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赠言大全 英文作文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最新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17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雾花翩跹 时间:2024-07-03 23:01:15 下载.docx文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放法:

    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电能是现代社会最清洁、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而火力发电又在电能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电能最主要的来源。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

    提问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哪些优

    点和缺点呢?

    学生讨论、分析

    激疑

    针对火力发电的缺点,能否通过某些方式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分组实验探究

    锌铜原电池原理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

    实验3: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讨论

    1、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

    3、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该装置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

    教师讲解

    原电池的定义;锌铜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设疑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分组实验探究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思与评价

    在刚才的分组实验中,同伴或其他组的同学的哪些做法对你有启发?你又提出了

    哪些好的思路?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你现在还能设计出其它的原电池装置吗?

    课后作业 制作水果电池

    小结

    通过前面的两组分组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学们对于通过实验来进行化学研究的思路、方法也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需要,科学家尤其是化学家根据原电池原理设计出了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用途不同的实用电池,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那么,你所知道的电池有哪些呢?

    学生举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常见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巩固练习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补充练习

    1、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设计一个原电池,当zn为负极时,正极可以选用的金属材料是:

    a镁b石墨c铝d铅

    2、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xyzbxzycyxzdyzx

    3、电工操作规程中规定不能把铜导线与铝导线连接在一起,其中的化学原理是──────

    ──────。

    4、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中含有铁屑、炭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启

    用前,用塑料袋和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试回答下列

    问题:

    (1)热敷袋产生热量的来源是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5、生活中,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去表面的光泽,严重的会变得锈迹斑斑影响使用,尤其是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试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答案:2.c余略

    教学反思: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二

    三维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电源。

    知识与技能:

    ②能从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

    ③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

    ②通过对几种新型实用电池的认识,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

    ①将电池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

    与价值观

    ②通过了解电池对社会的贡献,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教学重点:

    各种电池的区别及优缺点

    教学难点:

    能量转化、装置、电极反应等方面区别充电和放电反应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

    请同学们利用铜和硝酸银的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

    [引言] 干电池是我们常用的电池,干电池大家非常熟悉,其实干电池是化学电源的一种,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它的内部构造大家清楚吗?它的放电原理是什么?下面让我们具体来了解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就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各种电池,简称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最早使用的,大家熟悉的干电池――锌锰电池。它是一种一次性电池,放电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观察]干电池的外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干电池的内部结构。

    【图片和实物展示】

    ①干电池的构造:石墨棒、mno2糊、nh4cl糊、锌筒。

    ②电极反应:

    正极:2nh4++ 2e- = 2nh3+h2 负极:zn - 2e- → zn2+

    总反应:zn +2nh4+= zn2++ 2nh3+h2

    2mno2+h2=2mno(oh) zncl2+4nh3=[zn(nh3)4]cl2

    ③优缺点:

    优点:体积小,携带方便。

    缺点: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锌皮被腐蚀而穿导致电解液外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④改进: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成了防漏电池;将糊状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作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思考与交流] 干电池即使不使用,过一段时间也会失效,在购买、保存和使用干电池方面你有何经验和建议?

    提示:购买后及时使用;电器暂时不用时,将电池及时取出;新旧电池不要混合使用;旧电池要集中处理等等。

    [过渡]干电池虽然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等优点,但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易造成污染。所以,可充电电池是一种实用价值更高的电池,现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器中。

    【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哪些电器中使用了可充电电池。汽车用的电瓶是一种什么样的化学电源?

    2、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它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利用直流电进行充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1)铅蓄电池

    ①结构:

    [展示] 铅蓄电池(简称蓄电池):

    ②电池反应(放电):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

    负极:pb + so42- - 2e- → pbso4

    总反应:pbo2 + 4h+ + so42- + pb ==2pbso4 + 2h2o

    ③优缺点

    优点:可以循环使用,更加经济实用。

    缺点: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不足,实际上冲放电电池的冲放电次数仍有限制,且使用是否得当,对电池的工作状态及寿命影响很大。

    应用: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电瓶大多仍是铅蓄电池。

    (2)镍镉电池

    由于现代社会对耗电量高的便携式电器需求很大,所以化学家研制了新型的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

    ①电池反应(放电):

    正极:2nio(oh) + 2h2o + 2e- → 2ni(oh)2 + 2oh-

    负极:cd + oh- - 2e- → cd(oh)2

    总反应:cd + 2niooh + 2h2o = cd(oh)2 + 2ni(oh)2

    ②优缺点:

    优点: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镍镉电池以反复充电500次以上。

    缺点:镉是致癌物质,废弃的镍镉电池如不回收,会严重污染环境,这制约了镍镉电池的发展。镍氢电池的面世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应用:广泛用于收录机、无线对讲机、电子闪光灯、电动剃须刀等。

    (3)锂离子电池

    目前,手机常见电池类别有:ni-mh(镍氢电池)、li-ion(锂电池)、lib(液体锂离子电池)、lip(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优点:重量小,绿色环保。

    缺点:能量储存少,使用时间短。

    应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等。

    【思考与交流】

    课本43页

    【过渡】

    燃料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燃烧释放的热能再转化为电能(如火力发电),其能量转化率不高。我们来学习一种新型电池―燃料电池。

    3、燃料电池

    【分析】

    燃料电池就是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放出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高效、对环境友好的装置。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理论上可以高达85%~90%(现在实际利用率已达到40%~60%)。

    ①燃料电池组成:

    燃料:氢气、甲烷(天然气)、甲醇、乙醇、汽油等。

    氧化剂:氧气、空气等。

    电极:石墨

    电解质:硫酸或koh溶液

    【思考与交流】

    从组成上看,燃料电池与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有何不同?

    燃料电池与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比较:普通干电池和可充电电池反应物储存于电池内部,燃料电池反应物不是储存于电池内部,由外部设备提供。电池装置只是反应器。

    ②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电解质:h2so4

    负极:2h2-4e- =4h+; 正极:o2+ 4h++4e-= 2h2o

    总反应:2h2+o2=2h2o

    电解质:koh

    正极:o2 + 2h2o + 4e- → 4oh-;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总反应:2h2 + o2 == 2h2o

    ③优点:燃料可以从外部源源不断的输入,能量利用率高,减少废电池的污染,电池反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

    〖过渡〗其实最好最清洁、最经济、最实用的能源是太阳,我们可以探究以下太阳能的利用。

    〖板书设计〗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

    2、充电电池:(1)铅蓄电池 (2)镍镉电池 (3)锂离子电池

    3、燃料电池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以人教版必修教材《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的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本节课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涉及的化学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动手探究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造,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本节核心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建,并让学生感受到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等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火力发电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这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生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及感性的实验体验。因此,本节设计为:“互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利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设计思想

    1.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育心理学原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师鼓励学生从事积极的实验活动和思维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如何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构建、自我发现的,而不是从外部传递给学生的”的认知目标。

    2.以学生亲自设计、亲身体验水果电池为教学情景,并在一系列合作实验探究中,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原理相结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思考可能产生的物质及发生的变化以完成本节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初步了解化学电池―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水果电池”为主线,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及分享探究成果的愉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反应原理的理解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的探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原电池反应原理及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六、教学模式设计

    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围绕“生活即化学、科学就在身边”的思想理念,采用“指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学习小组对“问题情景”的讨论、探究、实验、评价完成的,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七、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1.视频:将很多橙子分别插上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起来给手机充电。

    思考:橙子手机电池利用了化学中的哪方面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及蕴含的知识。)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交流后得出结论――原电池。

    2.提出问题:化学能否转化为电能?指导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题。

    (1)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学生提前准备好的水果:苹果、橘子、橙子、西红柿等),并与发光二极管相连。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亮?

    (2)铜片、锌片同时插入水果,并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3)用小刀将水果切割分开,使铜片和锌片分开,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再将水果合拢,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思考:(1)上述实验过程中看到什么现象?你想到什么?

    (2)特定条件下的水果电池会产生电流,你还联想到什么?

    (3)再仔细想一想: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水果味道怎样?离子如何移动?

    交流讨论: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师倾听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当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水果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能直观地看到?由水果是酸的味道,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选择盛稀硫酸的烧杯替代水果,探究铜片和锌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能看到什么?

    学生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铜片和锌片的导线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用导线把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3)将一块铜片和一块锌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铜片和锌片不能互相接触)。

    交流讨论:

    (1)实验1的灵敏电流计显示有电流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电子从何而来?电子如何移动?(2)实验2和实验3的实验步骤有何差异?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为什么当锌片和铜片连接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在铜片上看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却都是无色的?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4)1、2、3实验中锌片的质量将有何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离子如何移动?

    课件展示:播放微观和动画课件,让学生感受到现象与对应的微观变化的本质,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锌与溶液中的氢离子之间是怎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怎样产生电流?了解化学能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

    因为电子的定向移动而产生了微电流,从本质上说,这种微电流是在化学反应(两级分别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归纳、板书:

    (1)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用导线连接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极,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思考: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但是在原电池中,铜片并没有参加反应,那么,铜片的作用是什么呢?

    交流讨论: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当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电解质溶液时,由于两种金属的原子失电子能力不同,会在两者之间形成电势差,当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时,便会产生电流。

    学生实验:

    (1)将锌片和铁片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2)将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归纳小结: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

    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利用水果电池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由于开始时学生用一个水果做电池连接发光二极管时不发亮,但连接灵敏电流计时指针偏转,说明一个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较小,不能对外做功,因此二极管不亮。为了呼应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推向高潮,设计这一教学环节。)

    (1)实验准备:用水果(西红柿、苹果、橙子、橘子等)和金属片制作电池,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常识――两个干电池串联能使灯泡更亮的道理,设计将水果电池串联起来后让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参与活动并适时点拨,鼓励引导。

    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设计的方案及实验成果,交流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验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有创新的小组的实验成果。

    提出问题:原电池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具体应用?

    探究:探究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理:

    新旧知识衔接:在《化学1》中已经接触过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里很容易生锈,今天用已学知识深入了解腐蚀的原理。

    视频: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边看边思考边交流讨论,从原电池的角度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化学1》和《化学2》资料卡,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方程式。

    迁移思考:在水闸、水下钢柱、船舰的尾部、船锚和锅炉内壁,通常将锌块镶嵌在钢铁的表面,为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类比钢铁生锈腐蚀原理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倾听的同时,指导完善。

    讲授:由于锌比铁活泼,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变成zn2+发生腐蚀,保护铁不受腐蚀。锌充当腐蚀的卫士,锌块不断地锈蚀而消瘦,以至于最终被新的锌块替换上去,却保护了它相邻的钢铁安居乐业,这是多么可贵的自我牺牲品格啊!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四

    化学能与电能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本节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融合了之前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材的重点

    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够判断所给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书写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诱导、实验探索、现象比较等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 2.边讨论边比较法

    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以疑激思,揭示新知

    通过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患上金属腐蚀病引出课题。设疑:她是怎么患上这种病的呢?那学完本节课——化学能与电能后,同学们就能解开这个谜团了。

    (二)实验探索——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上述实验中的cu、zn电极连上导线。

    实验3:在上述的装置中连上电流表。

    (三)实验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2min)

    (1)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极:

    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2)实验探究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形成条件二:有电解质溶液

    (3)实验探究原电池的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四)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播放cu——zn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锌片溶解成为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以氢气泡的形式冒出, 电子的定向移动)。归纳: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并指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 。

    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五)尝试新知,反馈巩固,运用新知

    (六)原电池的应用

    1.交流讨论:自由女神是怎么患上腐蚀病”?同学们就做一回医生来给她诊断诊断。

    2.制备各种各样的化学电源,包括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以及我们手机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还可以制成水果电池。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形成条件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导线、盐桥)

    二、原电池原理: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2h+=zn2+ +h2 ↑(氧化还原反应)

    三、应用:

    1.金属腐蚀

    2.制作各种化学电源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五

    化学能与电能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实验准备:电流计,铜片、铁片、锌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蒸馏水、导线(带鳄鱼嘴)、烧杯、塑料棒、西红柿等水果。

    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合作,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学生都,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还发现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没有课前预习,探究实验是往往造成盲目和无序;还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时畏畏缩缩,实验的速度太慢,也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还要教会学生适当的课前预习和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

    技能。另外要进一步解决探究如何开放,即开放哪些点的问题;开放到何种程度,即时间的把握等;以及探究后的讨论、归纳等。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六

    听了《化学能与电能》,收获颇多。

    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在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要求明确具体,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借鉴。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三讲三不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现象和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神七发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的趣味实验——水果电池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引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略有不足:

    教师在课前根据试讲情况调整了学案上小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仓促,未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学案和课件中化学式上下脚标有些地方不规范。

    个别环节教师应做一下评价。如学生通过flash分析原电池原理后,教师应用准确的语言将原理总结一下或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在学生做完水果电池实验后,教师应点评一下。

    总之,本节课从最初试讲到最后上课,前后调整较大,如果准备的时间再充足一些,会更加完善。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七

    其实关于说课的程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谙熟。我仅仅是结合我参加市优质课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发潜质,储备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懒散也是人之性情”,无压力难以产生动力。不是因为晋级需要优质课,而参加优质课需要先说课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关于说课的材料。当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后,我感觉说课不再害怕了。当你领会说课的程序和要求时,等于有了模式。只要对教材理解的到位,说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的放矢。所以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也是为自己积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个过程,但经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说课不同于讲课,重在说给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讲述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方法,它是你设计的.理论根生点。明确了具体目标,他像一颗种子,决定了教学设计是一颗挺拔的白杨,还是成长成一颗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过程详实。

    在说课之前,要让被听课人熟知你的教学思路。要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一般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在这几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此处占用的时间至少要过半,否则有些喧宾夺主之嫌,也不利于你把课说清楚,说透彻。

    4、合理分配,浑然一体。

    把时间细化和具体化,让一节课时间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浑成。

    总之,自己的这次说课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师交流时,说课的设计较迎合周老师的要求罢了。其实并非自己真的很优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准备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无非圣贤,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觉“无非优秀,唯稿熟而。”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八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初步学会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易混淆知识点 1. 电流方向,电子流动方向

    2.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

    教师编制内容 生成

    问题

    预习

    提纲 阅读教材p39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内容,思考:

    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名称 方式 优缺点

    火力发电

    简称_____ 化学能通过_________燃烧转化为______,加热水汽化为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化为________,带动发电机发电转化为_________。(间接转化)

    原电池 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实验24]

    1. cu,zn活泼性不同,电子由_____片经导线流向_____片;

    电流由_____片流向_____片。

    2. _____片作正极,_____片作负极。

    3. h2so4溶液中,h+ 向_____片作定向移动,得到电子。因而在_____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电极反应式: zn片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cu片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__反应

    思考: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2、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什么?

    教师精选精编内容

    针对

    目标

    训练

    用时

    10-20 分钟)

    1.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2.右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 b.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铜电极的质量会不断减少

    3.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 c2+2ec,b2eb2+ ,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zn zn cu zn cu cu cu fe cu

    稀硫酸 稀硫酸 酒精 稀硫酸 稀硫酸

    ① ② ③ ④ ⑤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 反应 ,______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共同完成内容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2. 通过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3. 通过探究性实验,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合作探究原电池的原理,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以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上课前开、关灯。

    【思考】开灯过程中消耗了何种形式的能量?关灯后是否还有电流流过? 【新课导入】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思考】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 【分析】火力发电原理

    【问题思考】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及存在弊端。

    【讨论】火力发电弊端:经多次能量转换,能量损耗大 ,燃料的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板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火力发电 (1)能量转换 (2)存在的问题

    【问题思考】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引导】引导分析

    【探究1】

    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两块金属片不要相接触,下同)请记录现象。

    铜片:

    无明显变化

    锌片: 表面产生气泡

    【探究2】

    首先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请记录现象。

    电流计:指针偏转

    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锌片: 溶解

    结论:有电流产生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板书】 2.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板书】

    (2) zn-cu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听讲】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并记录。 【启发】电能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上述装置能产生电流,其它类似的装置是否也能产生电流? 【演示探究】

    改变电极材料 、溶液、连接方式进行演示探究(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 ②要有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要形成闭合电路 要点:两极、一液、要闭合 【板书】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级、一液、要闭合 【引导】

    【探究3】利用桌面上的苹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与交流】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连连看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练习 【课堂练习】

    1.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锌片的质量逐渐增大

    b.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向锌片 c.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氢离子浓度逐渐变小 2.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是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3.下列装置中能产生电流的是(

    )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 a

    2. c

    3.c 【课后作业】

    1. 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怎样变化(

    ) a.逐渐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 不变

    d.逐渐变小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的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原电池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d.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此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5.将____能转变为____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原电池中正极发生_______反应,负极发生_______反应。原电池中,在外电路,电子由____极经过导线流向____极。在内电路,阳离子向____极移动,阴离子向_____极移动,这样就形成了闭合回路。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__________反应。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 c

    2. a

    3.d 4.a

    5.化学,电,还原,氧化,负,正,正,负,氧化还原。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

    (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

    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

    六、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完成上节课留的预习作业到讲台上讲解搜集到的资料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到网上获取知识,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火力发电

    【引入】

    由火力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严重污染环境引出——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启发学生联想到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分析如何实现电子的定向移动 【板书】二、原电池

    1、概念【实验探究】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探究做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及实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究】

    1、锌片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3、锌片和铜片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学生思考,分组交流讨论。进行猜想,并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

    【提问】描述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判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根据探究实验进行回答

    为总结原电池工作原理做铺垫、

    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2、原电池原理

    锌片:zn - 2e- = zn2@_@ (氧化反应)

    铜片:2h+ @_@ 2e- = h2↑ (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_@ = zn2@_@ @_@ h2↑

    。【练习】填写powerpoint上以表格回答表格上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探究】

    做三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也可多做几组实验进行对比)讨论、引出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

    ①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②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③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提供电极材料、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启发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对比找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板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练习巩固】

    下列a、d装置中是硫酸溶液,b、c装置中是硝酸银溶液,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并指出正负极及电子流动方向。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课下作业】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一

    《化学与电能》教学反思

    《化学与电能》这节课,整体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反思整个过程的设计及实施,本人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

    1.学生活动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与探究。

    2.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3.设计了四组很好的对比实验,围绕着“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去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4.让学生初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

    也有两点不足:

    1.准备的对比实验还可以再多几组。

    2.时间比较紧,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

    总之,经过这次对外公开教学活动的洗礼,我学到了很多,收获挺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为新课程的教学及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二

    《电能》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展开的。课文开始既用两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了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最后引出电功的概念。

    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渗透科技意识等课标中的新理念。

    现代生活与电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因而物理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把电学知识作为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来处理。本节教材就是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电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同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多接触“能量”的概念而不是“功”的概念,因此突出“能量”会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发挥生活经验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因而对于这个更深层次上反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本质的能量的单位及电能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而电功的概念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但教材没有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的严密性,降低了传统物理学中历来受到重视的知识的难度要求,所以对“电功”概念的要求不必过高,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视屏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等因素,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2、会读家庭电能表。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坚持启发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利用authr5。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三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节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所充当的关键角色,认识到在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与技术将做出新的特殊贡献。本节课先从化学键知识着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

    一、成功之处

    1、研究学情,剖析教材,整合内容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生都能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能源转化也并不陌生,但未能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描述,实验记录,展示实验报告等环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改进的实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3、板书设计条理清晰

    有一位名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杨清美老师给与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出现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说明有时候我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全面,有待改进,也是以后我教学中努力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仍然有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为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电能表参数的物理意义。

    ⑵让学生会根据电能表读数计算消耗电能的多少。

    ⑶通过实验得出并理解电功公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⑷让学生会用电功公式计算电器消耗的电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能表参数的意义及计算耗电的方法,电功的含义,电功的公式及运用。 难点:电功的含义,电功公式的得出过程。

    学生知识基础

    机械功的知识;能量的概念;初步的能量转化知识;初步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阅读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近期,我们一直在学习电学知识。但说到电,其实,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家庭用电和每月要交多少多少电费。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引导学习

    一.电能表的学习

    教师:出示电能表,问:谁读过电能表的示数,谁会读数?下面我们用2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学案中单相感应式电能表的技术参数的说基本规格。

    学生:阅读根据学案的说明了解电能表的规格。

    教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每个人通过阅读了解到得电能表的规格。

    学生:回答并交流尚不清楚的地方,鼓励其他同学帮助。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几个概念:

    1.“电能表的计量单位:kw·h”

    2.电能表的示数为四位整数和一位小数(深色框内的数字)组成,如图15-2所示。 教师:我们来做个小练习,看谁真正理解了电能表示数的含义?

    示题如下:

    例:小明家1月底与2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请计

    算,小明家2月份消耗多少电能?若1kwh电费为0.52元,应付多少电费?

    学生:交流计算。

    3.“电压-220v”表示电能表适用的额定电压为 。

    4. “电流规格-10(40)a”

    “10a”电能表持续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为 ;

    “(40)a”的数字表示在短时间允许内通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为40a。

    5.“电能表常数300 r/(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为转。 练一练:

    1.若消耗电能2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 转。

    2.若消耗电能0.5kw·h,则电能表转盘会转过 转。

    3.若电能表转盘转过了30转,则说明消耗了电能kw·h。

    教师:如图l5-1(b)所示.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有一个重要参数imp/(kw·h),它表示用电l kw·h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如3200imp/(kw·h)

    二.电功概念的学习

    ㈠电功的定义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电流做功的其他实例。

    ⒈电风扇扇风时;⒉洗衣机洗衣时;⒊电饭锅烧饭时;⒋电灯发光时;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观察。

    ⒈电风扇扇风时&⒉洗衣机洗衣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⒊电饭锅烧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⒋电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教师: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

    总结:电流做功的过程中,伴随着电能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

    消耗了多少电能。(课件)

    ㈡电功公式的构建和运用

    教师: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电能转化为其他能的过程,那么,电流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我们要探究电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观察或测量电能转化成的其他能的多少,电能可以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光能、化学能等,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想从哪个角度探究这个问题?猜想电能会与哪几方面的因素有关,根据实验条件,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 学生:思考与交流;提出猜想(教师提出探究内容)

    教师:根据实验条件,下面我们选择观察电灯的亮暗来探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 说明:电灯亮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能多,因此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也多。 学生:自己根据探究的目的,选择电路的种类,并画出电路图。

    教师:有指导地安排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下面的探究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①相同时间,相同电流,电压越高,电流做功多;

    ②相同时间,相同电压,电流越大,电流做功多;

    ③相同电压,相同电流即同一电器,工作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越多。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究结果;

    教师:请学生代表回答实验结果,并总结。

    学生:电灯两端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强,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教师师讲解扩展:精确的实验表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

    教师:这个规律如何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提示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所以有除法存在,而电功都是正比,则不存在除法)

    学生:(总结回答)w=uit

    教师:提示:①公式中四个物理量的单位j、v、a、s要对应。

    ②三个物理量要对应于同一个用电器或同一段电路。

    教师:(课件)给出物理量对应单位的表格。

    ㈢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同学们小结一下。

    学生:交流课堂小结。

    教师:(课件可出)

    三.布置作业

    《导学手册》15.1 “评价与交流”内容

    四.课后拓展练习

    “算一算”:我们俗称的“一度电”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电能呢?

    提示:电能单位为“kw·h”,俗称“度” ,1kw·h在数值上等于1kw电器正常工作1h消耗的电能,即1kw·h=1kw×1h。

    1.“一度电”能让功率为40w的日光灯正常工作 h。

    2.“一度电”能让功率为2kw的空调正常工作 h。

    提示:表格为小明家的冰箱的铭牌,由于冰箱是间歇工作的,

    所以冰箱既有制冷功率80w,又有每天的耗电量

    0.5kw·h/24h。

    3.“一度电”能让冰箱连续制冷 h,而冰箱工作一整

    天耗电 kw·h。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能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知道电能的单位;

    2.会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家庭电费,了解1kw·h的电能的作用培养节约用电意识;

    3.能从能的转化角度认识电能,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电能转化情况,认识电能转化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

    4.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高低和通电时间有关;能利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难点:对电功概念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三、教学准备:

    电能表、多媒体课件、电费缴费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展示1:各种各样的发电厂、电源的图片.引导思考:人们如何获得电能? 学生活动 尝试说出不同的电源中能量的转化,总结出:电源是把不同形式的能转化为电

    能。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引入新课

    展:2: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图片,知道它们是如说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何利用电能的;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电能是如何总结出不同的用电器是把电能转化为不

    来计量的? 同形式的能。

    电能及电能的单位是kw·h,也叫“度”,物理学学生利用组合单位的方法把kw·h换算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成j。 1kw·h=__________j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内容 熟悉单位换算。

    1、展示电能表实物,结合图片了解各参数含义:

    “220v”、“10(20)a 、“600revs/(kw·h)” 学生阅读课本上电能表的各参数。 “50~” 根据实例计算电费。 2、给出一张电费缴费单,读出上月家中消耗的电

    能,计算电费; 会读电能表,会计算电费,学用结合

    结合生产生活知道1度电的作用,指出获得电能了解“1kw·h电的作用”,认识电能在社

    要消耗其它资源及我国发电状况,培养学生节能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自觉的节能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环保意识 识,交流身边有哪些不当的用电行为。 的意识。

    举例说明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

    1、展示工作中的用电器。电功就是电流做功,有关。1.手电筒和家用白炽灯的电流差

    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举例说明电功。 不多,相同时间内白炽灯消耗的电能比结合实例说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手电筒多;2.空调和白炽灯的工作电压有关,培养学生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举例说明。 相同,但流过空调的电流大,相同时间

    电功的计算:w=uit 内空调消耗的电能多;3.同一用电器工

    作时间越长,消耗电能越多。

    在黑板上演示下面例题的计算过程。

    举例ppt例题1:解:

    总结

    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电能利用→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计算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4题。 学生参与例题1,讨论并解决ppt练习2 按线索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课内练习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知识巩固。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六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研究学情,剖析教材,整合内容

    在初中的化学课程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中,学生都能够了解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能源转化也并不陌生,但未能从能量变化角度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在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设引入,激起兴趣,导出主题

    课程设计中利用“铝热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将非常直观、富有刺激性的现象――火花四溅,红热的固体,带给学生“化学反应中伴随着光能和热能的`产生”的观念。同时引入本节课主旨,并抛出疑问:“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吗?”学生思考实验观察的现象是否都符合所有的化学反应的规律,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知线明晰,符合认知,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程并未按照教材编排,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将课程主线进行了整合。

    (1)巧用对比实验,让学生思考发问

    选取镁条与盐酸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实验进行对比探究,学生在“火热与冰凉”两重天中感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建立感性认知,自然而然发出疑问:“为何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学反应吸热?”,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快乐学习。

    (2)利用微观动画,降低抽象理解门槛

    如何让未学习过化学键知识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从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解释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动画模拟就成了最好的教学手段。动画模拟h2和cl2反应中将化学键的变化过程分成三部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断键与成键,并了解其中存在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两过程。同时与初中学习的《分子与原子》知识相结合,既联系了原有的知识,降低了抽象概念理解的门槛,又提升了认知维度和深度。

    (3)利用柱状图宏观分析,建立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

    建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和能量守恒理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先前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水能势能图学生能解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关系。利用柱状图的设计补差块,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和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既可能有能量的释放又可能有能量的储存,进而从能量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化学反应过程。

    (4)精编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小结和练习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涵盖本节课所学,强调了微观断键、成键理论分析和宏观能量相对大小这两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

    4、环节紧凑,讲练结合

    教学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有致。在微观化学键角度分析和宏观物质能量角度分析上都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之上增加一道例题。在微观分析中,通过h2和cl2反应中断键和成键能量的计算,既能加深对微观动画的理解,又能提供数据支持,逐层铺设小台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都分别回归两个探究实验,每次回归都是对理论分析的升华,加深对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本质原因的理解,也形成对能量守恒观的多次强调和应用,利于学生建立守恒观念。

    5、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入实验“铝热反应”和两个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描述,实验记录,展示实验报告等环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描述氨气气味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臭”,这也是学生化学现象描述不规范的常见错误,我抓住此次教学时机给与及时纠正,规范学生化学术语。在探究实验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中会产生大量氨气,污染教学环境,我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将实验产生的氨气进行收集,也能使学生观察到气球微胀,导出生成物氨气。改进的实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6、板书设计条理清晰

    王永策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钱晓英老师给与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对学生展示实验报告中出现的nh4oh写法上的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这也是我本次授课最遗憾的地方。也说明了我在课堂教学把控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参赛,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仍然有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为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2、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转化的。

    教学难点:

    分析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铁丝、提示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资料及事例,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2.教师准备:课件、表格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为什么打开开关就能让电脑运行起来呢?

    2、电使电脑运行了,我们把通电后能工作的机器统称为“用电器”同学们的家里肯定有很多“用电器”吧?各种不同的用电器输入电后可以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3、生交流

    4、出示各种电器的图片(电视机、电饭煲、洗衣机、空调、电熨斗、微波炉、电脑等)课件演示:

    5、师小结:用电器有了电才可以工作,电的本领真是太大了,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电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电能和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电能是一种能量,除电能外,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吗?

    2、学生说说知道的各种能量。

    出示各种相关图片,这些不同的能量分别可以做什么工作?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举例说明一下吗?

    3、不同的能量可以做各种的工作了,那我们人体也要工作、运动,我们的能量又来自于哪里呢?

    4、出示人体运动的图片。食物里面储存着能量。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左边这幅图,出示加油机图,哪里看到过这种机器?(加油站)它的任务是什么?

    6、(出示煤炭图)汽油具有能量,那么煤炭呢?它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生交流

    7、师小结:像煤炭、汽油这些物体通过燃烧发生化学变化,能让车子开动,能把水烧开,这种能量也称化学能。

    (三)电能的转化

    1、电能与其他能量之间有联系吗?电能-------转化成其他能?让我们以“电灯”为例来讨论一下吧。

    2、师:电灯输入电能,输出时将其转化成了什么呢?

    3、那么电输入到其他用电器的身体后,电能又能转化成什么能呢?请四人小组边交流边完成课本中的家用电器调查表(要求每个同学写出2个)

    4、学生交流、填写。

    5、交流调查表。师生共同补充。

    课件出示:那么我们家庭以外的设备上的能量又是怎么转变的呢?

    看课件(生日卡、电车、电影、电动门)

    6、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发现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

    7、经过用电器之后,电能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其实就是“电能转化器”。

    四、其他能量间的相互转换

    1、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其他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让我们先用实验体验一下吧?

    1、先用两手互相摩擦,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是能转化为()能。

    2、反复弯折铁丝,摸一摸,没有什么感觉?

    3、师小结:这个实验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4、你还能举出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例子吗?

    6、学生交流

    7、小结:原来不但电能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间也能相互转换。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闯关游戏吧。

    五:智慧大闯关

    1、第一关:课件出示p62的两幅图,逐一讨论:你知道这幅图中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吗?学生交流。第一幅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第二、三幅交流完后:课件点击出示:化学能转化为声能、热能和光能

    2、这两关过完,还想试试吗?出示p62页的最后一幅图。

    (1)这幅图有点难度了吧?先想想有哪些物体,这些不同的物体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间又会怎样转换呢?

    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说出漫画中的能量转化

    (3)同学们找找看,能量的源头在哪儿呢?(太阳)是的,各种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3、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自然界没有能量,将会怎样?

    4、师总结:原来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了,也就没有生命了。那么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吗?也就是电能从哪里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1.白杨教案和教学设计

    2.《将相和》教学设计

    3.将相和教学设计

    4.《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5.观潮教学设计和课件

    6.《精读和泛读》教学设计

    7.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8.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9.《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10.将相和教学设计优质版



    推荐阅读:
    最新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17篇)
    2024年初三物理光的直线反射教案设计及反思(12篇)
    2024年给校长建议书格式(20篇)
    给校长的建议书信(十六篇)
    最新做文明小市民倡议书(三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