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计划 转正申请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2024年备战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06-25 15:50:3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2024年备战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2024年备战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国情常识、指导思想、基本路线

    考纲要求: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

    权威预测:2024年备考的重点:

    1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指导思想还是考试重点,考查形式多样。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知识框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党的地位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党的地位: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 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 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具体措施有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 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 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3、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斯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 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4、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5、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C、神 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免除农业税 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C、实 行廉租房制度 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第二部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共同富裕

    考纲要求:1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

    权威预测:2024年备考的重点:

    注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复习时联系党的十八大相关内容。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知识框架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3、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 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

    3公有 制经济的发展。

    8、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 着重要作用。

    9、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1、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 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家权力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 做主。

    13、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大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4、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 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 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同级 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15、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7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考纲要求:1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权威预测:2024年备考的重点:

    要和基本国情等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关注十八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表述。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提问法等

    考点扫描:

    1.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 的历史责任。

    2.三步走:①、1990 年温饱 ②、2024 年总体小康、2024 年全面小康 ③、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

    3.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4.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关键目标是什么?

    力争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24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6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2)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或基本特征)有哪些?P55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我们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1)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第二篇: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模版)

    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4、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三篇:2024最新中考必备政治复习提纲汇总(最新)

    2024最新中考必备政治复习提纲汇总

    (最新版)

    七年级下

    感受法律的尊严

    1、“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许多犯罪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跌入犯罪的深渊。(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可能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而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学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好公民。

    2、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几种:(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3、法律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最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而道德则会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

    5、为什么现代生活不能没有法律:答(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有时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要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6、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8、行政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工商管理条例。。)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9、民事违法行为(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规、城市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10、违宪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简称违宪行为。宪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的法律。

    11、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联系:(1)区别。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犯罪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了刑法),受刑事处罚(包括最严厉的强制性措施,如剥夺人身自由、没收财产,甚至剥夺生命权)。(2)共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国家的法规或法律。

    1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标准。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标准在于这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犯罪的特征(1)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

    志)(3)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犯罪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

    13、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14、刑罚的种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6、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1)中学生应该崇尚法律,学习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让法常驻心中;(2)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以法作为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3)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17、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一般有:(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侵犯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8、青少年犯罪事实给我们的启示: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不结交不良友伴;全社会都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9、我国如何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谈谈你的的看法:(1)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义务;(3)净化社会环境,落实社会保护的各项措施。

    20、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说明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答:这句古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2)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更是少不了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可见,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3)社会生活中的准则有不同的种类。道德是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是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惟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4)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尤其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2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给我们的启示:(1)“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2)大错误可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犯大错误往往是由小错误发展演变而来的;(3)小错误容易改掉,大错误不但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无法挽回;(4)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2、如何认识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超越法律之上。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1、家庭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其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第二,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家庭保护要求家长,一方面要反对未成年人只养不教,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过分溺爱或管教过严。

    2、家庭保护的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3、学校保护: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作用:即学校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

    4、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介绍党的教育方针)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③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5、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内容: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保护等方面。

    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①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②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③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⑤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6、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内容: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刑满释放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等等。

    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①办理未成年人的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③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免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④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7、我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

    8、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对未成年人保护,与我们学生自己无关。这种说法对吗?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1)未成年人的保护,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进行综合保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我国,只要是未满18岁周岁的公民,都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3)在加强来自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9、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家庭保护。

    10、“民告官”的诉讼行为是指“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始终是:我国各级的人民政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案件,公民可以到公安机关检举、控告。对公安人员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搞刑讯逼供行为,受害者应向人民检察院起诉。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的教职员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尊严。

    12、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

    13、诉讼的含义:(常说的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14、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15、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16、刑事诉讼含义: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分类:(1)公诉案件: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程序: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执行);(2)自诉案件:是不经公安、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由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程序:立案、审判、执行)

    17、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18、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19、当父母为了经商、挣钱,不让你继续读书时,你怎么办?答:(1)要向父母说明,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不让子女读书,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是违法行为。(3)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法律的帮助,制止父母的违法行为。

    20、如何认识“受到不法分割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敢于同分割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斗争,这既是公民自己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2)要善于同分割自己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者进行斗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合法的手段、途径,制止侵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非法侵害问题,也就是要依靠执法机关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政治合法权益。具体办法是:实施正当防卫;去执行机关控告、起诉,得到法律的救济。(3)受到了非法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因为报复对方会导致违法犯罪的出现。(4)总之,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1、怎样写民事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明以下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名称、所在地和法宝代表人的姓名、职务。(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3)证据和证据的来源,证人姓名与其地址。

    22、如何评价“见义勇为”:提倡见义勇为值得肯定。然而当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是一些缺乏自救能力的孩子时,其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惨重的。我们对坏人坏事要敢于斗争,更应该善于斗争。保护自己的善于斗争两者并不矛盾,对坏人坏事可以劝阻、揭发,向有关部门反映,当然有时事出紧迫,还是应该挺身而出,敢于斗争,但是,要尽量学会保护自己,所以我们在学习少年英雄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时,更要多学习一些机智与聪明。

    23、教材第102页的“亲身母亲斥骂亲身女儿”案例并分析:亲身母亲为什么要斥骂亲身女?对母亲斥骂女儿的事情,你是怎么看待?母亲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中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自己的亲身母亲罚跪、斥骂。母亲的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利于该女孩的健康成长,也侵犯了女儿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关注。为此,我国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未成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我们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由于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各方面都不成熟,由于缺乏明辩是非美丑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这种网不良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人生航向,走向歧途,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个人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非法侵害。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用法律规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25、教材第104页的漫画“孩子怎么没回来”并讨论:

    ①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该以哪些法律为根据?

    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这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家庭保护的规定。我们学生可以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呢?

    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教育的责任,我们未成年人现在应当好好的读书,勤奋努力的学习,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6、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宜涉足营业性舞厅?

    ①活动内容不适宜:营业性歌舞厅的活动内容包括男女交谊舞、饮酒、品茶、点歌等,这些活动不适宜中学生;②营业性舞厅是高消费场所。对未成年人来说,有可能造成加重父母的负担和走向歧途的情况出现;③未成年人缺少社会经验,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容易上当受骗;④秩序安全难以保证。在这类场所极易发生流氓滋事、打架斗殴等伤人事件,或出现赌博,甚至色情活动,个别的还有“三陪”、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

    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的时期,自控能力不强,过早的接触成人娱乐场所势必会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因此而堕入犯罪的深渊。所以,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歌舞厅。中小学生也要学会自我保护,自觉遵守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的规定。……

    27、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有什么危害?

    淫秽、暴力、凶杀、恐怖书刊、音像制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主要有:①不想学习,只是成绩下降,进而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甚至留级、退学;②纪律涣散,不能自拔,常常以身试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③精神萎靡,行为放荡,道德败坏,丧失廉耻之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28、为什么法律上规定不得使用童工?有的孩子因家家里穷而辍学,自愿去打工赚钱,可是法律不允许。这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为什么?

    当童工的危害:失去正常学习的机会,缺乏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很容易造成思想和品德的扭曲。

    29、如何帮助在网吧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可以通过说服教育,增强可以未成年人抵制诱惑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向当地公安局、派出所举报违规网吧,取缔违规网吧的营业执照。

    30、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1、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丁克家庭。

    (3)家庭结构的类型:过去的家庭常常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

    ⑷家庭的功能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爱我家

    3.大人讲我小时候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

    (2)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4.无私的奉献

    (1)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2)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5.感受家庭温暖

    (1)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三、难报三春晖

    6.为什么孝敬父母?

    (1)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2)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3)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法律义务、道德义务。

    7.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3)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中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等。

    8、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

    9、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重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10、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1.产生烦恼的原因:(或两代人产生隔阂的原因)

    ①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

    ②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没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③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式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产生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我们与父母之间存在的代沟①代沟产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②代沟产生的实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逆反心理的危害

    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与父母的对抗,其结果都是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

    3.架起理解的桥梁(怎样与父母沟通?)

    (1)在家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理解的桥梁。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2)程序:冷静—商量—找出分歧----解决方法

    (当我们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3)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结果要求同存异。

    (4)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①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

    ②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③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④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同学·朋友

    1.闭锁心理①含义:把自己封闭起来,以他人之间,环境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一种状态。②危害:1.容易发展为自闭,将朋友拒之门外。2.让自己失去更多的学习机会。3.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2.为什么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反)①封闭自己,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陷入孤立;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来,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正)②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接触更多的同学朋友。

    3.交友的益处有哪些?(或朋友的重要性)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朋友可以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促进情感发展;朋友可以促进性格形成;

    朋友可以开阔视野。

    4.交友的原则

    (怎样建立,保持,增进友谊?)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2)欣赏他人,赞赏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交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我们切莫轻交甚至滥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二、男生·女生

    1.与异性交往的意义(或男女生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2.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或异性交往原则)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3.如何把握情感,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

    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⑵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⑶在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4、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社会的法律,道德,学校的纪律,守则,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外界的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1.教师工作特点:教书育人

    2.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①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②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③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3、为什么老师对我们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①老师交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②交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③老师用人格影响人格,用情感唤醒情感,为我们做出榜样类灵魂的工程师。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促进人的精神生长和充盈。所以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爱师

    (1:(一颗金子般的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①失败时.②成功时.③犯错误时.④骄傲时

    (2)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敬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5.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6、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内涵:①民主平等,和谐.②亦师亦友

    7、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或在与老师进行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2)掌握沟通的有效方法

    A

    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B

    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C

    原谅老师的错误。

    (3)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世界文化之旅

    1.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特别是节日)表现出来。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

    3.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唱响和谐的文化乐章?)

    ⑴语言有差异,不分优劣;文化有差异,各有千秋。尊重各种文化发展的权利。

    ⑵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⑶.面对文化差异,我们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面对不同文化,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1)

    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2)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要保护其他民族的文化。

    (3)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2.怎样搭起文化的桥梁?

    (1)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3)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地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4)我们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文化?

    ⑴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

    ⑵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⑶是青少年的历史责任。

    中学生应怎样传承中华文化?①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强文化认同感.②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③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③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1.网络的特点:具有无限性和两面性

    2、网络生活很丰富。

    3、网络具有两面性──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的正面作用(或网络的积极作用或网络的优势)P68最后一段

    网络的负面作用: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网络诱惑欺诈、网络成瘾使青少年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

    2.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1)要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

    (2)不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网络交往上。

    (3)要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4)要善于利用网络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产生网瘾的原因?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提高辨别觉察能力

    ⑶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2.遵守网络规则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2)上网更要遵守法律。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等。我们在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显魅力

    1、礼貌的含义: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礼貌的重要性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礼貌反映我们自身的素质,展示我们的风采。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是自尊的需要。是否文明礼貌,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

    3、我们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我们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

    二、礼仪展风采

    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貌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2.讲礼仪的意义(或讲礼仪的重要性)

    ⑴如果我们不讲礼仪,就可能伤害别人,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⑵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⑶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3.社交礼仪:包括握手、接电话等。靠学习、观察和思考养成。

    4正确.对待传统礼仪: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5.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礼仪: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一、竞争?合作?

    1.竞争的两面性:

    ⑴竞争的积极作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①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②是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③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⑵竞争的消极作用

    ①胜者骄,摆着馁.②给人们带来紧张和焦虑.③有人不能正确对待竞争的结果.④产生嫉妒心理。

    忌妒心理的危害

    有碍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情况严重者可能会不择手段的进行竞争,做出害人又害己的违法行为。

    正确看待嫉妒

    嫉妒是竞争的副产品。①有时它还是人们进取的动力.②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③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3.竞争的规则是公平

    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的重要性:

    ⑴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2]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⑶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合作!竞争!

    1.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3.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4.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⑴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⑵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我们来说,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与他人竞争。

    ⑶在合作中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

    面对竞争的成功,应再接再厉、更进一步,面对竞争的失败,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

    2.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竞争中合作的意义

    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目标的手段。在竞争中,合作的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3怎样在“竞争中合作”?

    ⑴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

    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而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⑵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对于竞争或者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

    ⑶“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含义: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4.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①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的,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②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无力的竞争,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③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金无足赤,人各有别

    (1)宽容的含义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2)“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人人都会犯错误,需要宽容对待

    2.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宽容的重要性:

    ⑴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⑵宽容是一种境界。一个人真诚的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

    ⑶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宽容是有原则的,要讲究策略。

    4.宽容自己就是接纳自己,即实事求是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既不要挑剔和苛求自己,也不自惭形秽;既不要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

    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2.理解至上,善待他人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

    (2)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换位思考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换位思考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3)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4.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1.人生而平等

    (1)平等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⑵不平等的表现:以财压人,以才压人,以权压人,以力压人

    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怎样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待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关注弱势群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妇女、老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我们要自觉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尊重从我做起

    (1)尊重他人:原因

    人们需要互相尊重,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受人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也需要我们去尊重他人。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他人)

    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尊重社会:原因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对社会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社会)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的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秩序,践行道德,遵纪守法。

    (3)尊重自然:原因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具体表现(或如何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诚信是金

    1.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1)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2)承诺必须履行

    (3)不讲诚信的后果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2)慎重对待承诺。

    (3)大事、小事都要践性行诚信道德。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我们做大事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做诚信的人

    1.诚信守则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诚实是信任的前提,基础,信任是诚实的结果。(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诚信守则一: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诚信守则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三: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信守则四:在情与法的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2.诚信的智慧

    (1)把诚信的要求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

    (2)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信与说谎的关系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特定的交往情景中,有事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是违背诚实的道德。

    ⑷诚信的核心是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做一个诚信的人。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P4页第一句话)

    整个国徽图案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是怎样依法管理国家的?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形式是通过人民选举出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再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3、公民权利的含义: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4、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

    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P6页第一段)

    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6、“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能否享有公民权利?”

    在押犯人(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就都是中国公民。不过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也能享有公民权利,但不能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7、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8、对公民权利保障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维护公民合法权利最有力的武器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页)

    答: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10、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1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P9页第一段)

    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1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P10—11)

    答: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3、“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14、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P10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复习资料

    1、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首先,从获得和付出的关系来看,享有权利属于获得,履行义务属于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获得,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因而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特别是法定义务。

    其次,从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第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我国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这些规定,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

    4、“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就没有办法保证。这要求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5、义务:义务是指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责任。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6、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含义

    法定义务: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P14页)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P17页第一段)

    7、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8、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P17“相关链接”)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二者也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9、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

    对于法律所要求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

    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

    凡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11、什么是违法行为?(P21页第一段)

    答: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

    12、列举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参考教材P21)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什么是人格权?(25页)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25页)

    人格权包括:(1)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2)精神性人格权

    (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25页第2段)在公民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24、25页)

    答: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

    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权首先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6、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7、人格权还包括人身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有自己支配和控制。

    8、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页)

    答: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9、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10、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11、我国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有关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

    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12、法律禁止使用童工的意义?

    主要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人的受教育汉,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等。

    1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

    14、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28页)

    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15、为什么说“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16、“利己就是利人,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人为荣”。

    17、遇到危难时我们如何维护生命健康权?

    (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18、为什么法律不允许大义灭亲?

    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是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

    19、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20、满足我们被尊重的需求,让我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活在世上,不仅是我们的心理渴望、法定权利,而且是他人应该履行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复习资料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地位、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含义)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任何公民)都享有作为

    “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地位)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内容)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

    2、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3、什么是名誉?享有好的名誉的意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4、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的社会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给他人带来精神上的异常痛苦,而且混淆施肥、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所以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

    5、面对不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证明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有人格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对于诽谤、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7、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的表现。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8、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表现及后果、危害。

    侵犯他人名誉表现为污辱、诽谤两种行为:公然漫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海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后果: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一、我有肖像权

    ※(一)、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

    1、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2、肖像的表现方式有: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3、肖像(的地位)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4、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含义:是自然人以其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肖像权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5、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的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6、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

    ①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②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③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一百二十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法律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的,未经本人同意或以欺诈手段取得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常见的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有:未经本人同意而以其肖像制作商业广告、商品包装、印制挂历、用做期刊封面等等。另外,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出于侮辱他人人格、打击报复等目的,恶意损坏、丑化他人肖像的行为,或者出于不正当动机偷拍、翻印、悬挂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属侵犯肖像权,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清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不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如果有贬损、歪曲,和影响原照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虽然不构成侵犯肖像权,但根据当前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民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8、不属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如政治家、外交官、知名学者、艺术家、运动员。

    (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如通缉令上嫌疑犯的肖像

    (3)使用在特定场合会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

    如参加集会、游庆典等活动的人的肖像

    (4)为了本人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

    如寻人启示上的照片;行使正当舆论监督而使用

    (5)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肖像如出于临床医学教学研究在专业报刊上展示病人照片等。

    (6)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的照片、录像。

    二、维护姓名权

    ※9、姓名权是人们相互区别的文字符号

    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主要包括姓名决定权、姓名使用权、姓名变更权。

    10、姓名权是对自己姓名的支配权

    (1)、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2)、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3)、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民法通则第99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民的姓名权被侵害后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方式去维护。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构成要件:(一般表现形式:)

    ——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盗用他人姓名(未经同意授权,擅自实施活动,抬高身价,牟取利益。)

    ——冒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姓名,达成某种目的)

    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和假冒他人姓名、不使用或歪曲使用他人姓名、以侮辱方式使用他人姓名、故意错误使用他人姓名、给他人取“浑名”或“绰号”等,均属于侵害

    他人姓名权的行为;盗用或假冒他人姓名上大学,或者发函电欺骗或愚弄他人的,也属于侵害姓名权的行为。

    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在第三十三条[侵害姓名权、名称权]中对此作了规定,“采取盗用、假冒、非法干涉、不当使用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的,应当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获得利益的,受害人有权在获利范围内请求赔偿损失。

    11、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的含义、具体内容、保护隐私的意义

    ①隐私的的含义:人生在世,总有一些(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或不愿公开的)、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

    ②具体内容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③保护隐私的意义: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3、对‘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发表见解

    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看,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它具有①合法性,②私人性,③隐秘性和④主观性的特点。可见,隐私并非丑事。

    4、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有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拥有搜查权的机关只有公安部门和人民检察院,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搜查公民的人身、住宅。只有执行拘留、逮捕任务时,需遇到紧急情况,侦察人员才可以不用搜查证进行搜查。其他任何无证搜查,被搜查人都可以拒绝,并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

    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公民有权自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如将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写成自传,公开自己的信件等。

    5、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6、不属于隐私的情况: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的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7、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即破除我国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8、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个人隐私权里无不包含着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责任和信誉。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9、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0、侵害隐私权的表现: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1)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这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后果)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11、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权行为。

    12、法律保护隐私权的方式: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13、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另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14、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15、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第六课

    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对个人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已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类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3、教育对个人、国家的意义:(受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渡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它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因此,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4、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5、义务教育的含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里的“义务”,是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要遵循并应尽的义务;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6、义务教育的特征:

    (1)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具有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3)具有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注意这里的免费不是全免费,只是免除学费,还需要缴纳书本费、杂费等。)

    7、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方式一: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请老师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

    方式二: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请他们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

    方式三:寻求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帮助,请组织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

    方式四:寻求教育部门的帮助,请教育部门做小梅的父亲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

    方式五:寻求法律帮助,让法律判决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

    8、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他人剥夺或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9、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作为学生和子女要对国家和家庭千方百计地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存有感恩之心;要为自己的发展,更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10、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11、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正确的学习方法……

    12、怎样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13、初中阶段是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

    14、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15、现代社会应具备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1、财产按归属划分有: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读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公民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法律明确做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5、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

    6、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者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财产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7、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我国刑法设专章明确规定了侵犯财产罪。其中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等,并对其规定了严厉的刑罚处罚。

    8、当财产所有权收到侵害时,公民应该怎么办?

    ①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②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③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④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侵犯我们的合法财产时,我们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

    9、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含义及其三个条件: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0、继承权: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范围:

    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12、遗产继承要按继承顺序继承: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13、我国继承的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4、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的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遗愿处分财产。

    15、遗赠:

    公民将自己的丧身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财产,为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赠人依据所遗赠人(立遗嘱人)的遗赠取得财产。受遗赠人获得的遗赠的财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16、理解继承法第45条规定:

    继承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17、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当怎么办?

    ①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③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什么是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19、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给予创新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20、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

    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21、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22、为什么儿童也享有版权?

    因为,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没有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而且,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时,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者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课

    1、消费、消费者: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为既包括吃饭、穿衣、住房以及合作日用品等物质方面的消费,也包括满足精神文明需要的消费,如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等。

    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2、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情况下,顾客的确是“上帝”,因为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和经营者能否被认可。但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不能享受“上帝”的地位。原因是: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1)、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2)、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3)、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种类及现象:

    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漠视消费者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在服务领域,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日趋严重。

    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产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5、四个维权电话:①价格投诉热线

    •12358

    ;②消费维权投诉热线

    12315

    ;③消费者协会联系电话:96315;④产品质量监督热线

    12365

    。(1983年起,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6、消费者的九项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7、消费者享有的安全权,指的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知情权,指的是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

    自主选择权,指的是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

    公平交易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要求是什么?

    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到商场购物,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等等。

    9、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①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商品、服务、市场及消费心理);②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法律、法规的规定及维权途径);③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10、在商品交易活动中,消费者如何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①在交易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受到惩治。

    11、消费者维权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1、公平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公平问题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公平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

    2、对公平的理解: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①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②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是最好的。

    ③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④公平是相时的。

    (什么是“公平”?)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否则,就不公平。

    3、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和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有什么危害?(危害性)

    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4、公平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5、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就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6、公平与否的判断受什么制约?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①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③我们要敢干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你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检举揭发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什么样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为什么?(公平合作的意义)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因为: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9、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需要富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一个赏罚分明、机会均等的社会,才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公正廉洁、依法执政的政府,才是值得人民信赖的政府;一个公道诚信、富有正义感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正直的人。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1、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谈谈你对正义的理解。

    ①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人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②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③所以,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

    2、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正义:

    ①正义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4、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5、什么是制度?制度的正义性体现在哪里?(正义制度的作用:)

    公平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指定的。每个人都能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致意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6、制度的正义性的表现:

    制度的正义,有的表现为惩罚违法行为,对非正义进行矫正,即矫正的正义;有的表现为对资源和利益的恰当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即分配的正义;有的则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主大家都来遵守,以保证正义的实现,即程序的正义。

    7、正义和正义制度的作用: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义 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8、正义和正义的制度社会有什么作用?

    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9、我国现有条件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10、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11、正义对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

    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制约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便利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可以说,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那么社会必须土崩瓦解。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12、为什么要维护社会规则和秩序

    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没有人可以例外。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13、正义感的具体内容: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而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14、维护正义,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看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尽量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15、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

    ②如果遇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要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③未成年人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④我们不仅要为自己、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要为集体的正义去奔波,为国家的正义去奋斗。

    九年级政治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第1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

    <1>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来自: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判断一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有多少往往先从角色着手。

    4、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子女:孝敬父母

    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朋友:忠诚、互助、互谅

    陌生人:扶危济困

    普通公民:位卑未敢忘忧国

    游客:保护环境

    社会成员: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二、谁在对我负责

    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②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中,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2、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后果:

    ①为了掩盖一次过失,你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

    ②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3、他们对自己(我)负责的表现:履行各自的职责。

    4、我们要相互负责: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第2框

    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①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②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这就是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2、承担责任的意义(原因、重要性):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3、做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我承担

    我无悔

    1、非自愿选择、无怨无悔。

    2、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1框

    承担关爱责任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的一员

    1、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业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

    二、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1、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关爱集体,表现在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关爱集体的意义: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3、集体力量的取决因素:成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第2框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一、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1、我们尽到的社会责任包括:①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②维护国家的尊严;③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④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二、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1、青少年为什么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意义)。

    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目的,是能够让我们①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②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③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体验。

    第3框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①信守承诺;②勇但过错;③自觉承担责任。

    二、你知道怎样做才是自觉承担责任?

    ①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②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人情基本国情

    第1框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日益强大的祖国

    <1>取得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

    <2>列举:加入WTO、神舟五号发射成功、2024年申奥成功、2024年成功举办奥运会。

    2、中国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人。

    中国地位、作用: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说我国自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答:①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③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初级阶段的时间:1956年底——21世纪中叶

    2、初级阶段(不发达阶段):从性质上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从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①我国社会生产力

    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

    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4、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高举旗帜

    开创未来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初级阶段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答: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国家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付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2框

    党的基本路线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基本路制定的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出发点: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概念: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

    本要求。

    6、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答: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答: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就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张、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现。

    第3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本的民族政策。

    3、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答:①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②应当学习有关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③勇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含义: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下坚持的原则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1框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意义)

    答: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②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③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对外开放使我国和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

    ④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⑤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答:①我国对外开放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是全范围、多层次、多领域的开放。

    ②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方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2框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我国人口形状的基本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①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③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④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计划生育的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1、环境问题的概念: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破坏。

    2、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②威胁生态平衡;③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

    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答: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

    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④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3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自然资源形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①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③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④自觉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注重落实环保行动。

    ⑤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节水、节电、节能等。

    第4框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为什么要发展科学技术?

    ①科技发展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

    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2、为什么我国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①(教育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②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发展教育事业的意义)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三、科教兴国

    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①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

    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教育摆在优先战略地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3、我们青少年能够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做些什么?

    答: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或本领;增强社会责任,认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

    ③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⑤从实际出发,恰当确定成才目标;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开拓进取精神。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1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来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

    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

    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理论、中华文化。

    4、中华文化的影响: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有哪些?

    答: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第2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②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又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③一个民族只有具有民族精神,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在各个时期的体现:

    ①革命: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②建设: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

    ③改革:开拓精神。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

    1、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④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1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1、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我国人民如何行使权力?)

    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

    ③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监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

    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修改宪法;②监督宪法的实施;③立法权;④任免权;⑤重大事项决定权;⑥监督权。

    二、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1、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智力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4、依法治国的标准:宪法和法律

    目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主体:人民

    实质:崇尚法律的权威

    5、一切国家机关为什么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答: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6、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7、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第2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2、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宪法的内容: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①性质;②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③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④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

    4、我们对待宪法的态度: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原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表现: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第3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2、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建议权、监督权。

    3、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途径: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等等。

    4、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答: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①公民行使监督权力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②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二、维护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的含义: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1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一、感受身边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三步走”战略的目的: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

    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出发点:从我国国情出发。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3>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3、集体经济

    <1>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共同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4、非公有制度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①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2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决定性因素:我国经济制度。

    <2>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共同富裕的含义: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城市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在我们社会,应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3框

    学会合理消费

    一、消费面面观

    1、人们的消遣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学会理财

    合理消费

    1、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2、学会合理消费的原因:作为中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在消费时更应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3、学会合理消费的具体做法:

    ①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②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提倡绿色消费。

    ③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第1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1>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2>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1、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中心/核心),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答: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第2框

    灿烂的文明之花

    一、神州遍开文明花

    1、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意义):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②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在你周围有哪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创三优”活动;②“三下乡”活动;③“文明户”评选;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⑤“心连心”慰问演示。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细微之处见行动

    1、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不健康文化现象:

    2、面对不健康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要弘扬社会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②要发扬先进文化,就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③要善于辨别各种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④要远离拒绝、反对不健康文化,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1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近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二、同绘小康蓝图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希望期。

    ③是由我国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⑤它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中学生该怎么做?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受惠。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二、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的特征(具体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第2框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1、艰苦奋斗的含义: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体现。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1、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重要性: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③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

    ④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⑤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2、新时期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必要性:

    ①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②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3、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行动:

    ①在学习上,要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完成自己的学业。

    ②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培养艰苦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追求享受。

    ③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第1框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1、如何正确理解理想?

    ①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②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理想就像航船,一程一程向前推进,不断驶向幸福的彼岸。

    ③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2、如何才能实现理想?

    ①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

    ②我们的具体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

    ③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饶、坚持不懈。

    第2框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一、学习压力新思维(正确看待学习压力)

    1、学习压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学习需要适度压力。

    3、我们应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4、对待学习压力的态度: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二、从容面对考试

    1、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

    2、考试焦虑对我们的影响: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3、克服过度考试焦虑的方法:

    ①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要增强自身实力。

    第3框

    未来道路我选择

    一、生活的岔路口(生活充满选择)

    1、九年级学生面临的人生重大选择主要是升学与就业。

    2、为做好选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①要认真对待和慎重选择。

    ②我们在进行选择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

    ③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是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④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第4框

    拥抱美好未来1、21世纪知识的特征: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

    2、人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步,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人都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3、怎样才能成长为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①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②必须具备团队精神。

    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四篇: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

    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

    “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根本”类

    1.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三方面重要国情: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五篇:2024年中考政治 历史复习提纲

    2024年中考:政治+历史复习提纲

    2024-01-07

    政治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1.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教育,二要靠法律。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20.犯罪要受到惩罚、刑罚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31.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的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32.对青少年的成长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国家的特殊关注。3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4.未成年人要认真学法、用法,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5.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违宪行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36.什么事犯罪――是指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7.我国法律的性质――体现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38.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住宅及通信自由、秘密等受法律保护)39.公民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人身权利。40.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父母、依法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孝悌美德)。4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42.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43.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4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46.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4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8.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9.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50.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历史

    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朝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四、明朝和清朝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1636年,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五世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封**五世为“**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喇嘛”、“**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答

    1、唐朝初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答: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注意总结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他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贞观年间,国家统一,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意义: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3、王安石变法的时间、目的、内容是什么?答: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强君主****的措施有哪些?答:a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b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c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吏、镇压人民;d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实行八股取士,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的见解,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还涌现了从多的小市镇和集市。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出现了“机户”。机户拥有资金和织机,开设“机房”雇人进行生产。为机户做工的人叫“机工”,机工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机户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机工劳动成果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是早期的雇拥工人。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拥与被雇拥的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了。

    6、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这种政策,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主义统治。--END--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推荐阅读:
    2024年备战中考政治复习提纲
    第二季度入党思想汇报
    海洋生物学
    《人类进化史》观后感
    三机制创新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