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反思5篇范文
第一篇:孙权劝学反思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孙权劝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孙权劝学反思范文篇1
这是我上《孙权劝学》的一些片段,课后我反思,本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尤其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存在明显的不足。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以后在上课过程中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有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孙权劝学反思范文篇2
本节课在预设时我就将朗读贯穿于整节课,同时各个阶段提出的朗读要求不同,有层次,有梯度。
初读,要求读准音,读顺文,在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借助注释、工具书)再读,要求读懂意,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疏通文意)品读,要求是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出生活体验,读出思考,读出余味,美读文言文。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文的魅力,体悟到中国文化的美、汉语言的美。45分钟的课堂,书声朗朗。学生通过诵读感受体悟,从而达到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整体感知,思维聚合;沉浸作品,与之共鸣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认为“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
孙权劝学反思范文篇3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1、激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学习基础比较弱的授课班级,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为理解故事内容做铺垫。
2录音朗读的示范对比,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
3、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课文理解并不难,课前有预习,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让学生利用注释,合作学习,讨论质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对这个环节持犹豫的态度,因为我怀疑学生们的能力,没有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扣着问题来理解。生怕一略而过,学生非但字词句没有掌握,连中心也模糊。但是事后收上预习作业,发现这一环节,学生几乎都能解决。这节课让我重新审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仅布置学生预习,告诉学生第二天要上公开课,课文让学生读几遍。但公开课上,我发现孩子们梳理课文非常到位,自学能力非常强。我后悔在教学环节中译句太多,对人物分析分布的时间太少。教学中越俎代庖的时候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样反而约束了学生的发展。
4、在主旨把握的方面,分析探讨不够深。一来,时间限制,二来,学生有些拘谨。如果以两课时教学,教学内容有单簿之嫌。安排一课时,导致了某些教学环节不够丰满。在课后的主旨补充分析时,学生从吕蒙、孙权、鲁肃三个人物、三个角度来提炼启发,效果比公开课漂亮。周琪从孙权事务多却勤于读书提炼出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能够出其不意,让人欣喜。
始终觉得文言文教学,面对普通班级,如何做到文辞与思想兼顾,不走老路,要上出新意,是我很难解决的顽症,现在迈出一小步,也算尝试!
第二篇:孙权劝学反思[定稿]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初中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我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通过自学、检测、探究、释疑、延伸拓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艺术,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采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的三主方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头的导入,互动性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能更好的学好这一课奠定了基础。
4、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本剧。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并且学生的表演很成功,对人物的个性把握的很到位,给听课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好、极深的印象。
5、设计“假如有一天,吕蒙巧遇方仲永,他们之间又会演绎一段怎样的故事呢?”请以“吕蒙巧遇方仲永”为题,写一段话,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不足之处:
1、开头的导入不够流畅,今后多讲多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2、课本剧学生表演的不很到位,今后应多指导,让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3、由于学生没有放开,对人物的性格把握还不很到位,分角色朗读不够理想,个别学生声音较小,重音没有读到位,今后应不断指导,经常训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在反思中寻找不足,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给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张光武
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第三篇:孙权劝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思路及反思 【教学思路】 《孙权劝学》
这篇课文,假若安排在初一或初二年级学习,怎样教才比较合理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文言教学存在着重大误区: 一是起步太晚,严重滞后,耽搁了最佳学习时期;二是
初中伊始又行色匆匆,走得太快,强行超前。此外还有诸多问题,比如,起步阶段忽略积累经典语料,把诵读价值偏低的文本硬性规定成“背诵课文”,诸如 《口技 》《童趣 》等等。
我注意到,《孙权劝学 》 这一篇有的课本没有安排背诵。这是对的,因为还有更上口、更经典的先秦文言语料更值得熟读成诵。不过,毕竟《资治通鉴》 也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典籍,适合于让初中学生多读一些。基于这种考虑,前些年我参与支教的时候,对这篇课文给予了较多关注。我调查某地学校一般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大致是:讲两节课,第一课时读上一两遍,然后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孙权、鲁肃和吕蒙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课文总共百来字,如何分析人物性格呢? 有的老师建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吕蒙在军帐中挑灯苦读的短文。———这自然比分析人物性格要略好一点,但还是淡薄了文言学习的特质。经过反复研究,最后把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回归于文言阅读的应有专责,回归于经典文本的自学、探究与交流,且放置在一种有联系、有趣味的文言阅读平台之上。第一节课主要学习课文;第二节课主要延伸课文描述的故事,所采用的经典语料均加上注释。资料1: 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选自《资治通鉴》建安十七年)资料2: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选自 《资治通鉴 》建安十八年)还采用了若干起调节、联结作用的非经典文字,比如这段小说者言:“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相持月余。权尝乘大船来观公军,公军弓弩乱发,箭著船旁,船偏重,权乃令回船,更一面以受箭,箭均船平。”
【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把当时记录下来的实况和感想,择要摘录在下面,作
为教学思路与反思的真实呈现。◎这次研究课,我不想扩充课时,还是安排两节课,但要让阅读 量 至 少 翻 一 番,提 出 了备课巩固和扩展文言教学“根据地”的实验设想。我
们本应该有文言教学这个“根据地”,从小学到中学都能够在相对独立的文言教学体系里,指导学生根据文言特点来有效地学习文言,进而和白话读写 教 学 体 系 建 立 相 辅 相 成 的 良 性 关系,在相互支持中实现双赢,最终使 学 生 形 成完整坚实的语文能力结构,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我们还没有这个“根据地”。不得已而求其次,在“流寇主义”的夹缝中,尝试建立小规模 的 带 有 “根 据 地 ” 性 质 的 文 言 教 学 格局———
这次以《孙权劝学》为例,尝试着做做这件事。其要义,第一是“巩固”,删除空泛无效人
物性格分析之类,让前一个 40 分钟,每分钟都落实于熟读成诵、疏通文义和大致理解文意上,基本完成原来两课时才能做好的核心要务;第二是“扩展”,从课文内容出发,向临近的适宜的古典文献靠拢,扩大涉猎范围,激发自学与探究的乐趣。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教学,改起来难度大,非常麻烦,诸多细节问题需要仔细探究。比如,“濡须建坞”的“坞”,到底是什么样的军事防御设施呢?针对“夹濡须水口立坞”这一句,我最先做出的判断比较含糊:取“坞”字本义,即防御工事,特指土堡。这又可以分为两种理解:一是在两岸上筑土堡,抵挡陆路攻击,水中仍然以船迎敌。这似乎更符合“夹”字原义,也与吕蒙的话比较吻合。二是将偃月型的矮堤筑进河水拦锁敌船,这样理解,与《后汉书》注中所引文字意思似乎更为接近:“孙权闻操来,夹水立坞,状如偃月。”为此,特地请教史学专家帮助澄清相关的概念:“偃月” 实际是古代军队作战时几种基本阵形中的一种,中外皆有。唐代李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对“偃月”这一阵势作了详细阐述:“偃月营,形象偃月,背山冈,面陂泽,轮逐山势,弦随面直。地窄山狭之所,下营也。”偃月阵为前后两层,即下、中两营,战时面水背山,依次而立。但下营又分大小两营,一处安排六成兵力,一处安排四成兵力,阴面的弦开三门,分别为“上弦门”“偃月门”“下弦门”。以常规论,曹操军也是有水师的,如不阻断水道,则北方水师必然顺水而下,步兵也会自陆地同时发起攻击。水道定已为东吴所断,北方水师无法顺流而下,要发动水战夺取水寨之后才可进入长江。而曹操似乎并没有倚重水战,估计是自赤壁大战以后,对北方水师并无信心,试图主要发动陆地攻击夺取偃月阵的营寨,但始终未能获胜,月余后无功而返。由此,可以看出“夹濡须水口立坞”的特殊的军事价值。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追究,即提出“建坞”的建议,能不能看作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的直接效果。有的老师提出:发生濡须建坞一事,并不能看作一定就是吕蒙就学后的特有效果,起码不能直接证明,就拓展料来说,多少显得有点儿牵强。(大意)对此,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论证,基本上维护了原来的见解。吕蒙献策时体现出来的军事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点,这样富于哲理的话,恐怕不是当年让鲁肃瞧不起的一介武夫所能说出来的———大约是读了不少兵书战策后,思考问题的方法、表述意见的话语都产生了变化。赤壁之战以后,大概东吴将军里滋生了盲目轻敌的思想苗头,吕蒙则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陆战与水战条件的复杂关系,提出建立陆地城堡,希望能弥补陆战不足的弱点。孙权当然能够意识到吕蒙立坞之策的重大军事价值,遂称“善”也。而一年后,果然应验了,曹操发动陆战,避开东吴水战的锋芒,倘若孙权事先没有修建陆地防御设施,并依托这些设施(坞)演练阵法(偃月阵),怕是要吃大亏了。从试讲和正式做课的情况看,初一学生大体能够接受,对教学的分量和难度基本适应,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建议再进行试验,改为让学生课下选读《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看看史书和小说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所作的不同描述,这应该是很有趣的。
第四篇:《孙权劝学》教后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秦安县中山中学
苏金锁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这一直是语文老师头痛思考的问题,怎样教才会让学生喜欢听,愿意背呢,很多老师在求索,我呢,自然也是这众多头疼的语文老师中的一个,最近执教《孙权劝学》,让我颇有感触。
应该说《孙权劝学》还是一篇难度不大的文章,文章情结简单,人物形象不难把握,语言对于初一的学生虽略有难度,可是有他们熟识的时代背景在,学生要自己解决也不是问题,像这样的文章,一般老师的处理方法大概都是帮助学生“字字落实句句到位”地解释翻译,教会分析人物对话反应出的人物性格,引导分角色朗读体味人物口吻神态心理,最后是督促背诵巩固,注意思想性的老师也许还会引申让学生谈谈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问题是,学生不喜欢,他们觉得这种方式乏味,他们不耐烦听你说教,也懒得去揣摩去背记那些他们压根就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课堂没有活力,课后学生也未必如老师所愿去巩固。
鉴于此种认识,执教《孙权劝学》时,我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首先、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解决文章中的难点,进行朗读、翻译比赛,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学生充分想象尽情进行角色诵读之后,体会人物各自语言所蕴含的意味。
整篇课文上下来,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参与热情高涨,角色表演得模像样,表达了他们对课文的个性理解。系列活动下来,学生解决了文章的字词背记,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揣摩了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了这篇他们平时根本不感兴趣的文言文。
这堂课让我得到一点启示:其实学生不是拒绝学习,但他们拒绝他们不喜欢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在头疼学生不爱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怎样改变我们早已老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也许文言文欣赏我们也应该放手给学生;也许文言文教学同样需要创设情景;也许文言文教学也可以转化成活动课;是的,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精彩绝伦。
第五篇: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下面是关于孙权劝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本课教学使用的视频《刮目相看》,对学习基础比较弱的授课班级,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为理解故事内容做铺垫。视频朗读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时课堂理解的重点,通过媒体展示,一目了然。节省了不少时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对着幕布上的句子进行翻译,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结合语境整体理解句子与表达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引导迁移,适度拓展。不仅是对文言词句知识的掌握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成语)也重在运用。对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不仅让学生知道意思,还引用了两个例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学生的收集不多,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朗读。希望能对班级里那些缺乏读书意识与习惯的学生有所启示。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有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本文的行文线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环节设置到位。缺点是:问题设置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够明确,让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在导入、教学环节衔接方面还应讲究些艺术性,小结时要有针对性地突破重难点。
经过认真反思,我不仅认识到本堂公开课的缺陷,而且意识到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图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
其次,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色。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
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一百余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在人物描写方面,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时,我打破了以往传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讲翻译,学生面无表情记笔记),结合我校的“ 1236”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为突破口,以读促思,以读助悟,以读带写。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我采取了“四读”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四读”即为“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文章;三读,读懂文本;四读,读出个性”。而在读的训练中,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听录音范读,个人读,齐读,小组合作读。本设计主要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感悟(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在“二读,读通文章”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而是让他们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而我只是针对理解有障碍的字句进行点拨。在“四读,读出个性”这一环节中,我也没有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为了更好地让小组合作落到实处,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让他们通过“读-品-悟”的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提高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最后对本课的感悟也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心里了。在设计本节课的收尾部分,我着实用了心思,如何让学生既明确学习本文的宗旨,又能将知识从课内向课外的升华迁移。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课外练笔,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二是语文积累,幻灯片呈现乐府诗《长歌行》,重点突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从而进一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授课虽已结束,心中的那份快乐久久不去。文言文真的很难教吗?我看不尽然。整合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结合处,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形式的读,带着适宜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写,一切都那么自然。教学中正是以读贯穿始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增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累了重要的文言词句;通过发现问题,探究文本,展开与文本和人物的对话,也提升了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整节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自主学习的气氛很浓,师生在平等的教与学中和谐共处。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反思才能打造出更好的课堂。课后我的脑海里对本节课进行了回放,我个人觉得有些细节还是需要注意:①如能将课外练笔放在课堂上练习,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②最后引导学生谈感悟时,有些操之过急。如果是学生能总结出来“开卷有益”效果会更好。③学生对老师们听课还是有些小紧张的,我感觉学生多少还是有些拘谨,课堂上放不开。没有平时课堂上表现突出。这是值得我今后教学思考与改进的地方。④在归纳“开卷有益”的感悟时,本来备课时,我设计了补充“吕蒙学有所成后”的课外小链接的环节,结果在授课时却忽略了,这多少有点遗憾。
教无定法。通过对本课的设计,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探究出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如文言文我们应该怎样突破传统教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小说我们该如何整合资源跳出文本统筹安排,说明文我们又该如何另辟蹊径上出浓浓语文味来……这是新课改形势下带给我们语文教师的新课题。
推荐阅读:
孙权劝学反思5篇范文
巧巧手工艺制作大赛策划[五篇]
师恩的黑板报漂亮又精简内容[五篇范例]
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共五则)
金砖会议志愿者倡议书模板[五篇范文]
相关文章:
- [ 三号文库 ]孙权劝学反思5篇范文
- [ 三号文库 ]巧巧手工艺制作大赛策划[五篇]
- [ 三号文库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大学生调查报告格式800字(十九篇)
- [ 三号文库 ]教师节倡议书海报(7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文化调研报告格式(24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企业调研报告的(3篇)
- [ 三号文库 ]销售个人述职报告1000例文章(六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电大毕业法律实践调查报告 电大调查报告3000法学(3篇)
- [ 三号文库 ]大学生调研报告3000字 大学生调研报告万能(5篇)
- [ 三号文库 ]模块六 事务类应用文写作测试题
- [ 三号文库 ]东乡县赵家乡2024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办法
- [ 三号文库 ]某珠宝公司广告策划书
- [ 三号文库 ]2024秋冬季建设工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
- [ 三号文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考知识点(大全)
- [ 三号文库 ]最新写给领导的道歉信(十篇)
- [ 三号文库 ]最新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总结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三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医院科研工作总结 科室科研工作总结(6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美术类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美术专业调研报告(三篇)
- [ 三号文库 ]方案可行性调研报告 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三篇)
- [ 三号文库 ]2024年行政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