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劳务合同 采购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开题报告(共5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心上人间 时间:2024-08-12 04:03:1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开题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确立

    本课题是以新课改热点问题和广大教师在实施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来的。

    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和学科意识已根深蒂固,这些传统的观念直接制约着民族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影响着贯彻落实新教材中新计划、新大纲和新教材的实施。加之未能根据学生情况分析,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我们在使用新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如何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新教材,充分体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民族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开展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广大教师充分利用新编教材,扎扎实实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专心研究,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才能实现转变理念、途径、内容、策略、方式方法,探索出既符合新课程精神,又符合我们教师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模式新的突破,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这一课题。

    二、研究本课题的价值

    本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内容、途径、策略、方式方法,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从而使新教材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得到发展,教师得到发展,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①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的教学能更好体现“改革、实验、创新”的办学理念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实现学校创新教育的整体推进,在校内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和学习氛围,从而为我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开辟新路,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②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使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教学观念和方法都有全新的突破,促进新模式、新策略的探索与构建,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教师加深对新教材的研究,积极教改,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③通过研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等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假设:

    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发现者,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转变其教学观念,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的和谐课堂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和谐发展,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从新教材转变教师角色,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单

    一、机械、古板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基本途径,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利用现有的各种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开展多空间、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如:1.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2.教师们围绕新教材的使用开展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且,要着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获取新知识的策略;探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体现了教材的多样化,给了我们选择教材的权利。有了好的教材,还要有好的教育理念,要精心钻研教材,要有好的教法,才能使素质教育走出新的路子来。本课题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方式为指导,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根据不同研究方面及特殊性,结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个案分析法,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应用性微观研究。具体如下:

    1、抓培训,开展竞赛,更新观念。各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理念在学科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的观念,呈现了新的面貌。一是分批举办教师的知识培训。充分利用我校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推广示范学校”的优势,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和“教育能力建设”培训,以集中或封闭式学习的方式,通过听专家讲座、参与式讨论等形式,使我校教师树立课改新理念和教学理念。二是举办相应的教学竞赛。通过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教师新课程理论学习。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行动,把教师的自学内容紧密地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想融入教学当中,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做到在教学中灵活把握与运用。

    3、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和方法。教师要深入教学一线,加强教学指导,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状,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摸索出一条实验的途径,分别从教师对教材使用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掌握每一部分教材的特点、存在问题,了解教师在实践中感受、体会和建议。

    4、强化课题实施过程中自我调控。及时收集学生、同伴的反馈信息,并有步骤地进行研究的同时,结合自己行动的体验总结出阶段性成果,找出继续研究的具体问题,调整方案,确定下一步行动策略。

    5、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案例积累和教学反思。把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状态,不断积累教学案例的同时,把教学反思作为课题的成果状态,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日常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应用,促进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6、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课活动。课题研究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课题组成员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课活动,充分开展对话与交流,提高课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达到不断改进提高的目的。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基本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24年5月——2024年9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全面分析新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行动方案(即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的价值性、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等方面加以化证。召开开题会:说明课题,提出实施意见,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中。

    实施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这一阶段将行动方案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采取灵多样的行动策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做好实验中指导阶段总结。

    总结阶段(2024年1月——2024年7月)每个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展示成果状态(如课堂教学、论文、案例等),向上级科研部门做系统汇报。最后结题。为确保课题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1、结合重点课题和各自的子课题实施,强化新课程理念,新教材标准、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能力,确保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要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备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结合,把课堂实践和自己的研究项目结合,把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问题的研究结合,使科研课题的研究深深地扎根于校本的研究之中。

    3、继续开展教学案例和教学的积累。在近几年,我们承担的“十五”课题,以及其它课题研究中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积累,在校内开展教学案例竞赛及教学反思座谈与交流,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反思和案例的评比活动,今后,我们将全过程,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

    4、加强同伴合作交流。任何一个课题和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集体的智慧。为此我们加强团队内部彼此协调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有效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5、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结题时写出研究报告:《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开展优秀课展示活动,进行典型的教学设计、论文与教学案例汇编。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B-learning模式

    合肥光华学校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

    一、基本内容

    B-learning即Blending Learning,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学习方式的结合。它是以教学策划案为引导,整体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的整合而创建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形成背景及简要说明

    光华教育集团作为一个老牌的民办教育机构,一直走在教改的前沿。既先后学过杨思,魏书生,杜郎口等,也独创过“集体研究式教学”,“光华大乘七步教学法”,“分层分类,跑班上课”,“导师制”,“自主德育模式”“个案教育”等教育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理论及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已是教育界的共识,适应信息化社会也成为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光华学校很早就认识到电脑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早在2024年合肥光华学校开办之初就给学校师生配置了500台电脑,近年,学校一边对校园硬件全面升级改造,率先打造了“结合式”网络化教室,并实现了在校园任何一个角落都可无线上网;一边对老师进行理论培训,要求教师总结课改经验,结合网络化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和教育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微创新”活动。经过实践探索及结合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方法、理论,我们展开了“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我们要求教师营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需要强调的是“教无定法”,应以效果为重,因教学对象、学科和教学单元内容而异,1

    还与课堂上的技术支撑环境以及选择的教学策略、方法有关。但在共同的教育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下,教师们即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教育目标与理念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四有”精神与“四会”能力培养,创新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性精神与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主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校教育实现让学生素质能“宽基础、高特长”,实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学会“四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并能在宽素质的基础上能有某项突出的擅长特长。简称光华“44321”人才培养模式。

    四、教学观念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为己任”,“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他们又都是观众和评委”,“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好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在对话中理解与沟通,在交流中分享与合作,在创造中获得超越与快乐”,“课堂发展知识,活动发展才能”,“学中有玩,玩中促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战场”。

    五、操作流程

    学校成立“教改教学评审委员会”,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学生及课程学习特点,确定学期和单元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任务和问题,并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梳理好整个教学过程后做出教学策划案和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可以是PPT,虚拟实验室,电子作业,相关视频及模拟与游戏等)。在课堂中(可以是2连堂或3连堂)通过B-learning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动态的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学期和每一个单元教学策划案、PPT及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严、实、活”的评审、评价。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对课改的每一节课的策划案和PPT由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实行课前预评:由评审委员会集体预评,预审修改完善,争取以最好的状态进课堂;课中听评:组织相关教师和人员听课评课,了解 2

    课堂教与学的情况;课后反思反馈:课后再组织对教改课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反思反馈,对学生学的情况进行调研测评,并进行综合性评比评价。实: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前提,先做好学科学期教学计划,选择合适学科、合适教学单元及章节内容上好信息化教改课,实用适度地挤干水分,务求实效。活:教无定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活跃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做活教改研究,倡导创新精神,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光华“44321”教育模式为主体,重点突破,以教改课、多媒体课和其它适合学生、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型,有效吸收先进方法、经验。实施:实验创新开路,逐步深入铺开。从实验到目前,我们的教改工作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成效明显。我们在攻关克难中正在形成自身特色,我们在逐步铺开,让每个教师都走进小课题研究中锻炼了教师队伍。真正的名师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11月18日,我们颁布了合肥光华学校《光华教育大师培育与成长发展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并和相关人员签订了责任书,使该项工作系统化并真正纳入了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运行轨道。

    六、模式特点

    1、课堂特点

    学生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拥有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每个教室有六个长条形网络学习用桌,学生方阵式排位,根据教室人数按照异质分组原则4—6人一组,每个小组在不同课堂都有学科委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集体探究。学生在这节课是“兵”,下节课可能就是“将”,实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事做,教室前后两块黑板是学生表演的阵地,学校的腾讯通通讯平台也是交流、创造和展示的舞台,力求在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做“活”教学。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激情和主动的精神。

    2、“一个中心,两个方面”

    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两个方面是指,一方面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学科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方式展开;另一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3、“两种角色的转变”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专家和权威转变为“领航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是乐于协作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拥有大量经过教师选择设计的学习资源,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们在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下在不同学科不同的单元中实施多种多样的、实用有效的B-learning教学模式。但是这些不同的教学模式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动机理论)来指导整合课程;都是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都是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都是把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5、“腾讯通实时讨论”

    利用腾讯通(RTX)系统,通过教师的引导调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协作和创造能力。

    6、教学策划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是从课程局部开始,强调基本技能;教材内容是严格忠于固定的教材的;教学信息是为学生精心准备的,学习的过程也是重复的过程。而信息化环境下“B—learning”模式则要求课程从整体入手展开至部分,强调大概念。所教内容要追踪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学习的过程是交互式的,要建构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教学策划案从形式上对老师的备课有了一个整体的规范性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教学策划案分为学期、单元和课时三种(详见表格)

    7、多样化作业

    作业按种类可分为基本作业、创新作业、项目作业、家庭作业。按形式分为常规作业,电子作业,实践作业。

    按时间分为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这些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也可以满足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的需要。

    8、实时课堂评价

    学生通过腾讯通互动平台对本节课从“满意度”及“学会程度”进行电子评价。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并调整教学策略。采用多元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生成的要求。

    七、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

    1、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里所说的先进教育理论包括支持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与学理论(以奥苏贝尔理论为代表),也包括支持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与学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这些理论为信息化环境下的B--learning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来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避免把课上成信息技术能力学习课或者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要求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目前“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特别是导学案的运用)风斗正劲,但很明显它也有不足,同时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有突出的优势,最好的办法是二者结合,取长补短,“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也非常适合“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

    4、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和各种软件学习工具。目前主要是通过网上搜集、下载、整理并进行二次开发,最终逐步形成学校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5、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大模式下的小模式

    能实现“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因学科和教学单元而异。例如语文学科可基于腾讯通实时讨论创造教学模式,英语学科可基于学习型游戏软件,数学学科可基于作图软件工具,生物学科可基于仿真实验,美术学科可基于电子作品创造,化学学科可基于虚拟实验室等。所以基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策略和不同技术支撑可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合肥光华学校 2024年4月8日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吉林省扶余县增盛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陈明刚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增盛镇中心小学《新媒体环境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给予课题组支持和关爱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全国教育科学国家教育部规划课题《整合新媒体音乐课内外资源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工作,已经通过总课题组审批,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本课题领导小组向全体成员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一、背景分析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清楚的表达概念;不会灵活的运用词汇,就势必影响思想的交流。然而有了良好的词汇识记方法就能有效的掌握大量的单词,有了雄厚的词汇量作保证就能更好的阅读、写作、交际,就能达到充分发挥英语工具性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差,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产生记忆持久性不强容易遗忘,词汇拼写不清,词义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能掌握快速有效的词汇识记方法并能在实际语境中灵活应用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以解决英语词汇教学方式的问题已刻不容缓。多年来,许多教师都在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方法,并弃而不舍地进行着实践与探究,以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上述对词汇识记障碍类型及几种现有教学方法优劣的简略分析,我们发现在词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僵化,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策略欠缺灵活性以及学生对词汇识记方法概念模糊等问题。同时,英语教师本身在词汇实际方法的系统概括总结并运用到课堂中这一环节上比较薄弱。现在,多媒体已经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媒体在教学中具有的作用是广泛的。多媒体参与教学,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师教学信息容量,优化教师板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的掌握英语单词,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更好的实施自主学习,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课题组决定英语课堂上开展此课题的研究。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鼓励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快乐的学好英语单词,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提出

    1、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自然教学法的创导人特雷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便对结构一无所知,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大量的再认词汇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词汇量远比结构准确性重要。词汇教学在小学阶段乃至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单词是词汇的基本元素,离开了单词的记忆,词汇无从谈起。

    2、《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其中,要求能听、说、读、写大约431个单词和短语;55组句子和38个单句。学生能否有效记忆单词,将直接影响到四会单词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观察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行为,我们就会发现,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也会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在涉及单词教学的设计安排中,我们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年级越高越是这样,即教学效果不理想,低效教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低效教学的本质是被动式的学习)。而此时,教师们还往往抱怨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不主动。

    4、现行pep版教材,词汇量较大,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单词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靠机械地背字母顺序来记忆单词,费时多,效果差。教材中虽然每个单元都设有Pronunciation这个栏目,但较为分散,直到六年级才基本把国际音标和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介绍完毕,且对音标教学只要求渗透。音标教学的相对滞后,使得小学生掌握单词比较困难。

    5、小学生学英语,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目的、动机往往不是很明确,部分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只对课堂上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感兴趣,而对单词和短语的读写规则、发音要领及用法未能充分认识,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单词的拼读和拼写规律。单词的掌握成为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认知结构理论

    4、有效教学理论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使多媒体环境下的词汇教学有据可依。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如何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知识结合多媒体相应的作用总结出适合一套适合小学生接受的词汇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展方面,我们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其展示出来。使学生增强知识视野。

    3、学校的教育技术更新换代,通过本次课题的实验研究,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有所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如何发挥媒体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巧妙的一处单词的呈现形式与策略。

    2、研究如何让利用媒体,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归纳总结、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素

    3、研究利用多媒体,总结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操练方法

    4、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巩固练习,目标检测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

    5、根据不同的课型,集体研究制作成符合本课实际的教学课件,并建立学校媒体资源库。使大家在英语教学中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本校的英语教学服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研究的现实基础。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方面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动态研究。

    3、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的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单词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七、实验步骤及主要成果形式 1、2024年1月—2月为实验准备阶段(1)制定方案。

    (2)成立组织,确定实验负责及研究人员。(3)学习研究课题的相关知识。2、2024年3月—2024年12月为实验实施阶段(1)实施课题研究(2)按照实验操作规范,写好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对比班各类数据分析、统计等。实验数据和相关的文字材料整理后,规范装档。3、2024年1月—2024年7月为实验总结阶段(1)认真总结实验成果(2)写论文(3)实验结题报告(4)准备验收

    八、成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陈明刚

    研究成员:薛丽、杜景铭、丛明慧、卢丽娟、丁敬东、裴长久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论文专集

    3、课堂教学设计专集

    4、课堂教学实录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 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甚至有人称之为“ e教学”、“数字教学”。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育教学

    规律将要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师生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教育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师生均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

    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是对以往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实践的概括,也是对相关理论的具体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教师控制教学全过程,占主导地位,教学设计注重系统设计,但教学流于程序化;它注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确立起来;“虚拟现实教学”模式更多的应用于未来教育及培训领域,而“网络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播与利用率,而且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商”进行学习,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地指导与调控。

    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

    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试图探索教育技术环境下,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学科学习的工具,成为终身学习与交流的工具。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创新各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成功值得推广的经验。

    (三)选题意义

    探索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新型的教学创新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理论意义: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

    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

    3、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途径,寻求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四)研究价值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并提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研究有利于发挥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但同时也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教与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要有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

    4、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实施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初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3、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学生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4、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坐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二)研究内容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出现代先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研究学校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师生创设条件,营造氛围,以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4、结合我校实际,丰富和完善校内教学资源,建设学习型、信息化的校园文化。

    (三)研究假设

    假设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我们想改变与创新原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让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下,寻求与探索新的教学设计,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学习与协作学习等提供更宽广、更和谐、更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师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功能的结合,可行性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2、创新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主体性: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第五篇:开题报告——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开题报告

    永和镇一中

    崔慧敏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理论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教育信息化的猛烈冲击和掌握现代技术的巨大挑战。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现代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先进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彰显了极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内容更丰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形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课堂教学到自发的兴趣小组,从自发的兴趣小组到开设创新教育辅助课,无论哪种形式的活动都需要对外合作。教师如何更好的改善课堂教学,如何与同事交流经验,如何与人共享成果,这些在传统教育中无法实现的,网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育技术的使用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在趋于信息化、多样化。

    (二)实践意义:

    视听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应用,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和发展,使得现代教学环境首先呈现出媒体化的特点。学校已建成了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和校园计算机教学网络,逐步实现电子白板 “班班通”,媒体技术都已经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加强管理、优化手段、提高质量。

    通过每年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必要的信息应用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功能记录课堂教学记录,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如flash动画制作,幻灯片制作技术、authorware多媒体开发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师从备课到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博客的应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可以实现网络教学反思和交流,也可以就某一课题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与探究,很好的服务于教学。

    因此,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学生学会学习,便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而对教师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具有很高的创新程度和推广价值。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要使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Internet带来的全新学习环境。英国政府推出“全国学习网”,目标是2024年使英国3.2万所中小学全部进入因特网。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也提出学校教育都要利用信息网络要求。各国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走在我们前面。面对网络,当我们还在为网络的利弊以及是否让孩子上网争论不休的时候,Internet上的儿童网站在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那里的孩子们在网络上已经走得很远了:小学老师给孩子布置收集整理网络信息的作业,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8~12岁正常智力发育的孩子,在网络的帮助下完成一份长达数十页、图文并茂、有关自然或人文课题的作业,是一件相当有趣味也相当轻松的事情。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把我们推向信息社会的浪潮之巅,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

    三、课题研究目标主要观点

    (一)、通过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

    (三)、推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作用,全面提升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验性。在全面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探索教师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自主收藏或加工的校本资源库,包括:媒体素材、备课资料、试题库、教案、文献资料、教研论文、课件等内容。

    四、课题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初、高中各年级学生(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通过对我校全体教师经行调查,分析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设施的能力以及获取、加工、设计教学资源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现状。

    2、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

    3、探究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师校本教育研究新模式,开展教师新的教育模式探索交流活动。

    4、探究使广大教师切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以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座谈会等搜集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现状,据此了解实际情况更有效的进行调研,对症下药。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搜集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和相关材料,并且选择整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研究资料。

    3.个案分析法:把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经行对比。确定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比班,运用于新旧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比较,从而证明新教学模式的合理趋向。

    4.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5.经验总结法 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及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法。

    五、研究工作步骤及成果形式;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教育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如今在硬件设备上都具备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然而这些设备的作用有没有被充分发挥,投入与效果是否成正比,信息技术环境下采取何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化设备的功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调动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环境下教学的积极性,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在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上发挥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辅助课堂教学,体现课程的“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最终转化为课堂效益。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最大程度的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互补,最终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之路。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①多维性教学模式:多维性教学模式要注重学习方式个性化,要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教学的“一锅煮”、“齐步走”、“一刀切”格局,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开辟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途径,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兴趣,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维性活动,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②主体性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作用。教师要彻底改变知识权威思想,更新知识垄断做法,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传递广泛的知识信息,积极帮助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创立丰富多彩的知识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主动探索研究,自觉地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均有所得,均有所获。

    ③活动性教学模式:活动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教学模式。不同学科的知识信息都可以通过学生做游戏,扮演角色,对话、表演、操作、讨论、竞赛等方式使之相互交叉、融合、互衬和泛化。

    ④探究性教学模式:根据“过程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要立足于文化知识的创立过程去发现问题,立足于知识的发展过程去分析问题,立足于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去解决问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交流体会,长叹感受,促使大家从未知到已知,从正面到反面,从运动到静止,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等探究过程去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规律。从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运用知识的技能。

    本课题明确了提出通过教育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构建富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以现有100M校园网,15M光纤宽带为基础,增配高性能路由器和资源服务器,以自制、购买、共享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校园信息化资源平台,同时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撑。

    (四)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24年5月-2024年7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方案,课题申报、立项和论证;经费预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4年8月-2024年6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开展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授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搜集学习反馈,做好整理归纳与尝试验证。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0月)。收集、整理各种资料;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专集;撰写结题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课例、课件、教学资源、教学博客、教学录像、教学反思、论文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课题负责人曾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取得佳绩。课题组成员是担任班级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强的工作能力。课题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障。

    芈苗苗:负责课题的总体策划和研究工作的组织协调.王雪燕:负责结题论文的撰写工作。孙晶晶:负责结题论文的撰写工作。朱晓佳:负责图书资源构建的指导工作。崔慧敏:负责研究工作中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调研。

    牛志飞:负责研究工作中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一)、物质条件: 学校大力支持是完成课题的有利保障。对本课题的研究,学校无论是从人力上,还是从财力上都给以全力的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既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实践基础,又有坚强的后盾,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定能顺利圆满地完成。

    (二)、经费管理:,由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自筹,根据实际需要,千方百计保证落实。



    推荐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选择》开题报告(共5篇)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
    2024管理观摩汇报
    小班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小学暑期安全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