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计划 党团工作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00字[本站推荐]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静谧旋律 时间:2024-05-31 21:12:10

    第一篇: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00字[本站推荐]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百家讲坛爱国故事精选5篇500字,希望你喜欢。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1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2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3

    有人说这首《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为国为民,虽粉身碎骨,却心甘情愿,那么于谦这位生活在五百年多前的文人:

    是什么让他在小小年纪就立志成为文天祥那样有气节的人?

    是什么让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

    又是什么让他在无兵无粮的情况下,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到底是什么让他在蒙冤入狱后,竟然毫不辩解,从容赴死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为您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于谦》

    两袖清风

    一个真正的英雄,一定是一个品格高洁之士。

    就明代的文人士大夫而言,我觉得如果论人品高洁的话,恐怕很少有人能出于谦于少保之右了。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其实就出自于谦,出自这位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救时宰相”,这个成语叫“两袖清风”。

    于谦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已经升职到晋豫巡抚,就是河南、山西两省的巡抚,中间隔一个太行山,两边跑,非常辛苦。于谦在晋豫巡抚的任上,一做就是十八年,十八年,为官清廉,关心民生,在当时的民间就获得了“于青天”、“于龙图”的美称。

    那么到了明英宗的时候,出现了明代历史上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宦官乱政现象,就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这个大太监的宦官乱政,因为王振乱政,所以当时朝野无不仰王振之鼻息,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坚持独立的品格,从来不奴颜媚骨的人就是于谦。

    于谦在做了十八年的晋豫巡抚任后,要回北京述职,手下,还有当地的官员给他送行的时候,看到于谦的行李,于谦是个大清官,只有一些简单的衣物和几本书,所以送行的官员,还有朋友有些人就对于谦说,大人,你不知道现在是王振专权,而且贪得无厌,只要给他贿赂送东西都好办,那些从来不给王振送东西的人都倒霉透了,虽然大人为官清廉,家无余财,但是好歹可以带一点干菌呀,合芗呀这些土特产,送送王振也好啊。

    结果于谦听了一笑说:“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之物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

    什么意思啊?

    我哪有什么财物啊?我哪有什么土特产啊,我只有两袖间的清风而已!

    “交际之物几何,闾阎短长可畏”!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这些父母官,行贿受贿,为官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百姓的评价,我没什么东西可带,要带就是两袖清风了。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4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惧艰险,始终坚持自身理想。从纸上,从墨中,似乎能看到他们高大巍峨的身影。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引着我们前进。他们的一生都在吟唱着祖国,吟唱着,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5261三个时期4102,因为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1653,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精选5篇500字

    第二篇:百家讲坛故事500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惧艰险,始终坚持自身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百家讲坛故事1

    传说,以前有一个富翁,生了两个儿子,经营田产,安闲度日,好不快活。可是,没有多久,老富翁死了,两个儿子便决定分产另居。大儿子恃着居长,见弟弟愚笨可欺,随之将一切田产,金钱掳为私有,只给弟弟分了一个荒石坝。小弟弟不知怎么的,也就接受了,一点没有不满。

    但是,这荒石坝没有一点用处,不能耕,不能种,哪有糊口之资?没法子,弟弟只好典当度日,食粗米,吃菜根。

    这样过了许久,家什典当完了,再也没法过活了。弟弟一连饿了几天,饿到实在不能忍受时,便跑去向哥哥借钱。哥哥拥有大量财产,住着大庄园,穿着绫罗丝锦,吃着山珍海味。但是一点兄弟之情都没有,他不但不肯施与,反而将弟弟推出门了事。弟弟没法子,只得乖乖的踱出门外,坐在路上大哭起来,哭的泪如泉涌,湿了衫角。

    然而,这一哭,竟惊动了天庭上的玉皇大帝,他忙问庭臣:

    “下凡某方似有一男子哭之甚哀,究竟哭的什么,快去查报来!”

    “那么,请当地的土地查明禀报吧!”庭臣说。

    “好,就这么办。”玉皇答道。

    土地爷接了玉皇的圣旨,遂驾云上天庭面见玉皇细细道来。

    玉皇听后,点头微笑说:“好一个诚实忠厚的人!”

    “大帝想怎样拯救这个忠厚而又可怜的人?”土地爷问。

    玉皇思索了一会儿道:“把水仙花交他种植好吧?”

    “别人仿种起来,他不仍是一贫如洗吗?”

    玉皇道:“我先下一个咒语,再交你拿下去给他种植。只有他那块沙坝种的水仙才有花开,别处移去种的,只当年有花开。过一年,就任凭你怎样栽培,也不会开花了,如果要开花的,即要向他购种。”

    百家讲坛故事2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百家讲坛故事3

    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经营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沈阳城也就在那时候修筑了砖墙,并且初具规模。清太宗皇太极定都于此,改国号为大清,在原城基础上加以改筑,开了九座城门,又修筑了关墙,成为九门八关。然后建宫殿,建天坛、地坛、太庙和六部衙门,还把沈阳称为“盛京”,要与明朝都城北京一较高低,到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沈阳才失去国都地位,但仍然被当作陪都,并被称之为“龙兴重地”,清朝几代皇帝都曾来。此巡视祭祖。现今沈阳市留下了许多龙兴时期的古迹和古建筑,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说皇太极改筑沈阳城之后,城里百业俱兴,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一派兴旺景象。可是,在一个夏夜里,天气十分闷热,憋得人们受不了,三三两两地走出门来歇凉谈天。突然乌云遮蔽了天空,昏沉沉地不见星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使得闻了这种气味的人都慢慢地昏睡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已是红日高照,人们这才发现满城的男婴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不见了。一时间人们寻妻觅子、呼姐问妹,沈阳城乱成了一团。慢慢地就有消息传出,说是九门出了蝎子精。那天晚上它倒竖在城上,放出了漫天毒雾,使人们昏睡过去,然后刮起一阵妖风,把满城的美女和男婴卷走。就这样,好端端的沈阳城变得人心惶恐,非常恐怖。

    城里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据说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后裔,这户姬姓人家在这年夏天生下一子,刚巧赶上城里出了蝎子精。邻居都搬走了,剩下这姬姓人家因主妇产期未满搬不了家而急得团团转。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晌午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姬耀祖虽然满腹忧愁,却不敢怠慢了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和尚。那和尚问:“偌大的盛京十室九空,萧条冷落,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姬耀祖把城中出了蝎子精,家家户户离乡避难的事告诉了和尚。和尚听后一笑,说:“施主不必担心,你家公子既是今年所生,推算起来当是属鸡,你家又姓姬。鸡能吃蝎,说不定正是天意让你家公子解救百姓灾难,光耀你的家门呢。”和尚的话音刚落,只见从房里跑出一个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子,胸前还挂了一个红肚兜呢。姬耀祖还没来得及说话,那和尚就抱起了孩子,驾一阵清风去了。

    百家讲坛故事4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十大经典爱国故事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百家讲坛故事5

    《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倡导和关心下,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会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组织编写和绘制的。在全国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画家和学习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日前正式出版。

    “‘八荣八耻’万众和,华夏践行新美德。科学百家及时雨,学子高唱复兴歌。”北大附中特级教师金仲鸣在座谈会上朗读了自己的读后感。他说:“这两本书让孩子们学有榜样。古代科学家将激励他们奋发进取,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这两本书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很有意义,可以教育学生树立振兴中华、振兴科学的理想,鼓舞他们执着追求真理。”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告诉青少年读者一个成功的秘诀: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崇高的品德。”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说:“科学家们心系百姓、兴利除害,尊重实践、学以致用,虚心学习、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百折不回。道德理念产生了创新精神,唤起了聪明智慧,造就了一批批科技大家。”

    “《故事》和《画像》必将对出版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科技读物产生推动作用。”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于国华说:“目前,科普读物的数量和质量,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需求相比差距较大。必须创新其内容、结构、体裁和媒体形式,抓住读者心灵,启迪读者智慧,使读者能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感悟科学的真谛。”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李晓军说:“《故事》和《画像》既是宣传科学精神的精品,又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力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必将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转化为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百家讲坛故事精选5篇500字

    第三篇:百家讲坛爱国人物——戚继光

    语文学案 序号 25 高二年级____班 教师 李 乔 学生______

    作文素材积累(2)戚继光——军事天才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名人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2、概括名人的性格特点或其突出的精神品质。

    3、思考该名人的事迹可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导学重点】

    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基础。【导学过程】

    一、事迹阅读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有妻王氏,会武艺。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卫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因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纳有三名妾侍,共育有5子。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领兵将略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带兵打仗后,又不为书本知识所束缚,能够因地因时制宜,积极寻求制胜良策。他不喜欢书生式的高谈阔论,注重实际有效的军事学问,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便是其实际经验的总结。

    他还很善于向同时代人学习,如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向唐顺之学习枪法,并以此训练士兵。这种注重实效,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成为一代名将,他所带领的戚家军从未遭受失败,成为抗倭的一只劲旅。

    招募新兵编组训练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各地卫所军队,但到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根本不能承担实际的战斗。针对这种局面,戚继光主张另行招募新军,并且认为只能用「乡野老实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共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选定士兵后,对他们进行编组,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分别授与藤牌、狼箲、长枪、叉、刀等武器。一方面进行单个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阵训练,以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型的军队,对倭作战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转。

    军纪严明 赏罚必信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 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健全兵种协同作战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师。步兵编制依次为队、旗、局、司、部、营,每队十二人,每营二千六百九十九人。队是基本单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战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步兵之外还有水师,为了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支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北调蓟州后,为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将「鸳鸯阵」加以发展,创立了由车、骑、步相互配合的联合兵种。车兵抵御敌军的冲击,步兵以车为掩护出击敌军,骑兵则包抄突袭。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军事思想。

    以众击寡速战速决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时,经常采用以众击寡、速战速决的战术,这与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东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寇随时都会登陆,登陆后往往占据地形险要之处,向前推进时又常常小股分散。为了争取主动,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迅速消灭敌人。史称戚继光「临事则飙发电举」,他常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像疾风骤雨一般,及时赶到数十百里之外,用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将敌人瓦解、全歼。然后赶到援敌必经之地埋伏,待援敌经过,出其不意将其歼灭。

    二、问题思考

    1、你认为戚继光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学习过的哪些诗句可以用来描写戚继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一素材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百家讲坛爱国人物——于谦

    语文学案 序号 25 高二年级____班 教师 李 乔 学生______

    作文素材积累(1)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名人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2、概括名人的性格特点或其突出的精神品质。

    3、思考该名人的事迹可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导学重点】

    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基础。【导学过程】

    一、事迹阅读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世称于少保,是明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史》称他“英迈过人,历事三朝”。他的命运与明朝两次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土木之变”使他成为救时英雄,举国拥戴;然而“夺门之变”又使他以“谋逆之罪”命丧刑场,可谓是悲喜两重天。

    于谦的一生是戏剧性的,既是千古英雄,也是悲剧人物。那么在“土木之变”这场明朝的北京保卫战中,只是一介书生的于谦到底是如何力挽狂澜的?而他本人一身正气,“夺门之变”中的同僚又为何要倒戈相向呢?

    少年立志 文天祥是偶像

    于谦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在官场上颇有政绩。父亲于仁虽未出仕,但“性好经史,取古人之嘉言善行以为法。”因此,于谦自小便被寄予厚望,他也不负众人期望,自幼聪颖,“少读书,手不释卷,过目辄成诵”。

    有一次于谦随家中大人去清明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叔父出了个对子要他对,上联是“今朝同上凤凰台”;六岁的于谦马上对曰:“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都说于谦志向远大,赞叹不已,他的叔父还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两年后,于谦成为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作了上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行人面面相觑,竟无人对出。当时于谦也在场,便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对仗工整,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于谦天资聪慧不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刻苦勤奋。除了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外,他还经常研读兵法史籍。诸葛亮、岳飞、文天祥都是于谦的偶像,他尤其崇拜文天祥,不仅在书斋墙上挂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还在上面题词,称赞文天祥“徇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可见于谦少年时便将文天祥作为榜样,而他也用余生践行了自己的志向。

    “土木之变”力挽狂澜

    据说于谦七岁时,曾有一个僧人断言他是将来的“救时宰相”,日后必有大的作为,不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于谦的确在后来的明朝北京保卫战中成就一世英名。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的唆使下亲征,明军精锐在土木堡几乎被全歼,英宗也被瓦剌俘获。这场形如儿戏的御驾亲征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把明王朝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也先大军磨刀霍霍向北京而来,而明朝一方,英宗亲征时就已将京畿大军悉数带出,导致京城防备空虚,再加上人心大乱,许多人携带家眷,纷纷南逃,国家俨然到了最危难的时刻。在逃跑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只是一介文弱书生的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北京。

    国难当头,首要问题是安定人心。朝臣把土木堡惨败的原因归结到宦官王振身上,王振党羽马顺当朝呵斥官员,激起百官不满,两派大打出手,一片混乱。于谦一面阻止官员群殴,一面拦住监国王,让他宣布马顺等人死罪,赦免参与殴斗的官员,惩治祸国殃民的宦官,王一一照做,混乱才得以平息。也先企图以英宗为筹码要挟明廷。但当时太子年幼,监国王又不愿收拾烂摊子。于谦就自告奋勇找到王,力劝其担起重任。在于谦的劝说下,王最终同意登基称帝,年号景泰,史称代宗。明王朝新的政治核心重新建立起来。

    在新皇帝的支持下,于谦集结了20余万大军。他将大军兵分九路,镇守于九大城门之外,主动迎接也先挑战。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但眼见明军旌旗猎猎,严阵以待,便已经心虚。双方激战五天,也先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当得知勤王兵马正陆续赶往北京时,他担心腹背受敌,就决定连夜撤退。

    至此,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更为难得的是,战后对于谦论功行赏,于谦却说:“让敌人打到京城,是做臣子的耻辱,怎敢以此邀功!”

    “夺门之变”含冤而死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突然染病,卧床不起。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三人趁机发动政变,把英宗接到奉天殿,上朝听政,又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但是想要杀掉于谦这样一位有功于社稷、为官清廉的大臣并不容易,因此,英宗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用历史上惯用的“莫须有”手法,以“谋逆”的罪名将于谦处以极刑。本来英宗对于杀于谦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但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夺门就没有正当的名义。”英宗这才下定决心。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千户白琦还请求把于谦的“罪名”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于谦被杀之后,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都惊呆了,原来,于谦一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家里家里除了代宗赐予的宝剑和生活用品外,别无余物。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南宋时,爱国英雄岳飞力主抗金,却被奸佞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三百年后,抗击蒙元入侵的于谦同样以“意欲”谋反罪被处死。巧的是,两人死后都被安葬在杭州美丽如画的西子湖畔,清代文人袁枚对两人有高度的评价:“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两袖清风一生清白更胜石灰

    于谦一生为官清廉,不贪不敛,上不攀附权贵,下不卖官鬻爵,既不请客送礼,更不贪污受贿。他未仕前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脍炙人口,是他对自身廉洁奉公的期许。

    据说,后来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有一次巡抚河南,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舆论的反应,劝谏的苦心,尽在诗中。

    果然,最后于谦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或曰“两袖清风”)便常 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二、问题思考

    1、请摘录文章中表现于谦性格品质的诗句或名言并记忆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于谦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一素材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

    儒家经典《左传》说,大丈夫要立德、立功、立言,戚继光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爱国主义的大英雄。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1

    在中国,屈原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每年的端午节,中国各地都要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这位中华儿女的先祖.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人与一种民俗,一个人与一种精神,关系如此之紧密,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屈原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者,一个诗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他都为中华民族的品格、精神、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今多少志士仁人磨砺自我、战胜困厄的强大精神支撑.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让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他把一种孤傲的精神,铸造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透过历史的尘埃,拂去过往的烟云,今天屈原这个上下求索的伟岸独行者,将再次感动我们.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深情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之屈原.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2 卫青

    卫青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名将、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卑微,却最终抓住机会,一举崛起,成为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一张“王牌”.面对匈奴对大汉王朝的不断袭扰,临危受命的卫青首次出征便旗开得胜,一举奇袭匈奴王庭所在地龙城,揭开了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而在他之后的对匈奴作战中,卫青曾经七战七胜,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匈奴单于,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匈奴克星”的卫青,以自己的杰出的军事才能,使得“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从此,大漠以南再也没有出现匈奴之患.那么,从奴隶到将军,卫青究竟如何实现如此神奇的人生跨越?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场秘诀又是什么呢?国防大学马骏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汉朝名将卫青保家卫国、力克匈奴的传奇人生.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3 霍去病

    熟悉汉武帝时代的人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为保障国家安全而与匈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其中四十三年都和匈奴开战.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著名将领,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每个人都有传奇故事.而在这些名将中,战功最卓越的,无疑是最为年轻的霍去病.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才二十四岁.汉武帝时代对匈奴战争有三次非常关键的阶段性胜利,其中有两次是由霍去病完成的.这位青年名将在汉匈战争史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公元前119年的一次作战,霍去病打得匈奴人“幕南无王庭”,单于牙帐不敢在大漠以南地区停留.打完这一仗,汉朝彻底掌握了对匈作战的主动权,而霍去病却在两年之后去世了.这个巧合令人惊奇,似乎霍去病就是专门为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而生的.要打匈奴的时候,他来了,打完匈奴,他走了.这种巧合也为霍去病的人生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让他以永远年轻的形象活在后世人们的心目当中.俗云“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霍去病根本没留下机会,让人们看到他的白头.所以在今天的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中,人们总是想象霍去病是长得非常帅气的年少英雄.霍去病帅不帅,咱们不知道,都没见过.他的事迹,却是有案可循的.今天的主题,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位青年名将的传奇人生.复旦大学姜鹏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汉朝名将霍去病保家卫国的传奇人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4

    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坎坷被受苦难煎熬,民间疾苦凝聚笔尖心头,他的诗如同一部真情的历史画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真挚感人、广为人知。他被人们誉为“诗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为我们展示了唐王朝转折阶段,那些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细节。而杜甫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以他的道德、以他的文章、以他的诗篇、以他的仁爱之心,为我们展示了一代“诗圣”的光辉的风范,成为后世心目当中一个高尚的道德楷模,也成为我们这些后代人所要学习的榜样。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中国故事》爱国篇《杜甫》,敬请关注。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5

    郭子仪,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

    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郭子仪》,敬请关注。



    推荐阅读: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00字[本站推荐]
    2024关于疫情责任作文(精选五篇)
    描写不完美作文800字(推荐5篇)
    高中物理的答题技巧与学习方法(含五篇)
    有关懒惰初三作文(含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