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读后感 购销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翠竹清韵 时间:2024-09-20 21:49:49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提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如果能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这种配置本身就会有巨大的收益。但在实际配置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成为人力资源是否能真正合理配置的关键。

    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的问题

    1、工作业绩考核流于形式。职工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没有起到奖惩和聘用职工重要依据的作用。

    2、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甚小。工资分配制度几经改革,但仍未摆脱国家统一工资标准的束缚,尚未完全与实现效益挂钩。只是在现行工资制度活的部分中做了适当调整,向主要岗位给予必要的倾斜。

    3、职工岗位相对固定。部分职工长期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任职,思维空间,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渐趋向模式化。

    4、双向选择缺少科学内涵。机关改革和生产经营实体组建及缺员补充,因受人力资源供给大于需求的影响,多数职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缺少统一、规范的岗位职责、上岗条件、上岗程序、上岗合同等要件。

    5、以传统的固有思维用人。有的领导班子及成员在选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经营实体负责人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听汇报的多、亲眼看的少、培养教育少、担子压的少,缺乏转换角度和换位思考的思想,致使不少人才在局内派不上用场,被迫流向外单位。

    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少数领导畏难心理同广大职工依赖心理共振的结果。

    2、部分单位的生产关系已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步伐。

    3、劳动保险尚未与社会接轨。

    三、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原则

    1、充分投入原则。人力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相比较,有明显的时效性和不可储存性。它的形成、开发和使用都与人的生物周期为载体而自然地被时空所限定。因此,作为已被开发和使用的人力资源要给予充分的投入和运用,即使是人力资源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下,也应当通过各种措施扩大需求、增加投入,尽量减少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合理运用原则。首先是人力资源投入的经济效果的好坏;其次是投入方向和配置效果的好坏;再次是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3、良性结构原则。搞好人力资源的配置,需要调节现有各个局部的人力资源,通过新鲜血液的输入,促进人才结构的改善。同时,要着力培育人才在流动中成长的机制,激发人才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增强人才整体素质。

    4、提高效益原则。一般来说,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总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改善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或组织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尽可能接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程度,使单位或组织由低效能向高效能转化。

    5、合理流动原则。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力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消除人才在不同地区、所有制和城乡之间流动的体制障碍,通过公平、有序的流动与竞争,使“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正常手段。

    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完善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坚持定量考核为主,定性考核为辅,效益与安全一票否决的考核原则,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在不同岗位要各有侧重,并按岗位职责制定出每个岗位具体的定量考核指标。定性考核可由上级和有工作往来关系的平级和下级评议。

    2、完善联责联效分配制度。现行工资制度封存后,在生产服务岗位推行工种工资指导价,但不得低于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价的低位数。管理人员依据个人管理职务等级和管理技能水平确定岗位技能工资。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实行内部工资改革后,歇工期在3个月以内,职工可按岗位工资的30%领取歇工工资,超出3个月者进入单位劳务市场。

    3、推行人力资源动态管理。一是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分别实行合同制和聘任制,期限原则上为3~5年,合同(聘任)期满一律下岗,参加新一轮双向选择;二是强化管理人员交流力度。机关管理岗位人员要到生产经营实体上熟悉和掌握生产工艺流程,从中吸取实践经验。生产经营实体的基层干部也要到机关从事管理岗位工作,让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知识,机关各岗位之间也相应相互交流,每年岗位交流指数不低于所在机关人数的10%;三是公开选拔管理人员。机关副处级和科级以下干部,每年分别拿出占处级干部总数的5%,占所在机关科级以下干部的8%,进行基础知识考试、面试、答辩程序竞争上岗;四是建立末位淘汰制;五是对新进人员一律实行人事代理制。

    4、推行双向选择用人机制。制定统一的机关和生产经营实体管理岗、生产岗、服务岗的岗位职责、上岗条件、上岗程序、上岗合同。成立组织人事、工会、职工代表、纪委、专家组成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考核小组,负责职工日常岗位变动的考评取舍工作。各单位或部门岗位空缺补员由组织人事部门张榜公布,参与竞争者经资格审查和专业理论知识笔试合格后,由考核小组对参与竞争者进行技能考察,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聘用顺序报组织人事部门审定,并签署合同。在同等条件下职工优先。

    5、起用一批重点院校学生,营造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重点院校毕业生知识面广,思维敏锐,洞察力强,要采取考试或考察的方式尽快让他们走向高级管理岗位。在近期内提拔一批35岁以下的科处级干部,改变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篇: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人类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因为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如果没有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实现其经济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了现在企业管理的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通过有计划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搞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开发,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的促进生产、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人力资源如何配置谈一点看法。

    一、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

    如今,人员招聘是企业获得人力资源补充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外部人才进入企业的唯一通道。因此,成功的开展招聘活动,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招聘体系就是在招聘过程中要明确:招聘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时候招聘什么人,如何去招聘合适的人?

    1、人员原则

    一是公开原则。把招聘岗位、数量、时间、资格条件、考试办法公开。

    二是平等原则。对所有应聘者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竞争机会,不拘一格选才。三是竞争原则。通过考试竞争和考核鉴别来选拔人才。

    四是择优原则。通过广揽人才,选贤任能,挑选一流人才。

    五是量才原则。重视人才的专长,量才录用,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六是效率原则。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短的时间,录用到高素质人才。

    2、招聘人员时间

    一是业务扩大,人手不够。

    二是原有员工调动、离职、退休、死亡等出现职位空缺。

    三是员工队伍不合理,急需补充合适人才。

    四是组建一个新的企业。

    3、招聘人员过程

    一是招聘之前应进行岗位分析,岗位分析可以很好的把握公司内部需求动态,明确、详细的职位要求可以保证公司招聘到最合适岗位要求的人才。岗位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公司开展招募、培训以及薪酬管理活动的首要条件。它对公司招聘体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是人员的招聘可以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能很好的激励现有岗位的员工不断地进步,使公司的成长和员工的成长同步,同时,也能大大缩短外来员工适应新岗位的适应期。而外部招聘的挑选余地很大,可以确保招聘到许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外部招聘在无形中给公司原有员工施加压力,形成危机意识,激发斗志和潜能。不论是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在为公司招募人才的同时都要权衡其利弊,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招募到合适的人才。

    三是选择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员,通过初步面试、评价、申请表和简历,经过测试、面试、个人证明材料检查和背景调查,录用等步骤,选择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员,如果员工条件过高、过低或与工作岗位不相适应,他很可能会离开企业。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员工的流动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代价很高,特别是高流动率的企业不可能有好的业绩。

    二、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

    员工的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员工使用来进行的。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其实就是在使用人员中要明确: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使用人才的内容,如何使用人才?

    1使用原则

    一是人事相等原则。按工作的需要,挑选最合适的员工,达到最佳组合。二是权、责、利一致原则。就是权责越大,相应给予的利益、报酬应越丰富。三是德才兼备原则。就是德与才的统一,两者必须结合,不可偏废。

    四是用人所长原则。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和能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安置其到最能发挥特长的岗位,而且要能容人所短。

    五是兴趣引导原则。尽量将员工安置到其感兴趣的工作岗位上。

    六是优化组合原则。根据员工的性格、年龄、能力要素匹配构成群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科学的人才结构。

    2员工使用内容

    一是新员工的安置。将新员工安置在预定的岗位上。

    二是干部选拔、任用。从员工队伍中或招聘中选拔能力卓著,绩效突出者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三是职务升降。通过绩效评价,任免各级领导。

    四是员工调配。根据实际需要,调配各岗位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优化组合。不断优化人员,提高整体效率。

    六是员工的辞退、退休管理。

    3员工使用程序

    一是分析员工任职资格,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价、确认了解培训工作是否达到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要求。如果员工已具备了上岗条件,则安排其上岗,如尚未达到要求,则需要重新培训或进行辞退,解除劳动关系。

    二是员工进入工作状态。一般采用聘任制、订立劳动合同的方式上岗。三是员工开始工作之后,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考察,进行评价。

    四是人事调整。就是对员工使用进行调整,包括晋升和降职,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建立诱人的培训体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市场瞬息万变,这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力资源的培训正成为企业诱人的福利,“终身教育”“学习型组织”的提法都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以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立诱人的培训体系,其实就是在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的形式、培训的内容、培训的体系。

    1、公司的培训形式

    一是脱产培训,一般企业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集中时间,离开工作岗位在专门的学校,研究机构等脱产学习,俗称:“充电式学习”。

    二是不脱产培训,从业人员通过实践学习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这是企业培训的主要途径。

    三是业余培训。员工利用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通过自学或函授教育获得新知识,进行个人能力开发。

    2、公司培训内容

    一是对管理人员可进行国内外经济现状,经营管理知识国际市场经营知识,领导方式,工作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等培训。

    二是对经营人员可进行企业年处的经营环境,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经济法

    律知识,外语培训等。

    三是对技术不员可进行专业知识项目管理,组识管理计算机,外语培训。四是对一般员工可进行企业管理,现状和方针,业务知识如何处理工作,待人等培训,3、公司培训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在短期内是很难见效的,企业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和教育培训,才能培养出自己年需要的人才,按照管理职能和管理层的不同,培养体可分为二类:

    一是职能体系,就是纵向的教育培训体系,根据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不同,如生产、技术、销售,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

    二是阶层体系

    就是横向的教育体系,是从经营层、管理层、监督层、骨干人员、一般人员、新进公司人员等分别进行培训。

    完善企业的培训体系也是等于为公司储备大量的有用之才,一旦某个岗位上的人员离开,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顶替其工作的人。这样就能把因为人员变动产生的损失减到最小。

    综合上述,完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企业拥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

    四、完善市场化薪酬体系

    如果说培训能很好的让员工为企业服务的话,那么,完善的薪酬体系制度则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它是一个企业有没有吸引力的主要依据。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自己获得同事、企业、社会的认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其薪酬。完善市场化薪酬制度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明确,薪酬的功能、薪酬的结构、如何设计与管理的薪酬制度。

    1、企业薪酬功能

    一是补偿功能

    二是调节功能

    三是激励功能

    2、企业的薪酬结构

    一是基本薪酬部分。主要是员工岗位、职务、个体间的差异为基准的薪酬,一般占工资的50%——60%,由最低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等组成。

    二是奖励薪酬部分。这是员工超额有效劳动为依据的薪酬,由年终奖、劳动分红、特别贡献奖、经常性工作奖组成。

    三是各种工作性补贴。以员工所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为依据超额劳动的补偿。一般约占工资的5%——10%。

    四是地区性津贴。这是对员工在不同地区间的实际工资差异的一种补偿,一般约占工资的5%——10%。

    3、企业薪酬制度

    设计与管理薪酬制度是一项最困难的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如果企业建立了市场化薪酬制度,企业就会进入创新的循环。而如果这些制度失灵,那么接踵而来的就是员工心灰意冷和工作效率的下降。最终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因此,完善市场化薪酬制度,要做到将“心”比“心”,要用企业的“薪”换员工的“心”。

    一是企业要提供有竟争力的薪酬。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使他们进一步珍惜这份工作,较高的报酬会带来员工更高的满意度,较低的离职率,一个结

    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薪酬制度,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较差的员工。

    二是要重视内在的报酬。内在的报酬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大的关系,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公司就能把员工从主要依赖好的薪酬制度中转换出来。而让更多的员工依赖内在的报酬,也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三是要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公司领导层应该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开放相关的薪酬信息,让员工了解到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和管理有助于一个更合适的员工需求和更符合实际的报酬制度的形成,用公司管理层的真心换取员工的信任和信心。

    四是要有一个公平的评估体系。如果没有合理的评估体系,薪酬制度也就成了虚设。在公司制定薪酬制度时所遵循的原则是“论功定酬”,也就是员工有机会通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公司的贡献而获得加薪。在“论功定酬”中,对员工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估至关重要,同时,评估也需要因人而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完善市场化薪酬制度是公司有效的激励途径,它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而且企业也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五、合理配置好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它比其他的技术、资金等其他资源更宝贵。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因此,只有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精简、高效的企业组织结构,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合理匹配人力资源中,一定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在最合适的时间把最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是匹配的中心,一切都要围绕人进行。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预测企业有多少个工作岗位,那些工作岗位需要填补,岗位的要求是什么,弄清工作岗位的性质很重要,不要盲目的招聘高级人才,否则往往形成高人才低配置的现象,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对员工和企业都是损失。

    其次,要考虑员工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现实能力是由一个人以前的学习和经验积累而成的;而潜在能力则主要依据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对于岗位职责明确的工作,可以倾重于员工的现实能力,对于岗位职责不明确的,则可更多的考虑潜在能力。

    根据行业的性质不同,有的企业往往会有人力资源需求的淡季和旺季之分,旺季人力资源需求往往达到了饱和程度,而在淡季却又有许多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就需要管理者通过对岗位和人的双重衡量,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很好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它比薪酬激励更有效,是人力资源管理较高的境界,同时,对于挽留高级人才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第三篇:合理开发与配置农村人力资源

    合理开发与配置农村人力资源

    闫景铂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力资源将是科学技术中最核心的因素。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工作者,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丰富与人才资源缺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

    一、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通俗地说,人力资源是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以合法劳动创造财富,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那部分人口,是第一资源。从广义上讲,农村人力资源指农村的人口总量,从狭义上讲是指具备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三个层次。人口资源层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是最基础最广泛的层次,也是每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般的人口并非就是人力资源,只有投入到生产过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价值的劳动人口才能成为人力资源,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真正优势。劳动力资源层是指在人口资源层中,符合就业年龄已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和符合就业年龄但尚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人才资源层指在劳动力资源层中德才兼备、进行创造性劳动贡献较大的人,居人力资源层的顶端,是人力资源层的精英和支柱。

    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三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村富裕的需要,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人力资源相对过剩,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既有“民工潮”,又有“民工荒”。前者反映的是农民工的数量,后者则反映出农民工的技能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差距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严重滞后,已成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沉重包袱,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固然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然而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其文化素质、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势必造成农村劳动力技能低,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大大限制了农民利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农村需要技术型、应用型、开发型人才,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

    2、农村环境条件差,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农村人才的培养与财政投入各有不同,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不便利等情况,农民的脱贫致富往往依靠劳务输出,到外面打工,从而造成农村中一些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也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免出现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外流的严重现象,这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将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在农村,大量青壮年人才外出打工或上学,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对发展农村事业缺乏热情和能力,而留下来的农民,要么素质偏低,要么缺乏基本技能,不能完全胜任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中去,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制度,引导更多教师下乡支教、医师支援农村等措施。

    3、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尽管第一产业仍是农村最主要的产业,但是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工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第二、三产业,这就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技术水平的农民,劳务性收入将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占有更大份额。要保证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分享到社会福利增加的好处,保证农民有能力参与市场化的竞争而不被“边缘化”,并让没有转移的农民从农业中受益,就要注重新型农民的培育。

    4、政府管理部门认识存在偏差,投入不足

    许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只重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把许多精力放在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中去,往往忽视了农业的基础作用,尤其在免缴农业税的现实情况下,不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对实施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工业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自然就发展好了,认为农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农村经济搞上去,外出打工赚钱回来更实惠,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严重的“等、靠”思想,对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的对策

    1、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挖掘农村人力资源

    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农村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委和政府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加强指导,切实把广大干部、党员和各类人才培养好,使用好,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比赛、农产品成果展示会、科技推广项目招标等多种形式发现人才,有意识地物色致富带头人。要仅仅围绕企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急需人才。

    2、发展农村教育,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育

    目前,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技能素质偏低,思维方式较为保守和僵化,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在笔者的家乡,相当多的青少年初中没毕业就走上打工的道路,更谈不上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必然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只能从事传统农业和城市中苦、脏、累、险、差的行业和工种。同时,受文化水平限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受到严重制约。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政府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但关键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切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内容。真正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3、创新机制,突出重点

    随着大量青壮年和素质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土地,农业的“空洞化”现象日渐显现,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只有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才能吸引农村大学生报效家乡,吸引城市过剩而又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到农村创业。这也体现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应依靠制度创新,激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向农村输入知识、技术、先进文化,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发展现代农业。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创新外出务工回乡人员激励机制,制定农村人才开发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调动农村人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4、加大投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育环境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稳定农业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收入积累率,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容量。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完善,把紧缺岗位信息尽快提供给农民,并加以正确引导,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农民成长兴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作者为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3期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医院应当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

    医院应当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

    摘要:近几年大学的扩招以及医疗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增加,使医学本科生的就业发生困难。然而,从临床实践工作表明,医学本科生是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主力军,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技能操作,深受临床好评。他们中有很多已成为业务骨干,甚至走上医院的领导岗位。因此,从实际出发,医院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这将对医疗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配置

    由于连续几年的医科大学扩招,医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既要减员增效又要高学历人才。因此,各级医院(包括郊县医院)都纷纷寻求、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将医学本科生婉拒于医院门外。然而,从多年来各级医院临床实践的工作表明,医学本科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本科生不但基础知识扎实,而且临床技能熟练,是医院临床工作的基本力量,甚至是骨干力量。固然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高学历人才,这些人才的岗位主要是在科研的发展方向,使之成为提升医院品牌的主要力量;而医院在对病人提供服务时,更需要的还是应用型人才。有资料表明:医生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最好配置在30%~35%,从学历看,博士生不少于医生总人数的5%,硕士生不少于医生总人数的20%,消除中专学历。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医生中硕士生以上高学历所占比例相对少数,占大多数的还是医学本科生。因此,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而忽视医院所需的医学本科生这支基本队伍,这将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下面通过对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医院应当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从而更有效地保证医疗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医学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

    1.1以六院临床医学院近三年来医学本科生就业情况:

    在三级医院就业的也已从综合性医院,如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向专科医院,如肺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发展;而一些郊县和外地生源的学生基本上回原居住地的医院工作,郊县医院就业的比例逐渐增大。从2024届学生就业需求信息来看,郊县医院也逐渐需要高学历人才,医学本科生面临就业危机。

    1.2问卷调查分析这些学生对目前现状的看法

    针对目前就业现状,跟踪问卷调查了这三届学生的看法,共发放问卷178份,回收174份,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对目前就业状况,最担心的是:认为“就业制度不完善、有黑箱操作存在”的有73人,“用人单位门槛高”的有46人,“自信心、能力不够”有30人,“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25人。

    从中可以看出,有68%的学生感到就业难度增大,还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自信心受到很大影响。

    1.2.2进入临床学习以后,对医学工作的看法是:认为“很感兴趣,对从业充满信心”的有49人,“兴趣一般”有84人,“兴趣减退、发现从医没多大意思”的25人,“做医生非常辛苦、待遇差、不准备从事医疗行业”的有16人。

    以上可以看出:由于医学本科生就业面临重重困难,从而产生对医疗工作感兴趣的只占28%,近72%的学生兴趣正在减退,还有少数的学生甚至不准备从事医疗行业。

    1.2.3作为学生,你现在最需要的是:认为“知识”的有84人,“时间”的有40人,“金钱”34人,“友情、爱情”是15人。

    71%的学生感到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更多的知识,能获得更高的学历,从而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1.2.4对就业过程的态度是:认为“自己参与竞争”的有111人,“依靠父母亲属”有11人,“托人找关系”的有21人,“随波逐流”有31人。

    应该说,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寻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依靠别人、听之任之的毕竟是少数。

    1.2.5对从医前景的看法是:认为“充满信心”的有18人,“有信心”的107人,“无信心”29人,“无所谓”20人。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热爱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希望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实现除人类之病痛的誓言,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抱有信心。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医学本科生对目前就业状况感到不满,认为存在着问题,从而影响到对医学学习的兴趣;但同时又感到学识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对从医前景充满信心。

    以上虽然只是分析了六院临床医学院近三年来医学本科生的就业现状,但是,以一斑窥全豹,确实反映了近年来各级医院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非硕士生不招,且有越演越烈之势。长此以往,将出现人才断裂层。因此,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2.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它是由人的智力和体力组成的综合性资源,它是知识、科学技术的载体,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它是最活跃而且居于主导地位的能动力量。因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人力资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其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体配置效益,它是 决定医院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的配置又需要有周密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规划是医院人力配置的前期性工作,是一个对医院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统领与协调作用。其目的是预测医院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确保医院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合格人才,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

    确定了所需的岗位以及岗位空缺人员数量后,就应对这些岗位进行工作分析,从而确定该岗位的工作规范和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技术、知识、能力与责任。同时,选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人才测评。这样就可将合适的人安置在合适的工作岗位,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

    然而,目前却存在着人力资源短缺与人力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如何为医院寻找合适的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医院保持强劲生命力和竞争力寻找有力的人力支持,是现在大多数医院要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医院,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但又不能将之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因此,作为医院人力资源重要后备力量的医学本科生,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配置,将是医院需要探索和改革的重要课题。

    2.1打破框框,量才录用

    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⑴医院职工总人数与医疗床位数及门诊工作量的比例关系;⑵各类人员在总人数中的比例构成;⑶同类人员中职称、学历的层次分布;⑷职工人均的绩效。根据这四个方面结合医院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通过周密的人力资源规划,确保医院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的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当充分体现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自主性的理念,按科学的程序选拔和任用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非硕士学历不招或设置英语六级过关、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等种种门槛的框框,提倡唯才是用的原则。特别是要摒弃不正当竞争、任人唯亲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弊端。一般可以通过面谈法、心理测验等方法广罗人才,选拔人才。

    面谈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面试”。通过面试,了解求职者的能力、人格、态度、兴趣等,确定求职者是否符合需要。在国外,面谈法已作为人员选拔的程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面谈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通过面谈,用人单位可以观察求职者的言语行

    为和非言语行为,作为人员选拔的参考资料。同时,应选者也可以通过面谈了解他将从事的工作的特性及组织情况,从而决定是否接受任用。

    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了的,根据一定法则对人心理特征与行为进行数量化表示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具有评估,诊断与预测三种功能,是人员选拔的有力工具。心理测验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改进选拔过程,同时又比较客观,不易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相信医院重视了人才梯队结构,遵循唯才是用的原则,运用科学的选拔人员的方法,合理配置医学本科生人力资源,定将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2加强培训,继续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只靠在校学习,也就是说“一次教育”的概念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人不断地学习,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新概念。

    所以,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开发,使医院的人力资源保值增值,保持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培养和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敬业精神,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人员培训与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人力资源培训着重于培养四种能力和素质特征:文化技能、认知策略、操作技能和态度。文化技能是指学员掌握与工作任务有关的概念、知识和能力;认知策略是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一种运动能力和工作能力;态度则包括工作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还涉及群体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具体的培训内容和要求应该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充分运用各种理论和学习原则,对组织和工作急需的文化、技术与知识进行各种训练。

    医学本科生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充分调动起工作积极性,更大程度上发挥潜能,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不遗余力。

    2.3为医学本科生做好职业计划

    职业计划是个体在职业生涯中有意识地确立目标并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组织是员工个体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组织既有责任帮助员工发展和实现自己的职业计划,又有必要加以引导,使员工职业计划的发展同组织整体发展目标相和谐。

    职业计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和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内容。即要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建立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去争取目标达成,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

    有了职业计划,组织就要为其员工设计职业发展、援助计划,称之为职业管理。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员工的职业方面的需要和技能,帮助员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职业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对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只有在科学的职业管理之下,才可能形成规范的、系统的职业计划。

    医院在对医学本科生进行职业管理的时候,应了解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计划,并通过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使之于有助于医院目标的达成。

    以上所述,主要是针对医学本科生目前就业出现的危机,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出了医学本科生是医院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是医院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当予以合理配置。通过对医学本科生量才录用、岗位培训、职业计划,以达到医院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五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经营:人的经营。她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体

    现,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生存,能否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的关键,因为企业的管理其实就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进步。处理好了“人”的问题,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建设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清楚定位。

    人力资源主管要想更好地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必须悉企业生命周期的管理,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对企业在什么时期用什么样的人,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员工了如指掌,并为企业储备各类人才,建立人才梯队。企业在高速发展和扩张的时期,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时期,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在招聘过程中,要了解企业的发展特性,随时保持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需求情况,及时调整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如何解决招聘与配置招聘策略。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人事管理观念需更新,人力资源投资不足

    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对于单位来讲是一个核心的资源,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强有力的机构来进行管理。而现在的单位中,对这一资源的管理没有一个完整的机制,仅把人力资源管理当作一个事务性工作,没有专职人员从事管理,每个人都是一身多职,这就是一种组织文化的弊端,隔离地看待一个整体,如同盲人摸象,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企业没有把职工视为能无限开发的宝贵资源,对职工使用多而培训开发不够,培训形式也较单一,仅限于岗位培训和晋升职务的传统手段,而且,培训效果也难以检验。

    2. 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理论

    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相比有显著的不同,我国大多数

    单位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都并非专业出身,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方面所受的训练一般比较少,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人事管理方式,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绝大多数从事劳动人事管理的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为知识水平不够,知识面窄,日常管理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是以事为中心,忙碌于琐碎事务。如果劳动、人事管理者的素质不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也就不可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3.绩效考评模糊尚无标准

    绩效考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发挥着较强的激励作用。据调查,有50%左右的职工对目前绩效考评存在不满意的情绪,其根源在哪呢?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员考评并无标准之分,量化指标较笼统,难以操作。二,职位分析尚未标准化,各类岗位名称未进行规范。此外,绩效考评的结果没有同职工的工资分配、职位变动以及奖惩直接挂钩,绩效考评也就停留在了层面。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严肃性、真实性。这样的考核没有发挥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作用,多数单位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评选先进的任务。

    4.难以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虽然大多单位有了较大的分配自主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缺乏活力,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是人员配置由领导说了算,不能全部做到职能匹配;其次是薪酬分配上的“大锅饭”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目前单位执行职务工资由固定和津贴两部分组成。按要求津贴部分要与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大部分单位都把津贴按照固定比例发放。即“活津贴,死分配”,起不到津贴的调节和激励作用。成功的激励机制应是:导向正确,措施系统,政策稳定,运作科学。

    三、企业战略指导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支持企业战略

    1.现在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素养,致使人力资源管理难以提高到战略高度,没有从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在对员工的传统日常管理之上。如果企业不把人力资源管理摆到关系企业命运的位置上,不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职业培训急功近利,就不能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用活人才的良性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出于应付一时之需,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战略应根据现在的情况考虑未来,着眼于未来及长远的目标。其作用是可以协调企业中各职能部门内在的关系;可以引导企业进行变革,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保证企业的各方面平衡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是根据企业远景制定的,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与贡献。企业战略目标是由人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宏观层次的贡献就是确定企业员工共同持有或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塑造员工的行为,最终指向业绩目标。成功的企业是那些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而又能稳步推动战略实现,业绩不断提升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对这样的企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模糊、抽象的战略、目标分解、具体化实际工作中,使现在的行为指向现在及将来的业绩,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偏离或损害长期的关键因素。

    3.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性支持,主要体现于人力资源规划。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预测企业对人员的未来供需,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进入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晋升规划、薪酬规划等。人力资源规划没有直接和企业的效益挂钩,不能同企业的经营计划或者市场营销计划一样,把成果摆在桌面上让人看清楚。它创造的价值是无形的,即使看不出但决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惟在将长期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保持长远、健康发展。

    四、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

    1.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加大对职工的培养力度。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旧观念,转变固定的人事管理方式,真正把人事管理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首先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实行条条管理或者条块管

    理相结合,以人本管理的思想作主线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关。其次是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任用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第三,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可逐步建立面向市场聘任英才的用人机制,也可尝试实施人才派遣这一新型用人方式,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扩大就业,促进现代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要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适应社会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必须从上到下克服培训是负担、是走形式、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等错误认识,把职工培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系统地开展员工培训,其目的是通过对职工的培训,实现职工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改变,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创造条件,积极接受人力资源新知识、新观念。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传统的旧的人事人才工作长期处于封闭式、神秘化的工作方式。新时期要快速有效的接受人力资源新知识,执行新方法,无疑是对传统人事人才工作的一个严峻挑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除确立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组织人事工作的核心职能观念外,还应增强人才意识,树立新人力资源开发和服务观念。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案例讨论、联系经验、观点阐述、技巧传授和分享成果,引导职工思索、升华,最终形成个人特有的观念和思路的人力资源课程,通过学习,让职工接触到新的知识和观念。

    如果有条件,“人力资源外包”也是单位提高效率、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事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做到了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以岗定酬、绩效考核、合同管理,有的单位也在积极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通过“外包”可以节约时间,集中有效的资源,降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3.探寻新的评估维度,建立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的德、能、勤、绩的考评模式是一种对“人”的考评指标体系,很多指

    标与当前工作任务的关系不够密切。在设计绩效评估指标时,考评内容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关评估维度,还可增加用于考察机动性、临时性任务的动态评价指标。每个评估维度应细化到二级甚至三级指标,并给出相应的具体的评估标准。关键指标能量化的应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用描述性语言说明。要选择科学的指标权重设置方法,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应主要依据组织目标与价值取向,二级指标的权重,与公务员职位的高低与性质有关,要以职位分析为依据。

    4.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造成当前单位员工激励机制失效的首要原因就是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国家推行的企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从根本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工资分配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搞活工资分配制度成为必然。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360度从与被考核者有关的各个方面获得对其的评价,打破传统的单一任命制,广泛采用平等竞争的考任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机制。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给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反馈信息,是工资管理、人员使用的主要依据,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三)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组织的活力来源于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及人的行为动机具有繁复性,这就要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有多种方法和策略。

    五、结论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把人力当作一种财富,一种资源。一个着眼长远的企业,必须从全新的角度,在“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建立全局的、系统的科学人力资源观,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第12期,王晓刚《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企业研究》,2024年1月,张迎春《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3.张蕾,《现代企业管理》。

    4.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推荐阅读:
    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铁雄市长在全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共5篇)
    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求
    新型会计发展--人力资源会计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