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范文大全)
第一篇:*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山东**市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跨跃式发展。**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州“一主三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概况[feisuxs文章-http://www.feisuxs 找范文,到feisuxs]
(一)基础环境
基本概况。**市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7.7万,辖4区1县7市,拥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市区面积2640平方公里,人口176.2万。耕地面积700多万亩。实有林地面积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海岸线长909公里,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900多万亩,可利用的浅海水面30万公顷。全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和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日本相距825公里,与韩国相距450公里,是国家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料有70余种,其中,黄金、滑石储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为全国第一大产金市,整装石油储量达6亿吨;拥有渔业生物品种200多个,盛产70多种海产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是我国小麦、玉米、花生、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苹果、莱阳梨、**大樱桃、龙口粉丝,大花生等驰名中外,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苹果、花生、大樱桃产量全国第一;**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观光景点,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0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3.48亿元、1228.43亿元、590.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6:61:2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899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6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160.32亿元、4.35亿元、58.44亿元、11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4户,完成销售收入3813.95亿元,实现利税415.6亿元,其中税收110亿元;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9亿元;进出口总额114.8亿美元,其中,出口64.83亿美元,进口49.97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1454.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7.5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3亿元。
二、**发展经济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县域经济为骨干板块,以有效投入为拉动力,整合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沿海产业带,打造面向日韩的制造业基地,培植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半岛城市群、突破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外向化、工业化,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1、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三大战略。一是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千万家农户共同发展。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持能够抗御风浪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24家,其中销售过500万元的874家,过亿元的60多家,过10亿元的8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43家,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带动生产基地600多万亩。二是引导农民向农业生产标准化迈进,增强竞争能力。市政府重点抓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三大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全市共有249户企业及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基地108个,面积255万亩,7个县市区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三是增强名牌意识,以品牌抢占市场。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1125件,其中107个农产品被确定为名牌产品。**葡萄酒、**苹果、龙口粉丝三种农产品被国际上列入原产地保护,4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此国际护照。
2、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改制、创新,乡镇企业改制面达到90%,使乡镇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一大支柱,全市共有乡镇企业7万多家,职工人数近百万,固定资产总值上千亿元,其中龙口南山集团公司兼并8个村,总资产150多亿,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一大批骨干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3、全力实施农业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农业。全市先后共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2500多项,1400多家农业企业利用外资。2024年农副产品出口17.7亿美元,出口品种100多个,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狠抓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发展支柱产业
**市紧紧围绕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北部沿海产业带的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支柱产业:机械、电子、食品、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发挥其战略性、全局性带动作用;培植一批知名品牌,增强竞争实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打造了**跨跃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在**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一是
加大投入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2024年投入843.27亿元进行技改,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322个,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00多家,实现产值1120亿元;二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拉动能力大、产业链长的大型骨干企业,带动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市上市公司12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47家,利税过亿元的60多家。三是外引内联,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
(三)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对外开放中,**市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一是扩大外宣的力度和广度,千方百计让别人了解**。二是请进来,走出去,采取网上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外引外等多种途径进行招商,通过举办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方式,提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全市共3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9个县级开发区和众多的工业园区。重点园区的建设在对外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仅**经济开发区,到2024年,**市引进项目投资5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104亿元,外贸出口23.7亿美元。“十五”期间,引进项目521个,其中过千万美元的项目117个,产值11.4亿元,利税2.3亿元。园区内各类注册企业达到1131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24年生产总值达到270.04亿元,各项税收总额33.48亿元。四是重视改善投资环境,为外资企业创造优越的创业条件。在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实施政府提速工程,提高办事效率,实施国际惯例仿真措施,适应开放要求,同时,根据不同国家民族习俗,为外商搞好生活、娱乐、教育、人文、治安等软环境建设,满足外商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五是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着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开放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到2024年,全市累计签订利用外资项目9000多个。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三资企业达到6000多家,对外开放的领域涉及到工业、农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第三产业等多个行业,外资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左右。202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4.8亿美元,其中出口64.83亿美元,进口49.97亿美元。
三、**州与**市发展的差距
**州与位于东部沿海的**市相比,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还是在思想观念、经济实力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现将2024年**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综合经济实力。**州国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比**大1.04万平方公里,人口384.73万,比**少2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仅占**的8.6%,人均GDp4912元,不足**的1/6;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70.88亿元、第二产业40.60亿元、第三产业61.52亿元,分别占**的36.6%、3.2%和10.4%。**州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州三次产业比为41.0:23.5:35.5,而**是9.6:61.0:29.4(二)农业。**州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是主导产业,但农林牧渔总产值108.48亿元,仍然不足**的三分之一。除林业产值相差无几外,其他三个产业都有很大差距。**州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农业产值65.72亿元、牧业产值38.62亿元,分别只占**的41%、66.1%,渔业产值与以渔业为主的**相比是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粮食产量153.58万吨,不足**的一半,油料6.2万吨、蔬菜147.94万吨、水果10.12万吨,分别占**的13.5%、51.3%、3.1%。**的比较优势在茶叶、烟叶和特色蔬菜、水果方面。畜牧业出栏数除生猪出栏比**多外,其他都比**少。出栏牛4.78万头、羊34.98万只、家禽559.26万只,分别只占**的34.8%、72.3%、5.7%。农业生产条件与农村基础设施相差较大,我州农业机械化程度远远低于**,机械化总动力81.53万千瓦,占**的12.1%。农村用电量2.03亿千瓦时,只占**的4.2%,化肥施用量18.55万吨,是**的一半,单位产量的化肥使用量比**约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州全部工业增加值35亿元,仅占**的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1家,而**有2634家,工业增加值23.12亿元,只占**的2.2%。规模以上企业中,**州国有企业增加值11.84亿元,除国有和集体企业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1.23亿元,两项各占一半。**除国有、集体企业外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增加值占79.1%,占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的增加值只占6.1%。工业税金总额10.42亿元,占**的9.5%。税金与利润的比例为4.7:1,**工业企业的税金与利润比为0.36:1。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97亿元,占**的5.7%。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61家,而**是701家。平均从业人员1.89万人,占**的8.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行业来看,**州工业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烟草制品业、电力生产及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3.6%。农副产品加工业占6.1%。**主要是汽车、机械装备等机械业、手机电脑等电子业、食品及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四)固定资产投资。**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7亿元,占**的5.3%。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2.21亿元、房地产开发5.24亿元,分别占**的4.4%、4.8%。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4.84亿元、第二产业42.38亿元、第三产业30.85亿元,分别占**的8.9%、4.7%、6.5%。**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以国家投资为主,“两路”投资占45.3%,**以民间投资为主。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3亿元,占**的9.1%。分行业来看,主要是两个行业:批发零售贸易总额44.99亿元、餐饮业8.98亿元,分别占**的8.9%、1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66万美元,仅占**的0.26%。招商引资新签合同119个,实际到位资金17.92亿元,分别占**的9.4%、8.1%。**的招商引资主要是本国投资,而**主要是外商投资。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州通车里程8267公里,比**多1706公里,但路面质量远次于**。**的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占总里程的15.3%,而**州三级以上公路只占总里程的34.7%。**五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市,所有县市通高速。**州仅有一条**---武汉的航空运输路线,而**有61条航线,与48个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还有两条铁路线连通东北至华北的大动脉,火车可直达10多个大中城市。有10个海运港口,其中5个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邮电、通信行业业务收入6.91亿元,占**的18.4%,拥有固定电话32.52万户、移动电话108.69万户,分别占**的13.3%、40.4%。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16.33万人,占**的14.9%,旅游总收入1.59亿元,只占**的1.4%,旅游外汇收入209万元,占**的1.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地域财政收入21.55亿元、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34亿元,分别占**的7.3%、9.6%。财政支出36.92亿元,占**的32.4%。各项存款余额148.15亿元、贷款余额102.78亿元,分别占**的8.8%、8.9%。全州各类商业保险机构6家,**为15家,完成保费收入4.52亿元,占**的12.4%,支付各类赔款1.64亿元,占**的23.8%。
(八)居民生活。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元、生活消费支出5200元,分别占**的56.7%、57.6%;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元、生活消费支出1748元,分别占**的30.7%、55.7%。
**除了在经济实力上与**存在巨大差距外,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
四、借**经验加快**州发展
**的优势,**州是无法比拟的,但**的特色与优势,**也不具备,**不能照搬**的发展模式,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发展经济的理念与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的发展离不开观念的更新,**要发展,首要的是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自然经济状况下形成的小生产习惯和小农经济意识,树立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观念;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地方保护思想,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观念;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破除过得去、守摊子、无所作为、当“太平官”的思想,树立奋发有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观念。发展是压倒一切的大事,**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消除主观障碍,牢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团结全州各族人民,实现**经济大发展。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的龙头企业带动了经济的大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扶优扶强、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发展。对于产品市场好、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拉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特别要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项目给予倾斜,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立足资源优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要围绕烟叶、茶叶、畜牧、蔬菜、药材、林果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着眼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有“华中药库、烟草王国、鄂西林海”之称,特色农产品加工是**的特色和优势。要集中生产要素,重点发展烟草、富硒绿色食品、药化三大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是湖北省除三峡以外最大的水能基地,天然气的储量占全省的95%以上。要加快发展能源工业,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优势资源。近几年来,**州卓有成效的生态家园建设,已在全州农村建成32万口沼气池,在全国享有盛名。因此,**州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建成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州已经探明的金属矿产75种,硒矿储量全国第一,有“世界硒都”之称,有7种矿产的储量位居全省第一。要科学合理地发展矿产资源开采业。**州山、水、洞、情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号称中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是全国少有的“旅游休闲胜地”。要加快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建成生态良好、风情浓郁、景区优美、配套完善的优秀生态旅游区。
(四)扩大对外开放,狠抓招商引资
用别人的钱发展自己的事业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经验。**州经济基础薄弱,更应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借外力发展壮大自己,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外向型思维。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宣传**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组织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引进符合产业发展规划,能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改善投资环境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陆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大交通;构建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的理论,提升城市形象。二是要改善软环境。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对四海客商的吸引力。
第二篇:*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山东**市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跨跃式发展。**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州“一主三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概况
(一)基础环境
基本概况。**市总面积1.37万
平方公里,总人口647.7万,辖4区1县7市,拥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市区面积2640平方公里,人口176.2万。耕地面积700多万亩。实有林地面积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海岸线长909公里,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900多万亩,可利用的浅海水面30万公顷。全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和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日本相距825公里,与韩国相距450公里,是国家重点开发的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料有70余种,其中,黄金、滑石储量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为全国第一大产金市,整装石油储量达6亿吨;拥有渔业生物品种200多个,盛产70多种海产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是我国小麦、玉米、花生、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苹果、莱阳梨、**大樱桃、龙口粉丝,大花生等驰名中外,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苹果、花生、大樱桃产量全国第一;**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观光景点,每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
(二)经济发展情况
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0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3.48亿元、1228.43亿元、590.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6:61:2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899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63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160.32亿元、4.35亿元、58.44亿元、11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4户,完成销售收入3813.95亿元,实现利税415.6亿元,其中税收110亿元;财政总收入293.5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99亿元;进出口总额114.8亿美元,其中,出口64.83亿美元,进口49.97亿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1454.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7.54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7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3亿元。
二、**发展经济的主要经验
近几年来,**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县域经济为骨干板块,以有效投入为拉动力,整合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沿海产业带,打造面向日韩的制造业基地,培植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半岛城市群、突破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外向化、工业化,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1、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三大战略。一是打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千万家农户共同发展。市委、市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扶持能够抗御风浪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24家,其中销售过500万元的874家,过亿元的60多家,过10亿元的8家,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43家,7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带动生产基地600多万亩。二是引导农民向农业生产标准化迈进,增强竞争能力。市政府重点抓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三大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全市共有249户企业及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建立了农业标准化基地108个,面积255万亩,7个县市区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三是增强名牌意识,以品牌抢占市场。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1125件,其中107个农产品被确定为名牌产品。**葡萄酒、**苹果、龙口粉丝三种农产品被国际上列入原产地保护,4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此国际护照。
2、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企业进行调整、改造、改制、创新,乡镇企业改制面达到90%,使乡镇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一大支柱,全市共有乡镇企业7万多家,职工人数近百万,固定资产总值上千亿元,其中龙口南山集团公司兼并8个村,总资产150多亿,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一大批骨干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3、全力实施农业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农业。全市先后共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2500多项,1400多家农业企业利用外资。2024年农副产品出口17.7亿美元,出口品种100多个,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篇: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24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谋划好2024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夯实经济基础,意义十分重大。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并按照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早计划,妥安排,使全区元—3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上
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增速平稳,市场物价有所回落,城镇居民收支水平继续提高。
一、第一季度经济分析
(一)工业生产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我区坚持实施“工业立区”战略,高度重视重点骨干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业生产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2579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507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全区限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7124.5万元,同比增长10.7。前三个月,全区工业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累计到3月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074.5万元,同比增长18,重工业由于基数较高增速放缓,前3个月实现工业增加值17613万元,同比下降14.3。轻工业增长速度高于重工业7.4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增长。前3个月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3203.5万元,同比增长38.1,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股份合作企业实现增加值3643.5万元,同比增长22.3,其他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164万元,同比增长30.8。
(3)支柱产业对全区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前3个月实现工业增加值超500万的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皮革毛皮及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全区工业生产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4)重点骨干企业稳步增长。10家重点骨干企业前3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94932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5.5,对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其中白象面粉、福源集团、哈森药业的增速均在15以上。
(5)新增骨干企业项目支撑全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24年我区新投产的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发挥作用,其主要工业增长点有:原创:www.feisuxs天瑞水泥粉磨站生产线项目预计可增产值3.2亿元;广安乳业预计新增产值9000万元。其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顺利。日产600吨的远大面粉厂正在进行试生产;总投资8000万万元的新加坡工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并已申报用地;上海现代医药集团已到位资金500万元;明清药业建设项目省发改委已批准立项。
(二)消费品市场平稳上升。前3个月,累计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500万元,同比增长14.9,个体贸易餐饮业零售额为53694万元,同比增长7.4。
(三)国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前3个月累计完成投资15997.5万元,同期比增长32.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72.5,增近6倍;私营个体投资同期增长754.6。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23.7,第三产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5.8。
(四)财政收入增速平稳。元—3月份,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622万元,同比增长41.5,财政支出为3744万元,同比增长32.4。
(五)人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调查元—3月份,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88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区第一季度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工业运行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效益还不够理想;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努力把我区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下步工作建议:
我区继续坚持“工业立区,科教兴区,商贸物流带动,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克服不足,开拓创新,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夯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发展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收为重点。切实抓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畜牧业,重点抓好养殖小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劳务输出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持贫开发、电网改造、村村通油路等国债和政策性资金,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乡镇卫生院,乡镇汽车站、“四位一体”沼气工程,引黄和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完善农田林网,沟、河、路、渠防护林建设,抓好林产品加工,林业育苗工作。
2、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企
业
一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壮大工业企业规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引导商电铝生态园区二期工程、天瑞水泥粉磨站、哈森药业原料药基地、正龙集团白象面粉厂等骨干企业,以资产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细带,实行强强联合,培育成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其在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是以增大投入为保证,大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重点抓好商电铝生态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天瑞水泥、长虹碳素、丰隆碳素、远大面粉、广安乳业、桐木加工厂等已建成项目的后续工作;继续抓好商电铝生态园区二期工程、上海现代原料药生产基地、华宝棉纺、上海新先锋医药物流中心、华诚公司制造车间改造等在建项目,促其尽快投产,早见效益;抓好温州工业园区、河南农药化工工业园、上海东华大学商丘科技园区、立孚木业麦秆高密度板等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3、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商会、驻外机构和我区在外工作人员的作用,采取外派干部挂职和小分队出击,全方位服务等措施,瞄准国内100强和国内有产业转移趋势的大企业,提高招商成功率。二是注重招商实效。突出抓好以工业项目、流通项目和市场建设项目为主的招商活动,要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技术会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和大市场项目,特别是加工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有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中原地区物流中心等项目。三是实施回归工程。动员我区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4、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搞活县域经济
重点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医药、木材、食品加工业基地,促进民营经济园区的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形成产业群,发挥规模效益,优化环境,使民营企业扎根梁园。
5、加快繁荣商贸流通
依托我区的商贸优势,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原创:www.feisuxs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聚集和规范整合各种商贸要素。重点做好省政府规划的依托光彩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陇海铁路以北、东香(济广)高速公路以西,京九铁路和310国道交汇地带建设豫东综合物流园区的前期工作。
6、积极做好财税工作,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
一是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在抓好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企业税征管的同时,深入挖潜小税种的增收潜力,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积极向国家争取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二是优化财政刚性支出,保证重点。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总之,我区决心在下步工作中认真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努力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分析
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分析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房山区“一区一城”发展功能新定位,大石窝镇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 “北寺、中石、南田”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特色富镇、文化兴镇、环境靓镇”三镇建设为抓手,实施了“八大行动”加快全镇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全面推动大石窝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一、经济运行情况 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突破2024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亿元,比去年增加10512万元,同比增长20.8%。
大石窝镇八年来投资完成情况(万元)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80元,增长12.6%。增速高于全区1.3个百分点,2024年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6804元,同比-0.6%。其中:工资性收入13400元,增长37.7%、家庭经营收入2713元,同比-42.9%。两项收入占现金收入的95.9%,同比增加10.3个百分点。可支配收入实现13873元,同比增长12.3%,同比增速高0.3个百分点。
大石窝镇八年来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元)******00200002006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65169388751***0568***012年2024年
(三)农业产值持续增长
农业总产值37872万元,增加8281万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增长幅度分别为-8.1%、629%、-14.1%、16.6%。2024年农林牧渔业四业占农业产值比重分别为39.6%、34.2%、25.6%、0.6%,所占比重同比情况分别是农业回落15.5个百分点、林业增长28.1个百分点、牧业回落12.6个百分点、渔业持平。
大石窝镇两年来农业产值结构对比情况1%26%38%55%1%39%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6%34%
(四)财政税收止降回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2024年完成乡镇税收53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024万元、2145万元、544万元,是形成我镇税收的主要税种,分别占全镇税收的38%、40.1%、10.2%,合计占到全镇税收的88.2%。特点是两降一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减少21.8%、1.7%;营业税同比增加1163万元,增长118.4%。
大石窝镇八年来税收完成情况(万元)******0002006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2024年******157156
(五)工业产值呈现增势
2024年工业产值21729万元同比增长11.8%,本镇经历了石料开采、石材
加工、理石雕刻的转变,特别是近年市区关闭石材开采,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落实,新兴的蔬菜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成大气候还有待时日。
(六)农村经济总收入全面增长
202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4611万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农林牧渔总收入12806.2万元,同比增加1618.1万元,增长幅度为14.5%;工业、建筑业收入增加69060万元,同比增加7948万元,增长幅度为13%;运输、商业、服务业收入 72745万元,同比增加5228万元,增长幅度为7.7%。
二、主要产业及行业运行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 粮减林增,养殖业呈减多增少,蔬菜加工渐兴
1、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203亩,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792亩,比去年分别减少11004亩、623亩,减少幅度为28.1%、14.1%。粮食产量实现8355吨、蔬菜产量达7861.2吨,分别减少27%、9.1%。造林面积5518亩,其中爆破造林500亩、荒山造林240亩,平原造林4778亩。干鲜果品产量2206.8吨,同比减少11.2%。
2、养殖业产量一增三减
畜牧及家禽养殖业受农村环境建设要求,农户自觉调整,生猪出栏18877头,同比增加2897头,增加幅度为18.1%;羊出栏6552只,同比减少2.5%;出栏家禽139.1万只,同比减少11.9%;鲜蛋产量130.5吨,同比减少60.3%。
3、蔬菜加工助推“南田”建设
以南河村蔬菜加工厂、辛庄村的“北京永长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尚乐村的“张隗”野菜加工厂等一批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实体企业的引进运转,即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又消耗了当地种植的蔬菜,成功助推了 “南田”建设的进程。
(二)工业企业发展减缓
进一步落实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力度。全镇企业总量1706家,同比减少197家。从业人员7971人,增加200人,企业总收入130974.4万元,企业利润总额1833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0.1%。全镇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家,实现工业产值15287.5万元、营业收入11740.4万元。
农民就业产业基地 2024年就业产业基地有入住企业50家,从业人员3454人。实现总产值11708万元,营业收入18124万元,利润1669万元,上交税金60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4%、14.2%、23.9%、15.8%。
(三)引进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北京云居寺文化景区项目扎实推进,云居文化宫设计已完成,景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完工并争取了市级支持资金。下庄村避险安置房开工建设;美石谷项目完成了美石会所、山谷饭店的内部装修;前石门鹏爱宫山洞储酒工程完工,辛庄村服装厂项目开始准备施工;福兴斋新上食品生产线开始试生产。林安物流园项目、汽车修理厂项目加紧进行申报立项,办理相关手续。
三、社会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改善效果明显 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区总体部署,重点建设“五项基础设施”和“三起来”工程;维修太阳能路灯556盏;完成农户新建房610户;综合改造1386户,其中:门窗改造57户,户外保温840户,门窗加保温489户 ;推广更换节能炉具182台,减煤换煤户2430户,减煤换煤5427吨,为碧水蓝天做出积极贡献。
四、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民生社会保障得到加强
【文化体育方面】在加大文化教育基础建设的同时,弘扬传统佛教文化,开展全民的健身运动。新建的石窝中心小学,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按期投入了使用。镇内2所中学、4所小学,共有在校学生1952名、教师255名,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南尚乐中心校评为全国写字教育示范校,云居寺的浴佛节、腊八舍粥节作为佛教传统节庆,得到传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百姓乐园、第五届大石窝镇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举办。
【医疗卫生方面】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卫生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服务站,方便了当地群众及时就医。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27553人。累计报销13.86万人次,报销1855.7万元,报销金额占总费用的37.3%,其中包括门诊13.56万人次,报销66.58万元;住院3030人次,报销1189.8万元。参保人均报销金额为673.5元,比去年的656.4元,人均增加17.1元,平均每人每次报销133.9元。
【民生保障方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应保尽保。2024年全镇城
乡低保户533户、988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总人口的2.65%、2.58%;比去年增加24户、28人;其中:农村低保户483户、924人,城镇低保户50户、64人。残疾人231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04%。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完成转移就业535人。新农保工作完成100%,11654人。全镇享受政府补助人员6394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6.7%;其中享受城乡居民养老每月277.5元的4852人,享受每月357.5元以上的381人。
大石窝统计所郭宗文
第五篇: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汇报
**市辖一区、两市、8县和**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综合开发区、华山风景名胜区四个管理委员会,地处中西部的结合点,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总人口548万,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属于农业大市,曾是陕西的“粮仓棉库”。历史文化悠久,曾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和一大批文化名人。**是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的故里,唐代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爱国将领杨虎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著名作家杜鹏程等也都是**人。**市境内资源能源丰富,煤、钼、金、石颇具优势,以渭北“黑腰带”闻名全国。全市列入保护和开发的文物旅游景点619处,其中国家级24处,特别是以山(西岳华山、少华山)、水(黄河古渡、洽川湿地)、圣(司马迁祠、仓颉庙)、陵(唐桥陵、泰陵)及“民居瑰宝”党家村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的工作格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一、202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是“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决议,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新推进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增势强劲、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
--全市生产总值实现801.42亿元,增长15%,完成年预期770亿元的10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8.94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完成394.5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完成277.93亿元,增长10.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25亿元,增长45.7%,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65亿元,增长32.7%。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4.91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占年预算33.29亿元的102.1%,增长20.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1.8亿元,占年计划226亿元的102.5%,增长18.6%。
--进出口总额完成1.69亿美元,增长47.1%,其中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9.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18元,完成年预期目标的99.6%,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4372元,完成年预期目标的104.1%,增长2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万人,较年计划6万人目标多出1.3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1%,低于年计划4%目标0.79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超额完成年计划4.8%的目标任务。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4%。
(一)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努力在项目建设上谋创新、求突破,全市18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5亿元,完成任务的101%。渭-蒲高速、连霍高速渭潼段改扩建、富平实丰200万吨水泥、韩城裕隆100万吨焦化等46个项目竣工投产或建成投用,西包、大西、西南铁路正在抓紧建设。170个前期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20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从发改渠道共争取到位中省各类项目投资达22.1亿元,吸引了金融信贷向重点项目大量注入,激发了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合同项目368个,到位资金达230亿元,完成任务的115%。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继续发挥了主导拉动作用。
(二)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大力支持重点行业和支柱企业发展,龙钢集团跻身全国500强,金钼集团产值突破百亿元,**中联重科挖掘机整装下线,拓日太阳能、安信电子、舜天锂电池等新能源项目投产运营。坚持“一县一园、一园一业”的思路,修编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3个工业园区当年投资60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00户。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卤阳湖开发区基础环境加快建设。紫兆环保、永泰LED光电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富平陕汽物流园汽车制造项目破土动工,富平苏陕产业园规划也在抓紧编制,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创了“飞地经济”的新模式。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强化64户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4.5 %和4.7%。大力推进“关小上大”工程,淘汰水泥、钢铁、铁合金等落后产能436万吨,韩城阳山庄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陕焦集团95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5.17亿元,同比增长23.1%,在GDp中占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
(三)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粮食产量达264.2万吨,增产19.2万吨,增长7.8%。水果总面积达到221.4万亩,总产254万吨。蒲城成为全国酥梨标准园创建县,渭北千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基本建成,大荔黄花菜、华县大葱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41个,20万头生猪养殖示范项目落户大荔。扎实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277户企业对口帮扶367个低收入村联村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富平东亚、韩城浦发村镇银行开业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6家。农村饮水项目建成井座塔池等工程327处,46.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1平方公里。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户用沼气池2.46万口,完成造林面积41.58万亩,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四)商贸旅游稳中见旺。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等扩内需政策,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4万台(件),销售额12亿元,发放财政补贴1.96亿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持续活跃,农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2个百分点。**陆路货运口岸已经省政府批复设立,**海关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在积极申报之中,现代物流和陆港经济正在孕育勃发。**第二届文化旅游节和2024陕西**卤阳湖国际通用航空节圆满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启动五省八市 “一证游”活动,成立“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华山创建5A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渭华起义纪念馆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少华山森林公园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32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31.4%。
(五)城镇化进程加快。深入推进“一城四创”和“市县联创”活动,优化中心城市,美化县城和重点镇。**中心城市通过省级园林城市技术评估和初步验收,新修城市建设总规已经省级评审。全年共完成投资58.3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118个,中心城市面积扩展到41平方公里。信达体育广场、310国道绕城改线、**客运中心站建成投运。市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前进路北段、三贤路等多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国际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市区东大门、北大门、湭河两岸拆迁和“城中村”改造等工程抓紧实施。西禹高速绿化全面启动,渭河近堤绿化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中心区新增绿地面积55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7%。全市10个县城、102个重点镇完成规划修编,31项关中百镇工程任务全部完成,全年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7个垃圾处理场,新增日处理10.5万吨污水和850吨垃圾能力,城镇设施功能明显改善,承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0%。
(六)民生事业和谐推进。全年十大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8.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类完成21.3亿元,政策补助类完成26.9亿元。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46所149.8万平米,“蛋奶工程”在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实施。市中心医院迁建和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主体建成,新建成华阴、富平等5个县级医院和27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园工程进展顺利,陕铁院、西北新世纪和扶贫学院入区建设。为37.2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3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韩城、华县试点推开。新开工建设廉租房43万平方米,8600户低收入家庭将会得到安居。研究制定了农民进城五方面优惠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当年有11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通过省级验收,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9.8万人次。公安、信访等平安**建设和谐推进。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繁重。二是经济综合实力较弱,人均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五是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项目策划和建设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快,投资和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202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赶超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市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202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居民增收、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进一步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兼顾基础和可能条件,建议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力争达到96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增长40%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6亿元,增长19%。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辖区财政总收入达到8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1亿元,增长20.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8600元,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增长16%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7%。其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30%。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
--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继续坚持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成立工作组包联跟踪推进,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千方百计落实规划、土地、环评、节能等建设条件,采取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月度协调推进、季度新闻发布、半年督察观摩、年终考核奖励等行之有效措施,促使投资快速增长。
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10个,投资788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推进大西高铁、西南复线、黄陵-韩城煤运专线建设,全面开工榆商高速罗敷-韦庄段,积极衔接建设**-玉山高速公路项目,继续建设沿黄公路、开工建设108国道**-大荔段改扩建工程,提高通行能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渭河下游综合整治和抽黄供水工程。加大“气化**”工程实施力度,建成韩城-**煤层气管道工程。在产业项目方面,继续抓好龙钢集团煤-电-焦油及炼钢一体化、渭化集团“双醋”联产、蒲城70万吨烯烃、合阳300万吨煤炭开发、韩城500万吨焦化等项目建设,力促富平苏陕工业园提早开工。在社会事业项目方面,完成市职教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中心医院迁建项目。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体育中心、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国家救灾储备库、市县殡仪馆改造、华县金堆灾后重建等项目。
二是加强项目策划和前期推进工作。继续坚持重大产业项目策划工作目标责任制,高标准、高起点谋划项目,按照“有中做强、无中生有”的理念,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物流服务等领域,超前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着力策划一批百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项目,重点抓好航空物流中心、中石化1000万吨炼油厂迁建、体验式红色旅游产业园、南山支流整治和平原水库建设等一批大项目策划工作。切实加大市级重点前期项目推进力度,完善建设手续,争取有一批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其他项目完成前期推进任务。
三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到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上市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总部上门招商,招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招商项目合同引资到位资金达到300亿元。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争取更多民间资金进入。加强银企项目对接,积极争取信贷资金,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大跑省赴京力度,力争使更多项目进入中省计划,全年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增长20%以上。
(二)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民生十大工程,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安全使用,全面完成48亿元投资任务。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高中进城工程,加快**职教园区建设,规范民办教育机构,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等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和整治,启动县级公立医院试点,继续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门诊报销范围和比例,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加强城乡公共健身场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快完善8个县市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中省改善民生政策措施,发挥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全民创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5万套162.6万平方米,落实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妥善解决县乡干部、农村教师和乡村医生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2万人、107万人、29.1万人、14.5万人和9万人。努力稳定价格水平,强化市场价格监管,抓好市场供应、煤电油运总量平衡和应急调度,切实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带来的影响,增加低收入群众、离退休职工及相关群体的生活补贴。
(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一是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功能。坚持集团化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按照“一业主导、多业配套”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优化园区功能和项目布局,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引导园区朝着集群化、特色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协调配套的工业聚集区。力争2024年园区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面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和创新,积极实施卤阳湖调配供水工程,尽快引进一批航空物流项目和企业入驻卤阳湖,实现通航产业招商新突破。
二是狠抓骨干企业扩能升级。围绕做大做强煤及煤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协作配套,延长能源化工、食品加工、机电配套等产业链条,扩大产能规模。支持龙钢、金钼、渭化、陕化等企业集团加大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年内龙钢集团产值突破400亿、金钼集团突破150亿元、渭化和陕化突破100亿元。重点抓好合阳西卓子、山阳等煤田开发,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提升到2024万吨以上。切实推进渭化双醋联产、陕化节能减排、陕港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华县10万吨丁二醇、中联重科、雨润集团、舜天能源等项目投产达效。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创建省级低碳城市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韩城循环经济经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经开区、卤阳湖低碳示范区试点。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促进节能项目实施,全面推进紫兆垃圾分类处理设备项目建设,形成年生产垃圾环保设备50台的能力。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继续扩大奶畜、果蔬生产,以建设富平奶山羊,临渭、合阳奶牛,澄城、潼关生猪,大荔、蒲城秦川牛等畜牧产业重点县为重点,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抓好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华阴农垦区建设,做大做强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的百万亩优质粮果、绿色瓜菜基地。
二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特色乡镇。采取财政贴息、信贷等方式,引导支持雨润集团、安德利果品、陕富面业、兴隆乳业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施产、加、销联盟,推行农业标准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培育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发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三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民增收水平。继续实施抽黄大型灌区泵站改造,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解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切实抓好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搞好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加快实施黄河滩区、临渭和二华夹槽群众外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千村千企扶助行动”。
(五)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建设。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一城五创”(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业型城市和省级环境模范城市、低碳城市)活动,加大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完成城市东大门、北大门、湭河两岸、西岳中段、西南京路中段拆迁改造,新建改建17条城市道路,打通主城区全部断头路。规划渭河景观建设工程,实施渭河近堤、310国道、渭清路两侧、滨河大道、西潼高速、老城区景观绿化工程,构筑南源绿色屏障。抓好国际商务中心、城市综合体、商业圈拓展、老货运站片区改造等项目,加快凤凰国际酒店、鸿基大厦、五星级酒店建设进度。进一步配套完善电网、供热、供气、给排水改造等市政工程及主题公园、休闲广场。年内中心城市建设工程实施157项,计划投资完成110亿元左右。
二是全面加强县城及小城镇建设。以韩城、华阴、富平、蒲城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提高产业和人口的聚集能力。加大县城创卫力度,力争县城全部实现省级卫生城市。继续抓好一批人口规模在3-5万人的重点镇建设,配套建设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商住小区。实施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工程,重点推动富平、华县、韩城等县市有选择地确定一批试点村镇,积极开展农村新型社区试点。
三是落实好城乡统筹配套政策。启动编制韩城-蒲城-富平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完善农村居民进城就业落户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土地流转、经适房购买等切身利益问题,全年推动农民进城达到20万人。
(六)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华山“5A”景区创建成功为契机,做大做强华山旅游集团,加快华山文化创意园、华山主题公园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建设,加大“华山论剑”品牌策划宣传力度,将华山建成我市旅游的龙头和精品。实施白水仓颉庙、韩城梁带村古墓、党家村民居、大荔沙苑旅游等开发建设,形成市域间、县域间旅游精品线路。办好第三届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抓好旅游营销和服务工作,丰富旅游内容,扩大旅游消费。借助西安世园会平台,举办多项营销主题和宣传活动,加大旅游促销推介,与组委会签订旅游协议,推出分流世园会游客的联动计划并列入世园旅游专线,力争承接世园旅游人数200万人,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600万人,旅游文化总收入达到130亿元。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竞争机制,加大投入,加快谋划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富平陶艺、华县皮影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重点抓好**鸿基世业文化园、富平汉唐石刻艺术文化产业园和**文化艺术中心、文豪国际中心、电影传媒大厦、**报业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报业集团、演艺集团、影视集团等文化改制企业加快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促进城乡消费快速增长。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培育汽车、住房、养老、培训、体育健身、社区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文化消费,增加教育、文化娱乐、影视消费,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消费。切实扩大农村消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等农村流通工程,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和农机具下乡规模,改扩建18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农家店1000个、农资配送中心120处。
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建设核桃、棉花、苹果、精细化工等一批产学研服务平台,积极申报组建3-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取列入省级服务业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富平汽贸物流园、潼关物流港、白水昌盛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策划和组建**华山银行,重点引进1-2家大型商业银行来渭布点分设机构。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范文大全)
县人大宣传发行工作经验材料
xx街道人才工作的汇报
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相关文章:
- [ 三号文库 ]*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范文大全)
- [ 三号文库 ]最新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书500字(15篇)
- [ 三号文库 ]小学教师听课评语优缺点(11篇)
- [ 三号文库 ]2024牛年喜迎元宵节作文600字范文合集
- [ 三号文库 ]诚信的手抄报好看又美观5张(精选合集)
- [ 三号文库 ]个人简历设计的基本常识(推荐5篇)
- [ 三号文库 ]教师个人评价和学生评价范文大全
- [ 三号文库 ]2024年开门红口号八个字(十五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三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辅导员德育工作计划和目标(7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工厂电工年终工作总结(13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中班下学期工作总结 中班下学期工作总结下学期(7篇)
- [ 三号文库 ]六年级班主任述职报告 六年级班主任述职报告德能勤绩廉(15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初中数学说课稿(15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中班 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小班(六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心得(七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报告(6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十四五规划报告pdf(6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学校支部书记述职述廉报告(四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塑料污染治理情况汇报(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