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技术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最新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雾凇晨曦 时间:2024-06-25 12:14:2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最新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泉,提高人们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读书的妙处可谓无穷,书香更是浸人心脾,引人入境不能自拔。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1

    上周,于老师给我了一本书,书名叫《我要做好孩子》,看了这本书,我很奇怪,为什么是这个题目?封面上明明画着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摞练习本,像是老师的小助手,她难道不是一个好孩子吗?抱着这两个疑问,我开始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黄蓓佳写的,她写的故事引人入胜,处处都让人觉得非常有趣。她笔下的六年级小学生金铃,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惹爸爸妈妈生气。不是卷子考了82分,就是在学校里面捣蛋。

    有一次金铃考试得了82分,她怕让妈妈看到了生气,就故意不让妈妈签字,同桌尚海发现了,告诉她一个欺骗老师的办法,结果被揭穿了,可想而知,妈妈回家严厉的批评了金铃一顿。这个事情,我认为金铃应该早早的把试卷给妈妈看,欺骗妈妈是一个不好的行为,本来考试不好,妈妈很生气,如果再欺骗妈妈,妈妈会更加生气。应该诚实的给家长看试卷,把试卷的错误找出来,掌握知识,以后考试不犯同样错误。

    金铃妈妈特别在意孩子的成绩,总是让金铃做一堆一堆的复习题,总是拿着金铃和其他学习好的孩子比较,让金铃失去了信心,考试的时候就会紧张,担心考不好挨骂。我感觉妈妈这样做不好,金铃自己进步了就是好的,希望妈妈多给金铃一些自信,不要太看重分数,多看金铃的优点。

    有一次,金铃考试的时候因为没有好好检查,得了不好的成绩。妈妈看了这张试卷,感觉自己的孩子智力上面有问题,准备带她去精神医院看看。妈妈应该从金铃好的方面来看孩子,不应该总拿成绩来衡量孩子。

    金铃的爸爸是一个大学的教授,知识广博。从来不在乎金铃上卷上面出现的问题,只在乎自己工作方面的事情。爸爸应该多关心金铃学习方面的事情,平日多辅导孩子,让她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金铃采摘桑叶时遇到的孙奶奶。孙奶奶给她了许多帮助,使金铃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很多。孙奶奶还说了一段让我难以忘记的话“金铃数学成绩的提高,不是因为我交给了她知识,而是我看着她写作业,让她有了自信……”通过孙奶奶的这句话,我知道了,学习要有自信、仔细,考试应认真地检查所做过的题目,不要马马虎虎,这些学习知识将来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不要把考试当成一个负担,错了题,要总结出为什么出错。做题出错总是有很多原因的,粗心大意只是其中的一种。

    我特别喜欢孙奶奶的做法,因为她给了金铃极大的鼓励,使金铃的成绩稳步提高。我反对金铃妈妈的做法,因为她总是金铃施加压力,使她在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总是担心挨骂,使金铃失去了考试的信心。我也不太赞同金铃爸爸的做法,对孩子不能没有压力,不管不问,这也是不对的。应该多给金铃信心,减轻压力,放松心态,面对考试。

    读完了这本书,我终于解开了那两个疑问:金玲虽然是个调皮的孩子,但她内心里想做一个好孩子,所以这本书的题目叫《我要做好孩子》;关于封面插图的第二个问题,那是金铃抱着一摞作文本,准备给全班同学批作文呢。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有时间你也来看看吧!但是我也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作者写的结尾我有点不满意,最后没有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不知道金铃是否真的考上了重点中学,感觉没有看够就匆匆结束了。

    我觉得结尾可以是这样子的。金铃认真地考试,仔细地检查,结果获得了全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顺利地考取了外国语中学。这件事,使金铃知道了考试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不马虎,就会取得的好成绩。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2

    暑假里,因为《我飞了》,我认识了单明明。现在因为《我要做好孩子》,认识了金玲。《我要做好孩子》是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一部著作,我读到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主人公金铃是个胖乎乎的小姑娘,虽然只有1。55米高,但体重达到50公斤了。她的特点是“自来熟”,她的成绩一般般,却是个好孩子。为了做让家长、老师看以的“好孩子”,她做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书中说:“好孩子的内涵太丰富,它不全是100分组成的。”我很喜欢这句话,你看,小小年纪的她曾经给父母离婚,把无人照顾的小女孩幸幸带回家,和父母一起精心照顾,并自己当家一个月,还用省下的200元给幸幸买了一个在商场幸幸盯得目不转睛的芭比娃娃……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强化班那个故事。金玲因为不小心说漏嘴,使得强化班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后转移到张灵灵家学习。进而引起了扔垫子事件,开始老师冤枉了金玲和尚海,而最后金玲却能不凭借父母的力量自己解决这件事,使得老师向他们道歉。从此,金玲决定要做好孩子,一个学习好的好孩子。

    金铃,一个活泼、善良、天真的小女孩。成绩虽不是名列前茅,却依然十分自信,我欣赏她;虽屡战屡败,但却毫不气馁,我欣赏她;面对老师,大胆抗争,毫不畏惧,我欣赏她。她同我们一样,被父母呵护,大多时候需要父母的意见;她同我们一样,经历着这个年龄似乎不能承受的故事却又不知该如何倾诉;她同我们一样,正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是所有人的重视给了我们压力。但她同我们不一样的是,后来,她懂得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成功。她可以从每一件看似普通却有着非凡意义的事情中领悟到,“我要做好孩子”了。

    当我读这本书时,心中总有一股兴奋开心涌上心头,所以这本书都快被我翻烂了,读了起码十几遍,并且是从头到尾,也许不止,好像这本书中金铃生活就是我的生活,后来我又从书的后记中知道,其实有许多孩子惊叹和我一句同样的话“金铃跟我真像啊!”想想也是,读完《我要做好孩子》后,仿佛身临其境,似乎自己也经历过如此之多的故事一般。我们一定有过冤屈,有过依依不舍,有过愤怒,有过在书山题海中受过的一天,有过心灵的受伤,也肯定拥有开心、快乐……这本书像是给我们难过时,心灵受伤时,医好心灵难过的创口贴、良药,因为这本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理由:金铃和我们一样,也有过这段经历。才使我们有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帮助。金铃和我们一样,这本书的内容和我们一样,我们不是最悲伤的,有人比我还难过。那就是金铃。我们只要加油就行,不怕老师责怪,不怕父母责骂,因为我已经做到了最多,动了许多脑筋。

    “跑吧,孩子,冲刺吧!”最后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语,却深深的感动了我。金铃的妈妈从内心里真正相信了金铃,她认为金铃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足以证明,金铃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从此,我要向金铃学习,学习她,努力、认真、执着;学习她,“胜不骄,败不馁”。现在我下定决心,我要做好孩子,一个不让父母操心的好孩子,一个努力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孩子。以后,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所听到的每一句话,我都会细细去体味,因为我想做好孩子,我要做好孩子。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3

    好孩子的内涵太丰富,它不全是由100分组成的。智慧、宽容、正直、爱心、体贴、对家人、老师、朋友的关心,开朗的性格,高尚的品质,组成了一个优秀、全面的好孩子。

    ——题记

    在这个快乐、充实的寒假里,我拜读了黄蓓佳写的《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是却机敏、善良、正直、有上进心的女孩子,她为了做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自己心中的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在老师生病的时候,金铃去看望了生病的老师,并送给了老师一束美丽的花。最后,金铃带着家人、老师、朋友的美好祝福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以及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等一些小学生和爸爸、妈妈、邢老师等大人鲜活的形象,情节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读完这本书,我如获至宝,懂得了许多道理,我被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金铃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坚持、努力的信念所感动,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地面对失败,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向着目标奋进。主人公金铃同我们一样,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她同我们一样,也有着不能承受的压力,但是她和我们不同的是,她能不依靠父母的帮助自己解决被冤枉的事。她能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取得成功。她可以从每一件看似普通却有着意义非凡的事情中领悟到“我要做好孩子”。我们应该学习金铃,学习她的努力、认真、执着,学习她的“胜不骄,败不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一个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学生,凭什么不能称为好孩子呢?老师现在已经想得很通,好孩子的内涵太丰富,它不全是由100分组成的。老师相信你将来能做成了不起的事,是一个外表平凡而灵魂伟大的人,好好努力吧,金铃同学,好孩子!”这段话使我对“好孩子”又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好孩子不仅仅是考试能考100分,还要有高尚的品质,有爱心,关心他人,自信,失败了也不气馁,勇敢、坚强地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拼搏。遇到了困难,我们要乐观、坚强,勇敢的去面对它,用自己的汗水去拼搏,取得最后的胜利。

    “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奇迹也不是不能发生的”。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4

    圆圆爱吃零食,每次吃完巧克力就把包装袋乱丢,每次吃完水果和瓜子就把果壳瓜皮乱抛,他的屋里屋外垃圾成堆、蚊蝇横飞、蟑螂臭虫成了守卫。

    一天,他的好朋友欢欢从国外回来看他,左找右找都没法找到他的家,只好请来了警察贝贝。贝贝看着眼前一堆堆小山似得垃圾,惊诧不已:“咦,我前两天来这巡逻还能看到这房子的大门呢,嘿嘿,不过就是被一包垃圾砸了下脑门。只是现在怎么成这样了呢?”

    欢欢顿时着急起来:“圆圆不会出事了吧,怎么办,怎么办?”

    贝贝说:“别急,让我先用生命探测仪探测一下……恩,存在生命特征,让我在通过卫星扫描仪查找一下。”

    两分钟后手机上收到卫星扫描仪发来的清晰图纸。他们根据图纸准确地找到了门的位置,然后又找来了几位环卫工人把门口的垃圾清理了,欢欢迫不及待地破门而入,居然看到圆圆正在悠闲地嗑瓜子,边嗑边把壳吐在地上。

    欢欢火冒三丈,冲上前去斥责道:“亏你还是个学生,老师没教过你要举止文明、要爱护环境、要讲究卫生吗?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城市在争创文明卫生城市吗?”

    圆圆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有别人争创不就行了,总有卫生死角的,再说了检查的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呀!”

    欢欢和贝贝无奈地对视一眼,摇摇头走了。

    欢欢虽然对圆圆的行为很生气,可毕竟是好朋友,不忍心看着他那样,想着无论如何要帮他一把。

    于是,欢欢把圆圆的情况告诉了自己的另一个朋友申博士,申博士安慰他说,圆圆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有心理障碍,得去看医生。至于垃圾的问题,可真是问对人了,他刚刚研制出一种废物回收利用器。这种机器是用一种特殊的火焰焚烧垃圾,燃烧后的烟通过过滤装置可以做纳米染色材料,产生的热量可以转为热能发电,未充分燃烧物还可以处理成特殊的纺织材料。只是这机器还在研制试用阶段,垃圾的处理量超过一定负荷会导致机器过热,从而产生爆炸。

    欢欢满心欢喜地搬来一台废物回收利用器,一连几天试用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只是处理掉的垃圾总是比生成的少,这天贝贝也来帮忙,他一时心急,给机器多塞了一些垃圾,只听一阵急促的“嗤嗤”声后,一道强烈的火光冲天而起,只听“轰隆”一声,一切夷为平地。

    这是却见圆圆从床上惊恐地跳起,嘴里还喃喃地说:“我要做好孩子!我要做好孩子!”原来是他做了个噩梦,但从此却让他改掉了乱丢垃圾的坏毛病。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5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转眼间,暑假已经过去了大半,眼看就要开学了。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不少好书,如《青铜葵花》、《草房子》、《根鸟》等。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要属杨红樱的那本《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了。

    这本书里讲述了以调皮捣蛋而闻名于全校的五(3)班调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米兰,她与五(3)班的几位“臭名昭著”的坏小子斗智斗勇的故事。米兰老师并不像别的老师一样总是批评他们,而是提倡“在学习中感知快乐”,不断以自身行为感化、教育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身上的一些坏习惯,这些教育理念是我十分欣赏并渴望的。书中的米兰老师并不像现实中的老师一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对待同学们,即使同学们犯了错误也不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让同学们指出并认识错误。更多的时候,米兰老师并不像一位老师,而更像一位同学们的大姐姐。有时,同学们的家长会对她的一些做法表示不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成绩会不会因此而下降,但他们的担心很快就被赞许而代替了。因为在米兰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不但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而且在成绩、习惯、纪律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呢!

    米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关爱学生。书中的“坏小子”——精豆豆,一直有尿床的坏习惯,他的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用了许多办法,却不见好转。当米兰老师得知以后,特意向一位老中医求得一副治疗尿床的方法,并亲自买了中药熬好送到精豆豆家里。在米兰老师的悉心照料下,精豆豆的“顽疾”终于治好了。

    书中的米兰老师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年轻、漂亮、教学有方……是许多同学们心中的理想选择。回想起我们身边的老师,哪一个有她那样的善解人意?可是再仔细想一想,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不是也无微不至呢?记得有一次,我们全体同学春游的时候,一位同学因为坐大巴晕车,吐了一地,李老师不但没有嫌弃她,还把脏污清理干净,关切地询问她怎么样了,令我们十分感动。

    师德在心,师恩难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定当历久而弥新。

    最新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

    第二篇:要相信孩子

    要相信孩子

    2024-6-8 16:35:00

    推荐

    《要相信孩子》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本著作。在读完这本著作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要爱孩子”。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其实回头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不都渴望别人的关爱吗?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作为孩子理应获得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爱护。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坚持以“爱”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把爱放在重要地位。这样,在学生出现问题以后,才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许多老师会说当学生屡屡犯错时,“恨铁不成钢”、“一时难以控制”„„,于是就会发生许多我们不想爱到的事:体罚、误伤„„。那么,我不禁想问一句,“此时,你真的是以爱为出发点吗?”如果我们把自己都当成学生的父母,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我们又会怎么做呢?是不是就会换作另一种方式?或许家长对孩子的爱中有更多的庇护,但他绝对是以爱为出发点。那么作为一名老师,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过激地言行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只会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同时也有损于教师的光荣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只有怨恨。

    如果以爱为切入点来管理学生,许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二年级时字写得很不规范,总是得“良”。我就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一个字、一个字地找,看看哪个笔画写的好,就圈出来,鼓励他们就这样写。还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俩进行比赛,看看谁进步大。这样,一学期下来,兄弟俩的字都进步很大,这不是比一味严厉的要求要好得多吗?

    我们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们希望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进取向上的动力,是生活的精神支柱,有了自尊心,人才能自爱、自严、自重;做了错事才能自责,才能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也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尊重是交往的起码准则。因此,我们应正确地对待学生,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

    当然强调热爱后进生,绝不是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搞无原则的“爱”,而是要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关系。没有“爱”就难以实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同时,没有“严”,“爱”仅仅是一句空话。我们应针对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方式,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我们是学生的老师,更应是他们的亲人,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伙伴。我们要用深厚的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仅是生活上的,更应从孩子的长远角度出发。

    让我们爱每一个孩子!

    第三篇:《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政教系08级素质拓展作品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深入总结他二十五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写下的。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每个人在自己的读书生涯里,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也会经常看到有同学犯错误的时候。你还记得老师是怎么处理我们这些做错事的孩子吗?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基本上就是一种处理办法——在班上点名严厉的批评,希望班上同学引以为戒,同时幻想这位犯了错的同学能知错改过。很可惜,老师们往往收到的是反效果。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无言的愤怒;班上的同学对这位“倒霉”的同学表示出来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会在心里面为这位伙伴找可以原谅的理由,而并不是认为他是反面的榜样。且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是怎么做的。“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地为,不要急着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可以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真诚地表扬。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这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政教系08级素质拓展作品

    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

    这个事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教师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或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这其中,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一直以来,我都是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坏,是属于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有一次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被班主任无意中看到,他拿着报纸来问是不是我投的稿,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在班上特意表扬了我。不久又推荐我当学校的小记者,负责把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以通讯稿的形式写在学校的板报上。为了不让老师失望,我在课余时间看了很多的课外书,坚持不懈地练笔。从那之后,每次写作文,我的文章几乎都成了老师在堂上朗读的范文。同时我还努力地学习其他科目,包括自己最差的数学,我也拼命去啃,最后,我在期末的时候,拿了全校的第一名,让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很惊讶。我想说的是,老师那份欣赏与鼓励的力量,就是我努力前进的最大的动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都提倡正面教育的初衷吧!

    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重在集体中教育孩子,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但这首先要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其中一员,自己表现的好坏直接与集体对上号。“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这就是集体的威力。通常我们会看到,那些获得荣誉的集体里的孩子,会为了维护他们集体的荣誉而自觉地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或者为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损害了集体的声誉而感到十分的难过,并想尽一切的办法去弥补。因此这也让我明白了,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巧妙地运用集体这个大家庭来对他施加压力,加以感化,从而将孩子身上的优点渐渐巩固下来,将不足的地方一点点剔除。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关怀、爱护确实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集体的关怀往往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难怪每一位负责任班主任都费尽心思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了。

    第四篇:《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要相信孩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1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同书异读”等活动。最近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的《要相信孩子》一书,我认真阅读了其中的篇章,感受颇深。

    我个人认为,《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事实确实也会如此。比如,做眼保健操时,我班有的学生做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便。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做得真认真,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因此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最好的东西,就成了我们老师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却不应该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总希望用尽一切办法去让他们改正,也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断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在一次学校的有关教育问题的座谈上也有一名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说是在自己的班上刚转进来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游,但是细心观察这名学生,她非常勤劳,热心。在打扫卫生时总是能把最累最脏的活往自己身上抗,在平时在活动和比赛中非常乐于帮助别人,而且她的体育成绩是班里的佼佼者。我们这位细心的老师从不同的领域去发现学生的亮点,为自己更好的教育埋下了亮丽的一笔。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经常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对学生的信心真是不应该。勇于面对问题,寻找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才是一个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可能自己一句恰当的语言,或者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是的言行措施。因此我觉的书中提到的关于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处理的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具有说服里的批评,这些做法,咋看起来都是为了把学生教育好,但是善良的动机,或者说仅仅靠善良的动机,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每队孩子进行一次评判,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为更冒失,轻率。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应该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是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且非常的脆弱,而儿童的自尊心更是尤为的脆弱,如果在教育中我们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一味的批评,往往会对孩子脆弱的心造成伤害。

    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把尺子就能量出一批好学生,相信学生一定能做的更好。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2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一文中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才开学,作为班主任的我就碰到了这么一件事。

    新学期伊始,学生们精神抖擞,我也意气风发,回顾以前的一些经验教训,我决定仍然要狠抓学生习惯,力争细致化、条理化,好习惯继续发扬,坏习惯逐渐改变,以前总是因为忙碌而容易被忽略的“评比栏”,这学期说什么都要好好利用起来!

    考虑到这学期评比栏是以年级为准,我们四年级是“阳光中队”,我决定用代表阳光的“太阳花”奖励学生。基本原则是:平时如果有表现好的情况,就发一个stick,集齐了10个就能换一朵太阳花!大部分学生干劲很高,希望能得到奖励,每当他们集齐10个stick可以换一朵花时,那种喜悦是溢于言表的,毕竟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啊!

    但是,也有些孩子有点无所谓的样子,为了激起所有人的兴趣,我思索了下,将评比栏重新划分,上半部分用英文写上奖励,下半部分写上惩罚,告诉学生,为了公平起见,如果一个星期内有同学犯错达到3次,那么他名字下方的评比栏上就会出现一把叉,学生们连连同意,又是兴奋又是担心。

    小涛是个贪玩的孩子,他聪明,可是总不用功,上课不是玩东西就是发呆,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业经常忘了带来,下课时也爱疯闹,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到“叉”的机会就比其他孩子多得多啦!我有些担心,特地跟他谈了心,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努力的。开头几天还不错,他尽量克制自己,上课认真听讲,不拖交作业,下课也不疯闹,可是,渐渐地,他又有点控制不住啦,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替他着急,终于,他在某个星期3次“权限”都用完了,我很想给他机会,但是,作为老师,不能言而无信,他很难过,默默地低下了头……看着小涛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忍心,同时也陷入了思索,对评比栏的这一安排,我的本意是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兴趣,而叉,本身就代表的是一种否定,这样堂而皇之地挂在墙上,班上的同学和其他班的人都能看到,孩子自己会怎么想呢?这样一来,他不是更没信心了吗?看来,还是我考虑得不够啊!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句话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响起,该怎么办呢?看来,我要好好开动下脑筋啦!

    上课啦,我大步走上讲台,对所有同学说了这件事:“同学们,小涛虽然努力了,但全班的规定对任何人都一样,今天,老师想换一种方式,你们都玩过‘QQ农场’吧?”孩子们一听,都很兴奋,连声说玩过玩过,“那农场里面有什么是很讨厌的”“有杂草!”“那有了杂草要怎么做呢?”“赶紧用除草剂除掉!”“对啊,每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是杂草一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除掉它!今天,老师把这棵杂草送给小涛,希望能提醒你赶紧改掉坏习惯,你们说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小涛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他小心翼翼地将草拿走贴上,墙上,小花在微笑,那一株绿色的小草虽然有点特别,不过也不失可爱,我向大家承诺,如果你不想出现小草也可以,但是要用2朵花来换,因为,成功需要很多努力,犯错却很简单,而改正错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只是改变一种方式,就能隐晦地保护一个孩子的自尊,作为老师,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细致又细致,周全又周全,用爱对待孩子,用智慧教育孩子,现在,包括小涛在内的所有孩子都很努力,班上流行着一句话:今天,你锄草了吗?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3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夏季被派往看守同学的衣物也没有一次辜负大家的信任。

    分析:维佳如此高涨的劳动热情难道单纯是因为他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吗?不是的,不完全如此。激发他劳动热情的主要源泉是大家对他的信任,对他内心世界的体贴和关切。

    三年级:维佳负责保管全班同学的彩色铅笔,他十分细心。可是年级末的时候,又犯了错误,他从班级体的画册里撕下了一张空白纸,用来画了画并挂在自己家。

    分析:如果是别的孩子,或许可以取消其参加某次集体活动的资格。但是对维佳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的个人荣誉感还不是很强,很不牢固,公开的谴责只能使他远离集体,打击他进行思想斗争的积极性,而把这一积极性保持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手段:把维佳留在教室里,教师不动声色的善意的向他说明,这种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在教师的诱导下维佳把撕下的那一页重写贴回到画册里,为此还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封面。最好得到老师的表扬。

    结果:这次表扬更多地使维佳感到惭愧而不是喜悦。他满脸通红,教师最终得到了巨大奖赏,维佳捡到钱首先想到去寻找失主。

    五年级:维佳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偷了同班同学的冰鞋。当教师去家里的时候,孩子哭了,主动坦白错误并请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分析: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只停留在这一点上还远远不够。

    策略:对无意干了坏事的儿童一律采取谅解的态度,这种态度深深地感动着他们具有自尊感,敏锐的心灵,并激发他们心灵深处坚决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不仅深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悔,而且还会以积极的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手段:和其它少先队员一起教小同学滑冰,面对小同学和冰刀难分难舍。自己如何做出决定

    结果:把冰刀送给了小同学,并彼此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在其过程中学会了感受别人,关怀别人,割舍自己利益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善始善终:这件事情以后,一直到中学毕业以前,再也没有发现维佳有过把别人东西据为己有的念头。这件事情以后的每一年里教师都鼓励维佳去做一些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事情。巩固加深良好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

    在看完这个孩子整个转变的过程时,那种对人性的期待,坚持,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碰到这样一些愿意站在孩子角度着想,愿意深入,体贴和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师。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具有良好道德风貌的集体能够激发孩子内心这么强烈的自尊感,荣誉感以至于将追求诚实,高尚积极的事情当作终身目标和准则。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4

    《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把读者带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要相信孩子”的教育力量,并从书中得到启发而又有所共鸣。以下谈谈我看完本书后的一些体会与启发:

    一、重视集体的威力。

    书中写道:“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苏霍姆林斯基举例女生莉达刚开始不懂收拾学习用具以及马虎的学习态度影响了班级荣誉,但其他同学对她的行为却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的,缺乏了集体荣誉感。后来经过女教师的一些教育策略,改变了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做法,让他们有了集体荣誉感,使得莉达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也让这个班级在每天的比赛中都获得第一名。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本人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刚结束的学校第十六届校运会中,我班同学都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班级争荣誉;观众在台下遵守纪律、互帮互助、讲文明、讲卫生、积极投稿,每一次都坚持到比赛结束后才离场,大家都为班级荣誉做出了努力。这些都是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

    本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必须仔细地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让他们在校门内就能长上翅膀,准备飞翔。”即使是我们所教育的对象身心存在缺陷,但他们也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特长。我们要善于学会发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我校每周一早上的“激发潜能、炫我风采”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掘学生闪光点的舞台。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赏识。

    小恩是我们班这个学期来的插班生。该生刚来我班时,很不适应集体生活。她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喜欢长得好的异性、喜欢咬人、不喜欢的科目不愿意去上课、对老师的批评听不进去、我行我素。通过家访,与家长的沟通,我对该生的脾气、性格、爱好等方面情况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她在认字、数学、生活自理等方面都比同班同学要强。该生很喜欢得到红花的奖赏,我让她早读进行带读、上完家政课让她洗锅、让她出黑板报等,及时表扬她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并奖红花给她。现在,该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变得有礼貌了、也能正确认识异性的关系了、能遵守纪律了等等,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该书还有很多观点我是比较认同和接受的,如:不要轻易惩罚孩子、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等,这些都值得我好好地去品读。

    让我们永远都保持一颗要相信孩子的心,做孩子的好朋友,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要相信孩子》读书报告

    让花朵在优美的环境下乐观成长

    ——《要相信孩子》读书报告

    《要相信孩子》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参加教育工作25年后,对他所热爱的工作进行的深入总结。在这25年的教育工作中,他遇到过各种学生,给过他不同的经历感受,有欢乐,有忧伤,但无论遇到任何难题,他都没有放弃过,反而更加用心的去教育,去奉献,去思索,去总结。

    《要相信孩子》听书名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本枯燥的介绍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孩子的书,其实不然。书中主要是通过作者在教学生涯中所遇到的学生发生的事情,来分析应该如何更好的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避免学生误入歧途。而这一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潜力,引导学生在其有兴趣的方面发展,多加鼓励,而在这过程中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教育孩子中,寻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虽然这本书所介绍的是在苏联那个特殊时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学生发生过的事情在现在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从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教师在校园中应该如何面对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我还从中领悟到了家庭等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这本书虽然只是记录了校园中发生的事情,但是它与我们的家庭,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学校——学生受益最深的地方

    学生在入学后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生在入学后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名教师对待事情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一群学生对事物的看法。而学生每天生活在一起,则也会相互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而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了解他们的性格,从而寻找最好的方法帮助孩子。

    书中也提到“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

    By Butterfly 的心里。也就是像俗语所说的那样要‘设身处地’”。像如果孩子犯了错不要急于去惩罚他,虽然他只是个孩童,但是他也是有是非之分的,也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被批评。在教育工作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真理:“在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该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若是急于去惩罚学生,不仅会给学生本人留下阴影,对今后任何事情都不再积极,而是选择逃避和拒绝,这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许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情绪波动,造成学生中的骚动。所以不要轻易惩罚学生,多采取一些谅解的态度,让学生自己去反省,这样对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也不是一味的纵容,适当的惩罚还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像书中所介绍的,延迟惩罚的时间,这样易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所在,敢于承担错误,并改正错误,同时还会对身边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是对事情的认识,还会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当然在关心帮助学生时,还要在学生中建立集体意识。集体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集体的关怀往往是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同样一个坚强、团结的集体,也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推脱自己的责任,无论好与坏,大家都会共同面对。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级风尚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不守纪律,最散漫的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而积极的去转变。而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巧妙的帮助他们去培养对班集体的感情,组织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自我解决,增进大家对班集体的感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向上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班集体逐步得到巩固,孩子们对自己力量的信心日益增长,永远向前奔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在班集体的生活中,学生自然也就懂得了关心他人。

    书中在介绍教师应该如何做时,均讲述了很多学生的故事,小捣蛋柯利亚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开始关注班集体的活动,积极参与热情的帮助同学,不再做调皮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等。其实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喜欢去做一些调皮不好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是非对错,而是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容易被忽视,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自卑,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才会做一些有违规范的事情。在对待这样的孩子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多

    By Butterfly

    给予他一些鼓励,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让他也对自己所做的事产生自信,即使对学生的能力来说不易完成,也不要直接打断,而应该从中巧妙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校是学生接受事情,对世界形成认识的开始的地方,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而这些帮助不一定是要在明面上的,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去发展,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才是学校和教师的价值所在!

    二、家庭——孩子成长的第一校园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虽然只是讲述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在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但也会提到学生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文中提到过这样两个孩子,安德烈和弗拉季斯拉夫。两个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都十分不好,不仅仅是对待事情的态度,有时还会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事情。教师不断的进行教育,但是都无济于事。而且他们的父母不但没有配合教师进行对孩子的教育,反而教唆他们去干一些坏事!后来学校一致认为:“如果说对于学生未能掌握应有的知识的现象尚可容忍的话,那么对于道德上没有教育好的男女青年是万万不能放出校门的。”

    但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毕业就是毕业了,也许有些很负责任的教师会继续关注学生,但是不可能让学生一直留在学校。因此家庭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孩子在出生后上学前也会形成一些习惯和意识,这些全部都是家庭给予的,这些意识的形成学校有时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不能做到让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但也不能让孩子成长后危害这个社会。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家长也要与教师配合,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绝对也要以身作则,即使不能教育好孩子,但也绝对不能教唆孩子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家庭的教育绝不能忽视。孩子在家的时间是最多的,家长的做法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定也要有所注意。

    三、社会——影响孩子的第三场所

    By Butterfly

    学生不仅是离开校园后才会步入社会。在当时的苏联,学生的大多活动都是在农庄、工厂等地方,这些地方的风气也影响着孩子。当然在那个时候,人们都是一心为社会做贡献的特殊时期,这些地方都是让孩子学会劳动,积极向上的地方。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大多是好的。但是现在的社会,孩子很少会进入工厂,农田这些地方,但是学生现在参加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夏令营等课外活动,所接触的人也便会形形色色,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学生周围人的品行,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尽量的减少学生接触到不良事物的可能。

    倘若每个人从小都是受到这样的教育,那么社会的风气也会随之变得高尚起来。历史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使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都是积极美好的,让今后的社会风气变得美好,这样对今后每一代孩子的发展也是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四、自身——品行的最终决定者

    无论其他人做任何有利于孩子的事情,孩子自身的看法才是最终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隔离于这个社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必然的,但是可以一段时间做一次自我总结。了解自己这段时间的发展状态,以便于更正自己的做法,及早转变自己的不良想法,做到防微杜渐。

    当然,孩子在儿童时期没有很好的自制能力,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去管理自己。在书中,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经常会组织学生对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进行讨论,并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来增进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依旧可以这样,经常组织班会进行一段时间的总结,关注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进行自我总结,即使未来离开了校园,有了这样的习惯,对学生来说也是受益一生的。

    虽然苏霍姆林斯基写这本书主要是为给教育者和少先队辅导员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从中的确可以领悟到各个方面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教师,是在校园中教书育人的。但是,其实我们的一些做法会影响到任何地方。未来是掌握在儿童手里的,而我们作为教师,掌握着教导这些孩子会成 By Butterfly

    为什么样的人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更多的去相信孩子,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乐观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上,才会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物,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也是教育的艺术的体现!

    By Butterfly



    推荐阅读:
    最新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红楼梦阅读笔记5则范文
    大学生关于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的征文作文(最终5篇)
    裸露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大全]
    2024宁夏地区高考查分时间[共5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