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销售工作总结 广告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翠竹清韵 时间:2024-06-29 03:52:12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爱由心生,有教无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人格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教无类,以爱心来切实关注他们的人格形成,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地人生观,让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农民工子女爱人格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但农民工子女生存发展环境相对恶劣,漂泊在城市边缘,自卑、孤独、仇恨、迷惘根植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心里,如果不对其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他们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既有碍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养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谐成长,这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是崭新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一、有教无类 爱上他们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真正把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容纳在心,做到对他们一视同仁,真诚平等的基础上,又严而有格、宽而有度,让他们在他乡异地感受到真切的爱。“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真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钥匙,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品德的教化与熏染,提升心理素质,从而逐渐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人格。

    班主任要在学校为他们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充分体验集体的温暖。在各种活动中,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把农民工子女的优点、特长展现给大家。帮助其减少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促进同学

    之间的交往,在相互鼓励、支持中,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培养,消除其孤立、无助的心理,使其觉得在这个集体中的生活是快乐、开心的。同时教师应表示自

    己的关爱,取得他的信任,与之恳谈,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心中的需求。用亲

    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只有这些孩子感受到你来自内心的爱,才会接纳你,逐渐形

    成健康的人格,而且这些孩子们的良好的习惯一但养成,受益的就不止是他们自

    己,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家人,还有我们整个社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

    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学习气氛。”外来民工学生,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学校、教师要用满腔热忱,付之与他们更多的爱心,多渠道、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我们的一片爱心使其打开心扉,进

    而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冰雪

    在合适的温度里自然会融化的。

    二、树立榜样 引导他们

    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教育者首先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人格,其次要为学

    生提供学习的榜样,然后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学习。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值班的行政、老师每天的微笑接

    送学生,养成的是孩子们的见人会问好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每节课前的90°

    鞠躬问好,带出来的是懂得尊敬他人的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

    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

    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经常用他们崇拜的英雄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引导孩子向

    榜样学习,从而把榜样的优秀品质变成孩子自身的品行,并使之转化为支配孩子

    行为的动力。而且还要在同龄人中为孩子寻求榜样,是激励孩子向上的好办法。

    他们年龄相当,条件相近,学起来亲切,目标不是高不可攀,易激发孩子奋起。

    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榜样,这就是孩子自身的优点。教师应该全面分析自己的学生,既要冷静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孩子的优点。不仅如此,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鼓励孩子以己之长,补己之短,这也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我们所制定的“优点卡”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是学生的各个方面。一张张的优点卡就是他们的镜子、就是他们进步的阶梯、就是他们形成良好人格的基石。

    三、加强沟通 尊重他们

    班主任老师是在校接触学生机会最多的老师,尤其是面对班上众多的农民工子女时,更应该时时关注他们的内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对他们的错误也要多理解,毕竟他们来自更艰苦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班主任自己从心里就看不起农民工子女,就算是脸上带笑那也是不真诚的,要让农民工子女切实的感受到老师来自心里的尊重。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和农民工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助每一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并发动全班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师生共同的爱能逐步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时的焦虑情绪和自卑感,以开朗、合群、乐学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全度。人只有在最自在,最放松的环境中才能学习,才能潜移默化的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树立健全的人格。

    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加强和学生多沟通交流,更要认清学校、社会、家庭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只有三者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效果。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生活的家庭,是充分沟通的前提。同样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以及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等活动。和家长交流互动,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来优化家教的心理氛围,适当地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帮助家长了解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

    当然学生健康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农民工子女。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

    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尊重,一次向上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快乐。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一旦健康人格养成,学生就会“不虑而行”,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仅如此,人格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动力。

    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人格养成。” 而人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外来民工子女远离故乡,在心理上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多采用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走进他们的心灵,关爱他们,不要区别待之,积极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挖掘自身的优点,克服存在的问题。因为健康的人格一旦树立,将会成为外来民工子女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参考文献:

    1、杜越 汪利兵 周培植 主编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徐新永.《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化问题研究》中国家庭教育.3.杨冰 王秋虎.《成就一生的好习惯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二篇: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之报告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

    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新农村

    实践地点:安徽六安新安镇

    实践时间:7月1日——7月10日

    实践原因:随着农村父母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他们不只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更关乎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作为当代大学生,时时关心家乡的发展情况,并从中得到历练与教育十分必要,故作此实践。

    实践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2、了解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成绩、心理健康状况、思想道德价值观状况。

    5.通过活动给学校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提高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快乐。

    4、培养队员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交际能力,学习一些实际应用知识。

    新安镇简介:新安镇位于六安市西北部,淠河西岸,距六安市区10公里,与市区隔淠河相望。现辖2个居委会,15个村,总面积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200多亩。全镇人口近9万人。新安镇地形复杂。地势低洼,岗、湾、畈、滩皆有,易涝易旱,自然灾害频繁。我队所选的时间地点是新安镇较为偏僻的地方,其中我们所到育才小学、新安中学学校建筑比较好,但基础设施较差,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同学们的桌椅年久失修,教具也相当缺乏。

    实践历程:本次实践为时十天,具体行程如下:

    第一天(7月1日):

    截止到下午13:00左右,我队六名队员陆续从家中赶到实践地点,首先我们安排好我们的食宿问题,随之,我们在队长刘玲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相关学校、乡村,对当地有了大体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后期实践活动的开展。回往住处后,我们开了一次会,实际上是进行一番讨论,最后得出结果:因为本次我们的实践主题是关注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因此了解孩子们的生活背景十分有必要,所以我们决定我们的第一站是赴往各乡村,了解当地的生活状况、发展状况。会后终于可以轻松一番了,我们自己动手,相互分工合作做出了我们的第一餐,虽然没有在家吃得好,可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毕竟这是我们人生当中学会独立、学会团结别人的一次历练。

    第二天(7月2日):

    早上8点我队就出发了,我们就近选择了一个村作为考察点,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可是一路的所见所闻令我们大为吃惊。村中的大多数家庭都为空巢家庭,村中房屋破旧不堪,经济发展低下,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青壮男女均均赴沪、苏、浙一带务工去了。据我们了解,现在孩子们上学在费用上并没有什么难题,他们缺的是父母的关爱、呵护……我们随机调查了15户家庭,其中14户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然而由于缺少父母的贴身教育,成绩优异的孩子仅占20%。除了做调查之外,我们不忘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向农民们发放科学发展观手册与农民工创业再创业手册。

    第三天——第八天(7月3日——7月8日):

    由于和校方约好,我队自愿在育才小学义务教学5天,我们所教的小学四年级,主要教英语,语文,数学。其间,孩子们积极主动,和我们相处融洽,师生建立了浓厚的感情。由于炎热,五天的教学不免辛苦,但是我队队员与同学们仍然坚持,最

    终完成了教学计划。

    第九天(7月9日):

    截止到今天,我队的义务教学计划已经结束,但应校方邀请,我们参加了校方分发成绩单的典礼,看着孩子们取得优异成绩,我们也会十分的激动与喜悦。但是其中有一幕令我们感触很深,很多同学没有来领成绩单,原因是一放假他们就去了父母打工的所在地,这不免让我们再次想到留守农民工子女在农村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一群,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关注。

    第十天(7月10日)上午:

    今天正好是高考填志愿的日子,我队赴新安中学为学校发报考指南,做宣传。当中我们得知他们当中很多考的不错的尽然也是农民工子女,不简单……

    第十天(7月10日)下午:

    本次我队的实践主题是关注留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因此我们想将农民工子女的就读条件与市中心学校做一下比较,虽然学校放假早已人去楼空,但通过大体的参观不难想象市中心学校就读条件比农民工子女就读条件要好几十倍,几百倍。晚上回到住处,我们将几天来的所作所为做了相关整理,并做活动总结。

    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重要原因。首先,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其次,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乡镇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很多农民离开了

    农田来到城市打工。再次,政策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受社会化的作用他们进入城市发展城市。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我们调查了新安镇的育才学校,通过与校领导的谈话我们了解到在这所学校里80%为留守儿童,但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只有50%,而在这50%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进入高中继续学业。而在校生打架斗殴,沉溺网络的情况更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还向村委会询问了一些情况;村中一半以上的村民外出打工为孩子,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是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过暑假,那里的生活条件简陋,在那里孩子们得不到应有的监护和照顾。而那些没有去外地的孩子放假则更是处于没人或少有人管的状态。暑假这些留守儿童的意外事故发生率要比一般情况高的多。

    在和村民们聊天时,我们知道了这些孩子在家里做完作业后就是看电视,或者和其他的同龄孩子玩。和自己的托养人或寄养人沟通很少,他们也是本着不出现意外事故的原则来抚养留守儿童,而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的发展方面很少过问。由此我们归纳了该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使的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由于

    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变得消极,有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甚至有陌生感。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对策及建议:

    1.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态度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建设,完善各种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家庭要努力尽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携带子女到务工地附近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做到经常与学校、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必要时应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为孩子们的处境心酸着。本该是被父母疼爱关怀的童年时代,他们却不得不独自留在家中,忍受着孤独寂寞与苦难生活。不上学的时候,多半时间孩子们都是在村里疯跑,摔伤擦伤也便成了家常便饭。但受伤时,没有人走过来

    照顾甚至关怀一下,只有他们自己擦去鲜血,拭去泪水,然后站起来继续前行。没有父亲的庇护,他们学会自强;没有母亲的照顾,他们学会自立。每个孩子都没有因为生活艰难而抱怨过,也未曾因无人看管照料而自暴自弃,更不曾因遭遇困难而放弃后退。他们永远知道,自己要努力,要自强,只有这样他们的将来才能更好。我们不愿用“留守儿童”这个冰冷的称呼来定义他们,他们仍旧是一群纯真善良,永远都充满激情的孩子。

    十天的生活让我们触动很深,不禁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深感羞愧。是的,我们的物质生活远远超越他们,但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远没有他们充实。我们突然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不足,责任也变的更重。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他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富实。

    第三篇:关注农民工子女策划书

    牵手阳光 放飞希望

    引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进了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子女却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 于是就出现了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作为我们大学生,农民工子女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更能体会他们的处境。因此我们将围绕“关注留守儿童 散播爱的希望”口号,并结合具体的实际需求和特点,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

    一、活动主题

    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我系打算长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弥补家庭教育与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再一次露出阳光般的笑脸,更好的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播种阳光,收获希望。

    二、活动口号:注倾情关爱,现阳光笑脸

    三、活动时间:每周末

    四、活动地点:宿迁市经济开发区傅庄

    五、主办单位:六系团总支社会实践部

    六、活动步骤:

    (一)活动准备 :

    1、召开部门会议,共同商讨具体细节,形成完整的策划案。社会实践部成员去村委联系了解情况并且与村领导沟通活动。

    2、面向全系学生招募志愿者、选拔出责任心强、有耐心、有爱心的志愿者做相关培训,并统计好他们的基本信息交予镇组织。

    3、志愿者准备相关心理游戏、主题班会等活动,购买捐赠的学习用品。

    4、做好宣传工作,在英才大道拉横幅、散发传单、张贴海报,提升在校内的知名度。

    5、开展动员大会,想参与人员讲解过程及注意事项。

    6、联系信息部、新闻部、宣传部,取得必要的活动协助。

    (二)活动过程 前期准备:

    1、准备脑筋急转弯、小礼品、画纸等活动必须品

    2、提前熟悉地点,了解具体坐车路线

    3、提前挑选合适的能够反映母爱父爱的视频,寻找多媒体。

    4、志愿者从网络上学习废物利用的一些手工活。

    5、志愿者们提前排练关于生活小常识的情景剧。

    6、志愿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学学习。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1、在规定时间全体活动成员在门口集合,分组前往村委会。

    2、到达村委会后,开始启动仪式。邀请领导及学生家长代表,志愿者代表进行讲话。进行签名活动,共同悬挂横幅。

    3、捐赠物品:由志愿者代表向农民工子女代表捐赠

    4、志愿者进入班级一起开展心里游戏和主题班会,和小朋友充分交流。

    5、进班先进行游戏——单双向沟通训练

    志愿们和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把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发到每一组当中,绳子会在志愿者们和孩子们手中传过,但主持人说停的时候,绳子的结落在那个人手里那个人就要做自我介绍,然后接受主持人的提问。

    6、进行几个简单的脑筋急转弯活跃气氛,答对者送奖

    7、进行“优点集中营”游戏

    志愿者们首先问孩子们:“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自己的优点?”如果底下一片寂静,志愿者们可以说:“现在我发一张白纸,你们把自己的头像画上,把优点写下好吗?”

    让孩子们都写好后,抽取一部分比较特别的来读,并送礼品.第二阶段:

    1、带领小朋友步行至宿迁学院,参观大学校园,了解我们的大学生活,给他们面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2、请老师在教室开展讲座“知识改变命运”,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如何更好的学习更好的生活,期间可以请小朋友表演节目活跃气氛。

    3、每人发放画纸一张,画下自己的理想,并写下自己任何想说的话,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活动

    4、在操场上进行体育互动,开展老鹰抓小鸡,跳大绳,十人九足(十个人的一只脚绑在一起,一起跑向终点时间最短获胜)等相应的体育活动,大学生和小学生共同娱乐增进感情交流

    5、拍摄照片:每个小朋友对自己的激励,对生活的感想。以作为成长的见证。在后期进行宣传。

    第三阶段:

    1、借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和母爱的视频,教导他们要体谅父母,孝敬家中的其他长辈。

    2、教孩子们废物利用,志愿者现场教孩子们怎么可以把废物整合成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3、让孩子们教我们各自擅长的劳动技能,对他们的技能表示肯定,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也有一技之长。

    4、教孩子们用电以及自身安全。后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提问孩子们演出中有哪些处理不恰当的行为 第四阶段:

    1、家访活动:志愿者联系好村领导,利用周末进行家访活动。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更加深入他们的生活,辅导他们的功课,提高他们的学习。

    2、学业辅导:和村领导协商,组织成绩落后的小朋友每个周末到一个地点(可以是村里的一间房子或学校的一间教室)由志愿者长期为他们辅导功课(同时征求小朋友自己的意见),提高学习成绩。

    七、后续工作:

    1、定期召开志愿者会议,收集小朋友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强调志愿者的耐心和责任心

    2、召开会议,总结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3、整理活动资料,作出活动总结,进行成果展示。向相关媒体投送新闻稿件。

    八、经费预算:

    横 幅 8米*4元*2=64元

    车 费 XX元(具体看参与的人数)购买文具 橡皮50块*0.5元=25元

    水笔50支*1元=50元 本子50本*1元=50元

    爱心帮帮糖 100支*0.5=50元

    总计 XXX元

    九、注意事项:

    (1)注意与农民工子女交流时的语言,虚心讲解,耐心沟通。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心态变化。(2)所带器械及物品注意保护。

    (3)邀请新闻部人员参加,并配合他们工作。(4)积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组织调动。(5)参加人员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做好工作总结。(6)为了更好的展示部门形象,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必须统一佩戴相应的帽子和徽章。

    第四篇: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重庆市南岸区野猫溪小学校 张俊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对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你的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务工人口的大量流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也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课题之一。与城市儿童一样,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也必须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但是民工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受教育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接受教育的权益往往也容易被忽视。

    通过教学和与孩子谈话、观察、家访、问卷方式了解到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和较差,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与城市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这些孩子大都来贫困落后地区,他们所学的教材与我们本地区的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不停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2)家庭教育不力。由于父母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算有空闲,也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对孩子进行辅导。另外,父母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等都在影响

    孩子的学习情况;(3)家庭学习条件不好。他们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办,弟妹的事要大帮小,父母的事也要帮着做。因此,放学回家后没有学习的条件、环境、氛围。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民工子女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做事有一定的责任感,懂得感激和回报他人的爱;(2)独立自主性强;(3)敏感,感情脆弱细腻;(4)行为习惯基础差、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5)胆小、自卑、孤僻,交往合作能力较弱;(6)关心他人和热爱集体意识薄弱;(7)部分学生爱说脏话、比较自私、上课不爱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说话声音小以及作业乱写乱画;(7)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被岐视感和对立感。

    基于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

    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议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今天,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的人才,关系到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到人的政治利益,关系到人的地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关注和加强对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即是对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第五篇: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目的:调查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方法:使用个人访谈方式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市区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结论:外地来广东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正文: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访谈中,不少乡亲都反映,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要求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要求一视同仁。但是,在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框架下这一要求落实起来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效果也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立足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

    就目前来看,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1、城市教育资源紧张

    城市教育资源供求不均衡,富余校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农民工聚居的城乡接合部校舍十分短缺。此外,农民工聚集城市在资金、土地和师资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2、城市教育规划缺乏前瞻性

    大多数城市的教育规划是以本市户籍人口为基数制定的,没有根据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小区,未按规定配建相应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保障带来了许多无法补救的难题。

    3、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各地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

    4、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和质量令人忧虑

    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其中北京和上海尤为突出。与公办学校相比,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建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学前和高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缺乏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

    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仅是时代交给我们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并特别指出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广东出台了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广州及珠三角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应规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可为其6—15周岁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这一系列措施与实际情况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番禺区教育局近日宣布,全面启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申请入读人数和学校数量的承载能力,通过积分申请的办法,确定可入读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名单。通过“积分制”,番禺区今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校学位,这个大手笔在广州当属首次,对于番禺区10多万适龄外来工子女也是一个好消息。

    “积分制”其实最早出现在中山,今年中山全面推行积分制入学。东莞市也在2024年5月通过地方立法规定,符合四项条件的新莞人可以申请在该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积分制对于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但是,“积分制”只能满足部分外来工子女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山市也只有四成流动人口子女能入读公办学校。番禺区今年纵然提供数千公办学位,但对于数万想入读的孩子,也是杯水车薪。要打开“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这把大锁,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有教育专家提出发放教育券的方法,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教育券恐难以实施。

    广州外来工子女人数超过40万,其中,75%的学生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形式类似的私立学校就读。政府在没有足够资金建设更多公办学校,在没有足够公办学位满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学的背景下,向民校购买学位是让外来工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最为便利的办法,教育部门要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予以相应的经费补贴,并对接受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实行监管。

    无论是新建公办学校,“积分制”读公校,还是向民校购买学位,政府部门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都需要投入教育经费,只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惠,才是问题的关键。

    建议如下:

    1、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使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生活。

    2、应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尽量满足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需要。农村中小学要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3、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

    4、应尽快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条例,完善义务教育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施中应对留守儿童作出一些特殊规定。



    推荐阅读: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关注农民工子女人格养成教育
    陇南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加快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的思考(精选)
    看图作文写作要点
    部编七下 道德与法制 《单音与和声》导学案

    相关文章: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