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其它范文 买卖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浅语风铃 时间:2024-07-20 03:51:3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黄楼万红小学 谭坊张羊小学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2024.6

    为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扶助薄弱学校进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万红小学与张羊小学开展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行动,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教育投入,建立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的监督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两校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水平。

    组织领导:为确保互助共同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万红小学---张羊小学教育互助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

    1、领导机构

    组长: 何书军 张会义 副组长:冀延亮 张立武 成员: 康效宁 王希顺 李道功 张秀丽

    2、互派到对方挂职的干部

    第一学期:万红小学 王希顺-----张羊小学 张秀丽

    第二学期: 万红小学 王希顺-----张羊小学 马雅楠

    3、互派到对方的教师

    第一学期:万红小学-----张羊小学 张秀丽

    第二学期: 万红小学-----张羊小学 马雅楠

    主要任务: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坚强有活力。领导班子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作风过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等方面有新举措、新进步;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依规治校、干事创业、敢为人先、敢于负责、善于学习、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率作用有新面貌,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是真正的战斗堡垒,师生满意,群众拥护。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万红小学的教师到张羊小学示教或听课,帮助扶持张羊小学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办学质量的意识。张羊小学的教师到万红小学听课学习,接受万红小学教师的结对帮扶,重视对张羊小学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有效地提高张羊小学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重视张羊小学教师的使用,为德、才表现好的教师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3、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万红小学是促进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学校,有提高张羊小学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张羊小学的管理,在管理上有创新、有特色、与时俱进、完善学校管理目标体系,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事项、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在决策、计划、执行、指导、检查、控制等环节中特色明显、模式独特、效果显著。

    4、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加强对教师进行提高教学水平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及科研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千方百计把教师的智力和潜力充分开发出来,挖掘潜能,努力为教师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消除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各种障碍和矛盾。注重对张羊小学的教学研究,探索教学途径,求取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教学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考核、评价和量化,鼓励教师科学尽责地教,激励学生聪明认真地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教学质量年年都有新的提高。

    5、建立统一的教科研活动制度。万红小学每学期要在张羊小学开展2次以上的专题讲座或其他学习研究活动;组织2次以上校本教学教研活动;组织1次以上教学教研交流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课、听课评课、科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指导帮助张羊小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6、指导教师每月要听结对教师一节课以上,并给予评课,提出改进意见和努力方向。为结对教师上新课、复习课等多种类型的示范课各一节以上,并于课后对课堂结构、备课思路等进行分析交流。

    7、由于两校之间路途较远,因此利用办公平台和潍坊市数字化平台建立两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引导两校老师进行网上教学交流。

    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严抓课堂常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学初,两校统一编排课程表,备课组对每一单元进行集中备课,统一教法和教案,每学期定期进行教师的听课、上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档案管理:

    1、结对领导、教师应准备专门的工作记录本,将所做的每项工作,组织的每次活动,修订的每项制度和措施,所进行的每项指导,提出的每项意见和建议,取得的每个效果,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学期结束进进行小结,工作结束时进行全面性总结。

    2、共同体开展的各项工作,要有书面材料、图片资料反映,并在工作结束后,收集整理成册。

    黄楼万红小学、谭坊张羊小学

    学校发展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

    (2024——2024年度)

    2024.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学校均衡、优质、和谐发展。黄楼街道万红小学和谭坊张羊小学力求从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观念、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共同体学校”之间的联动活动,实现城乡两校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以期促进两校的共同发展。

    一、总体目标

    创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根据万红小学和张羊小学两校的实际,以“合作交流、共享双赢”为共同目标,以“共研、共享、共创”为基本原则。两校就管理制度、资源共享、教师培训、学生德育活动等内容形成交流、合作,达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合作共赢

    二、工作措施

    1、达成联校管理,实现理念共享。

    开发、利用、共享两校各自的优质资源,推动两校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互助、双赢、共同提高。通过两校长期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城乡两校将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特色创建等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努力发挥两校师生的不同特长,打破校际界限,分享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既发挥两校师生的不同特长,体现办学的“合力”,又促进了解、增进感情,牢固建立起一个“校际联姻、结对互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学共同体。

    2、创立跟岗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结合教育局一年一度的支教工作方案,万红小学派出具有管理经验的人

    员到张羊小学担任学校管理工作,两校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进行中层管理的交流。张羊小学每月派一名校级干部到万红小学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进行挂职锻炼,共享优质师资。万红小学帮助张羊小学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开展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帮助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共同体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

    3、搭建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1)、课堂教学示范

    万红小学每学期组织优秀教师送教活动,把先进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送给张羊小学。两校举行的各科教学示范活动,均将邀请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参加。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先进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共同体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并且课后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掀起新一轮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的教学热潮。(2)、教学专题研讨

    每年确定一至二个教学课题进行交流切磋;扎实开展教育科研。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创新校本研修模式,重视和支持小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立项管理,关注过程,注重实效,逐步加大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益在评价中的比重。实施共同的课题研究、优质课堂评比。

    (3)、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万红小学校园网等载体,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构建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通过教

    育资源的合理整合,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4)、校本教师培训

    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作用,通过统一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学骨干。通过培养名师、骨干教师,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积极探索“常规+特色=品牌”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学校内涵的发展。

    (5)、学生交流结对

    双方学校的学生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实现城乡孩子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开展“班级与班级共同体”联谊活动,利用节假日等开展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学科竞赛等联谊活动;开展城乡学生“生活体验”及“献爱心”活动。

    黄楼万红小学、谭坊张羊小学

    学校共同体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2024.6

    为了认真贯彻共同体学校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方针,增强共同体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教职工队伍稳定,推进共同体学校教育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召开

    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共同体学校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共同体学校教师参政议政,调动和保护广大教职工参与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创性的重要途径。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举行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和重要问题,经提前协商可随时召开。

    二、遵循的原则

    联席会议坚持维护行政权威与尊重群众意见相统一的原则,协商解决涉及共同体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三、议题的确定与人员组成

    联席会议的议题由共同体学校中核心学校校长或成员学校校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共同研究确定。出席联席会议的人员,根据每次会议研究的具体内容,一般由与议题有关的行政部门负责同志、项目组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的会务安排,由校长办公室筹办。

    四、联席会议职责与程序

    联席会议由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向大会通报共同体学校的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共同体学校工作相关的行政措施,由大会通报围绕共同 体大局开展工作的情况和教职工队伍情况,听取大会对制定有关涉及 共同体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意见建议,研究解 决有关共同体学校组织建设、活动设施、经费财产、工作部署等问题,并就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提出解决措施。

    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形成会议纪要,由成员学校校长会签。对会议纪要确定的事项,各项目组应认真贯彻落实,并分别督促检查。会议纪要落实情况要在下次联席会议上予以通报。

    联席会议视其情况可邀请共同体学校相关教师代表、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旁听。共同体学校要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听取共同体学校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及呼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维护共同体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

    万红小学---张羊小学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

    成 员:

    何书军

    张会义

    冀延亮

    张立武

    康效宁

    王希顺 李道功 张秀丽

    第二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doc

    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薄弱学校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全市统一安排部署,我校与师范附小结为共同体学校,并覆盖我镇北王小学。现就发展共同体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依托师范附小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城乡联校行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使我校与北王小学尽快植入先进的学校文化、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基本目标

    学校以师范附小为核心,与北王小学共同商定共同体办学协议,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从而实现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间的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成果共享,带动我校及北王小学整体发展。

    三、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形式。

    学校发展共同体,以师范附小为依托,实行城乡一体化。学校发展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原有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派业务骨干到师范附小取经学习,并对北王小学实施优质资源输出服务,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实现发展共同体成员学校间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

    (二)工作机制。

    1.共同体统一管理机制。共同体的各成员学校由共同体统一管理,各成员学校对共同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要建立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共同研究共同体建设管理等相关问题,促进先进学校文化、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融合和落实,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不断促使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共同提高管理水平。共同体各成员学校要结合实际,共同研究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

    2.建人才流动机制。学校发展共同体要积极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要根据共同体学校的实际,研究制定每年管理干部、教师相互交流的方式、人数及时间等。确定每学期进行共同体各成员学校教师集中教研活动、学校交流的次数。对参与交流的管理干部、教师要及时发放交通、生活等补贴,并在师德考核、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倾斜。

    3.教育教学一体化工作机制。共同体学校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以及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方面要加强沟通协调,在统一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要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管理,建立资源库,进一步丰富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体各成员学校要共享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通过组织每年一次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各种不同形式的联谊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共同体学校之间学生、教师的交流与互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要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各学

    校发展共同体要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各单位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有关工作。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抓好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日常管理、监督指导、考核评价。

    2.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实施。

    学校要建立完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加强过程性管理,出新招、出实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青州市邵庄镇邵庄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益都师范附小

    与青州市卲庄小学、车马小学、大郇小学城乡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李林山(益都师范附小校长)成员:王国成

    (青州市卲庄小学校长)(青州市邵庄镇车马小学校长)(青州市邵庄镇大郇小学校长)李景刚 李素芝

    第三篇:最新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上口一中

    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优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全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和谐教育。结合寿光市《关于建立学区教 育共同体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以寿光名校为中心校的学区教育共同体,实施联校行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共同体内实行学校管理经验传输借鉴,探索教师流动、考核评价等新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助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探索实践,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等方 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效,从而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寿光教育。

    二、成立学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田永刚、马香池

    副组长:张桂芹、张公元

    成员: 黄兴茂、张书村、李雪海

    三、工作方案与措施

    1、共同学校管理(1)积极参加联盟学校的主要领导会议。制定共同教育管理内容与方案、制定学校管理层交流制度;制定共同管理模式;共同教师培训;制定联盟学校常态经验交流、参与见习日常管理等办学方针和理念等实施方案。(2)针对联盟学校之间的学科与日常管理的差异。积极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联盟学校学习参观。

    2、共同教师培训。(1)各校派出以学校各科教研组长为骨干教师的队伍听取开设的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同时各校也积极准备骨干教师参 1

    加将参加活动

    (2)组织联盟校区内学校的所有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各学校出具骨干教师名单,根据青年教师的科目和成长的需要,由各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业务校长协调安排;本校的骨干教师在辅导联盟学校青年教师的同时,也要担纲辅导本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各校统一协调人员,统一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同时加大合作力度,实行校长负责下的教研备课组、年级组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方式,深度交流。每学年一结对,每半月一交流座谈。

    3、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和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有了网络条件的支 撑,学校充分利用教学闲暇时间,与结对学校一道开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 “有效教学网上沙龙” “备课资源共享” “网上视频教学经验交流”等 教学科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思想,开展有关学校管理的网上专题研讨活动; 针对学校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 办法和措施。

    4、共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每年级每学科集体备课 4 次以上,并把集体备 课的纸质档案与联盟学校及时交流;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学区内通过互开研 讨课、说课、评课、教师论坛等方式进行教学研讨,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必须至少开展 1 次。

    5、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建立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德育共建与交流活动。共同开展团队活动,每学年开展 1 次以上主题团队活动。我们的德育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尊重老师,孝敬父母的感恩启蒙教育;二是涵养浩然正气,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修养教育;三是勤奋刻苦,立志成材的激励进取无悔人生教育三个方面。好的经验和管理模

    式现在学校内部交流,然后再到学校联盟内部交流。每学年两次联盟交流。

    6、青年教师培养交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联盟学校继续实施“师

    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 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参教不满三年的年轻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 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 程。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挂钩。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7、学生交流结对。学生交流结对。每学年召集1次以上由联盟学校共同参加的主题活动。开展学生“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内容如下:

    一、手拉手结对。组织学生以通信、电话、网络、节假日互访等形式,结成“手拉手”对子,建立经常联系,互学互帮,相互促进,共同争做有道德的人。二是“手拉手”互访。组织“手拉手”学校和结对小伙伴之间互访,学校之间开展德育工作交流; 带领学生参加对方组织的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交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的经验;组织“手拉手”小伙伴到结对学校参观学习,到对方同学家 中做客,传递友谊,表达爱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三是手拉手共成长。以“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感言、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养成一个好习惯”为内容,组织“手拉手”小伙伴相互约定共同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开展竞赛,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中小学相互了解、相互感知、相互激励,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项交流多在本校进行,跨学校之间的交流多为电话、QQ 等信息联系,大型活动一般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在暑假。由学生自己组织。

    三、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和教研组长为骨干成员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共同体的组建事宜,并不定期地开展对共同体工作的抽查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各项工

    作顺利推进。明确责任,强化考评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责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每项工作任务。

    二 0 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建设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 罗志坚

    为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扩大初中优质资源,提高南宁市城区、开发区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2月17日(星期五)上午9:00-11:50,南宁市教育局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召开南宁市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暨“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南宁市西乡塘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东红、南宁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南宁市教育局章志宏副局长、各城区、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各城区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局有关直属学校校长及分管教学副校长、各城区、开发区初中学校校长、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市教科所中学室教研员,活动由市教育局章志宏副局长主持。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南宁市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第二阶段为“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启动仪式上,西乡塘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东红为本次活动致辞,西乡塘区教育局陆局长志海局长介绍了西乡塘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文化立校,打造“学在西乡塘”教育品牌的工作思路:按照《南宁市西乡塘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从2024年起至2024年,南宁二十八中、五中、二十中、二十四中、民大附中等5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西乡塘区、高新区等25所初中学校之间开展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促进南宁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共同体”主要采取 “优质学校+潜力学校+帮扶学校”的方式,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具体为1+1+x的组建方式,即每个“联盟”以1所市直属学校和城区1所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集聚x所城区潜力学校为成员学校,帮扶1-2所农村学校。“共同体”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互助成长、捆绑考核等“七大行动”,通过城乡学校领导结对、城乡教师结对、城乡学生结对等方式,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初中学校之间的交流力度,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整体提升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彰显农村教育的乡村特色,发挥农村教育的生态优势和本土知识优势,为城市初中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发展、和谐发展。随后,各城区、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和天桃实验学校、十四中、沛鸿民族中学、二十六中、二十八中、外国语学校等市直属牵头学校校长向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递交《目标管理责任书》,最后,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共同体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提高对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认识,明确目标和责任,探索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模式,落实任务,细化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

    在第二阶段的“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上,市教科所、良庆区教育局、十四中、三十七中、沙井中学、三美学校等6个单位代表发言,他们从教科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文化立校”的经验,阐述了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通过本次活动,增进了大家对建设南宁市城乡初中共同体的了解,明确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交流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南宁市城乡共同体建设拉开了序幕,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恩施市教育局(2024年1月)

    恩施市现有初中25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30449人,其中农村初中21所,在校学生21827人,占全市初中生的71.68%%。小学140所,教学点44个,在校学生46331人,其中农村133所,44个教学点均分布在偏远山村,在校学生32444人,占全市小学生的70.02%。

    农村学校由于山大人稀,受交通、信息、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够。从教师年龄结构看,2024年,我市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5.5岁,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03岁,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村小还有11所。从教师专业结构看,农村学校英语、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教育等学科有很大一部分由非本专业毕业的老师跨专业代课,有相当一部分村小无法完全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科学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则普遍由非专业教师兼代或者用上大课的形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造成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过大,导致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纷纷流入城区学校或质量较好的乡镇学校,从而形成超级大班。城区初中、小学只有10所(不含民办),不到全市学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却容纳了占全市近30%的学生,最大平均班额超过80人,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小学生源日渐萎缩,造成校产资源闲臵,这就使义务教育走进了乡不均衡,城也不均衡的怪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说,学校发展关键在教师,核心是提高质量,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部分学校短时间难以完全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辐射作用,帮助和引领农村薄弱学校摆脱师资不足、管理落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困境是推进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种认识,恩施市开始了建立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着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努力缩小校际差距的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市域内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总体架构

    恩施市城区学校数量偏少,不可能一下子与所有农村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因此,恩施市立足于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作用”,在全市形成“一个树形,一个圈”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总体架构。“一个树形”即一所优质城区学校在2至3年内与相对薄弱的一所农村乡镇所在地的初中或中心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确保结成一个,成功一个,经过两三个轮回,城乡发展共同体的作用就可以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与此同时,与城区学校结对的乡镇学校与乡域内其它学校也形成发展共同体,使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辐射到村级学校。“一个圈”即在打造共同体学校的同时,强化对每一所学校的规范管理,加大全员培训力度,组织城区学校和一些乡镇优质学校开展覆盖全市学校的名师送课、巡回帮扶、联片教研和跟岗培训等活动,整体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共同发展。

    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干 恩施市首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诞生于2024年,位于城区的施州民族小学和距城区70多公里的新塘乡中心小学“喜结连理”。在此基础上,2024年9所城区优质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结为发展共同体,即施州民族小学与新塘乡中心小学、市实验小学与红土乡中心小学、二实小与白果乡中心小学、三实小与屯堡乡中心小学、逸夫小学与白杨乡中心小学、舞阳中学与沐抚办事处沐抚初中、小渡船中学与芭蕉侗族乡民族初中、书院中学与盛家坝乡民族初中、舞阳办事处七里初中与白果乡初级中学。辐射农村乡镇面达到64.3%,辐射学生28357人,教职工1636人,分别占全市学生、教职工的36.93%和32.26% 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保持原有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由共同体学校双方的校级领导组成既相互联合又相对独立的工作组织机构,共同管理两校事务。在共同体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实施理念共享、文化共构、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生、考核共担的“六共”策略:

    1.理念共享

    共同体学校通过两校领导、师生座谈,结合学校地域、文化、团队背景,商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如施州民族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德”为核心,新塘乡中心小学通过学习借鉴,确立了以“德”立校,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恩施市实验小学与红土乡中心小学共同探讨,在市实小打造“翔”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共同办学理念。

    2.文化共构 为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彰显特色,施州民族小学与新塘乡中心小学以“德”为主题共同制定了两校的校园文化整体实施方案,并绘出了实施样本。恩施市实验小学则以“文化润校”这一校园文化品牌帮助红土小学构建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六角街道办事处逸夫小学充分利用百年老校所积淀的文化优势帮助白杨乡中心小学制定了以快乐学习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其他共同体学校也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确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在营造共融共生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使城乡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3.资源共用

    一是整合物质资源。首先,在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近几年共投入资金23526万元,新修了168328平方米的校舍,其中教学楼及综合楼79679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0375平方米,学生食堂31473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26801平方米。所有共同体中的农村学校都在其中受益,如新塘乡中心小学获得了财政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资金300万元,维修加固两栋教学楼,新建了师生食堂和塑胶运动场,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次,城区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育装备为共同体学校提供支援与服务,如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通过学校配臵的协作办公平台“百会办公门户”与屯堡中心小学、舞阳办事处长堰小学实行了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教研联动、文化共建、互助共赢。第三,城区学校为共同体农村学校捐物、引资,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仅2024年就达20.8万元。其中市实验小学为红土乡中心小学捐图书200册、课桌180套,折合现金21500元;施州民族小学为新塘乡中心小学捐课桌400套、校服800套,折合现金100000元;市三实小为屯堡小学捐赠5套不锈钢宣传栏,折合现金15000元;逸夫小学为柏杨乡中心小学捐体育器材15件、图书2800册,折合现金44000元,为建设操场引资10000元。

    二是整合教师资源。除按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市政府每年及时向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外,共同体学校建立了教师交流机制,城区学校选派教师到结对的农村学校支教任课,农村学校则分期分批派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顶岗执教,三年内完成一个周期的全员跟岗培训。2024年共同体学校之间轮岗交流教师52名。

    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如市实验小学“361”快乐高效课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之后,即在红土乡中心小学推广。逸夫小学将“四定”、“七备”、“六统一”的集体备课制度运用于共同体学校,与白杨乡中心小学多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施州民族小学发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的优势,派出艺术教师指导新塘乡中心小学组建民乐团、舞蹈队、美术班、鼓号队,帮助开展“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乐器进校园”活动。

    4.管理共融

    一是互派管理干部挂职参与学校管理。如施州民族小学派出了电教中心主任到新塘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市实小、二实小分别选派了一名管理者到共同体学校担任副校长;逸夫小学和白杨中心小学互派教科室主任到对方学校担任校长助理。2024年秋农村学校干部到城区学校挂职一年的有4人,短期到城区学校交流的有27人次,城区学校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一年的有6人,短期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有72人次。

    二是互访研讨推进学校管理。两年来,施州民族小学与新塘中心小学管理干部互访22次,帮助新塘乡中心小学修订了学校发展规划和130项制度,使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三实小与屯堡中心小学采取处室对接的办法,定期研讨,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增强了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共同体学校召开管理研讨会6次,举行管理知识讲座8场,互访商定计划、制度、措施120人次,给农村学校管理注入了活力。

    5.团队共生

    一是教师交流促发展。2024年,共同体学校在交流教师52名任教1至2年的基础上,定期互派跟岗学习教师350人次。联合商派教师到全国各地先进学校跟岗培训520人次,参加国家、省集中培训800人次,市级集中培训500人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新塘小学一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原来不愿意外出学习,原因是怕上汇报课“出丑”,实施共同体教师交流后,这些老师由怕到适应,现在参加交流培训争先恐后,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名师引领强素质。施州民族小学先后选派9名恩施名师、骨干教师,深入新塘乡中心小学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指导集体备课和研课18次。二实小将恩施名师熊桂霞选送到白果乡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直接指导教学工作。市实小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轮流到红土乡中心小学举办讲座、上示范课,对红土小学的教师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名师引领为共同体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联动教研提效率。恩施市城乡共同体学校采取研训联动的方式,以学科为单元,统筹安排共同体的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施州民族小学与新塘小学以“送课下乡”和“送课进城”的形式,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上过关课和汇报课等活动。市实验小学、三实验小学则在与结对学校教师面对面研讨交流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视频案例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网上研讨。据统计,2024年城乡共同体学校间开展教研活动35次,提供各种类型研讨课144节,参加活动的教师达560人次,使教学效率得到普遍提高。

    (六)考核共担

    为强化共同体学校建设,恩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和评分细则,以农村学校为主,实行全方位、捆绑式联动考核。共同体学校考核得分合并计算,与两校校长业绩考核和学校评优奖励挂钩。

    三、乡镇内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延伸 在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恩施市进一步把这种管理机制延伸,开始在乡镇区域内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其方式有主要有两种:

    (一)“1+X”的刚性联校办学

    即在一个乡镇范围内以中心小学或相对优质的完小为依托,按地理位臵、生源范围将附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联并成一个办学实体,实行一校多区,一个法人代表,教师一体化配备,财务一体化结算,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这种方式缓解了一批初小和教学点师资参差不齐的矛盾,解决了边远薄弱学校(点)难以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问题,学校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如龙凤镇建立了2个联校办学共同体,一个是龙马小学与龙马片区青堡小学、佐家小学、碾盘小学联并成共同体学校,通过统一调配老师,统一管理,使原来的三个薄弱校改变了形象,增加了学生入学信心,有效地遏制了生源流失,这三校2024年学生减少109人,减少幅度为40.8%,2024年减少人数降低到19人,减少幅度降低到17.7%。另一个是龙凤镇中心小学与三河小学联并成共同体,龙凤小学每周五派英语教师到三河小学走教英语,解决了三河小学无英语教师上课的状况。

    (二)1+1模式的柔性结对帮扶

    对在乡镇内尚未实行联校办学的学校,恩施市采取由乡镇内义务教育相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方式,以促进薄弱学校内涵发展为主要内容,开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教研等方面交流与协作,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覆盖范围。目前,各乡镇中心学校在实践中创造了两种帮扶模式。一是弱项结对帮扶。即针对一些学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教学中的薄弱学科,由有相对优势的学校实施帮扶,管理上给予指导,师资上给予带培,教学上共同研讨,资源上实现共享;二是促强结对帮扶,由有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对有一定办学基础的学校给予帮扶,促其进一步办出特色。

    四、全覆盖的整体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拓展 上述“1+1”模式的柔性结对帮扶是乡镇内实现整体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举措。就全市而言,恩施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加强村级学校管理为重点,实施学校规范管理工程。先后修订了《恩施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村级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的通知》、《恩施市学校财务和后勤服务管理规定》、《恩施市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2.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在落实国培、省培项目和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创新培训方式,以跟岗培训为主,加大力度,对村级学校校长、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班主任和英语及音体美教师实施市级集中培训,近两年全市集中培训了626人次,其中参加国家培训 1064 人,参加省级培训1522人次,组织州级培训132人次,组织市级培训3448人次,参加集中培训的村级学校教师有3780人次,占受训教师的 60.3 %。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 158人次。

    3.组织城区学校和一些乡镇优质学校开展覆盖全市学校的名师送课、巡回帮扶、联片教研等活动,整体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共同发展。近两年来市组织恩施名师、骨干教师56人为农村学校送课15次80节,组织专家巡回讲座、调研帮扶 26次,组织乡际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6次,有力的推进了农村学校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的进程,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

    恩施市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时间还不很长,但已初显成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一)学校发展由“单干”走向“抱团”。共同体的建立,使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从“单干”走向“抱团”,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以教学质量为例,2024年全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检测村级小学语文、数学两科的人平分和2024年相比,与城区、乡镇中心小学之间的差距分别缩小了2.09分和3.38分,及格率分别缩小了4.32和2.08个百分点。

    (二)名优师资从“一枝独秀”变为“花香万家”。共同体组建后,名优师资不再是一所学校的资源,而是共同体学校共有的资源。他们走向多所学校,送教下乡、直接参与结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有力推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城乡交流、及时补充,农村教师平均年龄下降到45.2岁。

    (三)校本教研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参与”。共同体的建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大大增加了教师参与的比例和参与的积极性,各种优质课、展示课、闪光课、学科研讨与合作等活动,成为了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改变了原来部分学校教师人数少,研讨缺少氛围,教师缺乏“斗志”,难以获得“成功感”的局面。

    (四)教师交流从“单向流动”转为“双向联动”。共同体建立后,优质学校选派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全职支教、兼职支教,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交流学习,使教师由原来的“人往高处走”的单向流动变为“上挂下派”的双向联动,激活了教师流动管理的一盘棋,新的用人机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得以确立。

    (五)学生的视野从“狭窄”到“开放”。共同体建立后,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班级建设,移植了优质学校长期积淀的制度文化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让乡村的子的发展有了高起点,视野开阔了,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六)群众反响从“观望质疑”到“全力支持”。推进共同体学校之初,有不少家长和村民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不过是搞形式,做样子。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后,学校环境发生改变,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大家的看法变了,正如新塘乡中心小学的一位家长所说:“城里的学校来到我们家门口支持学校,城里学校有的设备,我们农村学校一样有,城里学校的好老师,同样也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何必舍近求远送孩子去城里上学呢?”于是原来送出去的择校生“回流”了,逐渐萎缩的学校开始复兴了,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普遍提高了。

    恩施市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还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填谷造峰”,为实现乡镇区域内和城乡之间“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齐、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尊重和发展、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继续不懈努力。



    推荐阅读: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科学第六单元技术与生活(含答案)
    党员干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在区政协2024年协商工作会上的讲话
    湘教版实验小学2024-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检测B卷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