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计算机论文 教育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下半年市场预测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华正茂 时间:2024-06-06 12:51:3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下半年市场预测

    房地产施工面积首次破亿 北京楼市过渡为完全买方市场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24-09-15 07:21: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尚希

    [提要]昨日(9月14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8月北京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施工面积均不断上升,北京房地产施工面积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由此而来的库存压力也愈加明显。

    昨日(9月14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8月北京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施工面积均不断上升,北京的房地产施工面积首次突破1亿平方米,由此而来的库存压力也愈加明显。

    统计显示,2024年1~8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80.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高于1~7月0.2个百分点。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81.7亿元,增长14.5%,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1%,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16.6亿元,增长

    8.2%。

    此外,政策性住房完成投资452亿元,增长2.4倍。政策性住房施工面积3558.9万平方米,增长1.5倍;其中新开工面积1244.9万平方米,增长5倍。政策性住房销售面积为146.7万平方米,增长63.1%。

    对此,北京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分析,1~8月,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4.5%,涨幅超过了1~7月的同比13.2%,其中首要原因是保障房投资占比上涨,在1~7月投资中,保障房占比为23.4%,1~8月上涨到了24%。保障房同比投资增长了2.4倍。其次,新开工面积上涨迅猛也促使了投资加大。1~8月,新开工面积高达2788.7万平方米,同比上涨了90.8%。新开工面积消耗了大量的投资。

    “在施工的住宅面积(6299万平方米)能够提供住宅套数高达50万套左右,而目前首次库存积压已经达到了11.2万套,为近两年新高。”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相比历史最高库存14万套还有差距,但目前来看限购政策并没有放松的迹象,市场上有购房资格还愿意入市的人越来越少,这将明显影响开发商对后市行情的判断。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北京年内供应的商品房期房住宅项目合计122个,提供商品房住宅40562套,面积达512.7万平方米。签约商品房期房住宅套数为18790套,累计签约率仅46.3%,签约面积更是只有210万平米,商品房住宅库存积压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根据目前的施工面积计算,其中接近半数将在最近1年内形成供应入市,这将给市场带来2024万平方米的住宅入市,可能接近15万套。在市场限购不放松的情况下,北京楼市已经明显过渡到完全的买方市场中。开发商为了争取购房者手中的‘房票’,促销将成为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张大伟表示。

    全国土地市场迈进底价时代 多城地块底价成交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24年09月15日09:57来源:广州日报随着“金九银十”到来,全国土地市场却迈进底价时代:8月31日,上海20亿元出让四宗地,均以底价成交;9月1日,在广州最大规模的卖地会上,9分钟卖9块地,8块以底价成交。除了个别激进型的房企,不少房企采取了不拿地少拿地来分散风险,使得8月全国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仅为10%,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

    中国土地挂牌网讯:随着“金九银十”到来,全国土地市场却迈进底价时代:8月31日,上海20亿元出让四宗地,均以底价成交;9月1日,在广州最大规模的卖地会上,9分钟卖9块地,8块以底价成交。除了个别激进型的房企,不少房企采取了不拿地少拿地来分散风险,使得8月全国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仅为10%,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全国不少重点城市前8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均出现了明显下滑。

    8月全国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10%

    再北京、杭州乃至全国的土地市场都可以用愁云惨淡来形容,底价成交成为主流。根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全国133个城市单位住宅类用地成交量在8月达到最低,成交面积202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

    自8月份,全国133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20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6%;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61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9%,同比上涨6%。全国133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持续维持在低水平(8%),较上月减少5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

    各大城市前8月土地收入明显下降

    土地市场的冷清已经直接影响了各地的土地财政。

    据广州财政部门透露,上半年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3.12亿元,同比减收33.75亿元。数据显示,从今年前8月京沪广深以及其他7个重点城市大半数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出现了明显下跌,其中跌幅最多的达四成。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认为,广州市要完成全年646.5亿元土地出让金计划存在很大难度。

    有大企业趁机低价拿地

    万科近期在土地市场上频频现身。9月2日,万科金地联合体以17.05亿元拿下北京大兴旧宫地块。近半个月内,万科分别在北京房山、丰台、大兴连拿三块土地。规划面积总计366264平方米,土地出让金27.64亿元。“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万科在京的连续拿地行为可能会预示着部分资金充裕的大型房企对于未来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相关阅读:

    云南曲靖土地管理新机制 发挥土地基础调控作用

    多地土地拍卖遇冷 “底价拍地”考验地方财政

    微博传言昆明将清理闲置土地 市国土局否认

    叶檀:土地财政难以为继 房产企业洗牌来临

    山东土地市场“天凉好个秋” 底价成交流拍成常态

    二三线城市追涨“卖地热” 土地出让金不断上涨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2024年09月13日11:11来源:搜房网综合整理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排名第三的昆明,出让金收入为336.85亿元,同比涨幅416.03%;排名第七的沈阳土地出让收入308.13亿元,同比涨幅142.63%。还有一些未进入前十名的二、三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涨幅,预计亦不低。(来源:环球财经)如果以“面包肯定比面粉卖得贵”的逻辑衡量,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而言,房价未来也许仍不用担忧。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土地出让收入排名第三的昆明,出让金收入为336.85亿元,同比涨幅416.03%;排名第七的沈阳土地出让收入308.13亿元,同比涨幅142.63%。还有一些未进入前十名的二、三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涨幅,预计亦不低。

    再从《2024年1-6月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的数据来印证,1~6月全国13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9511宗,成交土地面积43759万平方米,成交面积同比增加24%,显然实际的土地成交数量有增无减,成交金额减少是由于二、三线城市的地价没有一线城市地价高,但土地交易的绝对数量并不低,而且在大幅增长。

    与上述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骤降。这其中除了政策限购等因素外,主要还是由于开发商担心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风险,于是转战二、三线城市继续“圈地”,从而推高了二、三线城市的地价和房价。如山东泰安市今年上半年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了53.9%等。

    同时,上半年重点在二、三线城市布局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大获全胜,万科(000002.SZ)、恒大地产、保利地产(600048,股吧)(600048.SH)、碧桂园(2024.HK)等企业,上半年的销售金额同比增幅都在60%以上。

    在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房地产需求调控的同时,还应强化供给管理;除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总供给,还应规范房屋租赁市场,让租房者有相对稳定感,避免“非刚性需求”立即转化为“刚性需求”;另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手段来提高房屋持有环节的成本,让持有多套房的人将存量房释放出来,让一部分房屋恢复居住属性,从而缓解目前的畸形供需格局。

    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开源节流,自主减少财政压力,并将土地出让金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避免让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或“私房钱”。

    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土地出让金收入逐年大幅递增。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为

    2.7万亿元,较2024年增长70.4%;前年土地出让总价款是1.59万亿元,较2024年增长65.7%。若拿现在的年土地出让金数据与10年前比较,仅2024年一年就超过了2024年的20倍。

    笔者建议,应对过去十年的土地出让金收支进行重点审计,做一本公正、公开、明明白白的账,对于曾涉嫌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或者将土地出让金挥霍、挪用的相关责任人,应该给予必要的责任追溯。因为土地出让金换走了未来50~70年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爷卖仔田”,如果这笔账是个糊涂账,如何对得起子孙后代?

    另外,是否能将土地出让的程序和出让金账户从地方政府剥离出来,建一个全国性的土地公开交易平台,将土地转让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然后将收来的土地出让金放入中央财政专设的省级土地出让金账户,由中央财政暂作保管;再根据地方政府申请的保障房项目、安居工程项目和符合土地出让金使用的项目再专款专用。这样既可以保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可以起到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的监督作用,斩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链条。核心数据 8幅地块

    9月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出让9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短短8分钟内,其中的8幅地块便已经被“瓜分”完毕,平均1分钟卖出1幅地块。不仅如此,推出的9块地中,有8块以底价成交。

    多地土地拍卖遇冷

    现场“零举牌”,9分钟卖9块地,其中8幅底价成交,今年广州最大规模卖地会就是这样冷清收场。

    9月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1日一口气出让荔湾区、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共9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然而,以往“抢地”大战的场面不再。短短8分钟内,其中的8幅地块便已经被“瓜分”完毕,平均1分钟卖出1幅地块。不仅如此,推出的9块地中,有8块以底价成交。如此旋风般地结束拍卖,在全国市场上也并不多见。但来自搜房网的统计显示,上半年广州成交的13宗商业用地和8宗住宅用地几乎都是底价拍出。

    土地拍卖遇冷不仅仅发生在广州。也是9月1日,南京国土局再次迎来土地拍卖。拍卖会上,来到现场拿地的代表总共不超过10人;被拍卖的6幅地块中,有5幅地块均以底价成交;位于横溪甘泉湖的G32地块最终流拍。土地市场再次陷入低迷。

    9月2日,扬州举行扬州市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竞价拍卖会。3个小时,分布在扬州东南西北中方位的6块“净地”成功拍卖,但从成交价格上来看,开发商显得愈加理性、谨慎。

    土地市场的动向常常被称为楼市的“风向标”。在号称“金九银十”的传统房地产的火爆时期,不但房价节节松动,就连土地拍卖市场都做不到“开门红”。这让房地产市场更加“雪上加霜”。

    开发商态度趋谨慎

    对今年广州最大规模卖地会,开发商们不给“面子”,有业内人士表示“非常惊讶”。

    北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韩世同就对媒体表示 “结果太令人意外了,原本以为至少有几块土地会存在竞拍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国家宏观调控令土地市场日渐冷清”。

    其实,广州、南京等地土地市场的困境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接二连三的土地拍卖会传递了

    这样一个信号,当前土地交易市场显露趋冷态势。更有媒体分析,在各种楼市调控政策的催化下,今年以来,开发商资金回笼缓慢,市场预期悲观,拿地热情骤降,流拍和底价成交依旧将贯穿整个土地市场。

    更多业界人士认为,近期开发商资金开始吃紧,使得他们拿地比较谨慎。最近开发商销售资金回笼并不是太多,此外不少大型开发商还有在建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因此拿地开始趋于谨慎。

    不过好消息是,地价的“低迷”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未来房价的高价空间不会很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巨大的威力。

    土地财政面临考验

    土地市场遇冷的情况还在继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尽管土地成交面积相较去年并未出现太大下滑,但前8月土地成交金额大滑坡,不足去年全年一半。

    在上海,今年前8月土地出让金为743.1亿元,仅为去年全年的48.4%。而虽然上海土地出让金出现大幅下降,但是743.1亿元的总收入还是超过了北京、天津、杭州等城市,位列全国第一。在北京,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前8月,北京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为671.9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调了6.74%,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土地收入的40.9%。在广州,上半年广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3.12亿元,同比减收33.75亿元,下降17.14%。

    对此,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在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信托渠道收紧的情况下,销售速度同时放缓导致回款难,这些都使得开发商资金压力加大,影响了他们的拿地能力。但张大伟预计,虽然9月以后土地市场可能因供应上涨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成交升温,但预计很难再达到2024年的水平。“楼市调控在下半年的力度只会加强,这将使得土地市场依然维持今年前8个月的冷清。”

    显然,在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土地市场下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而不管是土地流拍还是地价下跌,都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冲击。有分析人士建议,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解决此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势在必行。晚行动不如早行动,各地要积极寻找财政增长的新的突破口,才不会陷入被动。

    第二篇:市场预测报告专题

    市场预测报告范文 王晓瑞

    一、范文结构

    1、标题。一般由预测的范围、时限、对象加文种。

    2、正文,开头可写一个“前言“,简要介绍预测时间、对象、范围、目的和结果;主体包括现状、预测和建议三部分。

    二、范文内容

    20xx年平安快餐店市场预测报告

    前言: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人均生活空间日益降低、传统的大学生食堂已不能满足大学生餐饮需要。快餐行业在学校周边迅速发展壮大,为了了解我们学校周边平安快餐店的发展状况,特此做一份平安快餐店20xx年市场预测报告。

    一、现状:

    (一)平安快餐店环境分析

    1.地理环境:平安快餐店处于**美食城内,距离**大学100米左右。**大学有将近一万名学生,且附近居民区集中。

    2.店面环境:店面规模小,消费场所局限,无宽敞的地方让消费者在店面进餐,装修简单,但店面干净整洁。店面两旁分别是快餐店,店面对面是砂锅饭店面。附近还有不少快餐店和面食店,客源量很多,这大大增加了平安快餐店的消费额。

    3.竞争环境:平安快餐店周边有很多快餐店和面食店,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桂林砂锅饭、波记烧卤饭、广香源烧卤饭、佳和快餐、好又快快餐等是最大的竞争者,其余的快餐店对其影响较小。

    (二)平安快餐店的商圈

    1.因平安快餐店附近是**大学,消费者以学生为主,消费金额不高,属于文教区商圈。2.以平安快餐店为中心,距离平安快餐店50米为半径画圆,它的周围是**大学及居民住宅区,所以人流量大。但在这个商圈中,也有几家竞争者。如:桂林砂锅饭、波记烧卤饭、广香源烧卤饭、佳和快餐、好又快快餐等是最大的竞争者。(三)平安快餐店的经营范围:只经营快餐和砂锅饭

    (四)价格和规格:平安快餐店快餐每份价格主要在6——8元之间浮动。与其他快餐店对比,它的价格相对较合理。学生普遍能接受这样的价格。

    (五)促销策略:无

    (六)平安快餐店内基本信息:一个门面、十来张桌子、一个厨房、两个卖饭窗口、7——8

    个工作人员。

    二、预测

    1.随着我校的大规模扩招,我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而且连年扩张使得这一 数量继续增加。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我校周边市场潜在的爆发力 日益增强,因此我校周边的饮食业是有一定的潜力的。2.高校人流量越来越集中。3.饮食业发展呈稳健增长的趋势。

    4.平安快餐店周边可能会有更多快餐店和面食店开张,也有可能会有比它更强的竞争对手出现,竞争将会更激烈。

    5.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消费群体不能接受不断上涨的价格。

    三、建议:

    1.针对不同的季节,推出与本季节相应的产品; 2.偶尔做一些吸引顾客的活动;

    3.保证原材料来源的可靠性,保证质量;

    4.做相应的宣传,给顾客留下更好的印象,特别是公益性的宣传; 5.卫生要清洁点;

    6.门面装修好一点,给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7.偶尔开出一些优惠价格; 8.送外卖;

    9.把门面扩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座位;

    四、结尾:

    每一家快餐店,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都希望把自己的店面经营得更好,随着我校的大规模扩招,我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我们学校周边平安快餐店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希望平安快餐店能够提供更适合我们学生的快餐,把食品质量提到更高点,更好的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服务。

    第三篇:市场预测报告

    2024年我国传媒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同很多行业一样,每一个行业的竞争机会都是平等的,但是有心的人会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内最新的就业机会,或者说是竞争压力小,但又能带给自己成就的空缺职位。其实,在传媒行业中,这样的就业机会也是存在的,而且,传媒企业需求还很迫切。面对这种需求,尽快跳入传媒行业是不是就能快速实现你的梦想?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在传媒行业中,哪些职位目前最需要人?前景和空间都有多大?这里面有很多职位都在被媒体广泛报道,企业也在极度期盼中。现对2024年我国传媒行业分析如下:

    一、最稀缺——传媒经营人才

    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概括国内媒体十几年来的“三步曲”:20世纪90年代早期出名记者,90年代中期出名编辑,90年代末至今出经营者。这一说法客观地体现了国内传媒从内容采编到报道策划再到经营管理的发展轨迹。时至今日,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备受重视。

    近年来,时代华纳———美国在线、新闻集团、迪斯尼和Tom.Com各路跨国传媒争相向中国进行渗透并取得“落地权”,急需大量既熟悉内地媒体市场、又具有国际化运作经验的本土高级媒体人才来扩大市场份额,这加剧了高级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极端稀缺的状况。

    在传媒行业,一名优秀的媒体人才必须是一位“传媒职业经理人”。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 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均可称为“媒体职业经理人”。他们不仅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经营头脑和才干,也要具备“职业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既能够在传媒产业领域从事专业性的经营管理工作,也能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出发,实现传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之前传媒市场化程度低导致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随着改革日益深入,中国传媒业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向了市场。专业的经营型人才和策划人才立刻出现人才空缺,大多数报社、电台、电视台的管理、策划人才都是媒体人出身,虽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但是很好的编辑、记者并不代表精通管理。业内人士透露,年薪10万元就能够聘请到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但即使愿意花50万元年薪,也未必能够聘请到真正既谙熟新闻行业和传媒市场运作、又懂媒体管理和经营的高级复合型媒体管理人才。

    高级传媒营销人才一直受到媒体追捧,优秀营销人才甚至一将难求。据《足球》报负责现场招聘的人员介绍,他们曾持续刊登广告招聘营销人员,开出的待遇也不低,但即使一次面试上百人,最终也难以招到适合报社的人选。曾任传媒英才网运营经理的邓同华分析说,一是由于高级传媒人才流动较少,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稀缺;二是现在一些“80后”不愿吃苦,不想承担压力,相比之下更愿做办公室文员等工作,造成从起步到成为中坚人才的缺失。但是从长远和自己的发展来看,熟悉传媒,懂市场的人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且一直是传媒行业最紧缺的人才。

    二、最有发展前景——国际化本土传媒人

    几年前,《广州日报》、香港《星岛日报》就已经在澳大利亚联合推出了“澳洲版”,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了国际传媒巨头、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发迹的澳大利亚。开始了内地传媒集团向海外扩张、争夺在全球传媒业市场“话语权”的前奏。

    有业内人表示,内地传媒业在经历近20年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后,已经成为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全球最具潜力的传媒市场。虽然眼下大批境外传媒巨头向国内蜂拥,使内地传媒行业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随着内地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规模的传媒集团的不断成长和迅速壮大,内地传媒业距离“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已经不远。

    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内地传媒业已经逐渐迈出海外扩张步伐的背景下,那些熟悉本土传媒市场,又深谙国际传媒市场运作,具有全球化实业的高级媒体管理、经营人才将迎来最好的发展前景。

    三、最受宠——传媒型网络人

    随着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日益强大,新闻领域逐渐对互联网放开,网络媒体直接或间接获得新闻采访权,网络媒体将引入越来越多的一线记者,新闻类网站记者和网络编辑的人员配备从过去的大约10:1会逐渐增加到1:1,门户类站点也将达到大约3:

    1、2:1这样的规模。未来网络对传媒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此类人才缺口较大,未来两年将会供不应求。

    基于上述原因,随着Web2.0概念网站向传统媒体等的转变,另一场人才争夺战会紧接着打响——传媒型人才、产品型人才的供不应求将使得网站向传统媒体挖人。因为Web2.0概念网站在风光无限的最近一两年里,积累的传媒人才并不多,现在要转型,就得从传统行业挖人,原创编辑挖报社,无线编辑挖互联网,主持人挖电台、电视台,这些方面的人才本

    来就是资源稀缺,而且培养起来相当不容易,所以争夺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互联网大肆发展的今天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实。而传统媒体人为了发展转型到网络,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当然,这也是网络媒体中求之不得的。

    所以,为了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好的待遇,传统媒体人流向网络后,势必会提高网媒的新闻质量,而与此同时,又给大量的新入行者提供了进入传统媒体的机会。

    四、最时尚——数字媒体人才缺口巨大

    随着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在全国的推广,数字影视制作人才特别是网络流媒体和手机电影等新媒介人才正在逐渐走俏,其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在20万人左右,这对于广大求职者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

    招聘会现场火爆场面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事实:江苏国视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曾打算在一次招聘会上招聘近40人,但在该公司的招聘简章上,对于影视策划和后期制作人员、编导的招聘人数并未做明确的规定,问及原因,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对影视制作人员的需求逐年递增;其次,以他们的招聘经验来看,想要招到满意的影视制作人才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希望是越多越好,因此才没有规定具体的人数。

    通过《2024年我国传媒行业现状分析》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传媒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市场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有2024多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5000家影视制作公司以及规模各异的近万家网络媒体公司,需要大量的数字影视制作人员。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未来几年内数字影视制作行业需要的影视人才数量超过70万人,尤其在高层次的编导、策划、制作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与传统媒体的人才饱和相比,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人才短缺已成为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尤其是有经验的高端人才储备不足。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中国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口将达60万人之多。新媒体产业与传统广播电视事业人才最大不同在于,新媒体产业中的采编人员不仅需要熟通传统业务,同时还需通晓与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视觉设计等。新媒体人才不是指纯掌握技术的人,也不是指纯掌握艺术的人,而是指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潜质,在先进的技术平台上从事媒体内容创作的人。所以,只有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和胜任快速发展中的新媒体。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传媒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在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里撰写了《2024-2024年中国传媒行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传媒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和竞争现状,能够为企业深入细致地认知传媒行业的投资现状及趋势提供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成果。

    第四篇:如何写市场预测报告

    如何写市场预测报告?

    1)对本预测做出规定 扼要介绍预测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这是因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预测,一切都将随时间、地点、条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缺乏上述要素的市场预测报告只能是一堆废纸。(2)阐明预...(1)对本预测做出规定

    扼要介绍预测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这是因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预测,一切都将随时间、地点、条件、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缺乏上述要素的市场预测报告只能是一堆废纸。

    (2)阐明预测所用方法

    预测所采用的方法,也需要在正文之前交待清楚。这是因为,每一种预测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与长处,也都有它的局限与不足。言明自身的预测方法,则可使预测报告的阅读者知晓报告的缺欠所在。

    (3)材料与内容要建立有机联系

    任何预测都是建筑在材料基础之上的,在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中,从实际内容到文字表述,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材料与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非人为联系。这样,市场预测报告才具有可信性,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内容与预测之间的牵强附会,自然缺乏说服力,文字表述上的含混不清,也会使阅读者顿生疑窦,不敢轻易接受你的预测结果。

    (4)所用语言忌模棱两可

    尽管预测本身就带不确定性,但预测报告的写作者切忌在市场预测报告中使用具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或者是文学性的语言,模棱两可式的语言就更要不得。

    (5)预测后的建议要旗帜鲜明

    一旦根据确凿的资料得出结论之后,所提的建议也应旗帜鲜明。诚然,预测是对未来情境的估计,这估计本身可能有错。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市场也有莫测性,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将影响市场状况。所以,预测有时也是不准确的,不尽如人意的。我们要竭力避免犯错误,但我们不能因为犯错误而畏畏缩缩,不敢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预测观点。

    (6)行文结构以推进式为宜

    在行文的结构上,以层层推进式的方式为宜。从大环境的分析到小环境的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市场预测报告写作的基本模式如下:

    一是前言。亦称导语,写明预测的时间、地点、范围、对象、目的,并简要介绍预测方式。

    二是对所预测对象或现象的情况说明。

    三是预测及其结果。要尽可能地以定量的方式表示。

    四是建议。即报告撰写人或部门根据预测结果所提出的若干建议。

    第五篇:摇粒绒市场预测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以棉花为代表的生产原材料的上涨和波动,带来了我国纺织工业整个产业链的供需结构的大幅变化,进入2024年,行业发展压力更加突出。国际市场上,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频繁制造摩擦,来自东南亚国家等新兴市场的纺织品对我国纺织品形成了强烈的价格冲击,美圆汇率的波动、希腊、美国等国的外债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等等,国际市场形势扑朔迷离,需求大幅下降。在国内滞障因素同时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劳动力成本高起的压力、企业融资难的压力、用能的压力,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已经成为必然。

    2024年1~10月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金额达539.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3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4.84个百分点。针织织物出口7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8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8.99个百分点。无论是针织服装还是织物的出口增速均高于全行业整体出口增速,且与去年相比提速明显。针织业的全面崛起成为中国纺织行业的一大亮点

    未来全球针织业将会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发展,而作为纺织、成衣业的中上游产业,随着海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针织业正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总体上来讲针织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在国际市场,中国中、低档针织品凭借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并形成了以中国香港、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代表的几大出口区域。2024年经济危机到来后,出口大幅下滑,直到2024年二、三季度逐渐回暖,现在企业呈现两级分化现象,大企业订单数量逐步回升,小企业订单数目还未见起色,就目前的形式看,采购商有加大单体供应量,缩减供应商数量的趋势。2024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针织工业克服了不利因素,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势头。国内消费对针织行业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针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开始回升,同时利润总额增速也开始明显回升,总的来说,2024年针织行业的表现不俗。但是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2024年针织工业的利润率虽然提升较快,但是也要考虑2024年利润基数较低的因素,利润额的提升实际上还很有限。而且考虑到统计数据主要针对规模以上企业,实际上一些针织产业集群目前的处境还比较艰难,利润还比较低,这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2024年以来针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跌落到10%以下(11月回升至10.06%),2024年以来增速明显下降。2024年1-11月,针织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79亿元,同比增长10.0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7.44个百分点;较以往同期,2024年1-11月针织行业实现的工业生产总值有所增加,但增速有所降低。2024年1-11月,针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针织服装121.20亿件,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降低1.33个百分点。2024年1-11月,服装产量211.5亿件,同比增长2.10%;梭织服装产量90.3亿件,同比增长3.57%,高于针织服装同比增长幅度。我国针织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始终保持14.9%以上的两位数增长;2024年以来,行业销售产值增速跌落到10%以下,且呈下滑趋势。1-11月,针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3386亿元,同比增长9.2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61个百分点;较以往同期,2024年1-11月行业实现的销售总值略有增加,增速滑落幅度较大。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销率达97.32%,环比略有提高。在未来几年,全球针织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期为大约3.45%。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推荐阅读:
    下半年市场预测
    教师颂1
    生之欲观影观影感想[小编推荐]
    青少年必读书系(中学生必知的古诗词(下))_把酒问月
    晋升中高、中一材料(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