新生。那张涂画过的纸终于被擦掉了笔迹,又恢复了原样。只有主教去了解了冉阿让的过去,并给予他重生的勇气。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了解他做这件的原因,而是直接忽略原因直奔结果,把我们的思想强加在我们身上,并把它当成我们犯错的原因。这让我想起我过去犯的一次错:弟弟出生后,爸妈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弟弟身上,忽略了我的感受,更多的时候是对我不闻不问,每当想起弟弟出生前爸妈对我的呵护备至,我就觉得撕心裂肺。一个东西你从来没有得到过,或许失去了你不会觉得揪心,可是当你拥有过这件东西再失去的话,你一定会觉得特别难过,因为你曾经拥有过。于是我开始在学校捣蛋,从一个爱好学习的乖乖女变成了一个专门捣蛋的恶魔,一个星期几乎天天到老师办公室报到,检讨书写得整整堆满老师一个抽屉,可奇怪的是班主任都没有去联络我的爸妈。一次回家,那个偶然的机会,班里一个家里非常有钱的女孩子嘲笑了我,严重地伤了我的自尊心,不记得因为什么而吵闹起来,只记得她说了一句:“好过你整天背着个破书包!”当时头脑发热,就回去偷了爸妈100块了。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爸爸一气之下还把我绑在一棵树上,刚好那阵子家里装修,树下满是清理出来的碎玻璃渣子,我光着脚

    丫踩在满是玻璃碎的泥土上,动也不敢动。爸爸还不解气,点着了旧报纸,和着些干草烧我的脚,我害怕得围着树转啊转,玻璃碎片扎得我都不知道是怎么个痛法。与其说是肉体上的痛,倒不如说心上的痛更能让我窒息,我是犯了错,可我没有想到爸爸竟然会如此对我。如果你看过电视上演的日本侵华时日本人是怎样烧死中国人的,那么你一定可以想象出我当时叫得有多惨。刻骨铭心的那一次,记得那是个秋天,风不大,但我却觉得很冷,彻骨的寒冷……我从没跟人说过我偷钱的是为了引起爸妈对我的注意,没人了解过我内心真正的感受,爸妈依旧对弟弟呵护有加,对我冷冷淡淡,直到现在,我的爸妈还是认为我是个不可饶恕的小偷。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可是我的那张白纸的中央却在那场火中烧烂了一个洞,即使能不回来,也不是原来的那张白纸了,纸上偏离轨迹的曲线,即使我多么努力地想改,也改不回来了。我想在我爸妈的眼中,我永远都只会是那个会偷钱的小偷女儿了。

    在《悲惨世界》里我还很欣赏一个人,她就是芳汀,不得不说芳汀真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芳汀是冉阿让工厂里的一名女工,她有段坎坷的青春,在怀了男友的骨肉之后却被恶意遗弃,为了女儿的生活,只好忍下心把她寄养在蒙佛梅一位酒馆老板的家里,自己来到巴黎谋生并定时寄钱回去,但由于她有私生女的事被同事揭发,被赶出工厂,只好卖了首饰、长发,甚至肉体,不幸沦为一名妓女。但是无论她过得多么地不齿,为了生活让人说她多么地龌龊,我依然觉得她像雅典娜女神一样纯洁,我甚至觉得在她的头上有着耀眼的光芒。我最难忘的就是她为了女儿珂赛特的生活卖掉她那口漂亮的牙齿。牙齿不是头发,头发剪了还可以长出来,可牙齿拔掉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更何况芳汀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美丽动人,这叫她情何以堪?可是为了孩子,她把一切都扛了下来,无怨无悔,即使最后是出卖她的尊严,沦落成为一名妓女。我羡慕珂赛特有这样的妈妈,她妈妈对她的爱让我感到震撼。我还没有成为母亲,我不能理解芳汀当时的心情和内心的纠结,我也不敢现在就拍着胸口说我会像她爱珂赛特那样爱我的孩子,因为我觉得人毕竟要经历过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或者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对一件事由更深的了解。就好比说回过头去看我们一年前的日记,当时记录着对一个男生的暗恋有多么地苦,内心有多么地救纠结,可是现在我们再看一次日记,只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可笑,甚至挺丢人的。所以说人是处于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的,越长大越孤单,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讲回芳汀,我佩服这个女人,在《悲惨世界》里我们可以看着芳汀的心一点一点痛苦的变硬,从起初惭愧地不敢上街,再强装镇定、昂着头在街上行走,她学会不理睬旁人的指指点点,只在心里苦笑,她还被迫做了公娼,最后绝望又带着对女儿的思念遗憾地死去。读到这里,虽然很心痛,但是却对她肃然起敬,我仿佛能看到开篇那个像春风般微笑的女子,她巧笑细语,蔚蓝色的眼睛波光潋滟;她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像两朵玫瑰花那样交相呼应;她勤劳工作的样子,虽然布衣淡食却快活积极,那时候她的生命里有光,有太阳,有努力的方向。

    或许我身处的时代有所不同,又或许我完全被冉阿让和芳汀深深吸引住了,我没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有多大的黑暗,我说不出雨果先生对当时的社会有多么地厌恶。我只知道,冉阿让跟芳汀两人真的让我感受到很多,让我懂的更多…….

    第五篇:读《悲惨世界》有感

    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这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佳作。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悲惨世界》是一本伟大的书籍,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对社会下层人士的同情,对善良与邪恶的了解。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着,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刚接触这本着作是我对主角冉阿让我首先是对他同情。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让,(www.feisuxs)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这不仅让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当他被释放出来时接受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歧视。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环境改变人的本质。在服刑期间他早就养成了那种恶习。一开始他并没有被主教的那种仁慈所改变,并且他偷了主教德银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谅了冉阿让,并且把他偷得银器作为礼物送给了冉阿让。终于冉阿让醒悟过来了,他带着主教给他的一点点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国的北部。他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尽心尽力,人们都被他感动了,他做了这个城市的市长。

    命运是折磨人的。冉阿让并没有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就这样的折磨他,让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让的一生是让人感慨的,也是让人深思的。一个人从一块面包彻底的变坏,在从一幅银器和人们对他的改变变为一个彻底的好人,作为市长。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变化啊!人性的两种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快乐的活着。



    推荐阅读:
    读《悲惨世界》有感[合集5篇]
    大班语言游戏《春天》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荷塘月色》试讲稿
    工商银行年度工作总结300字
    大学生社团活动总结400字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