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自我鉴定 公司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悠然自得 时间:2024-07-14 03:58:57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浙江省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路桥是台州市三大主城区之一,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41.9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决策,切实推进实施制造路桥、商贸路桥、都市路桥、开放路桥、人文路桥、一体化路桥“六个路桥”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机制灵活,民资丰厚、敢于创新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1亿元,比上年增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84亿元,增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增16.1%;财政总收入12.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9亿元(按老口径统计分别为15.4亿元和7.77亿元,分别增19.1%、24.5%);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8亿美元,分别增63%、47.6%;实际利用外资6288万美元,增60.4%;农民人均纯收入7516元,增13.2%;人口自然增长率6.8‰。近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8.1%的速度增长,领先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致力于制造路桥建设,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贯彻“工业立市”战略,~年全区工业生产性投入46.1亿元,增40.1%,实现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增14.15%。产业基地整合提升,十大特色产业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大了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空调及制冷配件、塑模、机电及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编制完成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全区生产汽车5600辆。全面实施“1212工程”,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4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0.37亿元,增36.9%。企业创新步伐加快。新增股份公司4家,金龙、三鸥两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技改项目184项,区本级技改贴息达1310万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量居全市首位;新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5项,新增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

    致力于商贸路桥建设,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年全区实现市场成交额244.30亿元,增9.77%。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全区完成商贸设施投资2.47亿元,新增星级市场2家,总数达19家,首批14家重点市场财产保险工作顺利完成。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全区第一家百货商场顺利开业,沃尔玛超市引进工作已完成落户路桥协议的签署,新增连锁店15家、“两总一特”132家。成功举办了塑交会、日交会、国际汽车展和首届汽车工业博览会等17个大型展会,会展中心运转良好,会展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成功组建全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04.33亿元,成为全市第二个存款余额超200亿元的县(市、区),存贷比达72.4%。

    致力于都市路桥建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编制完成路桥分区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远东商贸广场中心区城市设计、行政文化中心城市设计等重大规划,基本完成交通、绿化、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8.1亿元,其中重点工程34.9亿元。敷设污水管网21.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5%。新增绿地81万平方米。严格城市规划管理,拆除违章建筑8.4万平方米。积极实施“安捷工程”,城区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致力于开放路桥建设,外向经济进一步壮大。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组织各类引资活动,努力推动“零土地”招商,基本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引资格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发展迅速。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44个。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4家,总数达132家。机电产品、节日灯、水暖器材、空调器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外经合作成效明显。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新增境外贸易机构5家,总数达18家,带动外贸出口6225万美元,增40%。主动接轨长三角,在上海设立了外贸促销、招商和信息服务三大窗口。

    致力于一体化路桥建设,城乡发展进一步融合。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综合整治村庄48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积极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共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0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7个。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设立了区、镇两级培训基金1000万元,培训农民1.66万人,转移就业6438人。

    致力于人文路桥建设,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初升高比例达93.3%,高考上线率达83.8%。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达8.3平方米。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台州市文体中心成功承办了7次国内外重大文体活动。卫生、计生、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致力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部署,近几年以来,出台了优先发展科技的政策18个,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6839万元,2024年1021万元,~年1480万元,~年2132万元。技改投入约150余亿元,~年约46亿元。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技术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区;~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区。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建和申报认定了一批技术研发机构,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科技展览会6届,切实运作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开展广泛交流,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提升了企业品位和档次,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技术与产品走出国门。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2家,市级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市级18家。被列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0个

    第二篇: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浙江省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路桥是台州市三大主城区之一,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41.9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决策,切实推进实施制造路桥、商贸路桥、都市路桥、开放路桥、人文路桥、一体化路桥“六个路桥”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机制灵活,民资丰厚、敢于创新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致力于一体化路桥建设,城乡发展进一步融合。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综合整治村庄48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积极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共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0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7个。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设立了区、镇两级培训基金1000万元,培训农民1.66万人,转移就业6438人。

    致力于人文路桥建设,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初升高比例达93.3%,高考上线率达83.8%。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达8.3平方米。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台州市文体中心成功承办了7次国内外重大文体活动。卫生、计生、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科教兴区、科技强区”战略,积极运用创建省级“科技强区”这个新载体,不断开展观念、思想、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全面提升科、教、文、体、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优先发展科技事业,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技术等要素市场培育,争创“省级科技强区”。着力抓好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的政策环境,开通外来人才“绿色通道”,大力培养本地技术蓝领,努力为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强区工作当作全区重要工作来抓。

    1、健全组织机构。路桥已建成区、部门和镇(街道)三级科技工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区委区政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各级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各镇(街道)配有专(兼)职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为加强“科技强区” 创建工作,区专门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虞选凌担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级机关和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同志任成员。

    2、加强政策引导。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科技事业列入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大会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对全区科技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区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和研究有关科技发展重大事项,如科技工作中领导干部配备、科技经费预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术人才的引进重大技术交流以及大院大所的引进等等。同时,经常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外籍人才座谈会,通报我区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行”活动,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坚持实施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制度。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实行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核总分。年初设定具体指标并明确考核分值。年中狠抓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加强检查和督查,年底认真组织考核,排出名次公布与众。对科技进步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六、本地区科技工作特色和突出成效 区委区政府树立新观念,拓展新视野,积极探索科技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导向性,归纳起来共有八大方面:

    一是重视政策引导。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也比较大。其中有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目前其他县市区都还没有。例如,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名校等政策,实施中已收到明显的成效。

    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打造“制造路桥”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cad、cims应用工作,推进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路政办发[2024]87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步伐。目前全区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同时还建立了一批信息化市场和信息化社区,并通过了省级信息化试点示范区的验收。

    feisuxs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七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几年来共有500余项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其中许多新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专利技术开发蓬勃兴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正在显凸,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能力逐步形成。连续两年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专利工作先进集体。

    几年来,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科教兴区、科技强区”战略,树立大科技、大联动、大推进、大提升的思想理念,广泛发动、凝聚力量、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拓展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工作力度,把路桥的科技事业抓实抓好。未来的路桥科技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也必将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三篇: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浙江省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路桥是台州市三大主城区之一,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41.9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部署和决策,切实推进实施制造路桥、商贸路桥、都市路桥、开放路桥、人文路桥、一体化路桥“六个路桥”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充分发挥机制灵活,民资丰厚、敢于创新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2024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1亿元,比上年增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84亿元,增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增16.1%;财政总收入12.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9亿元(按老口径统计分别为15.4亿元和7.77亿元,分别增19.1%、24.5%);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3.8亿美元,分别增63%、47.6%;实际利用外资6288万美元,增60.4%;农民人均纯收入7516元,增13.2%;人口自然增长率6.8‰。近年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8.1%的速度增长,领先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致力于制造路桥建设,工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贯彻“工业立市”战略,2024年全区工业生产性投入46.1亿元,增40.1%,实现工业总产值423亿元,增14.15%。产业基地整合提升,十大特色产业基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大了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空调及制冷配件、塑模、机电及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编制完成了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全区生产汽车5600辆。全面实施“1212工程”,新增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总数达4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0.37亿元,增36.9%。企业创新步伐加快。新增股份公司4家,金龙、三鸥两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技改项目184项,区本级技改贴息达1310万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总量居全市首位;新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5项,新增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家。

    致力于商贸路桥建设,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24年全区实现市场成交额244.30亿元,增9.77%。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全区完成商贸设施投资2.47亿元,新增星级市场2家,总数达19家,首批14家重点市场财产保险工作顺利完成。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全区第一家百货商场顺利开业,沃尔玛超市引进工作已完成落户路桥协议的签署,新增连锁店15家、“两总一特”132家。成功举办了塑交会、日交会、国际汽车展和首届汽车工业博览会等17个大型展会,会展中心运转良好,会展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成功组建全市首家农村合作银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04.33亿元,成为全市第二个存款余额超200亿元的县(市、区),存贷比达72.4%。

    致力于都市路桥建设,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编制完成路桥分区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远东商贸广场中心区城市设计、行政文化中心城市设计等重大规划,基本完成交通、绿化、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8.1亿元,其中重点工程34.9亿元。敷设污水管网21.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5%。新增绿地81万平方米。严格城市规划管理,拆除违章建筑8.4万平方米。积极实施“安捷工程”,城区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致力于开放路桥建设,外向经济进一步壮大。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组织各类引资活动,努力推动“零土地”招商,基本形成宽领域、多层次的引资格局,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外贸出口发展迅速。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44个。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4家,总数达132家。机电产品、节日灯、水暖器材、空调器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外经合作成效明显。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新增境外贸易机构5家,总数达18家,带动外贸出口6225万美元,增40%。主动接轨长三角,在上海设立了外贸促销、招商和信息服务三大窗口。

    致力于一体化路桥建设,城乡发展进一步融合。农村面貌不断改观,综合整治村庄48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3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4个。积极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共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0个、中国绿色食品认证7个。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设立了区、镇两级培训基金1000万元,培训农民1.66万人,转移就业6438人。

    致力于人文路桥建设,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初升高比例达93.3%,高考上线率达83.8%。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达8.3平方米。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台州市文体中心成功承办了7次国内外重大文体活动。卫生、计生、广电事业稳步发展。

    致力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部署,近几年以来,出台了优先发展科技的政策18个,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6839万元,2024年1021万元,2024年1480万元,2024年2132万元。技改投入约150余亿元,2024年约46亿元。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技术人才支撑体系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优秀区;2024年被浙江省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区。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组建和申报认定了一批技术研发机构,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科技展览会6届,切实运作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开展广泛交流,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蓬勃发展,提升了企业品位和档次,推动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技术与产品走出国门。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2家,市级1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市级18家。被列入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0个。开发专利技术1000余件,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500余只。认定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4家。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9万人。

    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科教兴区、科技强区”战略,积极运用创建省级“科技强区”这个新载体,不断开展观念、思想、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全面提升科、教、文、体、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优先发展科技事业,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技术等要素市场培育,争创“省级科技强区”。着力抓好人才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障的政策环境,开通外来人才“绿色通道”,大力培养本地技术蓝领,努力为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

    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坚持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强区工作当作全区重要工作来抓。

    1、健全组织机构。路桥已建成区、部门和镇(街道)三级科技工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区委区政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各级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各镇(街道)配有专(兼)职分管科技工作领导。为加强“科技强区” 创建工作,区专门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虞选凌担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级机关和镇街道的主要领导同志任成员。

    2、加强政策引导。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科技事业列入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大会的重要内容。每年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对全区科技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区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和研究有关科技发展重大事项,如科技工作中领导干部配备、科技经费预算、科技政策的制定、技术人才的引进重大技术交流以及大院大所的引进等等。同时,经常召开科技工作座谈会、外籍人才座谈会,通报我区科技工作发展情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高新技术企业行”活动,实地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确保财力支撑。科技要发展,财力需保障。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优先保证科技经费的安排。财政科技经费从2024年的1021万元到2024年的1480万元、2024年的2132万元,两年翻了一番,增幅惊人,其中三项经费均达50%以上。每年分别安排500万科技创新资金和500万技术人才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奖励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引进人才。虽然政府投入的财力有限,但仍然很好地发挥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加快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步伐。

    4、坚持实施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制度。区委、区政府每年对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实行科技进步工作目标考核,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核总分。年初设定具体指标并明确考核分值。年中狠抓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加强检查和督查,年底认真组织考核,排出名次公布与众。对科技进步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分别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几年来,我区的科技进步工作目标在各级的考核和综合评定中,均获得很好成绩。1998年和2024年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更为可喜的是2024被评为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24年再创十年最佳的优绩。在全市社会经济考核中,我区科技工作是全市九个县(市、区)中唯一加满分的单位,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省专利工作集体。

    六、本地区科技工作特色和突出成效

    区委区政府树立新观念,拓展新视野,积极探索科技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导向性,归纳起来共有八大方面:

    一是重视政策引导。几年来共制定出台科技发展政策18个,其内容涉及科技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培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资金扶持、创新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度也比较大。其中有些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目前其他县市区都还没有。例如,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大院名校等政策,实施中已收到明显的成效。

    二是狠抓科技基础工作建设。大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仅2024年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3家,省级5家,市级8家;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2家,市级17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级6家,市级18家。已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9个,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0项。

    四是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1999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全国性科技展览会6届,每届都邀请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专家教授200名,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洽谈,共签定技术合作合同1161个,技术成交额达8.26亿元。同时,我区还与北京石景山区科委、上海虹口区科技局、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友好关系。

    五是不断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探索解决广大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我区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导本区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并对其进行认证,目前我区已有10家企业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另外,已建有国家级成果转化中心1家,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1家,市级2家。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已引进洛阳轴承研究所,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在路桥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同时,大力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路桥建立科技创新工作站,现已开展工作。积极大胆地探索和培育新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实现良性循环式成长。运作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整合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打造“制造路桥”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CAD、CIMS应用工作,推进我区制造业信息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路政办发[2024]87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步伐。目前全区近40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同时还建立了一批信息化市场和信息化社区,并通过了省级信息化试点示范区的验收。

    七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及专利技术。几年来共有500余项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其中许多新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专利技术开发蓬勃兴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区域经济中的优势产业正在显凸,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竞争能力逐步形成。连续两年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专利工作先进集体。

    八是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的投入。近几年来,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2024年到2024年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从1021万元到1480万元再到2132万元,每年都以44%的速度递增,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另外,每年还专门设立了500万元的科技创新资金和500万元人才基金,主要用于奖励科技创新、引进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难,据统计,近三年共兑现各种科技奖励约870多万元。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财力保障,很好地发挥了“四两拔千斤”的导向作用,加快了区域科技创新的步伐。

    几年来,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科教兴区、科技强区”战略,树立大科技、大联动、大推进、大提升的思想理念,广泛发动、凝聚力量、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拓展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工作力度,把路桥的科技事业抓实抓好。未来的路桥科技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也必将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四篇:申报省级高开区报告

    酒工管„2024‟ 号 签发人:

    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

    关于甘肃酒泉工业园区申请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

    开发区的报告

    肃州区人民政府: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于2024年4月批准设立,2024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重点开发区,2024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酒泉国家风电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批规划面积5.61平方公里,远景规划辐射带动面积58.9平方公里。

    园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全面贯彻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结合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为契机,以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以上光伏发电基地为基础,确立了 “建设一流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按照打造我国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发、生产和利用示范基地要求,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基础,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紧紧围绕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产业招商,迅速积聚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园区快速发展。

    1.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建区以来,园区紧紧抓住项目这个生命线,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酒泉以外都是外”的招商理念,紧紧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的投资动向,狠抓内资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策略,强化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市场换取投资、以载体吸引投资、以合作促进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项目好项目成为发展的强大支撑。培育形成了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工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煤电及精细化工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先后有美国杜邦先锋种业、丹麦嘉士伯啤酒、新疆金风、华锐科技、中材科技、中航惠腾、东方电气、四川大业、福建荣坤机械、甘肃敦煌种业、兰州大得利生化制药等260个企业入驻园区,吸纳投资130.45亿元,在风电装备产业链的21个节点上,已与19家风电龙头和骨干企业签约。其中包括上市公司13家,中央企业9家,总投资47亿元。并且已于2024年实现产品销售51亿元;同时在光伏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谋划了15个招商项目,先后与四川东气集团、中国兵装集团、江西LDK、南通强生、比利时羿飞洽谈对接,达成了总投资80亿元光伏制造的合作意向。

    2.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园区虽然起步较迟,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很快,效益高,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累计完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0.9亿元。2024年,园区实现各业总产值70.7亿元,占酒泉市生产总值的22%,连续8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园区2024、2024主要经济指标位列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第二位,综合经济实力目前已达到同期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5名以上水平。

    3.产业集聚效应初现

    建区以来,园区充分发挥区位和本地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围绕建设我国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研发、生产和利用示范基地目标,加大项目引进和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工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煤电及精细化工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先后与新疆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科技、中材科技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签署了包括风机总装、风机叶片制造、轮毂及法兰制造、塔架塔筒制造等项目协议29份,投资额达53亿元。国内风机制造及叶片制造领域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已全部入驻产业园。产业园区企业的聚集极大的提高了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配套能力。入驻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3户,以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种业、大业草叶、西部农业科技、广源制麦、好牛乳业、西域绿嘉啤酒花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形成了4万头奶牛基地,450万头只畜禽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22万亩制种基地,4万亩洋葱基地,2万亩牧草基地,有力地食品工业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4.园区设施日臻完善

    建区十年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亿元,建成自来水厂3座,铺筑园区道路68公里,敷设供排水、供热管网116公里,架设电力、通讯线路50公里,“四湖一带”中心绿化景观带基本建成,市政基础设施已覆盖到园区25平方公里的范围,供水能力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园区能源规划、建设计划、源头资源协调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扎实开展,能源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5.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建区以来,园区将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狠抓项目开工和竣工投产。截至目前,金风科技风机总装、中材科技风机叶片制造项目等8个项目已建成,东方电气风机总装、天津鑫茂鑫风风机叶片制造、甘肃九鼎风电风机机舱罩制造等14个项目正在建设中。2024年,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预计到2024年,入驻产业园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达到15户左右,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税收达到8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

    6、创新环境不断完善

    建区以来,园区把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科技发展资金投入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力度,优化创新环境,企业研发水平、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依托园区现有的3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以及总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创立了酒泉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园区企业研发投入73405万元,占年销售收入3.32%,入园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4个,建成大禹节水等企业科研中心29个,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户,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2户,制造业信息化创建企业6户,省级星火龙头企业3户。有效发明专利达45项。

    7.土地集约稳步提高

    园区开发上坚持依法用地、规范用地、节约用地,深度挖掘利用存量土地,高效集约使用增量土地。因开发区建设在戈壁滩上,在开发建设中没有占用耕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实行开发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加强闲置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集约使用土地。建区以来,园区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配套,一手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益。截止目前,已供应土地432.97公顷,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77.12%在供应的土地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432.978顷。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要求,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增强。2024年,酒泉工业园区土地GDP产出强度1631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2024万元/公顷,工业用地产出强度2656万元/公顷,工业用地税收产出强度206万元/公顷,工业用地利润产出强度239万元/公顷,工业项目用地开发率90.23%,在西部地区省级开发区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甘肃34个省级开发区中位居前列。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园区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清洁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目前,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其中废水30万吨、废气11319万标立方米、固体废物3000吨,均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并达到了环境保护排放标准,建成绿色单位16家。园区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安评“三同时”制度,清洁生产项目优先立项、优先申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对生产废料进行再生产利用,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已建成的8户企业中,中材科技、中航惠腾、中复连众投资近千万建设粉尘处理和玻璃纤维的再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水平,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9.全面构建和谐园区

    园区企业基本落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形成了以法人代表负总责和分管领导负专责的“一岗双责”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基本达到安全生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园区内工会组织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城镇居民,企业职工的工伤、失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园区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建立企业员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障。2024年末,工业园区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45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家。在职职工年均工资收入15120元,工资发放率100%,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为16.3%;社保覆盖率达99%。

    10.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建区以来,园区始终坚持“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精简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园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管委会内设机构六科一室,公安、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等部门先后在园区设立了分支派出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开发区的服务功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理顺审批职能,强化审批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大力推进现场审批、联合审批,自觉接受监督,行政许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政府服务和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完善OA办公系统,提高文件流转速度,优化了电子政务的质量

    酒泉工业园区申请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将会进一步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等在园内集中,对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培育一批新兴高技术企业,努力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将有助于酒泉市工业做大做强新兴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拓宽甘肃科学发展的路子,促进甘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甘肃酒泉工业园区已具备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条件。现将甘肃酒泉工业园区《 》报上,请审核上报市政府,并请市政府审核批复。

    二○一0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工业园区 开发区 报告

    2024年5月30日印发

    共印5份

    第五篇:2024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24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

    (一)工业领域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协同创新,整合优质优势资源,瞄准全省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精准发力,实施重点项目,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赶超发展、率先突破。

    1.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支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钻采设备、大型高压、高温、低温和耐腐蚀设备、大型天然气储运设备、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仪表监测设备等装备研制。支持新一代智能化输配电装备、高档数控金切机床、高档数控锻压机床、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关键配件及高效锅炉窑炉、高效换热节能、高效电机及变电、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设备和产品。

    2.新材料领域。提升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水平,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成套技术。支持新型合金材料、稀有/稀贵金属材料、镍钴铜金属盐类、稀土功能材料、增材制造粉体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产业链延伸产品的开发。支持特种橡胶、工程塑料、高性能氟材料、功能膜材料、水性聚氨酯树脂及特种涂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制。支持高性能碳/石墨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耐高温、耐腐蚀工业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品质、高性能钢材、电子信息材料及特种材料等。

    3.新能源领域。支持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及发电机、高速齿轮箱、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构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联盟。

    3.特色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品牌创建示范专项。针对民族地区典型区域畜牧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重点开展牧草资源与育种、畜禽资源与育种、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工与设备及畜产品品牌创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草畜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4.农村扶贫产业培育专项。以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为重点,结合双联行动和“三区”科技人才计划,围绕“一县一品一产业”开展科技扶贫产业培育行动,集成示范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壮大区域特色支柱产业,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三)社会发展领域

    1.新药及医疗器械创制专项。当归、黄芪等陇药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新药研发和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的研发;中药标准化种植技术研发及示范;生物药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药研究;新型医疗器械研发。

    2.循环经济专项。生产活动过程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技术研发;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技术研究与示范;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电子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专项。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及补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荒漠化及绿洲退化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及模式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供水安全及水生态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城市环境、城市污染物、城市废弃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城市及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及重污染预警、防控技术研究。

    4.重大疾病防控专项。肿瘤、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等防治关键技术及其诊疗产品研发;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手段,预防控制、临床综合诊断和治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

    附件2

    2024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定位

    以科技创新满足民生需求为宗旨,在社区和农村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使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民众。重点支持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与城镇化发展等4个领域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集成和示范应用。

    二、重点支持方向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重点支持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新技术示范应用;河西走廊区域,重点支持内陆河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陇东南及中部区域,重点支持人口健康、社会管理、食品安全等新技术示范应用;民族贫困地区,重点支持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灾害预警、生态恢复等技术示范应用。

    1.生态环境领域。重点支持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荒漠化治理与恢复、草地与湿地生态恢复等技术的转化应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推广应用。

    2.人口健康领域。重点支持中医康复保健技术示范推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控技术、新型诊疗技术及医疗信息化技术的示范,先进适用医疗器械及康复器材应用示范,中(藏)药材标准化种植与规范化加工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3.公共安全领域。重点支持安全生产保障装备及技术、食品安全预警与控制技术、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重建适宜技术、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技术、社会治安防范与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4.社会管理与城镇化发展领域。重点支持社区便民惠民服务技术、绿色城镇及低碳发展技术、智慧城市公共管理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应用。

    三、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甘肃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申报民生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牵头申报民生科技计划项目。

    2.项目推荐。民生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属地化管理,必须由市(州)组织推荐,非市(州)推荐的项目不予受理。中央驻甘及省级企、事业单位申报民生科技计划项目,须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合作申报的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须与各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责任和经费。

    3.限项推荐。为提高项目质量和水平,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行限项推荐。每个项目支持省级科技专项经费约100万元,项目执行期为2年。每个市(州)限定推荐项目数为本市(州)所辖县(市、区)数量。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民族地区、省科技厅“双联”县,各增加1个推荐项目指标。

    4.项目要求。项目实施机制可行,地方政府重视,政产学研用结合紧密,管理措施科学规范,目标任务明确,示范应用技术先进适用,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能充分体现地方和公众需求,具有明确的成果用户和受益人群。建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专家服务组织,对项目提供技术、财务和管理咨询。项目经费预算合理规范。

    5.优先支持。地方财政配套经费及自筹资金强度大的项目、主要技术成果选自科技部科技惠民成果目录指南的项目、政产学研用合作紧密的项目、地方政府和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优先受理和立项支持。-68保护,野生中(藏)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开发及提取技术,医用新型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生物资源健康功能食品。

    4.人口健康领域:农村和社区远程及分级诊疗技术,中小型新医疗器械,生殖健康及预防出生缺陷诊疗技术,新型适用康复保健技术。

    5.公共安全领域:社会安全综合管理信息技术,安全生产防控信息技术与设备,地质、气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及新产品,食品安全预警、检测、溯源及标准技术。

    6.文化发展领域:丝绸之路重点文物和土遗址科技保护技术与修复工艺,文物及重要典籍综合保护修复和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动漫产品,石窟、土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技术。

    (二)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领域重要技术需求,符合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定位。

    2.每个项目支持省级科技经费为10-30万元。3.每个省级医疗卫生机构推荐项目数不超过5项。

    四、国际科技合作

    1.贯彻落实科技部在我省的科技外交战略部署,重点支持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和中国-巴基斯坦生态循环农业研发中心建设。

    2.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总体建设方案》,支持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与“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8个重点领域的国际创新合作,搭建合作平台。

    3.加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支持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及荒-10

    六、软科学专项

    (一)重点支持领域

    1.推进甘肃经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研究:围绕深化各项改革举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等开展研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新型城镇化、实施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研究;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开展研究。

    2.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社会环境研究:围绕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和营造创新环境的对策研究;围绕创新创业的评价和导向等问题开展研究;围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宽松包容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开展研究;围绕基于市场导向机制的新服务模式研究。

    3.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研究;围绕强化协同创新和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开展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4.对外开放合作对策研究:甘肃省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建设研究;甘肃省走出去引进来重点领域及产业链布局研究;甘肃省对外合作的体制机制及法律政策研究。

    5.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围绕加快推进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紧盯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各项差别化政策研究;围绕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效益最大化,开展基金使用、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研究,打造试验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金融体系,强化科技金融结合。

    (二)申报要求

    1.项目要以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立足点,要求前期研究基-12附件4

    2024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创新平台专项 1.支持重点。

    (1)面向行业、产业及区域技术创新需求,以科技服务机构、创新型企业、高校为重点,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有效整合资源,为技术研发提供保障条件,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为行业及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服务。

    (2)以科研院所、高校为重点,加强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科技网络环境、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的整合,完善开放共享机制,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3)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众创空间建设。(4)推动科技服务业在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2.申报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健全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及较强的创新服务能力。

    (2)所申报平台具有准确的功能定位,良好的资源基础,明确的服-14力。

    6.有密切联系的一批相关企业,并已建立合作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有效工作方式。

    (三)申报要求

    1.202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部依托企业建设,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

    2.每个专业方向原则上只设立一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重复建设。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申请全年受理,各推荐单位结合本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择优推荐。

    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专项

    (一)市县科技条件建设补助专项

    重点支持市州科技局提高和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县科技局围绕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推动基层科技工作发展。

    1.支持重点方向。

    (1)科技网络建设。市州科技局以建立和完善视频会议系统为主要内容,提升科技管理支撑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和科技专业网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信息网络设备改造;网络服务能力建设等。

    (2)科技培训。支持贫困县科技局围绕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开展对农牧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

    2.申报要求。

    (1)支持范围为甘肃省市州、县(市、区)科技局。

    (2)各市、州科技局负责组织本地区县(市、区)科技局的项目申报,各市、州当年申报项目数不超过3项。申报单位在本专项中若有未结题项目,不予受理新申报的项目。

    (3)2024年支持过的市州、县(市、区)科技局,市县科技基础条-16附件5

    2024甘肃省基础研究类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自然科学基金

    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原有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增设重点项目。2024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成绩较好但未立项的申请人,经单位推荐,本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

    (一)项目定位

    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要求研究目标明确、集中,研究内容不宜大而全;重点项目应围绕我省重点任务的科技需求和科学价值,凝炼明确的科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源头创新。

    (二)申报条件

    1.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申请者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2.青年基金项目申请者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1年1月1日后出生)。已获得省青年基金项目支持的,不得再次申请省青年基金项目。

    3.项目申请人没有在研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申报要求

    1.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将继续采用网上评审,所有申请材料以网上申报材料为准,不需报送纸质文本;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由推荐单位认真组织并择优推荐,报送申请材料纸质文本。

    2.不需要提供项目查新证明,省科技厅统一组织查新,对相似度达到50%以上的申请项目不予立项。

    3.请项目申请、推荐单位认真审核申请人资格,项目清单加盖单位公-18(2)1项国家“863”计划;(3)1项“973”前期研究专项;(4)1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5)承担科技支甘、西部之光项目,或作为子课题以上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6)申请人属我省相关学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且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

    (三)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当是申请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实际负责人。

    2.已主持国家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同层次计划项目的,不得申请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3.省杰出青年基金实行限项申报。在“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具有推荐权的单位推荐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数量不超过4项;每个省重点实验室可单独推荐1项省杰出青年基金(在推荐函注明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申报),不计入推荐单位推荐指标。

    4.省杰出青年基金所有申请材料以网上申报材料为准,项目推荐单位对申请人条件认真审核后,将项目申请书纸件文本(一式两份)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省科技厅。

    5.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重点实验室推荐申报。

    6.突出应用导向,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的目标实现。

    三、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一)支持重点

    2024基础研究创新群体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我省精准扶贫为重点,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原始-20产权。

    (一)支持方向领域

    1.支撑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2.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二)申报条件:

    1.已运行并对外开放的各类实验室。

    2.实验室内部管理规章健全、管理科学,已形成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

    3.拥有若干名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进取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4.实验场地相对集中,具备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5.依托单位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能够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6.申请组建省重点实验室可以依托一个单位,也可依托多个单位联合申请组建。联合组建省重点实验室的单位需提前达成切实可行的联合协议。

    (三)申报要求

    1.实验室建设应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及我省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优势和特色学科领域。

    2.突出应用导向,鼓励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优势企业积极组织申请重点实验室建设。

    3.避免同一研究领域重复申请建设。4.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全年受理。-22地方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3、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主要支持已经被列为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尚未给予补助的企业按照《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优势企业培育和贯标工作。

    三、申报要求

    1、知识产权计划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申报。

    2、项目推荐部门负责对所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核,并统一报送给省知识产权局相关业务主管处室。

    3、相关项目管理办法可在甘肃省知识产权信息网首页-通知公告栏中下载。-2425-



    推荐阅读:
    省级科技强区申报材料
    县委书记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古云镇2024年全面提升年总结
    跻身“国际舞台”化工园区纪实
    官清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主持词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