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历史论文 租赁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寂静之音 时间:2024-09-09 22:03:0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鄄城县郑营乡党委政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人发资源,创新发展思路,精心打造特色产业,不仅使郑营乡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发原材料和发制品购销集散中心,赢得了“中国发都”的美誉,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税收增长和就业增加,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立足优势,明确人发产业发展定位

    人发购销、加工在郑营算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郑营乡开始出现一些人发购销户,90年代,就有不少人开始从事人发购销和简单加工,此后,人发经营户逐年增加,人发产业迅速膨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人发经营户在购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购销、加工、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而且实现了资本积累,大力发展人发产业优势明显。乡党委政府抓住这一特有的资源优势,围绕头发作文章,确定把发展人发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扶持,使其成为全乡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应的鼓励措施,因势利导,力促全民创业。全乡群众,有钱的,搭棚建厂搞加工,没钱的,帮人拉发扎发套,或者外出收购原材料,很快在全乡出现了干部领办、合股联办、邻里帮办的竞相发展热潮,涌现了“鸡窝变车间、伙计变老板、小户变大户”的可喜景象。同时,来郑营进行人发交易的客户也络绎不绝,自发形成了以郑营、钟楼等村为中心人发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场面每天都红红火火。

    二、筑巢引凤,搭建人发产业发展平台

    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研,于1999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在郑营村靠近鄄巨公路的开阔地带规划建立了占地260余亩的大型人发皮毛市场。为进一步拓展人发市场发展空间,2024年,又在原来人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新建钢结构连体厂棚8万平方米,设立固定经营门市302个、固定室外摊点1260个,并组织工商、税务、公安、安检等部门人员成立了人发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为人发经营户提供服务,因而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客商前来交易,人发皮毛市场年吞吐量、交易额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发购销集散地、发制品加工基地、国内外发制品及生产用品厂商聚集、交流中心。人发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增加了人发原料的供应能力,辐射影响作用明显增强。据统计,2024年,鄄城县年人发吞吐量在3000吨左右,交易额15亿元,其中郑营人发市场交易量就达2500多吨,交易额10多亿元,青岛50%、天津80%的人发加工企业的原料来自郑营。人发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刺激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人发经营,形成了广大的人发购销网络。目前,全乡已发展人发购销加工队伍1.2万人,人发经营专业村22个。收购人员跑遍全国各地,并在各省市设点代购,有的延伸到越南、缅甸、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周边国家。

    三、产业招商,推进人发产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郑营乡在强化人发产业经销管理的同时,依托人发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从治理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壮大人发产业,促使人发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不仅提高了本地人

    发展人发企业的积极性,还吸引了青岛、天津等城市以及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客商来我乡投资。目前,全乡小规模加工户发展到1786户,拥有1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发加工户达到1327户,全乡人发加工企业发展到9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一般纳税人79家,深加工企业12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人发加工业由以档发为主的初级加工向生产发帘、发套、发块、假发配件、公仔头、人发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拓展,加工档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生产档发1500多吨,各种假发制品达到500余万件,在全乡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购加销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

    四、优化服务,力促人发产业做大做强

    在完成了人发企业数量由少到多量变过程的基础上,郑营乡有计划地推进产业规模化,着力培植“顶天立地”的规模企业。制订了年培育3-5家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战略目标,筛选了一批骨干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制订优惠政策,在服务协调、信贷支持、税收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了副科以上干部服务项目联系卡制度,和企业建立一对一服务关系,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实际问题,并且承诺问题解决时限,为企业的运营和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外部环境,鼓励骨干企业膨胀规模,扩大生产。与人发打了20多年交道的董如勤,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靠购销人发起家,2024年成立了兴达发制品有限公司,年出口交货值在500万元左右。2024年,在机关干部吕明进的协调

    下,与青岛客商联合,投资2024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出口交货值达到7500多万元。在郑营,像兴达一样规模的企业目前已有10多家。

    五、产业效应,拉动民营经济快速膨胀

    人发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聚集效应和拉动效应,不仅延伸了人发产业链,形成了人发产业群,而且带动全乡乃至全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综合效应充分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全乡从事人发购销加工的人员,年人均收入均在万元以上。二是民营经济快速膨胀。家纺、畜产品加工、人发、裘皮、皮毛玩具加工、木材加工、蔬菜加工、粉皮粉条、弹簧、中药材、条柳编等产业经济迅速崛起,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机电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人发、中药材等五大产业规模不断膨胀壮大,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余户,民营企业总量达到130多家,各类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多人,民营经济已成为全乡较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六、企业反哺,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人发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增强了乡镇经济的综合实力,全乡税收由2024年的362万元上升到2024年的3760万元,今年1-10月份,税收达到3950万元。郑营乡依托乡镇财力的不断提升,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镇通柏油路里程达11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完成村庄规划14个,改厕1200多座,改灶400多座;清淤沟渠65公里,新挖沟渠6500米,新打机井150多眼,修建桥涵20多座;规划建立了占地1000多亩的工业园区,完善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已有近30家投资过千万的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努力发展社会事业。中小学校新建楼房面积8500多平方米,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一处,设立村级文化大院20余个,组建村级文化书屋4个,秧歌队、武术队等民间文艺团体活动频繁,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标准编制了郑营乡中长期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的新型小城镇。依照规划,董庄、苏桥等四个新村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入住2024户。占地1200亩的金堤新区和占地360亩的新城豪庭等城镇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总体规划和部分详规,一些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人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的改善,而且激发了全乡党员争先创优激情和干劲,促进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在服务人发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担重担,挑大梁,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办,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任。各基层党组织在协调解决群众、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发展搞好服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各类产业协会,切实为群众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有效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目前,全乡35基层党支部没有一个瘫痪或半瘫痪班子,成为引领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坚强堡垒。

    (鄄城县郑营乡张正芬)

    第二篇: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 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定稿]

    近年来,XX县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高效运行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确立了突出发展生猪、水果、蚕桑、薯类和劳务输出五大特色产业的工作

    思路,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巨农、七环、齐祥三大龙头企业,建成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与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带动全县建立了河舒镇、移民小区、长梁乡中坝村和周口镇团包岭村四个养殖小区。支持巨农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千亩有机果基地和库容1200吨的水果气调保鲜库,与年加工鲜果5万吨的可口爽公司,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水果产业链,带动了三坝、骑龙等以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依托赛克斯丝绸、台州海峡丝绸等龙头企业,巩固发展了龙蚕、兴旺等20个蚕桑基地乡镇。引进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立薯类种脱毒育苗基地和加工厂,带动薯类种植10万亩。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和运销大户。

    2、创新经营模式,突出利益联结。利益联结是产业互动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市场牵动、协会互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以生猪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三种模式。一是企业托养模式。由政府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生猪良繁企业审查认可,采取“统一建圈标准、统一传授技术、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回收销售”的办法,发展DLY肉猪养殖小区。达到约定回收标准的,公司统一回收,并按60元/头的标准支付劳务费;超过约定标准的,按市场价全部返还给农民。二是“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加工企(本文权属feisuxs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业+养殖大户”发展模式。由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和加工企业共同考察认证,确定专重大户;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信用担保,金融单位提供信贷支付,良繁企业赊猪或赊料,加工企业预付部分收购资金预约售猪,扶持大户发展。三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购销合同,由专合组织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加工企业按3—5元/头支付专合组织的组织费,按高于市场价200—250元/吨支付农户售猪款。

    3、加大政策驱动,破解投入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我们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构建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两年来,围绕确立的主导特色产业,全县共引进项目204个,引进资金11.8亿元,弥补了自身投入的不足。二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争取金融单位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采取“三就地、三优先、三放宽、一优惠”的办法,已为生猪发展注入信贷资金1400万元。三是突出激励带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本文权属feisuxs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用,改过去直接注入资金为以奖代补,减少了企业、业主、大户对政府的依赖。如在生猪产业发展上,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奖励支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以此激活了全县民间资本投入生猪发展。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100万元建立了“生猪发展金”,主要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防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担保。

    4、试行农业保险,强化风险防范。由保险公司对养殖企业和专重大户按一定标准收取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重大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依照受损情况,分四个档次按比例赔付,提高了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实行引种报批制和市场准入制,杜绝不合格品格和动植物疫病流入。建立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网络,充实防疫队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防治预案,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产业安全。

    二、构建招改结合、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工业是主导。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我们确立了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招改结合,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国退民进,招改结合上效益。直面县属工业企业除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产负债率高达123%、5300多名职工下岗、群访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我们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工业的突破口,坚持“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资产”,实

    第三篇:创新机制培育特色产业助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

    近年来,XX县按照“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高效运行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在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我们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确立了突出发展生猪、水果、蚕桑、薯类和劳务输出五大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巨农、七环、齐祥三大龙头企业,建成生猪良繁、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与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带动全县建立了河舒镇、移民小区、长梁乡中坝村和周口镇团包岭村四个养殖小区。支持巨农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千亩有机果基地和库容1200吨的水果气调保鲜库,与年加工鲜果5万吨的可口爽公司,形成产、供、销一体的水果产业链,带动了三坝、骑龙等以标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依托赛克斯丝绸、台州海峡丝绸等龙头企业,巩固发展了龙蚕、兴旺等20个蚕桑基地乡镇。引进北京荷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立薯类种脱毒育苗基地和加工厂,带动薯类种植10万亩。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了一批农村专合组织和运销大户。

    2、创新经营模式,突出利益联结。利益联结是产业互动的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市场牵动、协会互动、信贷拉动、政府推动”的原则,以生猪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企业、中介组织、农户之间利益联结的三种模式。一是企业托养模式。由政府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生猪良繁企业审查认可,采取“统一建圈标准、统一传授技术、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治病、统一回收销售”的办法,发展DLY肉猪养殖小区。达到约定回收标准的,公司统一回收,并按60元/头的标准支付劳务费;超过约定标准的,按市场价全部返还给农民。二是“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加工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业+养殖大户”发展模式。由良繁企业、担保公司、金融单位和加工企业共同考察认证,确定专重大户;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信用担保,金融单位提供信贷支付,良繁企业赊猪或赊料,加工企业预付部分收购资金预约售猪,扶持大户发展。三是“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购销合同,由专合组织负责组织生产、技术指导和收购销售,加工企业按3—5元/头支付专合组织的组织费,按高于市场价200—250元/吨支付农户售猪款。

    3、加大政策驱动,破解投入难题。加快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我们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构建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大力招商引资。两年来,围绕确立的主导特色产业,全县共引进项目204个,引进资金11.8亿元,弥补了自身投入的不足。二是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协调银政、银企关系,争取金融单位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县农村信用社采取“三就地、三优先、三放宽、一优惠”的办法,已为生猪发展注入信贷资金1400万元。三是突出激励带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用,改过去直接注入资金为以奖代补,减少了企业、业主、大户对政府的依赖。如在生猪产业发展上,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重点用于奖励支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以此激活了全县民间资本投入生猪发展。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筹资100万元建立了“生猪发展金”,主要用于奖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和重大疫病防治。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300万元,组建了会员制的“生猪发展投资担保公司”,为养殖大户提供贷款担保。

    4、试行农业保险,强化风险防范。由保险公司对养殖企业和专重大户按一定标准收取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重大疫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依照受损情况,分四个档次按比例赔付,提高了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实行引种报批制和市场准入制,杜绝不合格品格和动植物疫病流入。建立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控网络,充实防疫队伍,建立预警机制,制定防治预案,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产业安全。

    二、构建招改结合、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推动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工业是主导。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我们确立了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创新运行机制,坚持招改结合,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国退民进,招改结合上效益。直面县属工业企业除绝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产负债率高达123%、5300多名职工下岗、群访时有发生的严峻现实,我们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振兴工业的突破口,坚持“百分之百触动产权、百分之百转换机制、百分之百转变职工身份、百分之百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国退民进,全面完成了烟厂、钢厂、丝绸厂、麻纺厂、肉联厂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革。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2.5亿元,新建航星钢铁、金华纺织等1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盘活存量资产3.1亿元,安置下岗职工3200多名,年增加税收400万元,职工年收入增长130%,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二是坚持产业主导,培育骨干立支柱。为了做强电力产业,引进省港航公司控股新建金溪电站;马电公司通过优化重组,强强联合,效益明显提升。为了做强机械冶金业,引进福建、达州和遂宁客商分别新建金坛电化、易熠冶金、航星钢铁和天府兴贵四家企业;公开拍卖嘉宝公司国有股份,转变体制、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了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客商投资新建和改造荷田薯业、台州海峡、齐祥食品、金华纺织和赛克斯丝绸五家企业。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做强产业增实力。引导企业围绕市场调结构、增投入、上技改、强管理,增强竞争力。赛克斯丝绸公司今年收购全县茧站,形成了原料收购、缫丝、织绸一条龙生产体系;金华纺织公司正投资扩建一条1万锭棉纱生产线,使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4万锭;齐祥食品公司正投资新建万头生猪良繁养殖场和饲料厂;泰兴纺织公司正投资新建5000锭棉纱生产线;航星钢铁公司第三期技改即将完成。为适应市场竞争,金华纺织、台州海峡和赛克斯丝绸分别引进了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三、构建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融资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加快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项目是载体。我们在认真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切实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全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县级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快园区的“七通一平”建设,目前已开发整理出工业用地500多亩,北京荷田、天府兴贵变速器生产线、华西饲料公司等企业和项目正陆续进入园区。

    2、加快重点建设,强化投资拉动。采用股份合作方式修建金溪电站,目前累计投资超过4.54万元。通过收费权出让,引进天彩集团改造南渠路,已完成投资5287万元。核电站选址工作进展顺利。

    3、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创业平台。通过公开竞价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公交线路、出租车经营权、空间广告经营权和地下管道经营权等,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4、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卖、聚、投”等方式,激活民间资本,加快了以水、路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不新增财政投入、乡镇债务和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全县完成了39户小Ⅱ型病险水库整治和14万亩林业绿化任务。

    第四篇:农村特色产业

    关于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涵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但是一系列变化发展是以生产发展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种植由于大型机械的广泛运用使农村产生了更多资金和劳动力,农民已不满足传统种植带来的收益所以产生了许多依托土地的特色产业,以此来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以XXX为例,目前成规模收益显著的有以下特色农业:

    蔬菜产业。以XXX村为中心的温室蔬菜种植现有大棚占地200多亩,人均年收入逾两万元。12年积极争取了XXX市450吨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改造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40栋,总占地面积110亩,该项目投产使用后,年产值可达660万元,可带动180人就业,辐射周边360户通过种植设施蔬菜达到致富目的。

    草莓种植:种植区位于XXX村,由农艺师XXX承建,已建成X个高标准日光温室,每栋占地面积1500平米。品种为红袖添香、章姬等,产品销往北京等大中城市,每棚年利润5—8万元,发展潜力巨大。

    莲藕种植产业:位于XXX占地2X0亩,品种为泰国花奇莲,采取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即依托肉鸭鸭粪经沼气池发酵,供莲藕生长用肥,藕池内饲养泥鳅,既增加了收入,莲藕的种植又为肉鸭养殖提供了环境,形成生态种养的良性循环产业链。

    肉鸭养殖产业:占地面积120亩,已建肉鸭养殖大棚20个,每棚每年出栏6茬。与六和公司签订长期回收合同,保证了养殖链顺畅,也奠定了养殖园的利润基础。

    除以上之外,还有观赏苗木种植,错季水果等特色农业,效益好,发展前景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知名品牌、区域品牌稀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抗御市场风险;产业规模过小,经济效益低下;市场信息不灵、产销不协调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个人建议:

    1、加强对特色农业的科技指导。围绕特色产业开发,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班,充分利用村电教设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进步程度。凭借科技信息网站,制作发布名、优、希、特农副产品销售网页,及时收发致富信息,宣传销售农产品,搞好信息服务。

    2、积极发展农业保险。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拓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特色产业抗风险能力。

    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公司和经纪人联结农户和基地,从事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开拓大市场。

    第五篇: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携手实干民营企业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参加此次座谈会,和各位领导及企业家一起讨论关于“引导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颍上县信用联社的服务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一直和一些实干诚信的民营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这些民营企业中有不少就是对农村投资,如与我们联社合作多年的安徽省阜阳永祥良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阜阳市政府批准的全市第一家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基地,农科教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种子、信息,带动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达到了多方共赢。

    但是我县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的总体情况还有待继续组织推进。

    一、我县民营资本对农村投资的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在组织农村投入、促进农村发展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但仍满足不了我县各乡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建设投资问题逐步显现,农业和农村投资增加,仍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投入总量与占比明显偏低。总体而言,目前农业和农 1 村投资总量不足,比重偏低。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偏低。②是农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重增长缓慢。

    (2)农村投资与城镇差距突出。近年来农村投资增长虽渐加快,但与已得到明显控制的城镇投资增长差距明显,特别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比重趋降。

    (3)投资主体相对分散、资金效益不佳。目前农业投入渠道多,相关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一方面,造成资金使用分散,点多面广,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达不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应该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投入后的监管较为松散,投而不入、投而不管、重复和乱投入的现象较为普遍,农业投资达到预期效果的只占50%。

    (4)农业投资风险系数大。农业是一种弱质产业,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承担着各种自然风险,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竞争力弱、比较效益低等特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价格易波动,投资预期下降,市场风险加大,各层面对农业的投资行为异常谨慎。

    二、我国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资本的投资效率取决于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两个方面。尽管目前民营资本投资农村初显端倪,但从目前情况看,民营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效应未完全显现,还面临着不少障碍。(1)新农村建设投资环境方面:

    ①组织机构尚未健全。当前,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基本上是自发的、零散的,甚至是无序的,没有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介入进去。民营企业参与新 农村建设由谁来负责领导、由哪个部门来组织实施、采取什么措施来具体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尚未明确。

    ②政策导向尚未明晰。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很多政策性问题,如民营企业(企业主)无偿捐助农村公益事业的税收政策,民营企业参与合作开发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土地政策,民营企业招收农民、培训农民的扶持政策等等,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定。

    ③合作平台尚未建立。我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通过企业与村里的直接对接,政府还没有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如政策平台、项目平台、信息平台、活动平台、服务平台等。政府搭建的平台越宽,村企合作的机率越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明显。

    ④环境氛围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要依靠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创业环境、人才环境等,鼓励和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⑤管理措施尚未规范。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民营企业参与是一种新生事物。为保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必须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哪些项目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的、哪些是不能参与的,哪些是可以赢利的、哪些是必须无偿的等等。

    (2)民营企业自身投资管理水平也存在一些问题: ①企业家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大都是个人出资或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没有将企业当成独立的经济实体,而是更多地看成是自己私有财产的一部分,看成是自己荣誉 和身份的象征,致使企业难以实现产权社会化。另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影响,有的民营企业家心存顾虑,担心改革开放和民营企业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敢大规模进行资本运营。

    ②体制障碍。一是产权单一落后。不论企业大小,大多选择个体业主制、合伙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投资主体较少,必然导致决策权个人化,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二是制度不配套。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制度,与国有企业相比,保障基金积累过少,保险水平过低。三是管理落后。家庭式管理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科学、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主观意识很强、随意性大。

    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在走着依靠进口设备、扩大规模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老路,没有真正把加强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等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许多民营企业对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及计划,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在创新上的有效合作。而有的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认识不足,对侵权行为的防范和打击乏力,一直受恶意抢注商标、商标冒用、假冒伪劣等行为侵扰,面对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缺乏追求技术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三、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服务环境、政策体制和舆论氛围,加快民营资本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使民营资本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支撑之一,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三大途径

    一是着眼提升农业综合功能,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的新农村。要坚持“龙头带动战略、品牌建设战略、弱项突破战略、组织合作化战略”四大战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着眼提升农村综合实力,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生活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新农村。要按照“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向农村新社区的转变。

    三是着眼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农村。要围绕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增收渠道多、保障水平高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农民增收水平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在更深层次上参与新农村建设。

    2、把握四条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是政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通过规划先导、投入引导、政策指导,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大支持。

    二是科学和谐的原则。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来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帮助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自觉行动。

    三是自愿双赢的原则。必须立足于自愿,着眼于双赢。要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主观愿望,根据企业自身的意愿来鼓励企业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也要充分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决策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有权决定本村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事项。

    四是务实可行的原则。所谓务实可行,实质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我县农村地域多样性和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既要切忌急功近利,形象工程;又要防止标准过高,模式雷同。

    3、加大宣传,营造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和形式,加大 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和农村建设过程中需扶持项目等的宣传,让各种社会力量掌握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了解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方式、项目和内容。总结宣传企业和企业家回馈家乡、回报桑梓的典型,增强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加强共建开展情况的跟踪报道,善于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将民营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我联社将积极准备,信贷支持实干民营企业对农村投资,助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

    颍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



    推荐阅读:
    膨胀人发特色产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志愿者杯公益演讲大赛策划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报告
    2024年青岛开发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
    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