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管理论文 合同书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栏目:三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无殇蝶舞 时间:2024-10-03 16:14:5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安全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环保素养,确保园区安全形势稳定、清洁生态、循环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切实做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安全生产,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壮大企业文化。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看成企业的主体,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人为本理念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促进安全发展,在企业中关注每一位职工的安全。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

    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是治理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之策,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发展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问题。2024年3月21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指出,我国现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元。而在六五、七五时期,只需要2元。2024年我国消耗的各类资源约合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大约分别占世界消耗总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马凯表示,虽然2024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

    9.1%,呈现出多年所期盼的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良好势态,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隐患。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既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又加大了投资品价格上扬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还带来了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整个经济运行已经绷得过紧。不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要说难以维持9.1%的增长速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他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增强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立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等。

    发展循环经济是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质量,“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首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生态和最有效利用资源为特征的,其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结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向绿色化转型。要引导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的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经营,转到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轨道上来。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推

    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

    循环经济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因此本质上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物质资料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运行理想模式。

    加强环保意识,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共同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应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减少污染,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让行动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鲁北工业园区不仅各条产业链内部存在密切的关联、自身循环利用,而且产业链之间也存在多种共生关系。盐碱热电联产产业链中的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代替淡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温排海水进行海水淡化,既节约了淡水、提高了30万吨原盐的产量,又节省了9.5万亩的土地资源;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脱硫石膏用作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生产硫酸和水泥;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海水产业链中氯碱厂生产的氢气用于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合成氨,产生的氯气和氢气用于油煤盐三化合一产业链的加氢精制和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海水产业链的盐石膏用于生产硫酸和水泥。以上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的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产生了占总产值17%的经济效益,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了30-50%。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三条生态产业链已有多年的成功运行经验。

    1、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

    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2、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鲁北化工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规律,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工程的思想,通过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盐-碱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鲁北循环经济模式的雏形。公司秉承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回报股东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拓进取,不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持续与客户实现互利双赢。

    综上所述,企业充分发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搞好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促进安全发展。为了加大广大员工对环境的重视性,我们公司必须使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想,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鲁北企业集团作为我国较早的生态工业实践者,形成了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生态工业模式,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它的资源共享共管、产业链聚集、开发关键链接技术进行生产过程的共生耦合、物质的循环和高效利用、水和能量的系

    统集成的特点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将环保放到重要位置。

    第二篇:发展循环经济

    摘要: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 发展 的日益重视,发展循环 经济 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分析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从广义上讲,是指围绕资源充分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就是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来发展的经济模式”。它使经济活动按照 自然 生态系统的 规律,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和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开展循环经济研究,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走 中国 特色的新型 工业 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的先进经验

    2.1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1 制定相关 法律 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走在世界前列,1996年颁布实施的《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废弃物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高度,确立了循环经济“三步走”原则:避免废物产生——废物的循环利用——废物的无害处理。

    2.1.2 中介组织。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德国的社会中介组织如双元回收系统(DSD)和绿点计划开展的包装废物回收行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 就会尽量简化产品的包装,并使包装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环再生,以降低生产成本。

    2.1.3 培养社会环保意识,提倡企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企业是废弃物产生的主要源头,德国政府明确废物处理的企业问责制,所有企业都有分离垃圾的装置,以保证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①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②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系统。③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生产模式曾是推动日本企业发展的方式。然而,随着世界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资源成本的攀升,日本企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研究开发清洁技术,并在《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明确了企业责任,要求企业采取必要措施,在产品使用后成为循环资源时,自觉进行循环利用,并有义务对循环资源进行处理。④公众强烈的环境理念。我国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由于市场开放,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对能源的需求激增,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循环经济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3.2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而与开展循环经济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3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循环经济要求贯彻“3R”原则,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未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使得循环经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设备尚

    不到位,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3.4 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循环 经济 这种 发展 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循环经济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企业 缺乏参与意愿。只有行为主体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有动力去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导致了“政府热,企业冷”的局面。

    3.5 人们的循环经济意识还不强。当前,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 法律 意识,另外,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不 科学 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4 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建立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法》等。

    4.2 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绿色支撑体系是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绿色技术与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资源化技术,二是环境无害化技术,三是高附加价值,少污染排放的高新技术。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4.3 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因地制宜,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可以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 工业 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4.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既有引导责任,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实践主体,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4.5 加强宣传 教育,提高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循环经济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循环 经济 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增强国民对 发展 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树立,落实 科学 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变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 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第三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编辑:admin 时间:2024-12-30 12:30:00

    日前,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贺州市举行,来自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和贺州市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循环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粗放型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灾难性天气频繁发生,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十分必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绿色低碳经济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走广西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

    与会专家学者为贺州工业化发展模式“把脉”。大家认为,在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实践中,贺州把目光盯住了循环经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只有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创新发展模式,贺州市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才不会陷入一些地区所走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贺州市建市时间不长,发展起步较晚,底子比较薄弱。立足市情和资源优势,作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贺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决策部署,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先行先试,朝着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新兴工业城市、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的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开局,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急待解决的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对于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很有必要。

    对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专家们结合贺州市的实际,提出应着重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题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关闭或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三是加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管理。严格限制新建或续建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行督查,鼓励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四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五是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节能减排。六是实施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此外,还要构建节约型区域经济体系,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原则,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作者:李福德

    来源:《广西日报》

    第四篇: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选择

    张方涛(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试验班(交运)1501,1101150120)

    摘要:党的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诸如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智慧,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等因素表明了发展循环经济对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这也可以为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或借鉴。我们应该树立现代生态道德观、逐渐培养生态和谐观、不断增强生态责任感、努力践行生态节用观、坚定美丽中国信念。

    一、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理论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很深的理论渊源,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不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倍受关注,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如何借鉴和利用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已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1 - 3]。

    《庄子·知北游》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故万物一也,是其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化为臭腐,故曰: 通天下一气耳”。南宋杨万里《诚斋易传》进一步把“五行说”也纳入“元气论”的系统之中,认为“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一气者,二气之祖也;二气者,五行之母也”。又说“一气即太极,一气生二气,二气生五行。二气散杂,化生万物”明代刘宗周在《圣学宗要》中说:“太极之妙,生生不息而已矣,生阴生阳,而生水火木金土,而生万物,皆一气自然之变化”。总而言之,他们都把世界万物看作是统一的,互相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联系观、变化观和整体观,对中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儒家传统生态伦理观是“天———地———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典型代表[4]。《荀子》提出: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4

    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儒家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人与天地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人与万物是共生同处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种群,与其它生物和环境要素一样,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生态系统破坏了,人类又谈何生存和发展,这与生态学上生态系统的基本理论是吻合的,也与今天所说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观点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中我们明白:不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

    二、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对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渊源。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强调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朋友,自然与人类应和谐共生、共处。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基本观点。墨家认为,只要有利于人之行为,皆是爱,有“利”是爱的前提。“墨者义利统一和重视功利的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互利互惠的传统美德。墨家的‘交相利’原则是我们今天在保护自然界,保护生物、植物、动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过程中可以发扬光大的原则”;“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非攻,具有反对人类的奢侈浪费和攻杀破坏的意义,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5]墨家节用、非攻思想尤其对我们当今爱护生态环境、践行合理消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佛家讲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它的伦理意义就在于说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佛教一贯追求对整体、大局的把握,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条件的,都是有尊严的。所以,作为人类,伤害自然就是伤害自己,珍惜爱护自然就是珍惜爱护我们自己。“把爱的原则扩展到动物,这对伦理学是一 / 4

    种革命。”[6]

    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智慧是思想家们思考并总结出来的结晶。走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实践路径;坚持万物平等、仁爱万物的生态价值取向;坚持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主旨—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表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目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性演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农业经济模式”、“线型经济模式”、“末端治理模式”。虽然我国和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的时间相隔较远,但是我国也经历了这些阶段的发展模式。从这些阶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农业经济模式”是指产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很低,自然几乎完全支配着人类的生活。虽然人类也在局部范围内对生态的自然结构和原有布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这种情况并不具有全局和普遍性。同时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的狭隘关系,”[7]因此这一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总体上处于“原始协调的阶段“。

    “线型经济模式”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为基本特征的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这是一种“开环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大量开采和消费资源—生产产品—制造大量废弃物并向自然界排放,其中并没有对自然界的环境破坏进行主动性修复的环节,而自然界自身的修复速度往往又落后于人类对其破坏的速度。这导致了一方面自然界的资源被大量消耗,另一方面自然界又承担着大量废弃物的排放。

    “末端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治理”,即“先污染、后治理”。对比线形经济模式的特征可以看出,末端治理模式较线形经济模式的环节流程多出了“治理”这一环节,即强调了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治理污染的措施,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主动性修复。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但事实也证明这一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正如有研究者所言:“末端治理模式虽然关注了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但是经济运行/ 4

    过程本身的环境问题却始终落在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8]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治理污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不仅关系到无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这既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国情,又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参与环境保护。重新审视并借鉴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无疑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看清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更是提醒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我们深刻认识到: 中国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而又切合建设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与正确道路。参考文献

    [1]刘湘溶,朱翔等.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2]刘湘溶.生态文明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 [4]彭世奖.中国农业传统要术集萃[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5]任俊华,刘晓华.环境伦理的文化阐释———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探考[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29 - 35.

    [6][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 上海社会 科学出版社,1975: 7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4

    第五篇:发展循环经济经验交流材料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结合,将上一个环节的废弃物变成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并将其覆盖到生产、流通、消费、环境、社会、心理各个领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近年来,我市在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以创建全国生态城市为目标,努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市以创建全国生态城市为目标,在获得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称号的基础上,正在争创全国园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环保模范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9月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框架已基本建立。

    2、以清洁生产为抓手,抓好企业的循环经济

    市政府《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文件下发后,各地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努力创建零排放企业。同时,做好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着力建设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致力建设生态工业园。丰城市工业园,针对该市煤、电支柱产业,每天排放大量的粉煤尘、煤矸石和废气、废液、废渣;针对丰矿、丰电、兰丰水泥、港源硅业等现有企业,在供应、生产链条上的相互依存和利用的特点,积极引导企业之间,在循环利用中聚变扩张,使排放的废弃物转化为几十种新型建筑材料。目前,该市15家关联企业每年可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炭等废弃物20多万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

    在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丰城市通过兴建专业市场和发展废旧物资精深加工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废旧物资回收产业,不断延伸收购利用废旧物资的发展链条。目前,该市从事废旧塑料、羽毛、金属加工的企业有28家,其中的江西三维化纤有限公司、兰丰塑业、恒泰塑业等一批以废旧塑料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制造企业,带活了蛟湄村、围里村2个废品收购专业村;带活了该市200多户废旧物资经营户。

    3、以生态农业模式为重点,构建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我市依托林果业,以沼气为纽带,把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农业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形成了“山上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中养鱼、水上养鸭”的“猪-沼-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各地按照“一栏猪、一片果、一口池、一户小康家”的思路,加大投入,大力推广沼肥养鱼、沼液养猪、沼肥种果、沼液防冻。目前,全市建有大、中型沼气工程30处,农村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3.5万户,其中“猪-沼-果(鱼)”等沼气生态农业示范户1.8万户,模式面积3000公顷,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

    同时,我市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充分发挥这一体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的技术优势,全市推广面积4万公顷,占全市水田面积的15%。从而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发展有机农产品等“三品”农业,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市因势利导,大力扶持,“三品”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地认证56个、产品认证18个;绿色食品企业认证13家、产品认证15个,基地面积8500公顷;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3个,基地面积4万公顷。高安市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市),万载县茭湖乡成为全国第一个乡域整体实施有机农业生产的乡(镇)。

    二、几点建议

    1、推进我市循环经济设想的建议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议抓住“四个层面”,盯紧“五个环节”。

    (1)分四个层面推进

    一是农业层面的循环。继续以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推广“猪-沼-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努力建设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二是工业等企业层面的小循环。选择一些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将单位产品的各种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范围之内。

    三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比如工业园区,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的做法,而按照生态产业链的要求,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四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努力使全社会都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

    (2)从五个环节推进

    一是资源开发环节。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56种,其中钽铌储量占全国的1/3以上,硅灰石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列全国第一,原煤、岩盐储量位居全省之省,大理石、花岗岩、瓷土分布甚广,开发价值高。同时,地热资源和水电资源也很丰富。对此,建议各级政府,统筹规划钽铌、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发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做好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和矿区沉陷治理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二是资源消耗环节。围绕我市电力能源、建材、医药、食品、机械电子五大支柱产业,加强对电力、建材、煤炭及农业等重点行业,它们消耗能源、矿石、原材料、水等资源的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

    率。

    三是废物产品环节。实行预防污染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不同区域拓宽发展;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争取实现零排放;加快城市垃圾等的减量化和再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理量。

    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继续发挥我市丰城江南最大的废旧物品集散地的优势,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逐步做到所有垃圾分类收集,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五是社会消费环节。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提倡食用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

    2、发展我市循环经济保障措施的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相互配合,积极行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1)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又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只有增强全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消费、保护环境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良好风尚。

    (2)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清洁生产的要求,加强调控和引导,努力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项目核准、财政支持和信贷供应及价格调控等经济杠杆,引进和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轻污染,有利于我市资源综合开发的行业。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税收、信贷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来源:好范文 http://www.feisuxs/)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同时,继续严厉查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3)建立发展循环经济资金保障制度

    事实表明:初期的生态循环经济中的投入,应当政府补贴,进行鼓励,而不应强迫企业或个人做。现在很多企业都明白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可发展循环经济,有些前期投入会相对大些,这时就要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提供帮助。因此,建议市、县(市、区)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有偿使用等形式,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开展循环经济。同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型项目;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农业、环保、国土、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做到认真研究,紧密配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城镇、农村和基地及循环经济型项目,在技术研究上、在各类专项基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推荐阅读:
    以人为本发展循环经济
    中西方公司经济发展论文
    2024年中国人口日宣传活动方案
    与省督查查组座谈发言提纲5篇
    丽水市教育局长戚永远答网友讲话
    上一篇:教学工作月查小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