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教育均衡调查
第一篇:r教育均衡调查
《关于我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案
罗源县电大2024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陈灼芳
一、调查目的: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深入了解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全面推进我县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对象:
罗源县教育局副局长 姚剑雄; 罗源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甘忠瑞; 罗源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黄幼知; 罗源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校长 郑勤; 罗源县松山中学校长 尤庆庄; 罗源县飞竹中学校长 林春云。
三、调查时间:
2024年11月15日—12月18日
四、调查内容:
1、罗源县教育系统基本情况;
2、罗源县教育中办学条件情况;
3、罗源县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4、罗源县教育中小学教育情况;
5、罗源县教育中学前教育情况;
6、罗源县教育中初中教育情况。
五、调查方法:
1、个别访谈法;
2、文献资料法;
3、实地考察法。关于我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查
罗源县电大2024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 陈灼芳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达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解近几年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我于2024年11月15日-12月18日到县教育局及部分学校作了调查,走访了有关领导、教师,了解了发展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依此撰写成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始终突出“科教兴县”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中小学共有60所,学生27266人,其中女生13076人,占48%,少数民族学生2024人,占7.7%。公立小学41所,学生11994人(其中城关5883人,农村6111人),私立小学2所,学生数464人;公立中学15所,学生12975人(其中初中生8784人,高中生4191人),私立初中1所,学生608人,职业中学1所,学生1225人。全县幼儿园(班)共有45所(班),在园学生5541人,其中:公立幼儿园(班)24所(班),在园学生2444人;私立幼儿园21所(含托儿所3所),在园学生3097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总数2555人,专任教师229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24人,初中专任教师684人,高中专任教师289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19人。进修校1所,教师27人。
(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实施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工程。三年来共投入2210多万元,完成中小学36个基建项目,消除危房面积11112平方米,新、扩建校舍面积29851平方米,扩大校园近200亩。二是学校办学条件切实得到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八有”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为全县农村4110名寄宿生每人配置床上用品七件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投入133万元为72所农村中小学添置农远教育设备,获得市级“农远工程”达标县称号。农村校园绿化工程,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补助30所农村中小学进行校园绿化,职业中学、实验小学、凤山小学3所学校获得市级“绿色学校”称号。更新教学仪器和 设备投入,投入资金273.7万元,添置了计算机、理化生、体音美等教仪和设备;投入264万元为全县添置各类图书22万册,使我县中小学图书生均分别达20册和15册以上。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二)师资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抓队伍建设。2024年4月份,组织面向全省师范类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聘普通高中和农村紧缺学科教师25名,面向我县农村学校公开招考教师39名。8月份组织2024年福建省公开招聘农村小学教师报名,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10人。理顺了15位校级领导和24位小学借用中学教师的人事工资关系。二是加强师训工作。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共举办了21期培训班,对1400名小学教师、620名中学初级职务教师,进行了教师岗位培训;开办了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有80多名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并选送18名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到省市参加培训。推进校本教研,中学部分开展16场较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共举办17场讲座,开课68节,近千人次参加了活动。小学部分举行了7场大型课题研讨会,共开课34节,820多人次参加,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三是抓管理。出台了《县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管理,规范了教师施教行为。2024年教师轮岗交流60人。8月份调整充实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及中层干部96人。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6名。7月份组织15位优秀教师随团到北京、天津考察。2024年,我县共有1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位校长获得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称号,2位教师获得省优秀农村教师称号。
(三)教育质量内涵不断丰富
一是义务教育扎实推进。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中考报考率不断提高,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达100%,小学英语开课率达98.5%,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达91%;中考高分率、优良率、及格率同步巩固与提升,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27%。2024年我县3389人报名参加中考,高中阶段教育入学人数3127人,其中普高录取1714人,占与考人数50.58%,中职录取1413人,占与考人数41.69%,普职比54.8:45.2。语数英三科总分:在400分以上151人,占与考人数4.45%,高分率居八县第三位。360分以上913人,占与考人数26.94 %,优良率居八县第二位。270分以上2169人,占与考人数64%,及格率居八县第一位。二是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公办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私立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 92%,提高6.8%;学前一年前适龄幼儿园入园率为99.1%,提高0.88%。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目前全县已审批民办幼儿园(托)21所。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在稳步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下几方面:
(一)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这一矛盾较突出
我县侨、台胞少,民间社会捐资量少,教育投入渠道狭窄,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其中县级财政承担主要责任,在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部分乡镇一级政府支持学校力度明显减弱。虽然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有较大的倾斜,但由于我县的经济总量较小,因而教育发展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难以集中有限财力充实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合格校、达标校的建设、标准图书馆的创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方面仍有些力不从心,影响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县教师编制存在“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我县农村超编总人数近200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始终存在部分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是由于前几年人口出生下降,造成目前小学生源锐减,加上由于农村人口外流城关地区及外地的速度加快,城关周边乡镇特别明显,造成小学教师富余,且主要是在农村小学。但农村小学英语老师却存在短缺。二是初中各学科教师不平衡,我县近几年初中师生比基本合理,但从农村初中教师现状来看,学科间不平衡尤为突出,主要是语、数教师过剩,其他科教师紧缺,特别是英语、物理、史地生和体、艺等技能科教师缺口较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乡之间、各乡镇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城关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农村教育资源则相对滞后。教育发展不均衡,引发了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成为了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难题。近年来,虽然农村学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设备方面不断加强,全县中小学基本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电教平台和各类实验室,但是部分学校缺乏专业人才或没有被重视利用,应用效益和水平仍然不高,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此外,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和增容户口的增加,家长对子女优育观念增强,造成城乡中小学在校生分布不合理,农村生源不断萎缩,而城区中小学生源爆满的现象。
三、对策思路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针对当前教育存在失衡的现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协调均衡发展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我县教育发展水平。
(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和保障体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学校建设发展与校园维修长效机制。做强农村教育资源,优先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所需资金,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逐步带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进而整体升格。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通过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以实现资源共享。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以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存在不断扩大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结对挂钩、政策激励、行政推动,在城乡之间共享优“师”资源,放大整合效能。一是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建立教师的流动机制。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完善城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轮岗支教制度,开展教育扶贫,提高送教、支教、传教、示教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优质师资的带动作用,提高全县教育的整体水平。实行职称评定向农村教师倾斜、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特别是偏远农村教师的待遇等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志愿到农村任教。二是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水平。重点是组织、实施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全员培训和教育活动,制定并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制度,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三是建立我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招聘年轻教师。初中和小学的紧缺学科,可根据每年退休教师的数量,划出一定比例,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补充适量的新教师,以使队伍保持生机。
(三)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建设需要和县域人口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小学教育方面。目前小学还处于生源低谷期,城乡小学在校生分布不合理,农 村教育资源闲置,城区小学班生规模大、就学压力太大。一是合理布局。我县实行集中办学起步早,整合力度大,至1999年以来,全县中小学由原来的307所到至今仅剩60所。目前要根据各辖区各年龄段少儿分布数,稳定农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学,避免流失,保证学校生源。二是加大对农村中心校办学的投入,完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声誉,稳定生源。三是尽快建成“罗源湾小学”、“罗源民族小学”。按现有学校布局,督促开发商在303预留地尽快建设“罗源湾小学”。同时,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建设“罗源民族小学”,以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和新增户口的学生就读,以减轻城区小学的就学压力。
2、初中教育方面。目前,初中教育总体容量尚可满足,主要是农村学生涌向城关,造成城关学校生源爆满,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如果不加控制,待生源低谷期转移到初中时,将会导致农村中学生源枯竭。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城关地区中学寄读生的管理,扩大一中、民中在农村中学招收高中保送生的比例,以稳定农村中学生源,减轻城关地区中学压力。第二,农村中学要以质量求生存,通过有计划选送骨干教师跟班培训、师徒结对、与名校帮扶结对等措施,提高自身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农村中学的特点和优势,赢得社会的声誉和家长的信赖。第三,要从政策上向农村中学倾斜,加大对农村中学投入,改善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减少城乡差距。第四,考虑到今后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议把二中、松山中学列入大城关范畴,安置新增容户口的学生就读,减少城区中学就学压力。
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第二篇:教育均衡
万紫千红春满园
——庐阳区构建均衡教育实践纪实
“安徽教育看合肥,合肥教育看庐阳”,庐阳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区,庐阳教育一直是首善庐阳引以为豪的教育品牌。2024年,随着区划调整,庐阳教育不断壮大,庐阳教育人创新机制,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闯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庐阳区2024年被授予安徽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2024年被授予安徽省教育强区。《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了庐阳推进均衡教育的种种先进做法,庐阳教育已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回眸近十年的均衡发展历程,庐阳教育人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用“创新”炼出“金字品牌”,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然而十年来,庐阳教育人又是怎样走上这条高位优质的均衡发展之路的呢?
困境与挑战
——为什么要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
(一)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
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的反差
原中市区(庐阳区的前身)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名校和一批优秀教师队伍,拥有在全省教育界享有盛誉的一、六、八高中,42、45、46等中学,南小、六小、师范附小等小学,合肥市仅有的四所百年老校均在该区,是优质教育聚集的地方。庐阳教育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是千万学子向往的地方。2024年合肥市实施区划调整,新成立的庐阳区在原中市区的基础上又划入了三十岗乡、大杨镇和杏花镇三个乡镇,总面积扩大到139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37.14万增加到60万。18所农村学校并入庐阳教育,另外,7所企业自办中小学划转庐阳区。这些新划入的乡镇、企业学校,教室破旧,设备简陋,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城乡教育形成巨大反差。
老城区学校与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反差 随着,合肥发展“三大战略”的推进,庐阳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近郊融入城市,远郊面向城市”,在原近郊的土地上,一个个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市迅速扩张。而新建小区多在北一环、二环附近,绝大多数未配套学校,且小区周围学校多为原乡镇学校,因此入住率低,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发展。而老城区学校密集,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拥有高中6所,初中6所,小学19所小学,公办幼儿园6所。学校虽然教育教学质量高,但城市用地紧张,学校面积狭小,学生多,已成为遏制学校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张。
(二)区域内义务教育暴露出四大问题,并日益尖锐
1、区域内教育极度不均衡。城区学校已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们如饥似渴的更新教育观念;可新划入的乡镇学校,简陋的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不知课改为何物,形成天壤之别。
2、择校之风愈演愈烈。教育由于极度的不均衡,庐阳老城区又聚集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择校的首选地。
3、由于大量学生择校,导致上学时间段,进入庐阳老城区的各条道路拥挤堵塞,形成道路交通的瓶颈问题。
4、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现实中,受客观条件限制,优质教育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谋划与布局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怎么办?庐阳区被“逼”着走上了推行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之路。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出台了庐阳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庐阳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庐阳教育人确定了异地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城市反哺农村,统筹城乡教育,谋求优质均衡,实现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均衡、公平、发展”为主旋律,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均衡发展机制,吹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序曲。
(一)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精心打造北部地区教育新亮点
由于两大反差造成择校风愈演愈烈,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鉴于此,我区本着“合理布局、规模效益、撤弱入新”的原则,全力整合教育资源。先在北部地区新建了杏林小学和庐阳中学;继而高起点举办小区配套的柏景湾小学、南国花园小学、海棠花园小学和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去年,中铁42中校区和六安路小学校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另外南小、红星、逍遥津等城区名校的分部也即将落成。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城区学校削减了一半,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一举破解了老城区学校过于密集的问题。而在北部地区新建的学校,不仅继承了原有的办学特色,还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北部地区教育的新亮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也从根本上缓解了北部地区学生入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需求。曾经的舒城路小学,巴掌大三四亩地,坐落在省政府宿舍区内,现在迁至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占地近三十亩,办学规模同时扩大为36个班,教学设施,配备到位。在继承原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创新管理,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成长,三年来已形成有自己办学特色的“舍予”校园文化。
(二)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整合、改造全区薄弱学校 学校硬件条件均衡是教育均衡的基础。庐阳区政府2024年就将中小学基本建设和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列为重要民生工程。运用撤弱入新壮大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条件简陋的窘状。近三年来,连续投入资金5千多万元,对19中、钢小等7所乡镇中小学进行了改扩建和异地重建。同时充分利用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加强乡镇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常规教学设备建设。自2024年开始,分别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和“三个一”工程。2024年,区乡镇学校全面实施农远工程,重点抓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现在乡镇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全部完善了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自然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以及篮球场、60米跑道、钢琴、电子琴等适合学龄段要求的体育器材和专用音乐器材。现在全区最漂亮的校舍在乡镇,最好的教学设备在乡镇!
(三)依托“共同体”,全面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根据《庐阳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细则》的要求,全区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并将城区中小学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21个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教育资源、教学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帮扶活动。实行三个“一对一”,即学校、学科、老师三者均为“一对一”结对帮扶,促使“共同体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交流融合。其中“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被立项为国家级课题,由于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庐阳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基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以中心城区带动边远乡镇的教科研均衡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城区品牌学校合肥45中与地处偏远的合肥19中还建起了“共建班”,使19中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捆绑与深入
——城乡学校结对“捆绑”,探索均衡发展新途径 一个学校硬件再好,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等软件跟不上,也不算真正实现教育均衡,更无法称为优质教育。2024年,我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谋求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创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做法——施行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
(一)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前期探索
为缩小城乡差距,2024年,庐阳区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企业划转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建立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对口帮扶制度,以城区学校带动乡镇学校,播撒先进理念的种子。建立支教制度,开展“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等,同时,城区中小学也分别与乡镇学校建立起教育“共同体”。随着结对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家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共同体两所学校之间虽然也经常交流,但制度上并没有要求共同发展,连带意识不强,有时就会出现松懈现象。于是庐阳人开始思考如何将结对工作继续深入下去,带动更深的均衡发展?很快大家的思想上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必须把两校的办学捆绑起来进行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三步走”
第一步、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全面改造乡镇学校。庐阳区政府出台《庐阳区实施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建设方案》,坚持“撤弱入新,并小壮大”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及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并分批进行整合、改造。三十岗乡原有3所村小,一所中心校,学校小、旧、弱,生源不足,课程开不齐。经过调研,政府投资扩建中心校,异地重建一所学校,扩大办学规模,配齐教育教学设备,两座现代化新校拔地而起。同时为综合学科引进专业教师,让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为方便原乡镇的学生上学,建立交通保障机制,采取校车免费接送学生方式,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步、撤销乡镇中心校,理顺乡镇学校管理机制。2024年春,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撤销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原大杨镇、三十岗乡中心校所辖的8所小学由区教育局直接管理,首开“一竿子插到底”的乡镇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先河。古城小学、幸福小学、大杨中心小学、跃进小学、五里拐小学、十张小学、新农小学、岗西小学8所小学为独立的法人单位,由区教育局直管。为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理顺了机制。第三步、依托“共同体”,全面深化城乡学校“捆绑”机制。2024年,庐阳区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2月份制定出台了《庐阳区教育局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城乡学校共同体“捆绑”机制为载体,通过办学理念的传播、办学经验的交流、学校文化的影响、优质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强化城市学校的“连带”责任,加大对乡镇学校的指导帮扶力度,增强乡镇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快乡镇学校在办学思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的接轨,实现城乡学校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在原来较松散的“手拉手”学校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进一步结对捆绑”,“捆紧”的是共同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二)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的核心
1、两所学校,一个法人。三十岗乡、大杨镇的8所小学与城区8所名校结对“捆绑”,实行“两个法人单位,第一校长负责,独立核算,独立核编”的管理办法,城区小学校长同时兼任乡镇小学第一校长,乡镇小学校长为执行校长;城区学校的校长为共同体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学校的校长为第二责任人。
2、多级“捆绑”,实现“四共”。城乡学校共同体结对“捆绑”管理以城区学校为核心,双方签订共同体办学协议,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从而实现共同体结对“捆绑”内各成员“四共”: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建立学校间同教研组的“二级捆绑”和教师之间的“三级捆绑”乃至学生间的“四级捆绑”;建立学校共同管理、教师共同提高、学生结对交流、教学业务互通、弱势贫困帮扶和“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及考核评估等六种机制;制定了“捆绑”学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系人每周汇报“捆绑”工作信息制度。
3、明确职责,同奖同惩。明确学校责任:城区学校是促进共同体建设的主要责任方,有提高乡镇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有接受共同体领导、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有获得城区学校各方面帮助的权利。明确校长职责:第一校长职责:帮助乡镇学校构建自我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拥有对中层干部任免的建议权和教师统一调配权;每年至少互派一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对方学校任职,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帮助乡镇学校建立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拥有乡镇学校财务管理权和委托审批权,接受上级的审计、监督等。
执行校长职责:负责乡镇学校常规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是常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协助、支持第一校长在乡镇学校开展工作;受第一校长委托管理学校财务工作,保全学校固定资产等;积极谋划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明确教师责任:城区学校的教师有到乡镇学校任教或参与管理,帮助扶持乡镇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乡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学校的教师有到城区学校学习,接受城区学校教师结对帮扶的权利。
明确区教育局责任:区教育局负责全区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的协调、指导、考核、评估、总结等工作,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及时配套出台深化共同体学校 “捆绑”机制建设相关文件,细化实施意见。
(三)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两校一体”破难题
当然,在实施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过程中,也不出意料的遇到了种种难题,如:第一责任人两地奔波,如何既管理好老校又因地制宜管好新校?一级捆绑活动频繁,互动频率过高,而二、三级捆绑落实不够到位,教师参与面不大,乡镇教师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师的交流推进难度大,乡镇学校个性发展不足等等问题。善于革新的庐阳教育人通过第一校长统一领导,派驻城区“执行校长”,强化一体化管理等措施,有效的破解了这些难题。
1、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发展模式。共同体学校要在第一校长的组织下,集班子全体成员智慧,紧密结合乡镇学校办学传统和现有发展水平,因校制宜,思考拟定乡镇学校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以促进乡镇学校实现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2、加大城乡学校级干部交流的力度。城区学校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素质很高的副校长,让他们深入乡镇“捆绑”校,担任执行校长。执行校长接受第一校长领导,任期2年,全面履行执行校长职责,享受小学校级正职待遇,其绩效考核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执行校长负责日常学校管理,贯彻共同发展和第一校长的治校方针,派驻城区执行校长也是庐阳捆绑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3、加大城乡教师互派的力度。城乡捆绑学校间每年至少互派10%的教师(以乡镇学校教师为基数)到对方学校任教(视同支教),可以综合“岗位需求、支教愿望、专业引领”等因素考虑,各校要在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拟出倾斜政策。城乡教师互派的核心是两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师资配置。
4、加大对弱势群体关爱力度。在乡镇,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缺失;乡镇学校应主动作为,利用家长学校传播先进的家教理念,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师生结对帮扶、开设“放心班”等形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5、加大特色办学创设力度。在乡镇学校特色尚不明晰阶段,乡镇学校每校先尝试1-2项特色活动,如经典诵读、腰鼓队、三国文化校本课程等。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展示学校积极进取的状态、师生的精神风貌,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凝练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均衡与发展
——城乡携手同进,共创优质均衡
南小与古城捆绑的故事:古城小学原为三十岗乡中心校,2024年,区划调整后,划归庐阳区管理。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因为政策、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少,校舍简陋,教学设备落后,农村教师整体实力不强,长期形成的安于现状,对于教育改革创新不积极,学校整体向心力、凝聚力差。南门小学,是老城区一所百年名校,省特色学校,拥有积淀深厚的办学经验和学校文化。
2024年3月,根据《关于深化部分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南门小学和古城小学牵手为城乡共同体“捆绑”学校。南门小学校长任“捆绑”校第一校长,全面管理两校事务,财政、人事统一调配;2024年、2024年连续两年指派一名副校长任古城小学执行校长,在此期间,原古城小学校长任南门小学副校长,到南门小学挂职学习。两校积极抓住机遇,并及时制定了“捆绑”共同体发展战略:以“引领·自主·创新”为整体发展思路,按照“三年三步走”——“一年实现观念转变、管理规范;两年实现特色引领、课程渗透;三年实现自主创新、特色凸显”的目标,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捆绑发展三年来,古城小学找准定位,明确思路,从实际出发,以最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为精神支柱,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锻造平台,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走出了农村学校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校容校貌、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领导作风与管理水平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项工作制度步入规范,学生精神面貌和素质也有了可喜的进步。农村学校特色发展的脚步坚实而有力。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尤其是在捆绑工作深入开展至今,庐阳的均衡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镇学校办学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镇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变化。在城区学校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许多学校变美了,变亮了,变得更有生机了,校园文化氛围也比以前更浓厚了。
乡镇农村学校管理层人员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发展思路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乡镇农村学校的校长及中层以上班子成员对办学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不再单纯强调外部条件和客观因素,而是能够从内部管理、办学理念、内涵发展上探求,从而一改过去十分被动的办学为较为主动的去发展。
乡镇学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捆绑”机制给教师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通过“教学互动”、“课题共研”、“送课下乡”、“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了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其业务素养、教研教学水平明显得到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已发生微妙的变化。乡镇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在城区学校的帮助下,乡镇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课外活动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充实。同时,城乡两校学生的互动交流机会也多了,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乡镇农村学校的学生开拓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综合素质也得以整体提升。
在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庐阳区教育体育局作为均衡教育先进单位,在大会上进行经验介绍,所做的《践行科学发展,推动教育均衡》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高位、优质、均衡教育的推进,大大缩短了庐阳城乡教育的差距,加快了庐阳“农村教育城市化,城区教育优质化,义务教育均衡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奏响了庐阳均衡发展的最强音!
第三篇:均衡教育
官渡口小学
关于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
督导评估的自查报告
官渡口镇人民政府: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 我校逐项进行自查自评工作。一是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评估方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讨论,让教师理解指标内涵;二是分解指标到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并负责收集资料;三是对照指标开展自查,按指标写出评估意见和打分,同时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完善学校工作;四是在完成各部分自查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报告报镇政府。现将自查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招生辖区面积较大,涵盖全镇 十多个行政村,在校学生265人。其中0-5岁人口为293人(其中女101人),6-11岁人口为302人(其中女137人),12-14岁人口为138人(其中女73人)。
目前,我校为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5人,在职教职工21人, 专任教师21人,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 18人,学历合格率为85%。其中获中级职称的教职工15 人,占学校在职教师总数的71%,获初级职称的教职工 6人,占学校在职教职工总数的29%。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 7178平方米,教学用房建筑面积 277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约 10,5平方米。
二、自查情况
(一)全面提升保障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1、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一是学校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等规划,立足现实,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推进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学校的规划发展纳入城区整体规划之中,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在现实基础上,我校按照规划,不断提高师资,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校园文化,满足学生“上好学”的愿望。
2、不断健全运行体制机制。学校调整了领导班子,理顺了管理体系,制订了包括绩效管理与考核办法在内的全套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按照城乡编制一体化标准配置教师。目前,我校教师的编制已经超过了师资配置标准。共有老师21人,其中40周岁及以下的教师 6 人,比例占 28 %,而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 71 %。教师学科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2.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素质与能力培训。从多角度去培养老师,使教育首先具有崇高的思德和敬业的精神,从而打造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全部教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专任教师胜任率达100%; 70%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20%教师能自己制作课件。
(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建设。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718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772平方米。学校有学生图书 5千余册。添置了学生课桌凳,更换了老师办公桌椅,添置了办公电脑。2.扎实推进“五个校园”建设。
完成校安工程工作。校园安全警务体制勤务机制运行良好,全面建成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制订“五个校园”建设规划;“唱读讲传”活动步入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轨道。
3、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保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学校无实验班、重点班、大班额,实现了招生考试、教师行为、收费支出、课程开设、课外辅导等办学行为的全面规范。
(三)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教育投入。我校近来年改建了学生浴室,添置了不锈钢晾衣杆200余米,安装电扇20余台,开辟安全通道三十余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学校近期多渠道筹集资金5万元,改善了学生厨房设备和住读生的床铺,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到教学中去。
2、保障教师待遇。设立教师工资入卡制,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领取,教师绩效工资已开始全面落实。
3、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每学期落实两免一补,对困难学生进行慰问与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国家各项困资助资金每期足额及时发放到学生或家长手中。
(四)依法办学(1)、办学秩序:
通过“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和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学校安全管理立体网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聘请保安全天候值班、护校队上课期间值班巡逻,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2)、办学环境:
我校一直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内坚持不设摊点;教师不延时补课,不乱收费,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与社区及派出所密切联系,使周边环境得到治理。
(3)、规范办学。学校执行国家和重庆市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改成效明显。能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明显,课堂教学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效率较高,效果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小学毕业生毕业率达到市规定要求。在校生辍学率为0,在校生体质健康达到标准。学校无乱办班、乱招生、乱补课、乱收费等现象。(4)办学特色: 学校在保证学科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我校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五个校园”为重点,以“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一切为教师的成长搭台,一切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思想,从“励学、励志、修身”的特色办学思路出发,重视“自信、自律、乐观、主动、坚韧、执著”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建设新亮点,开创新局面,全方位突出“激励教育”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努力构建平安校园 健康校园 绿色校园 和谐校园 数字校园。
三、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几年来,学校工程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师生办公、学习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投入了资金较多,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加大了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落实总资料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及规程,根据规程指标体系,动员全体教师分村、分片摸清辖区内学龄儿童情况,并抽出责任心强的教师利用双休日加班加点,突击“档案建设”工作。
(二)、坚持“软硬件”俱严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管理趋于规范。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领导,团结协作,注重安全。
学校形成了以“教学育人为中心,管理育人为主导,活动育人为主体,道德育人为主线”的学校工作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为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配备专职安监员。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生参加火灾、地震等各种应急演练,确保遇到危险情况全体学生能够井然有序,安全撤离。几年来我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1、科学合理配置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各年级各班教师。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学科的教师,统一调配使用,使学生都能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也将是学校今后的生命线。学校着力为教师创建了三个平台,即: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教研人员的专业引领。多年来,许多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多篇论文获奖。同时,我们也时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人之长。在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是专业引领。学校积极主动组织区教科所的送课下乡活动,请教科所教研员、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实施专业引领,优秀教师献课现场观摩,学习课堂处理技能技巧。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校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已渐渐形成。3、2024年我校建立健全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2024年我校完成了中、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方案的修订,通过对学校核心制度的修订与完善,最大程度的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教学。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领导苦抓、教师苦教,营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乐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社会声誉的良好。
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团队力量。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我校重点是通过弘扬“执著追求,创新求变”精神,所有的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并实施层级管理,竭力发挥干部管理的高效能、高效益;实施巡课制度,校级领导分段负责教师上课的巡查工作,同时,在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之外,每位干部还包段负责,做到每期不少于30节推门课,每月召集一次联系会议。严格考试考核,把好教师工作检查关,把好学生学习考试关。学校每期中都要组织各年级学生的质量抽测,把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倡导减负提质、教师规范发展。我校倡导有效教学,“少时间,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是我校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师六认真工作进行了细化要求,对各学科教学做了专门的规范,比如教师要写出备课详案,没课前有教学构想,后有教学反思。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每月接受学校检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探索课、创新课、评优课、观摩课、等几种公开课,还必须听别10节公开课。
3、营造轻松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特色班级”和“四有五星”好儿童的主题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斗志。
(五)关注弱势群体,爱洒“留守儿童”。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特成立了由桂家庭校长任组长,吴芳、卢先红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自2024年以来,我校都一直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几年来,我校每年都如实整理留守儿童相关资料存档,利用班队活动、家长会和爱心电话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为了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受到均衡教育,不留盲点,我们还发动每一位女教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留守儿童,担任“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不缺失母爱。
四、存在的困难及今后的打算
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学校地处城区和农村的交接处,又是库岸滑坡观测区,上级投入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2、由于学校公用经费紧张,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师教学辅助工具简单,至今为止学校还无一间多媒体教室及媒体设备,全校可供办公使用电脑不足五台。
3、教师年龄结构趋忧。教职工整体年龄老龄化严重,学科分配上已经存在一定的困难,艺体科目专业教师显得有些欠缺了。
4、各种功能房欠缺。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学校功能房暂时基本没有,特别是学生无食堂,住读生雨天冒雨打饭吃饭。走读生中午靠家长送饭。给教师的管理也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为此,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更好发展: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积极协调,主动争取继续以“五个校园”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追求更好发展,以质量、声誉、形象来解决生源减少的问题。
特此报告。
2024年9月20日
第四篇:均衡教育
推动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谭连桂
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综观中国教育历史,不论是以培养统治者为目的的古代贵族教育,还是我国自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都不能也不敢把教育的目光投向于教育的公平。民国初期在陶行之等教育名家的倡导下,平民教育有所萌芽,可惜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公平教育也只是昙花一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唯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才可能真正地重视公平教育、办好公平教育。
本人30多年工作在农村教育工作一线,对公平教育深有体会和感触,我对办均衡教育最深刻的体会有下面五点。
第一、做好网点布局调整是推动均衡教育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办素质教育目标,大力倡导均衡教育。可是,农村小学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逐年减少;小学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有特长的艺、体类老师更少,导致英语、电脑等一些课程无法开设;村完小分布过多(基本上是一村一所),教育资源分布又不均衡、教学质量更是参 1
差不齐。——以上原因导致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2024年我在桑田乡(现改为桑田镇)主持教委会工作,我围绕“如何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调研与思考,经过慎重的集体研究后,率先向县教育局和县政府递交了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建议:“全乡只保留两所完全小学,其它小学降级为只保留1-3年级的村小”。县局和县政府对我们的建议非常重视,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吴信根同志专程来我乡开展调研并鼓励我们积极稳妥地搞好该项工作,为全县树立样板。至2024年桑田镇全乡小学结束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由于科学合理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该乡的教学质量快速得到了提高。
莱溪乡交通条件较好(水泥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村民普遍比较富裕、村民对教育也很重视。基于以上优势,2024年我调任莱溪乡中心小学校长后,在原有网点布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调整力度,决定通过两年的努力,全乡撤并六所村小,只保留四所完小。2024年上井、西山、后举三所小学顺利撤并成功。黄满、石渠、上潺三所小学由于部分村民反对,列入第二批归并对象。2024年开学初我带领班子成员前往这三个村,深入了解情况。原来,村民反对撤并小学是有“三怕”:一怕孩子到新学校读书不适应;二怕自己村子里没了学校没面子;三怕路途远、孩子小会出安全事故。我们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走村入户交流谈心、散发倡议书等方式方法,大力地反复宣传网点布局调整的积极意义。并代表学校明确对家长作出了三项承诺:
1、保证给每个孩子在新学校学习都有进步。
2、通过路队制的建立和执行保证每个孩子的路速安全。
3、保证给每个孩子更好更全面的教育。由于家长的思想工作做通了,2024上半年黄满、上潺两所学校顺利归并东方小学,2024下半年石渠村的家长们看到我校的三项承诺确实得到兑现,主动承担起接送任务,要求将孩子并入东方小学就读。至此全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圆满结束。办均衡教育的优势很快得到体现:2024年莱溪小学夺回了久别的全县毕业班成绩第一名,2024年和2024年保持了全县前一、二名;全乡四所小学仪器图书得到很大充实,校舍环境得到良好整治,办学条件迅速提升了档次;师资在整合中得到加强,全乡小学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特色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初见成果。
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给我的启示是:只有心系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才能取得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把教育工作做好。
第二、平等配置教育资源是均衡教育的硬件保障。
近年来,我们多方筹措资金60余万元按部颁二类标准为莱溪乡四所完全小学配齐了教学仪器、教具。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资源配置方面更是充分考虑到公平发展的因素:每所村完小都配备电脑六台;教学用彩电四台、VCD两台、英语复读机一台以上;中心小学、杨梅小学各配各远程教育接收系统一套。同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幅射和辅导功能,中心小学将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料刻录成光盘(近三年据统计刻录光盘300余片)无偿分发给各村完小。我们还通过为全乡老师配备V盘、建立全乡教师QQ群、建立全乡教师电子资料库等形式努力做好资源共享工作。
一步慢,步步慢。面对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学校领导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和紧迫感,要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方针。试问:落伍、低级的教育硬件资源即使搞得再均衡又有什么
意义呢?!
第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均衡教育的关键
首先我着重师资管理,优化培训策略,创新培训模式,多层次开展业务培训。每年都要组织教师业务知识考试,达到以考代训,以考促学的目的。在经费紧张情况下,投入资金购置图书资料在全校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每所小学我都想方设法配齐音、体、美、英等专职教师,我们还通过青年教师轮派制(中心完小教师派出有专长的青年教师,两年后成绩优秀的保证其回中心小学)、业务骨干帮扶制(中心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下派到村完小任教导主任帮助村完小组建教研组织)等制度的落实,有效地解决了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问题。
师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与价值导向。自2024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进行全乡“十大名师”创评活动。每年根据对教师德、能、勤、绩综合评估,在全乡小学评出10个群众满意、责任心强、成绩优秀的“名师”并予以大力宣传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我们还坚持执行教师业绩奖励制度,奖励面都在四成以上。虽然我们本着人文和尊重精神,从来不对老师采取惩罚措施,但是可喜的是:后进老师正在努力地追赶着先进老师。
近三年我校教师获得优质课、说课竞赛市级一等奖8人次,二、三等奖12人次;在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次;论文、CAI课件获得省、市、县级奖励80余人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平等教育。
第四、关注弱势学生是做好均衡教育的重点
我们认为的弱势学生有两类: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和学习接受能力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在争取上级单位部门帮助的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我们成立了扶贫助学领导小组,通过校领导、教师与特困生结成扶贫互助对子等形式,近三年先后资助特困学生160余人。实现了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少”的庄重承诺。
对于学习接受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求老师做到“三要两不准”:不准歧视、打击学差生;不准搞重点班、实验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要关注全体学生;要根据学差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适度辅导。
教育本就是充满爱的事业,而同情和怜悯更是爱心的基础和源泉,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碧蓝的天空、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和煦的阳光,既是社会公平的象征更是每个教育人行动的指南。
第五、抓好教育创新是提升均衡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我国教育专家指出,教育的均衡化当前提倡的是 :有质量的教育均衡,接受有质量的平等教育。也就是说教育均衡不仅仅要关注教学机会的均等,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教学过程和成功机会的均等。因此我校围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让学校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这个宗旨,大力推动课程改革,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工程建设,长期坚持艺术教育和校本教研实践。
2024年开始,我们莱溪小学率先推行“五加二”课程设置,即:每天
用5课时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另外安排活动2节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和特长训练。素质培养的内容一方面是加强安全、法律、卫生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是开展“课堂剧”、“演讲比赛”、“争做环保小卫士”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特长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进行“艺体训练”——组建鼓号队、体训队,开设舞蹈课、书画课、棋类课等地方课程。2024年市教研室领导来我校开展新课程执行情况调查,对我校的“五加二”课程设置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的课程创新走在了全市课改前列。
我们非常注重教学研究工作,2024年申请了国家级教改课题“发展式教育手段与学生能力提高”立项,并围绕这一课题在全乡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造实验工作。近三年来我乡小学教师还先后承担了6个省级教研课题、8个市级教研课题、30余个县级课题的实验工作,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重研究”的浓厚校本教研氛围。不但锻炼了教师队伍,全乡小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探索和创造能力也普遍得到很大提高。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泼、民主气氛,得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质量。2024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英语书写能力比赛、现场讲故事、作文比赛等赛事每次都获得了团体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参加市级以上征文、小制作比赛获一等奖6人次,二、三等奖11人次。学生23篇习作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
通过抓好教育创新,让孩子在学校就练就适应、引领现代化、信息化的好素质、真本领,这既是我们当代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更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
我们的均衡教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充分的肯定:2024年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我校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省教育工会授予我乡小学工会“四个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年市教育局授予我乡小学“实施新课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4和2024年县政府先后授予我乡小学“文明单位”“创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县教育局近三年两次授予我校“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虽然均衡教育还需要加大投入,也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能为推动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出一点力我感到由衷的幸福,我更为有幸亲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盛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愿平等教育的目标早日实现,祝福祖国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早日描画成功!
第五篇:中心小学均衡教育发展社会满意度家长调查范文
中心小学均衡教育发展社会满意度家长调查
汇总分析
2024年10月16日学校向一年级、二年级、六年级五个班级发了均衡教育发展社会满意度家长调查表,设计的调查问卷共有11题,牵涉的面比较多,其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学校做的比较可观的是:1至3题各有三项选择,“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家长基本上都选的是“满意”,这说明家长对学生在校全面发展的方向是认可的,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的关系是满意的。4至6题是有关“学校课程是否开齐、开足、孩子是否就近入学”,这些都得到家长的认可。第11题“学校师德师风是否文明”这一内容,家长们认为是文明的。有关“有偿家教、违纪办班”,学校三令五申告知全体教师禁止有偿家教,违纪办班;有关学生课业负担,办重点班,学校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让家长们对学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家校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为顺利开展学校工作奠定了基础。
推荐阅读:
r教育均衡调查
初一军训学生发言稿(五篇材料)
2024年残联主席工作总结
学校食堂疑似中毒应急演练 实施方案
建筑企业年终总结会策划方案(小编推荐)
相关文章:
- [ 四号文库 ]r教育均衡调查
- [ 四号文库 ]初一军训学生发言稿(五篇材料)
- [ 四号文库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发言稿
- [ 四号文库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22020年
- [ 四号文库 ]XX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 [ 四号文库 ]服装店长月总结
- [ 四号文库 ]专题党课:努力提升工作指导和自身建设法治化水平[大全5篇]
- [ 四号文库 ]人力资本增值与卢卡斯模型
- [ 四号文库 ]全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 [ 四号文库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客观题(全)小抄
- [ 四号文库 ]小学生这也是考试作文600字[推荐5篇]
- [ 四号文库 ]验证词语的解析及近义词(全文5篇)
- [ 四号文库 ]2024年水浒传每一回心得体会50字 水浒传每回心得体会50字以下(五篇)
- [ 四号文库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800字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议论文
- [ 四号文库 ]员工个人岗位工作体会感受 普通员工个人工作心得(五篇)
- [ 四号文库 ]最新职工个人在职工作感想简短 员工个人工作体会(5篇)
- [ 四号文库 ]学院2024年终工作总结五篇
- [ 四号文库 ]2024年活着读书交流稿 《活着》读书分享发言稿(5篇)
- [ 四号文库 ]最新财务岗位竞聘演讲稿(十六篇)
- [ 四号文库 ]2024年护士护理工作总结范文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