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开幕词 合同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蒙氏教学法之比较[范文]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海棠云影 时间:2024-08-15 03:54: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蒙氏教学法之比较[范文]

    蒙氏教学法之比较

    关于教学法的说明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因此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蒙台梭利是位医学博士,科学素养深厚,蒙氏数学部分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她的音乐部分就远不够丰富。而奥尔夫教育则刚好可以填补这部分内容。因此,我们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法,而是吸纳那些我们认为最好的部分。蒙氏教育、奥尔夫教育、渥德福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等都有共同之处,就是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鼓励孩子的多感官学习。因此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个别相抵触的地方,比如,蒙氏教育中孩子学习写字,渥德福教育则主张完全不教。何去何从,需要教育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能采取“两个凡是”的态度。我们并不简单认定我们是某种教育思想的推行者,而更认为自己是教育实践者。教育思想的系统性的确重要,但不该是某种思想的照搬,而是教育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发挥学习精神和创造性,潜心钻研刻苦实践的产物。我们教育思想的完整性不是存在于某种教育体系中,而是统一在探索如何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培养出优秀的一代中国孩子这一目标之下。蒙台梭利教学法 1 蒙台梭利教学法简介蒙台梭利教育,又译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如今在全世界很多的幼儿园里实施。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包括下列部分: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在生命的头六年里,儿童具有下意识的感受吸收能力,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自然地吸收和创造; 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在儿童发展的特定时期,内心会产生一股无法抗拒的动力,驱使他对特定事物或行为产生尝试和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后,这股动力才会消失。如果儿童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在敏感期便会无意识地掌握某种能力。2.蒙台梭利教育原则尊重儿童; 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 帮助儿童自发学习; 注重品格和智慧的形成。3.蒙台梭利教育内容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培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互助、爱物等好习惯; 感官教育:培养敏锐的感官,进而培养观察、比较、判断的习惯与能力; 数学教育:使用直观教具,从少和多的比较开始,在游戏中进入四则运算和几何,初步奠定数学基础; 语言教学:蒙氏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学。另外,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幼儿通过语言教具能自然获得书写与阅读能力; 文化教育: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教具,使儿童学习照顾动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对宇宙万物感兴趣,认识矿物等。4.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可以用六个字来评价蒙台梭利教育:真实、实用、完整。说它真实,是因为蒙氏理论不是抽象的哲学讨论,而是以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发现为基础,是从活生生的孩子那里得来的生动经验。在讲授蒙氏理论的课堂上,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年轻的、对育儿经历记忆犹新的妈妈,她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没错!我女儿就是这样!”“简直太对了!我儿子就这样!”也许因为蒙台梭利本是学医出身,她秉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些精致的观察分析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蒙氏不仅仅是个理论家,她还是个实干家,根据她的理论发明了新的教具,在自己开办的儿童之家里使用。在继承前人、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她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可以实际操作的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具、教学步骤与方法、对儿童的观察记录、日常秩序乃至教师的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因此,蒙台梭利可以称得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比如,蒙台梭利发现,从出生到六岁,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智力、思维习惯、品格及所有心理潜能发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儿童此时的心智具有极强的吸收力,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因此,她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儿童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终生的自主学习、持之以恒的工作习惯。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中,某一心理能力发展极为迅速。比如,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不是为了走到哪里,而是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如果环境制约,无法让孩子发展该方面能力,孩子会有挫折感。而如果充分利用敏感期,则事半功倍,既满足孩子又达到教育效果。因此,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安排顺序。比如针对行走敏感期的走线活动,针对手的运用敏感期的抓、倒、舀、夹、挤、转、刺、切等动作协调活动,针对秩序敏感期的归类活动,以及强调教室里的秩序等等。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将玩完的教具放回远处,孩子可以自己决定想玩什么,要玩多久。她还发现,儿童有强烈的个人自尊感,而成年人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感。因此,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教师也要把握好教具的难易程度,在孩子有成功的可能之前,决不让她们贸然地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同时,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不需要成年人的指点,就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蒙氏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还表现在日常生活课程设计上,这一点将在《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一文中介绍。总之,如果要用六个字来概括蒙氏教育的原则,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具体地说,就是:以对儿童的深入了解为依据,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成长步骤,处处为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而非成年人的便利而设计,最终实现儿童的终生幸福和长远发展。5.蒙氏教室里应该有什么有位朋友跟当当妈说: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我第一次听说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对那些与一般玩具很不一样的蒙氏教具印象很深,动心要把孩子送入一所蒙氏园。可是,看的园多了,反倒糊涂起来。如今很多幼儿园都声称在搞蒙氏教育,有的批评别人的不正宗,说自己才是教具齐备,操作规范。那么作为家长,根据什么才能判断幼儿园的蒙氏教育是否正宗呢?第一次接触蒙氏教育的人,往往象我这位朋友一样,对蒙氏教具印象深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物品比理念更直观。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蒙氏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把对蒙氏教育的贯彻或批评仅仅局限于教具操作上,则是莫大的悲哀。蒙台梭利教育,绝不仅仅是蒙氏教具。蒙氏教具,的确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但是,蒙氏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她对儿童的发现,以及建立在这些发现基础上的教育理念。正是基于这些发现,为了贯彻她的独到教育理念,她才发明了这些教具。但如果把蒙氏教具当成蒙是教育的全部,便是舍本求末了。曾去过英国一家蒙氏幼儿园,该园只有十几个孩子,设在一间教堂里,因此所有的教具柜都能上锁推到一边,周末好腾出地方做礼拜。这家蒙氏园只有少量几件市购的蒙氏教具,大部分都是教师自己用废旧物品、便宜物品做的。但这里的教师都受过蒙氏训练,和蔼可亲,教育质量也并不低,因为这里不乏高收入家庭的子弟。当当妈并不认为外国的月亮总是圆,外国的蒙氏园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当当妈想说的是:最重要的不是教具,而是人,是教师。当当妈以为,在为孩子选择蒙氏园时,最重要的是要考察该园的教师对蒙氏教育原则的理解与贯彻情况,教具是否是进口的倒在其次。下面的一些方面,可以帮助您衡量该园的老师是否真正理解了蒙氏的精髓。而其中的许多方面,则不仅是蒙氏园,而且是任何一家高质量幼儿园都应该做到的。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教师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活,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你说的不对”来打断孩子;

    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

    教师能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每一件事;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负面语言。教师不随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即使是在家长参观时,也不会为了成年人的需要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能胜任的工作,而不会为了加快速度而替孩子做;

    进入新的活动时,教师能安排孩子有秩序地一个一个去,而不是一拥而上;

    教师不要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蒙氏教育与中国国情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 当当妈以为,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因如下:首先,蒙氏教育一向重视儿童的学业进步。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使用多感官的教具,不仅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孩子阅读,而且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博物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千位数加减乘除,以及平方立方概念。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甚至象当当妈的一位朋友那样大叫:“太巧妙啦!咱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蒙氏教学法呀!” 蒙氏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数学,而且对数学的热爱终生不减。因此,不少人都感到,数学教育是蒙氏教学法中的精华。我国有一位十三岁少女在父亲的辅导下自学完高中全部课程,这位父亲使用的方法与蒙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提取精华,将知识融会贯通,“把书读薄”。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蒙氏教育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科学的手段有助于孩子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蒙氏教育不仅能适应当前国内教育的需要,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不足。蒙氏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她的课程体系包括烹饪、园艺、清洁等各种工作。日常生活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从中智力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对自己充满信心。两岁多的孩子就能用刀(当然是不十分锋利的刀)切黄瓜,两岁半就用安全剪刀剪纸,四、五岁更是飞针走线,挑花刺绣,有助于纠正饭来张口、衣来身手的小皇帝习性。蒙氏教育的第三大好处是秩序与自由的完美结合,能给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以启迪。蒙氏课堂很自由,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如果孩子的能量得不到正常宣泄,一旦放开,孩子疯得根本收不住。孩子越疯得收不住,老师就越不敢放,形成了恶性循环。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前提下使规则内化,有助于我们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公民。

    第二篇:蒙氏幼儿教学法

    《蒙氏幼儿教学法》rm

    《蒙氏幼儿教学法》rm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蒙氏幼儿教学法(3).rm 193.9MB

    蒙氏幼儿教学法(2).rm 204.2MB

    蒙氏幼儿教学法(1).rm 162.9MB 中文名称:蒙氏幼儿教学法 版本:rm 发行时间:2024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文档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软件公司所有。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如果您觉得满意,请购买正版!本文档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严厉谴责和鄙夷一切利用本文档资源进行牟利的盗版行为!

    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在众多的西方幼儿教学法中,蒙台梭利教学法称得上是符合中国国情好的幼教方法。

    很多其他国外教学法都不在幼儿园阶段教孩子识字、做算术。但蒙氏教学法则不同,它使用多种作用于感官的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太巧妙啦!咱们小时候怎么没有蒙氏教学法呀!”

    蒙氏是意大利历史上首位女医学博士,她精通热爱数学。因此,不少人都感到,数学教育是蒙氏教学法中的精华。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有助于孩子尽早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将来的学业成功打下基础。

    蒙氏教育更能弥补目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她非常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课程如烹饪、园艺、清洁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孩子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孩子发现成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从中发现自身能力和潜力,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日本,接受过蒙氏教育的两岁多的小姑娘就能用刀切黄瓜,用安全剪刀剪纸。

    四、五岁更是飞针走线、挑花刺绣,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由众人服侍的小皇帝当然无法与之抗衡了。建议孩子应该接受蒙氏教育时,家长也来“蒙氏”一下,这有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可是,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比如,把一样东西收拾好,然后再玩下一样。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不会乱作一团。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的能量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处处与老师做对,成心破坏秩序了。

    一位幼儿园老师曾与一所国际幼儿园为邻。她说:外国小孩挺奇怪的,平时疯得不得了,可是一旦老师发了令,就能一下收住。咱们的幼儿园平时管得严,一旦放开,孩子疯得根本收不住。孩子越疯得收不住,老师就越不敢放,形成了恶性循环。蒙氏教育将秩序与自由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孩子选择的前提下使规则内化,有助于我们走出传统教育的怪圈,培养出新一代的好公民。

    我们可以用六个字来评价蒙台梭利教育:真实、实用、完整。

    也许因为蒙台梭利是学医出身,她秉承着科学精神,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分析,这使她有别于许多教育理论家。在讲授蒙氏理论的课堂上,最为兴奋的是那些年轻的、对育儿经历记忆犹新的妈妈,她们不停地交头接耳:“没错!我女儿就是这样!”“简直太对了!我儿子就这样!”

    蒙氏还是个实乾家,她设计的教具,重视感官教育,使孩子不仅通过视觉,而且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

    蒙氏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秩序、行走、语言、手的运用、细小事物、独立自主等有各种敏感期,伴随着心理发展极为迅速。孩子在1~2岁期间,非常喜欢走路,尽管走得摇摇晃晃,也坚决不肯大人抱,他从走路的过程本身得到满足。蒙氏课程根据儿童敏感期设计活动,既满足孩子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因此,蒙氏教具都摆放在低矮的架子上,供孩子自由取放。蒙氏教具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让他们因经历失败而失去自信。蒙氏教具都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孩子自己发现、改正错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第三篇:蒙氏数学教学法

    蒙氏数学课程是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基础,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南方贝贝早期教育的特色课程。她以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是对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蒙氏数学班的教学特色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借助实物化教具,把看似高深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利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高级班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南方贝贝蒙氏数学班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的数

    蒙氏数学教育有这样一个特点,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是以10 为单位呈现出来的。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到“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 运用“从一般到个别”的教学方式,引入

    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例如,“邮票游戏”这个工作,深绿色的数字卡片上面写着“1”表示个位;蓝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表示十位:红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表示百位,浅绿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0”表示千位。幼儿通过教具很直观的就能理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如要计算出“2350 3520=”,幼儿在操作教具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点也不令人惊叹了。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 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情景问题是指来自幼儿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几乎每个教学活动都有体现。例如,学习了排序后让幼儿思考:教室里上课该如何分配座位?是从矮到高?还是从高到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这里的操作材料包括幼儿上课时准备的生活中的学具和操作册。每个教学案例中都为幼儿准备了生活中的教具,例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猪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第四篇:M20—什么是蒙氏三段式教学法

    什么是蒙特梭利“三阶段教学法”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是幼儿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即通过成人与儿童之间对物体的命名、辨别、发音三个阶段,使用幼儿能记住物体的名称(概念)。通常是在有两种以上的物品才可进行。幼儿在三阶段教学法中获益良多,且能够简单明白地将词语和已有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尤其是透过感官教学,将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三阶段教学法”源于塞根的“三阶段的指导法”。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们很难从这些让他困惑的词语里简单明白地分辨出哪个才是(大人要告诉他)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要具有这种选择和分辨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蒙氏说:“话说得愈少,教学效果愈好。”因为说得少,孩子更能专注在老师所说的教具上。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所用的语言要有下面三个原则:

    1、简单。例如教三角形摸一下说出形状就好。不必说角,边的概念。

    2、客观。教学前不要加入太多个人经验、感觉。以免孩子用我们的方式来看事情。

    3、正确。指的是发音要正确,名称要正确。以免因不正确的发音影响孩子正确的学习。

    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命名: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一次给予孩子最多三样有共同感觉特性的物品,例如:三枝不同颜色的色笔,告诉孩子:“这是红色的笔。”帮助孩子将物品的感官特性和语文做联结。再如将粉红塔最大与最小的两个立方体放置幼儿面前,告诉他:“这是大的。”“这是小的。”

    第二阶段——辨别(指认):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成人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让孩子分辨红色的笔在哪里?或是请孩子将蓝色的笔传递给你,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加强记忆物品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另如上述粉红塔例中,询问幼儿:“大的在哪里?”“小的在哪里?”

    第三阶段——发音(确认):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用手指着物品,请孩子说出物品的感官特性,例如:指着红色的笔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的笔?”由孩子说出名称。再如老师指着最大的粉红色立方块问幼儿:“这是什么?”指着最小的方块问:“这是什么?”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每一样物品的特性和名称,已经让孩子经由感觉,深深的建立在感官认知系统中了。每一次,当我们有机会让孩子做感官发展时,都可以使用以上的“三阶段教学法”,但是要避免成人把这种方法演变成为一套考试的系统,太过于严肃或形式化的使用三阶段教学法,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恐惧,而丧失它的效用。

    第五篇:蒙氏

    “蒙氏教育”顾名思义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24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 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基本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台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氏教育对孩子的将来发展都有什么好处?——ZT 2024-03-05 10:33 蒙氏教育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也就是首要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人格健全是全面的,它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孩子的各种能力,所以对于孩子的智力、品德、待人处世、社会交往、对自己的控制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着重要培养的,要培养这样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就是完整的人。所以蒙氏教育内容也是非常宽泛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理解,认为蒙氏教具就是操作那些教具,这种认识只对了一半,因为教具只能是蒙氏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他不能承担全部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教育的内容,因为要培养那种健全的人格,光靠教具这部分内容不足以完成,还需要有非教具的内容来补充,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

    非教育的内容就是不用教具也关系到人格培养的有什麽?要进行健康教育,进行道德、品德教育,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社会性教育,还要进行和平教育,还要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刚才说的这些都不是通过教具培养的,它要通过参与很多实践活动,所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培养孩子成为人格健全的方式。

    所以从这点出发,蒙氏教育和我们现在在中国幼儿园中,教育部制定的规定、刚要也好,要幼儿全面的发张是一致的。当然蒙氏教育中的孩子更具有特色,它的特色点在哪里?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第一个孩子的独立能力很强,这独立能力表现在他对自己的料理,生活的料理,对环境的关系,对自己的控制都很强;再一个,孩子能够自主自己的学习,就是说你给他一个学习的条件之后,他会知道我该怎么选择,选择了以后就会用它,小的时候是教具,大的时候就是书本,就是资料,他会自己去用,用的过程他能专心,他要取得一个结果,也就是从小培养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是蒙氏教育孩子最强的。成功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具备这个能力,这是长远的效果。

    再有就是孩子的知识是非常渊博的,因为蒙氏给他提供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方面很多的知识。孩子的读、写、算的能力准备是好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教育中,总是一个教育缺乏他的前期准备,蒙氏不是,书写前的准备要准备很久,才进入孩子的书写能力,所以这个读书算的准备在前期,就是进去正规上小学之前已经做里铺垫了,就是手的铺垫,对文字认识,对认字的认识是用圆形带着字,那么孩子就对字感兴趣,对字的笔顺有了了解,教孩子认字,孩子可以从笔顺走,已经给孩子做了很好的铺垫,他不求数量,但他追求这个准备,预备性的工作的做的很好,所以这些难道不都是为他下一阶段的发展和学习做好准备吗?所以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是这样的。

    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生命的发现。以自由为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透过观察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

    以“工作”为核心而形成其教育体系。

    蒙氏教育的目的:个别儿童人格的完成,建设和平的理想社会。

    蒙氏教育的真正根基:儿童与成人的本性是不一样的。

    蒙特梭利的自由观:

    自由的本质

    一、自由是儿童生命的法则,是人类与生俱为的权利

    二、自由非放纵,而是一种“活动的自由”

    三、自由非放弃,而是一种“智力的自由”

    四、自由是以不违反共同的利益为原则

    五、自由必须与自然法则或社会状态相配合

    真实的自由是透过教育的授助而使潜藏的导引力量得以发展的结果,是属于活动的、智力的、纪律的自由。

    自由的结果

    一、独立是自由的先决条件,但也唯有透过自由活动才能获得独立

    二、透过自由才能产生坚强意志

    三、透过自由才能产生内在纪律

    存在生命本身即具有一种进化的力量,不可能导致破坏性的行动

    四、透过自由才能表现服从能力

    大自然已给予顺从的驱策力,顺从是正常人类的特征

    五、透过自由才能产生对智性的爱好 爱必管教——家规的建立与执行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管教孩子则必须学习。若能在爱与管教中寻得平衡,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行为。

    当我刚从美国回来时,参加朋友的聚餐,很惊讶的看到孩子们吃完饭,在餐厅里追逐嬉戏,而服务生端着热菜穿梭其中真是险象环生,但只见父母毫不担心地忙于交谈。有时坐公车,看到年轻的妈妈放纵小孩,在座位上跳上跳下且大声吵闹,却不加以劝阻。

    虽然,餐厅和公车里都是公共场所,也不需要特别安静的地方,但是否想到孩子的行为会干扰他人呢?

    相信天下父母都深爱孩子,也关心他们,可是仅有“爱”是不够的。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能自我约束、辨别是非,一定需要父母的管教况且每位父母都拥有天赋的管教权,有管教才能让孩子有规可循,也才能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人格。

    寻找爱与管教的平衡点 在倡导民主教育的今日,与昔日长辈权威式的管教的极端差异中,现在父母对自己的管教方式产生了困惑与冲击,而有种逐渐管不住孩子的乏力感,失去“做父母“的信心与能力。

    “爱”与“管教”在孩子人格的建立与成长中是并重的,缺一不可,两者需保持平衡。因为如果偏重权威而缺乏爱的管教,会使孩子心中充满畏惧,没有主见,对父母的服从也只是因为害怕。如此,父母与孩子之间将树立隔阂,使亲子关系不佳,沟通也就愈发困难。

    倘若只有爱,却没有适当的管教,孩子会因缺乏行为规范,而自制力低落易以闹情绪控制父母,与同伴的人际关系也不好。

    父母要在“爱”与“管教”中找到平衡点,确实需要多费心。首先,要用心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能力和特质,然后夫妇俩共同沟通协商,具体讨论在哪方面的管教需加强?哪方面的情绪没有被顾及?最后在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

    在说明理由后,应赋予孩子责任。当孩子一定要选择做“不可以做”或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他就得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父母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遵守,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从内心产生自律。

    家规的制定

    每个家庭的管教模式都不一样,您不能将别人成功的管教模式套在您的孩子身上。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管教目的及孩子的需要,再决定如何协助孩子。一般常见的家规包括:教导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切勿凡事代劳。父母宜从小鼓励孩子料理自己的事,并依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分担家务。如此,孩子不仅能学习独立,也能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进自信心。

    所以,父母应衣自家生活习惯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常规。比如:就寝、起床的时间,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后帮助收拾碗筷,饭后必须刷牙„„等。此外,父母应避免设定太多的非必要的规矩,使孩子因做不到而放弃。父母也要依家中不同年龄的孩子修改常规,例如:3岁与15岁孩子的就寝时间不可能相同。

    教导孩子有公德心、有礼貌

    在蒙氏幼儿园里,老师教导孩子应该爱惜教具,使用后完整归回,好方便下一位小朋友使用;想介入别人的工作时,也会事先询问可否一起玩或工作;得到别人帮忙时也不忘说“谢谢”等有礼貌的表现。

    虽然公德心是由大人教导给孩子的,但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则”。例如:教导孩子不可随地丢垃圾,父母也要随时遵守。记得我孩子小时候,出外玩时如果找不到垃圾桶丢手旁的垃圾时,一定会放到我的手提袋或口袋中,带回家丢,而因养成了他们今天不会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教导孩子尊重别人,不要打扰别人

    在蒙氏教室内的孩子不会大声喧哗,惊扰其他小朋友的工作,因为老师轻声的教导他用室内音量说话。

    父母在教导孩子如何尊重别人时,应先尊重自己的小孩,以“同理心”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不去打扰他,这便是一种尊重。如此,孩子也会学习等待,当妈妈和别人说话时,知道不去打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更应随机教育,让孩子也以“同理心”去体谅别人的感受,进而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导孩子正确道德观念、学习自律

    父母应教导孩子学习以无愧于心的态度行事,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不做坏事或违规的事,不是因为怕受处罚,而是本来就不应该做,如果做了会心里不安的。孩子在父母守法的态度感染下,逐渐学习如何判断是非,并从内心产生自律。

    家规的执行

    常见许多家庭定了家规,孩子仍学不了规矩,这是因为执行不当所致。父母的管教方式、态度、用词语气,甚至自身行为和情绪反应,都会影响到家规执行的成效,所以父母应注意:多用鼓励代替赞美。

    父母应该了解“赞美”和“鼓励”是不同的。“赞美”是当孩子表现好时才给予的,但过多的赞美,使孩子得之乏味;不实的赞美,则让孩子怀疑父母的诚意。唯有“鼓励”则不论孩子表现好或坏都可以给予支持和关怀,特别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更需要鼓励,孩子才会感受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肯定。

    避免在别人面前教训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千万不可在别人面前批评他或教训他,如有不当行为需要及时管教时,也要尽量带离,单独与他沟通。

    避免体罚

    父母要认清,“管教非惩罚”“惩罚亦非体罚”。体罚只是对犯措者施加暴力,以达惩戒的目的。父母若以体罚为武器,将会使亲子双方陷入权利斗争,引起情绪战争。

    坚定自己的立场

    当孩子出现不良或负面行为时,父母在教导孩子时不可被孩子的情绪所控或被孩子的泪水软化,而被迫妥协,如此反而增强其不良行为。比如:对吵闹不休的孩子,可将其暂时隔离,但运用时要注意其适当性,且态度和蔼,语气要平和、坚定,告诉他:“我们都喜欢和你在一起,如果你也喜欢和我们在一起,你必须先学会安静,才能在加入我们。”不要恐吓他,而是让他学习纪律,并做决定。

    看住我们的口舌

    言语的伤害往往重于体罚的肉体伤害,在我们提醒或规劝孩子时,应运用“正向肯定”而非“否定式的语句”,比如要劝止孩子不要在沙发上跳时,与其说“告诉你几百次了不可以在沙发上跳,你就是听不懂。”不如说:“我好担心你会受伤,请你不要在沙发上跳。”

    父母应避免相互指责

    当父母管教上有差异时,应多沟通,以相互支持鼓励代替指责与批评。

    今日的父母常感叹父母的难为,但是实上,如果我们肯投注时间,愿意用心感受和学习,以“尊重”为管教的基础,用“爱”为管教的活水源头,那么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您的爱心、耐心与信心,将会源源不断地如泉水涌出。您也会拥有许多别人无法体会的成就和乐趣,爸爸妈妈们,加油!



    推荐阅读:
    蒙氏教学法之比较[范文]
    大班下学期个人小结
    随班就读2024学年工作总结
    小学音乐总结
    大班亲子春游活动方案[范文大全]
    上一篇:大班下学期个人小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