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二号文库 合作协议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蒙蒙 时间:2024-07-04 15:55: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市委、市政府赴南方学习考察团

    (2003年8月19日)

    center

    2024-08-25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上谋划衡水的发展,7月25日至8月5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李俊渠、张增良、马长和、孙志人、杨胜忠、陈强带领各县市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行34人,赴浙江省温州市、金华市、义乌市、宁波市、上海浦东新区和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南京市,重点就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考察。

    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这些地方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正泰集团、三星奥克斯集团、雅戈尔集团等20家企业。大家一致感到: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衡水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印象

    这次学习考察所到的地方,均属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这些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次学习考察,使我们又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我们所到市、区都是在基数很大的基础上,年年迈大步,年年创新高,经济发展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前推进。温州市是我国股份制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温州速度。从1978年到2002年,全市GDP从13.2亿元增加到1105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加到126亿元,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3元增长到5091元,年均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22元增加到去年的14591元,年均增长15.9%。用他们的话讲:温州人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与我市大体相当。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始终保

    持高位增长,整体实力大大增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比去年纯增100亿元。去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GDP列第五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六位。五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前十名。苏州以全国0.09%的国土面积和0.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的GDP、2.1%的财政收入、6%的外贸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全国的近1/10。南京市,去年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4亿元,增幅达到48.2%。南京市浦口区,最近几年财政收入每两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19%。正泰集团,是一家生产低压电器、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等为主的企业,从1984年建厂到现在十几年间,资产增长了2万倍、产值增长了10万倍、利税增长了15万倍,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五。这些地区的高速发展,超乎我们的想象。

    (二)投入力度大,发展后劲足。我们所到之处,投入的力度令人惊叹,到处是大规模的建设场面,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景象。苏州市,把增投入、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大项目投产。去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81.2%。他们计划用五年的时间,通过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形成20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大型企业和200个超10亿的大企业。

    南京市,近年来投资呈几何级数增长,去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29.7%,今年上半年完成388.9亿元,同比增长77.1%。上海浦东新区近两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去年达到586.6亿元。宁波鄞州区,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6%。高质量、大规模的投入,为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积蓄了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领域宽,经济外向度高。我们考察的地方,大多为沿海沿江开放城市,通过开放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这些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南京市实施全面开放、全城开放、全方位开放,加速实现外向型经济倍增计划,去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61%和88.7%。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新批外资项目401个,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苏州市目前累计有外资企业1万多家,注册外资35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7.5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有86家投资苏州,30多家设立了研发机构。去年,外商在该市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3%,涉外两税占财政收入的38.5%,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8.9%。昆山作为一个县级市,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2600多家,合同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到账外资超过67亿美元。目前,该市财政收入的60%,销售收入和利税的75%,工业投资的85%,自营出口额的98%均来自外资企业。外向型经济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城乡面貌新,现代化程度高。无论是听经验介绍,还是实地考察,处处使我们感受到,这些地方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达的城乡一体化经济,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颖别致的城市建筑,高技术、高效能的现代化企业,高品位的生态生活环境都使考察团成员赞叹不已。同时,这些地区干部群众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高效率、快节奏的精神风貌,也处处展现出现代社会的风采。

    二、主要经验与启示

    这次考察的浙沪苏几个先进地区,尽管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区位、资源、产业结构、历史人文等方面情况各异,但他们经济发展的经验有许多共同之处,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也使我们得到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以先人一步的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发展思路、超人一层的理性思考指导实践。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地方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观念新、思路新,都有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尊重群众创造性实践的求实精神。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都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经济的办法,用全新的理念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划新思路,求得新突破。温州人的观念处处体现出超前的思维,他们过去靠吃苦耐劳赚钱,靠自己奋斗赚钱,靠灵活变通赚钱,现在提出靠现代经营理念赚钱,他们提出在学习新知中成长,在学习世界中成长;对知识的理解是信息加思考,对创新的理解是创意加市场价值,因而能够做到政策规定之内的快干,政策规定之外的探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大胆干。从而探索出了城市经营之路、集群经济发展之路、以服务型政府为特征的新的政企结合之路等。宁波市,善于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他们用8700万元资金买壳上市,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融通城市建设资金达到100亿元,他们计划再用三年的时间达到200亿元。昆山市3000亩高标准森林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靠的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政府只给政策,不出资金。从这些地方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常规的思路,只能获得常规的发展效果;超常规的思路,加上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效。

    (二)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认识、发现和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自己。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形势的分析、对机遇的认识、发现和把握有着超凡的见识和本领。在他们眼中,处处是商机,就看你找不找;时时有商机,就看你抢不抢;哪里都有效益,就看你干不干。苏州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抓住了三次大的机遇,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及时抓住农村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乡镇企业发展的苏南模式。二是20世纪90年代,抓住上海浦东和沿江地区大开发、大开放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机遇,主动服务,迎接辐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成为沿海吸引外资较多的地区。三是世纪之交,抓住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整体竞争实力明显提高。昆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市,也正是抓住了这些机遇,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三个阶段的跨越。温州市抢抓机遇的本领更是高人一筹,他们善于分析和捕捉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市场的夹缝中、空档中寻找商机,“小题大做、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大利大干、小利小干、短期无利长期有利也要干”,在一般人眼里许多难做甚至不屑做的小生意,在温州都做成全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大买卖,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一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全国遥遥领先:金属壳打火机,占到90%;眼镜,占到80%;剃须

    刀,占到60%;水彩笔,占到90%;拉链,占到70%;锁具,占到65%;商标徽章,占到40%。这些地方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机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认识、发现和抢抓,只有善于认识、发现和抓住机遇,才能永远立于时代发展的潮头。

    (三)坚持不争论、不动摇、不停步,始终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摆在第一的位置。我们学习考察的这些地方,都有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在发展的问题上,他们坚持不争论、不动摇、不停步。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左顾右盼,不畏首畏尾,更不拘泥于条条框框。认准的事,就一条思路干到底,一个口号喊到底,“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温州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中央曾几次派调查组到温州调查。在争论面前,温州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工作中的问题,努力加以改进,使之不断完善;对认识上的问题,能说清楚的说清楚,说不清楚的不争论,允许存在不同认识,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在探索实践中统一认识;对群众的创造,不争论,不张扬,不压制,真正做到了面对议论不争论,面对问题不护短,面对发展不动摇,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克服负面的,引导扭曲的,改正错误的,从而极大地保护了群众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温州生产力的发展。用他们的话讲:温州是在外界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的。昆山市,1988年建设昆山开发区时,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然而他们始终坚定“发展是硬道理”这一信条,千方百计加快开放步伐,创造“五通一平”的基础条件,大力招商引资,硬是赢得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殊荣”,并加入到沿海12个开发区的行列中。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地方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都有一种永不自满、强力争先的意识,面对新一轮的经济竞争,都在谋求新的更大的发展。苏州市,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结合苏州实际,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05年,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到2010年,力争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美元。围绕这一目标,也们正在着力构筑更高的发展平台,争做“四个龙头”:即做沿江制造业基地的龙头、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龙头、江苏规模企业的龙头、江苏民营企业的龙头。南方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含糊不得、动摇不得。

    (四)谋求发展的起点高、视野宽、气魄大,勇于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范围内确立自身定位。这次学习考察之处,都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坐标上考虑自身的定位,确立自己的赶超目标。县市级自觉定位在省内先进和全国百强、地市级自觉定位在全国先进乃至和直辖市比高低。上海浦东确定今后5?10年,打造面向国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跨国运营管理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内外贸易中心,建成上海国际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宁波在城市规划上,实行国际招标、国际咨询,建设上都是世界一流和国际水平。他们计划投资118亿元,建设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构筑上海、杭州、宁波“金三角”。同时通过“四区三园、江湖港桥”的开发建设,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际现代化大都市。苏州市在原有城市建设面积的基础上,正在依托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和沿江开发区,再造三个新苏州。更使我们震撼的是,他们不仅在规划上气魄大,而且建设上起点高。特别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市场建设上,他们坚

    持高标准、高门槛,招就招大商,引就引巨资,上就上大项目,建就建大市场,创就创世界名牌。义乌市正在全力推进小商品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构建世界购物天堂。温州市,着眼于推进经济的国际化,集中精力建设“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服装城”。对照南方先进经验,反思我们的工作,深深感到,我们的气魄不如人家大,胆量不如人家足,视野不如人家宽,速度不如人家快,这既是我们的差距,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五)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形势下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次学习考察,大家强烈地感受到,南方经济之所以能够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各级各部门形成了服务经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企业聚集和活化各类生产要素营造了一个高效、快捷、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苏州市的各级领导,既是招商引资的高手,又是为外商排忧解难的能手。用他们的话讲: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优质服务是无限的。“全过程服务、全领域服务、全天候服务”已经融入每一位苏州干部的思维,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有调查表明,外商对苏州的法制环境满意率高达99.84%。目前,在整个苏南,这种服务已从外资扩展到民资,所有投资者都感受到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温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作为上海政府“模式”改革的试验田,一开始就没有行业主管局,经营性的职能全部下放给企业。相对来说,这里的政策不是最优的,但这里的服务和办事效率是一流的。在他们的项目审批中心,审批机关郑重向社会作出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两次办公、一口收费”的承诺。由此创出了投资2400万美元的瑞士沃尔沃建筑公司2天通过了审批,新加坡新资房地产公司投资1.3亿美元,3天就拿到了许可证的纪录。2001年之前,新区政府共握有审批权限724项,经过两次改革,只剩下253项。管理的领域窄了,但服务的领域宽了;政府小了,效率却大大提高了。他们这种“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借鉴南方先进经验,加快我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加快衡水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照学习考察的南方先进地区,查找我们的差距,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加快衡水的发展,必须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入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契机,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南方经验,解放思想,加快衡水发展”大讨论,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破除“三种观念”,强化“三种意识”,发扬“三种精神”。破除“三种观念”:一是破除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盲目乐观的思想观念。二是破除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唯条件、唯客观论,妄自菲薄,认为与先进地区没法比,学先进地区没法学的思想观念。三是破除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按部就班、墨守陈规、不求创新的思想观念。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忧患意识。引导全市上下充分认识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发展意识。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咬定发展不动摇。三是强化赶超意识。要站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坐标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赶超目标,推进衡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扬“三种精神”: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二是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艰苦创业的精神。三是永不自满、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

    通过破除“三种观念”,强化“三种意识”,发扬“三种精神”,努力在全市营造想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加快发展、干事创业、争先晋位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的新突破。加快衡水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衡水的情况看,最根本的出路在工业,最大的希望在民营,最有效的途径在开放,最好的抓手是项目。我们要继续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 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园区”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年初确立的“以工强市、开放兴市、特色立市”三大主体战略和突出抓好的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工作的新突破。一是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突出政策、园区和骨干企业“三个带动”,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在园区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抓好现有园区的规划、建设和项目引进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园区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三是在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内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放在四个方面:转变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改变过去大轰大翁的招商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小规模、多批次、专业化的招商活动;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突出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四是在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把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四到位一基本”,即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集体资产退出到位、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是在抓好规划、搞好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以战略的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突出抓好“三个坚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产业带动。特别是要把规划作为大问题来抓,要舍得花本钱,请高人,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建设。六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强化亲商、安商、富商意识,开展诚信服务,完善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在全市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要理性思考和科学指导经济工作。引导各级干部用战略眼光审视经济工作,用现代理念研究经济工作,用辨证思维分析经济工作,用科学方法指导经济工作。二是以正在全市开展的“三创一争”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机制优势、创建人才优势、创优环境优势,加快发展,争先晋位,使衡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跨上新台阶。三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针对县市区经济发展基础不一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确定目标,提出要求,加强调度,严格考核。四是充分给基层放权,大胆地为基层撑腰壮胆。要调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强化各级干部的发展意识、实绩意识,鼓励干的,批评看的,处理捣乱的,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力、民心、民智,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报告

    国庆后,我随省党政代表团参加了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赴苏浙沪学习考察活动。三天时间马不停蹄,先后到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市,一路亲眼目睹苏浙沪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充分领略先发地区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切身感受当地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学到了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举措经验,开拓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在审视中更看到了差距,扛回了新压力,催生了新理念和动力。

    一、考察感受

    所到之处,三个省市无不表现出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快人一拍,成效突出,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环境成效浓烈,“高温”灼人。

    上海始终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抓创新,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模式、路径和成果上引领潮头;江苏围绕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聚焦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四换三名”、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真正做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这些地方的创新理念和超前眼光,让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更新甚至颠覆着我们的既有观念。

    二是发展模式特色鲜明,成果诱人。

    三省市最鲜明的是让人感到了宜居宜业、安居乐业、海内外人士汇聚,成为吸引各路人才想来愿留的“大磁场”,这是最综合、最有说服力的成果。上海围绕“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要求,始终瞄准“四个中心”建设,可持续接力规划管理,努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江苏在量质并进基础上致力各市携手合作,在区域统筹协调上走在前列;浙江秉持“两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这些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三是思想观念开放,招数逼人。

    苏浙沪虽然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但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通过解放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更快的发展路径和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苏浙沪的干部普遍有朝气,企业家充满国际领先的上进心,处处洋溢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对比苏浙沪,我们有些地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行动总是慢人一拍,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必须跳出宣城看宣城,树立雄心壮志,在苏浙沪城市中立标杆、找定位。

    四是善于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环境宜人。

    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虽然苏浙沪在功能定位、自然禀赋、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但都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建设作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成功实现了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推进新一轮创业的战略转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人才第一资源”的意识,让创新人才心无旁骛地为宣城发展建功立业。

    苏浙沪之行,通过看比学,强化了忧患和危机,照出了差距和短板,也进一步压出了斗志与干劲,清晰了思路和目标。

    二、下一步打算

    宣城是全省唯一与苏浙同时接壤的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员,理应在学习苏浙沪、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奋力争先。

    (一)再更新观念,在换思维、谋创新上下功夫、求突破。

    宣城虽然地理上紧邻江浙,但观念上相差不少台阶,必须开展观念更新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突破自我、找准定位、开拓眼界、加快创新,强化干部担当作为。要对标五大发展理念,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以行动践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招数和节奏。要对标苏浙沪的经验做法,重点学习上海自贸区为企业服务“只说Yes不说No”等体制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创新理念、杭州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效举措,具体落实到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园区建设等实际问题上,真正把思想解放体现在政策中,渗透到平时的工作中,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二)再增强信心,在落实“五大发展见行动”上善作为、争位次。

    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正在研究制定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意见。我市第四次党代会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根本遵循,明确提出了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和“一个提前、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结合学习苏浙沪,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增强信心,勇于作为,争先进位。要认真学习苏浙沪登高望远的世界眼光、高人一招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的胆识胸襟,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之城、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有品有味的山水生态之城、共建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把宣城建设成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旅游大乐园、宜居大家园。要认真学习苏浙沪永不满足的工作激情、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做到每天都是节点、全年都在冲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交好每一份答卷。

    (三)再突出定位,在融入长三角中担使命、当先锋。

    我市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面向长三角的招商合作,我们要抓住这次学习考察带来的机遇,强化长三角成员意识,乘势而上,认真总结现有经验,在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的同时,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强化主动有效对接。要坚持目标往东看、步子靠东迈、身子朝东挤、位次向东赶,市、县以及开发园区都要在苏浙沪城市中进一步找准标杆,确定比学赶超的目标,着力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要素、开放平台、人才引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面对接,努力把宣城建设成为全省融入苏浙沪的桥头堡、示范区,展示安徽发展新形象的窗口,成为苏浙沪要素资源辐射的重要承接地、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客厅”,使宣城真正位于长三角,全面受益长三角,对接服务长三角。

    第三篇:××县2024年赴沪、苏、浙考察团考察报告

    学习先进找差距 解放思想促发展

    ——××县2024年赴沪、苏、浙考察团考察报告

    2024年4月10日——2024年4月19日,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我区由××带队,地区招商局、中小企业局、各县区主要领导及招商部门的领导一行22人到沪、苏、浙两省一市8个(县)市区、15户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学习考察。

    在学习考察期间,参加了全省赴沪、苏、浙以及4次招商引资推介会,我县与××集团签订果酒厂转让合同,签约金额1500万元。还分别在上海奉贤区、杭州萧山区召开了两次沪、浙知青座谈会、项目推介会。

    通过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坚定了做好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现将考察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三个特点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沪、苏、浙等地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管理理念之新、发展速度之快为考察团所有成员始料不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是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根本

    所考察的各地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这些都是各地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思想解放已真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上海市奉贤区政府为了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将财政收入的90%用于开发区建设,而且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开支全部由政府财政支付,享受公务员待遇。政府无偿为落户开发区的企业服务,而且政府投入资金确保开发区“七通一平”。2024年奉贤区引进内资10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5亿美元,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奉贤区。江苏昆山市注重抓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突出营造实施土地税费减免,软环境提倡树立形象,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因此2024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539.92亿元,财政收入54.17亿元。

    (二)工业园区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所参观的各地第二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园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空间,坚定不移的发展各类园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定位准、效益高。各地的工业园区在布局上遵循了各个乡镇都有开发区、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而在发展定位上坚持了“三符、三高、两个有利于”。“三符”就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环保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三高”就是科技含量高、集约程度高、经济效益高,“两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解决就业、有利于增加收入。

    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24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259个,总引资额高达154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的项目391个,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卫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投资商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41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就达到20家。苏州有52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于经济开发区。

    二是机制顺,环境好。各地的园区在管理体制上各具特色。如上海市奉贤区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只是给一个概念性规划,其余的都由奉贤区自己决策管理,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闵行出口加工区,所有人员和税收都属于属地管理,留区部分的80%全部返还给企业。上海奉贤区为了形成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构建了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A区和B区,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四大经济板块,2024年仅园区实现总产值就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790亿元的50%以上。尤其是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经过10年的发展历程,2024年实现产值150亿元、上缴税金5亿多元。江苏省昆山经济开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亿元,占昆山市生产总值730亿元的73.4%。

    三是潜力大,目标明。各地的开发区已经基本进入“二次创业”阶段。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产业调整上注重向两头延伸。一是传统产业注意引进名牌企业,新型产业注意引进核心技术,也就是引进产业总部;二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争取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资源,用5年的时间创造前20年的经济总量。

    (三)创新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要保证企业经济发展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江苏梦兰集团是一家拥有2300多名职工、年实现销售收入53.3亿元、利税3.75亿元,创造家纺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中国文化品牌、第一个名牌产品的村办企业。生产的金梦兰、银梦兰、绿梦兰床上系列产品远销国外,2024年梦兰系列产品进出口额高达9142万美元。梦兰牌无形资产经国家权威部门评估高达68.75亿元。尽管如此,梦兰集团并不满足现状,在抓主体产业提升初步形成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化装品、IT产品、物流多元化产业的同时,梦兰集团不断开发新的科技领域,与中科院联合组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税控SOC专用芯片、龙芯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器和龙梦兰牌低价电脑等新技术、新产品,今年1月份,由两院570位院士投票选为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产品。二、四点感受

    通过沪、苏、浙两省一市学习考察活动,使我们真正看到了长三角经济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高水平运作的成功经验,深受启示。综合几天来的考察,有几点感受,概括起来讲可以说是“超前、负责、靓丽、热情”。

    “超前”。一是思想的超前。南方人的思维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与时俱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奏在了时代和政策的前列,他们不是仅仅局限于贯彻文件精神,而是在上级政策出台以后研究政策出台的原因,然后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观测执行。二是行动的超前。他们瞄准的是科技的最前沿,引进的是世界知名产业。而是规划的方面,在三年以前就谋“十一五”规划。三是经济发展上的超前。

    “负责”。从小处来讲,各地的接待非常的到位,接待人员总要不间断的电话询问参观路线。就大处而言,各个地区在建设开发区期间,也曾遇到与我们相似的土地瓶颈问题,但是各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负责,善于碰硬,不等不靠,努力做好其中的思想工作,为开发区建设铺平了发展之路。

    “靓丽”。每到一个城市考察团成员都有一种轻松的感觉,这主要源于优美的城市环境。

    “热情”。我们所到之处,各地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都要派出专人进行接待。特别是上海市奉贤区、杭州市萧山区给考察团的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江、浙、沪招商引资的经验

    (一)、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多年来招商引资总结出的经验是:一个招商企业能够很好的发展应具备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六要素,(1)、自然资源(土地);(2)、资本;(3)、技术;(4)、劳务;(5)、管理及信息;(6)、市场;

    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例:新加坡为什么要在中国苏州建立工业园区,苏州有那些条件可以互补?从生产要素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第一新加坡有大量的资本;第二有先进的技术;第三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及信息网络。它们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及市场,它们看好的正是这三点,以实现优化配置。

    德国大众汽车在上海投资建厂,看好的是中国的市场及廉价劳动力。德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土地占有量)和中国相同,德国在资本技术及科学管理及信息网络,都优于中国。具统计德国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月薪5万元人民币,是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十多倍,正是因为这一点,德国才把厂建到了中国。

    根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我们分析一下呼玛县招商引资的优劣势,我们的第一个优势是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第二是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是面对俄罗斯的大市场。劣势是:一是缺少资本;二是缺少先进的技术;三是缺少科学管理及信息。

    我们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首先要了解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才能有目的的招商引资。

    (二)、发达地区的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工作。以昆山市为例,昆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大家都知道昆山市工业园区,有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全国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产自昆山,他们是如何招商的呢?首先是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当市领导得知台湾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在上海遭到冷遇后,市长亲自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上海请台商,向台商介绍昆山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台商被昆山的领导的真诚所感动,决定把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建到昆山。在签定的合同时将笔记本电脑的样本赠送给市长,签约仪式结束后,市长将本市的电脑专家和招商局局长请到办公室,把电脑拆解成零部件,对招商局长说:“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把电脑零部件生产商招齐”。经过三个月招商,世界各地的电脑零部件生产商,纷纷落户昆山市,这就是典型的以商招商的成功范例;其次,昆山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台资企业落户难的问题,专门成立了台资企业落户绿色通道;第三为解决台商子弟教育问题,专门成立了台商子弟教育学校;第四为了丰富台商文化娱乐生活,专门建设了台商休闲一条街。

    三、建议

    通过对沪、苏、浙两省一市的学习考察,使我们学到了江南人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精神,对照经验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我们与先进地区的根本差距。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向经济发达地区看齐,必须脱胎换骨,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羞羞答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树立“三种理念”,强化“五个意识”。树立“三种理念”:一是树立工业理念。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经济发展,把工业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树立市场理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下功夫研究市场,搞好市场预测和市场开发,积极培育市场。三是树立全民创业的理念。要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则满和小农意识,大力营造创业文化,倡导全民创业,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经济。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要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种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的强烈的发展观,营造一个求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强化开放意识。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要树立全新的开放观,通过大开放,实现大发展。三是强化竞争意识。要有永不服输、永不言败、永争第一的精神,敢比敢超,争创一流。各乡镇、部门要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局面。四是强化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五是强化责任意识。领导干部要以加快呼玛发展为己任,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强烈责任感,努力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第二,要重新调整发展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培育主导产业。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结构单一,我县经济基本属于资源型经济。要打破资源型经济的格局,加快发展资源加工型经济。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要向2:5:3方向发展,即第一产业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如果能发展到这个程度,实现这个格局,呼玛经济就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要突出项目开发,推进工业化进程。目前,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工业落后,而工业落后主要是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缺少大项目支撑。经济能不能搞上去,核心在推进工业化,关键是搞好项目发展。我们要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这一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开发。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努力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我们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至少1-2个,在小项目开发上要坚持走小群体的路子。南方一些发达地区搞小品种大规模经营效果非常好,如打火机、领带、地毯都是小东西,但打火机已占世界的90%,领带已占世界的70%,地毯已占世界的60%,把小品种做成了大文章。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这种规模经济。二是要抓住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的机遇,把政策用足、用活,力争多上项目。三是要搞好项目的调度。经济综合部门要搞好项目跟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要落实好项目推进组进度,跟踪推进,确保项目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注重品牌效益,发展品牌经济,积极培育我们自己品牌。同时,要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开发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四,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扶持引导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年末前后要召开全县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把民营经济做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二是修改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程序。五是实行民营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严禁对民营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六是制定严格的投诉举报制度,成立民营经济投拆举报中心,严肃查处干扰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第五,要加大投资拉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只有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才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投资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重点研究铁矿、煤矿、水资源等项目。二是发展出口创汇经济,把我们的产品打入俄罗斯市场。抓住口岸开通的有利契机,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增强招商引资效果。要采取走出去战略,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各种经贸交流活动。要加大政府推力,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推动作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格兑现招商引资政策。二是组织专职招商队伍。提高招商水平,制定鼓励政策,实行机关干部轮岗招商,每年都要组织干部轮岗抓项目、搞招商引资。聘请专兼职招商员,可以聘请各地驻外办事处人员,也可以聘请在外地的老乡,营造重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要注重通过以商招商的形式宣传呼玛。通过我们创造条件,使商家在呼玛挣到了钱,有了回报,他才能以自身为例更有效地宣传呼玛,吸引更多的商家到呼玛投资办厂。

    第六,要在环境整治上有新突破。发达地区发展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经营环境优。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一是要制定具体的整治办法,出台一个环境整治规范性文件,二是要清理整顿自收自支单位。把不应该设置的清理掉,把人员精简下来。三是要实行收费罚款审批制度。制定具体办法,实行主管领导审批制,罚款事项集中由主管县长审批。在罚款单位内部要实行局长审批制,出了问题由局长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对检查也要实行相应的主管县长审批制度和局长审批制度,制定具体办法,一个企业一年最多只允许查一次,甚至一次也不要检查。同时,还要实行服务承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行风测评制度、评差制度等。

    第七,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南方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园区是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对发展至关重要,要把它作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园区建设搞上去。一定要自我加压,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开发建设的新突破。工业园区要实行新体制、新机制,实行全员招商,集中精力抓项目,抓大项目。

    第八,要加大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力度还不够,必须进一步强化。一是要集中精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90%的精力抓经济工作,集中主要精力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开发、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业园区等重点工作。二是要形成合力。坚持五大班子一起抓,上下共同抓,各个部门配合抓,形成一种发展经济的强大合力。三是要落实责任。要把经济发展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头上,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担子。四是要敢于负责。大力倡导敢闯敢试,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我们找到了和先进地区的差距,认清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抓方向,对此,我们将坚定信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县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第四篇: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县委政研室 县妇联

    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24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的优势。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是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绍兴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绍兴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绍兴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绍兴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绍兴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口交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二是商机意识强,理念新。苏浙沪的纺织企业营销机制灵活,投资决策快捷。如浙江的纺织服装民企得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规定,部分原产于香港的商品,2024年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后,从中觅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到香港开设新厂或直接买厂。苏浙沪的纺织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舍得以重资揽才,善于以事业用才,注重以感情留才。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引进项目、合资合作等机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智力交流。2024年,浙江省组织200家企业经理,包专机飞抵东北地区网罗人才,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87.5%。地处绍兴市的天龙控股集团、浙江龙盛集团、香港裕福服饰等6家纺织外贸类企业的老总,奔赴浙江工程学院招揽人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上海纺织工程产学研中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三是定位高,目标大。上海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大国际时尚之都”的目标;杭州市从历史、文化、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建设“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构想;杭州市余杭区借助“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两张金名片,倾力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绍兴市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这些目标都非常鼓舞人心,激人奋进。

    (二)狠抓科技创新,营造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的优势。一是大面积进行技术改造。绍兴县为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2024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开展“技改投入年”活动,分别投资65亿元和85亿元,助推绍兴县2024年重返全国十强县,去年又晋升到第八强;今年又开展了“产业升级年”活动,技改投入力争超过90亿元。目前,绍兴的高温高压染色机有三分之一,热定型机有三分之二,碱减量机有三分之一,平网、圆网印花机有40%属于进口,主要引自西欧、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嘉兴王江泾镇2024年增加喷水织机5600台,70%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实现了设备无梭化。无锡市要求新上项目一律使用精密纺机,目前有精密纺机13万锭,占全市纺锭总数的1/3。二是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苏浙沪的纺织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与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联接,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许多服装企业装备了CAD和CAM系统,配备了吊挂流水线,并大力应用新型纺织面料、原辅材料,开发花色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紧跟世界服装产品流行趋势变化,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雅戈尔等公司正在尝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恒柏集团、步森集团、冠友集团等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普遍应用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CAD/CAM技术。杭州众望布艺有限公司拥有比利时剑杆织机、法国电子印花机共150余台,拥有比利时SOpHIS及浙江大学CAD设计系统10套,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三是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江苏宏源集团通过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而开发的精密纺机、高速弹力丝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能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万吨大豆蛋白纤维项目在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投产,成为至今为止我国在纤维

    。制度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体制保证和动力源泉。绍兴县经过1992年和1998年的两次股份改制,改制面超过了99%,为纺织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县纺织企业要有适合于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有效的组织结构。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作用。中国服装协会在提出“名牌工程”、“名师工程”后,又提出“名城工程”,积极探索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地区品牌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召开了“打造长三角时尚品牌专题研讨会”,率先向全国12个省市的服协发出倡议:在国际市场上走联合之路,打长三角品牌服装,改变“各自为战”式的“散打”,用“团队”力量来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实力。我县民营企业协会要积极为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和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借鉴先进地区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探索组建博兴纺织业协会,发挥政府部门无法起到的特殊的协调作用。苏浙沪地区的工青妇组织,特别是妇女组织在发展纺织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的余杭区崇贤镇,有妇女组织带头成立的4家绣花厂,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万余名妇女就业。其中鸭兰村妇代会主任成立的平泾绣花厂,就带动3000余名妇女就业。上虞裕福(香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妙珍女士,曾担任“俞兆林”内衣厂厂长7年,所经营的公司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现正在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45亩的新厂区。我县的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把全县广大的工人、青年和妇女动员起来,宣传纺织、支持纺织、服务纺织、参与纺织,为加快我县跨入全省“第一方阵”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县委政研室县妇联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

    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

    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

    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

    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营业用房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24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

    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12全文查看



    推荐阅读: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工程造价咨询与审计》上本作业
    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国有施工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精选5篇]
    花都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dd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