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计算机论文 合作协议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科研引路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青苔石径 时间:2024-07-20 06:55:5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科研引路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科研引路

    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工作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推进器,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观念和思路,将各级立项课题和课堂教学的研究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科研为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提供平台、为学校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服务,我们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业务培训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坚持科研工作“为课改实践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的思想,以“求新、求活、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努力在全校大力营造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使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抓好常规工作

    本学期我们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使备课、上课、检测、作业批改、等各环节都向精细化迈进。

    ㈠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每位教师上足、上好课。“制度保障,过程引领”。引导教师从备课做起,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老师自己、备教学反思。

    ㈡依据课标和学段目标要求,有计划进行单项检测,扎实基础知识

    教学测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对教和学效果的检验测试,对教学起指挥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测试效果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的作用。

    每月一次的单项检测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让老师们随时按照检测反馈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整改。

    ㈢发挥团体教研优势,听、评课讨论交流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教研形式

    合作才能共赢。提倡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合作、互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每个单周一下午的集体备课、双周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成为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规工作。另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参加评课10节,也是促进常规的保障。本学期大多数老师听课节数都超过了学校的底线要求。

    ㈣教研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

    每月一次有主题有安排有主持的教研活动都能坚持开展。有主题的教研活动切实解决老师们教学中的困惑,为老师们教学提供保障 ㈤积极组织开展每学年一届读书节活动,设立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班级师生、生生、亲子共读书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活动,如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等。

    ㈥要求全体语文老师重视朗读,加强指导,做到人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表情大方、入情入境。要求数学老师把每一天的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作为教学常态。要求英语老师做好课前三分钟学生口语训练。督促老师们加强自身的学科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

    ㈦各学科老师已经开始重视书写的指导,为了让师生养成规范书写,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要正确,按照教学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断提高书写质量。要求从最基本的笔画笔顺抓起。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科老师常抓不懈

    ㈧学校在组织部分学科的老师开始研发校本课程,比如:新教育实验教师每周根据高、中、低年级段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古诗吟诵,开发出了适合各年段孩子的晨诵课程。三四年开发出了适合学段的口算课程。五六年级开发了预习课程。三至六年级开发了阅读课程等

    ㈨每周一升旗仪式都要进行经典诵读的展示。这已经成为十一小人的一种朴素而隆重的仪式

    ㈩做好了一年级“阳光分班”工作 按照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分班”实施办法,要在教育行风监督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等共同监督下完成“阳光分班”现场分班全过程,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同时报上级教育局。以一系列工作严谨而有序受到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十一)教学常规检查按计划每月进行一次不定期的检查,方式不定,内容根据老师们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一下学期的指导检查我们觉得比上学期进步的地方有;1.在备课方面:老师们开始注重学清的分析,紧紧抓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更多如何激发孩子们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板块。有效地教学设计提升课堂参与度,收效较好。前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加大了课堂上讨论交流的时间,减少了繁琐的讲解,大大提高了了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

    2.老师们布臵作业有了自己个性的想法。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作业的批改有了侧重点。辅导学生有了指向性

    3.每月一篇教学随笔都能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从随笔中能看到了老师们研究热情越来越高,也从中发现他们教学理念的转变。

    4.新教育实验的相约星期二晨诵和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书香班级的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甚至家长所认可。

    二、大力加强校本研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㈠校本教研活动------促课堂高效

    ⒈每两周一次的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课的水平明显有了提升,而且大家已经能够抓住各种赛讲的机会进行集体研课的常态研究。

    每一学期开学初,各学科组内制定了详细的集体备课计划,各学科备课组确定了每周的主备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我们备课活动的模式是“个人备课—集体研课---形成个案”。个人备课需要个人钻研,独立思考。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校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⒉各种类型的展课研课活动,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执行力。

    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组织了各学科考核课34 节、青年教师汇报课 25 节、教学能手选拔课25节、师徒同课异构课 12 节、各类型的研讨展示课30余节。本学期共安排各种类型的展示课95节。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我们尤其重视教研组内的集体备、研、讲、评四环节的实效性。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进行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3.关注成果形式,使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结果。每一个学科的课题研究都初显成效。比如:语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的研究、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英语各种课型有效课堂的研究、音乐小乐器进课堂的研究、美术校本课程的研发等研究活动都能自然融入到大家日常教学研究中。我们觉得这就做到了课题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语文: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得升华。我们除了以读导写外,还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学生必要地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怎样写好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又怎样过渡和衔接的,加强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因为学生初写作文时,不仅开头慢而少光泽,中间搪塞而无妙笔,结尾往往更惨,不是三言两语表个态,就是喊几句口号收笔,味同嚼蜡。事实证明,只有通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样勤于借鉴、善于借鉴别人的好写法,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学生在尝到“读书学写”的甜头后,才会自觉主动地在今后的阅读中留意,学习其中所蕴含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语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数学:“高效课堂”的专项研究,让大家尝试“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注意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本年度浓缩的六节展示课,让大家看到了集体的智慧,感受到了研究的作用。“课题与课堂结合”的阶段总结中,看到老师们研究的积极性。

    新教育实验研究已经成为十一小教育人的一种教育生活方式。比如;仪式庆典让十一小人回归朴素的教育。对各种节日的庆典、学生日赠诗这些在孩子生命中重要日子都以庆典的形式进行。让师生的生命在那一刻绽放。午读、暮省、师生共读共写、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等研究项目已经悄悄的进入了每一间教室。小蚂蚁班的叙事研究、小脚丫班的放眼世界课程的建设、太阳花班的感恩课程等缔造完美教室课程都在逐步完善。这些班级课程的建设更加快我们研究的步伐。坚定了我们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的每一间教室开出属于自己的一朵最美的教育之花。

    三、关注专业发展,使培训在教育管理中开花 ㈠校本培训更富特色。教科室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参加了“小学数学观摩交流会”、“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还参加了全市小学教师进行教学课标学习的考试。

    ㈡重培训 赛课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的课堂既应当强调“生本”,也要重视“师本”。适当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臵,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

    1.学期初组织教师进行了教材分析、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精神,强化教学能力。

    2.创设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氛围。集体备课、集体研课考核、示范课、外出培训示范、讲座等活动为相互学习提供了平台。假期广州“生本课堂“培训,十月份呼市”减负增效“培训,十一月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十二月四小听吴正宪老师的培训,区域内的学习等活动的积极参与,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交流、参观、学习、再培训,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3.加大对青年教师的考察、培训力度。各种形式的自学、教研组年级组内的学习、校本培训、外出培训等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我们开展的集体备课的展课、教学能手比赛、新教师成长汇报课、预约指导等等的活动,都是着眼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4.加强业务学习

    ⑴在语文学科组活动中,认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特点、新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树立新的教学理念。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心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⒋本学期我们依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模式。加大对老师们的培训力度。

    ⑴送出去:

    本学期我们将派胡敏、李慧、郭梅、杨艳梅四位老师到广州进行生本课堂的学习。

    谷绍娴、杜瑞英、焦荣霞、谷晓庆四位老师去苏州参加新教育年会

    派高鹏、张玉、王晓霞三位老师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派刘翠娥老师、石美云老师去参加千课万人的学习派闫文丽、其其格等12人参加了呼市名师课堂的研究

    四十多位老师还参加了东胜区区域开放周的活动。王晓涓、谷绍娴、杨智君参加了罕台新教育学校为期一周的蹲点式学习。

    通过外出培训后的老师们通过二次讲座培训和课堂展示活动。再一次梳理反思自己所学的内容。经过不同方式的培训交流。让我们欣喜的看到老师们出去学习回来之后的变化。不论是在理念上的更新还是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长进、让学校感觉到。只要把想进步爱学习多琢磨善思考的老师多派出去学习。他们会有更长足的进步。可以说我们送出去学习的老师都不负众望。学以致用。加快了他们自身成长的速度。

    ⑵请进来

    本学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和她的团队。让我们与大师面对面交流。亲临大师。领略大师的风范。学习前言的教学理念。抓住数学教学的魂、回归数学的本真。还孩子们真实的数学学习生活、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问题中解决我们日常碰到的生活问题。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研究突破的地方。

    我们还邀请教研中心的语数英教研员到校进行为期一天的教研指导。活动得到了老师们一致的好评。

    我们还邀请了五小的段校长和他的团队为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课的教学指导和培训活动。

    我们还要请了东方实验小学的隋晶校长为我们进行了二年级的随文识字课指导活动。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根据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样大大缩短老师们业务提升的路径。让我们的老师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进步很大。

    四、其他工作

    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提升学校品质与内涵的重要工作。我们把普通话成为我们的课堂语言、校园语言、生活语言。学校每次大会,学校所有领导、教师讲话全部用普通话,教师的课堂板书、教案、作业批改、教学随笔、读书笔记计划总结一切文字的书写要求老师做到了工整、规范。学生作业要求干净整洁规范。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行动”,寻找错别字,纠正错别字。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制作推广普通话手抄小报,洪校还亲自给家长做了家庭教育讲座。全校总动员,为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作出努力。

    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了六年级科学实验的检测,我校在所有科学老师和分管领导的齐抓共管下取得了东胜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㈢信息技术和义教工作都能按上级的要求如期完成 ㈣积极配合完成教研中心所有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五、取得的成绩

    ㈠被东胜区授予区级语言文字示范校 ㈡英语故事比赛获全区一等奖

    ㈢高鹏、胡敏、王凯慧、郑楸菊、张丽丽、王凤、高春霞、尉翠琴八位老师获得区级教学能手称号

    ㈣东胜区一年级写字、二年级口算单项检测中,语文均分:98分数学:93.49分的成绩语文全区第六、数学全区第三的好名次。希望我们再接再厉

    ㈤本学期的公开课不论是在教学效果上,还是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及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语文的教学能手课得到了曹主任的表扬。数学胡敏老师和高鹏老师的课得到了教研员的表扬。希望年轻的老师继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

    ㈠教材运用不好,没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 ㈡师生读书学习主动性不强 ㈢教科研的引领不够

    ㈣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能力的培养,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㈠继续强化校本教研,做好主题式教研

    ㈡继续抓实集体备课活动,一次一主题或几次一课型专题突破

    ㈢继续安排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加大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争取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榜样示范课

    ㈣加强校本课程和班级课程的研发 ㈤用教材教,创新使用教材的意识需加强

    ㈥加大师生读书学习的力度。让师生在学习中变得自信。只有站在讲台上的人变了。学校才会有质的改变

    ㈦加强教师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世造英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败。

    东胜区第十一小学 2024年1月8日

    第二篇: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特教学校以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姚里英

    伴随着普教战线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合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也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了“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学生,为了特殊需要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程,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疑惑和质疑,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教育现实的差距。特教的发展向特教教师提出了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科学性的高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中再学习、再思考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教研为主阵地,以科研为抓手,相互渗透,齐抓共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确立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完成角色确立。

    1、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我们提出“蹲下身来,聆听童声”,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真实地捕捉每一个有助于理解孩子的线索,破译儿童世界独有的语码,理解与学习“儿童的理论”。

    2、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思考者

    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点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反馈、调节能力,教师通过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发展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态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启发孩子“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张扬个性品质。

    4、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促进者

    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学习中了解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在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共识。多年来,我校老师们深深感到:走上教科研这条道路,潜心学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一个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有如此大推动作用;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静心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了教科研的内涵与本质;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尽心探索,才能真正领略到教科

    研的无穷魅力。

    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进程,每学年学校教科室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上一次研究课、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研究活动做细做实。(1)制定学习计划。一是教科室将理论学习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学习。保证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时间;二是课题小组坚持每周学习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丰富头脑,使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2)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3)收集学习资料。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改革信息和经验,定期研讨交流;(4)邀请专家开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省市及高校专家来校开讲座,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这些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学习的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当作教师发展的过程。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规范课题的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立项的教师每个学期要落实“五个一”活动,即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学习一本有关的专著,摘录一本学习笔记,上好一节“专题循环研讨”课,写好一篇专题小结。循环研讨是指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行为序列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修模式。行为序列研究是指按一般行为发生的顺序构建研究序列,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即围绕专题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再将这些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去粗取精,找出最佳方法;实践:专题研讨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主要是针对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等,也可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教师对研究讨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科研是一种方法,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科研又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还是一种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途中的一种生动学习过

    程。我们注重了科研过程的管理,从而既锻炼了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科研水平。

    三、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充满活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教师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时时审视身边的一切,处处反思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专业自主得以显著提高。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成功乐趣,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及时收集课题成果材料,认真考核教师教科研资料,认真组织学期末的“优秀课题组”、“先进教科研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劳动成果均有奖励措施。促使教师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她们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科研热情,骨干教师则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和各自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我们将秉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学习、合作、研究、反思中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彰显职业魅力,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

    第三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科研:我的专业化发展之梦

    周 祥 美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

    【摘 要】教育科研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更有赖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师 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在教育科研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提升理论水平

    教师的专业理论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方面的理论,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撑。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教师而言,“自己的内在的活动与努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为了提高老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理论书籍;教师外出学习,看到有价值的图书,可以申请就购买,开会回来可以进行报销。

    对理论学习,学校对每位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每周学习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看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读至少一本教育专著,并作学习笔记。其次,在学习时要注意方法。以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进行 1

    梳理,确定问题,形成学习专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第三,用质疑的精神,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扬弃。学会与书本对话,养成在书的边缘空白处写下评语、随感等的阅读习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理念的同时,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审视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研究,以优化教学。学校明确规定每位实验教师,都要系统地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改革业务学习笔记,注重老师的学习评注与反思。

    二、写作记录成长足迹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的过程。唯有有规划的人生,才会具有生命的精彩。专业成长的过程需要记录,只有用心记录点滴的成长,才能勾画出教师成长的轨迹,加快教师知识、能力的实践内化过程,让教师专业水平再度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升华为科研理论。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以经验为凭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随笔、反思、札记等,使教科研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触手可摸了。

    本学年,教师通过写作,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学校教师用文字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把教学中点滴体会、灵犀一点的收获等形成文字。2024年一年,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案例、学法指导等方面的文章,累计达15篇,省级以上的论文获奖、大会交流等,有19人次。

    通过写作,教师的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老师已经跨出了由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可喜的又一大步。

    三、案例提升教研经验

    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育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领悟能力。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案例写作和积累促使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老师的案例研究,不仅本身是教育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育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经过加工,具有典型性,采用这样的素材写成的教育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更能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撰写教育案例,撰写教育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育案例是撰写教育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育论文是撰写教育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育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育行动与教育研究紧密结合。有了撰写教育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育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反思形成探究意识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思是为人之道,亦是专业发展之关键。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一种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维活动。自我反思是教师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应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自我反思的本质是理论家与实践者之间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沟通,自我反思应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从本质上说,反思是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过程,是整合自评与他评的结果,是全面认识主体教育活动的科学影响、人文影响、社会影响的结果。反思不仅是一种方法或态度,而且是一种文化,是在借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努力,反思又是一种挑战,一种人格提升,一种全新的生命追求。一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

    学校重视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外出学习,还是教研活动,都要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具有价值的反思。

    自我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问题的关注,教师始终带着问题意识面对教育现象,使教师逐渐地具备了教育家的专业眼光,具备了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也就会找到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就会找到反思的触点,其反思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反思的广度和深度会更加深入,引领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探

    究。

    教师的一篇篇案例、反思,或体验成功,或反思失败,新理念与追求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彰显与落实。实践与反思,交流与探究,教师也因此善研、敢想、乐写、会写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思考、交流、写作是对新课程的回应,是一种深度学习,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为教师实践的升华,向科研型教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题引领专业发展

    我校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科研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以重庆市继续教育专项课题“农村重点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子课题“学生发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铆接问题研究”及荣昌县重点课题“荣昌县高中学校特色发展问题研究”为主,把科研课题和教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学与教内在联系的探究,不断摸索学与教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断研究学与教的基本规律。通过科研课题的确立、研究,加快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的进程。

    不同的老师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特色,同一学科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学科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老师擅长理论研究,有的老师擅长实践研究,有的老师擅长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研究,有的老师擅长实验研究,总之,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感悟,研究的领域主要局限在微观层面,如何在更广泛的视野下帮助教师确定研究方向,规划研究模块,落实研究任务,解决课程和课堂的难点问题,课题引领就显得十分必要。课题引领,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装东西的“筐”,每个教师完成的成果都可以装进这个筐,装满这个筐的成果其内容就更加丰富。

    为了搞好科研课题的实效,学校加强了科研队伍的建设:

    一是群众性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要以提高所有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为重点,以校本培训、区域培训为主,制定教师科研培训计划,鼓励和扶持一线教师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以教学科研提升教学质量,以教研科研带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学校科研骨干队伍建设。要以各级各类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为主体,发挥他们的科研带头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他们指导推进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的能力,总结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不断创新实践的能力。创造条件帮助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24年10月

    [2] [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 [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4] 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 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24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1)社会的认知与肯定。(2)学习领导的鼓励与认可。(3)获取公正的报酬与待遇。(4)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5)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6)进修培训的权利。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肯能有如下方面:(1)自身职业道德不搞,不能爱岗敬业。

    (2)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3)社会和生活的压力。(4)与其它行业相比,报酬待遇太低。(5)有感于教师社会地位太低等等。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系?

    答:措施:(1)满足当前环境中安全需要的激励措施和满足组织环境中专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如工作保障和个人人生安全、贷款优惠,有吸引力的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

    (2)适当的精神回报。对工作绩效能有积极的反馈和回报。(3)工作自主权与有效性。(4)创作和作共赢的机会。(5)重视表扬与激励。(6)实行教师职级制与绩效制。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中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高的行为和亮红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师具有更加全美的专业能力。学习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就要求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做到:

    1、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在课堂教育中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终身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才能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2、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自主成长。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吸纳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实行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回避问题,而是自觉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既思考解决问题,又能在思考与发现中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愉悦,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成长。



    推荐阅读:
    科研引路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法论述题(精选5篇)
    创新杯总结(精选5篇)
    新寨店镇中学简介
    文史学院2024年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