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大舞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6-13 03:55:1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大舞

    第二次模论述题部分参考答案

    1.试论艺术的雅俗及其相互关系。★ 题点:总述雅与俗的辩证关系

    A组论述题

    ==========================

    1.试论艺术的雅俗及其相互关系。

    ★ 题点:总述雅与俗的辩证关系

    雅与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是辩证的、客观的,是无所不在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雅与俗也是衡量艺术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 题点:对雅与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

    “雅”一词可译为合乎规范而正确的;高尚而不庸俗的;美好而不粗鄙的。

    “俗”一词可译为一般的、平庸的、不高雅的。

    ★ 题点:艺术中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它们的内在涵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不断更新而变化。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雅俗成为文学艺术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艺术商品化日渐普遍的情形下,艺术创作水平能否提高,甚至基本的艺术质量能否得以保障;

    ☆雅俗关系由对立走向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从现实状况看来似乎成了“俗”对“雅”的疯狂颠覆;☆雅俗共赏是否能成为新时代的艺术鉴赏标准;

    ☆拓展:新的艺术鉴赏标准是否能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略)

    ★ 题点:雅与俗的举例论证

    (略)

    ★ 题点:总结雅与俗的关系

    雅与俗是衡量艺术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雅俗关系的历史特征是传统与嬗变的对立统一。对艺术的雅俗关系进行现代的阐释,应建立在新的审美价值论基础之上,来审视人类的艺术成果。

    2.简要论述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拓展问题:结合一部作品谈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处理内容与形式 谈谈作品的“意境”(可节选部分)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可节选部分)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方式展现出来的。

    ★ 题点:总述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条件存在。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就无法表现。内容和形式不能分割,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但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也不是并列的,而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 题点:对内容的理解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的总和。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总和。作品的客观因素,即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现实生活和对象;主观因素,即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对象的认识、评价、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美术作品内容一般表现为具体可感的现象形态,通过视觉形象唤起人们的想象。

    ★ 题点:对形式的理解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是内容的存在方式。

    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诸因素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也叫内形式;二是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的组成方式,又叫外形式。形式美在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视觉形式美的创造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艺术家才能的标志之一。

    ★ 题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内容决定和制约着形式;另一方面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审美价值

    ☆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离不开艺术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一般说来,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随着艺术内容的发展而发展。但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既可以有助于艺术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

    ☆艺术形式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 题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举例 ps:可融合于关系中举例

    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使艺术具有感人的魅力。如:罗丹《巴尔扎克像》、曹禺《雷雨》、舞剧《丝路花雨》等

    ★ 题点:内容与形式的总结

    内容和形式既是辩证的统一,那么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作品,就是要寻找那最完美、有效、切实地表现内容的艺术手段,使形式完全适合内容,并体现内容。内容贫乏、虚伪甚至反动,形式再完美,也不是美好的艺术作品。同样,内容再好,没有适合于内容的外部形式,也没有美学价值。艺术作品的美好是以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前提。

    3.结合实践,谈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拓展问题:谈谈在XX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

    新的艺术形式继承与发展的尺度 谈谈XX艺术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 题点:继承与创新的理解及辩证关系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继承: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更新、创造、改变。

    ★ 题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如:艺术元素的继承。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

    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租国家优 ☆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为了创新,就要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 题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应当创造现代的,以传统文明为基础的、具有进步特征和原创性精神的新艺术。它将以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启始,超越和包容历史上所有艺术风格和形式为特征。

    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西方现代艺术传统的模仿,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是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上的。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史固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一味沉迷在传统的襁褓里,在我们的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只能使我们的时代留下大批的古董拷贝,而无设计可言。只有一种本土文化不断地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时,才能富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达到远源流长。

    l 说明:本题应当举例论述。可以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等举一至两个例子,论述继承在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创作方法等其中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及创新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可以在理论阐述中央叙夹议,也可以在理论阐述后举例。

    l 举例论述的要求:例证准确,观点正确,论述严谨,行文流畅。

    4.论述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问题:审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艺术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 题点: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的总述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 题点:审美教育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轰轰烈烈的,也不是石破天惊的,而是一点一滴、温润柔和的,有其明显的潜在性,迟早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审美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逐步增强的,是通过后天日渐积累形成的。虽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人的经历、思想水平等个体因素的差异而使不同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大相径庭,审美情趣和品位也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只有不断的使年青一代接受美的教育和陶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才能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素养,从而来不断的完善他们的文化素质。

    ☆审美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都很年轻,正处于待发展、待成熟阶段,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陶冶其情操,就会很自然的与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

    ☆审美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中的作用。审美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的作用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拿美术科来说,美术课的教学特点是用生动直观形象来教育学生,从而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接受知识。此外,美术能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这也是智力的主要因素。

    ★ 题点:举例论述(略)

    结合以上内容,举例论证。

    ★ 题点:总结(略)

    B组论述题

    1.谈谈汉族民歌的类型及特点。

    ★ 题点:汉族民歌的类型

    类型: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分别给出定义,列举种类)

    ★ 题点:汉族民歌的特点 ☆汉族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它具有津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且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齐,琅琅上口。一起自居为多。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创作者一般善用比喻,夸张,比兴,叙事,反复等手法,使主题得以体现。举例说明汉族民歌的诗歌性。

    ☆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

    汉族民歌结构短小,音乐语言凝练。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举例说明民歌作品中对感情的抒发。

    ☆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因为民歌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以现成民歌为蓝本创作出来的。举例说明民歌的即兴及变异性创作

    2.谈谈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及对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意义。

    ★ 题点:时间划分

    宋以后——专门化的舞蹈发展受到影响,独立性的舞蹈艺术形式没落和失传,渐渐被吸收融化于戏曲的表演形式中。

    宋元以后——戏曲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主流的传统舞蹈形态。

    ★ 题点:中国古典舞特征 中国古典舞是提取典型性的舞蹈美学原则和动作要素,经过当代人的发展创造而加以创新和重构的舞蹈品种。是当代人创造和发展的具有中国舞蹈传统的经典性、概括性、规范性和典雅风格的舞蹈体系。

    ☆中国古典舞以中国戏曲和武术作为文化审美基础和动作载体。☆遵循观念:适度、稳定、均衡。

    ☆造型上的“意象”;审美意识上的“中和”;整体上追求“气韵”与“意境”。

    ☆以“圆”为核心,讲究“以气运力”、气韵生动。

    ☆“韵”是中国古典舞追求的最高境界,表现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价值取向上代表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表达的是民族的情感、心理、情结而不是个人情感的倾诉,是人类生命体验的积蓄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性的审美经验。

    ★ 题点:作品案例

    古代:“西施的晌屐舞”西施、“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赵飞燕的掌上舞”

    现代:戴爱莲的双人舞《飞天》、栗承廉编导的独舞《春江花月夜》,《小刀会》、《丝路花雨》、《铜雀伎》等等。

    ★ 题点:中国古典舞意义

    当代舞蹈文化建设意义上的“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当代舞者致力于霆设中国当代民族舞蹈体系的实践成果,中国古典舞学科历经半个世纪,建立了具有民族特性的舞蹈教学训练体系,培养了一代代优秀舞者,创作了优秀的剧目。

    3.简述戏剧艺术的冲突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题点:戏剧的特性——“冲突”

    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是戏剧特性的一种学说。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冲突是戏剧中表现人类命运的重要手段。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外部冲突: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内部冲突: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 题点:戏剧与其他艺术的联系

    戏剧与其他艺术的关系只是手段的不同,而本质上都是对世界和生命运动的形象化反映。戏剧通过对人的视听感官刺激,而引起人们更复杂的情感与思想的活动。戏剧冲突,正是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借鉴着戏剧冲突这一特性。

    ★ 题点:结合其他艺术类型举例

    电影中的戏剧冲突

    例1: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电视中的戏剧冲突

    例2:在情节冲突的设置上,戏剧的矛盾冲突,要求情节高度浓缩。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冲突就是从一开始就展开,然后逐渐发展,到高潮,再到最后的结局。在电视剧中,同样存在着戏剧冲突,但戏剧情节可以比较迟缓,一集中可以写好几场戏剧冲突,矛盾的解决也是缓慢的,犹如生活本身一样。

    ★ 题点:总结(略)

    4.简述戏曲的虚拟性特征。

    ★ 题点:虚拟性的概念理解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

    ★ 题点:戏曲的虚拟性

    ☆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举例说明论述:如:“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突破了西方戏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

    ☆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

    举例论述: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

    举例(略)

    ★ 总结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时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5.论述电影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 题点:电影组成要素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人声:对话,独白,旁白;

    音响:自然环境音响,社会环境音响。

    ★ 题点: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关系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涵两个层面

    ☆ 形式层面:声画同一;声画对立

    声画同一:定义(举例说明电影中的声画同一及对影片产生的效果)声画对立:定义(举例说明电影中的声画对立及对影片产生的效果)

    ☆ 内涵层面: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与画面所呈现的信息在内容和情绪的基调上保持一致。(举例说明电影中的声画合一,及对影片产生的效果)

    声画对位: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与画面所呈现的信息在内容和情绪的基调上不一致,甚至相反。这种信息意义背离往往给人印象格外深刻。(举例说明电影中的声画合一,及对影片产生的效果)

    ★ 题点:总结

    声画关系问题主要出现在有声电影诞生以后,但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放映是有音乐伴奏,在某种意义上同样构成声画关系。而今,电影中信息传递,画面占主导,声音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对大多数影片而言,声音是画面的辅助。但音乐歌舞片等特殊类型电影声音往往占了更大比重。

    6.论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和艺术发展的作用。

    ★ 题点:对艺术批评的理解 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做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

    ★ 题点:艺术批评的作用

    1.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节,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优秀的艺术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2.在艺术家的创作和大众接受间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

    3.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

    ★ 根据以上几点,结合美术创作作品举例:(略)

    7.论述文化创意与电视产业之间的关系。

    ★ 题点:对产业的理解

    文化创意产业:依靠人的智慧,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电视产业:是以生产、传输、销售信息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信息产业群的一个子产业。

    ★ 题点: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谈与电视产业关系

    a)高知识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电视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同样具备高知识性特征。

    举例(略)

    b)高附加值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电视产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传播媒体,同样具备高附加值特性。销售信息是电视产业的一个主要内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能够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

    举例(略)

    c)强融合性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辐射文化艺术、创意设计、传媒产业等各个方面,电视产业亦具有多元文化的融合性,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举例(略)

    ★ 题点:总结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从内容、形式等各方面为电视产业带来发展与创新,为电视产业增添新鲜的血液。

    8.结合实践,简述从事艺术设计所需的理念。

    ★ 设计要素:功能要素、技术要素、形式要素、经济要素 ★ 设计原则:功能、技术、审美、经济

    ★ 设计思维: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体、主体与客体等 ★ 设计程序:信息收集、设计分析、设计展开、生产销售、信息反馈等 ★ 设计方法:制定计划、调整研究、分析材料、确定构思、直观表达、评价等 ★ 设计风格:作者个性、审美观点、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 ★ 设计美学:功能美、技术美、材料美、形式美

    ★ 设计心理学:审美心理活动、评价设计的心理特征、设计者的思维特点 ★ 设计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能力 ★ 题点:

    面对宏观性题目,可从先全面概括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再着重选择你认为重要的题点,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篇:舞狮子

    中国传统文化(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舞狮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舞狮的生动描写。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

    舞狮(lion dance)。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在豫北当地人俗语称:“玩狮”,至今在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 装扮成狮子的样子, 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 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都喜欢敲锣打鼓, 舞狮助庆。

    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 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舞狮还代表欢乐,代表幸福,代表人们心中的祝福,是生活美好的象征!舞狮分为两类:文狮、武狮。文狮子一般是戏耍性的。擅长表演各种风趣喜人的动作,比如:挠痒痒、舔毛、抓耳挠腮、打滚、跳跃、戏球等等。武狮子则重在耍弄技巧。最普通的是踩球、采青、过跷跷板,难的甚至要做武功性的表演,比如走梅花桩这样的高难动作。

    历史前期:舞狮是一种亚洲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及各国唐人街都相当盛行舞狮。但中国大陆的民间舞狮实际已经日渐减少。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扎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貎、动作作戏,至三国时发展成舞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史书中,《汉书礼乐志》中提到“象人”,据三国时的解

    释,就是扮演“鱼、虾、狮”的艺人。到了唐朝,舞狮是大型宫廷舞蹈表演的一种。

    当时的“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出于天竺与狮子国等国。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可见当时的舞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历史后期: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

    “中国醒狮之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遂溪县政府决定从2024年开始,每年12月8日都举行“遂溪醒狮艺术节”。“遂溪醒狮艺术节”就2024年举行过一次;后来就没举行过。2024年首届“遂溪醒狮艺术节”于11月26日开幕。当天,在该地的文化广场和县城主要街道,举行了精彩的醒狮展演和“狮乡之夜”文艺晚会,11月27日至12月8日,各地醒狮队轮番表演,切磋技艺。此外,还举办了与醒狮有关的书法摄影展。

    遂溪的民间醒狮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当地政府遵循“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坚持“现代与传统并重,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民间醒狮艺术,醒狮队伍不断壮大,民间醒狮团队已有255个,其中高桩狮28个,地狮227个,表演者过万人。舞狮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遂溪的舞狮队中,有男子、女子醒狮队;单狮、双狮;地狮、高桩狮;高桩单狮、高桩双狮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醒狮艺术风格,多支舞狮队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其中的文车醒狮队还到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展演,2024年12月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属于南狮,享有醒狮之乡之美誉,曾代表中国出访多个国家。并担任202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醒狮表演特约嘉宾。

    第三篇:竹马舞

    竹马舞

    竹马竹马舞,一般是在丧事或人病了请去为死者、病人超度亡灵,迎神驱魔、消灾除病。后来,演变发展到从师公舞中脱颖而出的师公戏后,竹马舞便成了师公戏的附属品一每演师公戏前必先跳一段竹马舞,然后才演唱师公戏的正文。

    竹马舞在清代就已流传。竹马舞,亦称骑竹马,即用竹子扎成半截马头,半截马尾,用白或黄、红、黑、棕等颜色剪成纸絮粘糊,形似马的鬃毛,再由少年儿童系在腰上,两只人脚从马身下露出来,象人骑在马身上一般。

    竹马舞通常为四人面对面穿梭,伴以锣鼓响器,四人可分别化妆为八仙、三国或西游记中的人物,或带面具妆扮成钟馗、大头和尚展袖起舞,响器停后,就唱歌。

    唱歌的内容多为叙说神话之来,如“正月是新春,王母要做生,佛堂蟠桃会,八仙出洞门。二月是花期,孙猴去偷桃,仙桃未到手,惹的祸不小。三月是清明,听唱吕洞宾,戏了白牡丹,点石要成金。四月麦刁枯,听唱何仙姑,身背捞筲子,舀干洞庭湖。五月端阳末,听唱蓝采和,手提采花篮,踏波去采荷。六月热难熬,听唱张果老,倒骑黑驴子,压断洛阳桥……

    竹马舞的演唱通俗生动,跳竹马舞的孩童,一般聪明敏捷,会唱会跳,富有表情,竹马舞的演唱形式由古至今亦发展演变。由二人或四人置身马形之中,人骑马跳舞发展成为人骑在马上的各种形态,时而奔驰飞舞,时而漫步慢行,时而失前蹄人马卧倒在地,然后又奋力挣扎而起,重新奔腾,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也令人神往回味,乐不可支。

    “竹马舞”与冀中一带的“跑驴舞”大同小异,队伍有“长蛇开阵”、“龙摆尾”、“跑圆场”、“蝶采花”等十余种。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常看到的剧目有《三打祝家庄》、《昭君出塞》、《状元游街》、《杨八姐游春》、《千里送京娘》等等。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只舞不唱的称“跑竹马”、“竹马舞”;载歌载舞的称“竹马落子”。元宵节时,夜间表演“竹马舞”,在马头和马肚中安放上蜡烛或彩灯,在马脖颈系上五彩串铃,舞起来铃声清脆,灯火辉爆,非常壮观。

    五华竹马舞历史悠久。据《五华县志》记载,竹马舞起源于唐代江浙一带,据传是宫廷乐师所创。那时宫廷有个乐师被贬流落民间,在元宵佳节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张灯结彩,热闹异常。他便模仿宫廷皇室出巡时的排场装扮,以竹子制成马、车和鹅、鸭、鸡、鱼、兔等款式的六畜灯。男子骑马,称竹马郎;女子坐车,称竹马娘,随女撑着幌伞,乘元宵之夜,浩浩荡荡,敲锣打鼓向各家户进发,逐家挨户去闹元宵。这种竹马舞流传至五华是在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于竹马是以六畜灯领路,寄寓着六畜兴旺之意。因此,竹马凡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皆大欢喜均敞开大门喜迎竹马,口念:“舞竹马,跳竹马,六畜旺我家”等词句,祈求能六畜兴。它主要分布在五华区域的新桥、华城、潭下、岐岭、转水等镇。五华竹马舞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原新桥镇(现并入华城),竹马舞代代相传绵延不息,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子22个,遍及每个村寨。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乘改革开放春风,民间传统艺术得以复苏,新桥镇每个村都有一支竹马舞演出队,新一村民间艺人李宗强的家庭竹马舞演出队经常在元宵节期间穿村过寨到周边地区表演。2024年新桥被省文化厅授予“竹马艺术之乡”称号。2024年,五华县竹马舞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马舞表演道具独特,有竹马、舆车、浪伞、唢呐、彩扇和鱼、鸡、鹅、兔等饰物。角色众多,有竹马郎、竹马娘、丑公、丑婆、推车手、浪伞女、唢呐手、礼品女、妹子等等。音乐曲谱为热烈奔放的民间小调,配以元宵观灯为主要内容的歌词,如“正月里来是新年,弦箫鼓乐闹连连,普天欢庆元宵节,家家结彩又张灯”。其演出场面宏大,角色众多,诙谐风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竹马郎穿袍骑竹马,竹马娘摇扇坐舆车,丑婆手执罗帕张口笑,丑公弯腰手推车,侍女打幌伞,俏妹头顶六畜灯……全体演员载歌载舞,表演中不断变换队形,精彩场面令人过目难忘。近年来,五华县文化主管部门组织县文化馆专业人员,对五华竹马舞进行挖掘整理、加工提高。如今的竹马舞,热情奔放,诙谐风趣,以人唱灯、以灯喻情,载歌载舞,情景交融,丑公丑婆舞扇花,马郎穿袍骑竹马,侍女紧跟撑幌伞,新娘摇扇坐推车,鸡鸭鱼鹅头上戴,翩翩妹子手撑伞……

    五华竹马舞的每一个竹马班都善于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在同一竹马曲调中添入新词,虽表演形式变化不大,但内容都是新的。在五华县北部,每逢春节竹马一开锣,三村五寨的民众便成群结队前来观看,有“年年春节打竹马,明年再看又新鲜”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华县文化部门曾多次组织人力对新桥竹马舞进行挖掘整理,并在道具、音乐、歌词、舞蹈等方面改革创新,使演出质量不断提高,多次参加省市演出连连获奖。1994年2月参加梅州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表演荣获第一名;2024年2月大型民俗竹马舞《客家妹子回娘家》参加梅州市首届国际山歌节演出荣获表演金奖,创作一等奖;2024年11月参加广东省旅游文化节暨岭南民间艺术大赛演出荣获银奖;今年元宵节150人参加梅州市客家山歌旅游节演出大型民俗竹马舞《旅游请到五华来》好评如潮。

    第四篇:北舞

    ·主讲:孙光言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由北京舞蹈学院编,孙光言教授主编,作为普及性的舞蹈教材,它不仅可以为专业舞蹈团体提供候选人,更重要的是提高少年儿童及青年的文化素养和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是文化

    部唯一认可的一套舞蹈考级教材。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是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力求符合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强调舞蹈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舞蹈风格的民族特色,在促进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达到中国舞蹈启蒙和普及教的目的。

    教材共十三级。第一至第十级为普及型课程。供4至13岁的幼儿、儿童和少年学习,第十一至第十三级为半专业型课程,供14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本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训练体系的一部分,第十级课程接近舞院附中二年级水准,第十一至十三级是舞蹈学院附中课程的简化和通俗化。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中华民族、民间舞(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苗、彝族),以及音乐节奏训练。

    教材的特点是: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中国舞蹈的知识性为一体,注意学员情趣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舞蹈的中国特色,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孙光言教授,中国舞蹈教育家,毕业于华北大学舞蹈系。1954年入北京舞蹈学校师资培训班学习,同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舞蹈教师,迄今已有40余年教龄。孙光言教授是中国古典舞蹈系统训练的创建人之一,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爱协会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主编及教级委员会副主席。她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亚西亚、斯里兰卡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教授中国舞蹈,成绩卓越。

    教材目录(CD与VCD曲目相同):

    第一级:

    1走步 2音乐反映 3扩指 4手臂动作 5弯腰、转腰 6前压腿 7双吸脚 8脚位 9头的动作 10摆臂

    11蹦跳步 12平踏步 13游戏

    第二级:

    1走步和敬礼 2音乐反映 3手位 4勾绷脚 5含胸、展胸 6提腰、松腰 7旁开腿 8推指、绕腕 9头的动作 10半蹲 11蛙跳步 12鸡走步 13游戏 14模仿与想象

    第三级:

    吸跳步和敬礼 2音乐反映 3波浪 4弯腰 5勾绷脚 6吸伸腿 7后吸腿 8手位 9松肩 10半蹲 11掂脚走 12鸭步走 13蹦跳走 14踏步走 15模仿与想象

    第四级:

    1二拍舞步 2三拍舞步 3单手位 4波浪 5压跨 6勾绷脚 7前抬腿 8后抬腿 9抱端腿 10压腿 11前踢腿 12后踢腿 13脚位 14碎步 15掰膀子 16小跳 17节拍练习18藏族舞 19东北秧歌 20结束动作

    第五级:

    1二拍舞步 2双手位 3手脚动作 4勾绷脚 5小弹腿 6旁抬腿 7后弯腰 8压腿 9前、旁大踢腿 10后踢腿 11前滚翻 12脚位 13半蹲 14小跳

    (一)15推指 16波浪 17点步转 18小跳

    (二)19节拍练习

    20藏族舞 21东北秧歌 2结束动作

    第六级:

    1三拍舞步 2地面练习3摊推手 4坐盘位 5波浪1 6勾蹦脚 7正步位盘腿 8环动压腿 前、旁大踢腿 9后弯腰后踢腿 10前后滚翻 11扶把练习蹲 12擦弯腰 13小跳1 14中间练习15女双手位 16男双手位 17波2 1双脚转 19小跳 20重拍练习21藏族舞 22蒙古族舞 23结束动作 24考试

    第七级: 1二拍舞步 2三拍舞步 3提、沉、含、仰 4横移、转腰 5勾蹦脚 6弹、撩腿 7压腿 8大环动 9前旁大踢腿 10后弯腰后踢腿 11蹲擦地 12小抬、小踢腿 13弯腰

    (一)14端、掖、吸腿 15踮脚 16晃手 17弯腰

    (二)18双脚转 19小跳

    (一)20小跳

    (二)21重拍练习22云南花灯 23藏族舞 24结束动作

    第八级:

    1圆场 2四拍舞步 3提、沉、转腰 4含展横移 5踢、撩腿 6大环动 7压、搬腿 8大踢腿 9擦地 10蹲 11小踢、弹腿 12端、掖腿蹲 13吸伸腿 14大踢腿 15盘手 16弯腰 17平转 18小跳

    (一)19小跳

    (二)20速度反应 21曲

    (一)22曲

    (二)23蒙古族舞 24维吾尔族舞 25傣族舞 26结束动作

    第九级:

    1前言 2舞步 3圆场 4三拍舞步 5地面练习6含仰旁提 7综合组合一 8综合组合二 9扶把练习10擦地 11蹲 12弯腰 13小踢 14弹腿 15舞姿一 16压腿 17大踢腿 18中间练习19舞姿二弯腰 20平转 21摇臂 22双脚小跳 23舞姿小跳 24小、中跳 25速度反应 26维吾尔族舞 27朝鲜族舞东北秧歌 28结束

    动作

    第十级:

    1前言 2舞步 3圆场 4花帮步 5四拍舞步 6地面练习7冲靠平移 8综合组合一 9综合组合二 1扶把练习11蹲 12弯腰 13擦地 14小踢腿 15舞姿一 16压扳踢腿 17中间练习18大踢腿 19舞姿二 20弯腰 21平转 22穿手 23双脚小跳 24舞姿小跳 25中跳 26混合节拍反应 27蒙古族舞 28朝鲜族舞 29云

    南花灯 30结束动作

    第十一级:

    1前言 2舞步 3女圆场 4花帮步 5地面练习6女提沉冲靠含仰移 7男提沉冲靠含仰 8含仰转腰 9勾绷脚 10环动 11弯腰 12压扳腿 13中间练习14眼睛练习15手位亮相 16蹲 17大踢腿 18大弹踢腿 19舞姿 20双脚小跳 21双脚转 22舞姿小跳 23男双幌手 24女双幌手 25民族民间舞 26傣族舞慢板 27傣族舞快板 28男东北秧歌 29女东北秧歌 30彝族舞 31结束动作

    第十二级:

    1前言 2舞步 3女圆场 4花帮步 5女慢步 6地面练习7冲靠平圆 8旁提 9立圆 10 压腿 11弯腰 12小踢 13弹腿 14大踢腿一 15大踢腿二 16环动 17中间练习18蹲 19舞姿 20快舞姿 21平转 22翻身 23风火轮 24双脚小跳 25舞姿小跳 26双脚中跳 27舞姿中跳 28民族民间舞 29云南花灯 30蒙古族

    舞 31藏族舞 32苗族舞 33结束动作

    第十三级:

    1前言 2地面训练 3软开训练 4中间练习5大踢腿 6控制 7转组合 8翻身组合跳组合一 9跳组合二 10维吾尔族舞 11朝鲜族舞 12傣族舞 13东北秧歌 14结束

    一、普及型教材:

    01-03级(适合04-07岁幼儿)

    04-08级(适合07-13岁儿童)

    09-10级(适合12-15岁儿童)

    二、半专业型教材:

    11级(适合14-16岁青年)

    12级(适合15-17岁青年)13级(适合16-18岁青年)第一级 01 走步 02 音乐反映 03 扩指 04 手臂动作 05 弯腰、转腰 06 前压腿 07 双吸脚 08 脚位 09 头的动作 10 摆臂 11 蹦跳步 12平踏步 13 游戏 第二级 01 走步和敬礼 02 音乐反映 03 手位 04 勾绷脚 05 含胸、展胸 06 提腰、松腰 07 旁开腿 08 推指、绕腕 09 头的动作 10 半蹲 11 蛙跳步 12 鸡走步 13 游戏 14 模仿与想象 第三级

    01 吸跳步和敬礼 02 音乐反映 03 波浪 04 弯腰 05 勾绷脚 06 吸伸腿 07 后吸腿 08 手位 09 松肩 10 半蹲 11 掂脚走 12 鸭步走 13 蹦跳走 14 踏步走 15 模仿与想象 第四级 01 二拍舞步 02 三拍舞步 03 单手位 04 波浪 05 压跨 06 勾绷脚 07 前抬腿 08 后抬腿 09 抱端腿 10 压腿 11 前踢腿 12 后踢腿 13 脚位 14 碎步 15 掰膀子 16 小跳 17 节拍练习18 藏族舞 19 东北秧歌 20 结束动作 第五级 01 二拍舞步 02 双手位 03 手脚动作 04 勾绷脚 05 小弹腿 06 旁抬腿 07 后弯腰 08 压腿 09 前、旁大踢腿 10 后踢腿 11 前滚翻 12 脚位 13 半蹲 14 小跳

    (一)15 推指 16 波浪 17 点步转 18 小跳

    (二)19 节拍练习20 藏族舞 21 东北秧歌 22 结束动作

    第六级

    1、三拍舞步 地面练习

    2、摊推手

    3、波浪1

    4、勾蹦脚

    5、弹腿

    6、环动

    7、压腿

    8、前、旁大踢腿

    9、后弯腰后踢腿

    10、前后滚翻 扶把练习

    11、蹲

    12、擦地

    13、弯腰

    14、小跳1 中间练习

    15、女双手位

    16、男双手位

    17、波浪2

    18、双脚转

    19、小跳 20、重拍练习

    21、藏族舞

    22、蒙古族舞

    23、结束动作

    24、考试。

    第7级

    二拍舞步 三拍舞步 提、沉、含、仰 横移、转腰 勾蹦脚 弹、撩腿 压腿 大环动 前旁大踢腿 后弯腰后踢腿 蹲 擦地 小抬、小踢腿 弯腰

    (一)端、掖、吸腿 踮脚 晃手 弯腰

    (二)双脚转 小跳

    (一)小跳

    (二)重拍练习云南花灯 藏族舞 结束动作

    第8级

    圆场 四拍舞步 提、沉、转腰 含展横移 踢、撩腿 大环动 压、搬腿 大踢腿 擦地 蹲 小踢、弹腿 端、掖腿蹲 吸伸腿 大踢腿 盘手 弯腰平转 小跳

    (一)小跳

    (二)速度反应 曲

    (一)曲

    (二)蒙古族舞 维吾尔族舞 傣族舞 结束动作

    第九级

    前言 舞步 圆场 三拍舞步 地面练习含仰旁提 综合组合一 综合组合二 扶把练习擦地 蹲 弯腰 小踢 弹腿 舞姿一 压腿 大踢腿 中间练习舞姿二弯腰平转 摇臂 双脚小跳 舞姿小跳 小、中跳 速度反应 维吾尔族舞 朝鲜族舞东北秧歌 结束动作

    第十级

    前言 舞步 圆场 花帮步 四拍舞步 地面练习冲靠平移 综合组合一 综合组合二 扶把练习蹲 弯腰 擦地 小踢腿 舞姿一 压扳踢腿 中间练习大踢腿 舞姿二 弯腰平转 穿手 双脚小跳 舞姿小跳 中跳 混合节拍反应 蒙古族舞 朝鲜族舞 云南花灯 结束动作

    第十一级

    前言 舞步 女圆场 花帮步 地面练习女提沉冲靠含仰移 男提沉冲靠含仰 含仰转腰 勾绷脚 环动 弯腰 压扳腿 中间练习眼睛练习手位亮相 蹲 大踢腿 大弹踢腿 舞姿 双脚小跳 双脚转 舞姿小跳 男双幌手 女双幌手 民族民间舞 傣族舞慢板 傣族舞快板 男东北秧歌 女东北秧歌 彝族舞 结束动作

    第十二级

    前言 舞步 女圆场 花帮步 女慢步 地面练习冲靠平圆 旁提 立圆

    压腿 弯腰 小踢 弹腿 大踢腿一 大踢腿二 环动 中间练习蹲 舞姿 快舞姿平转 翻身 风火轮 双脚小跳 舞姿小跳 双脚中跳 舞姿中跳 民族民间舞 云南花灯 蒙古族舞 藏族舞 苗族舞 结束动作

    第十三级

    前言 地面训练 软开训练 中间练习大踢腿 控制 转组合 翻身组合跳组合一 跳组合二 维吾尔族舞 朝鲜族舞 傣族舞 东北秧歌 结束

    第五篇:花球舞

    呈贡区第三幼儿园

    大班艺术活动《花球舞》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学习看图谱学跳花球舞。

    2、体验与同伴合作跳花球舞的乐趣。活动重点:感受音乐,学跳花球舞。活动难点:学习看图谱学跳花球舞。活动准备:花球每人一对。活动过程:

    1、出示ppt,收到喜洋洋写来的一封信,猜猜喜洋洋让我们做什么?你们会跳花球舞吗?

    2、感受音乐

    (1)你有什么感觉?介绍音乐(民族音乐)(2)用身体感受音乐节奏

    3、集体创编花球舞动作

    (1)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2)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

    4、学跳花球舞

    (1)师示范动作

    (2)刚才我跳了几个动作?

    (3)出示动作图谱,认识图谱。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徒手学动作)(4)回忆动作顺序。

    (5)幼儿集体听音乐看图谱跳花球舞。

    5、变换动作顺序

    师幼共同表演

    6、喜欢花球舞吗?



    推荐阅读:
    大舞
    完美教室总结
    政治组课题总结[范文]
    宁海县桥头胡中学综治安全工作总结
    外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6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