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邀请函 哲学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谈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探讨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寻梅 时间:2024-08-25 22:08:5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谈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探讨

    谈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要:竹产品国际贸易问题已经成为农林产品贸易关注的热点。中国竹产业发达,竹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同时也遭遇国际市 场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限制。通过对欧美、日本等涉及的中国主要出口竹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分析,提 出实施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森林认证与生态设计,加强产品研发,参与国际碳汇交易等对策以规避技术壁垒和绿色壁 垒,提高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竹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对策

    中国被称为“世界竹业大国”,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竹产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各大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阻碍了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因此有必要研究主要竹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找出对策以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克服贸易壁垒,促进竹产业发展,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竹产业发展迅速,竹产品不断开发

    1.竹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中国竹产业实现产值660多亿元人民币。2024年竹子产品出口创汇12.8亿美元;2024年出口创汇10.5亿美元[1];竹子天然具有很强的自然环境保护性和对退化环境的修复作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唤起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加深,人们关注竹子资源,开发利用竹子资源,希望竹子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竹产品因此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竹产品贸易由亚洲,东南亚市场向欧美乃至全球市场不断扩展。

    2.竹产品不断开发,注入生态概念。竹子从竹叶到竹根都可以开发利用,主要有原竹植物类;竹材加工类(竹编、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窗帘);竹笋加工类(鲜笋,水煮笋罐头)。近年开发了竹材化工类产品(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竹叶黄酮等)国际市场走俏。竹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战略到品牌都具注入了强烈的生态概念。对竹产品的渴望就是对生态与绿色的渴望,对竹产品的关注就是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二、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

    由于人类的环境意识觉醒,绿色消费运动越来越高涨,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品的增加,绿色产业的发展对贸易产品结构会产生深远影响,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贸易是通过特定的具有生态影响的产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来影响环境的,如果这些商品有助于保护环境,或者是另一种危害环境产品的替代物,那就是正产品效应,贸易作为这些商品的流通手段,对环境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竹产品正好迎合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绿色消费的潮流,体现出强烈的正产品效应。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竹笋等竹产品引领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1.中国成为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在世界木材数量急剧减少和环保热情高涨的今天,尤其是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实木地板征税的影响,竹材正迅速成为地板行业不可忽视的资源。竹地板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每年以 20%~30%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非常走红,其出口增长速度仅次于强化地板。大型竹地板企业忙于出口,无暇顾国内市场[3]。竹地板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品,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竹地板年产销量已达

    3000多万立方米,占中国木质地板总销量10%,其中60%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4]。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竹地板生产出口基地,出口的竹地板价格普遍高于木地板。

    2.竹笋产品国际市场稳定拓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其中水煮笋是中国重点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浙江、福建是最主要的水煮笋出口加工基地,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煮笋进口国。水煮笋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长,同时出口欧洲和美国不断增长。

    3.竹炭、竹醋和竹纤维出口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竹炭外销量占总产量90%以上,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外销日韩的数量又占外销总量的90%以上。世界最大的竹炭出口基地浙江衢州的衢江在2024年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据统计,衢州竹炭年产值已达3.6亿元人民币,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5]。现在市场开始投向中东、欧洲和北美。

    竹醋液是竹炭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副产品,可用做土壤杀菌剂、植物根系生长促进剂、美容化妆品、健康饮料等。国内经营竹炭的每家企业基本上有稳定的外贸订单,2024年仅浙江龙游县竹炭出口创汇就达到了300万美元。

    竹纤维是从原竹中提炼出来的绿色环保材料,它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和产生负离子作用。浙江、江西、湖南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竹纤维面料和竹纤维服装。2024年7月,浙江东新公司出口竹纤维衬衣到意大利,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欧盟的竹纤维服装。欧盟消费者青睐环保产品,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竹纤维服装有着巨大的市场。

    4.原竹植物贸易活跃,竹子文化广泛传播。近年,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从中国进口大量原竹竹苗,建立竹子观赏园,或由中方承接园林工程,用竹子造景。通过园林苗木贸易进行商品与服务贸易,同时传播了竹子文化。竹子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竹子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生态性,又恰好符合健康、自然、环保的理念。出口到欧美的竹制工艺品,被当作工艺品卖,价格很高。

    三、竹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兴非关税贸易壁垒兴起。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取代了传统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是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制度和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信息技术壁垒,造成进口障碍以限制商品进口;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各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为理由,通过立法或制定强制性的技术标准,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技术壁垒,主要有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ISO140000,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绿色卫生检疫,绿色补贴等。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文件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中国出口企业主要受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的限制。中国对竹材加工、竹地板、竹笋、竹炭和竹纤维等竹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是零进口,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以外销为主。随着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兴起,竹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面对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盛行这一大环境对出口的限制。

    2.主要市场对竹产品的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限制。以下是竹产品出口各大市场涉及到的技术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有行和无形削弱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竹产品的国际市场开拓。

    (1)美国,加拿大。2024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关于食品企业注册的法规》、《关于建立与保持记录的法规》、《进口食品预先通报法规》和《关于人类或动物消费的食品行政扣留法规》,要求制造、加工、包装或仓储供美国境内人或动物消费食品的企业需向FDA申请注册;并建立和保持记录;在入境前向FDA通报;FDA可对有疑问的货物实施扣留[6]。竹笋食品出口到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国曾从中国进口竹制苗圃桩杆。200

    5年底美国规定到达其港口的用作花园和苗圃桩杆的竹制品将接受强制熏蒸。竹制品中合成树脂中的游离甲醛问题,竹材防腐处理的药剂问题都会面临严格的海关检疫。出口到加拿大的竹产品都遭遇到类似的技术壁垒的限制。

    (2)澳大利亚,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食品实行联合管理制度,对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必须加贴强制性标签;采用生物技术产生的进口食品,只有经澳新食品局评估和批准,并列入食品标准法典后,才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销售和消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竹笋类食品主要进口国,联合管理制度无形筑高了进口门槛。2024年1月1日起,输往新西兰的竹木制品必须由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CIQ)考核认可的检疫除害处理企业进行熏蒸或热处理,除害处理合格的,由CIQ出具熏蒸/消毒证书,方可出口到新西兰。

    (3)欧盟。欧盟规定自2024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可能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ppm的限量。2024年6月30日,欧盟实施了2024/3/EC号指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中禁止使用和销售含有金属铬的“蓝色染料”。2024年4月,欧盟对所有生物技术产品和下游产品的强制性可追溯性和标签加贴要求的新法规((EC)641/2024)生效,增加了程序,提高了成本。[6]无疑,出口到欧盟的竹制品、竹笋、竹纤维等产品受到以上技术壁垒的严格限制。

    (4)日本,韩国。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水煮笋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24年出口9.44万吨,金额8.621万美元。2024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著名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集成了国际上所有的农药残留标准,堪为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水煮笋的市场准入与风险。韩国制订的合格评定程序则异常繁琐,对进口造成了许多障碍;卫生与植物卫生认证要求苛刻,限制了农副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包装材料要求极高。2024年1月1日,韩国的新食品包装和标签标准开始生效,禁止使用PVC收缩包装和包装中含有超过20%“死空间”的促销包装,以保护环境。韩国是中国竹炭和竹醋液开拓的主要进口国,要遭遇到以上贸易限制,必须引起企业重视。

    TBT和SPS通报都涉及安全、健康和环保问题。目前看,竹材加工和竹笋制品这些传统产品受到国外市场技术壁垒限制较大。竹炭和竹纤维等新开发的产品受技术壁垒影响不大。竹地板2024年实施了竹地板国家标准,产品质量达到了进口国的标准要求,有效预防技术壁垒。SPS协定,即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其宗旨是不应阻止任何成员采用或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SPS通报是指对那些没通过SPS协定所规定的卫生检疫标准的产品,采取通报方式公布,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大多数竹产品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标准低,容易遭 SPS通报。2024年到2024年,中国竹产品出口企业多次遭受SPS通报,增加了竹产品出口难度。

    四、突破竹产品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的对策

    1.实施国际技术标准,加强森林认证与生态设计。突破技术壁垒的最有效途径是依据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中国出口的竹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各进口国最敏感的问题。要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国际技术标准。竹加工出口企业要积极参加IS09000质量认证和IS014000环境认证,建立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国际标准认证,主动预防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国外市场对地板的环保特性非常关注,竹地板企业应加强森林认证。目前中国竹材加工企业只有几家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COC。经过FSC认证的森林和产品获得证书,并贴上标签,相当于获得通行证,有效规避国际市场的技术性壁垒。FSC认证等生态标签是中国竹产品加工出口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要素。

    同时,竹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应加强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对于设计的投入可能带来质的飞跃。生态经济产业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为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这是近年来工业界出现的新事物,被称为是最高级的清洁生产措施,欧洲和日本竭力把生态技术和产品设计结合起来,以形成极大的市场竞争力[7]。

    2.注重新产品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竹加工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克服技术壁垒。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价值,不断创造和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竹笋,竹制品,竹材加工类属于高检疫风险的竹产品,标准高,检测项目多,出口困难较大。如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出口结构将由高检疫风险低的产品转向低检疫风险的产品,以利于竹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新开发的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叶黄酮等系列精加工产品出口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3.参与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克服贸易壁垒。2024年3月,中国成立碳基金,成为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组成部分。国际碳汇是指把发展中国家森林的固碳功能(碳汇)所产生的信用在国际市场上自由转化成在市场上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竹林被誉为“第二森林”,生态效益优势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造林成本低,具有优势。中国的竹加工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碳汇交易获得设备、技术、资金,借此提升产业水平与出口创汇能力。利用国际基金,发展竹产业,开发竹产品,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也是一条有效的克服贸易壁垒的渠道。碳汇是当下中国林业及林业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涉及到许多经济、技术问题,值得探讨。

    4.构建竹产品贸易壁垒信息平台。建立竹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网站和信息中心,对进口国技术壁垒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建立预警机制。企业或企业联合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国正在或将要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措施,并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竹产品企业,以便及时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损失。目前已经建立国际竹藤组织网络、世界竹藤通讯、中国竹业信息网、中国竹子网等更多是收集竹子研发与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电子商务平台等,有待建立技术壁垒预警系统,促进竹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刘俊昌.我国竹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2).[2]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4.[3]张丽立.竹地板将是地板行业新的增长点[J].中国林业产业,2024,(7).[4]马丁华.《中国竹地板消费白皮书》发布[J].中国人造板,2024,(3).[5]林其盛,浙江成功举办竹炭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绿色中国[J].绿色中国,2024,(13).[6]壁垒当道,外贸何处去?——2024-2024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年度报告[J].企业标准化,2024,(10)。

    [7]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论文网在线

    第二篇: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第七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征文

    广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陈兴福(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林科所、森林公园242200)

    摘要通过分析广德县自然概况、竹类资源分布、战略经济地位、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关键词广德县,竹产业,现状,开发,对策

    1广德县自然概况

    广德县位于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地处皖东南山区东北部,属天目山、黄山余脉的低山尾部或丘陵地带,大地构造属南京凹陷边缘部分,形成了适宜竹类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复杂多样的奇特地形地貌。海拔14.5-863m,海拔600m以下分布着由花岗岩、砂岩、板岩等发育形成的地带性山地土壤,有紫色土、灰沙土、黄棕壤、石灰土等,土层厚0.5-1.2m,有机质2%,PH4.0-8.0,肥力中等至肥沃。自然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6℃,年均积温4950℃,生长有效积温2200 ℃,年降水量1300mm,年均相对湿度80%,日照时间2200小时,无霜期218天。

    2广德县竹类资源分布

    2010年全县竹林总面积已达5.6万hm,其中毛竹占75%以上,居安徽省首位,是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全县9个乡镇都有大面积竹林分布,现有自然分布竹类植物7属55种,引种栽培已达150余种,以毛竹、红壳竹、刚竹、雷竹、元杂竹、紫竹、黄古竹等分布最多。经调查试验总结,全县主要笋用竹种有16个,其中分布广、面积大、历史悠久、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9种,如毛竹、红壳竹、紫竹、刚竹、雷竹、安吉金竹、灰水竹、高节竹、哺鸡竹等。县内建有微型的安徽省竹类植物园(竹种园)1.1 hm和在建的竹类基因库项目20多hm,还有私营竹种园等。竹子目前已广泛用于园林道路景观、公园置景、庭院造景、盆栽盆景等,成为现代生态环境植被中的佼佼者,特别在竹子造林绿化造景、母竹移植、引种驯化及竹材综合开发加工利用等方面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成熟技术与丰产利用模式。2223广德县竹产业战略经济地位

    广德县竹产业的战略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竹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的25%,占全省竹林面积的20%左右,是全县森林资源和山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竹产业已成为全县山区经济发展、林农脱贫致富的大宗行业和支柱产业。自1993年建成全国最大的3300 hm2毛竹丰产林基地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面积毛竹丰产模式和竹类科技成果已在全国起到积极的辐射指导交流作用。另外,六大系列上千种竹类加工产品以系列化、规模化、高档化、品牌化等步入全国前列,竹类扇骨、工艺扇、竹雕、竹编、竹地板、竹笋罐头、竹家具、竹荪等已打入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4广德县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

    ——————————————

    作者简介: 陈兴福(1964-),男,汉族,大专文化,无党派,《广德年鉴》主编、林业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及竹子分会会员、省作协会员,从事竹类栽培技术研究30年,已出版毛竹、紫竹栽培研究专著3部,长篇小说、文史类专著5部,科技成果奖12项。电话:***,6022931 邮箱:cxfcxf1964@163.com4、1竹产业蓬勃发展

    竹林资源、面积、规模和效益迅速扩大,稳步增长,特有的优良乡土竹种的特色优势日益呈现,相继形成特色“紫竹之乡”、“红竹之乡”、“黄古竹之乡”、“摇椅之乡”等,特别是在202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竹业富民”发展战略后,竹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热潮。4、2科研成果丰硕

    通过十年毛竹丰产林基地建设,已总结出十大丰产配套技术措施,即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竹林保护、竹鞭诱导、劈山抚育、松土施肥、客土埋青、适时钩梢、调整结构、综合利用等,获得6项竹类科技成果,出版3部竹类技术专著。

    4、3全社会办竹业成为亮点

    通过招商引资全力推动全社会办竹业,大力发展竹林及竹产业,不断凸现“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特色,逐步形成竹产业体系和地方品牌。

    4、4竹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全县发展竹业资源及开发利用的空间还比较广阔,前景很好,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值空间比较大,广德将建设成为苏浙沪的后花园并共同构建全国竹业基地、科技合作项目基地。5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5、1竹产业开发势头强劲

    全县竹林总面积已达5.6万hm,近8年来每年新增竹林面积1000-2024 hm,实施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竹林丰产增效”工程建设3070hm,建立各类示范户422户,现全年竹业产值18亿元,千万元以上竹产业企业发展到25家,年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安徽森泰集团和宏宇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如国林、森泰、宏宇、明德、永国、顺达、龙达、欧阳等快速成长,竹产业多元化进程加快。2225、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重点建设毛竹笋用、笋竹两用及红壳竹、黄古竹、紫竹5大丰产林基地及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实施“十村百户”工程,在重点竹产区推行竹林垦复丰产配套技术。5、3形成竹产业科技研究服务体系

    建立以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林业科学研究所、国有花鼓林场为骨架,以9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为基础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省级、地市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或技术论文18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和专辑2本。

    6广德县竹产业存在问题与不足

    广德县竹产业目前存在资源总量少、经营管理粗放、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综合效率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竹材、竹笋加工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6、1竹林低产原因

    粗放经营、不合理采伐、护笋养竹未跟上、未采用或推广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等。6、2全县竹产业发展不均衡

    扶持力度仍然不够,投入严重不足,相关激励扶持支撑管理机制仍未建立,经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少,综合效益低下,竹材利用率低,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综合开发能力不强,竹文化研究不多,真正上规模、上档次、有品牌、有高附

    加值的龙头支柱企业和产品依然不多,竹产业发展机制不活,产业主导地位不明确。6、3经营机制问题

    守着大资源,却是办着小产业,投入低水平,获取低效益,资源浪费大,附加值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7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7、1领导重视,政府引导,政策惠顾

    以项目为带动、典型做示范、基地作保证,唱响品牌主旋律,造浓“竹业富民”氛围。7、2科学布局与区域发展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快五大竹子丰产林基地建设,同时带动竹产业加工、开发与综合利用。7、3科学分类指导

    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分类指导、科学引导;以内涵挖潜为主,扩大外延为辅;“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科技创高效”;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网络。

    7、4确立科学的现代竹林经营目标

    即“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十一个字,建成新的现代“竹林经营”理论体系。

    7、5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发展、扶持、壮大竹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竹地板、竹集成板、竹纤维、竹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创地方名优特色品牌,不断向产业化、系列化、地方特色化发展,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相对独特的高效的全方位的科技含量高的竹产业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

    7、6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形成以经营业主为投入主体、政府专项扶持、育林基金补助、信贷投入、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7、7培育市场,建立行业协会

    加快建立竹产业协会及重点竹产区乡镇竹产业协会,大力培育竹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构建流通服务平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7、8加强科技支撑

    整合现有科技力量,建立竹产业科技服务队伍,组织技术开发和课题攻关等,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承包。

    7、9完善现代竹林经营制度

    完善现代竹林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制度,强化现代竹林经营标准化建设,尝试推行竹林轮休制,建立现代竹林经营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稳定和完善现代竹林承包经营责任制。

    7、10规模发展

    建立“中国竹乡特色”和现代高科技的规模栽培经营生产基地、竹林科技示范园区,配套兴办各类家庭作坊式、专业村组式、相对集中型的竹材交流中心、竹类市场、综合系列加工厂等。

    7、11实施竹林高效培育示范工程

    推广竹林深翻、科学配方施肥、引水灌溉、林地覆盖、笋材两用林改造、特用乐器材培育和林下套栽混交新技术。

    7、12创新现代竹林培育关键技术

    如种质资源品质改良技术、生物多样性促进技术、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调控技术、定向精细培育技术、竹林营养循环系统综合调控技术、竹林资源培育经营关键技术等。7、13全面综合发展

    要多林种、多品种、多立地、多用途、多功能、多项目、多层次、多角度综合立体开发,将科技与生产、经营与研究、基地与加工、生产与生态、文化、观赏等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开发竹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旅游、工艺、观赏价值。

    7、14调整竹产业结构体系

    发展竹类新产品、新工艺,向精深加工和名特优新系列、高科技、精加工、高效优质低消耗、多方位、多功能、实用适用型方向发展,创立一县一乡一村名牌拳头产品,组建竹产业种植、加工、交易、服务中心。

    7、15强化管理

    强化资源管理、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建立技术管理服务网络和管理体系,将行政、经济、技术、生产、科研、管理、示范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竹产业综合效能。8 小结

    通过分析广德县自然概况、竹类资源分布、战略经济地位、竹产业发展优势与特点、开发现状与技术水平、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广德县竹产业开发的系列对策:领导重视、政府引导、政策惠顾,科学布局与区域发展,科学分类指导,确立科学的现代竹林经营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培育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加强科技支撑,完善现代竹林经营制度,规模发展,实施竹林高效培育示范工程,创新现代竹林培育关键技术,全面综合发展,调整竹产业结构体系,强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陈兴福,毛竹培育与利用[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32、陈兴福,笋用林实用栽培技术[J],竹类研究,1997.13、陈兴福,紫竹特色乡发展战略与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2024(22增)

    4、陈兴福,关于竹林培育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论坛,2024.105、陈兴福,紫竹栽培与开发利用[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24.2

    第三篇: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宜兴市竹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柯建生1,单奇华2,钱洪涛2,周小冬2

    (1 湖父镇林业站,江苏 宜兴 214223)

    (2宜兴市林业指导站,江苏 宜兴214206)

    摘要本文论述了宜兴市竹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为宜兴市竹业现代化生态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生态文明;竹产业;竹文化;宜兴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竹,是禾本科竹亚科(Bambusoideae)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全球有竹类植物70余属,1200余种

    [1]。竹子用途广泛,以材质来讲,主要分为笋用、观赏用、传统材用和工业材用四大类。另外,竹子还具有竹文化、竹生态和竹旅游等衍生功能。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竹国家,竹林面积约为6 000万亩,其中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面积约为3 750万亩,占世界毛竹总量的90%以上;我国竹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0.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8%;每年可砍伐毛竹约5亿株,各类杂竹300多万吨;我国竹类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约占世界竹类种质资源的1/3;这些为我国竹材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1、宜兴市竹业现状

    1.1宜兴市竹资源现状

    竹林是大自然赋予宜兴的宝贵资源。宜兴市竹林资源以毛竹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几千年前,宜兴地区就天然分布着毛竹,在少林的江苏省显得十分珍贵。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宜兴市人民的大力培育,通过引种扩繁、留笋养竹、藮园扩鞭、母竹移栽等措施,宜兴市毛竹品种已达100余种,毛竹林面积达19.89万亩,占全市山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毛竹340万支。

    1.2宜兴市竹产业现状

    拥有竹制品加工企业45家,年产竹地板500万m2、竹地毯300万m2、竹窗帘300万m2、竹模板15万m2、水煮笋20万罐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在国内市场,宜兴市竹制品亦颇具竞争实力,其中,竹地板在国内实现了规模、质量、市场覆盖率三个第一;博大、森大、鑫业、富成和茶帅等企业的各类竹产品获得历届中国竹文化节竹业博览会8个金奖。宜兴市竹业年产值实现120 000万元,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其他推广项目([2024]TJS02)

    通讯作者,E-mail:sqhua1980@sina.com

    作者简介:柯建生(19-),男,江苏宜兴人。E-mail:

    年出口创汇1 800万美元。

    1.3宜兴市竹生态、竹旅游、竹文化现状

    竹林具有自然演替、持续发展的特点,宜兴市大面积的山顶、山腰由竹林覆盖,有效地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为宜兴市的生态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宜兴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竹旅游的发展,积极开发以“竹”为主题的生态观光旅游,现已基本建成省级“竹海森林公园”,以及以竹海森林公园为中心,包括太华、张渚、湖父、市林场部分竹林在内的大竹海旅游区。在竹海旅游区,重点建设竹楼、竹亭、竹长廊、假山、水景等公园景点的同时,规划建造竹种园、科技园、成果园等,把竹海公园建设成为集旅游、生产、科研、教育、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充分展示宜兴的竹文化、竹历史、竹科技、竹工艺、竹产业成果。如今的竹海风景区是一个融赏竹、展竹、用竹、吃竹、赋竹诗、乘竹筏、挖竹笋、吹竹笛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更是华东地区竹风情、竹风景、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

    中国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诵竹、画竹、赏竹等长盛不衰,竹景观文化、竹饮食文化、竹工艺文化等悄然兴起。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于2024年11月9日在宜兴市隆重召开,节日期间中国竹文化馆开馆、宜兴竹园开园、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国际竹藤组织培训中心奠基、纪念竹种植、“中国特色竹乡”授牌和《绿竹神气》大型文艺晚会等为宜兴竹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吹响了宜兴市发展竹文化的号角。

    2、宜兴市竹业发展存在问题

    2.1竹资源空间拓展能力有限

    宜兴市总面积1 996.6km2(其中太湖水面242.29 km2),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低山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1/3。宜兴市竹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低山丘陵。这一地区除去森林、居民生产生活、企业生产和水系等必要的用地,留给竹子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据统计,宜兴市现有的毛竹产量仅能提供全市45家竹材加工企业生产需要量的25%,而加工企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主要依赖于浙江、安徽等周边地区,这加大了加工企业的成本,严重制约宜兴市竹业的快速发展。

    2.2竹林生产粗放

    近年来,宜兴市毛竹生产虽然有长足的进展,但总体来讲,资源规模较小,管理较为粗放,生产的整体水平不高,竹材产出率较低。

    2.3竹加工科技含量不高

    宜兴市虽然现有竹加工企业45家,但整体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品种也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急待进一步提高。

    3、宜兴市竹业发展对策

    3.1加大竹业的投入力度

    一是努力争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扶持竹业发展,把发展竹业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山区植被恢复、农业综合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水土保护等工程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增加竹业发展投入。二是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对公益性建设内容政府应全额投入,而对竹产业开发,政府应安排一定的启动、引导资金,推动竹业的发展。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入竹业开发,特别注重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竹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加大银行投入的力度,对宜兴市一些产品适销对路、效益好的竹类加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推动企业的产品更新和规模扩大。

    3.2大力培育竹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拉动作用

    加强对现有各类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扶持,鼓励其进一步做大做强,不断开发名牌产品,不断深度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对无规模效益的一些小型企业应通过并购重组等市场手段进行各种资源的二次整合,形成新的企业集团,发挥产业拉动作用。

    3.3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竹业健康发展

    努力提高竹产业科技含量,推动竹业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重要措施。针对宜兴市竹业发展的现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毛竹丰产栽培实验基地,研究探索毛竹丰产高效栽培体系。二是引进和筛选优良的竹种质资源,建立竹种质资源圃,进一步丰富竹木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资源,提高竹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网络体系,适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竹林建设者、竹木加工者的整体素质。四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同时抓好专业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素质,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2]。

    3.4充分开发竹旅游资源

    竹旅游是将发展竹产业、弘扬竹文化、保护竹生态有机统一的绿色产业。宜兴市竹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浙江等地旅游开发的经验,加大对国内外资金的引进力度,对现有竹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发,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宜兴竹旅游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吴平.中国发展竹产业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24(6):35-38

    [2]吕玉龙,桂祖云,陈林泉,李雪涛.竹产业现代化生态经营的理念与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24(6):37-40

    第四篇:国际贸易-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豆出口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大豆对外贸易存在生产成本高、政策保护不足、单产水平低和销售困难等问题,提升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区位、质量问题。

    关键词:大豆;出口贸易;竞争力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由于对大豆重视不够,大豆种植科研投入不足,使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萎缩,单产增长缓慢,总产量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来,大豆进口量快速增加,2024年已突破一千万吨,超过当年世界大豆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相对进口而言,我国大豆的出口不增反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百万吨以上下降到20世纪初的二十万吨。总之,我国大豆出口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大豆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一)从优势方面看,主要有:

    1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我国大豆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两方面。从土地资源情况看,大豆在我国的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全国各省市都适合大豆种植,其中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2024年这两个地区的种植面积已达1.18亿亩。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据农业部统计,到2024年底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为1.8亿左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贸易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因此,我国大豆的生产、加工都有比国外更有利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2有一定的质量优势。我国大豆具有高蛋白和低含油优势,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国外大豆高两个百分点,而含油率则低两个百分点。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种植高蛋白大豆,为高蛋白大豆的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有机、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突出的质量优势,发达国家正大力发展大豆植物蛋白替代肉类动物蛋白,而且对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较大。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努力寻求非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仅日本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非转基因大豆就达94万吨。而且几乎都靠进口。2024年我国对日、韩的非转基因大豆出口高达21.6万吨,充分证明我国大豆的质量优势。近年来,我国已培育成功一批高油、高蛋白、高产的“三高”优质大豆品种,只要实现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成片种植,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提高。

    3有一定的产量潜力优势。我国大豆的产量优势包括总产量的稳固增长和单位产量提升潜力大两方面,从产量方面看,我国大豆的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970多万吨,到2024年上升到1500多万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2024年总产量达1690万吨,仅居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排名世界第四。2024年为1700万吨,仍保持世界第四的地位,产量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单位产量方面,我国大豆目前的单产水平虽然低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甚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但一旦我国实现技术突破就可快速提高产量,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却很难在技术上突破和实现单产水平的大幅提高。

    4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亚洲是世界上进口大豆最多的地区,2024年达5800万吨。从2024年开始,世界大豆进口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除我国、日本外,还有比利时、法国、葡萄牙、意大利、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可见,在世界大豆贸易中,亚洲大豆进口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大豆的主产国相比,我国与亚洲各国运输距离和时间都明显短,运输较方便。因此,对亚洲市场出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二)从不利的方面看,主要有:

    1生产成本高。首先,从大豆生产成本的构成看,我国劳动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一半。机械费用占11%,而美国两项合计只有35%。可见,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同时,我国大豆亩均生产成本呈不断增长趋势。从2024年到2024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从215.24元/亩增加到270.54元/亩,年均增幅为4.68%。从2024年起,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豆单位生产成本急速上升,2024年达1.8元/kg,从2024年到2024年,我国大豆单位生产成本平均比美国高32%。其次,我国的大豆生产不具规模效应,大豆种植户一般只有1到2亩的种植规模,即使在土地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农户的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而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都是农场生产的方式,种植规模远超过我国。

    2单产水平低。我国对大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国2024年到2024年的单产平均水平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每公顷产量分别为2627.8、2520.4、2549.1公斤,我国则为1736.7公斤,分别为美国、巴西、阿根廷的67.1%、68.9%、68.1%。世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264.1公斤,也比我国高23.3%。

    3政策保护不力。1998年,我国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豆退出粮食收购保护价的范围。完全走向市场,随后我国出现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价格下跌,保护价高于市场价,为保证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国家以保护价格收购粮食,而大豆不在保护范围内。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国,国家对种植大豆的农民都给予大量补贴。

    4销售困难。随着我国进口大豆的不断增加,国内大豆的销售也越来越成为豆农烦恼的问题之一,尽管1996年我国大豆的国内需求已超过产量,进口大量的国外大豆补充了国内需求,但国内大豆价格却并未因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上涨,反而下跌。

    三、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出口贸易的建议

    1充分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非转基因是我国大豆的突出优势,应充分发挥。目前,许多国家都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限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中,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量超过生产总量的95%,与印度相当,高于巴西70%的比例,更高于美国和阿根廷32%和50%的水平。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宣传和推广非转基因大豆,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大的国外市场空间,以推进大豆对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出口。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大豆的科研资金投入。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大豆科研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在大豆的育种上,改变过去一直强调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兼容的育种方向,走高含油率和高蛋白品种单独选育的道路,健全和加强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高产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要积极采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对育成的新品种,如高蛋白或高含油量品种,加大推广力度,用成熟的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潜力。

    3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已陆续出台一些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政策。因此,应继续完善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大豆的支持和保护。一是加大对大豆生产各环节补贴的力度。激发农民种植大豆、企业收购本国大豆的积极性,增强我国大豆的竞争力。二是加强水利、仓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减少农民用于生产大豆的成本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从而

    增强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大豆行业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大豆企业解决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及收购等各环节的资金问题。四是加快《反垄断法》等法律的制定。从源头上阻断国外资本的掠夺式并购,使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安全得到法律保障。五是加快《大豆产业政策》的制定。并把大豆安全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预警、应急”体系中。

    4加快大豆加工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大豆的发展有赖于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大豆加工业的落后局面虽然有一定的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我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应建立规模化和集团化的大型企业,合理规划加工业的布局,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豆产业的龙头企业是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也是整个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大豆产业无论是生产还是加工都缺乏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因此。应鼓励组织创新,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各种形式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豆品牌龙头企业。一要选择有基储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政府在资金、贷款与贴息上加以扶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大豆名牌企业。二要注意培育有一定经济实力、能抵御市场风险、承担大豆收购责任的大豆经销企业,改变目前多数大豆经销商规模孝资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混乱、效率不高的状况。

    第五篇: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周颖南柯昕 赖安璐、黄雅芬

    指导教师:林洁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食品质量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与国际社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年美国爆发了由冰淇淋污

    染造成的沙门氏菌病,估计有22400人患病.1996年日本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肠杆菌。157:H7食物中毒事件,致使1.2万人急性发病.英国的“疯牛病”、“口蹄疫”相继爆发后,瑞士、法国、比利时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疯牛病,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疯牛病恐慌”.1999年比利时出现致癌物二恶英污染鸡、猪等事件,使欧洲鸡及乳制品出口在全球受阻.2024年,法国又发现一些肉食品遭受李斯特杆菌污染.在发达国家,估计每年有30%以上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

    在我国,自从1995年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食品合格率比过去有所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卫生部信息,2024全国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85起,15715人中毒,146人死亡721.目前,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依然突出,如众所周知的由于食用携带病毒的毛蜡引起的上海30万人甲肝爆发流行;2024年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死亡177人.此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者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产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有毒的或假的食品.去年以来,我国媒体就相继曝光了一些事件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不仅致使自己破产,还使全国各地的冠生园食品品牌的信誉都受到了连带损害。此外,还有面粉中掺有增白剂,霉变大米拌工业油抛光后出售,用“潜水油”制作食品,粉丝及腐竹中加人“吊白块”,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酸盐克罗特仑)来提高生猪的瘦肉率。酱油中含有氯丙醇,鱿鱼等海产品用甲醛浸泡,蔬菜种植上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等事件假烟假酒等假冒伪劣产品也层出不穷,喜宴上因饮用假酒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此外,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激素和催熟剂的使用,缩短了鸡鸭和水果的生长周期,但激素含量超标导致儿童性早熟,妇女更年期紊乱,食品也因此失去了往口的鲜美.再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无害仍无确定的结论.境外不安全食品的流入对我国食品安全也同样带来影响,近日来从泰国等地进了一批“毒桂圆”,发现时已经流人全国市场,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健康损害.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近儿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199

    4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环境污染与生物链富集;餐饮业管理与学习

    环境恶化对食品的安全影响日益突出.人口增长、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致使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全国有8。%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江河湖海,这对农产品的种植业、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川.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泛滥也造成土壤和水域的污染.据研究,DDT等有机氯杀虫剂通过气流可以污染全球,在南北极地区的海

    1豹、海豚的脂肪中均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DD,此外,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人人类的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有机氯、汞等与酶亲和力强的成分,在食物链尤其是水产品中可逐级浓缩.例如贝类在含DD丁、012-0,1115mg/的水中生活10h.体内富集DDT可达15000倍曰.人类位于食物链末端,环境有害物质依次被放大后进人人体,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如早先在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误病”.2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会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发生在从生产到餐桌整个过程的任何环节.食品可以被有害的微生物污染,如沙门氏菌、乙肝病毒等.食品在熏制、腌制等高温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加工食品的机械、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等也可造成污染.此外,加工过程中存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滥用的现象,也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3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和兽药残留;

    转基因技术指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目标生物体并使其表达,使目标生物体具有新的稳定性遗传性状川.该项技术己在植物品种改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学地评估该技术所造成的环境生物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效应还很困难.WHO已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列为21世纪世界食品安全领域所面临的三个巨大挑战之一ref,中国农业部和国务院分别于1996年和2024年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强制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程序及商品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规定。兽药残留主要是指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激素残留,抗生素残留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会使敏感人群出现过敏反应,氯霉素类还可引起人类造血系统疾病

    4国际贸易全球化引起进口食品污染;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动和大量食品贸易可引起食源性疾病跨国传播我国加人WTO后,进出口食品贸易越来越频繁,爆发于国外的疯牛病等疫病时刻在威胁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客观因素限制,一些短保质期食品如奶制品等的进口检验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进口此类食品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尽量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探讨.5经济秩序混乱,监督工作薄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经济秩序的某些混乱和不规范使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些企业或个人制假、贩假,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各机构改革进度不一,模式各异,从而使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着相当的困难.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受到种种阻碍和制约,食品卫生监督与群众的期望也还有不少差距.食品卫生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食品安全技术优先发展对策: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食品安全技术体系相协调的新型“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点突破原则,解决目前食品安全产业与技术领域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2.发展思路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瞄准未来和国际发展趋势,从生态友好型农业生 产资料入手,研究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技术、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与管理预警系统,采取“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结合”的策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推动我国完整有效的安全食品生产、监控和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3.优先支持领域

    (1)生态友好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 环保型缓释控释肥料、生态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环保型生物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虫免疫能力和杀伤有害生物为目标,创制新型高效、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活菌制剂的发酵工艺和颗粒化包被技术;生物饲料添加剂安全质量标准及使用规程;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的代谢修饰剂、营养强化剂、营养重分配剂、植物抗氧化剂、有益脂肪酸、卵磷脂、丝氨酸等强化添加剂、肉蛋风味改善添加剂。

    (2)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研制重要畜禽疫病(禽流感、新城疫、疯牛病等)的新型安全高效疫苗和生物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和安全性。

    (3)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生物天敌繁殖技术,病虫害物理、生态科学防治技术,无污染施肥和高效水肥藕合技术,环境、化学诱导抗病抗逆性技术,化学农药高效使用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动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技术,饲料和饲养环境中对动物健康、人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敏感指标与快速检测技术及无公害饲养环境的预警系统,建立快速检测畜禽疾病的免疫芯片技术、设备与畜禽健康预警系统,减少畜产公害的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畜禽矿物元素排放量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设施蔬菜病虫害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研制并开发适用于设施蔬菜生产的、多靶标协同作用的新型低毒化学制剂和多功能生物制剂组合。

    (4)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研究水产品、畜禽制品、乳制品、酱油和果蔬汁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危害因素限值以及控制措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企业HACCP评价准则,建立食品加工企业HACCP实施指南。

    (5)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农药、兽药、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疯牛病病原和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建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污染预警系统,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便携式无公害农产品速测仪器。

    (6)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研究危险性因素评价新技术安全性的方法,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和数学模型,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应用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管理原则和办法。

    (7)食品危险性因素分析和危险预警系统

    研究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建立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本底数据库和危险预警系统;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和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体系。

    (8)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技术措施和相关标准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修订原则文件和技术措施,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总结:

    食品安全的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WHO强调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联合起来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的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检测系统,企业应自觉遵守法规,合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积极进行监督,三者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和合作餐饮业管理与学习,共同肩负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尽快融人经济贸易全球化潮流,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推荐阅读:
    谈竹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对策探讨
    武汉同济月嫂育儿嫂的工作职责
    儿子婚礼答谢词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十二章全)
    给产蛋鸡供水有学问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