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观后感 社区工作总结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蓝色心情 时间:2024-08-29 07:07:11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摘要:产业集群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它具有显著的特点,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缺陷需要解决,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产业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好莱坞,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卓有成效的实例。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时间,就有国外学者将集群引入到经济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1990年美国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重新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中国纺织集群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这三大经济圈最为集中,全国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中,76.38%的纺织企业,60.97%的从业人员,86.04%的出口交货值都聚集在这里。西安高新区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华为、中兴、西电捷通、宇龙等企业为代表,3G技术为支撑的通讯产业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以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4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超过35亿元。

    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

    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还包括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以及提供专业化基础结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等,很多产业集聚群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群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集群区域内企业数量众多,单个企业并不大,但集群区内的企业彼此实行高度的分工协作,生产效率极高,产品向区域外的市场扩散,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获得一种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集群同类企业之间实现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节约了资金成本。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和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和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也刺激了企业家才能的培育和新企业的不断诞生。

    但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第一,集群整体意识的淡薄。“聚而不群”现象普遍存在,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无论大小,基本都是“五脏俱全”,即各自独立完成产品开发、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二,开发设计能力弱、技工和人才严重短缺、质量提高缓慢、创新能力弱、产品雷同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同业无序竞争和内耗严重、缺乏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落后、融资环境差、支撑服务体系欠缺、环境污染加剧等等问题在目前多个产业集群试点中普遍存在。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目前全国的摩托车产业普遍没有跳出仿制的窠臼。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仍然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车型虽然不少,但同质化问题突出,仿制车型多,创新产品更少,总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自主开发的体系和能力。

    第三,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集群是价值链整合的产物,但在形成企业集群过程中,有些同类企业不是自发集聚形成的,而是各地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市场主体、金融市场的投资行为,靠政府行政命令聚集在一起,但实际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高度关联性,不是价值链自然衍生而成的企业集群,企业间难以形成依靠各自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相链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导致企业产品单

    一、缺乏协同效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要想提升产业竞争力,一定要改变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府制定适当的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对已有中小企业集群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对新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产业布局要坚持以分工协作形成集群来安排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体系中,使之改变独立生产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多生产中间产品,并在同大企业合作过程中享有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其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

    二是转变集群集中于制造环节的现象,实现产业服务化,将集群提升与产业链完善结合起来。加快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企业集群生存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链整合效应的产业进行优先扶持。注重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包装储运方面的整体配合的一贯性,从而提高企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是加强产学研的互动和一体化,提升集群的创新能力。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著名大学合作建立虚拟大学园,近5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产学研基地,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80所、博士后工作站39个,孵化科技企业2200多家。企业与高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由初期的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点对点分散式合作,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合作,标志着产学研合作网已具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产学研一体化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产业集群地区经济发展

    目录产业集群的效应 ………………………………………………………1 2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2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2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3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3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3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3 4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4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4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4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4 参考文献..……………………………………………………………..……

    5摘要: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支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更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和现状进行考察,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对

    提升民族地区产业竞争力,加快民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民族经济产业结构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始终扮演着经济增长助推器的角色。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集群经济战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在当前的“十一五”规划制定中,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建设也成为各地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对于经济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来说,其经济发展完全有可能借助产业集群模式,通过政府的扶持、市场的培育和企业的创新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1.产业集群的效应

    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和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为区域经济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和互补性,可形成协同效应;产业集群的集散效应可汇集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可以促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稳定的学习、交流、创新和进步的共生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创新效应;产业集群还可发挥区位群体效应,形成区域品牌优势。更主要的是,集群制造不同于大规模制造,集群制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往工业化道路上的弊端,具有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良性互动的特征,也必然大大推进城镇化进程。

    可见,产业集群不仅是一种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可扩展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其发展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

    近几年,民族地区经济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集群化趋势皆初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2.1.1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民族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极大地带动了周围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地区龙头企业,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2.1.2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畜产品资源优势充裕,在肉类加工工业、乳类加工工业、蛋类工业和皮革毛绒工业等各类加工工业中表现突出。

    2.1.3能源、化学工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各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充分发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以煤、电、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2.1.4金属冶炼制造业集群。民族地区资源富集,许多资源不但储量大而且开发条件好,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

    2.1.6旅游业产业集群。民族地区集中了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新疆、广西近年来发展较快,初步具有一定的规模。

    2.2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特点

    2.2.1丰富的资源禀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基础。资源优势有利于培育构建以此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2.2.2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拉动产业集聚。民族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依托“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项目及其他国家重点工程,促进了生产要素集聚,加快了产业群、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2.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的龙头企业及企业集团开拓了市场,创出了品牌,不断带动基地建设,引领其他相关配套企业的成长、壮大。

    2.2.4特色产业多集中于初级产品市场。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产量大,质量高,但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却有限。

    2.2.5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在产业分布上,民族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规模到数量都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几个高科技园区。

    总体来讲,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启始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相对较少,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处在产业集聚阶段,有的还仅仅是个雏形。

    3.立足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树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明显之处在于鲜明的民族性。其二,民族地区具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对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三,在各民族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历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存在差异,发展产业的形式与结构各不相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使得各区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也相应呈现出差异性。当前,对于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决策和规划都应充分认识这些特点,由此树立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民族地区缺少沿海经济起飞时好的商业环境(沿海区位优势、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国内经济短缺、国际产业大量转移等),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要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抓好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的建设,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3.2发展产业集群要突出区域特色

    应充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区位品牌”,不仅要使物质资源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还要使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被整合到产业集群的体系之中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3.3注重培育集群社会文化环境

    民族地区各地文化特色明显,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创新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营造产业创新氛围和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4.推进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4.1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指导,构建良好的协作环境,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待开发阶段,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要跨入现代工业化的门槛,就必须把外部资金、人才、技术输入等和区内条件结合起来。为此,应坚持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协调产业政策;逐步对产业集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营造产业载体,吸引企业聚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入沿海东部企业和外资企业弥补本区集群内部的产业缺口。

    4.2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后发优势,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民族地区在特色农业、畜产品、能源开发、旅游业、边境贸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可挖。不断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特色产品和资源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现有产业集群要以现有的主导产品为基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体功能。

    4.3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专业市场与地方产业发展有着内在的共生关系,国内许多地区产业集群都得益于各类专业市场的有效发展。民族地区应利用地理等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配套,依靠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

    4.4强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当前,绝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产业集群从事的是加工业。这些产业集群凭着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规模经济等优势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影响。但是,这些资源禀赋、廉价劳动力等并不能保证产业集群的持久优势;强化内生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开发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是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民族地区应在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推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大力培育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对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当地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力量,发挥当地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如此,民族地区才能把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积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

    参考文献:

    [1]廖佳敏.建立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与管理.2024,(3)

    [2]徐承红.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活力.2024,(10)

    [3]陈柳钦.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南京社会科学.2024,(5)

    [4]隋映辉.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青岛出版社.2024

    [5]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7]李靖靖.发展壮大内蒙古产业集群研究.内蒙古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24

    [8]陈德峰.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重大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创新网.2024-9-8

    第三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集群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式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在此期间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有力的支撑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更好的供应、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更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品牌,使企业获得区域营销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浙江产业集群现有82个县形成了产业集群,全省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601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吸纳就业人数800万人;襄阳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2024实现产值1570亿元,力争到2024年,襄阳汽车产业集群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2024年签约的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专业教育装备产业集群),项目运营5年后,将形成超过200亿的年销售生产总值,创利税24.5亿,财税收入5亿。实现超万人的就业,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过5万人。

    二、产业集群转型机制

    产业集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展和壮大的,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竞争与协作。产业集群必须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持续的创新使得集群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促进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产生集群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形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1、完善投融资机制

    产业集群要发展,集群内的企业必然要进行投融资。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改善投融资机制。首先,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其次,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集群的产业发展基金,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再次,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加强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沟通。最后,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集群内的各种项目建设,推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建立完善风脸投资服务体系和投资机制。

    2、塑造学习型产业集群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一个企业组织要想生存,必须具备不断寻求新的战略对策以及迅速变革和创新的能力。地方政府可以运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引导集群形成学习型的文

    化氛围,构建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使集群内的企业不断地吸收和创造最新的知识,从而企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进而集群也成为一个大型的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推动集群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3、发挥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协会是集群内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产业集群内的协会对实现集群内企业与政府的高效沟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协会是产业集群内外企业价值链联结的纽带,通过协会向集群外的企业介绍集群内企业现有情况,集群内企业的优势资源,集群的软硬环境以及集群内企业 未来的发展战略。协会促进产业集群内部资源共享,协会就如同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表现为协会为其内部的企业制定统一的行业规则,信息沟通机制,项目研发机制,为集群内的企业产品提供着共享的营销资源。

    4、协调企业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效率、独特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所在产业集群为其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这3个方面彼此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企业的战略就是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市场定位。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包含有主导性产业 与支持性产业,所谓主导性产业是指产业集群中的基础性产业,在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中联结上、下游产业的中间环节,是产业集群中最为重要的产业群。支持性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料、中间配套产品以及物流、销售等产业部门。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中的企业与支 持性产业中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不同的,两者只有形成互补才能使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分工更有成效。

    5、进行区域营销,创建区域品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

    地方政府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为企业疏通市场渠道,扩大集群在国际和全国的知名度,引导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政府可以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交易市场,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会,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宣传,邀请各路媒体对集群进行报道,知名人士为产业集群担任顾问等。

    6、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创新力量

    集群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产品升级与多样化。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做后盾,即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除了便于创新的集群效应之外,地方产业集群本身应该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上,主动地与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所突破。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将自己的研究部建立到省会城市,可以就近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但这种做法要考虑产品特性。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知识的溢出效应,技术外部性会影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外部经济性理论,需要给开发出新产品的企业一定的补助来弥补外部性。

    7、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融合发展。要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此,首先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建设行业性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可在技改贴息、科技创新补助、项目融资、股票上市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其次要搞好集群内产业协作与分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及中间品生产、成品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8、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孵化器

    孵化器的本质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设备和场所等所有相关服务,使创业者只要带来创意就可梦想成真。产业集群是最好的孵化器,它可以使创意到梦想成真的成本降至最

    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工业园区的构建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即培育孵化器。为此,前期要完善硬环境。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大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还需要完善软环境建设,即集群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息收集、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质量检查等。这些服务机构既是企业的帮手,也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专题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勤堂

    ●耦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类似地,可以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耦合。

    我国的经济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相对分散缺少经济聚集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现象

    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聚集在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微电子产业集群;聚集在底特律汽车制造业集群;集中于新泽西的医疗业;聚集在纽约的华尔街金融投资集群。传统产业集群仅意大利就有威尼斯玻璃器具业群;比耶拉、普拉托的毛纺织;都录、皮亚琴察的自动化设备;阿雷佐、瓦伦扎的珠宝;布赖恩扎的家具;蒙特别鲁那的滑雪靴;帕尔马的食品;卡斯泰尔戈弗列多的照明设备;萨斯奥勒的瓷砖等产业集群闻名世界。至于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瑞士的制药业、斯堪的那维亚的移动电话业、印度班家罗尔地区的软件业、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等亦是尽人皆知。

    在我国,北京中关村聚集着电子产业;上海聚集了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四川西昌聚集了中国航天产业;广东佛山的陶瓷、东莞的电子和服装、惠州的制鞋、中山的灯具、顺德的家具和澄海市的玩具、工艺品业;浙江嵊州的领带业、温州的鞋、服装、眼镜;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化纤、永康的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余姚的轻工模具;鄞县的服装;奉化的服饰;慈溪的鱼钩、长毛绒;永嘉的钮扣、泵阀;路桥的日用小商品;金乡标牌;大唐的袜业;瓯海的阀门;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精细化工等在国内外都十分著名。据统计,仅浙江省目前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区519个,年产值达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不断刷新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靓点。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理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例如两个单摆之间连一根弹簧,它们的震动就彼此起伏,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单摆耦合。类似地,可以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耦合。

    1、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产业聚集必然带来人口的空间集中,这在为产业聚集提供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使聚集区的居民和企业均能从中获益。首先,人口聚集为厂商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产业聚集区域居民则因之获得了择业的便利,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搜寻费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求职、工作过程中的交通费用及时间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消费决策的有效性。其三,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上升——产品畅销——产业发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之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聚集又引起生活消费、住宅、能源、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物流、咨询等基础产业的新需求与发展。所以产业集群带来了城区规模的扩大,城区规划的扩大又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的聚集功能,使城区、产业不断的高级化。产业的高级化必然要带动、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性与产业集群的耦合。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通过该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市场需求是某个产业或企业集群的触发因子,而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及互补性。一个区域区一旦有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相互互补、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部件、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配套产品、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上、中、下游产业其外围支持产业体系的产业集群,就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地趋向集中。云集于区域的各产业、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寻求比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寻求互动式学习和创新,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位置。正是产业集群所发挥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所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聚集带动了城镇、城市的发展。城镇、城市的出现实质是产业聚集的结果。

    3、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与区域优势的耦合。地理是国际收入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区位特征、资源共享特征使群体内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形成集群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模仿的,这些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往往具有乘数效应。他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源泉。

    4、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耦合。产业集群的发展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提高区域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化水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农村土地从小规模向大规模集中,可以改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产业的聚集提供着更大的市场,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产业集群同整合区域资源的耦合。企业资源的稀缺性赋予集聚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产业集群中各成员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帕雷托最优。产业集群的投入要素不仅涉及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特别强调企业家资源、人才资源的培育及其在发展中担当的作用,更是要求地方政府、行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将这些区域内的软、硬资源整合、优化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产业集群发展到高级形态除了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外,更注重外部资源、外部市场的为其所用,积极寻求外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开发外部市场,扩大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产业集群的磁力和覆盖面,形成区域动态的竞争优势。外资在向本土产业聚集转移的同时,必然会带动区域内外的新企业在本土繁殖和成长,从而依赖本土产业聚集的强大吸纳力量,形成区域产业聚集和吸收外资与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即“全球一本土”双重聚集同所在区域信息业的耦合。

    6、产业聚集同所在区域信息的耦合。信息畅通是产业集群的又一优势。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充分化,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均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和中间产品,或找到自己的买家,并保持较低的交易成本。产业聚集的大量形成则要得益于集群内的网络支持和伙伴关系以及知识的创新和运用,它们构成了产业聚集的高级要素,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用,而且有助于激发技术发明与革新,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产业聚集丰富了信息资源,扩大了信息交流,提升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将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7、产业集群区域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耦合。创新带来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存在吸引更多的企业不断学习和创新。集群内关联企业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联系频繁,便于现场参观,面对面地聚会和交流,使他们能迅速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变化,有利于企业对市场和技术方向的把握,有利于相关企业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既可分散创新风险,减少创新困难,而且可加快创新速度。同时企业的创新成果易于为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吸收,扩散更快,从而促进着整个群体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又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因此集群内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而集群机制又为创新提供着有利的条件,创新者在集群内更容易找到创新所需的人才、资金、设备和工具等各类资源。所以,产业集群在学习与创新的动力、环境、组织等方面具有极高优势,这使产业集群往往成为创新主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进步力量。

    8、产业集群同区域市场运行效率之耦合。在产业集群区,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天然形成严格而精细的分工,因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空间聚集,经济活动竞争性增强,市场变得日趋发达和完善,市场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集群区内部的高度竞争性也足以使该产业能保持较高的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市场运行的高效率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表明,聚集程度较高的产业,其国际竞争能力也较强,产业高度集聚的地方,该地方的出口能力也特别强。

    9、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开放程度耦合。产业集群及集群区的形成和开放经济有着内在耦合关系。凡是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集群现象就较弱,即使有也几乎完全是资源性产业。经济的开放性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和环境基础,在开放经济环境中,产业集群可以发展得更快、更突出,中国和外国的例证都能支持这一理论。

    10、产业集群负区域经济的负效应之耦合。聚集能使企业在生产和交易成本方面得到节约,产业聚集使区域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和交通扩张。人口向区域聚集的惯性和第三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精神诱惑力使区域发展呈加速度之趋势。但当聚集达到一定规模后将会出现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生态环境胁迫又通过人口驱逐、资本排斥、资金争夺和政策干预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对策思考

    我国的经济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相对分散缺少经济聚集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因此,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政府要致力于完善相关的政策框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综合环境。要善于针对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本寻求型和不同规模类型的产业提供理想的差异性环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但是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认识到政府干预

    经济的局限性,准确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奉行支持、引导但不干预企业的理念。避免或减少行政干预,主要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产业集群的内在运行规律,积极引导,对危及产业集群自身良性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弥补市场缺陷。

    第二,及时发现正在形成中的区域产业群,为已成雏形的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妥善解决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积极促进区域产业聚集。要利用区域分工,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培育优势产业;运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管理、高增值企业来区域落户,促使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持续健康成长。使区域优势产业实现几何增长,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第三,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中介服务体系。行业协会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往往是通过协会而能联成一个整体。集群的发展还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辅助,如市场调查、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法律、职工培训等。

    第四,促进企业认识到植根本地在其发展战略中的意义,自觉地融入当地经济活动之中,积级帮助当地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提高竞争力。各级政府要注意营造一种产业氛围,培育企业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企业在文化上的一种归属感。让企业认识到,区域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己属于所在的区域,企业文化就应与区域文化相协调,植根本地就是立足本地、扎根本地,将企业的生产、研究、开发都置身于与周围企业的联系之中。如果一家企业完全依赖外地市场,很少与当地企业发生联系,那么聚集效应就无法产生,对当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第五,扩大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通过当地网络放大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将进入科技推动型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区域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区域政府应大力扶植地区性研究体系,发挥研究的知识外溢效应,促进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区域政府要鼓励同一产业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地区性网络,通过业务衔接、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在信息自由交流的体制下促使创新的出现,缩短科研成果的转化周期。

    第六,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产业集群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诚信而产生的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资源,它是企业之间交易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信的产业集群中假冒伪劣遍地、期诈行为盛行,这样的产业集群只能是短命的。因此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同时采取系统的措施以降低因败德行所付出的代价。

    最后,要重视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平衡工作,关注产业集群过程中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环境的恶化。环境恶化会通过排斥居住人口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一是阻碍甚至逆转城市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把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居民“驱逐”出区域,并使技术和资金也随之流失,最终造成区域经济的衰退;二是改变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心一般人口密度高,生态环境压力大,一些有钱有车居民纷纷到郊区寻求适宜生活环境。居住地的外迁带来城市地或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务必通过政策干预、影响企业选址,限制环境恶化;通过制定环境政策限制污染型企业在市区落户并迫使大批企业迁出市区,加速区域内土地功能置换,优化地域投资环境。

    第五篇: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南安水暖城的发展的思考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去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凝聚成为推进福建新跨越的共识,产业是经济区发展的支撑点,这个经济区内的一系列产业变革正在迅速规划和启动。近年来,福建省产业集群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区。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泉州泉港石化、晋江鞋业、石狮纺织服装、南安水暖、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福安电机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显现较高知名度,大大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目前福建全省经贸战线正在按照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引导,营造集聚环境,构建公共平台,培育龙头企业,塑造区域品牌。其中,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福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过程中,我的家乡南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几年来,南安以构建全国性专业市场为依托,实施项目带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已形成建材、粮油、家私、水暖、花卉五大专业市场和与之互动的五大产业。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官桥镇的“中国粮食城”、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和正在建设的“环球家具城”,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拉动力,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水暖城位于南安市仑苍镇,回到家乡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令人振奋的建设场面,两年多前还是坟墓遍地的大埔山,正被开发成福建水暖专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而与之一路之隔的“中国水暖城”专业市场,成片欧式建筑群拔地而起,即将投用。眼见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深受振奋的同时,也对这一建设的过程做了一番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

    一.南安市水暖行业现状:

    南安是一个农业大县,不过在南安仑苍和英都一带,却是山地连绵,土地贫瘠。80年代,一批仑苍人,面对贫瘠的土地,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他们最终放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经济,转向家族手工业经营模式,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国水暖名牌之路。仑苍镇,此地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这个镇的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苍镇一路上,路牌广告林立,多是些省外的水暖企业,近一点的有浙江、广东的,或是湖南、湖北,远一点甚至西安、新疆,似乎全国的阀门、卫浴洁具企业都来了。今年我国评出的首批水暖业7个“中国名牌”中,南安市就占了4个——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的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目前南安初步形成铸造、机加工、抛光、电镀、装配五大产业链上、下配套的水暖产业集群,共有水暖器材(阀门)生产企业502家,年产值3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目前南安水暖洁具的营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南安仑苍“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是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第一个按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等进行的异地分设功能园的专业工业区,分设为高新技术园、辉煌工业园、美宇工业园等三个功能园和一个专业市场中国水暖城。在该工业区内,以中宇集团、申鹭达等龙头企业为中心

    连片发展,已初步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电镀、抛光、装配专业化的五金水暖产业链。而在“十一五”规划的蓝图中,它将继续发展,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磁场,吸引更多企业继续加速集聚,成为拉动南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过程:

    技术这一生产力在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26号,我们的报道说到了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许多人在惊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其实,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南安人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名牌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凭借“陶瓷片密封水嘴”这项技术标准勇夺中国名牌,走向自己的名牌之路。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南安市的水暖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鱼龙混杂。经过一阶段的磨和,南安人意识到应该把发展区域品牌列入议事日程。经过20多年市场洗礼,逐渐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些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产业链、相关支撑机构形成众星拱月型结构,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名牌战略是产业集聚的黏合剂,南安市水暖业的名牌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主体、产业集聚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三.南安市水暖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安市水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了建设专业产品区的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离建设水暖专业产品区尚有很大距离,体现如下:

    1、产业政策仍然不够明确。水暖产业是我市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市还没有出台明确、具体和适用的产业发展政策,没有编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具体目标,产业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进行,缺乏政府的全面规划和有效引导,使该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优势不再明显和突出。

    2、产业分布仍然不够密集。专业产品区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关或同类型的众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其最大优势就是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企业在“扎堆”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形成较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市水暖行业企业分布仍然较为分散,产业密集度不高,不少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搞“小而全”,缺乏合作意识和意愿,没有形成以专业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机制,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3、产业链条仍然不够完整。产业链条能否不断延伸决定了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水暖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但产业链仍然不长,表现在各中小企业一拥而上,受短期利益驱动,重模仿轻开发,很少设立产品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生产的产品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下游制造环节,缺乏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大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关系弱,缺节少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生产能力部分外流;水暖主要原材料铜合金全部依靠国内外进口,容易受市场的影响。

    4、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尽管仑苍镇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但是基本上都是规模大小不一的纯粹产品生产性企业,为专业产品区建设提供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还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处于弱势,导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档次不高。

    四.南安市水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加快水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现有和潜在的各种优势,正视并着重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水暖专业产品区建设,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1、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但目前我市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还基本处于政府拉动型,政府适时、适度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专业产品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分期发展目标,注重统筹全面发展,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2、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任何经济发展形式都需要一个空间、需要一个载体。建设中国水暖专业产品区,必须克服长期以来因缺乏引导而形成的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分布凌乱等缺点,完成空间或者载体的转换。

    一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在功能分工上,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分设发展高新技术园、美宇集控园和辉煌集控园,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和产业链条。在开发模式上,突破政府行为,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主体的“三个转变”,即工业园区的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工业园区投入由财政投入为主向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突出特色,强调分工,注重环保。

    二是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在发展定位上,中国水暖城要按照建设全国一流水暖阀门城和影响亚太、辐射全球的目标规划设计。在发展重点上,当前要加快一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著名专业市场的发展经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措施,加大市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市场发展繁荣。在发展方式上,推进市场的管理、结构、体制、交易和形象创新,向法制化、特色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优质化方向转变。在发展举措上,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办好产品展洽会、贸洽会等,力争建成全国性的水暖产品展示窗口。在发展思路上,借鉴我市发展建材产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依托水暖优势产业和主要生产基地,建设好水暖城专业市场,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壮大产业、基地规模,产业、基地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市场繁荣,形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缺少大型国际知名水暖企业的现状,在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的同时,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高级五金水暖企业沟通与联系,力争在3-5年内引进一家在我市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寻找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水暖配套装备,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我市建立水暖原料资源集散基地。

    3、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和方向是不同的。当前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来寻求水暖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二是突破产业链条的局限,三是突破企业结构的局限,通过扶强扶优,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完善产业集群的企业组织结构。

    4、着力打造产业支撑体系。要以专业产业区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加强创新扶持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5、全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能够极大地促进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生,能够保证集群内企业保持正当的竞争,能够不断吸引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是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鼓励建立水暖产品研发中心。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九大支撑体系,其中“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产业集群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支撑。在我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南安市水暖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

    第一,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自然会产生外部经济性与内部经济性,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领袖型”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领袖型”企业的增多,又大大促进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第二,名牌产品可以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产业集群造就了名牌产品,反过来,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名牌产品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名牌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水暖洁具已经成为南安的一张名片。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以名牌来促产业,以产业集群来造名牌,迎接属于福建人的新的春天。

    附录参考文献:《在“海西”工作品牌框架内进一步做好福建品牌工作》湘竹

    《 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

    《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社会调查访谈附录: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对与此相关的7人进行了访谈,现附上部分访谈整理。

    一.福建省南安市新华水暖建材厂工作人员小吴

    问:你们厂的重要经营对象与经营模式是什么?

    答:我们厂主要生产水龙头、厨房龙头、脸盆龙头、浴缸龙头、ABS塑料龙头、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延时阀、地漏等等,挺多的品种啊,我们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外型设计上都很漂亮,同时我们很注重产品品质、而且因为价格比较实在,所以很受建筑商、代理商、批发商和贸易商的欢迎。目前很多产品都已经被广泛用于宾馆酒店、楼寓、住宅等,这也是我们很欣慰的一件事啊!我们的经营模式应该算生产型的吧。

    二.“腾辉”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黄先生

    问:贵公司的经营销售服务怎样?

    答:我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检测设备先进,手段完善,并拥有整套的设计开发技术,更值得骄傲的是公司还具备有一批经培训合格素质高的营销、策划人员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特约经销处,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立足变化的市场,面向未来,提供更完善的质量保证及更到位的服务。

    问: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答:公司始终秉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的同时,并时刻格守”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切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服务宗旨,处处为顾客着想。问:你们厂的企业类型与主要市场,年营业额为多少?

    答:企业类型的话应该是私营独资企业吧,现在主要市场是大陆,东亚,东南亚,中东,年营业额可以为人民币 300 万元/年50 人,但我们的年出口额可以达到人民币 200 万元-300 万元。

    三.南安市旭达水暖设备厂技术研发处员工李先生

    问:你们公司实行怎样的方针理念?

    答:公司自创建以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牢记“以品质为根本,以信誉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服务赢上帝”的方针,不断努力,开发,希望能为公司,也为自己多生产好产品。问:你们公司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吗?

    答: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制造,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程序,现在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目标是节能与绿色环保。

    四.南安市中宇集团的员工张先生

    问:中宇集团的创业历程是怎样的?

    答:应该说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是说修修补补的那种。刚开始没几个人,店也没店,都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一天可能都做不了几个。整个就是靠用麻袋,麻袋一袋袋背出去一个个卖。早年就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600多名员工的大型名牌企业。

    五:南安市辉煌水暖老员工老王

    问:南安市的水暖业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您对次是怎么看的?

    答:很可笑,我们做了20年水暖,还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名牌的影响力。以前的水暖工厂都是一些小作坊、“地下工厂,小企业,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更不用说名牌了,是处于一种初生的阶段。

    六:南安市仑苍镇黄镇长

    问:仑仓镇的水暖发展环境怎样?

    答: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问:中国水暖城的发展目前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式?

    答:中国水暖城中,中国十大阀门制造企业就有9家入驻,4家中国陶瓷卫浴协会副会长单位首批抢摊入驻,目前大部分商铺已全面开业,繁荣景象开始显现。在“十一五”期间,它将继续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交易平台”作用。

    问:南安的水暖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品牌发展过程?

    答: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啊。

    七: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

    问:有人说南安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那您认为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

    答:我想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能够占有一地之位啊,这期间也是很不容易啊。

    问:您看好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前景吗?

    答:虽然我们现在成功了,但是压力也很大啊!只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还有政府的正确引导与鼓励,相信南安市的水暖业一定会走得更好的。



    推荐阅读:
    浅谈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
    皮鞋订货会经销商如何科学订货(5篇材料)
    新时期工商队伍能力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项目计划书模版
    交通安全项目策划书
    上一篇:交通安全项目策划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