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加工合同 600字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周末社团活动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九曲桥畔 时间:2024-09-04 06:49:0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周末社团活动

    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的探究

    如何有效开展周末社团活动

    山阳县城区三中 舒小会

    【摘要】我校自2024年9月建校开学以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凸显我校“和雅”文化主题,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了城区三中“和雅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特色社团在教育结构中蕴藏的潜力,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加速推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我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 社团活动 综合素养

    山阳县城区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现有七、八、九三个年级69个教学班,生源大部分来自我县边远农村地区和外县,每周末有近1000名学生留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了更优化地管理学生,最大化地丰富周末留校学生的管理,凸显我校“和雅”文化主题,根据我校教育教学资源,自2024年9月建校开学以来,成立了城区三中“和雅社团”,社团共设四大类(语言类、体育健身类、综合类、艺术类)共24个社团(设有文学社、演讲主持社、经典诵读社、篮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武术社、阳光英语社、数学应用社、趣味历史社、信息应用社、书法绘画社、合唱社、舞蹈社等)。

    我校社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别于班级的跨年级、跨专业的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生活的乐趣,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的探究

    合,成立了一系列体育健身类社团:篮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武术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艺术才华使校园舞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类社团融合了我校各类体育战将,成为了学校的一张名片:运动创造精神,运动凝聚力量。运动创造精神,创造的是积极向上的学校精神;运动凝聚力量,凝聚的是孩子们、教练员、学校领导团队的力量,在田径精神的闪耀下,老师们不仅上得了课堂,还能入得了球场,如今,校足球社团、武术社团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辉煌。这些社团不仅在学校进行表演,同时还将校园文化推向推向社会,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社团与学校的校队相结合,选拔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同时可以为地市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

    (四)综合类社团

    这类社团使学生的训练和比赛更系统标准化,以点带面、抱团发展,给孩子充满现代挑战的舞台。如数学应用社、趣味历史社、信息应用社等。

    随着学校的逐步发展,许多全新的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将在我校出现,如为帮助贫困学生成立的爱心社等。

    二、“和雅社团”活动定位

    社团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主管理,开展活动和实践教育的群众组织。

    学生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为未来发展奠基,符合素质教育、德育先导的理念,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和雅社团”活动特点

    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获取语文素养的探究

    社团,并结合自身实际,设计活动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最好有创意、有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重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4、社团活动常规化。以开展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周末留守学生的管理。指导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参与社团活动,并形成常规,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素质目标和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成长目标。

    五、“和雅社团”工作要求

    1、学校各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坚持以下基本工作原则,通力支持学生社团各项工作的开展:

    2、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学校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活动方案,有目的、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现社团活动规范化、课程化、有特色、有创新的目标。

    3、坚持学校推动、处室管理、教研组指导的原则:在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团委等相关处室及各教研组、指导教师应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促使各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4、坚持发展特长、创建特色的原则:各教研组、指导教师应定期研究社团建设目标、辅导计划,认真围绕目标构建内容,深入开展社团工作,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创建富有特色的社团校本课程,全面提升社团活动水平。

    5、坚持创设条件、保障安全的原则:学校应切实保障经费,有关处室具体协调、安排各社团活动的时间和场地,整合资源,提供设施,为社团活动开展创设条件。指导教师应重视对社团成员的安全纪律教育,确保各项活动开展安全有序。

    第二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单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2)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

    (3)以学生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4)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体验。

    3、师生互动性不强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包括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投入

    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教学方式的理解

    (1)有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2)有效教学方式要关注教学利益。

    (3)有效教学方式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4)有效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5)有效教学方式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着重从我的教学班级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并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理论意义:为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

    四、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研究,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了CBG原则、PCI原则和3MS课堂教学三原则。

    3.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也提炼出一些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年段识字、阅读、习作的有效教学模式。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提高实验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促进实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计划

    1、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4)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5)个案研究:对实验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实验效果。(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2024.3—2024.4

    ①搞好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②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通过理论学习及现状的分析,明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24.5—2024.12 ①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分专题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

    ②对要达到的目标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③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做好经验成果交流展示。(3)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2024.3

    ①总结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成果。②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布者:雷石娇发布日期:2024-11-12 14:52:28.0

    过去的教育注重教师是一切教育行为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完全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然而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在这4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思路

    充分备课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对重点、难点部分、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和作者的思路都必须一清二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若教师课前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诱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发学生产生思考,所以教学思路不应该只存在于教师的脑海里,而应该是全体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性,有效性的教授学生知识,2、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如同指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教师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类型,设计不同的导入,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科普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然后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并且相互交流成果,从而营造出一种生活化、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激情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

    3、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路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对某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也要进行个别的解决,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度。有关调查表明,在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与性越高,学生对课文接受的能力也就越快,那么这堂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多启发,不要包办代替,避免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出现懒惰的现象,不但手懒,脑子也懒,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懒得去思考,总是依赖于别的学生,一看到题目较难的问题,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所以这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告诉学生答案,而应鼓励学生仔细思考分析,给学生指明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学、多思、多问,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一堂成功的课,不是教师教的多好,而是从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渴望把他们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么课堂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局面,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传授和灌输知识给学生,造成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营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传达知识,而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来教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戒备心,让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根本上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见识较广,小学课本本身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有些小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跟着老师、跟着家长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采取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疲于学习,那么这堂课,学生就没有什么可学、可问的了。

    2、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育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除了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的他们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处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时,思维会更加清晰,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展现出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尤其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给他们多加的爱护,不歧视、不嫌弃,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提问他们的时候不能急躁,要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勇于回答问题,教师才能够从中发现缺陷,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见解,营造出师生间平等相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真正形成一种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快乐中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想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通过教材与学生进行对话,在你学生对话交流的时候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学生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对照他们的问题,寻求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寻找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来,从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发现、去探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教学会蒸蒸日上,课堂教学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也会在教育工作者精心浇灌下,在语文的殿堂中茁壮成长。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要传授专业技能,也需要对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综合素养进行训练。前一目标可以通过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来落实,而后一种目标的实现,则必须通过校园综合的培养模式来完成。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思考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 社团活动 有效性

    社团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别于班级的跨年级、跨专业的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对中职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生活的乐趣,更是一种发展特长、操练技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组织好社团的特色活动,使其在中职学校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由于机制上以及认识上的问题,社团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

    社团的主管部门是社团联合会和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是和学生会平级的学生管理部门。社团联合会的工作由校团委的直接指导,因此社团的主管部门就可以看作是校团委。然而,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之

    一,校团委本身的工作较多,对社团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管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及具体运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欠缺,使得部分社团组织松散,并没有形成长效发展的机制。学校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总体的规划,没有注意协调,平衡,社团也没有发展愿景,制定长期规划。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缺乏和管理措施的执行不力,是阻碍社团发展的根本性障碍。

    二、人员稳定性不够,活动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社团中,社团成员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普遍不强,难以形成合力。正因为不是正式组织,社团并没有约束其成员行为的强有力的力量,社团人员流动的情况非常普遍。与此同时,许多社团没有发展愿景,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由于在自身建设上,机构不够健全,分工不够明确,活动开展随意、无计划,社团的许多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三、社团结构不均衡,学习型、职业技能型社团数量偏少,活动质量偏低

    目前中职学生社团中娱乐型和实践型的社团数量占社团总量的大部分,学习性、技能型社团的发展则普遍不景气。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要靠兴趣和爱好的驱使,娱乐和实践性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学习性社团则很难具备这样的吸引力。目前整个社会上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学校也不能幸免,很少有人能够

    安下心来在课外时间潜心钻研创新,而对中职学校来说,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场地资金不足,导致活动停滞或发展受阻

    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团委行政经费、社团会员缴费等方面。由于社团数量较多,校团委拨款微乎其微,自筹经费难以为系,很难稳定。资金匮乏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社团活动场所的限制,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社团活动效果难以到位,活动作用难以发挥,就很难再谈到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

    为解决上述现象及问题,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建设学生社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流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生社团既是职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营造高效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我校现有多个学生社团,多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而创办,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体活动方面的足球社、篮球社、文学社、书画社等,还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而开设的计算机社、广播站等。这些社团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职校的学生偏科、偏好专业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学生从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的需要出发而加入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校方的有力引导,可以使社团组织形成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方式,依托社团进行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

    思想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政治学习、开会、作报告等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传统载体。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必须进行载体创新。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社团组织,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观点的作用,有利于减轻学校思想教育的工作量,提高德育成功率。

    四、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潜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个原则是:助人自助。即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负责人一般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产生,在活动时只是起到牵头组织作

    用,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决定。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四篇:课题研究: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英语学科合作有效教学的思考

    研讨课题:如何开展英语学科合作有效教学 研讨时间:2024-4-7 教研组: 高中英语组

    研讨教师:杨丽萍、姚玉琴、孔令琴、傅梦夏、向玲玲、张海玲、何运蓉、白建文、胡承丽、于艳萍、陈妙君 记录人:陈妙君

    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学习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我校从本学期起大力推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摸索并总结,提出了许多问题,在校园内引起了头脑风暴。我高中英语教研组在杨老师、姚老师和孔老师的引导下,特别召开教研组会议,根据学校领导提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研讨命题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每个老师就这些研讨命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展开了讨论。讨论如下:

    一. 如何使教学流程上更加有效?

    《基础教育过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应当重视和加强的是学生合作学习。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包括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流程更加有效、更加流畅,我们建议应当将听、说、读、写贯穿始终,设计的教学活动主旨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活动要多样化,活动内容在学案上要有呈现,便于老师操作,更便于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

    二、如何编写学案才更加有效,如何通过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个年级、一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和水平会参差不齐,这是客观事实。学案设计要从学生、班级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我们建议希望班学案和普通班学案要有内容与难度上区别,层次剃度要分明,甚至可以分开备案。无论是希望班学案还是普通班学案,难度要以班上中上等学生水平为设计高度,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否则将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要能让各种学生都能做。杨老师建议学案要个人先备集体后备,才能集思广益,形成有效的学案。备课组长在学期末将新学期的教学内容布置下去,每个老师备课内容不一样。老师们可利用假期时间认真编写学案,要做到学案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讲练注意深度和广度,课后练习要有针对性。开学后老师交换查阅,修改并形成最后的学案,将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学案上;课上积极施教,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姚老师和陈老师建议教师要注意变化教学方式,将趣味教学带进课堂,如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等活动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英语产生兴趣。何老师认为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学生的竞争意识强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单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如何分组更加有效?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分组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是我们思考的重点。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陈老师建议英语学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以常用的四人小组为例,一般应选拔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合作活动);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记录讨论、交流的结果);成绩中上的学生担任发言人(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代表全组向老师发言);学习弱者担任检查者(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同时,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人人有责,而且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大家责任共担义务共尽,培养了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陈老师建议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老师可以给学生定号,如组长为一号,最差学生为2号,便于组长帮助最弱的学生。其他组员可编为3号、4号、5号等。编号主要便于教师指令,也便于学生分工合作,如教师可以指令1号和2号组员对话、3号4号互帮等、同个活动中每个号的学生任务可以不一样、可请每组的任何同一号做报告,这样体现出公平性、灵活性,更加有利于老师控制课堂,也避免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推卸及集中发言的情况。

    五、如何补充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

    至于如何补充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上课节奏要井然有续,合理分配各个活动时间,争取完成教学任务。如出现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晚自习的时间补充。不能完成的练习可布置成作业,教师要及时讲解,及时落实。

    第五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总结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从确定并提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我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将研究工作做一总结如下:

    一、教师专业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1、我参与并系统地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读本。

    我带着问题学,在学中“用”,“用”中学,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探究,边探究边总结,“螺旋式”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我结合自身学习实践撰写读书笔记,校课题组汇编成“学习心得集”。

    2、解决了只关注课前备课,忽视课后反思的不完全备课问题,明白了教学反思的意义,开始养成了职业反思习惯。

    我通过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反思的理论,从国内外教育名家的成长经历史中明白了“教学反思”与“教育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关系,从自身的反思实践中体会到了专业成长的乐趣。我高兴地看到骨干教师们正在摆脱“教书匠”、“经验型”的老框框条条的束缚,开始迈步走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初步解决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之前,教师限于平时紧张的工作,大多数教师备课就是抄自己老教案或教案选,教师成了“抄写员”。大家讲究的只是书写工整,教案有固定的格式,缺乏反思与修改。教师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上课还是按部就班,陈旧老套或是像机械一样操作。现在课题组商讨:允许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备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备”一致。

    4、解决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两张皮问题。

    解决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后,就较好地解决了我们教师写教案与潜心研究教材争时间的问题。传统的教案是教案,是教师教的程序。教师预设的问题往往是多而细,牵着学生鼻子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或者干脆遇到问题绕道走。现在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在备课时尽可能少设定,多设想,在备课构想中尽可能渗透应变策略,把解决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融入了备课构思之中。

    5、系统地研究了课堂有效管理的策略,提高了教师课堂管理能力。A、实施有效管理的课堂管理策略(1)、课堂需要规划、有秩序的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2)、课堂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体现。(3)、课堂需要协调,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4)、课堂需要威信,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5)、课堂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6)、课堂需要引导,创建一种对学习负责任的环境是有效管理的出发点。(7)、课堂需要安全,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降低学生的焦虑。B、有效的时间管理(1)、在备课中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2)、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不同感官,提高单位时间效率。(3)、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运筹时间。

    C、有效的作业管理(1)、趣味性与科学性。(2)、层次性与激励性。(3)、实效性与主动性。(4)、实践性与探索性。

    6、备课的有效性增强。

    向备课要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返璞归真,大家在有用、实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上狠下功夫。青年教师基本走出了自己不能独立备课的阴影,备课能力普遍增强。

    7、常态课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大家都明白有效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上好常态课,常态课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现在随便你走进哪一位教师的课堂,都能让你听到比较满意的课。教师教学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8、作业布置走出了枯燥无味机械劳动的误区,趣、活、精、实代替了原有的题海战。

    作业布置适量、适度,不搞滚雪球式重复练习的“一刀切”。基本题与综合题分层要求,书面题与实践题尽量兼顾,作业的趣味性明显增强。

    9、许多教师已经养成了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

    一课后、一节后或一单元后,都写了长短不一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水分明显大大减少。

    10、青年教师的网络运用技能和搜集有关课程资源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研读教材后,都有上网查阅资料的习惯,合理制作课件已经成为他们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1、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了常态课的课堂。

    过去只能在公开教研课上看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现在已经普及到各学科的常态课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学生学会了合作,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增强,思维的潜能得到较大发掘,教室里消灭了专听课的“闲人”。

    2、随着“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在我校的深入开展,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近两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一直稳中有升。在教学质量上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课题研究今后的设想与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有力地推动着我校校本研修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步伐,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但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绝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一本写完的书”。“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怎样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深入抓下去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年月日



    推荐阅读:
    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周末社团活动
    个人课改总结
    2024——2024上班主任教研计划
    法治示范学校汇报
    戚墅堰区教师发展中心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