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400字作文 祝福短信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迷离 时间:2024-07-28 18:05:5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真正的梦想,永远在实现之中,更在坚持之中。累了,就停一停,让手贴着手,温暖冷漠的岁月;苦了,就笑一笑,让心贴着心,体味至爱的抚摸;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

    A.点缀(duō)掂(diān)量喝彩(cǎi)酣(hān)睡

    B.袅娜(nuó)斑驳(bó)踱(duó)步参差(cī)

    C.回溯(sù)璀璨(càn)萦(yíng)绕吐哺(bǔ)

    D.暧暧(ài)阡(qiān)陌脉脉(mò)澄(chéng)江

    2、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B.循序渐进C.一挥而就D.因噎废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缓解企业用工燃眉之急,增加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政府推出了面向优秀农民工、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和技术工人招调入户。

    B.新华社在报道中指出:由于发生外滩踩踏事件,一些地方称要取消类似大型活动,这是因噎废食,关键是相关部门的预案、保障应对措施要跟上。

    C.在“神十”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天宫一号”能否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指挥管理者的角色,是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的关键。

    D.据交通安全部门统计,近日发生在全国各地高速路上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超速、超载、酒驾等不文明行为导致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5、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不少风景名胜。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40个字。(8分)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7、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27分)

    《囚绿记》(节选)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9、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________→观绿→_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10、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6分)

    11、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8分)

    12、选文第⑤段说“植物是多么固执啊”,从文中找出表现其“固执”的理由,并分析这样描写表现力长春藤什么精神品质。(8分)

    13、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这句话是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B.第④段第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是个过渡句,在结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D.“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这句细腻地描写了青藤颜色的变化,真切地反映了作者对青藤绿色渐消的心急和怜爱。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11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短歌行》)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户庭无尘杂,_________。(《归园田居》)

    (4)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之箫声幽怨感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3分)

    兰亭集序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5、书法,作者被称之为“___________”;《兰亭集序》被誉为“____________”(2分)

    16、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8分)

    17、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走向灭亡。

    B.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都要死亡。

    C.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灭亡。

    D.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归结于死亡。

    18、“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4分)

    19、简析本文的情感变化。(6分)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又有人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关于这两句话(或其中一句),你有什么见闻或想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4题,每题3分,第5题8分,共20分)

    1、A2、C3、B4、C5、答案略。修辞手法运用正确、表意通顺得2分,能体现出人文特点(与所学课文的关联)得2分。字数超出或不足20字视具体情况扣1分以上。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6、C7、B8、A

    (二)(27分)

    9、爱绿囚绿

    10、①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②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猗郁的年华”。

    11、“生的欢喜”是指对于生命成长的喜悦,表达了作者对于充满生机的绿的喜爱,对充满活力的生活的向往。【示例】“绿”的其它象征意义: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性格色彩中绿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性格。

    12、“固执”指“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表现了长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13、C

    三、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11分)

    (1)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2)青青子衿沉吟至今

    (3)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夙兴夜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3分)

    15、“书圣”“天下第一行书”

    16、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17、C18、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19、文章开头叙游宴之事,以“乐”字起笔;接着由乐生忧,感慨死生之大,道出心中之“痛”;最后抒写在悲伤深沉的感叹中蕴含对人生的珍惜之情,归结于一个“感”字。作者的情感变化跌宕有致,自然天成。

    五、作文(60分)

    20、略。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二篇: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8分)

    1.一皮球从离地面2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9m,2.9mB.2m,0.9mC.2.9m,1.1mD.2.9m,0.9m

    2.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B.20NC.35ND.40N

    3.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有无惯性,要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速度不易改变的物体才有惯性

    C.只能从物体本身寻找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与物体外部因素无关

    D.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惯性是否发生变化

    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C.一对平衡力的性质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D.人拍手时,两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重为G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A.GsinθB.Gcosθ

    C.Gcosθ+FsinθD.Gcosθ+Fcosθ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经t s速度达到v,则在这t s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与物体位于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1∶2B.1∶C.∶1D.∶

    18.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1∶3∶5B.2∶6∶5C.2∶8∶7D.4∶12∶9

    9.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B.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C.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10.重为1N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 1N,那么,它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B.0C.9.8m/s2D.19.6m/s

    211.在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g-a)

    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g + a)

    D.此人的视重为m(g + a)

    1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t s,t s末撤去该力,物体又经过2t 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4B.F/3C.F/2D.2F/

    3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N、m、sB.kg、m、s

    C.N、kg、sD.N、kg、m

    14.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用力F向左推B球将弹簧压缩,如图所示。然后突然将力F撤去,在撤去力F的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0,0B.0,F/m

    C.F/2m,F/mD.F/2m,F/2m

    15.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末的速度为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B.9m/sC.10m/sD.5.5m/s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到全程一半时经历的时间是t,全程的下落时间为T,则t∶T为:()

    A.1∶2B.2∶3C.∶2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

    为,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重为100N的货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水平推力增至35N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0s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

    20.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前的加速度a1和撤掉F前后的加速度a2后的比为a1∶a2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则F∶f=。

    2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10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N的轻绳相连,mA= 4kg,mB=8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23.(12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3分×16 = 48分)

    题序

    答案

    C

    A

    C

    C

    D

    C

    B

    D

    题序

    答案

    D

    C

    D

    B

    B

    B

    C

    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 10m,4m/s18. 25N,0.3219. 5m,4N

    20.a1∶a2 =3 ∶1,F∶f=4∶1,21.2.486.18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Bg = mBa①

    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同理列方程 F-(mA+mB)g =(mA+mB)a②

    由①②解得 F=(mA+mB)(g+a)=12×12.5=150(N)

    23.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①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汽车的质量为 m,有 f = ma② 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③

    所求距离 s=s1+s2④

    代入数值解得s=155.6m⑤

    第三篇: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评估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24.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补偿(cháng)

    嫡(dí)亲

    悚(sǒng)然 撒手人寰(yuán)B.宫绦(tāo)

    间(jiàn)或

    黔(qián)首

    少不更(gēng)事 C.句读(dú)

    漩(xuán)涡 跬(kuǐ)步

    六艺经传(zhuàn)D.作难(nàn)

    便(biàn)宜

    庠(xiáng)序 惊诧不已(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 沧桑 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B.安详 脉搏 巨星陨落 珠光宝器 C.做揖 松弛 委曲求全 绿草如茵

    D.寥落 魅丽 突如奇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面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竟然下作到 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④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A.篡改 置疑 不耻 压制 B.篡改 置疑 不齿 辖制 C.窜改 质疑 不齿 辖制 D.窜改 质疑 不耻 压制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寻找丰富的矿藏。

    B、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的世界。

    C、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次过境外交免遭再次被冷落的命运,陈水扁及其少数台独分子绞尽脑汁,搞了许多小动作,但结果还是极其尴尬。

    B.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C.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D、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于李白诗的风格

    李白有‚谪仙‛的称号,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关。天宝年间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他们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又进一步使人们加深了谪仙的印象。

    李白的诗歌是极富有个性的,他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到描写的对象中,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蜀道难》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回旋往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又似亲切的叮咛,一往情深。诗中大量绮丽惊险的描绘,也充满着作者惊讶、赞叹的激情,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人高大的形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在诗中很少对生活过程作具体详细的描述,而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让想像神游,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逻辑的意象,构成神异奇特、可惊可愕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一连串瑰丽变幻的梦境,已令人惊骇不已,但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出一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神仙世界,寄托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大胆的夸张也是浪漫诗风的一个表现。《秋浦歌》其十五用‚白发三千丈‛比喻无限愁思,《北风行》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形容北方的奇寒大雪,《横江词》用‚一风三日吹倒山‛表现狂飙怒吼、洪涛涌起的雄奇景象,《望庐山瀑布》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珠溅玉迸的飞瀑。诗人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诗歌语言方面,李白也有个人特色。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他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称赞韦良宰的诗,其实用来说明他的诗,更为恰当。他的诗语言朴实通达,有的简直如同脱口而出的口语,明白如话,如著名的《静夜思》等。同时,李白诗歌的语言又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给人奔涌而来,一气直下之感。

    由于李白诗歌具有这些特色,直至今日,我们读他的诗篇,仍觉得慷慨激昂,痛快淋漓,感到一种少有的酣畅和满足,一种美的享受。

    6.下列关于李白‚谪仙‛称号来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仙‛的称号,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关。

    B.殷璠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C.李阳冰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D.殷璠、李阳冰等人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给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人们留下了谪仙的印象。

    7.下列对李白诗歌语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歌语言表现为自然率真,不雕饰造作。

    B.韦良宰曾称赞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李白诗歌的语言书生味很浓,艰涩难懂。

    D.李白诗歌的语言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这是因为他注重遣词造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缘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谪仙‛的称号,李白诗歌的个性、意象、语言等方面对其诗的风格作了概括。

    B.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C.李白非常讲究用词技巧,常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D.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C.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0、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第Ⅱ卷

    四、(24分)

    13、翻译句子(14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5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5分)

    14、名句默写,任选5小题,共6小题。(10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师说》)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赤壁赋》)

    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5)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赤壁赋》)

    (6)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五、(12分)

    15、根据以下文字,筛选并整合信息,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6分)(45个字以内)

    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传统产业为经济支柱,以大量损耗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是一种如旭日东升的经济,不是传统模式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

    16、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让人畅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大 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

    高一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大鱼又消失了!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高一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打死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4.12)

    17.伯父为什么说‚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而且‚把‘人’字说得很重‛?(4分)18.从‚充满探索的欲望‛到‚打死也不说‛,‚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19.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4分)

    20.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文中伯父却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参与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参与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请以‚参与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学校、姓名等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

    第 8 页

    共 8 页

    第四篇: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学案与练习

    《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课前导学】

    一、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去向。”这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注释。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下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人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

    二、注音

    荒芜()

    坍圮()

    亘()古

    玉砌()炫()耀

    宿()命

    蝉蜕()

    熨()帖 倔强()

    猝()然

    恪()守

    教诲()隽()永

    祈()求

    渗()透

    捋()胡须

    三、阅读思考

    1、“我”刚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用文中词语)

    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抓住课文关键语句)

    3、在作者最痛苦的时候,为什么作者经常摇着轮椅去地坛而不去别的地方而呢?地坛对作者感悟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如何理解“宿命的味道”?“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5、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有些东西”是指什么?

    6、亲给了儿子哪些精神上的关爱?你能找出这些感人的细节,有感情地读读它们并说说它们的好处吗?

    7、母亲的每一个举动都表现了母亲对儿子那份沉沉的爱,那么对于母亲的爱儿子懂了吗?

    8、母亲什么样的形象永远烙印在儿子的心海里?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解读作者对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深切感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2、感受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的痛悔,理解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

    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4、借鉴本文借景抒情、充满哲理的写作方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和母亲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的痛悔。

    三、教学难点: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四、教学方法:文本研习,诵读和讨论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小提琴钢琴协奏曲《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中文名《来自神秘园的歌》),进入情境。可让学生述感受。

    教师参考:《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专集的伤感能杀死人,让人象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象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听这样的乐曲总是让我想起忧伤的童年,我的多灾多难的善良的母亲。你们呢?也许想起屈原,想起司马迁,想起张海迪;想起贝多芬,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起海伦•凯勒。面对生命中的灾难,突如其来的不幸,该如何面对?泪流满面,痛不欲生,还是“扼住生命的咽喉”,唱起坚强的“海燕之歌”?

    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21岁,正值年少有用、豪情万丈之时,突然,灾难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残废了。维纳斯双臂的失去,引来无限遐想,但是史铁生,这个生活在现实里的活生生的人,他突然双腿残废,他是怎么面对的呢?大家看史铁生的照片(屏幕展示),他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开朗,他究竟是如何走出这一条隧道的呢?

    (二)、文本研习讨论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信息,思考归纳

    1、“我”刚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用文中词语)明确:失魂落魄。/苦闷,脾气坏,发疯中魔(第二部分)

    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抓住课文关键语句)

    明确:他在想人为什么要出生,现在是否应该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着的问题。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给人的一个事实,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会死亡,不必着急。从此,他摆脱了自杀的念头,走出了死亡的阴影。

    3、在作者最痛苦的时候,为什么作者经常摇着轮椅去地坛而不去别的地方而呢?地坛对作者感悟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可由学生的回答相机解答问题,也可分解成几个小问题)

    ⑴地坛有什么特点?明确:荒芜但并不衰败。⑵荒芜体现为文中的哪些句子? 明确:“四百年里„„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学生朗读,思考:剥蚀的是什么琉璃?淡褪了什么朱红?明确:它只是失去了虚荣、浮华,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样子,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

    ⑶地坛的“并不衰败”体现为文中的哪些句子? 明确:第五自然段对小生命的描写。

    朗读,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说说感兴趣的句子。

    强调:露珠—生命能量的积蓄达到最美的时刻;蝉蜕—摆脱旧我,走向新生。园中的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着生命的喜悦;园中草木生生不息的律动,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使我意识到:不管怎样为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也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我也不例外: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的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4、“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如何理解“宿命的味道”?“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说,鼓励肯定

    参考:“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同病相怜。作者对于生与死的了悟正是得益于地坛和谐、宁静的自然关系,得益于作者独处其间的心灵启迪,地坛是作者栖息的精神家园,是作者人生的导师,是它给了脆弱如纸的作者活下去的勇气。

    5、“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有些东西”是指什么?

    朗读六个“譬如”。鉴赏六个“譬如”,写出作者摆脱痛苦后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应有所作为的信念——只要这些美好的东西仍然存在,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活下去。

    明确: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的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 “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 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

    (三)、小结升华

    能说说作者与地坛的对话后明白了应该怎么活吗?

    明确: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就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人生的味道。【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宿命(sù)

    炫耀(xuàn)坍圮(tān p ǐ)窸窸窣窣(xīsū)

    B.蝉蜕(tuì)熨贴(yùn)

    荒芜(wú)

    历尽沧桑(cāng)C.玉砌(châ)恪守(gã)

    地坛(tán)

    肆意雕琢(zhuó)D.颓墙(tuì)教诲(huǐ)

    猝然(zú)

    亘古不变(gâng)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淡褪

    玉砌雕栏

    B.誓言隽永

    坚忍不拔

    弥漫

    恪守教诲

    C.迷迷糊糊

    心神恍惚

    荫凉

    急于求成D.聪惠坚贞

    娇阳高悬

    熨贴

    声名狼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里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开翅膀,忽悠一下()空了; 树干上()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弯了草叶轰 然坠地()开万道金光。

    A.甩

    B.甩

    C.捋

    D.捋

    摔 【课外探究】

    日前,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透露,今年上半年,自杀大学生10人。另据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北京高校已经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谈谈生命的意义。

    明确:珍惜生命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职责!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热爱生命!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可在课间播放满文军的《懂你》。

    地坛这一座荒园,是作者栖息的精神家园,是作者人生的导师,是它给了脆弱如纸的作者活下去的勇气。那么,除了地坛,作者还拥有生命中的其他支点吗? 明确:母亲——我生命的另一个支点

    (二)文本研习讨论

    1、对于一个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上被夺去双腿的人来说,他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摧残是难以言喻的。因此,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有人在精神上给他勇气和鼓舞。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母亲给了儿子哪些精神上的关爱?你能找出这些感人的细节,有感情地读读它们并说说它们的好处吗?请同学们讨论并归纳一下。

    教师总结:儿子去地坛,然而真正受煎熬的却是母亲,当这位在空落的白天和不眠的黑夜中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乞求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那种等待的痛苦时,她开始上地坛寻找她的儿子。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

    全体女同学朗读第二部分第八段。

    2、可以说,母亲的每一个举动都表现了母亲对儿子那份沉沉的爱,那么对于母亲的爱儿子懂了吗?

    明确:当儿子真正懂得母亲的时候,而母亲已经不在了,儿子只能在深深的忏悔和内疚当中咀嚼着母亲沉沉的爱,只能在深深的忏悔和内疚当中懂他的母亲,只能在深深的忏悔和内疚当中读着母亲这一生质朴、真实却又热烈的诗篇„„我想请全体男同学读一下第2部分的第7段,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做“倔强而羞涩”的男孩,让你们的母亲伤心难过。

    3、是啊,当儿子真正懂得母亲的时候,而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对儿子而言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是一个欲哭无泪的故事,儿子只能在深深的忏悔和内疚当中怀念母亲。母亲什么样的形象永远烙印在儿子的心海里?

    明确:活得最苦的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就是这样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她自己患有严重的肝病,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在她临终之前她还努力的要说服儿子,要推儿子去北海看看菊花。

    朗读最后一段。至此母亲与地坛融为一体,成为我生命中的支点。

    (三)他山之石

    播放《慈祥的母亲》

    (四)小结升华

    地坛和母亲就是作者生命中的两个支点:地坛,作者摇着轮椅在那儿年复一年地沉思默想,度过了绝望而狂躁的青年时光,也成熟了他中年的深刻思想;母亲,这位沉默而不张扬、含悲而不外露,坚忍而伟大的母亲,载负着心灵的沧桑血泪,在儿子面前展示了“生存”这个最基本的话题的真谛所在。正是地坛和母亲,给了他生的勇气和希望,使他在宁静和执著中寻找到历久而弥坚的活力,从而支撑起他那残破的人生,最终让他又重新“站”了起来。这正如海德格尔说的—— “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课堂练习】

    找出文中优美的或者富于哲理的语言,划出来,仔细品读。【课外探究】

    《我与地坛》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母爱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设计

    【课前导学】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其目的在于更清楚地认识海伦·凯勒以盲聋之驱,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业绩,足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景仰,从而更深地体会作者那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些坚韧不拔、自我超脱、追求美和崇高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走向未来需要的精神。【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对“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评”言辞。

    2、领会文中关键句反复出现的作用。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海伦•凯勒吗?

    2、请你用几个形容词来评价一下海伦•凯勒。(坚强、好学等)

    3、海伦•凯勒的故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形式朗读课文

    2、圈划语句,感知课文

    A文中作者列举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圈划文中的句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怠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鉴赏之心、熟视无睹、淡漠、平庸、麻木、呆滞

    B作者认为大多数人产生这种悲剧性的人生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a对时间的错觉,总觉得未来的日子还很多

    b对自身拥有的天赋及器官的怠倦,只有等到生命快要失去,等到天赋快要丧失,器官快要退化或损坏,才知道它的可贵。

    C海伦•凯勒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生活态度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内心世界:有一颗火热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很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

    3、再读课文,深化拓展

    A海伦•凯勒为什么要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问题? 目的在于警醒人们珍爱时光、珍爱生命,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B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源泉是渴求光明、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C再读课文,选择最能引发思考的警句,并说说你 从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启示?

    【课堂练习】文章结尾处,海伦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将如何作答?请将答案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课外探究】

    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我生命的故事》、《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等。探究海伦•凯勒的人生轨迹。

    《鸟啼》教案设计

    【课前导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还有《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等。

    本文是劳伦斯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关于鸟啼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

    3、重点字词

    田凫()

    椋鸟()

    老饕()

    慰藉()

    蔷薇()

    束缚()

    斑鸠()

    荆棘()

    chánchán()

    zhã()伏

    隐dùn()

    zhì()息

    juã()住

    hào()天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

    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4、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

    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那么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中,鸟如何鸣唱,又给人什么启示呢?

    (二)、文本解读:获得鸟啼的启示

    1、哪几节写鸟啼?哪几节写启示?

    明确: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2、鸟啼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又是如何变化的?你又获得什么样的整体印象?

    (1)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场景让人倍感凄凉。

    (2)“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活泼”“悦耳”。由弱变强,由少变多,由微弱扫悦耳。

    (3)严寒过后,天气转暖,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鸟啼又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说说自己的理解。(自主探究,自由讨论)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我们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谁能阻挡到来的生命冲动呢„„”理解: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4、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有什么样思考?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三.活动体验:礼赞生命的高贵

    1、思想来源: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的作家,他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怀着憧憬。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的时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内发出的生的感叹,字里行间渗透着哲学的思辩和诗的意境。

    2、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

    ①学生举例:战胜死亡,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奇迹的事例都行。如:植物中的草,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创造生命的奇迹;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人物中的史铁生,在厄运中艰难地奋进,用笔敲开写作的大门。

    ② 教师体会:说说自己的例子。

    3.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交流讨论)

    四.写作实践:写出灵魂的感悟

    1.本文讲述的是抽象的道德,为什么我们并不觉得枯燥?(讨论)

    主要是由于象征、拟人手法的运用,托物言志。

    2.请你把你讨论中所说的生命感悟也通过这样的手法写出来。

    五.结语:

    是的,生命是伟大的,生命是高贵的,就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拿出行动来维护我们生命的高贵,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快乐的笑语,充满欢畅的鸟啼。让我们倾耳细听窗外那只画眉的低鸣„„倾听鸟啼!

    【课堂练习】

    1、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2、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3、从这些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课外探究】

    阅读臧克家的《春鸟》思考:

    1、诗中哪些诗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鸟的歌声?哪些诗句表现了春鸟的歌声对自然界产生的作用?各是如何描绘与表现的?

    2、劳伦斯的《鸟啼》贯穿着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那么此首诗中春鸟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3、《鸟啼》和《春鸟》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给你启发?两文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设计

    【课前导学】

    一、作家、作品简介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二、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复述故事情节。

    三、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蹑手蹑脚

    纳闷

    邪恶

    【课堂讲学】

    一、教学目标:

    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4.反复阅读重点段落,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5.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 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三)文本研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

    4、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1)老贝尔曼是住在楼底下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曲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都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以外,几年来都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肚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他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2)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3)“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的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明确: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5、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6、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明确: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7、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课堂练习】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注:200字左右,开篇如下)。

    已是深夜十二点了,老贝尔曼的屋里依然亮着灯,想着苏艾的话,看看窗外越来越猛的风雨,他再也„

    【课外探究】阅读欧•亨利的其它作品,探究欧•亨利式的结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小编寄语:马上要进入高一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了,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二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有一本历史作业本答案,这样对大家历史的学习非常有裨益。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供大家参考。

    人民版•必修二•教材练习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想一想]

    1.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案提示: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 上。(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 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2.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提示: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议一议]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惟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请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 的。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 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 革命性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 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些诗句后,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答案提示:(1)诗句理解:春天种下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很多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2)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 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②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所以 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想一想] 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

    答案提示:(1)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2)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 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3)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4)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5)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6)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下载 相关文章>>

        高一历史必修二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总复习—三角函数



    推荐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征文[合集]
    初中生简单感恩教师节手抄报(共5则)
    高二题目为重阳节的述写作文范本[全文5篇]
    知名企业HR筛选简历的标准(全文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