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二号文库 简历模板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星月相依 时间:2024-06-11 09:39:2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作者:

    来源:《四川省情》2024年第11期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意见指出,四川要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带,力争到2024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图为金堂梨花节。四川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求职供给

    省就业局消息,第三季度四川各类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向社会提供各类岗位53.9万个,入场求职者达50.9万人。与上季度相比,需求岗位、求职人数分别增加6.4万个、4.1万人,劳动力市场出现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供给的现象。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开幕

    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于10月26日~11月4日在成都隆重举办。本届美食旅游节主会场设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麻辣四川·世界味道”为主题,举办了“全球美食联展”,“品牌农产品惠民直销”,“川菜原辅料及调味品展”,“茶叶茶具品茗会”以及“乡村旅游精品展”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图为美食节活动现场。

    124个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

    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已申报124个重大建设项目进入天府新区项目库,总投资1240.16亿元。截至9月底,高新片区社会投资在建项目77个,总投资779亿元;拟建项目36个,总投资453亿元;竣工13个项目,投资额62亿元。一个融合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特征的新区域正在加速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为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图。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成立

    四川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近日在成都成立。基金会将重点针对四川西北部高原、岷江流域等地,依靠龙头企业、科技力量,开展治荒公益活动、资助治荒科研项目等。图为四川若尔盖村民在沙化土地上种草。

    成都将建地震预警及应急系统

    第二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政办发〔2024〕2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24]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24]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光、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资源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等因素,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乡村,服务城乡居民,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当前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贷。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月经营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用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用地应符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要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地兴办休闲农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征收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助。工商、卫生、治安等部门要定期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证照检查,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确保食品卫生和游客人身安全,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农业和旅游部门要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从2024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5—10个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一30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

    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引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全省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旅游业拓展的预期目标。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〇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三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2024年12月22日 17时03分8

    1主题分类: 农业农村 商贸服务

    “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

    甘政办发[2024]220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24]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4]29号)和《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24]9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族风情和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光、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卜、,满足人们多层次、多

    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统筹安排,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要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鼓励工商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和个人等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

    (二)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资源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等因素,要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乡村,服务城乡居民,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当前要重点支持发展以农民家庭为经营主体的“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企业法人为经营主体,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家乐”,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小规模“农家乐”的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全省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信贷。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月经营收入未达到起征点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免征营业税。

    (二)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用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用地应符合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要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村民利用现有宅基地、承包地兴办休闲农业的,可以依法采取临时用地的方式进行,但不能改变农用地用途,不得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资、联营或者征收集体土地的方式进行。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企业服务标准、互助合作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和互助。工商、卫生、治安等部门要定期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证照检查,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质量投诉与责任事故处理办法,确保食品卫生和游客人身安全,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农业和旅游部门要扶植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从2024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5—10个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一30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

    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十二五”期间,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引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全省各级农业和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加强宣传策划工作,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洽谈会、节会、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扩大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努力实现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旅游业拓展的预期目标。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农业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开展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税务、工商、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件:甘肃省“十二五”旅游村及“农家乐”建设任务分解表(略)

    二〇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四篇: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对河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河北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河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种多样,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河北毗邻京津两大国际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两地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拥有私家车600多万辆,人均出游率3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作为自驾游、自助游的首选,越来越受游客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河北是我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高原的省份,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秀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特产之乡115个,迁西板栗、赵州雪梨、沧州小枣、武安小米、平泉香菇、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些独有的山水风光和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历史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衡水内画、易水古砚以及永年太极、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散落分布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对广大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二、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运用旅游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使用农业资源做大现代旅游业,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1.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北旅游、农业部门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省级示范点6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全省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三农”空间,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农村开放度,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促进了城乡资源和文明的有机交融,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承德县新杖子乡坚持休闲农业与发展果品产业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全乡建设精品采摘园20余处,休闲采摘区达到1.2万亩,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形成了“一地一景、一村一品”旅游之乡新面貌,成为“山区特色生态型新民居”示范乡。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多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综合产业,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还可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使农业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使农产品创造出了更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善。

    4.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增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乘数大的优势。目前河北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腹地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能力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崇礼县黄土嘴村依托滑雪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近50户“农家小院”全年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

    三、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北京、四川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一是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市场规模小、龙头少,经营项目单一,综合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风格单调,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北相邻的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

    三是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的战略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5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基本建成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1.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结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北制定了《环首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7大乡村旅游聚集区,9个主题汽车度假营地和30个乡村旅游节点,对环首都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出了总体布局安排。各市、县应围绕落实和衔接这个规划,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修订本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布局、风格要求和服务规范,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

    2.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一是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让旅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2024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当前河北不同形式的节庆活动很多,但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特色、缺乏品位。张北县在原有草原节的基础上,创意引入摇滚音乐等时尚元素,成功举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草原摇滚音乐节,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因一节成名。2024年,草原音乐节3天共有20余万人观看了演出,旅游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全省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3.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管理和服务是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短板。我们的主要差距在管理,潜力也在管理。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住宿方便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三是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进入“国家队”、“省级队”的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取消资格。

    4.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采用送教上门、联合办班等方式,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习观摩。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措施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引导,特别在发展阶段,需要在政策资金、公共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整合各自资源,找准切合点,实现政策、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各地要把涉农、涉旅的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与信贷部门协调,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研究开发金融产品,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河北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扶持30个有基础、有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第五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

    活杀家禽、农村野味、自产绿色蔬菜采摘、农家特色菜、时令水果采摘游、游泳及水上娱乐、垂钓、烧烤、棋牌等娱乐项目

    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4-12-26 16:29来源:可行性报告网 作者:可行性报告专家 点击: 139次

    【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XX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652亩(其中林地450亩、耕地180亩、农民宅基地22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乡村俱乐部、互助农庄、生态农业园及农民新村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乡村俱乐部: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客餐饮、娱乐、住宿以及精致农业产品(如:特色瓜果,花草)和精致特色旅游手工艺品展示和交易。

    2、互助农庄: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新建7000平方米,维修改造2024平方米),主要用于出租给热衷于休闲度假和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或者出售,并帮助业主管理以及经营。

    3、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本杜植物群落和新引入植物中的展示为主题,打造特色植物风情园,种植具有地域风情的植物,突出和显示了风情特色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价值。

    4、农民新村:用地4674平方米,利用农民原有宅基地用地将农民集中安置的区域。

    (六)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即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为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38万元,土地租金562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项目由来

    本项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号召,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和精神解读,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荒地、林地基础资源,并充分发挥本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手段,开发组织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建立起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集“休闲互助农庄、乡村俱乐部,农业生态园和农民新村”于一体的创新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了农民的终身利益: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供工作机会,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所依托,得到社会的保障;同时,该模式为政府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收做出积极的经济贡献;保证了农民,政府等多方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并优化了农村自然资源配置,保护林地、耕地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集约有效利用。

    三、建设原则

    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四山管制规划》为指导,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控制和引导。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内土地和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在有机、合理、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有序的发展建设。

    3、策划应能满足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空间构架,远近期相结合,保留林业、农业用地,合理开发宅基地,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4、策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不破坏自然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镇。

    5、策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用地划分、功能分区和道路结构等方面,为近远期建设提供方便,有利于镇区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启动,滚动发展的模式。

    休闲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量:205 次

    休闲农业的项目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综述、论证和评价的主要结论概要。总论中应说明项目名称、项目选址、开发单位与隶属情况、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建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及有关审批文件,并列出建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及开发意向的背景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项目建设的社会前景分析。

    项目开发意向说明项目的建设地址、开发单位及其隶属关系、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以及项目的市场条件(所面向的市场)、生产建设条件、原料、技术、交通、水文、地质等情况。项目背景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项目宏观背景研究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相符。另外还要考察项目在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安排的投资时机,以及项目建设对有关规划的影响等。项目微观背景研究主要从项目本身着手。首选从项目开发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技术投资的现由,即通过投资项目能给地方、部门和开发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投资环境是影响项目投资行为的多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因而投资环境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宏观上分析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微观上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开发单位发展的要求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等。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基础是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系统地搜集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休闲农业开

    发项目、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经营范围、营销方式、市场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4、条件和选址

    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主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分析,包括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分析,并对其选址作出评价。

    5、建设规模

    综合市场分析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对建设规模的大小是否适当作出评价。

    6、技术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是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的设置、项目的组合、项目的布局、项目的建造、生产技术、旅游服务方式、设施配备和交能运输条件等进行分析。

    7、资源环境保护

    根据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和经营方式,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得当、措施是否配套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8、组织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开发休闲农业的成几关系极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将要设置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素质水平、技术培训和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9、开发进度

    对开发进度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力度、资金筹措的进度、休闲农业的季节限制、工程必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安排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图表的方式编制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

    对项目总投资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二:一是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项投资需求提供充分保证,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多项不必要的支出费用,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资估算的具体做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要复核项目总投资估算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类,建设投资大多由五大部分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和建设期借款利息)组成,这五项内容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次要对项目总投资中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估。各项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细项,根据这些细项的内容估算出投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投资不仅在总量以符合要求,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

    11、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是靠适当的筹资方案和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满足的。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评估中首先要考虑选择的资金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合法、筹资数量有无保证。其次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种资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风险最小、获取容易、成本最低的要求。

    资金筹措方案确定以后,就可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预计进度和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编制,具体可以按照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估算表中的支出,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和流动资金用款计划。投资使用计划的安排应能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的最优利用。

    1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从项目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项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与项目为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效益),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经济合理。国民经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只是对某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及特殊行业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对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作出总体评价的结论,要针对原总体开发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为慎重起见,对于大中型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在总体规划完成之后、项目工程设计之前,还应进一步地作详细论证,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的可靠性。



    推荐阅读:
    四川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意见出台等
    《合同法》解释二1[5篇模版]
    公众号普法工作总结范文(热门31篇)
    校园读书活动总结范文5篇
    校园良好阅读读书活动总结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