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入党材料 运输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逝水流年 时间:2024-06-13 15:53:3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

    1、以皇帝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延续了2024多年。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使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

    2、人治高于法制,人治的实质是独裁

    中国古代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本质是人治.法家“法治”名为法治但仅限于“君下法治”,法对民不对君,君主脱离在法治范围之外,其本质还是人治.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人治。虽然每个朝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取代法律。

    3、具有制度的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

    4、宗法制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父权观念深入人心

    居家为孝,事君为忠,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

    5、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6、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始终。

    7、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等。

    第二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

    1.先秦的历史分期(BC21世纪—BC221年)(板书)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传说中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

    2.文化的诞生与国家的形成(板书)

    说到文化,我们先来看看文化包含哪些要素。文化的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①金属的使用、②文字的产生、③城市的出现、④礼制的形成、⑤贫富的分化、⑥人牲人殉的发端。(板书)

    古代文明是在独立小型和中型部落社会基础上经过社会整合形成的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社会共同体。历史上出现多次社会整合。国家的形成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国家的形成大体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尽管这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使用石器,可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进行的主要还是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社会生产活动。在农业出现前期,一些地区出现了“有计划有规模的大量收割野生动物谷物的经济”,也就是“高级采集经济”,这种情况下的聚落规模类似早期农业社会。永久性居住的普遍出现,与农业的相对成熟有着直接关系。农业的出现与初步发展,为人类进入农耕的原始群体建立固定居住和人口增长提供了条件。当人们安定下来后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长,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由此形成。部落是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部落的形成是人类的第一次重组。

    第二次重组是人类由传统农业区向非传统农业区移动,垦荒的过程。在这种移民的过程中,部落之间势必会发生领土分配问题。其实领土分配在多数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当部落间强弱对比改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领土的重新分配。可以这么说,农业出现导致人口持续增长,既往领土平衡日趋脆弱,因此出现更多的领土冲突和更为频繁的疆域变动。

    部落联盟是部落结盟和征服的结果。我们刚刚讲到领土压力问题,正是由于这种领土压力,导致了主客族群之间的结盟。在农业出现以后,族群之间应付领土压力的对策有两个:一是冲突,二是结盟。在许多情况下,结盟是冲突的结果。弱势群体会向强势群体主动提出结盟要求,当然,本地的一些弱势族群也会通过彼此联盟的手段共同对付入侵者——通过这种和平结盟和武力征服的双重手段,在一个广阔地区实现初步统一,这是整合进程的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是创立制度和整合文化。礼乐文化与制度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产生。礼乐文化主要是为支撑一个大型政权体系而存在,比如为这个政权运转的祭神纳贡制度以及各种实现更高集权化的等级制度等。前面我们说到,文化要素包括六点,到这里,礼乐已经产生。接下来便是贫富的分化与人牲人殉的出现。贫富分化的结果是出现奴隶主与平民、奴隶,形成两大对立阶级。最初的“王”是斧钺的象形,体现着早期政治权利的强权及压迫,这是部落联盟通过武力征服遗存下来的体现。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变始于大禹,大禹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转化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族关系由此发端。

    3.早期政治与神权(典型特点:神权政治)

    要了解早期的政治制度,还得先从传说中的皇帝讲起。大家知道五帝指哪五帝?——没错,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请大家翻到第五面,看第三段:“司马迁„„明确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历史上有个“炎黄联盟”,联盟形成时期,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天地时”的初创时代。《逸周书·尝麦》中讲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也就是所谓的“设建典命”(旁边板书)。“设建”是封建方国的制度,“典命”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初创,这是古代中国政权结构的基本框架。

    早期政治与神权有着密切关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神权政治。“天地神民”结构的产生正体现这点。“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原理比较简单。大家知道原始社会有着自然崇拜现象,“天地神民”结构的创建就是利用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将联盟内诸加盟群体的主神安排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去,将诸加盟群体在地上的分布调整到与天上诸神相对应的位置,将“五帝”确立为诸神结构中的主神,用五帝和诸神的名义确定和推行一套礼法制度和伦理原则。“天”除了指自然的天空,更主要的含义是指帝和神。

    在这个结构中,神居位天,民在地,天上神的主宰是帝,地上民的主宰是天子。(画图)大家注意了,天子介于“天地神民”之间,他是天上帝和地上民的人间代理者,拥有“事神保民”(旁边板书)的职能。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殊的权利?——他主要的权利依据是因为他拥有“天命”,他在这个文化结构中处于中位,凭的就是他是唯一的中介者。天子介于人和神之间,是“天命”的拥有者,他们拥有“取法于天,取材于地”的权利——就白了就是政权的集中和财富的收集,他们以神的名义发布政令、推行制度、征赋纳贡,他们的职责是“敬天事神”,也就是实行神权统治。

    “敬天事神”是全部礼乐制度和一整套道德伦理的推行依据。在这个结构中,民的职能是“敬恭明神”“心率旧典”,神的职能是对民的庇佑。神主宰民的祸福,神的降祸、降福完全取决于民是否“忠信”。

    说到这里,其实统治者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先秦统治者施行的是神权政治。什么是神权政治?所谓神权政治是指统治者借助神的权威来号令和控制社会的“技术”。统治者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的管理,是“神道设教”,道德伦理是理性的产物,它的功能是维系社会秩序。这里有个新认识——“原始宗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迷信”现象,也不是人类“蒙昧时代”头脑幼稚的结果,在这种“迷信”的背后存在着早期制度创立者的理性谋划。对早期制度创立者来说,他们“制造”和借助“迷信”来推行制度——就是“神权制度”。这种制度对于部落普通成员来说是具有约束作用的,因为这些部落成员畏惧神权制度中神的惩罚,所以说,原始宗教介于迷信与理性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4.政治制度(板书)

    1)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前面说到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宗法制由此发端。夏商周三代都有实行宗法制。大家看书上,第7面第一段,“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制度。”

    2)社稷与“封建”制(分封制)

    书上讲到西周的分封制,这里我们补充几点:

    Ⅰ.立社封疆(板书)

    立社封疆就是分封。就像书上说的“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有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的责任。”当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的时候,是以立社和“树之田主”的方式将诸侯国的国土和农田赋予被封立的诸侯。“分之土田”即是立社封侯也是授予国土,天子以社稷封建诸侯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授权;二是授职。

    Ⅱ.社稷之职(板书)

    有授职,便有了“社稷之职”。社稷之职规定诸侯朝贡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贡制、农田管理和赋制。

    这两种制度为王权的存在和运转提供了经济基础。井田制和藉田礼是“社稷之职”的主要内容。由于时间有限,井田制我们就不摊开讲了。

    4.礼乐文化和制度

    先秦的礼乐制度是典型的神权制度。礼乐文化和制度产生于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它是在部落社会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既有因袭,也有创造。

    Ⅰ.士学教育(官学教育)

    大家不要顾名思义,以为士学教育就只是针对贵族的,其实它还包括对平民的教育。这种制度的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部落社会阶段的成年礼教育制度。官学教育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是德能教育,是由“君子”主持,学做“君子”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学”。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君子”呢?君子一词产生于神权政治的社会背景中。在早期,君子是指士以上的上等社会,是一个阶级概念,在礼乐崩坏之后,孔子才给君子下了一个不同的定义。孔子所说的君子,是道德的表率者,是具有伟大品德的人。礼乐兴盛时期,君子的身份是贵族,是为政者,包括诸侯、大夫、命士等。这并不是说这时候的君子不起道德表率作用,恰恰相反,在先秦的神权政治中,天子非常注重对君子德行的培养。德行,进一步来说就是“礼”。这种“礼”的创造意图很简单,就是天子利用神权来实施政权管理,利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中,君子是德能楷模。《诗经》中,君子是人们在仪式中取悦的对象,这是因为君子在当时的宗教观念中具有降福的作用。君子在天子与民众间具有双重职能,他们是代表人民的祈福者,是代表天子的赐福者。

    Ⅱ.论德使能

    与士学教育并存的是论德使能制度。我们可以这么说,士学的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学做君子,而论德使能的目的是要在士学受教育者中甄选出君子,并委以官职。商周之际周文王推行的“六征”制度,是对夏商“论德使能”制度的继承,它是一种考察制度,君子通过这种考察被授予称号,便能成为礼乐制度中的人神沟通者,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民众在 所要取悦的对象。统治者给君子定下了一套修身和“四时合其序”的礼制规则,是防患于未然的体现。这种周期性强化“君子人格”的手段,是在宗教表象下具有明确功利意图的政治手段,还是神

    权政治。不得不说,这一套士学教育和官吏的考察、选任制度,保证了一部分官吏具有相当高的德能水平,我们这里可以引申一下:士学造就了孔子,孔子开创了儒学,儒学是三代士学的延续和士学基础上的发展、变迁。

    第三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两代的政治形式,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宗法制的内容及其与分封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特别是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及宗法制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以板书为主

    教学过程

    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大家听说过大禹治水的传说吗?那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故事。

    生:略

    师:讲的很好。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水害,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舜将王位禅让给了他。什么是禅让?所谓禅让就是王把自己的王位让给那些贤能的人。后来,禹死了以后其子启获得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开始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与学生讨论一下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据说夏代的最后一位国君桀残暴粗鲁,后来新崛起的商部落就灭了夏。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在说夏的历史的时候大多引用了“传说”“据说”这样的词汇,这是因为夏的历史没有留下明确的历史记载,夏的大多历史是人们口耳相传下来的,这其中就难免会有演义的成分。在大禹之前还有很多关于黄帝,尧,舜等贤明帝王的传说。大家说这些传说是可信吗?

    生:略

    师:有的学者根据远古传说提供的线索取得很多有价值的考古发现。(举例说明课本下面的的城墙剖面图,让学生说说城墙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国)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前就已经有早期国家出现。大家阅读课本第一段,了解一下早期国家的情况。填一下幻灯片上的空白。可见有的传说有一定史实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的图片)大家知道多媒体上展示的是什么图片么?这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生:略

    师:对。这是商代的甲骨文。那么大家知道甲骨文是怎么产生的吗?

    生:略

    师:商王为了巩固其统治的权威,通过迷信的占卜手段来借助上天的意志来表达自己意志。怎么占卜?(让学生想象一下)就是巫师将兽骨或者龟甲放入火中燃烧,骨甲燃烧之后会出现一些的小断纹,巫师就会根据这些断纹的纹理来判断所卜事项的吉凶并且把整个事件的经过以及占卜的结果刻到兽骨或者龟甲之上。那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有15万多件,从出土的甲骨文资料里我们知道商代用奴隶作为祭祀的人牲,统治者集聚了大量的财富等等。这些在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中都得到了证实,在王陵区的妇好墓中仅仅是玉器都出土了700多件,(简单介绍一下妇好)在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大量砍去头颅的人骨架。在商朝的晚期纣王昏淫无道,民不聊生。新兴的周在周武王的带领下举兵伐商,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商王朝灭亡。

    新兴的周王朝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假如你是周天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你会怎么管理天下?

    生:略

    师: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控制,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其实最早的“封建”的意思指的就是分封制。后来我们说的封建主义的封建是近代以来从国外引进的。(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以及资料,让学生明确分封的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请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资料卡片上的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生:略

    师:好。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性王族。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之间又该依据什么来分封?这样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宗法制就应用而生。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什么是嫡长子?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更为准确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一个丈夫有一个正妻,多个妾。嫡长子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王位,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诸侯,诸侯相对于天子就是小宗,但相对于本国的卿大夫和士则是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以下类推。但注意分封到士这一级就不在继续往下分封,无论是嫡长子还是其余诸子都获得士的地位。因为以下是庶人,就是普通百姓。这样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千百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诸如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以及今天我们祭祀祖先、认祖归宗的传统,浓厚的宗亲观念都源于宗法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和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夏: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商:王权和神权相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对象

    内容(权利和义务)

    影响

    三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实质

    核心内容影响

    第四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的第一堂新课,学生感觉新鲜。通过第一节准备课后,学生对新高中历史教学有了初步认识,事先在心理和知识上有所准备,拿到新教材更有趣味,教师要因势利导。但第一课的史实比较遥远和神秘,在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各类班级的学生程度差异明显,一些同学不能适应,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材定位】

    万事开头难,作为教材的开篇,是整个专题以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本课主要讲述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鲜明地反应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当今社会生活还存在影响,老师要联系现实,要力求规范和透彻地讲授,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2.学生能分析历史材料,并能从材料中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学生通过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学习,生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注:教学目标设置实行的是组合化)

    【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以及相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认]

    一、夏商政治形式

    复习中国古代朝代歌。(注:在准备课上提供中国古代朝代歌,让学生记忆)展示材料(注:有多媒体设备的用课件展示,没有的用纸质展示)

    材料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注:最好不用朝代表,人民版教材明确没有采用夏商周段代工程的成果。)

    [新课开始]

    我们学习历史,要注意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我们课本第一段可以用如下知识结构归纳。展示结构图

    时间:

    条件:

    国家的出现地域:

    特征:

    学生看书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图。

    (注:学生看书包括正文与副文。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简要解答。)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至三自然段。了解古代神话传说有其真实的一面,不能一概抹煞。从第三自然段中归纳当时的国家在政治上出现了什么?

    展示图片一

    图一(甲骨文中的“王”)

    这是甲骨文中的一个字,猜猜是什么字?(王)这个字形是上面大于下面,你想到什么?(权力)王拥有财物,还拥有权力。当王年老或死了的时候,对其拥有权力怎么办?展示材料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材料中“大同”时期与“小康”时期王位分别是怎样继承的?(大同时期,王位实行禅让制,小康时期,王位实行世袭制。)

    材料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由公有制到私有制。)

    不同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对王权继承进行了新的“选择”。

    夏朝时的社会情况除材料反映的情况外,在夏朝时,还发生战争、内乱等,夏朝存在了四百多年,后为商汤所灭。

    商朝的社会情况怎样?教师归纳讲解。

    商朝社会的情况: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酷的政治压迫;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特别是此时的国王,每天的事都通过占卜来确定,课本第6页上《殷商涂朱牛骨刻辞》就是一个占卜的记载。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成为中国早期社会的特点之一。

    二、西周分封制。

    商朝存在了六百多年,经过牧野之战,商军大败,周武王率军占领朝歌,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展示图片二、三

    图二:商朝疆域图图三:周朝疆域图

    比较两幅图可知,周朝领土空前扩大。

    为了吸取不被边疆民族政权进攻灭亡的教训,为了管理不断扩大的的土地,周武王等统治者出了一个新的“选择”。

    展示材料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说明什么制度?(分封制)其目的是什么?(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其主要对象是什么?(王族)

    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王族(重视血缘关系)。所以《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除王族之外还有功臣、先代贵族。展示图片四。

    图片四:西周分封形势图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怎样?

    展示材料

    材料四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谰《中国通史》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据材料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定期朝贡;随从作战。)

    诸侯履行义务,这对周朝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分封制实行初期,起到了稳定当下政治秩序的作用,还有利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以《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诸侯有义务,也有权利。其权利情况如何?

    展示材料

    材料五属国(诸侯国)逐渐树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他们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不仅是周王的联盟,还成为世代相传的行政长官。他们建立了地区性的官僚、军队和税收制度,不断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自己的权威。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问题:

    1、从材料看诸侯有哪些权利?(拥有土地和人民,王位世袭;具有一定的独立主权。)

    为了表示其独立性,2、从国家管理上看,在西周时期形成了高度集权吗?为什么?(没有。地方具有独立性。)

    3、据材料,说明西周在国家权利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国家,即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这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又一个特点之一。由于没有形成集中的主权,诸侯在封国内有独立的主权,许多受封的人,也封地为氏,如本人的潘氏,就是因封地在潘地,因地得姓。随着实力的强大,逐渐地不再承认周天子的统治,分封制的弊端逐渐瓦解。

    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们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到公元前256年,东周最后一个天子被秦所灭。

    归纳分封制的知识结构。

    目的:

    对象:

    分封制内容:

    作用:

    瓦解:

    三、西周宗法制。

    夏朝时,实行王位世袭制,商朝时具体表现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这往往产生**。如何保证王位正常世袭,我们的祖先又进行了“选择”

    展示材料

    材料六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

    ——《吕氏春秋》

    问题:

    1、材料中的“立天子”与“立诸侯”具体指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确定王位候选人。防止内部纷争,巩固统治秩序)

    2、如何区别嫡子与庶子?(嫡子为正妻所生儿子,庶子为妾所生儿子。)

    展示材料

    材料七(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是二夫人(妾)所生;二儿子是大夫人(妻)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是大夫人之子。

    问题: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个别小组,学生发言。)

    结论:最终的结果是,周天子依据宗法制的原则,选择了二儿子为继承人。

    要想成为周天子的继承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妻所生的年纪最大的儿子。)符合这些条件的儿子就被称为嫡长子,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阅读教材,理解大宗与小宗的内涵,结合课本内容,师生共同绘制宗法制示意图。展示图片五:

    图五:宗法制示意图(大小宗关系)

    展示图片五:

    图六宗法制下的等级制

    图片显示的内容是什么?等级制。

    大小宗关系和等级制是宗法制的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有何影响?

    展示材料

    材料八: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意为成),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大传》

    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春节、清明传统节日活动和日常人际关系),说明宗法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作用是重视亲情,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巩固分封。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通过上述分析,说说什么是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等级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又一个特点表现。

    归纳宗法制的知识结构。

    目的核心

    宗法制内容

    作用

    含义

    四、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展示图片七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里表

    宗法制分封制

    核心体现

    即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其实,分封制与宗法制之外,还有一个维护工具——礼乐制度,这个制度的有关知识,请同学年课外阅读有关内容。

    (注:扩展学生知识,这为将来学习文化部分打下基础,同时便于理解课后材料题。)

    【课堂小结】

    夏商周三代制度演变表

    夏朝

    商朝

    西周春秋战国

    世袭制

    确立

    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嫡长子继承制确立

    宗法制

    逐渐形成发展完备

    动摇破坏

    分封制

    逐渐形成发展完备

    逐渐解体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不是断裂的,而是有继承关系的,正如孔子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即周朝的礼仪借鉴了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正是由于西周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度,在我国夏商周时期,西周是最强大繁荣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些都属于政治制度。你们能否归纳:什么是政治制度?(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本课的标题是什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你如何理解“中国早期”的时间范围?(上限——国家形成;下限——秦统一以前。这个时期就是许多史书说的先秦时期。)结合前面的提示,说一说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主要特点?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课后作业】课本中的《自我测评》与《材料阅读与思考》

    【拓展探究】

    主题:我们的姓氏来历。

    活动内容:了解自己姓氏来历的过程。

    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准备课上进行了学习分组划分)。通过访问调查、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等方式,写出本小组成员姓氏来历的经过。

    (注意:对文史知识内容的考查,是近年高考的一个发展趋势。)

    【课外阅读】

    文章题目:1.任世江:西周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2.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三大制度

    3.姓氏来历类型简介

    博客:高中历史学习室

    (http://czls855.blog.163.com/blog/)

    (教师选择文章,或写作文章,建立辅导型博客,供高一农村学生课外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慢慢指导学生养成自己寻找资料的习惯。)

    【板书设计】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时间:约五千年前

    条件:农耕经济发展

    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特征:贫富分化、金属器具、文字、城、礼制

    权力:王、禅让

    国家的出现

    世袭制的出现:夏启

    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

    商: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

    分封制:目的、对象、义务、作用、权利与瓦解

    宗法制:目的、核心、内容、作用、含义

    两者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西周【教学反思】

    【设计说明】

    本设计注意重点知识的完备性,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注意学生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学生水平设计时,是以中上生水平设计的,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取舍,特别是其中的材料。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对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将重要的材料编入学案,进行使用。

    第五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2、能力培养: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分封制是本课的一重点。周灭商以后,执政的周公大举实行分封。所谓的分封制度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宗法制是本课的另一重点。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这样,周王朝就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了上起周王下至庶民的等级制度,有利于周王朝统治的巩固。

    2、难点宗法制度,学生从来都没有过太多的接触,所以理解起来也是比较困难。并且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理解好了宗法制的内容,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

    四、教学设计

    以问题什么是政治制度导入。

    政治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制度)、人民

    代表大会制的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讲课读书注意的几点:①课前提示是重点②资料图片③历史概念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1、历史背景:距今大约五千年前,农耕经济的发展。

    2、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 成3、史料来源:①古神话传说——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据此线索进行考古调查获得收获)

    ②历史遗迹遗物 ——石刻黄帝像③历史文献——《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司马迁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实际上就是帝王的,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 1

    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二、夏商的政治形式

    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1、夏的政治状况:

    ①夏朝的建立:公元前2024年禹建立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公元前1600年最后王夏桀被商汤所灭。

    ②夏的政治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开始,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 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标志:约公元前2024年,禹的儿子启登上王位。传贤演化为传子。

    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看,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其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主要意义:是奴隶制国家体制形成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一大进步。③历史依据:《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礼记》是至年间解释说明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相传礼为周公旦所定,东周时“礼崩乐坏”,孔子重新进行了整理以教育学生,到汉代礼便成为“六经”之一了。

    2、商的政治形式

    ①商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046年商纣被周武王所灭。

    ②商的政治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占卜)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三、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① 让学生简单回顾商灭周立、周公摄政的史实,提出问题:西周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

    出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为西周政权的稳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不可。

    ②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师补充:分封,即封邦建国。周王把过渡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③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少数民族犬戎灭,西周灭。

    2、分封制(第一次周武王、第二次周公旦)

    ①目的:巩固周的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③内容:权力:分给土地和人民,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服从周王、纳贡述职、随从作战、镇守边疆)

    ④封国:燕、鲁、宋、卫(武王之弟康叔)、晋(成王之弟叔虞)、齐(吕尚之子)

    ⑤评价:积极:拱卫王室,扩大疆域

    破坏: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兼并,周王权威削弱

    ⑥发展历程:春秋破坏,秦废除

    四、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保证王权稳定。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3、宗法制基本规则:

    (1)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2)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宗法制的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度;(核心)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5、影响:

    .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推荐阅读: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关于陵川县人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乡镇人才工作汇报
    保护环境倡议书——保护环境,爱牺生命
    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上一篇:安全责任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