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保险合同 知识产权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星月相依 时间:2024-07-01 00:52:1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东南大学公共卫生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于1976年,其前身为铁道部所属的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1999年更名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全国铁路系统卫生防疫工作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24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与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为东南大学下设的二级院系之一。并校以来,学院秉承百年名校—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发挥东南大学以工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走医工结合、精而强的特色发展之路。

    学院现设有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专业方向,四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是公共卫生学院的主干专业,设有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卫生毒理,放射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儿少妇幼卫生,卫生分析化学,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等教研室,现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开展公共卫生硕士(MPH)培养试点单位之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专业方向),建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开设医疗保险专业方向的专业。设有社会保障学硕士点。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品牌特色专业。

    学院设有4个学科系,即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及医疗保险学系。一个教学实验中心。有预防医学、铁路站车卫生、伤害流行病学、医疗保险、社务卫生服务及医学应用技术等6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其中教授14人(博导12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研修的经历。目前担任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保健功能食品评审专家2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2人,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青蓝工程”)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有20余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级学术团体担任学术职务。学院还聘请全日制实习基地研究生导师10人,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院实施精英化教育,近几年来,学院适当控制本科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现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人,研究生50人(含博士)。学生在基础课阶段,提供以国家精品课程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主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学生的通识教育基础平台。进入专业课以后,实行课堂理论教学与科研能力训练(SRTP)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此外还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开展交换生,联合培养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目标。

    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学院注重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重大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重点在环境与健康、纳米毒理、太湖水环境治理、健康膳食干预、重大传染病防治以及卫生政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有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重大专项、科技部支撑计划以及省自然基金和国际合作课题等近100项。近五年来,获得纵向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的10余项。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用房6000余平方米,建有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和分析检测中心以及SPF动物实验室,并建有“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铁道部艾滋病检测中心、卫生部保健功能食品检测中心。此外,与江苏省CDC共建了江苏省“135”工程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现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江苏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单位挂靠学院。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的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访问交流,并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前往国外著名高校访问研修,与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院际交流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联合培养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202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位列第9位。

    第二篇: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尤为重要。公共卫生学院现有专业及专业方向如下:预防医学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根据《东南大学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及公共卫生学院各专业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 则

    1、在培养高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过程中,现场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加实践,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选定一批有能力完成现场教学任务的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以共同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2、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努力把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做到互惠互利,以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支持。

    3、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包括:遵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学校的有关教学规定,在实习大纲的指导下,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

    l、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应为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职业病防治院(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应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及地市级以上社会保障部门。

    2、实践教学基地应有一支能够胜任教学的师资队伍,有一定比例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服务质量较高,设备条件和服务作风较好,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的单位。

    3、实践教学基地应有能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功能科室,科室内应有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和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能较好地完成学生实习的各项任务。

    4、实践教学基地应有较高水平的领导管理层,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学工作,重视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实践教学基地的组织与领导

    1、实践教学基地一般为当地卫生行政事业单位,与我校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在成为我校实践教学基地之前,学院将组织有关专家、领导进行实地考察,考核合格后,报请学校教务处审批、教务处审批同意后,双方应签署合作协议。

    2、获得学校教务处批准,即认可为我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上接受学校的指导。

    3、实践教学基地应有一名业务领导分管教学工作,并有专人负责处理教学日常事务。

    4、实践教学基地每3年考核评估一次,合格者可续签协议。

    四、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l、学院应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常与基地进行教学和业务工作的交流,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在学校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为教学基地的师资培养提供条件。

    2、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我院学生专业实习基地,也是科研合作的基地,学院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应加强与基地合作,促进双边学科建设。

    3、实践教学基地的领导应按协议要求重视基地的建设工作,督促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本单位兼职教师及其他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实践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基地应把兼职教师的带教成绩作为日常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4、学院应协助基地解决一些专业领域内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根据基地的需要及时派遣教师参加技术合作,同时还应邀请他们参加学院的教学会议和学术活动,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等。

    5、学生毕业实习经费,由学院根据学校有关政策按教学下拨给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基地。

    五、教学质量管理

    1、学院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巡视、检查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基地应严格管理,精心带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基地承担教学任务的相应科室,应安排有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专门负责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应相对稳定,不能随便更换,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实践教学基地应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本基地学生实习的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4、实践教学基地应根据东南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有关条例,严格质量控制,做好实习学生和兼职教师的各项考核工作。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情况能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鉴定。

    六、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聘任

    (一)兼职教师的资格

    1、兼职教师应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端正,遵纪守法,能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2、兼职教师应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注意个人思想品格、道德修养和仪表举止,严于律已,既爱护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

    3、兼职教师一般应为本科毕业,并在本单位取得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枝术职称。

    4、兼职教师学术上要有一定造诣,有指导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经验(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

    (二)兼职教师的职责

    1、协助我院专业课程的教学,如情况需要可参加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实验课及实践课的教学活动。

    2、按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

    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

    4、参与学生生产实习期间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管理工作。

    6、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及检查学生完成实习的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小结和实习总结。

    7、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考勤与成绩评定工作。

    8、获得我院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兼职教师,根据需要,承担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公共卫生学院

    2024年06月12

    第三篇:东南大学

    2024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cn2012年09月10日 11:13新浪教育微博

    东南大学(微博)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2024年,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122个(含33个一级学科和89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类别19个,其中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8个。总招生规模约为3400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2024名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1400名左右;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1200名左右(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院系专业比例有所不同)。

    一、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考生(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24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我校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请注意查看2024硕士生招生目录院系“备注”栏):

    ①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24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修完本科阶段全部必修课程,并能提供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②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③ 同等学力考生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并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

    3.凡在国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微博)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4.本科阶段是国防生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属选培办的同意,并在报名信息的“现役军人码”栏中确认“国防生”身份;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国防生录取后必须保留1-2年学籍后方可入学。对故意隐瞒“国防生”身份的考生,我校经查实后将不予录取。

    5.强军计划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类别为“定向培养”。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7.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8.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9.我校临床医学(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各专业限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临床检验诊断学限西医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详见医学院2024硕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条件

    1.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的考生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原则上只能按“委托培养”类别报考。

    2.报考法律(非法学)的考生,在高校学习的专业须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3.其他专业学位类别的报考条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致。

    4.我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不接收强军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报考。

    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我校参加教育部等五部委组织实施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措施招收一批立志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报考条件与上述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致,报考类别为“定向培养”。考生必须在网上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于11月30日之前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四、报名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前,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在职考生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在校研究生须经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其他人员须经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微博)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目前在读本科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

    2.考生报名时应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非定向或自筹经费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所在档案单位调取人事档案,学生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考生,如被录取,我校须和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定向或委培协议,不转户口、人事档案等,学生毕业后回原单位或地区工作。

    我校定向培养计划仅用于强军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等专项计划考生。

    3.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均须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报名(http://yz.chsi.com.cn/)和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

    4.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的考生应选择东南大学报考点(代码:3202)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五、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

    一、英语

    二、日语、俄语、数学

    一、数学

    二、数学

    三、西医综合、中医综合、教育学基础综合、心理学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律硕士联考的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科目一般由我校自行命题。

    3.初试成绩满足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我校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统一安排在东南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见网上通知。复试内容包括外国语听力、口语、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测试。复试方式将采取面试、笔试及实际操作等。专业知识笔试覆盖范围参见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栏。

    4.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及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可除外),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还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报考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的加试,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加试科目及要求请直接与报考的院(系、所)联系,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

    5.资格审查和体检均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资格审查时如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一律取消其复试资格并不得进行调剂;不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及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六、录取

    各招生院(系、所)根据《东南大学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和本单位复试录取细则,在招生计划范围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拟录取为定向和委托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相关协议书。

    所有拟录取考生录取通知书将于政审合格后发放,2024年秋季入学。

    七、其他说明

    1.我校2024年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各院系“招生人数”基本上为2024年的录取人数(包括推荐免试生和统考生),仅供考生参考,录取时视当年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招生目录中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表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

    3.我校硕士生培养年限一般为2—3年(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确定)。

    4.我校按省物价部门批准备案的收费标准对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研究生收取培养费。

    5.我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优秀的在校研究生。此外,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各类“三助”岗位资助。

    6.我校不组织单独考试;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7.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8.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有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考生的各科答卷均不予评阅。

    9.东南大学本校教职工报考,须按校人字[2024]23号文件“关于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10.若2024招生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八、信息查询、联系方式

    我校研究生招生的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布在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b.seu.edu.cn),请考生密切关注。

    联系电话:025-83792452 传真:025-83792583

    电子邮件:yzb@seu.edu.cn邮政编码:210096

    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逸夫建筑馆二楼203室

    欢迎广大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东南大学!

    第四篇:东南大学

    25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0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24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专任教师2573人,其中正、副教授18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74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713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际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5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24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

    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工程学上升到第83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 “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 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十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0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5门课程获国家级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7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8项成果荣获近两届国家教学成果奖。21种42本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校建有4个国家级基地、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两金一银,总分并列全国高校第一名。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2024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篇。目前,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24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80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314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21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接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校学习,目前在校的硕士和博士留学生约300人。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24年,科研经费到款15.16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611件,发明专利授权668件,申请PCT专利32件。SCI论文收录147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EI收录论文1618篇,排名第12位。我校尤肖虎教授团队获2024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4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五年来,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5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六项指标名列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平台,目前按照“一园多区、资源共享、专业错位、各具特色”的办园宗旨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24年10月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余人,其中学历生1200余人。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2024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6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383.88万册。

    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在2024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24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4年1月更新)

    第五篇: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24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人。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4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1人,青年千人计划2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目前,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2024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15个学科进入前20%,有12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七位,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艺术学理论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位,建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3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位,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等2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三位,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四位,仪器科学与技术位列第五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位列第六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七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位。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位列45位、计算机科学位列65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东南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立项各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500余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90余项,并取得优异成绩。2024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TI杯”;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国家级一等奖,获得本届竞赛最高奖“高教杯”。学校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东南大学曾两次夺得总分第一、捧获“挑战杯”,是京沪两地以外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高校。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东南大学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批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表彰的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培育的优秀学子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许德旺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孙俊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重要荣誉。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24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335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771人,已毕业276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24~2024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7项,其中202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2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4年,科研经费到款20.03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497件,发明专利授权1231件,申请PCT专利50件。SCI论文收录24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554篇,排名第14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4项,其中一等奖11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每年均位列前茅,而且多数指标居全省高校第一。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目前,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里海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日本东北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乌尔姆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俄罗斯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81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313人,占总人数的72.4%,留学研究生495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37.7%,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2024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17.4万册。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坚持分类支持、协调发展,坚持国际视野、竞争发展,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力争在2024年前后建设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24年前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4年4月更新)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结构工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热能工程 艺术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学 学习科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机与电器 材料学 岩土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遗传学 应用化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伦理学 应用数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制冷及低温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国家专业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火电机组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ASIC)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新型光源技术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交通规划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信息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伺服工程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
    基建矿井劳动用工验收汇报材料
    高考英语易错动词总结
    第七周升旗仪式发言稿 2024
    高三英语写作话题---个人情况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