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300字作文 其它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申论:防治权力腐败之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紫陌红尘 时间:2024-08-07 09:47:24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申论:防治权力腐败之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中公教育专家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原来以为只是一阵风,现在相信动真格了”,这是不少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且不说不少“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单从百姓身边看,从办事推诿被曝光后当天就整改,到因一餐饭、一顿酒、一次公车私用受处分甚至丢了“帽子”的案例隔三差五出现,哪里有作风积弊,哪里就有铁面问责。这样的结果也就顺理成章——在多个面向公务员和干部群体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觉得禁令“真的严了”,一些人更是由此感慨“为官不易”。

    实际上,我们也面临过若干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陷入过三令五申拦不住“四菜一汤”变成“舌尖盛宴”的怪圈。现在为何风气一变、作风一新?正是铁面问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制度成为说一不二的硬杠杠。

    一年多来,在各种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中,“原则上”少了,“一律”多了;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对顶风违纪者称“某某”少了,点名道姓多了;在各类事故的事后处理中,有关责任人能“滑脚”的难了,失职渎职者难逃惩处。铁面问责、有违必查,谁还敢把纪律当成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谁还能把制度当成可有可无的稻草人?紧箍咒越念越紧,监督网越织越密,问责的刚性力量覆盖了权力运行的各方面、各环节,这才能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掉一些人的特殊利益,消除某些人的寻租空间,以强劲的倒逼机制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诚然,在禁令纷纷出台、问责不断加紧的背景下,各级干部受到的监督和制约越来越多,面临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压力。但是,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恪尽职守何尝不是应当应分的事情?惩恶罚劣、激浊扬清何尝不是权力健康运行的底线?更何况,问责压力之下的作风转变,还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正效应。

    一位曾经忙于应酬的官员感慨说:“八项规定救了我半条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在多项调查中,不少干部纷纷表示,反“四风”之后,“生活变得规律,身体趋向健康”。其实,问责力度加大、作风改到深处,对干部自身难道不也是一种解放?以前公款吃喝甚嚣尘上时,有人说“做梦都想喝小米粥”;从贯彻八项规定到执行各项禁令,又让多少干部告别了“赶不完的饭局、喝不尽的酒”?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就有动力,改作风驰而不息,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对干部来说,觥筹交错的宴请少了,迎来送往的风气淡了,不只是利于身体健康,更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业之中;对群众而言,严治懒散庸拖,严责政绩工程,办事办证就会顺畅得多,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民生民利就会有更多保障。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动真碰硬的作风建设,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社会充满期待”,各级干部就能以良好作风取信于民,积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2024年,我们之所以能赢得良好开局,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从而让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气可鼓而不可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这样的拷问,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部: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范文)

    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部: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 ——三论如何看待“为官不易”

    本报评论部

    2024年01月17日03:3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人民观点)

    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原来以为只是一阵风,现在相信动真格了”,这是不少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且不说不少“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单从百姓身边看,从办事推诿被曝光后当天就整改,到因一餐饭、一顿酒、一次公车私用受处分甚至丢了“帽子”的案例隔三差五出现,哪里有作风积弊,哪里就有铁面问责。这样的结果也就顺理成章——在多个面向公务员和干部群体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觉得禁令“真的严了”,一些人更是由此感慨“为官不易”。实际上,我们也面临过若干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尴尬,陷入过三令五申拦不住“四菜一汤”变成“舌尖盛宴”的怪圈。现在为何风气一变、作风一新?正是铁面问责,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制度成为说一不二的硬杠杠。

    一年多来,在各种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中,“原则上”少了,“一律”多了;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对顶风违纪者称“某某”少了,点名道姓多了;在各类事故的事后处理中,有关责任人能“滑脚”的难了,失职渎职者难逃惩处。铁面问责、有违必查,谁还敢把纪律当成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谁还能把制度当成可有可无的稻草人?紧箍咒越念越紧,监督网越织越密,问责的刚性力量覆盖了权力运行的各方面、各环节,这才能打掉一些人的特殊利益,消除某些人的寻租空间,以强劲的倒逼机制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诚然,在禁令纷纷出台、问责不断加紧的背景下,各级干部受到的监督和制约越来越多,面临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压力。但是,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恪尽职守何尝不是应当应分的事情?惩恶罚劣、激浊扬清何尝不是权力健康运行的底线?更何况,问责压力之下的作风转变,还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正效应。

    一位曾经忙于应酬的官员感慨说:“八项规定救了我半条命,再也不用拼命喝酒了。”在多项调查中,不少干部纷纷表示,反“四风”之后,“生活变得规律,身体趋向健康”。其实,问责力度加大、作风改到深处,对干部自身难道不也是一种解放?以前公款吃喝甚嚣

    尘上时,有人说“做梦都想喝小米粥”;从贯彻八项规定到执行各项禁令,又让多少干部告别了“赶不完的饭局、喝不尽的酒”?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压力就有动力,改作风驰而不息,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超乎人们的想象。对干部来说,觥筹交错的宴请少了,迎来送往的风气淡了,不只是利于身体健康,更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学习、搞调研、问民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事业之中;对群众而言,严治懒散庸拖,严责政绩工程,办事办证就会顺畅得多,民生民利就会有更多保障。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人心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动真碰硬的作风建设,扫除沉疴积弊、不断除旧布新,“让百姓爱,让贪官怕,让官员有所忌惮,让社会充满期待”,各级干部就能以良好作风取信于民,积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2024年,我们之所以能赢得良好开局,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从而让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气可鼓而不可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这样的拷问,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第三篇:申论热点—防治权力腐败

    “防治权力腐败”政策背景: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党或国家机构的一级组织,党或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构任命的其他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党纪政纪,违犯国家法律、侵犯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

    “权力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监守自盗,挪用挤占国家的专项资金;采购物品收受回扣,侵占公款;走私贩私,严重扰乱国家经济秩序;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在商品房买卖置换中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置或以劣换优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以借为名占用他人住房、汽车的;以赌博或变相赌博等形式收钱敛财的,借委托他人投资证券或其他委托理财的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特别是违规发放与核销贷款;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违反津贴补贴有关规定的案件,在征地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安全生产、社保基金管理、环境污染、库区移民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收受商业贿赂。有些领导干部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从个人的私利出发,以个人好恶恩怨取人,利用手中职权安排提拔子女、亲友、亲信、同乡,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拿职位送人情,搞交易,拉关系,甚至变相卖官。

    二、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为生活作风腐化的桥梁。少数公职人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依仗手中的权势和占据的领导岗位,在生活上迷恋灯红酒绿,腐化堕落,大搞以权谋色。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美色为诱饵,进行权色交易。这部分人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自己捞取钱财、获取美色的桥梁。在工作交往上把权力变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机会。部分权力在运行的过程中,紧紧与吃喝联系在一起,好象不吃不喝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致使动用公款吃喝玩乐之风越演越烈。有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而你用权请我,我用权请你,出现一宴接一宴,天天赴宴大吃大喝,甚至贷款吃喝,送礼、三陪都由公款支付。变相公款旅游、超标准超编制配备使用小汽车、违规集资建房和超标准多占住房等问题。

    三、在行政管理中把权力当作为获取名利的条件。在权力腐败中,部分权力已经介入意识形态领域,当权者把手中的权力变为捞取政治地位和资本的手段,以手中的权力和金钱为动力,弄名利地位,弄官衔待遇,弄先进劳模,弄***职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谎报成绩,大搞浮夸。

    “权力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利己主义不断蔓延。以商业贿赂为特征的权力腐败行为的主要根源是一种市场行为的利益导向。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行政大权落在一小部分管理人员手中,他们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竞争,买方中一部分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用获得所拥有的超额报酬中的一部分,以贿赂(红包或回扣)的方式来争夺。对超额报酬的估计与正常报酬的预期两者之间的差额越大,越存在行贿的经济基础。

    二、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以及对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之中,许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订出来。不健全、不完善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就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不健全、不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更使得腐败有机可乘,有空可钻,腐败必然蔓延,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由于部分地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等方面的许多改革措施还没有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就为少数人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二是对房地产开发的管理不规范,存在随意减免税费的弊端;三是在企业产权交易过程中,行政权力不当介入,产生严重腐败问题;四是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监管不力。种种事实表明,“小金库”已经成为腐败现象滋生的重要经济源头。五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把手”搞腐败,带来的危害性更大。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部分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中,放松对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的学习,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缺乏道德修养,才会不顾人格,干出追求感官刺激的种种丑恶行为。

    四、对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认识不足、治理不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件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而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又使得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虽然每年都有一批腐败分子被查处,但从量的角度,对腐败的查处率仍低于腐败的滋长率;从质的角度,惩治严厉不足,宽软有余,一些腐败分子仍存侥幸心理,弄虚作假,查住自认倒霉,查不住白捞好处。

    五、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成为派生其他腐败的源头。很多严重违法案件,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到干部人事制度方面的问题。比如,一些案件之所以成为典型的群体性腐败案件,与一些人以人划线,搞“小圈子”有关,而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跑关系、进圈子,对上送钱送礼,都是为了一个“官”字,是一种买官卖官的行为。从案件查处的情况看,一些职务犯罪案件的腐败分子的买官卖官行为,已经超出了政治范畴,成为一种经济性的交易行为。

    “防治权力腐败”的对策: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政府系统的腐败行为,集中发生在行政审批、执法监督、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和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和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要从根本上解决滥用行政权力问题,必须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反腐败要靠教育、要靠法制,还是搞法制靠得住。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遏制腐败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要求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从根本上消除滥用权力的问题。

    一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现在,一些行政机关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对现有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进行清理,下决心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方式,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特别要针对容易发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完善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阳光”审批,推行网上审批。加快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建设诸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来防治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药品采购等重点领域的权力腐败,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

    二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各级行政机关要抓紧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基本制度,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公交等公共事业部门也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修改后将公布施行。这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要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通过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监督行政行为。

    三要健全对行政权力监督的体制机制。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现在有些被查处的大案要案,社会上早有反映,群众也有不少议论,是不难了解清楚的,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酿成严重后果。我们一定要在建立健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过错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做到防微杜渐。今年要在全国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抓紧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科学评估政府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审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公共基金的审计工作。

    二、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商业贿赂违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毒化社会风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治理商业贿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一要加大查办商业贿赂大案要案的力度,形成对腐败分子的强大威慑。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对权钱交易、商业贿赂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要重点查办。对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级别高、涉案范围广的重大复杂案件,要加大督办力度。不论是什么人,不论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二要抓紧研究制定近期能够见到实效的法规制度。强化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引导、约束和监管,对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要实行高额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依法处理。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通过这些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向社会通报典型案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支持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督和曝光,增强全社会反对和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抓好自查自纠工作,从严把关,不能为了赶进度而降低要求和效果。

    三、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近些年,政府机关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的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十分突出,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有的机关办公楼占地面积过大,人均使用面积严重超标,建设装修豪华;有的打着培训干部的旗号,兴建的“培训中心”像星级宾馆一样豪华;有的贫困地区不惜贷款、举债,挪用扶贫款、救灾款等专项资金,违规修建高档楼堂馆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形成极大反差。违反规定建设高档楼堂馆所,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是一种严重的铺张浪费行为,也是滥用行政权力的腐败行为。这种做法挥霍浪费国家资财,加重人民群众负担,严重背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助长追求奢侈享乐的不正之风,腐蚀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进取意志,影响很坏,危害极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对这股奢靡之风,要狠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刹住。为此,今年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清理。要对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兴建办公楼、培训中心等情况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查。对于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楼堂馆所,要坚决停建和缓建。已建的要根据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予以处置,直至没收、拍卖或改作它用,决不能再作为政府的公用场所。对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建设楼堂馆所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人员,要追究责任,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例曝光。

    二是严格控制。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项目工程造价和资金来源要严格控制。现有办公楼已经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准改扩建或购买办公楼。对确需新建、改扩建和加固改造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要严格报批,严禁未经批准开工建设。今后,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批准新建培训中心项目,不得再安排政府预算内投资对现有培训中心进行扩建和改造。

    三是健全制度。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就作出过严禁兴建楼堂馆所的决定,此后又多次作出有关规定。现在,要根据新情况和新特点,修订规范楼堂馆所建设的法规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和监管机制。严格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增加预算透明度。要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有禁不止的,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对于审批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审批人员的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政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强调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全党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各级政府、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结合政府系统工作特点和当前实际,要特别强调厉行节约,规范职务消费,降低行政成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办一切事情都要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反对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一要严格控制公务消费。现在人民群众对职务消费过多和行政成本过高议论很多,意见很大。各级政府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政府机关公务接待,改革公务接待方式,探索公务接待社会化的途径。要严格控制会议、差旅、出国考察和公务用车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格管理和规范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的职务消费。将政府机关各种公务消费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要严肃查处。二要下大力气解决会风文风问题。会风文风反映政风,反映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反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会议多、文件多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文山会海不仅耗费干部大量精力,而且浪费政府大量资源,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控制会议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减少文件数量,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种名目的节庆、达标评比和表彰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显著降低行政成本,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

    五、继续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实质,是一些政府部门滥用权力或行政不作为的问题。“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疾苦,各种权力都必须用来为人民谋福祉。各级政府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群众办实事。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严格规范学校办学和收费行为,对学校乱收费的,要严肃追究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二是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为。切实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收费行为,规范新药审批和药品价格核定办法,认真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三是解决城市住房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方、各城市都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规违法行为。四是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五是坚决查处农村乱收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同时,要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水库移民、企业改制、安全生产、涉法诉讼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继续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防治权力腐败”名言佳句:

    腐败是危险的。有没有比腐败更危险的呢?有,那就是不把腐败当腐败。明明是黑色收入,他说是“灰色收入”;明明是反规则,他说那是“潜规则”。连不识字的老妈妈都知道,在黄梅天到来之前最好能够把衣被拿到阳光下晒晒。为什么?唯一的目的是防腐。各国的历史经验,当然也包括我国的成功经验表明:腐败最怕阳光。阳光是照不进暗室的。要防腐,要阳光,对官员来讲,就是把收入、财产公开。官员公开收入是举世公认的最有效的防腐剂。官员公开收入不仅会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也会提升官员个人的威望。

    第四篇:浅论权力腐败的防治范文

    浅论权力腐败的防治

    —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域问题研究

    区物价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以及民主政治的普遍推行,权力腐败的防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项重大任务。权力腐败的防治有众多的论述,笔者主要从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工作的情况出发作一些显浅的探讨。

    关键词:权力腐败;防治对策

    在我国,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是权力腐败。在生活中,人民已充分认识到权力腐败是可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其产生的根源是复杂的。要加强对权力腐败的防治,就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分析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一、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经济根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知我们,整个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定”基础之上的,即经济活动中的“人”时刻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马斯洛的心理分析学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层次是递进的(即一种欲望满足之后,新的更高层次的欲望就会产生)。相对于无穷的欲望而言,每一个人用以满足的手段或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这种欲望和手段的矛盾就构成了对腐败的成因的最基本经济分析。即腐败的最基本动力来源于无限欲望和有限

    手段的矛盾;我们知道,当个人不掌握公共权力时,其欲望的满足只能凭借个人所能独立支配的私有资源(如劳动能力,当然也能通过寻租,偷盗等形式来满足)。相反,政治权力的客观存在,就为掌权者利用公共资源满足个人私欲开避了一条新的途径。也就是说,权力配臵资源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制度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条件,权力腐败行为是不会产生。当异化了的权力和资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权与钱的交易。成克杰、胡长青、陈良宇等腐败案件无一不是如此。

    (二)社会政治根源。长期以来,对权力的制约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和有效的实践,已成为目前一个薄弱环节。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干部权力的限制措施主要是“软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权力的腐败;二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一把手”搞腐败,带来的危害性更大;三是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机制,成为权力腐败的源头;四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为一些领导干部通过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谋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权力腐败的防治

    权力腐败的防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各种表现形式,决定了权利腐败防治的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从严治党,强化监督,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等三方面来加强对权力腐败的防治,并要达到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标本兼治的效果,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权力腐败。

    (一)从严治党。

    在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各种不良倾向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和侵蚀党的肌体,导致党内一些意志薄弱者的蜕变。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奇怪,问题在于党对这种现象采取什么态度。是从严治党,惩治腐败,还是容忍迁就,养痈遗患?正确的答案,肯定是前者。这

    样反对权力腐败的任务就显得更加突出,从严治党就成为权力腐败防治的客观要求。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是对我们党长期从严治党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对世界上其他长期执政党失败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只有把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下级、在基层、在群众中产生教育说服力,才能把权力腐败防治的各项工作做好。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要深入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崇高的人生追求,使他们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到为政要廉,办事要公,用人得当,作风正派,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

    (二)强化监督。

    监督,作为对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和督导的一种手段,在权力腐败防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权力腐败的防治,应坚持加强党的监督。保证党的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监督条例以及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监督。通过有效的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地履行职责;加强法律监督。通过法律对权力腐败行为防治强制性的体现,明确规定了贪污、受贿、行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财产、财产来源不明罪等都要负上相当的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处以无期徒刑和死刑,以法律的强制性来制约权力腐败;加强社会监督。首先是群众监督。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

    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进行检举、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所以,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腐败决不可少的一环。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所具有的广泛性、敏锐性、自觉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监督制约能够有效地避免国家权力被滥用而导致权力腐败;其次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这种特殊形式,其作用是其他监督形式无法代替的,它将腐败者揭露和曝光,从而产生全民公审的威力。所以,滥用权力者的“不怕处分和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就是很好的说明。社会舆论的这种作用使权力行使者的一举一动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众口评说之中,稍有不规行为,便被舆论向社会发出呼喊,从而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众怒难犯”与“有口皆碑”的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使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到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因此,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舆论监督是权力腐败监督的“第三种权力”。

    (三)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开展权力腐败的防治,必须深刻认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主要作用,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依靠体现改革和制度建设保持廉洁,反对权力腐败的新路子。

    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在权力腐败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简单概括就是“治本之道”。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体制、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和弊端,是权力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和条件。邓小平同志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就分析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同我们体制、制度上的不完善的必然联系。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

    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讲话指出了权力腐败现象存在的体制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消除体制、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建立制约机制,规范权力行为,防止和克服权力腐败现象。并且只有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制度上的弊端和漏洞,才能真正减少,乃至铲除权力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不过从实践中得知,党和国家对权力腐败防治的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健全的党内监督条例。但是根据目前权力腐败的情况看,腐败是打而不绝,而且有愈演愈烈的问题。究其原因,与监督体制有关。一般来说,在我国,不论那一级政府,对于腐败防治的监督既有党内的监督部门——纪委,也有政府的监督部门——监察局,甚至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监察部门——检察院。但是不论那一级纪委、监察局、检察院,人事任免的最终权限都掌握在地方党委,财政则掌握在地方政府,受地方党委的领导。由地方党委提名任命的纪委书记和由地方党委提名人大任命的监察局长、检察院长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监督比较难,上级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又监督不到,造成权力监督处于真空状态,形成权力腐败。

    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权力腐败的防治,首先应在监督的体制上进行改革。对公权行使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应在人事任免和财政支付上独立于地方的党委和政府,使监督部门更加有效地行使监督的权力。可以借鉴在亚洲地区廉政建设做得非常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政府对腐败的监督完全由独立于政府任何部门之外,而直接受行政长官领导的“廉政公署”即“ICAC”负责,由于“廉政公署”直接受行政长官领导,且不能干涉其具体工作,政府其他部门难以对“廉政

    公署”行使权力施加影响,减少了“廉政公署”行使权力的制约,减轻了“廉政公署”办案的压力,有力地打击了腐败的发生,使香港成为亚洲最为廉洁、高效的地区政府。所以,仿效香港特区政府打击腐败的方法,将各级地方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门独立于地方各级党委而由中纪委统一领导,在财政上由中央统一支付,尽量减少地方各级党委及监察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使地方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行使监督权力的时候减少各种各样的权力和利益牢制,有效地行使监督的各种权力,形成强大的监督压力,对权力腐败的防治起到极大的作用,从制度创新上有效地治理权力腐败。

    总之,依靠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廉政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消除权力腐败,将会大大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第五篇:加强监督制约权力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国务院今天下午召开新一届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过去五年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部署2024年的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刘延东、梁光烈、戴秉国出席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何勇应邀出席会议。

    温家宝指出,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各种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必须把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温家宝要求,今年在制度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完善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

    二、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制度。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对“小金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推进公共资

    源交易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都要通过公开透明和竞争方式交易,对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情况要开展专项清理和检查。深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完善资本运营、采购销售、收入分配等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要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坚决纠正利用行政执法权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四、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拓展政务公开的领域和内容,增强行政收费、公务消费、政府重大投资工程预决算等财政管理领域的透明度,推动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五、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温家宝强调,惩治腐败要一手抓制度建设,防患于未然;一手抓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决不手软。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以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办官

    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商业贿赂案件。对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失职渎职问题,要坚决追究责任,并查处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要依法加大对腐败分子的经济处罚、赃款赃物追缴和缉捕追逃力度,决不让他们逍遥法外。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了深刻阐述。其内函丰富,,针对性、指导性强,是我们党加强对权力监督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结合工作实际,就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特别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对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引起了高度重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了一套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在内的监督体系和机制。这是我们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和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监督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仍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突出问题是认识存在误区,制度不够配套,监督方式和措施落后,监督力度不大,监督合力不够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牢牢把握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从掌权人获得权力的那一刻开始,真正把监督贯穿于对权力的授予、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权力运行的结果和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链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问题比较宽泛。针对监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当前应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提高认识。主要是进行强化监督意识的教育,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强化教育应重点把握三点:一是加强权力观的教育。使被监督者充分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体现,根本不存在特珠党员和特殊阶层。权力需要监督,谁掌握权力,谁就要受到监督;权力越大,越要受到监督。二是正确处理好监督与信任的关系。监督和信任是统一的,不言监督的信任是轻信,放弃监督的信任是纵容。监督不是找麻烦、唱反调,更不是不信任,监督恰恰是为了信任的牢靠和持续。三是监督和爱护的关系。监督是拒腐防变的关键,是对干部关心和爱护的最好体现。通过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监督意识,提高各级干部主动监督和心甘情愿地接受监督的意识。这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健全制度。这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抓好建章立制,做到“有规可依”,重点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权力运行容易失控的关键问题,针对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的薄弱环节,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健全制度。另

    一方面,着力抓好制度的落实,做到“有规必依”。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运用有关法规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防止权力滥用。

    关口前移。关口前移,应该移至权力生成的源头,并对整个权力的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主要应把握四点:一是要将预防的关口前移。就是要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坚持民主、公开、效能和从严的原则,解决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进行体制创新,在权力的生成和运行中加强防范,真正达到源头治腐的目的。二是在查处案件上要关口前移。我们坚持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的思路是对的,必续坚持下去。但是在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违纪行为也要进行查处,尤其是要查处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这样,能够使各级领导干部从小事做起,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三是将检查的关口前移。要改变事后监督、事情成了“风”才想抓的状况,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注意抓苗头、抓倾向,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扩散。四是监督机构的工作要关口前移。现在一些群众对腐败问题有的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有的已经麻木,见怪不怪;有的害怕打击报复,不敢举报。在这种情况下,监督部门要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变坐等案源为主动出击。

    严肃法纪。反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纪防线,即惩处。惩处是腐败行为付出的必然代价。惩处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腐败的成本。要通过严肃法纪,使那些搞腐败的人恐惧其名誉、地位的丧失,恐惧其经济利益的丧失,恐惧其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的丧失,形成有权者对权力不敢滥用的心理约束。当前应重点把握四点:一是要把措施抓实,反腐倡廉搞了十几年,有些要求不应还停留在“不准”、“禁止”上面。事实上仅靠这些笼统要求是很难奏效的,要有严厉措施。二是要加强诫勉警示,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纪律观念。三是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越是特殊人物,越要严格要求,执纪要越严肃。四是要加大发现的机率。如果搞腐败的人多数得不到查处,查处的只是少数,就会有更多人效仿。要严格依纪依法惩处,如果失之于宽,也不能体现从严治党的要求。

    突出重点。主要是突出党内监督这个重点。加强党内监督,突出“一把手”的监督,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要从制度抓起,从“一把手”做起。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民主集中制具体化、制度化,建立具体的规章制度,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二是要加强上级对下级组织的监督。在目前一些地方党内政治生活不够正常,同级监督很难到位的情况下,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尤为重要。三是要加大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力度。前提是下级要有知情权,要公开,公开群众才能知情。在人事、财务、物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在重要工作部署和安排上,要公开透明,让群众知晓。同时,也要赋予群众质询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才能便于群众监督。

    落实责任。主要是处理好各负其责与负总责任的关系。落实责任,关键是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搞好责任追究。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是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健全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方面,纪检机关同样负有组织协调职责。应在党委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各种协调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各级各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并注意各个环节的配合,加强薄弱环

    节。真正建立起多层次、多途径、立体式的监督网络,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增强监督合力和整体效能。

    当前亟待抓好的几项监督工作

    审计监督。这里主要指对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把监督机制引入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之中,从而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从制度上开辟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和党风廉政监督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的有效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

    舆论监督。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对权力运行所进行的监督,起着其他监督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应适当加大公开揭露滥用权力问题的力度,及时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便督促有关方面总结教训,改进工作。

    市场化措施的监督。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采取政府集中采购、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租转让招标拍卖、产权交易等市场化措施,注重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这方面的措施尚不规范,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有的造成新的部门和行业垄断,有的暗箱操作后,才拿到阳光下运作,很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群众反响很大。对此,应着重加强研究。

    巡视监督。建立巡视制度,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是解决监督乏力的重要措施。巡视监督的关键是深入发现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听取汇报、一般查看、开会座谈质询等方式上,否则难以对被巡视者产生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巡视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市(州)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上。对省直部门的巡视监督,可由派驻纪检组(纪委)负责。对不设派驻机构的部门,也可以有重点的组织巡视。

    “一把手”监督。“一把手”在班子内处于核心地位,拍板定案起关键作用。这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就容易形成“一把手”“一言堂"的问题。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实行权力分解,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一支笔”审批监督。“一支笔”审批,本无可厚非,这是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采取的一种集体研究、统一审批的监控方式。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把“一支笔”变成了一个人说了算,常常造成失误,也会给某些人以权谋私搞腐败提供条件。对这方面的问题应当着重研究。

    申报监督。是指领导干部向上级党委、纪委申报与其领导地位和职务影响有关的重大事项,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实行重大事项申报制度,是坚持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的有效措施。

    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抓好体制和制度创新,今年1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实践中断建立和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用来为人民谋取利益。



    推荐阅读:
    申论:防治权力腐败之有铁面问责,才有进取动力
    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训练周活动总结
    大学生实习支教总结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特色创建总结(推荐)
    邵家庄2024年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