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检讨书 读后感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集群式招商引资思路难变 千亿级园区遍地开花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声轻语 时间:2024-08-05 09:58:1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集群式招商引资思路难变 千亿级园区遍地开花

    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的重点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产业,但各地政府工业发展思路却仍然延续着发展传统工业时的老路——园区式集群式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全国千亿量级的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以雄心勃勃的重庆市为例。该市不仅规划了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和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两大基地,产值目标分别定为6500亿元和1500亿元,同时还规划了10大产业集群,其中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4个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目标均为10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的规划产值也达到了500亿元以上。

    也正是在这种集群式发展思路的引导下,重庆所规划的龙盛功能板块(鱼复功能区、龙石功能区)计划建成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框架,该框架下包括建设长安千亿汽车城,打造“中韩产业园”,引进和发展汽车、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核心产业。

    老东北工业基地——黑龙江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立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计划在区内做大做强装备、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轮机等新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其中,重点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七大产业,目标是到2024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此外,同样定位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产值目标也双双被设定为500亿元。

    地处中原地区的湖南省也给“十二五”期间省内新兴产业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根据规划,该省将围绕整机产品和核心技术,发展配套企业,推进建设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现代中药、节能环保等10条千亿元规模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新兴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到2024年,力争培育1个销售收入过5000亿、2个2024亿、3个1000亿、4个500亿元的园区。

    此外,浙江提出了——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千亿产值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则表示,建设合肥平板显示、合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芜湖光电及光伏材料、蚌埠生物、马鞍山新材料等10个左右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天津市则要在航空航天、重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建设国家级的产业基地。上海市也计划在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产业基地。

    从各省(区、市)不小的新兴产业发展胃口来看,所谓国家级的新兴产业基地规模恐怕都将是千亿量级的水平。

    第二篇:滨城区发展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汇报材料

    滨城区发展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汇报材料

    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是 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小康滨州的强力支撑。滨城区立足区位实际,坚定信心,找准路子,加快推进,全力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一、粮食产业

    (一)基本情况

    滨城区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7家,其中包括以小麦深加工为代表的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玉米深加工为代表的金汇玉米有限公司和六合隆达食品有限公司等。全区年加工能力220万吨,年产值87亿元。“中裕”牌面粉、“兴贸”牌淀粉先后取得 “中国名牌”等荣誉,产品畅销国内。

    (二)主要做法

    1.打造项目,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1)推进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挂面智能化生产基地示范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新建8条营养挂面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通过采用智能化机器人实现全程PLC自动化控制,购置配套智能化设备,达到年产营养挂面20万吨的生产能力,打造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智慧化,实现新业态发展。目前已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水、电、路及土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图纸设计及施工前手续办理。

    (2)实施储备粮管理升级改造项目。作为滨城区粮食系统2024的重点工作任务,年底前,在山东滨城粮食储备库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一是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引进微机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新技术,实现绿色储粮; 二是对储备粮管理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日常管理和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全覆盖。目前,滨城粮库西库区已投资70万元,完成智能化改造工作,东库区智能化升级已招标完毕,由浪潮集团负责实施建设。

    2.统筹规划,助力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

    (1)实施小麦加工副产品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模式,提升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效率,形成传统产业智慧化提升。本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34亿元,主要建设原料预处理车间、蛋白粉提取车间、膳食纤维车间;建设酒精车间、蛋白饲料车间、沼气设施以及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配套辅助设施;购置相关生产设备。目前已完成蛋白粉定制及蛋白饲料设备的考察,土建工程图纸设计已基本完成,正在土地指标的申请及施工单位的选择。

    (2)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种养一体智能数字化绿色循环基地项目。此项目计划总投资2.836亿元,通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养殖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铺设从养殖区至企业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的沼液输送管线,建成年出栏30万头种养一体智能数字化绿色循环基地,实现养殖粪污的高效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排放、零污染。目前已完成建设图纸的设计,正在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农业设施用地指标的申请及施工单位的选择。

    3.创新思路,加大粮食市场管理力度。

    (1)认真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认真履行承诺协议,完成 高吨位上规模的优质小麦订单收购。2024年夏粮收购期间,区内龙头企业中裕食品筹资10亿元,出动80余台大型机械圆满完成小麦收割入库;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多收粮、收好粮、管好粮,做好农户科技储粮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抢抓机遇,适时抓好托市粮收购。抓好地储粮的轮换和增储工作,提高全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7月17日,我区启动了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工作,于9月6日暂停收购,共计收购小麦4.15万吨,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2)继续加大粮食市场管理力度。在巩固全省及全国“粮食行政执法先进示范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全区粮食流通秩序,保护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抓好粮食库存、夏秋粮收购等各种专项检查,确保粮食监管取得成效。

    4.竭力筹备,将“滨州模式”推向全国。

    滨城区坚持市场导向,以打造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资源整合、保障民生需求为重点,大力促进粮油加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持续夯实粮食产业基础,走出一条具有滨城特色的“安全、高效、绿色”融合发展之路。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滨城区粮食产业项目虽然按照预定计划逐步实施,但是由于受到土地指标这一瓶颈因素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致使各类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达不到预期目标。请求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指标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导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完成预期任务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在巩固全省及全国“粮食行政执法先进示范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全区粮食流通秩序。抓好粮食库存、夏秋粮收购等各种专项检查,确保粮食监管取得成效。

    9月12至13日,“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成为观摩点之一,观摩效果显赫,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滨城区粮食系统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滨州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目标,一是内激动能,全面展示滨城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果;二是外增活力,构建多点支撑格局,将“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融合循环、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推向全国,进一步提升滨州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滨州在全国粮食系统的影响力。

    2024年9月15日

    第三篇:“海洋智谷” 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海洋智谷” 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积极吸纳京津冀高端产业与创新资源外溢、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将自身建设为京津冀产业融合先行区,形成多种形式的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模式。天津塘沽海洋高新区日前发布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将重点打造海洋和互联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京津冀“海洋智谷”。同时开展知识产权“消零”试点,力争到2024年30%以上的注册企业实现知识产权零突破。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塘沽海洋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以发展海洋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天津市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科技兴海”示范基地。海洋产业是塘沽海洋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园区聚集了三四百家涉海类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塘沽海洋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海洋高新区将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京津冀“海洋智谷”,打造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同时,围绕海洋、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园区将积极吸纳京津冀高端产业与创新资源外溢,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

    何谓“海洋智谷”?这位负责人介绍:“‘海洋智谷’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京津冀海洋信息产业新基地,陆海信息统筹发展平台、‘互联网+海洋’经济示范平台等三大平台,海洋大数据中心、海洋云计算中心等五大载体以及海洋智能装备业、海洋通信业、海洋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等七大产业。” 培育互联网产业“隐形冠军”

    未来三年,塘沽海洋高新区将实施领军企业“培育计划”、载体平台“筑巢计划”和“互联网+”行动,推进互联网产业倍增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隐形冠军”,打造互联网领军企业聚集地。

    上月,天津市政府与北京紫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20亿元的紫光云全国总部落户塘沽海洋高新区。据了解,3年内,紫光云总部市值可达300亿元,5年可达1000亿元,将为天津带来各类高端人才2024名。

    2024年底在塘沽海洋高新区揭牌的天津滨海互联网产业园总投资65.6亿元,园区设立了6亿元的专项资金,强化对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塘沽海洋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把握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建设发展契机,海洋高新区将聚集京津冀互联网人才、数据和产业资源,积极培育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打造千亿级互联网产业集群。开展知识产权“消零”试点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塘沽海洋高新区还将开展知识产权“消零”试点,力争到2024年使30%以上的注册企业实现知识产权零突破,实施知识产权“强企”战略,加快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塘沽海洋高新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天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3家;拥有有效专利2335件,其中发明专利497件、有效注册商标909件。“十三五”以来,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知识产权拥有量既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构建园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专利申请‘消零’,正是为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学会利用知识产权基本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塘沽海洋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高新区将着力培育专利优势企业,构建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储备。专家解读

    结合教育和新兴产业丰富“海洋智谷”内涵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 李春成

    天津海洋技术实力雄厚,有多个国家级海洋科研院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都设有海洋相关的学院。在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方面,天津的实力很突出。支持北京建设全国科创中心,天津想要体现出自身特色,海洋产业发展是重要方向之一。

    塘沽海洋高新区是全国唯一的海洋高新区品牌。按照海洋高新区发布的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海洋高新区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吸纳京津更多海洋高新技术资源,聚集国内外前端海洋科教产业、高端海洋油气产业、高附加值的精细海洋化工产业、高技术含量的海洋新能源与海洋生物等产业。

    塘沽海洋高新区提出了创建京津冀“海洋智谷”的战略,目前来看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因此,海洋高新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在未来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要长期不懈坚持培育壮大“海洋高新”品牌,不断丰富“海洋智谷”理念与内涵。首先,把海洋教育和海洋科技研发结合起来,这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还可以新建一些研发机构,这样做本身就是“智谷”概念的一部分;其次,要利用最新的智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传统的海洋制造、海洋服务产业,开拓更多相关的新兴业态;第三,把国内外特别是北京的海洋开发保护相关技术通过一定形式聚集到海洋高新区来。

    塘沽海洋高新区要坚定信心,通过长期努力,当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得到完善,海洋科教、海洋技术创新、海洋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聚集后,产业集群效应和共同的品牌效应就随之形成了。

    励精图治图形天下智慧海洋、智慧渔业、智慧自然资源领域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软硬件系统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以及智慧海洋规划咨询等服务,擅长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北斗导航系统(BDS)、三维可视化制作与虚拟现实、大数据与云计算五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服务领域涵盖海洋生态环保、海洋资源管理、海洋预报减灾、海洋执法、海洋发展规划、海洋经济、水产品、渔政许可、渔业产业、渔业执法等。

    第四篇:滨城区发展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汇报材料

    滨城区发展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汇报材料

    一、滨城区粮食产业基本情况

    滨城区现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7家,其中包括以小麦深加工为代表的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玉米深加工为代表的金汇玉米有限公司和六合隆达食品有限公司等。全区年加工能力220万吨,年产值87亿元。“中裕”牌面粉、“兴贸”牌淀粉先后取得 “中国名牌”等荣誉,产品畅销国内。滨城区粮食产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滨城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打造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滨城区粮食系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和省、市粮食局工作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驱动,以打造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为目标,在实现2024年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基础上,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粮食产业 “滨州模式”群策群力,主要做法有。

    (一)不遗余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1.推进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挂面智能化生产基地示范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新建8条营养挂面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通过采用智能化机器人实现全程PLC自动化控制,购置配套智能化设备,达到年产营养挂面20万吨的生产能力,打造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智慧化,实现新业态发展。

    2.实施储备粮管理升级改造项目。作为滨城区粮食系统2024的重点工作任务,年底前,在山东滨城粮食储备库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一是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引进微机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新技术,实现绿色储粮;二是对储备粮管理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日常管理和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全覆盖。

    (二)统筹规划,助力千亿级粮食产业集群。滨城区粮食系统以项目为抓手,统筹规划,高点定位,将推动粮食资源深度利用、绿色循环的重大项目工程积极落地,助力滨州粮食产业集群实现从1000亿级到1500亿级的提升。

    1.实施小麦加工副产品资源化循环再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新模式,提升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效率,形成传统产业智慧化提升。本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34亿元,主要建设原料预处理车间、蛋白粉提取车间、膳食纤维车间;建设酒精车间、蛋白饲料车间、沼气设施以及原辅料仓库、成品仓库、配套辅助设施;购置相关生产设备。

    2.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种养一体智能数字化绿色循环基地项目。此项目计划总投资2.836亿元,通过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养殖设备及信息处理系统、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铺设从养殖区至企业优质小麦种植基地的沼液输送管线,建成年出栏30万头种养一体智能数字化绿色循环基地,实现养殖粪污的高效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三)创新思路,加大粮食市场管理力度。按照全市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部署要求,滨城区粮食系统着力加大粮食市场管理力度。

    1.全力以赴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认真履行承诺协议,完成高吨位上规模的优质小麦订单收购。2024年夏粮收购期间,区内龙头企业中裕食品筹资10亿元,出动80余台大型机械圆满完成小麦收割入库;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多收粮、收好粮、管好粮,做好农户科技储粮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储粮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抢抓机遇,适时抓好托市粮收购。抓好地储粮的轮换和增储工作,提高全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继续加大粮食市场管理力度。在巩固全省及全国“粮食行政执法先进示范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全区粮食流通秩序,保护好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抓好粮食库存、夏秋粮收购等各种专项检查,确保粮食监管取得成效。

    (四)竭力筹备,将“滨州模式”推向全国。滨城区坚持市场导向,以打造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资源整合、保障民生需求为重点,大力促进粮油加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持续夯实粮食产业基础,走出一条具有滨城特色的“安全、高效、绿色”融合发展之路。

    9月份,“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成为观摩点之一,滨城区粮食系统以此为契机,围绕滨州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目标,一是内激动能,全面展示滨城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果;二是外增活力,构建多点支撑格局,将“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融合循环、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推向全国,进一步提升滨州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及滨州在全国粮食系统的影响力。

    二〇一七年九月

    第五篇:广西要搞大手笔:布局北部湾六大“千亿级”集群

    广西要搞大手笔:布局北部湾六大“千亿级”集群

    广西要搞大手笔!近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印发实施。《计划》提出打造六大“千亿级”集群,打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10个左右千亿元园区等一系列行动。来看看,行动实施将惠及哪些地方?大型机械在钦州保税港区吊装集装箱货物。曾开宏 摄总体目标广西将着力推动规划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同城化六个方面的升级发展,建设开放北部湾、质效北部湾、畅通北部湾、同城北部湾、智慧北部湾、蓝色北部湾。《计划》明确,到2024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在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过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过1万美元,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以下统称四市)GDP总量占全区比重超过40%。大型机械在钦州保税港区吊装集装箱货物。曾开宏 摄构建高端高智高效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到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人民币,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速领跑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1.打造六大“千亿级”集群,加快优势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精深加工、轻工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健康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突出“产业向海”,重点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向海产业体系。打造“三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高端化、品牌化、体系化目标,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工业园、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依托,建设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建设北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地、新加坡电信中国呼叫中心基地及东盟产业融合大数据服务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富士康南宁千亿产业园等,加快布局电镀、模具等产业链条,增强研发、结算、营销等功能,打造以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设备、数字电视及软件开发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两千亿级”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石化基地为龙头,打造两个超千亿元石化产业园,支持申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突破芳烃、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原油加工、油气开发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核心产品本地化。打造“两千亿级”冶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冶金产业“二次创业”,以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性冶金基地、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园不锈钢基地、玉林龙潭产业园不锈钢制品基地、崇左锰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重点发展钢结构用钢、高品质特殊钢、不锈钢等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加快发展高端原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和下游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两千亿级”轻工食品产业集群以打造“北部湾绿色健康产品”品牌为发展方向,实施品牌带动和产业链延伸战略,促进轻工食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融合,加快建设沿海粮油加工基地、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基地和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中国(南宁)—文莱清真食品产业园、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轻工食品加工产业园、防城港市粮油加工基地、中国(玉林)—文莱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玉林服装生产基地、广西凭祥农产品加工物流项目、崇左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边境食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玉林新型装备制造示范基地、防城港海森特及新材料船舶项目、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和金川、诚德等冶金项目,引进中国中车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吉利、众泰、韩国斗山工程机械等龙头企业,建设北部湾汽车制造基地和南宁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集群依托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林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壮大南宁海王、中马慧宝源、修正药业、中恒制药等龙头企业,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抢抓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围绕有序化、集约化、优质化、高端化发展目标,以玉林市中药港为依托,建立源头可溯、过程可控、流向可追的闭环监管体系,实现全区中药材及香料贸易的规范管理,引导中药材及香料加工增值,把玉林打造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中心和国际健康产业名城。2.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资料图: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中国-东盟信息港展示中心。俞靖 摄打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4》,以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为依托,以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为突破口,以培育企业主体为抓手,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北部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南宁大数据产业园、北海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地、北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钦州北斗导航产业基地、中国—东盟(钦州)华为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产业园、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示范产业园、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重点规划建设北部湾修造船及海洋工程制造基地、南宁研祥科技装备东南亚总部集群,加快玉柴工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生物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海银河生物产业园、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沿边中草药产业种植基地及深加工基地。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广西科天水性产业园、钦州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新材料基地、防城港新型合金材料基地、玉林装配式建筑与现代新型建筑产业基地、崇左稀土产业园、崇左锰系动力电池储能材料基地、南宁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北海、钦州石墨烯和超高压输配电装备产业基地、中国—东盟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与产业化基地等重大项目。新能源产业集聚区重点续建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加快北海、防城港、钦州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防城港和钦州港生物柴油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协鑫分布式能源项目、顺风新能源产业基地、北海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南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基地及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钦州石化产业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崇左糖业和锰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积极组建新能源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建设南宁(源正)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钦州卓能新能源锂电池生产基地、钦州保税港区新能源汽车基地、崇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物流经济、智能经济、生态经济、高铁经济、空港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关键技术、项目,重视金融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支持打造智能制造基地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和各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主体,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3.推动重点园区“四化六升级”,培育千亿级园区资料图:工人在位于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诚德新材料冷轧车间工作。冯抒敏 摄推动园区集群化、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园区产业升级、质效升级、设施升级、营商环境升级、管理运营升级、开放合作升级。培育壮大10个左右千亿元园区,包括壮大南宁高新区和凭祥综合保税区,培育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富士康产业园、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北海工业园、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石化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玉柴工业园成为千亿元园区。4.启动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扶持计划,促进服务业扩量提质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南宁中央商务区,东兴、凭祥沿边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综合性服务业聚集区,钦州保税港区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基地,中马钦州产业园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南宁空港物流园,中越边境中药材商贸物流中心,防城港市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南宁高新科技创新园,北海高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地,北海高新技术创业园,北部湾海洋科技创新港,北海海洋科技创新园,北部湾国际滨海养生健康服务基地,玉林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扶绥乐养城等。支持南宁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着力建设1个服务外包核心集聚区(高新区),加快培育4个服务外包特色集聚区(五象新区、青秀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5.建设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推进特色旅游发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建设面向东盟的邮轮母港、国际邮轮码头以及海上游艇基地,加快建设北海冠头岭—银滩、涠洲岛、钦州茅尾海、三娘湾、防城港江山半岛、东兴金滩旅游度假区以及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明仕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区等国际休闲度假区。大力发展以滨海旅游为核心的向海经济服务业,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亚热带滨海度假地。规划建设“中越边关揽胜游”精品线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国际精品旅游线路联合打造“中国(北海、钦州、防城港)—越南(下龙、砚港、胡志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中国(香港—海口—北海)”等“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和推介“南宁—防城港—东兴—爱店—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龙邦—靖西—百色”等中越边关国家风景道精品游线路。加快建设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和中国—东盟跨境旅游集散中心。将中越德天—板约、中越友谊关—友谊、中越东兴—芒街国际旅游合作区建成国际旅游试验区,塑造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在口岸签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倾斜,打造中国沿边旅游对外开放先导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中国—东盟跨境旅游集散中心,设置合理规范的管理体制,统一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标准。6.实施产业综合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发展品质建设全国重要绿色产业基地按照存量绿色化改造、增量高端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沿海传统工业和临港工业、能源基地、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升级,以提供绿色农海产品、高附加值制成品、生态旅游产品为重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生态化改造重点实施南宁生态产业园建设工程,南宁、玉林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再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建设工程,沿海石化传统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南宁高新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综合型园区改造工程,将现有产业园区改造成为静脉产业型园区、主导产业链型循环生态化产业园区。实施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推荐阅读:
    集群式招商引资思路难变 千亿级园区遍地开花
    食品连锁店商业计划书(共五则)
    人民广场400字作文
    销售人精·开栏语
    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