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400字作文 心得体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08-06 12:12:0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教师通过对区域活动课的反思,能有利总结好更好的教导孩子的办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区域活动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篇一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

    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轻松地得到了相应的知识。

    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

    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篇三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

    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看书、有的下五子棋、有的开心的搭积木、玩插塑……他们常常将搭好的积木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飞机、宝塔……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

    但是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我们可能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学习,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第二篇: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而幼儿园区域游戏就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更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对于一所农村幼儿园来说,区域游戏的设计就非常重要。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觉得我园的幼儿在整体素质上进了一步。它能体现农村幼儿园教育是否跟上了教育新形式,是否体现了《纲要》精神。

    谈到区域活动,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他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游戏游戏活动。每天一到时间,幼儿就会进入区域玩耍,但大多数是老师来安排幼儿如何游戏,而不是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通过这次公开课活动,我重新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但如何安排好一堂有质量的公开课,头脑里显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前前后后请教了多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借助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的特点,就安排了一堂娃娃家的角色游戏。

    在进区域之前安排了一个热身舞,再以开火车去旅游的形式带幼儿参观了3个地方(厨房、娃娃家、美食坊),分别向他们介绍了是如何去操作、去玩耍;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喜欢的地方。在此之前也进行了一些铺垫,为了更好做到因材施教,让幼儿在发展区得到发展,我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研究,环境也别有用心的设计了一番,使娃娃家更具有温馨感;幼儿在进入活动后都玩的很开心,当游戏结束时间到了,孩子们还是留恋忘返的样子,还想继续玩下去。

    就这次区域活动,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但这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从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有关区域活动的指导

    1、首先教师对于区域活动指导要静心、细心并有耐心

    2、教师的介入指导要覆盖全面性,不要重区,也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

    3、教师的引导要隐性,不要干涉幼儿太多的想象力。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4、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美观性、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材料还要多样性、丰富性,要让孩子多动手。

    5、教师要尊重幼儿,能作科学评价。

    教师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评价。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教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游戏中,我会多组织一些娃娃家的角色游戏,让孩子学会多说、多表演,同时也是对自己水平的一个提高,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一种挑战。相信我们会在这良好开端的基础上,在纲要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而努力!愿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区教学硕果累累!

    设计的区域活动教案:角色游戏娃娃家 活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能用语言、动作反映自己对所扮演的各个角色的认识。

    3、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活动准备:

    1、炊具:(锅、铲、勺子等)、餐具(碗、盘子、茶杯、小勺等)食品(各种食物图片)

    2、娃娃若干(喂娃娃的调羹、碗、围兜等)、包糖果、饺子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动感智慧树”跳起来

    师:“宝宝们跟着老师后动起来,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也很开心,想带宝宝们去一个很远的地方玩,这个地方很远的,那我们怎么去呢?(幼儿自由回答)那赶紧乘上我的小火车吧!

    二、1、参观第一站:娃娃家的厨房

    (1)了解娃娃家厨房物品的名称,讨论其使用方法。(事先一个小朋友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锅里,然后再倒出来)

    师:“今天来到我们的第一站,你们说说桌子上有什么呀?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物品啊?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请厨师介绍示范一下。

    2、参观第二站:抱娃娃、喂娃娃吃饭 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 师:(1)他在干什么呀?(抱娃娃)

    (2)你们说怎样抱娃娃才会更舒服,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抱你们的?(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托着娃娃的部。

    (3)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呀,我们怎样喂他吃饭呢?

    3、参观第三站:娃娃家食品加工坊 师:“现在我们来到第三站啦,来看看这里是做什么的?这是什么呀?噢,这里是娃娃家的食品加工坊。

    三、幼儿进入游戏

    1、现在我们参观好了,你们想不想去玩啊?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想到娃娃家厨房的就到这边,想去抱娃娃睡觉的就到这里,想到食品加工坊的就来这里,希望你们玩的愉快。

    2、教师指导游戏

    (1)引导幼儿炒菜、烧饭,东西要摆放整齐。(2)学习抱娃娃、喂娃娃吃饭(3)指导幼儿包饺子

    四、活动评价

    (1)表扬东西摆放整齐的幼儿

    (2)师:“宝宝天色不早了,我们要回家啦,下次老师再带你们来玩,赶快坐上我的小火车吧!跟客人老师说再见!”

    第三篇: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反思

    通过上个月的区域活动创设,让我对区域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区域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三位老师加班加点,不怕累竭尽脑汁精心去创设适合幼儿的区域活动,区域评比虽然结束但我想区域活动还仍将继续,为此我对其进行了反思:

    1.在区域设置上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未能顾及幼儿的意愿兴趣,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以后的区域和活动应更多地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幼儿一起商量,去布置区域活动。

    2、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

    我们有些活动区域的材料(像美工区)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多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想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3、指导不够到位

    在幼儿活动时我经常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不能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观察孩子时我的观察不够,深入了解的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在分析材料、指导幼儿方面很有很多不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收获了许多,我想下一步自己就要在环境的利用和关注幼儿上多下功夫,真正让区域发挥它的教育价值。

    第四篇: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

    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罪已昭》向天下百姓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他的反思、改正使汉朝避免衰败的厄运。

    有一位毕业于加拿大工学院的工程师为加拿大政府设计一座十分重要的大桥。由于设计失误,桥梁交付不久就轰然倒塌,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记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加拿大工学院买下了断桥的钢材,加工成戒指,并定名为“耻辱戒指”,从此以后,每届毕业生在领取毕业文凭时,都要同时领取一枚这样的戒指,时刻在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创造一个又一个丰碑。

    课后教学反思,虽不是汉武帝的《罪已昭》,也不是加拿大工学院的“耻辱戒指”,但内省、反思、改进、完善的旗帜也要高高举起,引领我们老师从懵懂、稚嫩走向老练、成熟,引领我们老师从困惑、阴暗走向明媚、灿烂的辉煌。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任务。

    具备教学反思能力已经成为一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无非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1、促进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A、促进教学思考向纵深发展。B、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C、促进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例: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例:李镇西(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来读苏州大学教育博士。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的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 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24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大奖。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校长。其中他发表了一篇《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文章。值得我们欣赏。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李镇西)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不够。师德当然包含着对学生的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的有“爱的智慧”――如果真正爱孩子,必然会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智慧,因为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以说,绝对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 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的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必须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每一个环节。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情感型”,就是带着感情投入工作,融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对学生的依恋之情;第二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 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地阅读。反思型教师同时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他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不停地写作。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同样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不停地思考。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 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如果这思考带有对自己进行检讨、解剖的意味,它便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回顾我从教24年的经历,我的反思主要包括: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比如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的“未来班”实验,按说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公认的成功实验,但我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进行严肃的反思,结果促进了我教育观念的更新。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缘时而新,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的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们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我们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没有千千万万普通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反思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就不可能推进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

    在我的所有反思中,最重要的是我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 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回到本文的开头――教育需要情感,同时需要思考。这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我们才能如此认真、执着而孤独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一样,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我热切地盼望我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昌盛,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因此,我的教育实践伴随着情感,便是很自然的了;同时,我的教育实践更伴随着不停的思考,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曾在一篇《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所谓“使命”,决不只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傅雷曾经给他的儿子傅聪的信中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套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先为人,次为知识份子,再 为教育者,终为语文教师。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因此,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我希望自己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任何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2、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例1: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是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平。”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例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对“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育 效果的关系”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在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五年内,教学效果和教龄成正比关系。五到八年间,普遍出现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高原期”。八年后,教师群体逐渐开始分化,大部分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出现徘徊甚至逐渐下降,只有小部分经过不断反思,教学水平得到升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新手型教师(5年以下)

    适应型教师(5年—8年)

    熟练型教师(8年以上)

    专家型教师(教学反思)例3: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一等奖。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1995、1997两次参加国家级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先后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等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7本,发表文章近百篇。先后获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镕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24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做专题报告。1986年从吉林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任教。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 劳动模范;1999年成为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并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改成果一等奖;2024年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教育名师————窦桂梅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在六年的实验中成绩突出,1999年获吉林省首届教改成果评比小学唯一的一等奖。1995、1997年两次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比赛都获一等奖。1998、1999、2024、2024、2024年《人民教育》分别在“教师风采”、“新星舞台”“世纪演讲”“今天怎样当老师”等专栏介绍她的先进事迹、教改经验及教学思想,并先后到全国许多地方做专题报告和观摩教学几百余场。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爱是一堆细节》《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四本个人专著以及《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主编或参编7本著作,发表文章近百篇。

    窦桂梅先后评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全国模范教 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政府命名的“省管专家”,省首届“五四奖章”获得者,省三八红旗手,省师德标兵……1998年作为部分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受党中央国务院之邀,赴京得到江泽民、朱?基等7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24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讲师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全国各地做专题报告。2024年作为国家西部义务讲学团成员到内蒙等地讲学。相信,新的工作环境也会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摘自我的《教学随笔》

    如果说追求是我事业的生命之根,那么改革便开出了成功之花。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弊端。首先,教材陈旧贫乏,政治性强,忽视了母语教育的人文性和民族性;其次,教法繁琐僵化,普遍存在技术主义形式主义倾向;第三,培养目标忽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着眼于人的发展,冲破传统的“三中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才能解放人的心灵,开掘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智慧。这是汉民族语言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思路决定出路。我用“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之理念进行小语改革,确定如下改革目标: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我又把改革思 路确定为五个转变,即:变给予为探究;变分析为感悟;变束缚为民主;变单一发展为全面发展;变少慢差费为整体优化。最后,我建立了“积淀—感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大胆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加工处理。仅就课文来说,精读180篇,泛读80篇,新增72篇。其次,让诗教永驻语文殿堂。我选取从古代到毛泽东的诗词,让孩子们背诵。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孩子们感受着诗的情怀,积累着诗的语言。

    “熟读成诵,整体感悟”是我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主要途径。我让学生每周从背诵的3首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还可选一首改写成小作文,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感人的散文。学生们有的利用电脑设计出所想象的画面,有的上网互读改写的作文。

    6年的春夏秋冬已成往事,然而2000多个日日夜夜永难忘却。我带领学生大胆地超越教材,学生都已背诵了300首以上的词曲,200多条古今格言警句,200多个成语典故,积累了1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此外,每人读了《格林童话》《哈姆雷特》《伊索寓言》等大量课外书籍。据统计,全班共读书10772本,人均145本。识字量在4000个左右,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2500个字的任务。可以说,我的语文教改课程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富有时代特色。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对此我感悟很深。我认为孩子天天呆在几何图形排列的教室里是万万不行的。我努力将语文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引进时代活水,着眼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着力开拓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比如请学者、教授、专家来开讲座,答疑。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参加市里举办的环保宣传活动、体育表演活动、口头作文大赛活动、课本剧表演活动,逛书店,看展览。进行一系列采访及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组成记者团采访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去市里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及儿童。让孩子热情投入到广阔的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鱼虫的可爱。

    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超越,更是开放民主的现代教育文明。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赏识自己,都找到了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那么,不仅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而且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于是我那“你能行”、“有进步”、“你真棒”的鼓励,像雨露一样滋润在学生的心里,孩子尝到甜头,找到成功的感觉,每天抬起头,挺着胸膛走路。

    我还允许学生向教材、向老师发难,允许有不同意见。于是,课堂上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教学《飞机遇险》一课时,我满怀敬意地赞扬周总理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可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敬爱的总理要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他和小杨梅比价值更大,更应该活下来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如喷泉涌出。有的说,总理不应该把伞让给小杨梅;有的说,总理怎么不抱着小杨梅一起跳伞呢?有的说,课文写得不合情理……本来是统一的标准答案,现在却被学生的多元思维分解了,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在我的课堂上,标准化结论、服从化关系、固定化思维的坚冰已经打破。

    孩子的胆子大了,他们的智慧犹如火山,爆发出无尽的创造潜能。从学生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童话文集》《创造文集》《感悟文集》《诗画文集》《发现父母——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中,能看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不同感受。从小组创办的每月向全体同学和全校教师印发的《先锋报》《小松树》等不同刊名的语文报中,又能看到合作的力量和令人惊奇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创编的文集,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他们已兴奋地走进了现代化网络系统,利用电脑的多功能,设计出封面各异、内容不一的科幻文集,如《金字塔之迷》《F—117A旅行记》;焦点感悟文集,如《苦涩的咖啡豆》《杆子挡住了什么》《不平静的海湾》等。这一本本创造的作品成了学校四、五、六年级的课外教科书。也许这正是学生超越了老师为自己塑造的人生纪念丰碑,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这种丰碑将永远矗立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

    例4:

    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师匠 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 既教又研,就会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例5:教学有四种境界 A、学生懂了,你还在教。B、学生不懂,你教了还是不懂。C、学生不懂,你教了就懂。

    D、学生不懂,你教了不仅懂,还能举一反三。

    例6: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曾国藩。毛泽东得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蒋介石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他在自己的日记、家训中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1、思“情景创设”

    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境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后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节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2、思“上课效果”

    一节课下来,应认真地从每一节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 题、板书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效果好要积累经验,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中作好详细的记录,以便及时修正。

    3、思“教学策略”

    上完一节课,要静心沉思,引导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摸索哪些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方面在哪些创新教法上有何新招等。考虑下次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思“疏漏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课后进行反思,及时找出这些不足,虚心听取学生,同事的意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完美。

    5、思“成功之处”

    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之处,及时地把它记录下来,对以后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大有益处。

    6、思“灵感瞬间,创新灵光”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因为一些偶发事件的启迪产生瞬间的灵感,或在与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些创新、启发性问题。这些难能可贵的灵感、见解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补充,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

    四、教学反思的途径

    1、独立反思,撰写教学日志 从自己教学经历中反思。

    2、询问学生

    要有意识地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反馈中反思。

    3、与同事交流、对话。

    要树立起交流沟通意识,经常与同事相互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4、对比反思

    多听与自己上同一内容的教师的课,或者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录像,对照检查,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观看教学录像,进行评析、反思 课件《认识小数》 结束语: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学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学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李镇西)

    第五篇: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之五思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课后教学反思。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即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课堂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课后应及时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儿”等问题,并详细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也便于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

    三思:“偶得”有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应该及时捕捉,教学反思《课后教学反思》。而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这此,都值得我们进行积累与总结。

    四思:“缺失”在何处?即使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总会或多或少的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课后应对它们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并进行深刻反思,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

    五思:“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挚友之音,聆听小叙 教师发展



    推荐阅读:
    区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可填写的个人简历表格(共5则)
    高中毕业个人鉴定(共五则)
    初二日记[5篇材料]
    2024年企业财务工作收获总结(22篇)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