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保险合同 述职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桃花源记反思(合集5篇)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烟雨蒙蒙 时间:2024-08-21 18:14:46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桃花源记反思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源记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反思范文篇1

    无论是桃花林景色还是桃花源景色都是风光无限,美丽如画,一派迷人的自然风光。如画的美景更多地是靠读者的想象,读者的艺术再创造。经过读者的艺术再创造,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有着诗歌般的意境。更何况文章本身就是《桃花源诗》的序呢?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文之美。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自由、快乐、祥和、安宁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完全是一个中国的乌托邦。这儿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桃花源人富有同情心,对渔人所言世人之不幸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文之美。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自由、快乐、祥和、安宁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完全是一个中国的乌托邦。这儿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桃花源人富有同情心,对渔人所言世人之不幸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反思范文篇21、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详见教参)桃花源如梦似幻,飘渺若无,若幻似真,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

    2、结构自然,脉络清晰。按照渔人的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重访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除了上述众“美”之外,如果我们用心去仔细分析品味肯定将会有更多的收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桃花源记》完全可以看做一篇唯美主义的力作。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1、虽然安排了不同层次的读数活动,但因课堂容量大,文言文诵读积累本身比较枯燥,所以学生读书的激情不够,读得比较被动。2、学生对课堂上设计的辩论、访谈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参入,但组织纪律性不够好。多体现在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任意打断别人的发言。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组织多种朗读竞赛,调动大家读书的兴致,让课堂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2、注重教学细节。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表述。又提高自己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使课堂充实活跃的同时井然有序。3、从长远看,我要继续向名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

    桃花源记反思范文篇3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觉很美,美得摇头晃脑,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教《桃花源记》感到很爽,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咬文嚼字,无处不感到其美美不胜收。究竟它美在何处呢?我反复品味,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语言美,如歌

    1、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例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要回答的内容本来应该有很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句话三个字“具答之。”作为回答,简约至极。类似的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诣太守,说如此。”

    2、长短句相间。课文中长句、短句交替出现,错落有致,形成一种节奏美。例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桃花源记》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律美。

    二、景色美,如画

    在作者笔下,由于诗人的奇特的想象,桃花源的景色美丽如画,试看课文中的两次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潺潺的小溪流水,两岸满山遍野的灿烂的桃花又是何等的如画美景。若是一对浪漫的情侣漫步其中将是何等的惬意?再看问、文中的另一幅画面,不,我们不妨把他们看着一副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画面由山水画渐渐变成了风俗画。

    第二篇:桃花源记反思

    《桃花源记》反思

    张各庄中学 韩非非

    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感觉很美,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教《桃花源记》感到很爽,无论是通篇纵览还是咬文嚼字,无处不感到其美美不胜收。究竟它美在何处呢?我反复品味,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语言美,如歌

    1、叙事简约,给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例如: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要回答的内容本来应该有很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句话三个字“具答之。”作为回答,简约至极。类似的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诣太守,说如此。”

    2、长短句相间。课文中长句、短句交替出现,错落有致,形成一种节奏美。例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桃花源记》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律美。

    二、景色美,如画

    在作者笔下,由于诗人的奇特的想象,桃花源的景色美丽如画,试看课文中的两次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潺潺的小溪流水,两岸满山遍野的灿烂的桃花又是何等的如画美景。若是一对浪漫的情侣漫步其中将是何等的惬意?再看问、文中的另一幅画面,不,我们不妨把他们看着一副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画面由山水画渐渐变成了风俗画。

    三、意境美,如诗

    无论是桃花林景色还是桃花源景色都是风光无限,美丽如画,一派迷人的自然风光。如画的美景更多地是靠读者的想象,读者的艺术再创造。经过读者的艺术再创造,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有着诗歌般的意境。更何况文章本身就是《桃花源诗》的序呢?

    四、人文美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文之美。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自由、快乐、祥和、安宁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完全是一个中国的乌托邦。这儿的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桃花源人富有同情心,对渔人所言世人之不幸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五、结构美

    1、层层设疑,引人入胜。(详见教参)桃花源如梦似幻,飘渺若无,若幻似真,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

    2、结构自然,脉络清晰。按照渔人的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重访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除了上述众“美”之外,如果我们用心去仔细分析品味肯定将会有更多的收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桃花源记》完全可以看做一篇唯美主义的力作。

    第三篇:桃花源记反思总结

    《桃花源记》在作者笔下,由于诗人的奇特的想象,桃花源的景色美丽如画,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源记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反思总结篇1

    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可能是他们已经讲过的原因)。

    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畅谈现在美好的生活,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里缺少过渡语,“我们已经过上了桃源般和平宁静幸福美满的生活,”8、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学生配合又不是很好,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桃花源记反思总结篇2

    我想这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如当学生不配合时,教师有些慌张、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教师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等等。

    “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一课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梳理课文大意,文言文教学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桃花源记反思总结篇3

    教学过程应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记得在第一次给学生上文言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讨论过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

    于是第二个环节就是弄懂文意。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在为品做准备,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学生对文章优美佳句的欣赏上,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自认为文中写得好的语句。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行找出自己喜爱的地方,然后说明喜爱的原因。这既是一种对课文的理解,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文章的写作顺序,桃源的美景,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桃源的神秘,桃源人对外界的戒备,及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学生都找到关键句子理解回答,学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简洁、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

    第四篇:《桃花源记》教案及反思

    第9课《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情节,疏通文意,文言词汇积累,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优美精炼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方法

    3、体会悬念迭起的写法,了解“世外桃源”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情节,疏通文意,文言词汇积累,熟读成诵;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2、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和谈话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心中理想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发言,教师归纳,今天我们来看看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状况,从而引入本课。板书课题时,故意写成“桃花园记”,将“源”字写成“园”,学生发现指出更正。

    二、作者作品介绍和写作背景了解: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作者生活的时代朝廷腐败,战乱频繁,老百姓流离失所,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本文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简介“记”的文体知识: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见解。

    三、整体感知课文,同学们分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分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五个学习小组,每组选一个代表翻译,教师指正并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的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
    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
    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标记 寻向所志

    1.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4)出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3、梳理结构,概括大意:(教师将渔人行踪路线画出草图,以便学生直观理解)

    讨论归纳: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第二部分(2--3):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4---5):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4、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讨论归纳:全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运行踪为线索的。

    以时间为顺序,按照“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出而复寻桃花源-----无果”安排情节发展的。

    四、学生齐读感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全文。翻译全文
    板书;桃花源记

    渔人发现桃花源 落英缤纷 芳草鲜美

    渔人进入桃花源 豁然开朗 悉如外人

    渔人做客桃花源 延至其家 杀鸡作食

    渔人离开桃花源不足外道 处处志之

    渔人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无人问津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张瑞虎

    《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是作者陶渊明为人们虚构的那个时代无剥削、无压迫、无战乱的安宁美好的幸福社会,这篇课文要求背诵,且篇幅较长,不过它的故事传奇性强,文言文也较直白简单,学生也喜欢这篇课文。现本人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反思如下:

    一、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故意出现错别字,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学生的理解。故意将“桃花源记”写成“桃花园记”,把“源”写成“园”。这时就有个别学生发现给我指出来,然后顺势而为,就讲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就出自本文,要注意这是一个考点,纠正错别字,不要将“源”错写“园”。又让学生齐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个“源”字。

    二、文言文课文教学首先要诵读断句,然后再疏通文意。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形式读出语感,尽可能熟读成诵。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在黑板上边图画边讲述的方法,按照课文思路,对照课文内容简易画渔人船、河流两岸桃花、山和山口、屋舍田地小路和桃花源人物等,这样讲课学生较直观易于掌握,也为学生理解背诵打下坚实基础。

    三、本文的文言知识积累学生主要掌握古今异义的词如“鲜美、交通、妻子、无论”等,一词多义的如“舍、志”等,通假字如“要-—-邀”以及省略句等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上归纳整理出来,要求学生识记。

    四、本文的难点是学生对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我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介绍了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插入晋代“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深思。

    存在问题:1、本课课堂导入虽然运用了教师书写标题故意写错字让学生发现的方式引入,但课堂互动气氛不浓厚。

    1. 在介绍“世外桃源”理想社会和晋代现实社会时,牵扯的面有些广了,虽然学生喜欢听,但延长教学时间,这要引起以后注意。

    改进措施:1、《桃花源记》课堂导入多样化,教师提问几个学生“你心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师生热烈互动后教师水到渠成引入课文,随即板书标题故意出错字,这样效果会更好。

    2、介绍陶渊明心中理想社会“世外桃源”的社会背景和当前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时,主要让学生课外去搜集资料,教师课堂上点到为止就行了。

    第五篇:《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本周二至周四,我校所有高级教师和省、市骨教师每人上一堂公开课。于是,我按照教务科贴出的时间表,根据本班学生的教学进度,在本周二上午第三节顺其自然地上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诵的文言文。

    对于九年级的听障学生,采用降一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学习古文是很有挑战性的。好在《桃花源记》是以记事为主,借助情节曲折的故事来为读者展现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民风淳朴的美好世界,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没有多大难度,难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上这节公开课前,我们师生已用几个课时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学习了生字词,重点句子的意思和一些常用的文言文知识,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理清了文章思路。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我把这节公开课的重点设为“感受桃花源的美”,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确定好重难点后,在实施教学时,我分五个环节进行,首先是“问题导入”,我设的问题是:看看桃花源美在哪里?想想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两个问题实际就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接着就是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用“桃花源”为中心词,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梳理文章顺序,再请一位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这其实也是温故知新,为学习下文做铺垫。然后就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句、段,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来感受桃花源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情美,水到渠成地突出了重点。然而,由于没有把握好时间,后面的环节有点仓促,不能自然地突破难点,最后一个“读后感悟”的环节也没时间感悟,只好草草收兵。

    后来,我又听了好几位老师的公开课,感觉受益不少。再次反思自己和借鉴同事,这几天来,我感悟最深的是:今后,无论上公开课还是平常课,不求自己有多完美的表现,但求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专心地看,投入地读、大胆地说,尽情地写,从中获得一点知识,得到一点锻炼,受到一点启发。这,我就满足了。



    推荐阅读:
    桃花源记反思(合集5篇)
    个人求职简历范本[优秀范文5篇]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方法(最终5篇)
    吐故纳新成语详细解析(5篇材料)
    高考前应该注意什么要做好哪些准备(优秀范文五篇)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