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工作总结范文 赠言大全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4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梦里花开 时间:2024-07-01 00:50:1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4

    2024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

    1、简述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播听众群体稳定,驾车听众规模日渐庞大。

    根据中国广播调查网研究调查显示,2024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广播接触率为59.7%,城乡广播听众总规模达6.6亿人,比2024年略有上升。城市居民广播接触率仍明显高于农村,为64.0%,城市听众约4.1亿。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预计2024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由此推算,中国驾车听众规模也将会以每年19%至20%的速度增长。

    (二)媒介融合,互联网移动广播跨越式发展。

    202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搜索引擎(81.9%),网络音乐(79.2%),网络新闻(77.2%)。

    (三)地方电台发挥特长,市场份额逐渐提高。

    根据赛立信媒介数据2024年研究报告,2024年广播市场为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和市县级电台所瓜分,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2%、33.3%、56.5%。全部市县级电台合计在全国的市场份额由上一年的54.9%上升至56.5%,地方电台的市场份额则有所增加,节目样式日渐灵活,取得不俗的成绩。

    2、国内地方广播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答:广播电台在节目制作方面就应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以当地群众熟悉的内容吸引听众,以贴近地方特色的节目取信听众,办出特色节目和名牌栏目抓牢听众。地方电台应发挥浓郁的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节目。以东北为例,地方性节目要根据东北实际,浓浓的黑土情怀,东北人民淳朴、善良、勤劳、爽快的特点打造一些具有东北特色的品牌节目。成为地方电台的一

    大特征。在这方面辽宁电台《大兵讲故事》、黑龙江龙广电台《叶文有话要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晓声长谈》、辽宁乡村广播《说说唱唱斗秀场》、《俺家来客(qie)了》都已经成为东北地方电台品牌节目。

    文艺性娱乐节目明显体现出东北地方特色,比如主持人用东北方言讲笑话、讲故事、二人转节目等。同时,东北地方电台也加强了品牌节目的多样性,使节目样式多元化。

    因此地方电台需要充分利用本土优势,体现鲜明的地方性,贴近本地生活、贴近本地群众,秉持“内容为王”办出群众喜闻乐“听”的节目,就一定能够创办出贴近地方特色的优秀节目,赢得听众的信赖和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局面。

    3、试论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答: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体现出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及享有媒介自由和舆论自由所带来的良性后果。

    从各国大量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一般来说,日常状态下,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既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但又不是完全平等的。在危机到来之际,政府能够制定相关的法规,对由媒介传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在平时,政府则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媒介进行管理和规制。

    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在逐渐重构。总的说来,在从原有的仅仅是工具和喉舌的定位逐渐向政府的智囊、民情民意的晴雨表等多元方向上转化。媒介与政府的关系从单一变得多重,在这过程中,党对媒介领导的核心地位则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一切具有了与时俱进的性质。具体表现为:

    1、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管理的方式在变。

    2、党管媒介的原则不变,但具体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的转变不会一步到位。

    4、如何理解目前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强调资源的深度整合?

    答:在2024年我们可以发现,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全面而深度地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并且都在努力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

    (一)传媒互动

    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共同推动下,新闻传播效应成倍的放大。微博与电视互动已成为年度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结合的最突出特点。形成了微博提供热点新闻线索,电视媒体深度跟踪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可视性。

    (二)互联网电视

    互联网电视全面启动,电视正式接轨互联网,拓展电视新闻的全新平台。2024年,全国成立了15家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依托自身强大的电视新闻采编评论资源,独立的网络编辑团队,创建有别于母体的新闻发布平台。

    (三)终端跨界合作

    随着三网融合的正式实施,电视台与通讯网、互联网多个运营商开始深度合作,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付费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业态,形成了无线、有线、互联网并举。

    另外,新媒介的介入也推动传统电视新闻采编流程变革,实现制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新闻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更短,时效性进一步提高。

    5、你认为人才储备和人才任用对我国电视频道品牌建设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资源是广电行业的第一资源。电视台的发展,最大的希望是人才强台,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最严重的危机是人才流失。

    所有的人才培养问题都必须遵循三个环节,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从而最终实现以事业培育人才、以市场磨练人才、以绩效成就人才的道路。

    首先必须尊重人才。尊重人才的关键在领导,哪里的领导重视和尊重人才,哪里的事业就风生水起;哪里的领导忽视和淡漠人才,哪里的环境就草木不生。人才最看重被尊重,一旦被尊重,就肯干,甚至肯卖命,这就是所谓“士伸于知己,而屈于不知己”。

    虽然引进人才是获得人才的一种方式,但对自身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很多重要的人才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慧眼识珠和千锤百炼。

    借鉴湖南卫视的人才培养经验,在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1、各电视台及各频道中心、各栏目不定期召开务虚的闭门战略研讨会,请资深制片人为一线记者、编辑授课,交流经验和心得。另外从国内高校、企业、媒体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甚至从国外请来创意产业的大师级人物开办讲座,提升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制作理念。此所谓“在学习中滋养人才”。

    2、由台里拨出专项学习基金,分批派出团队到国外及港台地区等电视制作理念比较领先、原创节目层出不穷的电视媒体学习,到相应的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现场深入考察研究,以求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的人才团队。此所谓“在培训中强化人才”。

    3、通过深入国内、省内各大高校,发现优秀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形成人才选拔的良性循环机制。比如从高校大三学生中挑选培养对象,让他们先到电视频道实习,毕业后试用表现突出的就可以留用。此所谓“在后备中催化人才”。

    4、大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遇有重大的新闻事件把年轻的人才队伍派到第一线去,让他们尽早经受实战历练和考验,这是使人才得到迅速成长和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此所谓“在实战中历练人才”。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行业的人才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团队协作。电视的创作方式与其他文艺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制作电视节目特别是做现代电视节目更多是团体作战,依赖的是整体素质,拼的是士气、人气、激情、活力,比的是勇气和毅力,因此打造富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精英是首要任务。

    第二是个性张扬。业内人才可能都会有些特立独行,很少中规中矩,他们的很多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可能不同于一般人,而这也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人才的使用

    不应苛求,不需过分统一时间管理,也不要过分设置级别禁区,做什么事就用什么样人。一旦任用,就要高要求、严管理,同时要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

    最后一个特点是年轻为王。要想使电视媒体的特有活力吸引人心,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强大的媒体凝聚力,就要依靠大批的年轻人,特别是把年轻的人力、才干、激情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群策群力,敢于拼搏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6、框架与元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框架的概念,也隐含着传播活动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元传播的概念。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在观察动物园中猴群的玩耍中最早悟出了这一概念1。元传播(metacommunication),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也就是说,传播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符号的传递,另一个是有关这些符号的解释规则的传递。这后一种传播,就是元传播,它决定着对符号的正确理解。元传播一般是传播双方意会的、多表现为非语言的表情动作等符号形式。比如同样的一句“我爱你”,分别在扮着鬼脸的情况下和“执手相看泪眼”的情境中表达,其意义就应该是全然不同的。由此可见,元传播层面的意义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是更具主导意义的传播。而我们所谈的框架,基本也可以视为元传播的一种。正如潘忠党所分析的,“所谓框架,是元传播层面的资讯,是传者提供给受传者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传播之成为可能,必须要有这个层面的传-受共享”。2)

    2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第84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 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待理论澄清的领域》见《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2024.1

    第二篇:2024新闻记者编辑的入党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支部:

    您好!

    自打出生长大时,我就一直通到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也学我小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是自从我逐渐的长大,慢慢的学习,一点点的了解,我终于知道的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其中的深切含义。我深深为中国共产党曾经的发展壮大和现在的辉煌而着迷,我在小时候就下定了决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我长大了,我及时的向党组织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20xx年x月x日,经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上级党委批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至今已届一年。按照党章的规定,我的预备期已满,为此特向党组织正中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根据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讨论通过我由预备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下面,我将自己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向党组织作详细的汇报:

    在一年的预备期里,我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争当模范,从而使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malie主义、mzd思想、dxp理论和sange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通过深入学习jzm同志的七一讲话,使自己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通过学习,自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工作者和预备党员,我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委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一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工作中,我严格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和单位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多做贡献,一年来,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地保证了自己能够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过去一年中,我先后担任编辑和记者工作,完成了大量组约稿、编辑和采访写作任务,编辑与采写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由于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工作作风上,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过去,我在工作作风上比较漂浮,在采访时不够深入。但这一年来,我深入到全市一些基层单位,以及二三十个区县的乡镇和村社,进行调查研究和采访,从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写的文章的深度和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赢得了领导与同事的好评。

    总之,过去一年来,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我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有时还有畏难情绪,编辑和采访的策划意识还有所欠缺。对于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继续加以克服和改正。

    如果党组织拒绝我的入党转正申请书,说明我做的还是不够,我的水平和思想是以都没有达到共产党员的要求,我不会感到灰心和悲伤,我只会在以后的工作岁月里,积极的提高我自己的个人素质,坚持做好新闻工作制度的操守,努力团结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将自己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如果党组织批准了我的入党转正申请书,我也不会感到骄傲自满,这只能说明我在过去一年或者更早的时候表现不错,不能说明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犯错。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坚持着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要求,我不能受到外界的不来那个干扰,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自律性。

    以上就是我的入党转正申请书,希望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日期

    第三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4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如何理解媒介权力?媒介权力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2、试述建立中国广播联盟的意义及其作用。

    3、谈谈近年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表现出来的主要变化?

    答:

    (一)报道主体与媒体话语权

    2024年新华社正式染指电视,兴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2024年元旦,新华社在香港开播第一个直属台,既有动态栏目,也有专题新闻。与CNC交相辉映的是跨媒体“巨无霸”——中国网络电视台。2024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CNTV属于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

    但目前看,二者在话语权上“错峰争权”,互避锋芒。CNC与CNTV从本质上说都是视频网站,但二者以占有强大的政治资源而与普通的视频网站区别开来。

    (二)新闻理念和报道手法走向成熟

    在报道的内容上:向深度广度和受众嵌入度拓展。主要表现为:一是灾难性事件中,电视记者的“人本思维”回归,“自我定位”更加明确。二是对于世博会这种持久战,孤军奋战式散兵游勇作战方式肯定会造成内容重复、重点缺失等现象,而各路媒体组成一股合力,各显优势而资源共享则无疑会使电视新闻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常保持续生命力。

    报道效果:在更新传播方式和传播布局中提升。

    具体表现:政经新闻民生化,可看性增强。目前各类新闻的宣传功能越来越被淡化,也可以看做是宣传技能的提高。民生新闻主流化,影响力提高。

    4、崔请论述植入式广告的优势与缺陷。

    答:优势:(1)广告到达率高。

    (2)广告覆盖面广。

    (3)广告干扰度低。

    (4)打消观众戒备心理,更易被接受。

    (5)明星效应,对消费者影响更大。

    (6)生命力强,广告传播时间长远。

    (7)广告成本相对较低,性价比高。

    (8)广告媒体曝光率高。

    缺陷:(1)分散了观众注意力,甚至引发反感。

    (2)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

    (3)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游戏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

    (4)品牌的适用性范围较小。

    (5)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5、请简述网络媒体舆论引导方法。(舆论的目的是让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它的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的共同意志,符合公众的共同利益。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所以,网络这把双刃剑,既可以用自由开放塑造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强力形象,也可以用狂热暴力凸现地方政府社会控制的无能形象。

    由于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特点,因此,大众媒介与舆论导向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具有最直接、最频繁、最普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作用,它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的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即“拟态公众”。大众媒介在舆论领域扮演着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的主体。这就引发了我们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视。

    在传统媒介中,引导舆论是其重要的职能,就像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所指出的那样:“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现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面对“人人都可能是记者”的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则更加突出。

    方法之一:在信息的传递上,大胆依靠新媒介的“快”。对于传统媒介来说,报纸有印刷流程,电视有线性收看,要说时效性都不及新媒介来得快。奥运期间,中国移动的奥运手机报每天读者超过1 200万人,手机“即拍即传”技术,使摄影记者可将照片以平均每6秒一张的速度传到后方编辑服务器上,并迅速传遍全球。因此,有能力自己办网站或者与互

    联网站有合作的传统媒体,都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多渠道、零距离的技术优势,组织好自己的报道队伍、报道内容。

    方法之二:在事件的解析上,把“意见领袖”的角色扮演好。央视国际在报道奥运会时,最吸引网友的是它的论坛。杜丽痛失首金、埃蒙斯再度失手、刘翔退出比赛、博尔特百米夺冠等,立即成为网络热议话题。这时的媒介就由两条逻辑线组成:一是传统的现场节目播出和必要的当事人访谈;二是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参与讨论。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允许民众表达观点,不用离家就能彼此与政治领袖进行沟通。因此,作为媒介的两翼,传统的播出和网上的热议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综合的媒介图景展示了传播关系的新变化。

    方式之三:在“集体反应效果”上,尽量消散网络的舆论波。集体反应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类:对令人担忧的、不完全的或者有误导的信息表现出的广泛恐慌;群众暴力活动的扩大或流行。这几年,通过网络传播,引发恐慌和谣言以及民众失序的情况时有出现。网络舆论是一个自我结构、自我发展、按自己的规律运行的自主组织,其中某个不确定因素的偶然活跃,都可能引发一场舆论哗变。因此,消散这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因素,是网络媒体管理、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

    对于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或许,新加坡的做法可资借鉴。新加坡组成了一个由13名资深人士任职的新媒体咨询理事会(简称AIMS),这个理事会在2024年8月发表了《接触新媒体———挑战旧思维》的报告书。报告指出:网络媒体的出现,其中最大的矛盾无疑来自年轻一代所拥护的民主开放,他们不欢迎太多的干预。但是,任何的媒体如果毫无节制,就会出现媒体做审查、媒体办案、媒体煽动群众等“无法无天”的情况。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也早有先例。为此,理事会提出以“渐进放宽”的方式,并以普及教育加强公众辨别能力的配合,让网络媒体在适度的管制中向前发展。)

    6、目前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和新闻报道需要破解哪些难题。(面对风险社会不时发生的各类危机事件,政府与媒体共同选择的方向是信息公开。但两者在具体分工、操作方式和责任边界等方面却存在分歧。比如政府习惯于正面宣传,号召社会配合,媒体却往往因应受众需要,急于发布预警信息;政府必须要着眼大局通盘考虑,而媒体则主要维护受众群体的利益。这样,媒体与政府虽有共同目标,但操作中又存在分歧或相护掣肘的现象。

    平衡双方关系,合理划分边界,寻找信息公开与信息调控的平衡,是面对危机时急需破解的难题。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一直是遵从政府要求,将社会稳定和信息的完整放在第一位,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新闻的时效性差,忽视了新闻自身的规律。在经历了2024年的非典疫情之后,这种习惯性作法失去了市场。当时因为政府与媒体没有及时地发布疫情传播和危害的信息,导致各级政府和公众缺乏危害性的认识,更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至使疫情大面积蔓延。在4月20日之后,政府放开了新闻报道,信息得以及时广泛传播,管理者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应对疫情的防护措施,很快就扭转和扼制了疫情。非典疫情前后期境况的不同,让人们深刻理解了信息及时公开的重要意义。

    与此相应的教训还有2024年拉萨3·14事件,当时我们国家对事件定性准确、当场处置非常及时、得力,可惜的是未及时让媒体介入发布信息,由此延误了主导舆论的时机,丧失主动权,留下了遗憾。

    吃一堑方能长一智。在其后的汶川地震和救灾中,政府与媒体反被动为主动,以颁发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指针运作,及时报道新闻,积极引导舆论,其结果是我们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

    第四篇: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小编推荐]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简述国内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2、国内地方广播如何走出特色化道路?

    3、试论媒介与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目前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方式上强调资源的深度整合?

    5、你认为人才储备和人才任用对我国电视频道品牌建设起着怎样的支撑作用?

    6、框架与元传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如何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试析电视综艺晚会的时代意义。

    3、理解AISAS模式对现代营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第三人效果理论的内容及其两种后续结果是什么?

    第五篇:2024新闻记者

    【22】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3分)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入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分)

    (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3分)

    (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3分)

    【23】党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改革的最大绊脚石。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3分)

    (2)新闻工作的党性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在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6分)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新闻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新闻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性质,成为党和人民掌握得更加得心应手,更有战斗力的舆论工具。这是新闻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3分)

    22、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就不能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答:(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3分)

    (2)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在政治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3分)

    (3)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使报道结果符合实际;新闻客观性指新闻报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以客观叙述为表达方式;新闻公正性指新闻报道为对立的双方提供平等反映意见的机会。(3分)

    (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只有遵循党性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3分)

    23.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是金钱控制下的新闻自由。

    答:(1)这一观点是正确的。(3分)

    (2)新闻自由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分)

    (3)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依赖资本家财政支持的自由。(3分)

    (4)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是金钱指挥下的自由。金钱对新闻自由的控制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出资创办媒体。作为自己一手操纵的喉舌;第二,收买和兼并他人的媒体,扩大势力范围,形成媒介垄断和舆论垄断;第三,通过参股控股,获取媒体的决策权和操作权;第四,通过广告媒体的选择,控制媒体的传播方针。(4分

    2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答:(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2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

    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4分)

    (2)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2分)

    (3)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行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公众广泛参与、公开表达意见的社会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做主的精神,保护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具有重要作用。(2分)

    (4)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分)

    (5)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2分)

    (6)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新闻舆论监督在惩治腐败、倡导廉政、强化执法力度、保持政令畅通、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监督干部尽职守责方面作用重大。(2分)

    24.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合格标准。

    答:(1)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既是党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他们担负着反映人民意志,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任务,倍受党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起新闻工作者的职责。(1分)

    (2)理论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报道和评论新闻事实,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一方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知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3分)

    (3)政治素养。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而言,政治素养包括:在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和严肃的态度,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四项基本原则,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立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3分)

    (4)法律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牢固的法制观念,他的全部工作和一切行动,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排、制作、播出及其他相关活动都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行事。(3分)

    (5)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普通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素养,另一方面是作为新闻职业活动者所应具备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3分)

    (6)业务素养。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语言文字功底、知识储备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使用能力。(3分)

    2.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3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5分)

    3.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2分)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

    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2分)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社会生活中需要进行批评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报纸、广播和电视上来,批评性报道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一个时期内,批评性报道不能过于集中,以免引起负作用。(4分)



    推荐阅读:
    新闻(记者、编辑)思考题2024
    在“经理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定稿)
    如何加强武警消防部队人才队伍建设[推荐5篇]
    台州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
    全国二十四城市人大理论研讨会 领导讲话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