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医疗医药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进餐主题小结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雨后彩虹 时间:2024-09-09 12:41:53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进餐主题小结

    《进餐好习惯》主题活动小结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小肌肉发育还不是较完善,因此他们在吃饭时候总会常常出现把饭菜掉到身上、桌上或地上的现象,在老师不断提醒下时情况稍好一些,但只要教师稍不注意他们,孩子们就又会开始“种饭了”。幼儿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使他终生受益。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主题活动《进餐好习惯》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所,饮食教育尤其如此。每天进餐前,我们都要和幼儿一起讲讲好吃的蔬菜,介绍当天的食谱,包括菜名、菜的颜色、营养,对小朋友生长发育的作用等,并把这些介绍编成小歌曲,小儿歌让幼儿一起学习。

    1、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安静的环境中就餐

    家庭、幼儿园要保证幼儿在最佳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下进餐。餐前不能训斥幼儿,不能强迫进食,造成环境压抑。进餐前,家长、教师以亲切的口吻,热情的态度向幼儿介绍饭菜,让幼儿看一看颜色、闻一闻香味,尝一尝味道,并可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进餐时感到愉悦,促使唾液分泌,激发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方面:

    2、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1)幼儿园方面:

    在每天的进餐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介绍饭菜的名称入手,转入饭菜的味道、营养价值,用建议的方法提出进餐时的要求,让小朋友们在明白事理的情况下知道吃饭时该如何做,鼓励幼儿按需自由选择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等于吃得多,吃得胖。现在社会中,胖子实在太多了。进行合理的膳食,适当控制幼儿的食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有利。(2)家长方面:

    大人对某种食物的喜恶不要影响给孩子,不要以家长的口味来安排孩子的饮食,否则易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的坏习惯。进餐是一件高兴的事,做家长的完全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幼儿自选的基础上,家长加以适当的引导。(3)指导家长方面: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家长都认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才是健康。幼儿园体检时,当有肥胖倾向、轻度肥胖、中度肥胖等字样出现在健康汇总表上时,家长才会有所感触。我们主要通过老师友情提醒、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二篇:进餐礼仪:饮酒礼仪

    酒席、宴会的祝酒,既能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又可增添席间的热烈气氛,用酒来表达对宾客的欢迎或谢意,不但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1.日常交往用酒礼仪

    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干的。

    在酒席上还常常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须是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喝酒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还有许多不同的风俗和礼节。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喜欢饮酒的民族,喝得酩酊大醉也不为耻。成年人不仅在宴会上饮酒,在一天工作后,也往往要走进酒馆喝上两杯再回家。按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同日本人共同进餐饮酒,应随时注意将别人及自己的酒杯斟满,酒不满杯在日本人看来是不礼貌的。还要了解日本人相互斟酒的习俗,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应马上接过主人的酒瓶给主人斟酒。在宴饮之中,客人和主人均不往自己酒杯里斟酒,而是互相斟酒。日本人认为这是主客之间平等的表示,即便是高级经理同一般办事员一起对斟,也是双方互相斟酒。日本传统饮酒的方法是:在桌子中间摆上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桌上放一块洁净的白纱布。主人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吸干,斟酒后,双手递给客人,看着客人一饮而尽。客人饮完,也将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在白纱布上吸干,同样斟满酒,双手递还主人,请主人饮尽。如此交杯换盏,尽兴而饮,表示主宾之间的亲密无间。如果是一般朋友,不必如此饮酒。在日本饮酒时,将酒杯放在桌上让主人斟满是失礼行为。斟酒时要右手拿着酒壶,左手从下面托着,千万不能碰酒杯。客人要右手持酒杯,左轻托杯底,接受对方斟酒。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杯酒接受为礼节,第二杯客气地谢绝不为失礼。日本人喝完酒往往都将酒杯扣在桌上,但是谢绝了第二杯酒的人,千万不要将酒杯扣起,要等大家都喝完,一起把酒杯扣在桌上,才是礼貌的作法。

    中国人讲“酒逢知己千杯少”,日本人则是“千杯之后成知己”。可见喝酒不但是中国社会也是日本社会重要的交际手段。

    2.敬酒。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福福等。在祝酒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1)首先应了解对方饮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

    (2)根据社交礼仪的规定,提莫大家干杯、向来宾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则不宜这么做。

    (3)在为欢迎某位贵宾而特意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在男主人祝酒之后,男转摘于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宾也可祝酒。

    (4)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5)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6)在主宾和主人致辞、祝酒时,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也不要借此机会吸烟。演奏国歌时就肃立。

    (7)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

    (8)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9)依惯例,干杯宜用香槟酒,不用普通的葡萄酒、啤酒。

    (10)参加各种宴会切忌喝酒过量致使失言、失态。

    3.碰杯礼。

    碰杯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饮酒的时候,鼻子能闻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头能尝酒味,唯独耳朵不能感受。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想出在饮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听到酒杯的清脆响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逐渐成为饮酒礼节。第二种来自古罗马。在古罗马武士“角力”竞赛前,双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励。但由于酒是事前准备好的,为了证明酒中没有毒,在喝酒时,决斗双方先把酒倒出互相拌和,然后一饮而尽。这种风俗逐步成为酒席上的碰杯礼节。

    4.干杯礼。

    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烧面包”。

    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洁性。直到18世纪,干杯才有了今天的含义,并发展成配以祝酒颂词。干杯时人们往往要相互碰杯,碰杯的响声与教堂敲钟一样,是为了驱除恶魔。过去干杯还必须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这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腰间没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5.欧美人用酒礼仪。

    欧美人敬客,宴请多用酒,其用酒讲究种类、配制和礼节。

    (1)客人来访,久坐之后主人要以酒敬客,常以淡酒为主。女客若酒最小或不会喝酒,多以桔子汽水或啤酒解渴,这是常见的敬客酒。

    (2)如果家庭请客、外交宴请,多采用鸡尾酒。饭前用酒,往往也选择鸡尾酒。饭时,改用白酒和红酒,先白后红。在用鱼虾海味的时候饮清淡的白酒,可以使海味更觉可口;随之后进禽鸟牲畜等肉类食品时,则改用醇香的红酒,愈醇愈佳。席毕,还要用白兰地或香槟酒,这是常见的宴请酒。

    (3)时逢庆贺典礼的欧美各国,最考究的是饮用香槟酒。在客人用过水果或甜食之后,若是面前放上镂有花纹的广口半球形底鸳鸯脚杯时,便是主人要敬香槟了。

    “酒能成礼,过则伤德”,“不喝伤心,喝多伤肝、伤胃、伤情”,因此饮酒时应注意酒忌,方可避免酒后失礼。值得注意的是,饮酒不可成心把人灌醉,更不能偷偷地在他人的饮料里倒上烈性酒;不可通宵达旦无节制地狂欢酗酒,也不可在席上强人所难;不可出现在酒席上争执、恶谑、佯醉等不良之风;更不可失言失态,一喝酒成千古恨。酒量好,固然最好不过,但酒德好,酒礼好,则是在享受美酒的同时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乐趣,愿这种乐趣永远倍伴着您、我、他。

    第三篇:幼儿进餐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

    餐前准备

    1、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推入小桌子;

    2、有序小便不拥挤,先小便来再洗手;

    3、洗好小手握紧拳,轻轻走到桌子旁;

    4、轻拉小椅子,稳稳坐进去,身体不摇也不晃,准备进餐真快乐。

    进餐

    5、小脚并并拢,放在椅子前,身体紧靠桌,一手扶着碗,一手拿勺子,开始吃饭罗;

    6、饭菜搭配吃,一口饭来一口菜,阿呜阿呜大口吃,闭起嘴巴多嚼嚼,嚼出声音可不文明;

    7、小嘴巴不说话,小勺子也安静,轻轻舀轻轻刮,饭和菜真听话,聚拢来往嘴送,自己的饭菜吃光光,碗里桌面地面都干净; 8、10分钟内安静吃,10分钟后有事小声说,但要牢记,边吃边说可不文明,还要牢记不吵人,文明进餐人人夸;

    9、节约粮食不剩饭,不挑食来样样吃。

    10、需要添饭菜,举手请求老师来帮忙;

    11、饭菜吃完再喝汤,最后吃的是水果。

    12、吃饭时候有垃圾,轻轻放入垃圾盘,就餐礼仪都遵守,人人都夸好好好!

    13、汤水打翻时,及时要避让,衣服不弄脏,再取工具来清理。

    14、汤水被打翻,不惊慌来不哭闹,快请抹布来帮忙,抹布用好放原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人见了都夸好!

    餐后

    15、用餐快结束,火眼金睛来查看,盘中盘底、桌面地面,剩余饭菜逃不了,通通送入垃圾盘。

    16、用餐结束后,先是站起身,再将椅子推入桌,接着再去拿盘子。

    17、手中有盘子,走路要小心,来到指定处,弯下身子来,勺子轻轻刮,剩余饭菜入锅里,再将盘子叠整齐,勺子要回家。

    18、小杯子,放点水,杯中水,含嘴里,扬起头,骨碌骨碌,吐出来,餐后漱口牢牢记,蚜虫不会找上门。

    19、小毛巾,手中拿,擦好嘴巴翻一面,然后再来擦擦脸,用过毛巾也叠齐,良好习惯人人爱。

    第四篇:幼儿进餐五部曲

    幼儿进餐五部曲

    进餐为幼儿身体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进餐习惯又是幼儿文明生活和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挖掘进餐环节的教育契机、提供愉悦的进餐环境、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进餐环节追求的核心价值。

    我所在的班级是小班,每次进餐时间,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同样的状况。

    状况一:(午餐时间)“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小椅子去吃饭”,两分钟之后,你会发现蒙氏线上还有几个小朋友坐在那不动,这时,老师上前询问:“你怎么还不去吃饭啊?”杜彦希就会说:“老师,我在家吃过饭了。”

    状况二:“老师,这是我先来的,大勺子是我的。”同时还会听到这样的话“就算我用小勺子,照样还是能打败你”

    状况三:“老师,孟晓琳把不吃的菜放在我的盘子里”“老师,单子成拿我的葡萄干吃”“老师,我肚子不舒服,我不想吃这个”

    状况四:圣霖是我们班体重最重的一个,同时也是饭量最大的一个小朋友。“老师,我还想吃米饭和青菜”“可是你已经吃了三份了,不能再吃了”,这时他就会撒娇“嗯嗯嗯”,看到老师确实不给他盛了,他就会这样“老师,我在喝完汤吧”,真是让人无语的一个家伙。呵呵呵-------状况五:我们班的小朋友吃饭就像是打仗一样,一顿饭下来,桌子上、地下到处都是撒的饭菜、包子馅什么的,然后再让谁不小心踩到一脚,就会弄的满教室都是。

    针对进餐问题我们班三个老师也是经常开会讨论,也弄了几套方案:

    方案一:把几个吃饭常规不好的小朋友单独放在一桌,老师专门盯着。

    方案二:夏天户外热,外出活动的时间相对来说少了一些,加点到午餐时间的间距又不是很长,胃里的东西还没消化完,中午就会出现不饿的小朋友,为此,我们经常会在那段间距时间领着孩子跳会舞,来以此消耗孩子的热量。

    方案三:立规则,进餐之前让孩子把吃饭的规则说一遍“不挑食,不撒饭,安静就餐”。

    这些方案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尝试,就餐常规有了向上的一面,但还是有不足之处。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餐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我进行了以下调整:

    一、饭前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

    教师可以变换不同的手偶玩具,提高幼儿参与餐前活动的兴趣;也可以进行听音乐、讲故事、做手指谣、分享食谱等活动,使幼儿保持平静愉悦的情绪,有进餐的欲望。

    二、循序渐进,帮助幼儿改掉挑食的不良习惯。

    首先要浅尝即止,然后再逐渐加量。“浅尝即止”是第一步,尝一小口,试试味道。因为少,压力相对来说就会小一些。这一步可能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然后再逐渐加量,由少到多,直至于完全接受。在期间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给他信心,让其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三、正确对待孩子剩饭的问题

    吃饭之前给孩子讲一些节约粮食的道理,结合童话书中的具体故事,用趣味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告诉孩子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及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对“光盘”的小朋友予以表扬,告诉其他的孩子都要向他学习。

    四、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他还提到: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是对幼儿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深感所肩负压力之大,孩子进餐习惯的培养更是不能马虎。在这同时,我们也需要孩子的家长积极配合和引导,比如在孩子周末放假休息的时候,家长仍需要按照在幼儿园的进餐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良好进餐习惯就会被打破,我们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也同时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我想,通过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会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并茁壮成长的。

    第五篇:幼儿进餐论文

    浅谈小班幼儿进餐问题及良好用餐习惯的养成

    张丽

    [摘要] 小班幼儿入园后,最令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孩子的进餐问题,进餐状况如何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班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因此,怎样引导孩子们走好这第一步是关键,[关键词] 小班幼儿 进餐问题

    进餐习惯

    小班幼儿是一个刚从家庭生活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群体,在家访和调查表中我们了解到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决大多数幼儿在家中的进餐都是由家长来喂的,除此之外还让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饭,边跑,边玩这已经是进餐时的潜规则了,还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而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孩子的入园也带入了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只有寥寥两三个。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羹,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在对本班幼儿进行家访时了解到,班中幼儿在家的进餐情况普遍以家长喂为主,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家长追着喂,挑食的情况也普遍存在。结合孩子在园的表现,将班中幼儿进餐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别为:

    1、全程需喂型

    这类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自己尝试拿过调羹,因此,进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吃 饭成了他的生活难题,在班级的进餐时光的观察中,他们属于纯粹等待成人来喂的,进餐的主动性为零,一旦要求他们自己拿调羹来吃,饭翻、汤饭的现象屡屡发生,极度的缺乏进餐的经验和技能,这于家长的喂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家长们的过渡包办使孩子们丧失了自我服务的机会。

    2、边吃边玩型

    这类孩子在进餐的主动性上比上一类孩子好很多,但是进餐的注意十分不集中,吃一会,玩一会,往往都是最后一批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的养

    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饭,还有的父母过分前就孩子,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孩子玩的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拉着孩子去吃饭,更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

    3、喜欢挑食型 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 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在与挑食家长的交流中得知,诸多孩子不吃的那些食物也正是他们家长不吃的,家中更是不买这些食物,因此,久而久之,孩子们形成了挑食的习惯。

    4、饭量较少型

    在家访中,有些家长特别向我们提到,他的孩子饭量比较少,在家中,正餐基本上

    只吃几调羹。通过在园的生活,确实发现一些孩子的饭量比其他孩子少了一倍,在通过反复的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孩子平时比较喜欢安静的活动,运动量不足,消耗比其他孩子少,因此缺乏饥饿感。

    5、进餐慢悠型

    虽然进餐细嚼慢咽是好事,但是在超过了一定时间后,饭菜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尤其是在冬天,天气比较冷,饭菜也凉的比较快,如果孩子进餐速度很慢的话很容易出现吃凉饭的现象,这对孩子的肠胃极其不利。孩子进餐速度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含饭习惯的孩子进餐的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另外孩子没有食欲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也是进餐速度慢的原因。

    6、饭粒四散型

    这一类的孩子有着较为主动的进餐意识,能自己吃饭,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是卫生习惯却很糟糕,通常饭粒掉的一塌糊涂,不但桌上都是,连他的座位底下也全是饭粒,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进餐技能,比如调羹拿的不好导致饭粒掉落。二是家里没有养成好的进餐卫生习惯,在家中进餐时,父母没有要求孩子将掉落的饭粒捡起,这样一来,就让孩子形成了掉饭粒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环境、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的韩国小朋友许政娥,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各种形式对幼儿实施教育,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但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为,养成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一旦养成了好的习惯,就要使幼儿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到他们的理和配合,及时的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使幼儿在园和在家里的表现一样,家园共育,这样才会避免教育的脱节现象,孩子的习惯才会在不断的巩固中得以养成。



    推荐阅读:
    进餐主题小结
    一园蔬菜成了精主题小结(精选合集)
    依托优秀文化支撑 探究育人模式创新
    2024-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备课组工作总结
    十月课改月工作小结
    上一篇:戏剧活动策划书(7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
    中学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