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300字作文 实习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每周一得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空谷幽兰 时间:2024-08-19 03:59:55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每周一得

    听师德报告有感

    3月14日上午,我有幸在27中参加了湖北省“播种希望与未来“教师报告团为点军教师带来的一场震撼心灵,生动感人的师德报告会。

    湖北省“播种希望与未来”教师报告团成员有邓丽、纪秀丽、费宝莉及点军区七彩阳光康复教育中心特教教师王舒钰、陈佳敏、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陈发喜。他们分别以《高原上的小花》、《让爱在山路延伸》、《和七十六个孩子在一起》、《我们的孩子也有未来》、《传爱者》为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先后讲述了他们奉献青春热血,把爱心献给农村孩子,把汗水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山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为人民满意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的感人事迹。他们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和用爱心点燃学生梦想的职业追求,让现场400多名听众深受感动,全场多次报以热烈的的掌声,老师们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特别是听了我们身边的师德典范陈发喜的事迹报道,我感动得几次落泪,一位山区的教师,已经年过半百,自己省吃俭用却无私的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去帮助,还不怕山高路远,多次访问困难学生家庭,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家长们留他吃顿饭他都不肯留下来,深怕给他们添麻烦。孩子们都尊敬他、爱戴他,以至于孩子们都称他喜伯伯。想想自己,作为一名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的情况还不够了解,对学生还关心的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这些师德典范为榜样,向报告团的优秀教师学习,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用爱心和智慧为农村孩子播种希望和未来!

    读《小学教学》有感

    点军小学 周芳

    前几天,我订的教学杂记《小学教学》到了,抽空看了看。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师,一天,父亲在雕刻石狮子,苏格拉底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的雕刻师?父亲指了指正在雕刻的石头:“看,!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看着儿子迷惘的眼神,父亲进一步解释: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我想: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在追求美好的同时能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们的作品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教师教育学生,不也是同理吗?更何况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都住着一个巨人,我们能唤醒吗?

    所以我想到:好老师是一定要自律自省的:我的品行够示范吗?我的学识在进步吗?我的课堂学生喜爱吗?只有让智慧、能力、激情成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让学生的纯真、善良成为促进自己成长的正能量,教学才能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我想: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教师做得再好,如果不能唤醒孩子潜在的力量,孩子就不会走得太远,太持久。我们的教育着力点应是对生命的唤醒。而对小学而言,教育的重心应该落在教育上,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真正善良的品格,孩子就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珍惜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快乐时我们一起欢笑,探究时我们一起思考,遇到难题时我们一起攻克。。。那种亦师亦友的美好情感,就像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彼此照耀,彼此鼓励,彼此守望。

    今天,我当梳理员

    点军小学 周芳

    本周四教师例会,由二年级组和我们科品组进行分享。我有幸参与到其中,当了一回梳理员。开始,我还有点犹豫:我能够胜任吗:梳理员又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板书,板书的又要是重点,梳理完后还要作总结。除了眼疾手快以外,还要脑袋灵活,能随机抓住重点进行小结。我感觉当梳理员比参加分享还要难度大、还要复杂。后来,还是鼓足勇气上台试了试,站在台上,开始有点紧张,后来慢慢放松下来。因为有肖慧玲老师帮我指导,我心里有底了。

    最开始分享的是二年级组的龚老师,她分享的主题是以 “团”为中心展开的分享,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述的:一是 “团团队”,二是“团班主任”,三是 “团家长”,四是“团生活”。从这四个方面讲述了团队的力量大,再配上精美的课件,让人身临其境,感觉到团队那种积极工作、健康生活的情景就在眼前,让人羡慕不已。都觉得如果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学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接下来是我们科品组的闫老师,她分享的主题是学生课前准备评价小策略。闫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爱动脑筋的老师,也是一位有心人。作为品德教师,她说到的课前准备的问题我也遇到过,听了她说的一些小策略让我也受益匪浅。她是从三个方面来讲述的,一是讲课前准备的重要性,二是怎样进行课前准备,三是制定课前准备评价表。闫老师说得很到位,我坚信,我们的品德课,有了这样的充分的课前准备,每节课都是精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研究在线:主要是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话霸怎么办?每组交流、讨论,有了很多好的对策:比如:低年段,对这种话霸现象可采取正确引导。因为孩子们小,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正确引导是可以避免的。中年段:可以采取次数多的让次数少的先发言,男生让女生,成绩强的让弱的等等。高年段根据年龄特征,采取谦让,让强势的同学进行难度高的发言等等。

    总之,自己中午一个小时的梳理时间,再加上星期四刚好有三、四、五、**节课要上,虽然很辛苦、很累。但第一次当梳理员,自己能站在台上,把会议内容梳理完,我就心满意足了。虽然会后自己感觉有些不足,我相信,在以后的梳理中,我会做得越来越好。

    孩子们,快点长大吧!

    点军小学 周芳

    上个星期二下午,区研训中心到我校视导,我上了一节品德课,上课的内容是《春游去》。

    说实话:自己教了二十多年的书,最怕的是一年级的课。原来教语文,上一年级的课还好一点,尤其是现在,上一年级的品德课感觉就更难了。面对50多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一节课是很难上下去的。也许有人会笑:一年级的内容那么浅显,有什么难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关于一年级的品德课,我利用课余时间都搜集了资料,课件,每一节课都是有准备的。只要孩子们配合,按要求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孩子们毕竟太小,有时坐不住,有时不该说的他们偏偏要说,当我说你们今天表现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就是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有几个孩子就大喊:老师,那不是去春游,那是假的。哎:孩子们,你们快点长大吧!大些就好了,老师对你们这些小家伙有时一点办法都没有,真希望你们快点长大就好了,那样你们就知道约束自己的言行,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说。这节课上得不好,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但更多的是领导的指点和教诲。

    教学是一门艺术,虽然自己教一年级有些吃力,我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想办法,把组织教学搞好。我想: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十分完美的,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我相信会有改变的、会有进步的,期待自己的点滴进步。

    第二篇:每周一得

    每周一得

    中关村一小 四年级语文

    侯兰 1

    1、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 过去的语文教师都喜欢读书,无论是研究当代文学的潘旭澜教授、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还是著名诗学理论家谢冕,这些当代文学所谓泰斗级人物,在中学时代也许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超人的地方,甚至是在疯玩或无学可念的情况下度过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读书,正因为喜欢读书,他们心中才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著名旅游学家杨乃济的老师余先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只讲解课文分析语法,而是古今中外广征博引,把学生领进了一个海阔天空的文学大世界。

    而这对书籍的热爱,功劳不能不归功于语文教师的引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拘泥于课本,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学生输入更加鲜活的文学营养。

    对于我们小学老师来说,小学时期是人生记忆最好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课程压力不是太大,时间也很充足,正是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学生能否养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将是影响其一生幸福和发展的大事。所以,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自己写一手好板书,教学生写一手好字 杨永善教授在文中是这样写陈霖孙老师:她要求我们首先是认字,要会读、会写、会用。其次是写字,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字写清楚,写工整,让人一看就认识;不能歪七扭八,不能似是而非,不能潦草难认。字写不漂亮不要紧,先写规整了,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慢慢会好看的。并且她还以身作则,处处师范,一直到初中毕业和她分别,她写得的板书、评语、操行鉴定等,都是那么认真,字字清晰影响这每一个同学。

    现代教育家韩作黎也曾说:“教师的板书,应练得又快又好。这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的美感,加强教学的效果,形成学生对教师敬仰,都有独特的作用。”教师一手好字,常常使学生心驰神往到陶醉倾倒,看到了有形的文字,体会到了无形的美。并且教师的板书对学生来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郭沫若学生 如是说。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他们对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生动的动作,亲眼目睹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师要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练写的整个过程看,应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练写笔画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怎么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熏陶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先生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我记忆深刻的,或者说对我影响最大的,那就是初中时的陈霖孙老师,高中时的杨少桐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如昨日一半,想起来感到特别温馨而亲切。他们都教我语文课,又都是我的班主任,在我成长的重要时期,给我鼓励和帮助。他们不仅教我怎样学习,并且以爱心和期盼,给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督促。杨永善教授在提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时说:教过自己的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的和值得尊敬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老师的批评永远是和善的,更多的是鼓励和引导,对学生总是寄予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帮助我们树立理想。在语文老师身上更多的体现着人文精神。

    时常听老师们抱怨:为什么教过的学生回来看自己的很少?我想也许孩子们学业很忙,没有时间,也许有的孩子情感冷淡,但我们是否想过,是不是我们根本没给孩子留下什么美好的记忆? 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前辈都明白地告诫我们,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无论这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是好看的,还是丑的;是优秀的,还是顽劣的。因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他们都能察觉到。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只有付出了爱,你才能得到爱的回报。

    4、《过去的教师》

    《过去的教师》真的值得我们一读,其编者商友敬老师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教师的品格的高低,就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为什么要做教师,就是基于对学生的爱,正如父母对待儿女一般。他在序言的最后说:“希望今日年轻的老师,在繁忙的教务之暇,把这本书抽出来看上一篇两篇。就像在历史的大树下纳凉,有一点领悟、有一点警策、有一点会心、有一点激励,这就够了。当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常存一颗向往之心,人也就活的充实自在了。真的,不管时代怎样变化,富有爱心、阳光亲和、育人有方、智慧聪颖、博学有爱的老师更受欢迎。就让我们尽力做这样的老师吧!

    5、习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习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是儿童的语文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一篇习作需要经历两个“转化”:第一,是由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学生在选材的时候,往往是凭印象、凭感觉、凭感情来选择有关材料的,这时许多素材还是断断续续的、模糊不清的。在动笔时,他们的心理就需要完成从模糊思维到具体思维转化的过程,要把模糊的印象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场面、环境、形象、声音、色彩、质地„„甚至氛围,一切都要呈现在自己的头脑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其间的转化就越迅速,形象就越清晰。第二,是由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学生在构思的时候,运用的往往是内部言语,而内部言语的特点是不准确、不连贯。他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还需要经历一个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反复思量,认真地遣词造句,才能够用文字把所要描写的事物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积累愈丰厚,其间的转化就愈快捷,表达就愈灵动。由于儿童的各方面的素质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这就给儿童习作时实现这两个“转化”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习作教学就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来帮助学生消弭这些障碍,让学生能够自由而顺畅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习作教学到底如何去帮助儿童实现这些“转化”呢?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了:“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习作教学就要努力践行课标的这些理念,切实地引领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6、读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语文,归根结底就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首先必须要接触语言文字,而接触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就是 “读”。“读” 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和途径,是语文教学之本。叶老曾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然而,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大半是花在“讲”上,“读”的时间往往被那些繁琐的分析讲解挤掉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交叉“讲”,双边活动确实频繁,可是,教师却很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生怕“读”浪费了“讲”的时间。殊不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不去读书,“讲”哪里能讲得贴切、中肯呢?即便是听老师“ 讲 ”,也会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其所以然,哪能听得真切、入微?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充分地、足够地去 “ 读 ”,摈弃那些无用的繁琐的讲解,切实地做到以读为本,在读中讲、读中练、读中悟,使学生经历感受和体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效益。我们 通过探索和实践,把 “ 读 ” 的指导和训练分成了 “ 初读 → 细读 → 精读 → 赏读 ” 四个层次来进行的。

    初读 初读旨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大体理解文章 “ 写什么 ”。初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读的形式可以是默读、轻声读、开火车读等。接受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及生活阅历决定了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和期待视野。学生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大体 “ 写什么 ” 一般能作出自己的判断而被接受,有些内容在学生初读之后则不能被接受,但它可以激发学生思想因子活跃起来,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通过质疑问难的形式作出自己的反应,期待老师给予解答。因此,在学生初读之后,教师应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的情况,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和期待视野,以便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

    细读 细读意在通过仔细阅读、分析、研究,使学生对课文的词、句、段、篇能较为全面地理 解并掌握。细读是一个启发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导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上来,引导学生去读议课文语言,触及文章的重、难点,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欲望,从而把阅读引向深入。

    精读 精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复地触及、揣摩课文的语言,深入地探究文章的重点段落,主动地理解并掌握其语言表达形式和相关的读写知识,自觉地从语言和内容的结合上较深刻地领悟文章的内涵,以弄清文章是 “ 怎么写 ” 的;并在此启发学生从理解、接受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精读决不是简单地依靠读的遍数多、读的形式多来达到目的的,它要与精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精讲要注意及时、高效,要有利于学生深入地探究课文,体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的段落,教师还要善于设问,循序渐进地提出精读的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品味词句,诵读课文,体会感情,从而把读、思、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内化课文的语言,最终达到视野的融合。赏读 赏读是一个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它要求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借助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评议赏析,诱发美感,赢得内心的欢愉,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

    “ 初读 → 细读 → 精读 → 赏读 ” 这四个层次的读渐进地动态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既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心理规律,也合乎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7、营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氛围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使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中都得到发展很难,但我们要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在课堂上,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践活动同时进行,如为了达到读好一篇文章的目的,我允许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和同伴一起读、请老师帮助读、自己独立读、伴着背景、音乐读„„一时间,教室里形成了不同的读书方式的高潮,各种激情的读书气氛充盈着教室,你看学生无一人溜号,目的自然达到了,这时我给予他们热情的肯定,使他们品尝到参与的愉悦,假如我们在课堂上努力做到,爱着教,欣赏着教,鼓励着教,启发着教,以激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目中有学生,那么这种氛围的营造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8、多看多想多记,积累素材 造房子要有建筑材料,写作文则要有生活素材,生活素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生活素材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所有事物,用心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因此我经常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多想想,勤作笔记、勤写日记,记下上学路上看到的人事景物的变化,记下班级家里等身边发生的事,写下自己最熟悉的人;同时要求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手帕、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之后,还要想想在做这些家务活动中所受到的启发教育,及时写在日记上。这样的素材越积越多,写作文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和“有话说不出来了”。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序,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看、多想、多记,积累素材。

    9、让课堂充满“画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而应给学生的思维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文章的精髓,领悟文章的美妙。我在教《月光曲》一课时,有一环节是这样引导的:盲姑娘从来没有听到这么美妙的琴声,弹的是那么纯熟,把盲姑娘的思维带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谁能把盲姑娘看到的美丽景象展示给同学们,经过一会儿的思索,同学们纷纷走向讲台,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老师震惊了,学生也一阵阵发出了赞叹声,这一幅幅想象丰富的画面,包容了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课堂引入新境界,给学生一片想象、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意识地让他们去体味、去欣赏,他们会有新发现,收获会更大。

    10、“小练笔”作用大

    阅读课上的“小练笔”虽然用时少,篇幅小,但其作用可不小。

    其一,“小练笔”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养成勤动笔的良好习惯,当前作文教学收效不大,小学作文水平不高,自然有学生不会写的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动笔习惯没有养成,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小练笔”活动,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养成动笔习惯的一种可贵的尝试。

    其二,“小练笔”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加大作文训练的力度,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由量变而达到质变,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1、怎样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玩、喜动、好奇和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我便把学生这些特性与日记教学相结合,并以此为题材,使学生在生活中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在玩中说话,在乐中写日记。如:我在母亲节那天利用语文课跟学生们一起谈话,学生们各抒已“见”,就在他们说的高兴时,我刹住了他们的话题,并以惋惜的口吻说:“真遗憾,许多想说的同学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没办法在这里说,可是老师还真想知道大家的见闻,怎么办呢?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吧。”许多学生都想到了用写日记的办法记下来,让老师慢慢看。我很高兴,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勤观察、多动笔,这样,同学们的写日记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12、备课最需要做的工作

    当前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笔者认为备课最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备教材

    用心研读课标,把握教材特点。每学期拿到教材的第一件事,不是埋头撰写教案,而是先从课标入手,回顾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特点。

    浏览整本教材,了解教学内容。领悟了课标精神后,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阅读本册教材,对本期要教学的单元主题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

    细读全篇课文,精心撰写教案。对单元内容了如指掌后,我们就可以撰写每课教案。撰写每课教案,我们需要阅读的是课文的导读、课文内容、教学参考书。可是我们此时撰写好的教案,往往与实施相差一段时间,当我们在上课前一天再温习此教案时,肯定会发现:即使当时自己认真撰写的教案,仍然有许多不妥之处,便有调整教案的想法。这时,要在教案上做适当的修改,有时是重难点的分散,有时是教学环节的调整,有时是教学语言的重组,有时是教学问题的改变,有时是教学板书的更改等。有了这一次修改,第二天的教学心中就更有数。

    二、备学生

    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老师教育人就好像医生用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去开处方,药味须时时加减,如果不管什么病,都‘拘执一方’,其结果就‘鲜不杀人矣’”。王守仁的话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要因人而异的道理。要做到因人而异,就必须在备课时备学生。

    怎样才能做到备学生呢?

    查案底,记名字。要做到备课备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认识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当接到任课通知时,向班主任要学生名单,背熟姓名,使自己心中有学生,且要达到“未曾谋面,似前相识”的感觉。

    投石试水探底细。在有了学生名字的基础上,主动找学生聊天,一面可以尽快使名字与人“对号入座”,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个性、特点。如:课前聊聊对要讲的知识的预习情况,以了解其学习态度。课堂中点名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及其学生能力的强弱,利于课后辅导或指点。下课后聊聊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从侧面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效果。

    纵观全局分层次,有的放矢促提高。当把班里的学生认识了,了解了他们的个性学习功底后,综合考虑他们,一方面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一方面在课堂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准层次相同的学生来回答或上黑板做题,当然尽量使他们有满意的答卷。然后现场点评、表扬,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本身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研究、观察现行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要使教师真诚地关怀每一个施教对象,并根据每一个施教对象分层次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在备课时应注重备学生,以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具体做到:

    目标分层。教材和大纲的基础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

    施教分层。教师应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贯彻因材施教,如在设计课堂练习,可让优等生独立练习,中等生点拨练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练习,从而做到分层训练。

    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案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观点下的目标首先必须体现它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最终实现教师的教授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协调统一。体现认识目标认识目标是明确指出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按大纲要求明确表达对本课知识应达到了解、掌握、运用的三个不 同层次,该记的记,该练的练,该强化的强化。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识记、阅读、模仿的能力,更要注重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和创造能力。情意目标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备好课,不是为了自己“好教”,而是为了学生“好学”。为了学生学好,我们能在备课时不备学生吗?一个有教学魅力的教师,胸中有学生,边导边向,让学生登堂入室,渐入佳境,教学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三、备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备教法,就要选择适合学生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图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法、参观法、讨论法、谈话法等,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择。

    四、备导语

    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导语应与讲课内容相关,力求语言生动,有启发性、渲染性与挑战性。

    五、备板书

    我们备课千万别忽略板书,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我们备课时设计好。板书设计还要注意:板书设计要抓住教材的特点,根据教材特点设计板书,灵活安排;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往往要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本章教材的训练项目、学习要求来确定,教学重点确定之后,板书就要突出这个重点,扣紧本组教材的重点要求。

    六、备教学过程

    备课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留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整得细一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尢其是涉及多种教方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能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多留选择,应该相对宏观并贴进学生实际。

    13、课程改革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我们首先就应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其次要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充分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要学会让语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再者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让他们要学会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其实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14、句式变换教学一得

    把一般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小学中年级应掌握的知识。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看了例题之后,能基本掌握变换方法,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一点也不会。

    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变换方法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数学应用题分步做的方法,总结出这两种句式的变换步骤,经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百分之百能掌握这两种句式变换。

    把一般陈述句改成“把字句”的步骤是:

    1、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

    例:爱尔莎一口气赶走了凶猛的狮子。

    2、把动作词移到句子最后。

    例:爱尔莎一口气 凶猛的狮子赶走了。

    3、在句中空出的地方加个“把”字。例:爱尔莎一口气 把 凶猛的狮子赶走了。把一般陈述句改成“被字句”的步骤是:

    1、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例:爱尔莎一口气赶走了凶猛的狮子。

    2、在句子开头加上一个“被”字。例: 被 爱尔莎一口气赶走了凶猛的狮子。

    3、把动作词后面的部分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

    例:凶猛的狮子 被 爱尔莎一口气赶走了。

    15、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

    “深挖洞”

    于永正,教龄46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师报:语文教学纷争由来已久,教学目标就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你认为小学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什么?

    于永正:我认为,开这门课,应该着眼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掌握好语言这门工具。语言是基础的基础,所以语文的工具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小语教学要给孩子什么,我想,第一是识字、写字。小学六年,应该让孩子认识3500个常用字,能写其中的2500个字。这个指标现在普遍达不到。第二是要让学生会读书。6岁到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积累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力最好时期。课标规定的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底,要保住。但现在很多学生达不到,即使达到了也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

    而已。我主张要加强背诵,要死记硬背。没有记忆的阅读,学生怎么积累?第三是作文教学。读书是基础,读写结合,小学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记忆,去感悟写作的方法。不要人为地去争论什么工具性、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是语言文字。书读多了,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了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方法,最重要的是留下兴趣!

    中国教师报:你觉得目前的小语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于永正:小语教学既有越位现象,也有不到位现象。越位,是说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太深,讲解得过度,拓展过度。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很喜欢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品味得无止无境,“感悟”得无边无际。二十来字的古诗,花了两节课时间去品味,最后学生还背不下来。当然,语文课嘛,该品味的地方还是要品,不然就没有味道了,但一定要有度,要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都不可取。现在很多公开课感动的是听课老师,是评委,学生不一定

    真的明白。小语还是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的好,要重视积累。

    有越位就有不到位,基础的东西不到位。我曾问过一位在中学当老师的朋友,你们对小学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他说,你们让学生把字写好,能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通顺,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学生会朗读,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我们就很满意了。事实上,每年他们接初一新生,都要进行补课,让学生过3500个常用字的“关”。我听了很难过,一天到晚忙得那么狠,却没尽职。

    教师讲得多,挖得深,这个主要是在公开课上。家常课基本不是这样子。家常课上最可怕的还是应试教育。你不知道,现在小学负担有多重!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作业做得很晚,全国如此。一个一天到晚被动学习,*做练习册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没什么出息的。只有*读书,根据兴趣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人才。但我们现在有几个学生是*兴趣在学习的?没有!没有,就出不了大家,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教师报:你在教学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于永正:我是思考型的语文教师,外界基本对我构不成什么干扰。前些时候,我对部分老师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我的语文素养怎么养成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不是。我小时候在农村读书,那时农村教师没什么教学技巧。但语文老师善于激励。一次老师说我的一篇作文写得好,有老舍风格,可投中国青年报。虽然那文章没有发表,但这话激励了我一辈子,使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

    后来我当了老师,我就认定一条,要读书,要写作,要像我的老师教我那样教学生,多激励他们。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没有不喜欢语文的。

    所以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法宝,一是影响,二是激励。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本书。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读,我们各读各的,然后相互推荐作品。我有文章发表了,也给学生看,学生很有兴趣。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基础打得好,书读得多,作文写得好,就不怕考试。

    我的学生越到后来越有后劲,中考成绩好,高考更好。

    第三篇:每日一得

    身心健康,愉快工作

    桦甸十小:霍玉贤

    俗话说:“身体是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你就不能保障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但是,话又说回来,光有一健康的躯体,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你的工作也将成为下降趋势,因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的健康。

    在当今教育现象中,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因为古人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阳光心态的老师,他所带出来的班级也是一个阳光班级,处处充满生机,处处充满活力,因为他用自己健康的心态感染了他身边每一孩子。

    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呢?人本主义的心理健康观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无比充实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人生价值能完全体现的人。那么你是这样的人吗?如果不是,我们的身心就不是十分健康的,如何增进?只有靠自己,靠自己广博的知识,靠自己认知客观事物的能力,经常换个角度想一想,欢乐自然来。

    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你怎样解压呢?是吸烟、喝酒、打麻将,还是唱歌、跳舞去消费,虽然这也是一种解压方式,但不是最科学的,最科学的方式就是培养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兴趣爱好,把压力分散,化解。这是一个自我调控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解压,他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健康的人。

    拥有一颗健康的身心,才能愉快的工作,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已和平价自己,学会悦纳自己,承认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那你就是快乐的,愉悦的人。

    第四篇:教学一得

    教学一得

    在过去的一年了,在各位语文组老师的帮助下,教学方面我的收获良多,但让我如获至宝、受用不尽的则是王老师告诉我的在教学上称之为“一点突破法”教学方法。

    语文课应该怎样去教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课文中,寻找一个突破点,由点覆盖到面乃至整片课文,这种牵一点动全文的办法,只要选择好了点,可以节省时间、为学生指引学习思路、突出重点、明确中心,带动对全文的理解,学生学了印象深刻。这个点如何选择呢?

    首先,可以是题眼。如《童年的发现》,围绕作者的发现,他发现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发现的?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什么?把这几个问题理解了,整片课文学生也就掌握了

    其次,是文中的重点词。如《杨氏之子》,开篇第一句是说“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里抓住“聪惠”这个词语,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举了个什么例子说明他聪明呢?透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杨氏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子?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文了。

    再次,可以是重点句子的突破。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以德国人家家户户把花养在窗户外面给路人欣赏来赞美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文章的最后作者感叹道“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抓住这两句去让学生寻找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可以突出重点,让学生思路清晰,看似比较难理解的课文这样处理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最后,是重点段落的突破。如《再见了,亲人》是以先分述后总结的结构安排的,如果逐段学习,整体感不强,学生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可以先从离别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寻找离别时志愿军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最后再次体会志愿军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感受中朝两国人民伟大的友谊对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后来我还查了许多资料,点的突破还可以是课文插图等等,我将认真学习,把这种教学方法更好的运用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第五篇:一书一得

    多给孩子一点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浦东新区周浦幼儿园(秀康部)朱玲

    《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2024-6-13



    推荐阅读:
    每周一得
    二年级组工作小结
    XX乡教师全员聘任制工作方案
    四个结合,凝心聚力树品牌
    汉王镇人大工作总结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