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诗句大全 实习报告
  •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四号文库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栏目:四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叶飘零 时间:2024-09-13 06:05:18 下载.docx文档

    第一篇: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1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2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4、2024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对于发展中国家:

    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3

    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

    ①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②加速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

    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

    ④促进了近代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善、革新和变迁

    (2)政治: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3)思想:

    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发展趋势: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非课程标准直接明确规定内容)P39

    (1)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阻力)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表现:)

    A限制中国及其进口

    B利用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

    (如抗战胜利后美货大量涌入,几乎独占中国市场)

    C侵华战争直接摧残

    ②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

    A甲午战前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

    B地方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

    ③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制:

    A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

    B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吞并

    (2)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表现:略

    斗争特点: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即两面性

    ①革命性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斗争目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②妥协性原因: 因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资和本封存在一定依赖关系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

    第二篇: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 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

    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4)“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①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历史高一必修二知识点

    第三篇: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点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执政

    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 由国家性质以及政府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 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审慎行使力 科学民主决策

    1、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2、提高决策水平的措施:

    (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5、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

    6、国际竞争便现在各个领域,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等。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8、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我国的应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才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3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是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内容:

    1)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4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8、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坚定维护我国利益

    10、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5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高中必修二政治知识点

    第四篇: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点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得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1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额性质决定的。

    2、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性、最真实性、最管用的民主:

    (1)最广泛: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最真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最管用: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5、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庄严地载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1、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2、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

    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

    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4、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根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的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关系: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

    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三、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1、公民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2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的职能可以概括为管理与服务

    2.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其相关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局等。中国共产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温馨提示1]正确区分履行不同职能的行为主体

    3.全面理解政府的职能的履行

    1)我国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我国政府具有……职能)

    2)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也不是弱化政府职能)

    2.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

    ①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②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3)(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4.我国政府的作用:概括为管理和服务。即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同时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为此我们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接受政府的管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二、我国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我国政府的职责:包括职能和责任两个方面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要为什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民办事?)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以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我国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在执行公务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抓实干,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多做“民心工程”,反对“形象工程”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提醒] 具体要求中工作态度讲的是出发点问题,即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为公而不是为私;工作作风讲的是工作是否落到实处,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还是讲实效;工作方法讲的是怎样开展工作问题。

    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1.(求助有门,投诉有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除了可以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外,还可以求助于政府。方式和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法律途径)。

    2.意义:公民依法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3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依法行政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政府要依法行政?

    1)原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2)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政府依法行政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提醒1】:要求政府必须做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权责统一的政府:正确行使法定职权,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敢于担当。

    【提醒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如何行使权力

    前者主要回答要求;后者的答案比较多(见后的的总结)

    [提醒3] 正确区分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4、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在依法决策方面,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为减少决策的失误,我国政府正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更好的对人民负责。

    2)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3)意义===重要性: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怎样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第一: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一靠民主);

    第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靠法制);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见下)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特别提醒] 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是不同的1)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及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对政府、司法等国家机关的监督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

    2)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民主监督的职能

    3)社会与公众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但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4)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通过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制约,并可向权力机关提出相应建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4、政府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1)、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2)、政府坚持为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其中主要有: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3)、政务公开的意义:①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②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5.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改为“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1).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2).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4).政府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 政府树立权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审慎用权;依法行政;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职能);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4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产生方式(直接、间接),任期5年。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7、义务: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8、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刑事豁免权、发言免责权

    ◆【误区警示】:人大代表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立法机关≠立法权: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的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体与政体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②政体具有相当独立性,同一个国家可使用不同政体。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监察、司法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8、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同意和民族团结。

    (3)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小注】&1、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组织形式。

    &3、注意区分“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

    解析: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指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在我国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其他国家机关”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大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由我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坚持这制度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3)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误区警示】 :

    ①把民族自治地方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当作自治机关是错误的,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②明确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乡镇一级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③把民族平等原则看成是各民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是错误的,受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虽然实现了各民族在法律关系上的平等,但要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点

    第五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1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3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2、性比:一般 1 : 1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推荐阅读:
    历史必修二高中知识点归纳[范文大全]
    有关感恩自然作文小学(共五则)
    猎人笔记初中生读后笔记(含5篇)
    高考噪音倡议书模板[范文大全]
    陕西2024中小学暑假放假时间(推荐阅读)
    中学生
    Top