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加工合同 委托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五篇模版)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轻吟低唱 时间:2024-06-29 15:11:00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1

    一、帝国的建立,即 “六王毕,四海一”

    1.秦统一中原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巩固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2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代的政治特点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3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仅仅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4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防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有。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增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考历史知识点必修一5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实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有。

    1956年,中国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阅读答案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开始。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第二篇: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横岗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考前三周突破)

    使用说明书:

    每周圈定一时期(第一周古代,第二周近代,第三周现代)

    按照单元进行复习背诵:先使用“自查点”查出弱点,再结合提纲查漏补缺,最后回归自查点审核复习效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

    自查点: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表现?(地方问题,中央问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表现?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削实权: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强化皇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八、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九、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加强皇权:①太祖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②成祖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出现刺史监察地方,宋代——通判监察地方, 明清——厂卫、六科给事中和按察使司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古代:西欧)

    自查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特点、评价? 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历程、评价?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男性公民,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欧美)

    自查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 美国共和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 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标志?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确立的标志、特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

    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 “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政体

    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包括20课)(近代:中国)

    自查点:

    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主要纲领、评价?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口号、评价? 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和意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务、合作标志、合作表现、结果、评价?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抗日战争的过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现、抗战胜利的意义?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

    过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三、甲午中日战争

    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烧圆明园。《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1,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4,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5,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24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3,国民大革命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4)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抗日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4)共产党在敌后战争开展游击战: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完全胜利,收复台湾。

    (6)抗战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6、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2)内战经过: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3)新中国成立:1949.10.1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的开端)

    自查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 十月革命的历程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2,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3,实践: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过程: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包括26课)(现代:中国)

    自查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 建国初期民主法制的建设的内容?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

    “一国两制”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表现?

    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的表现、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中央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标志?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有哪些?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文化大革命

    主要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

    表现:“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典型的事例是刘少奇冤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践踏,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一系列冤假错案。

    2、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24年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出台,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3、民主建设:最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形成过程:“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使构想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成功实践: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台湾问题:国共内战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目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一是岛内的台独势力,二是外国干涉势力。中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建国初期

    外交政策:建国初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第一次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外交活动: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2、外交新局面

    (1)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2)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0年代外交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3)中日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正式建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1)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特点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2024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中亚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第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现代:全世界)横岗高级中学2024-2024学上学期 高一历史必修一

    班级

    姓名

    自查点:

    美苏冷战的标志、表现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20世纪中后期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0世纪末开始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原因: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特别是国家利益的尖锐对立而破裂。2,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年的“杜鲁门主义”公开宣称要干涉他国内政,是美国“冷战”政策正式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表现,其实质是通过经济援助,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1949年美国策动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

    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1949年成立经互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局部热战: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事件;亚洲地区发生“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欧共体)与日本的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3,西欧与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2,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不可能建立单级格局、形成独霸世界的局面,因为世界多个政治经济力量崛起(欧盟的建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正在对美国形成制约。3,当今世界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从近期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并还将继续下去;从长远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第三篇: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

    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规律及发行公式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 价值决定价格

    ②供求影响价格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价值上下波动。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2、绿色消费的主旨和核心各是什么

    有哪些

    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 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变动: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②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

    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及具体表现

    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的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求量均成反比。)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

    8、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①当前可支配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 ③收入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差距

    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9、消费的类型有哪些

    14、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地位

    按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地位: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0、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有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终目的和动力。

    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15、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是与众不同,标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人新立异。过分标新立异不提倡。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不健。间的矛盾决定的。

    ④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是讲究实惠,根②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据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11、做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

    义的根本任务。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16、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有丝毫动摇。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 3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

    步和创新。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9、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措施

    ①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20、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23、如何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24、我国公司有哪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5、如何经营好一个企业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因素);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④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6、就业的意义

    ①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在生产;

    ③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我国的就业措施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企业要搞好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2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措施: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③劳动择;

    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②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③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遵纪守法、团结

    29、我国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30、存款利息的计算及利率的转换关系

    34、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和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利率要对应,不对应的要换算)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转换关系:年利率=月利率×12;

    存的分配制度。

    年利率=日利率×360;

    35、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月利率=日利率×30。

    必要性(为什么):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

    31、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

    ①储蓄存款;②购买股票;③购买债券;④购

    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买商业保险;⑤购买基金;⑥直接投资。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

    32、投资理财应遵循哪些原则

    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①统筹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投资的目的是意义(好处):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为了获得收益,处理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②投资方式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分散风险,获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得较高收益;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③要量力而行。经济实力薄弱,可投资储蓄或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36、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投入大的投资方式,如投资企业债券、股票、期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货等;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④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到利国利民,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33、如何提升自主创业能力

    流;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

    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 3

    37、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政府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

    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9、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40、财政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1、财政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①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稳健的财政政策介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在调节经济时,往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用。)

    4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②分配政策。

    4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三者关系

    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4、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还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45、违反税法的行为

    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

    46、应该树立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7、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手段: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性作用的经济。

    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48、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来实现。

    方式: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

    ③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化由市场来调节。

    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

    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

    53、总体小康的特点

    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①低水平;②不全面;③发展很不平衡。

    49、怎样规范市场秩序

    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

    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规则来维护。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⑵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进展。

    序的治本之策。(为此,①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

    5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①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②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③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④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等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5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50、市场调节的弊端

    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的基本标志;

    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5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57、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

    / 3

    ①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

    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②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⑤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58、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

    地位: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成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9、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60、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第四篇: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当我们步入晚年,知识将是我们舒适而必要的隐退的去处;如果我们年轻时不去栽种知识之树,到老就没有乘凉的地方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1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2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

    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

    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

    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3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

    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每次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2、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3、气候形成因数: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4、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25:气候类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4

    水环境

    1、水回圈: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中地理知识必修一5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第五篇: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材料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材料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封建,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制度。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

    影响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二)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东西方科技发展比较: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视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相同点;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不同点: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荐阅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必修一(五篇模版)
    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精选五篇]
    2024年童年读后感800字征文 童年读后感800字作文高中(10篇)
    最新青铜葵花读后感500字(十篇)
    骆驼祥子读后感400字免费 骆驼祥子读后感400字六年级(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