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教育论文 工作总结范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课堂实践研究(合集五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风吟鸟唱 时间:2024-06-26 15:52:1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课堂实践研究

    “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课堂实践研究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老师才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所留的作业,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怎样充分地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一直是广大教师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多讲细讲,总以为只要教师讲得多、讲的细,学生就能学得快、学得好,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尤其对于培养素质更是如此。其原因有五:第一,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以教师为主的讲的时间越多,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时间必然越少。第二,虽然听讲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听讲只有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如果“听中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甚至达到了“满堂听”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就容易陷入死记硬背和被动机械的境地。而且,单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角度讲,“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也不如“在研究中学”、“在体验中学”的效果好。第三,教师直白式地讲解知识并将结论给予学生的程度,也就是剥夺学生受多方面锻炼的机会的过程。该讲的都让教师讲完了,学生只要记住教师的话就可以了,什么探索欲望,什么创新勇气,什么创新思维,什么创新想像,什么研讨与合作,就统统地用不着了;既然得不到呼唤和锻炼,那么这些素质自然就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收获自然就少了。第四,课堂教学比较效益的研究告诉人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珍贵的,每一堂课都应取得尽可能多的教育效果。所谓受益的大小是相对的,只要有别的教学方法比这种方法的效果好,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收益就是小的。多年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注意力由讲授教材转移到帮助学生的学习上,裁减掉过多的直白讲授,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第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比“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承担着更多的发展任务,教师过多的直白式的讲解会阻碍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许多创新素质会受到压抑。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尽量多的为学生创造在体验中学习的机会。

    课堂上讲的多,学生们练的时间自然就会少;只有老师少讲,学生们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和“合作”。近几年来,我校努力改变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课堂上少讲、精讲,讲到点子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少讲多练”中的“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能够自己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受悟和体验的地方,而不是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接受结论的场所。

    二、“少讲”是手段,“多练”是目的;只有“少讲”,才能真的“多练”;只有达到“多练”目的的“少讲”,才是高水平的“少讲”。讲是为学服务的,究竟讲多少为好,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水平与学习习惯,不可能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要以保证学生“多练”为标准确定讲的内容与时间。只要能保证学生“多练”,教师的讲解越少越好。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的怎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侯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学的需要。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再是教师讲得怎样,也不是教师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而是学生学的怎样,是不是达到了“多练”的目的。如前所述,这里的“多练”不仅是获得的知识多,而且包括得到的锻炼多、体验多,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高,每个学生素质发展的效益好,那怎样让学生的“多练”达到很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有很长时间的一段路要走。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通过研究,“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高效、适合于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以前相比课堂的形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加强了,学生课堂走神和瞌睡的少了;教师由原来的多讲逐渐转向少讲,由原来的泛讲逐渐转向精讲,由原来的主讲者逐渐转向组织者、鼓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由原来的对学生主讲信心不足到信心充足;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展示结果的多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都有了收获。

    第二篇:少讲多练 少说多做

    如何做到少讲多练,少说多做一、一讲一考带来的严重后果

    曾经一位德国博士生这样说:中国的教师是全世界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能考的。这一讲一考带来的后果是:

    1.不愿学习。有专家调查显示: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

    2.不会思考。一位小孩到美国读书总不爱提问,老师把他当成了“傻子”,要送他去接受专门培养弱者学生的“特殊教育”。家长急了,找校长去说理,最后只好通过测试解决问题。测试的结果孩子的智商比一般学生还要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国内教育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3.没有创造。北京一位资深院士感叹地说: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波兰用了46年,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近代发明大到航天飞机、计算机、小到易拉罐、圆珠笔,都不是出自我国的。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听讲与其他学习方式合理搭配才能收到效果

    正因为课堂教学讲风太盛,老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学,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以教师为主的讲的时间太多,以学生为主学的时间必然就少。尽管听讲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它只有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保证少讲多练,少说多做

    1、把“多练、多做”定为学的规范,保障学生权利

    大量无效、低效现象表明,课堂教学之所以陷入“教师多讲、学生少学”的困境,症结在于剥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权利。因此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学的权利。

    2、把“少教”定为教的法规,限定教师“配角”

    课堂上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动起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想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间,杜绝“满堂闹”。

    3、做好“三个六”,保证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六个不得:只需三分钟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得讲四分钟;应该紧扣主题的引入,不得戴大帽子;不得绕圈子;应该留给学生的自学和训练时间,不得占用;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不得打断思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不得包办代替。

    4、落实多做、多练,促进知识内化

    一是训练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二是训练时间保证:不少于12——15分钟;三是训练内容科学:难度适当,练习适量;既有针对性、又有典型性。四是训练形式多样:多器官、多题型、多层次;慢生与好生同行,基础与能力并重,经典与探究共存。五是训练评价规范:明确要求,引导监督;独立思考,教师巡查。

    只有真正实现“少讲多练、少说多做,才能实现“五”个转变:

    1.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

    2.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

    3.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

    4.变“主宰”为“主导”;5.变“演员”为“导演”。

    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

    一、目标精当:许多教师在讲课时,生怕漏掉问题,巨细都要涉及,处处是重点,结果又无重点,学生并不知道一堂课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目前,各种“教参”规定的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多在三四个,仅教学重点就有两三个,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实际,从中确定或暂行确定一二个,以使问题集中,解决得彻底,为学生的练留出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精深:教学目标少了,教师的工作不是少了,相反要花更大的气力,对教学过程做全面、综合的考虑,对教材和学生做精深的研究。一方面,娴熟地驾驭和运用教材为讲和练做准备。教学训练目标的单一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在对宏观和微观的正确把握中确定的。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学习态度、对新知识的需求等情况。课堂上所讲所练要能够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使他们的原有知识得到发展提高,真正起到长善救失的作用。可以说,讲的越精,教师的研究越深。

    三、内容精练:做到这一点并非简单少讲就行,而是要讲的简洁明了。要力避繁琐,不做无用功,做到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讨论能明白的不讲;点拨能懂的不多讲,训练能解决的不多讲。要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四、语言精美:教师的讲授越少,语言就应越是精美的。只有准确、简要、有力度、有美感、合乎逻辑的高质量语言,才适合精讲的需要。所以教师要精心雕凿自己的语言,仔细推敲,去粗取精,既为学生树立语言表达的典范,也避免无谓地占用同学的训练时间。

    当然,精讲与多练是互为依托的辨证整体,精讲的目的是为了多练,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要在多练中得以实现,如果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讲得再好,也是不成功的一课。更难更重要的一环是在设计相应的训练上。

    第三篇:“学导练”双本课堂实践与研究

    新沂市实验学校打造“学导练”双本课堂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从19世纪末开始讲授法一直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客观地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激增,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教学目标 不断更新和深化,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凸现以下不足: 1.教师为了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几乎占用了课堂内的全部时间。这样做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但达不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目的。这种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 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在备课、上课和辅导时,总是以班上的中等生水平为参照进行。教师对学生的起始状态把握很难到位,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无法充分的了解,预设的教学的重点、难点、目标准确度和有效度 不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无法达成预期效果。

    3.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性,没有预习的习惯,课前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没有自我的问题和预设目标,活动中处于的被动状态,缺乏参与意识,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 考。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丧失读书的乐趣,苦学、倦学、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以上主要的三种不足,较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构建以“学导练”为基本教学流程的双本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潜能,让学生“生命在场”。还时间给学生,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课堂教学以学科特点为本,课时教学目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设定,教学过程体现学科素养形成的科学规律,教学方法选择体现学科素养形成的基本手段,教学内容选定能够最大化为学科素养提升服务。

    二、实验的设计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 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现代教学结构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主体地位,教师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作为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教与学的联系就显得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学生则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理论假设

    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坚持自学,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并能将自学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如果学生走向社会,这种自学能力使他终生受益。

    三、实验的意义和目标

    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推动教师的发展,使教师教学相长;推动学校发展,创学 校特色。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教师真正做到教好教会,学生真正做到学好学会。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具体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获取新知、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并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探索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实验遵循的教学原则(一)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实验中,教师要编写学案稿,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在自学中不断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因此,教师是教学实验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起主导作用。在自学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作为受教育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发挥主体作用的方向和水平,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增强。由此可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才是教学取得成效 并使实验达到目的的基本保证。(二)整体原则

    在实验与研究中,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过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学,都能肯学,都能学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困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做到人人过 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三)以学定教原则

    构建“学导练”高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先学后导,以学定教。随着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自学能力会不断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对大部分知识能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学会带问题进课堂,教师不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传授。教师应对学生适当引导,使学生不断在自学中充实自己,以知识的 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四)及时反馈原则

    实验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动态过程,教学必须体现精讲多练,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每堂课要及时进行检测反馈。因为,信息及时反馈,矫正才能及时,教改实验才更富 针对性。

    五、“学导练”教改实验的具体操作

    这项实验以“学导练”为主,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对照班以传统教法为主,重在老师讲授。实验程序与操作一般分下面三个步骤: 1.组建学习小组。

    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 以相邻两桌四个同学为一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特长,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轮换担任学科组长.平时由小组长带领组员阅读教材,组织探讨,相互检查部分作业。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序:a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b组内交往.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言交往,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 的指导和调控.C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2.编写导学案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一般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懂得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连接;C级为“利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挂钩,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3.构建“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中,实验班的“学导练”教学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但随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有模式,但不唯模式。

    第一步:指导自学,本阶段的学习活动能在课外进行的原则上应在课前完成,即由学生根据编制的导学案或教师事先出示的自学提纲进行预习,通过阶梯性练习达成目标要求。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 该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能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二步:学情反馈,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主要放在课内,即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教师进行巡视,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状态并加以点拨指导,营造小组竞争的学习氛围。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 不同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互动解疑,师生、生生平等对话,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表现机会,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思维的偏差,重在思维方法的点拨。并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增减教学内容,老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学要求是: 先学后教,会的不教,以学定教。

    第四步:练习反馈,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做到当堂训练,当 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

    第五步:归纳巩固,师生共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要点,特别是总结方法。针对反馈情况,布置相 应的巩固练习。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整个过程学生在不停的“学”,教师在不停的“导”,充满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同时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保证了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六、教改实验的效果与分析

    “学导练”教学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实验,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了。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课堂上一改以往死气沉沉看老师 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做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已逐渐由厌学向好学、由苦学向乐学转变。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了明显效果,完成了实验目标所提出的主要任务。具体情况如下:(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现端倪。

    第一,教学准备环节,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的策略。

    具体说来,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学导案”,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导案”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 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

    第二,教学实施环节,形成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效度。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 从根本上改变旧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1.有效活动的策略。有效活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兵教兵”即在学生个体活动的基础上集体探求知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个体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五不”,即学生能理解的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不先问,保证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教师指导的话语不重复,意思表达清楚,指导内容针对性强,即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

    2.有效练习的策略。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上以适量的不同梯度的练习来检测反馈当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课堂练习或作业进行自测自结。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做到“堂堂清”。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就要求教师 做到精讲少讲,严格控制讲课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第三,教学评价,形成了弹性作业的策略。

    作业是开放课堂的一个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上节课的复习巩固和延伸,而且往往成为新授课的准备和前奏,它不仅承担着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为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我校在作业布置提倡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是基础题,针对的是个别学习困难者;B是面向大多数学生;C是针对个别优等生。这样,就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的课堂方式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认知内驱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课堂活了,受束缚、受限制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多了,负担轻了,兴趣浓了,最终 带来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大幅攀升。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使得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实验教师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教改,教育思想观念和实际教学能力,实验前后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自主探究,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七、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当然,我们的研究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还有差距。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 “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总结深化课题成果,创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2、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研讨和交流活动,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等,3、推广“学导案”教学改革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学导案”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课改为契机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第四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小学 综合实践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如何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怎样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并与之形成一种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综合实践课程便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教

    师借助这个平台,让同学们去实践,在调查中学习,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力。

    [关键词]学习力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综合实践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查、讨论、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极大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综合实践课设计中,“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有机联合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学,参与研究。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现实服务的,是为社会服务。而学习力是包含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而学习兴趣恰恰就是解决了学生动力。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内容,将孩子们平时不留意的一些东西,忽略了的重新轻松的捡起来,比如每个月家里用了多少度电?一个月电费是多少?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去了解这些信息后,体会家庭的不易,父母的不易,从而节省用电,从小养成节俭习惯,这样就在平时省电方面有自己的要求。而处于学校这个环境,就明白学校在电这一方面的支出,计算了每月的,一年的支付也清楚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对“低碳”更了解深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低碳”一族。创设自主探索空间。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神奇的水果——香蕉”,很多同学只知道它可以生吃,那还有其他吃法吗?引发学生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思考,并运用计算机上网去查询,找正确的答案,在动手查询的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还有什么吃法?

    香蕉的品种有哪些?生活环境怎样?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去求知,求真,运探索平常喜闻乐见的一些普通物品的奥秘,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同学间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默契。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自觉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1 创设情景,让学生快乐学习。先让学生自己先去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的卖的有哪些水产?一组上网查找中山的水产,并归类。老师在课堂创设去市场买菜的情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情景中去。

    3.2整理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多一些。”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要努力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正确的信息,就得去筛选,判断,识别哪些信息有用,学会整理信息,反复求证中磨练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关的信息内容,让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重视指导,让学生能力提高。

    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重视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4.1 合作训练,养成习惯。

    现在的社会分工更科学,做社会调查或学习时将学生编组,并细致分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在合作中增进同学有谊,帮扶学困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另一面才能。

    4.2 经历生活,自主参与。

    陶行知先生的话提醒我们:怎样生活便怎样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自己,有的同学虽然课堂上表现一般,但在动手,在与人讨价还价方面可能会有另一面;提供平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不同的一面,从而也获得一种认可,反过来作用于学习。

    4.3 学有方法,学有所得。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这对学生将来生活和生存终身有用的。老师也要不时的参与指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家庭用电,水乡文化,水产养殖等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爱护水资源等有用知识。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高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煅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学是为了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培养出能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人,最终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宏,探索“第三教学”提高学生学力,[J],物理教师,2024(8)

    2、张雪松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3、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在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忠山小学喻利蓉

    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2024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成功实施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我国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讨论、提出问题、质疑、争辩、最终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实现了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能等育人目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近年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下面是我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读练式自主课堂中的一些尝试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编组要有三性,即目的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因为讨论要适时,当遇到学生之间出现有争论的问题时,就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最佳时机;当多数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所以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在;也可能就此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了解我班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的情况下,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因为学生较多,就按每8个人为一个小组,但我知道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学困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我虽然以8人为一个小组,但我都把每个学困生都捆绑给小组中的其中的3个学生的,这样经常都相当于是四人小班在进行合作学习。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是学生水平相当临时组合在一起,因为学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想要找竞争的对象,所以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互相促进,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也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有时也要进行有目的性的调配。这类组合比较适用于综合性的课型。例如:在教学课后的思考题时我往往临时采用自由分组,这样使同等水平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更深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长的职责要明确

    小组长的职责是:①每天早晨跨进教室就交自己的家庭作业给学习班长;②收小组成员的家庭作业,并等到在全班展示交流后给予批改;③组织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本小组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中遇到的困惑;④每天督促检查小组帮扶任务的完成;⑤每周星期一上午,负责组织小组内完成对上周的评优工作;⑥负责组织课堂临时下达的合作学习任务或讨论任务;⑦负责平时小组同学的课堂纪律。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培养和发展,在小组中,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轮流担任,每个周轮换一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交代具体,表达清楚,尽量做到能让每个同学都明白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即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记录和学会点评提升等。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不够强的,特别是刚开始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教师交给一点一滴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如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我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盯着别人的问题解决了没事,竟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培养学生养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序地写在草稿本上,在合作中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同时还提出自己的观点准备自己的发言。为此我明确要求没有交流的同学做到:①必须听懂同学交流的内容,否则及时表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请求帮助解决为止;②努力思考寻找用另一种方法解决同学交流的问题,等待自己交流的契机进行点评提升,交流总结。

    小组合作时我随时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和辩解,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讨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可以灵活或者说成综合运用都很好。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需要同学们测量大量圆形实物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的长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有的拿着圆的实物,有的就用尺子量,有的就将量的数量填入表格内。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得到凸现,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且每个人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亲自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五、适时引放、充盈“合作”——尊重学生的“创新资源”。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 ,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 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 ,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常常让学生“深陷”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资源,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

    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上和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迁就学生,让学生们都明白对于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无的原因,使孩子们在心诚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可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让个体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培养“团队”精神。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利用评价既可以可以激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更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帮助、甚至等着抄答案,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优活动,可激励每个学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开展一题多解,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依次上台展示交流;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学困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驱使他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便容易产生互助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学会取长补短,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我班规定自己小班遇到疑难首先满足自己小班的同学解决,但不能加分,自己小班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机会让给其他小班的同学解决并加分奖励;每周总结一次,每周每小班加分最多的前三名评为优,作为今后班上评选三好生、优干……的主要条件。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

    老师们:请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独自去探索,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我们的自主课堂,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同我们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就会给我们若干惊喜,就会最大限度地生成他们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读练式自主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推荐阅读:
    “少讲多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有效课堂实践研究(合集五篇)
    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建设
    双丰村创建五好村党组织工作总结(推荐五篇)
    小学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职教党总支副书记述职报告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