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院工作总结 自查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皮球浮上来了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7-05 03:58:2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皮球浮上来了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实录 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邓颖

    教材分析:

    《皮球浮上来了》是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有两幅插图,课文讲的是孩子们从一个很深的树洞里取出皮球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要告诉学生一个常识,皮球能浮在水面上。

    课时介绍:

    本课共用5课时完成,本节为第3课时。

    学生分析:

    班内的男女比例很平均,各一半,根据他们的智力程度,语言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 A类:爱说,爱笑,活泼大胆,口语表达能力强,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好奇心强。B类:寡言少语,内向,口语表达能力差,但做事细心,耐力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

    C类:口语能力差,不太喜欢上课,多动,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感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求智障的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运用正确地解决方法。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知道皮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盆,灌,满”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要求A、B、C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2.能正确,连贯地读课文,看懂图意,会观察人物动作。(要求A、B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皮球浮在水面上的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要求A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热: 1.手耳操 2.五指操 3.复习字词

    设计意图:

    运用手耳操,五指操来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有利于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复习字词,锻炼学生的口语,使新旧知识做到衔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小故事还记得吗?小朋友们在树下玩,发生了什么事? 生:皮球掉到树洞里了。

    师:好,现在老师找两名同学一边看图,一边把这个小故事讲一讲,再比一比看看谁讲的好?(看大屏幕,挂图)生: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板书:拍皮球 跳 树洞)

    师:下面我们根据这三个重点词一起讲一讲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好不好? 师生共同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想一想孩子们在拍皮球时心情怎么样?(表现出高兴地神态)生:高兴,开心。

    师:那么为什么皮球拿不出来了呢?(表现出难过的表情)生:因为树洞很深。

    (遗憾地)因为孩子们在拍皮球时皮球一跳,跳到了树洞里,而树洞又很深,所以皮球拿不出来了,那么这时这些孩子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他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把皮球拿上来的呢?我们一起学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以此为切入点,让语文知识情趣化,丰富化,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激发他们的

    求知欲。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看挂图,初理解

    师:同学们自己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两遍,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生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

    2.学生字,组新词

    师: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很好。课文里有三个带拼音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看课件):盆 灌 满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几遍,再分组读,分析字的结构、笔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组词。)教师选出一个生字“盆”让学生来完成书写。

    师:同学们写都很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看这几个生字在课文的哪句话里? 生找一找,并读出句子。

    3.反复读,其意现

    师生共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纠正学生读音。(看课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的这一自然段共有两个句子,其中有三个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语,下面大家一边读,一边找,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教师出示课件)动词:打,灌,浮

    师:同学们都找完了吗?非常好,看一看老师找的和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 齐读三个动词。

    师:想一想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看大屏幕)生:水盆。

    师:那么我们一起看图,老师想用一个词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打水”好不好? 谁会写呢?帮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

    找学生板书“打水”。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师:那么这个孩子把水灌到什么地方?(看大屏幕)生:树洞里。

    师:好,说的非常好,那么这幅图老师也用一个重点词来描述——灌。(师板书灌。)

    师:我们一起学习最后这个句子(看大屏幕),水灌满后皮球怎么样了? 生:皮球浮上来了。

    师:那么我们自己也动手做一做实验,看一看皮球是不是真的能浮在水面上,好不好?(师生一起做实验)

    师:通过我们共同实验我们知道皮球可以浮在水面上,好,最后这幅图我们就用“浮上来”做重点词好不好?这个词谁会写?帮老师写在黑板上好不好?(师找学生板书“浮上来”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师:(看大屏幕)看一看挂图,我们一起看一下当孩子们看到皮球浮上来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 生:开心。教师板书“开心”。

    师:下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读第一句的时候要紧凑一点,表明孩子们在积极地干,第二句读得轻快一点,表达孩子们喜悦的心情。(采用分组读,比赛读,个别读相结合的方式)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课间律动:

    歌表演:《幸福拍手歌》(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

    根据智障儿童爱唱歌的特点,串插课间律动,这样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并且学生也得到相应的放松,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五.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师:学习完这篇小故事,你们能说说都学到什么吗? 生发挥想象,随意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有生字方面的,句子方面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向这些孩子一样,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碰到难题要多动脑筋,把事情做好。

    六.作业设计

    师:努力把课文读的更好,然后读给自己的父母听,抄写课文三遍。

    七.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拍皮球 打 水

    跳 灌

    树 洞 浮上来

    八.教学反思:

    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多鼓励,少批评。”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智力程度采取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实验,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 铁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邓颖

    教材分析:

    《皮球浮上来了》是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有两篇插图,课文讲的是孩子们从一个很深的树洞里取出皮球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要告诉学生一个常识,皮球能浮在水面上。

    课时介绍:

    本课共用5课时完成,本节为第3课时。

    学生分析:

    班内的男女比例很平均,各一半,根据他们的智力程度,语言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 A类:爱说,爱笑,活泼大胆,口语表达能力强,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好奇心强。B类:寡言少语,内向,口语表达能力差,但做事细心,耐力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

    C类:口语能力差,不太喜欢上课,多动,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感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求智障的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运用正确地解决方法。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学习生字,理解课文,知道皮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盆,灌,满”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要求A、B、C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2.能正确,连贯地读课文,看懂图意,会观察人物动作。(要求A、B类学生达到此目标)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皮球浮在水面上的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要求A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

    直筒的水瓶 皮球 生字卡片 一盆清水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热:1.手耳操 2.五指操 3.复习字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小故事还记得吗?小朋友们在大树下玩发生了什么事情?

    看大屏幕:(学生先回答,教师板书“拍皮球、跳、树洞”。然后教师和学生根据重点词共同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提问:

    1.想一想,孩子们在拍皮球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那么为什么皮球拿不出来了?(学生回答问题)

    师:(遗憾地)因为孩子们在拍皮球时皮球一跳,跳到了树洞里,而树洞又很深,所以皮球拿不出来了,那么这时这些孩子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他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把皮球拿上来的呢?我们一起学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看挂图,初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两遍,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

    生读课文。2.学生字,组新词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三个新生字“盆,灌,满”

    (看课件)学生进行分组读,个别读的练习。

    分析字的结构,笔顺,组词。

    选一个生字“盆”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最后,在书中找一找带生字的句子进行读一读。

    3.反复读,其意现

    师生共同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纠正学生的读音。

    师提问找动词。“打,灌,浮”

    回答问题:A:想一想孩子们是用什么东西打来水?

    B:那么这个孩子把水灌到什么地方? C:水灌满以后皮球怎么样了?

    (教师利用课件来分别讲解这三个句子,并找同学板书重点词“打水,浮上来”。在讲解“浮上来”的时候要根据实验来配合讲解。)

    师:最后我们看一看当孩子们看到皮球浮上来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

    生:开心。(教师板书“开心”)

    教师和学生练习反复读课文。

    (分组读,个别读,比赛读相结合)四.课间律动

    五.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学习这篇小故事我们掌握了很多知识,有生字方面的,句子方面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向这些孩子一样,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碰到难题要多动脑筋,把事情做好。

    六.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的更好,然后读给自己的父母听,抄写课文三遍。七.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拍皮球 打 水

    跳 灌 树 洞 浮上来

    八.教学反思:

    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多鼓励,少批评。”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智力程度采取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实验,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二篇:17 皮球浮上来了

    皮球浮上来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能分角色边读边演示课文内容。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4、能仿照课文,看演示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2、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教具准备:挂图、大字课文、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皮球吗?如果皮球掉进一个大树洞里,你会想什么办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皮球浮上来了》,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让皮球浮上来的。

    二、学习生字词

    1、轻声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词:

    浮上来

    3、教读字音。

    4、指名读,指导学生发音。

    5、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6、让学生讨论、交流词义。

    7、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3、边读句子边对照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5、思考: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事情?

    第三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事情?

    6、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读字、词,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再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二、新授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4、谁能把这一段所写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逐句讲解:

    第一句:马龙说他有办法。

    第二句:马龙的办法没有成功。

    第三句:石宏说她有办法。

    第四句:石宏的办法也没有成功。

    第五句:叶莉说她有办法。

    第六句:叶莉的办法也没有成功。

    4、综合各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的段以怎么归纳?

    (三)第三自然段:

    1、读课文,说说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雷雨后)

    2、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讲讲句子的意思。

    2、边看图边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比较难,同学们下课后要多读。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具体讲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生默读,思考:第三自然有几句话?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5、总结段落大意。

    三、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读课文。

    2、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4、分组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通读课文。

    2、思考:“朱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中的“好办法”是什么样的办法?为什么要在办法前加一个“好”字?

    五、课堂小结

    课后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下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1)皮球掉到哪里去了?

    (2)大家用什么办法拿到了皮球?

    五、作业

    1、背默课文。

    2、预习课后习题。

    第四课时

    一、填空,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1)几个孩子在大树旁(),皮球(),掉进()。

    (2)大家把水()树洞里,皮球就()了。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评价。

    4、读一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板书习题:

    (1)马龙说:“我有办法。”他伸手到树洞里去掏,掏了一会儿,掏不着。(马龙的“办法”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2)朱文想了一个好办法,叫大家都打来一盆水来,你一盆,我一盆,把水灌到树洞里。树洞里灌满了水,皮球就浮上来了。(朱文的“办法”是什么?为什么在“办法”前面加个“好”字?)

    2、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三、作业 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皮球掉到哪里去了?

    (2)大家用什么办法拿到了皮球?

    教学后记:

    教学时,可用一只比较深的瓶子,里面放一只乒乓球,示意各人想出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篇:《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之一范文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详细介绍:

    教学目的:

    1、理解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读文,并背诵文。

    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教具: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盆子。

    2、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文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文。问: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板书:拍皮球)(3)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一跳、树洞)

    ()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6)齐读第二句。(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很深)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文第二自然段。(1)指导看图。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演这两个词的动作。(板书:打水、灌)B、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3)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利用板书,背诵文。

    4、小结文:学习这篇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引伸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幻灯片)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高兴)拍皮球打水(着急)跳灌

    树洞(很深)◆[XX年月10日]

    第四篇: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皮球浮上来了》。

    一、说教材

    《皮球浮上来了》是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有两幅插图,讲的是孩子们从一个很深的树洞里取出皮球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告诉学生一个常识,皮球能浮在水面上。

    本课共用5课时完成,本节为第3课时。

    培智孩子根据智力程度,语言水平,大致可分为三类:

    A类:爱说,爱笑,活泼大胆,口语表达能力强,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但好奇心强。

    B类:寡言少语,内向,口语表达能力差,但做事细心,耐力比较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长。

    C类:口语能力差,不太喜欢上课,多动,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三个二类生字“盆,灌,满”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要求A、B、C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2、能正确,连贯地读课文,看懂图意,会观察人物动作。(要求A、B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皮球浮在水面上的这一常识,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要求A类学生达到此目标)

    教学的重难点是:

    1、抽象词“浮”“深”的理解;

    2、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为这一篇课文渗透了“浮力”这一物理现象,而所面对的又只是培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差,却又活泼好动,喜欢动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实验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思考;还运用了一些常用的启发讨论教学法,朗读、谈话教学法等;另外,还综合运用图片、实物、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三、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课前预热: 1.手耳操 2.五指操 3.复习字词 运用手耳操,五指操来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有利于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复习字词,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使新旧知识做到衔接。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小故事还记得吗?小朋友们在大树下玩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提醒学生看大屏幕:(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板书“拍皮球、跳、树洞”。然后和学生根据板书的这些词共同复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我将用两个问题来导入新课:

    1.想一想,孩子们在拍皮球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那么为什么皮球拿不出来了?

    师:因为孩子们在拍皮球时皮球一跳,跳到了树洞里,而树洞又很深,所以皮球拿不出来了,那么这时这些孩子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他们是采用什么办法把皮球拿上来的呢?我们一起学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以此为切入点,让语文知识情趣化,丰富化,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环节.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首先我带领学生看挂图,读第二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带拼音的三个生字。

    其次带领学生学习三个新生字“盆,灌,满”,在这里我采用分组读,个别读。并在此的基础上分析字的结构,笔顺,组词。并选一个生字“盆”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在书中找一找带生字的句子进行读一读。

    最后师生共同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纠正学生的读音。

    要求学生找出“打,灌,浮”三个动词,并思考问题:A:想一想孩子们是用什么东西打来水?B:那么这个孩子把水灌到什么地方?

    C:水灌满以后皮球怎么样了?

    (这里我将利用课件来分别讲解这三个句子,并找同学板书重点词“打水,浮上来”。在讲解“浮上来”的时候根据实验来配合讲解。)

    想一想当孩子们看到皮球浮上来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马上能说到开心。(教师板书“开心”)有了这样的认识再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课文。

    在这环节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四环节.课间律动:

    根据智障儿童爱唱歌的特点,串插课间律动《幸福拍手歌》,这样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并且学生也得到相应的放松,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第五环节.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学习完这篇小故事,你们能说说都学到什么吗? 学生生发挥想象,随意回答。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向这些孩子一样,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碰到难题要多动脑筋,把事情做好。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努力把课文读的更好,然后读给自己的父母听。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拍皮球 打 水

    跳 灌

    树 洞 浮上来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份板书清晰直观,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

    整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下学习,在课堂上注重“多鼓励,少批评。”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智力程度采取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完成小实验,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进行发散思维练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句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词卡、放大课文、插图、乒乓球、杯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马龙掏不着石宏夹不住叶莉钩子树洞

    二、新授。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呢?

    (2)几个孩子在大树旁拍皮球,皮球一跳怎么了?

    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3)我们在一起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生回答

    (4)总结:第一段主要讲了几个孩子拍皮球,皮球掉进树洞里。

    (5)朗读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

    (1)导入:皮球掉进了树洞里,怎么办呢?我们来想想办法,怎么样把皮球拿出来?(让生分别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

    好,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几个孩子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拿皮球的?

    (2)你们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共有几句话?

    指名回答

    好,我们来看第一句话。(齐读第一句话)

    马龙想出了什么办法呢?齐读第二句话

    板书:马龙伸手到树洞去掏。

    那结果马龙掏到皮球了吗?掏不着怎么会拿不到皮球的呢?你们谁知道?能告诉朱老师吗?洞很深

    (3)课文用了两句话写了马龙的办法。我们继续看,石宏说:“我有办法。”

    石宏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把书打开,自己看书,想一想。

    请生回答。谁来告诉朱老师石宏想出了什么办法?

    板书:石宏用两根树枝去夹。

    石宏夹住皮球了吗?夹不住

    齐读第三、四句话。

    (4)石宏的办法也不行,我们再来看叶莉她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谁来告诉朱老师?

    请生回答。

    板书:叶莉拿一把钩子去钩。

    结果怎样?钩不起来

    (5)我们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6)师读板书,那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呢?谁来讲讲?看老师归纳的。

    4、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意思。(三句话)

    (1)马龙、石宏、和叶莉想出的办法都没能把皮球拿出来。最后是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朱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朱文用什么办法拿皮球?

    指名回答:朱文叫大家都打一盆水来,把水灌到树洞里。树洞里灌满了水,皮球浮上来了。演示

    朱文想出的`这个办法好吗?(好)读句子:朱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马龙、石宏、叶莉的办法都不能拿到皮球,朱文想出的办法能拿到皮球,所以朱文想出的是好办法?师在“好”字下加着重号

    (3)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4)总结:第三段主要讲了写朱文想出一个好办法,叫大家打水来,把水灌到树洞里,树洞里灌满了水,皮球浮上来了。

    三、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

    2、填空:

    (1)几个孩子在大树旁(),皮球(),掉进()。

    (2)大家把水()树洞里,皮球就()了。

    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

    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四、引伸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

    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大课文挂图马龙伸手去掏掏不着。

    石宏用树枝夹夹不住。

    叶莉用钩子钩钩不起来

    《皮球浮上来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

    2、巩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说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掌握四素句。

    教学难点:

    知道皮球浮上来的原因及用“孩子”说四素句。

    教具:

    幻灯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生字词: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来、孩子、跳高、树洞、很深、灌到、灌满、盆子。

    2、说说你是用什么识字法来认识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

    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写了谁在干什么?(板书:拍皮球)

    (3)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高兴)师生齐读这一句。

    (4)他们正玩得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师并板书:一跳、树洞)

    (5)做实验,把乒乓球放在长筒瓶内。

    (6)齐读第二句。(指导用着急的语气朗读)

    (7)皮球为什么拿不出来?(指名回答,板书:很深)

    过渡:当皮球拿不出来时,这些孩子怎么样做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图。

    (2)朗读第二自然段(分组读),并理解其内容:

    A、把孩子想办法拿球的动作“.”标出来。(“打”、“灌”)要求全体同学表演这两个词的动作。(板书:打水、灌)

    B、孩子们用什么东西打来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满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师并用实验模具来进行直观演示)

    (3)请个别学生做实验演示,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拿皮球的过程。

    (4)指导学生用开心的心情朗读这自然段。(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5)利用板书,背诵课文。

    4、小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后你们说这些孩子是些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随后进行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他们做个爱动脑筋想办法的孩子。过渡:现在,看看哪位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爱想办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问题。

    5、引伸课文:

    (1)用幻灯片出示故事:(教师朗读)

    有一回,几只猴子在大树下做游戏,它们玩得很高兴。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猴子爬不上来。一只猴子用盆子打来水,把水灌到树洞里,水灌满了,猴子浮上来了。

    (2)问题:(个别提问)

    A、同学们,你们说这些猴子聪明吗?

    B、它们往树洞里灌水对不对?结果会怎么样?

    C、它们错在什么地方?

    (3)应用什么办法来救小猴子上来?

    (4)教师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难题要动一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四素句巩固训练:

    1、判断下面哪个是四素句?为什么?(幻灯片)树洞很深,皮球拿不出来。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有一回,几个孩子在大树下拍皮球。

    2、巩固“四素句”定义。

    3、用“四素句”卡片,开火车说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戏:词语接龙组成四素句。

    5、用“孩子”这个词语说出四素句。(全体训练,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皮球浮上来了(开心)

    (高兴)拍皮球 打水

    (着急)跳 灌

    树洞(很深)



    推荐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2024年~2024年度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2024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塘小学教务计划总结
    第七周行政会值周问题反馈
    上一篇:成功的人际关系心得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